八年级地理知识总结

2022-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年级地理知识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知识总结

八年级地理期末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阳光实验学校(中学部)八年级地理期末检测

质量分析报告

刘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根据教育局安排,我校教务处组织了期末质量检测,对八年级162名学生进行了地理期末质量检测。就我校总体情况而言,平均分和我的预期值很接近,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同程度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为全面反思本人的教学得失,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下面就针对我校八年级地理期末质量检测情况加以分析,并针对凸显的一些共性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作如下报告。

一、整体分析 平均分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试卷难度适中。全校平均分为68.99分,这是一个不算理想的分数。其中最高分为的94分,最低分为17分。

优秀率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年级优良率为22.22%,总体情况不太理想。其中优秀率较高的班级是八年级(2)班。这也再次提醒了我在关注补差的同时,需要重视提优教学。 及格率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年级及格率为79.63%。及格率是衡量教学中基本知识教学与学生接受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次检测说明,我校需要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加强补差。

实事求是的说,低分学生的出现有时是教师无法左右的。作为八年级地理教师,必须正视低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帮助他们提高,努力减少低分学生人数。

二、试卷解读: 本次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上册整册内容。

第 1 页 共 5 页

试卷的特点

(1)重基础、重读图,题灵活

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2)重视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强调要让学生充份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学地理,用地理。本次的考试也充份体现了这一点。在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试卷失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

单选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尤其是对武威属于哪个温度带的考察?有很多同学答对了,有的同学很茫然。这在考察学生捕捉社会信息的能力。地理是为生活服务的,地理知识不仅服务于生活而且很多信息也来源于实际生活。

2、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综合题共2大题,50分。其中第三大题的题目是畅游地图可见试卷更趋于人性化改革,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降水的分布趋势。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尤其是第32题和第34题,针对行政区划板块图的问题,得分率低。同时有错别字的出现,如季风的“季”有不少同学写成“秀”,渤海的渤出现了五种写法。这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重点字多强调、知识点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是一名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但是我对工作不敢怠慢,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节课,经过这一年半的工作,也总结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地理本身是有生命的,但由于现行教材的限制和平面式的叙述,缺乏深刻全面的分析、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下意识认为地理是“副科”,总是爱理不理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第 2 页 共 5 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首先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地里教学中我认为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让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出现在屏幕上,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以及电脑的运用,为教学增添了光彩,给学生真实的直观的感性认识。例如讲到某些国家时,首先让学生直观的看一看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然后把相关知识点巧妙的嵌入进去。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是初中生的特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除了让学生多看、多听之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动脑筋,结合实事想问题,多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三、抓自身教育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因为我任教时间比较短,所以我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洗脑”与“充电”是首要功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充分利用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洋思优势;必须重视地理教学和多媒体的开发、利用,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能关爱学生,正确的评价地理学习。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四、抓目标导向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每堂课的教学都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就要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

第 3 页 共 5 页

和优势,用好教材、又要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五、抓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充分利用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洋思优势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学生自主探究习惯是教师的真本事。要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读图、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六、抓当堂达标

在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洋思优势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0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课后反思不够及时,又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七、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

利用单元测试,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做好必要的补充,真正让学生享受学习。

第 4 页 共 5 页

总之,地理课就是要上学生感兴趣的课,在此基础上再做到创新,只有让学生既享受知识的乐趣,又获得情感的体验,才是成功的地理课。

在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准备尝试以下一些策略:

1.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结合洋思模式,在设计上多样化,更为高效化。继续本着严谨的态度备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学生兴趣,将学习效果最大化,长久化,生活化。

2、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3、狠抓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高效自学能力,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尽量创设情景,把基础知识融入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让更多的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 有所提高。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必要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培优补差并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课堂上也可进行培优补差,不同层次的问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求他们将学案上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利用课间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提问,逐一进行辅导。

5、强调答题的规范性,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强调规范答题,对学生答题的书写规范从日常教学抓起。 总之,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关注热点,适当练习、讲究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运用、注重反思。我们相信,在教育局领导科学指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检查督促下,在术科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地理教学质量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相信地理成绩也会迈上一层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第 5 页 共 5 页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路上邻国 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个。

2、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舟山渔场 。

3、 我国共有 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总人口为 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 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135人 /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 /km2的 3倍多。

6、我国以 黑河—腾冲 为界, 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

7、我国有 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 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自西向东:

一、

二、 三。

9、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是活动积温。

10、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11、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12、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 我国的雨季。

1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它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 水能宝库 ” 和 “黄金水道 ”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5、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6、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 森林、水和水能等

17、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18、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 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 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19、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400mm 的西部内陆地区。

20、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21、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从时间分配看, 夏季 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从空间分配看,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 兴建水库 可以有 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跨流域调水 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22、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 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先行 官”。

24、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 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5、火车时刻表中的“↓(↑”表示“过站不停”和列车的行驶方向(上行,下行。

26、 利用动物、 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农业。 农业 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基础产业 。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 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 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27、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 再加工的过程。

28、 工业 是国民经济的 主导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 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9、 高新技术产业 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 龙头 ”的产业, 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 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销售收入中, 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 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 大分散,小集中 的分布特点。 秦岭—淮河一线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参加工作已经几年的时间,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春季学期教学总结

教师:孙礼斌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6月27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在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 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 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学业水平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总结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五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 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 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第六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

1、 1839 年6月3日, 林则徐 在 虎门 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瑷珲条约 》是中国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 道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 咸丰 。

5、挑起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英 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俄国 。

6、列强两次攻入北京城分别是: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魏源 编著的《 海国图志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严复 译述的《 天演论 》,把西方的 进化论 学说介绍到中国。

8、太平军在 青浦 大败洋枪队;在 太仓 活捉敌军副领队;在 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

10、甲午年是 1894 年;戊戌年是 1898 年;

辛丑年是 1901 年;辛亥年是 1911 年。

11、黄海海战时,海军提督 丁汝昌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

12、 1895 年初,日本围攻 威海卫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13、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首相是 伊藤博文 。

14、洋枪队的头目是 美 国人 华尔 ;

八国联军的头目是 英 国人 西摩尔 。

15、由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和《 辛丑条约 》

16、从 19 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

17、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以“ 求富 ”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18、 唐胥 铁路建成通车标志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19、 张謇 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詹天佑 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20、李鸿章创办的军事企业有 江南制造总局 ;

民用企业有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 。

21、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明定国是 ”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

22、戊戌变法开始于 1898 年,在位的皇帝是 光绪 。

23、1898年9月,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 光绪帝 被囚禁,

康有为 、 梁启超 逃到海外, 谭嗣同 等流血牺牲。

2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同盟会 ,

成立于 1905 年 日本东京 (地点)。

25、同盟会的纲领是“ 驱逐鞑虏 、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 。”

26、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是 三民主义 ,即 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 。

27、武昌起义发生在 1911 年;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 年,

28、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9、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30、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 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高举“ 民主 ”与“ 科学 ”两面大旗。

3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 封建礼教 发动猛烈攻击,

斗争锋芒直指 封建儒家思想 ,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32、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33、《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4、 1898 年,光绪帝 颁布诏书,设立 京师大学堂 ,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35、 1904 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6、 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37、 19 世纪 70 年代,《 申报 》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38、 1897 年, 商务印书馆 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9、照相术于 19 世纪 30 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40 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40、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41、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 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 艺术纪录片。

4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 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拒绝。

43、 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爆发,口号:“ 外争国权 , 内惩国贼 ”。

44、6月5日,五四运动的重心由 北京 转移到 上海 ,斗争主力由 学生转向 工人

45、北洋政府罢免 曹汝霖 、 章宗祥 、 陆宗舆 三人的职务。

46、 五四运动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共一大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7、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 上海 召开, “南陈北李”分别是指 陈独秀 和 李大钊 。

48、青年节 5 月 4 日,建党节 7 月 1 日,

2009年是五四运动 90 周年,建党 88 周年。

49、 黄埔军校 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孙中山 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任校长, 廖仲恺 任党代表, 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 50、 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打击目标是 吴佩孚、 孙传芳、张作霖。

51、北伐军在连克湖南、湖北交界处的 汀泗桥 、 贺胜桥 之后,攻克 武昌 ,

转入江西战场,连克 九江 、 南昌 ,直捣 上海 、 南京 。

52、 1927 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 ”

建立起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的反动统治。

53、 1927 年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54、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 。

55、 1928 年 4 月, 朱德 、 陈毅 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 毛泽东 率领的部队会师,

会师后,部队改称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

56、 1934 年10月,红军撤出 中央革命根据地 ,开始长征。

57、 1935 年 1 月, 遵义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8、 1935 年 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吴起镇 。

59、 1936 年 10 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甘肃会宁,宣布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0、 长征 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遵义 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6

1、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战争)起止时间: 1924 年—— 1927 年;

长征起止时间: 1934 年10月—— 1936 年10月。

62、 叶挺独立团 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6

3、 1931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 标志局部抗战开始。

1937 年 7 月 7 日, 七七事变 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6

4、《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聂耳 。

65、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张学良 和 杨虎城 发动西安事变。 6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6

7、 1937 年 12 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6

8、 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 李宗仁 领导下,取得 台儿庄 战役的胜利。 6

9、 百团大战 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指挥者是 彭德怀 ,时间: 1940 年 8 月

70、 冼星海 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 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侯德榜 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71、 中共七大 被称作“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时间: 1945 年 4 月,地点: 延安 。

72、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1937 年 7 月 7 日—— 1945 年 8 月 15 日。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3、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 广岛 、 长崎 投下两颗原子弹。

毛泽东发出“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的号召。 7

4、 1935 年, 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 年, 中共七大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45 年, 中共七大 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75、 1895 年,日本割占台湾; 1945 年,中国收复台湾。 7

6、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 年,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 7

7、重庆谈判签订《 双十协定 》,

对于 解放区民主政权和 人民军队 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78、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 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7 年 6 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 年 9 月, 辽沈战役 的打响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 7

9、 辽沈战役 后,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 ,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 后,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80、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81、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 8 月—— 1949 年 9 月

解放战争开始于 1946 年 6 月

82、 彭德怀 率军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傅作义 率军接受北平和平改编。

83、 毛泽东 和 周恩来 领导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伯承 和 邓小平 领导了千里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 和 朱德 领导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84、既参加了辽沈战役又参加平津战役的军队是 东北野战军 。

上一篇:八年级美术教案下一篇:安装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