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帝京篇赏析

2023-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骆宾王帝京篇赏析

骆宾王《送别·寒更承夜永》原文翻译和赏析

《送别·寒更承夜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前言】

《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作品。此诗抒发了当时作者对友人的离别和怀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一日离别,他日难见的一种情愫油然而生。后被世人传为佳作。

【注释】

(1)寒更:指寒冷夜晚的敲更声送别诗歌意境图。

(2)承:接续。此句指寒夜漫漫。

(3)凉夕:清凉的晚上。

(4)秋澄:像秋天那般澄澈。

(5)离心:离别的难舍难割之心。

(6)玉壶冰:玉壶里装的冰块一样,指代友谊纯净透明。

【翻译】

寒冷的更点长夜里敲个不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中那么澄澈。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彻夜难眠的时候为友人创作的一首离别诗骆宾王,抒发了作者内心中那种对友人难舍难分的纯净通明的友情,君子之交淡如水,离别之心洁似冰。易水送别与秋夜惜别,豪气与柔情于骆宾王之身而为一。正因为如此,诗人丰富的情感更有力地打动着每一个人。男儿自古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功是将军功,死是战士死!还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见面,有酒就喝个痛快吧!尽管它冷的就和冰块没没什么两样!也应了当时社会动荡,难见面的局势。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第2篇:骆宾王的鹅

骆宾王的《鹅》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口头天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完成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品词:伸长脖子左顾右盼

2、指导朗读

3、从鹅的叫声和步态中,再识“高傲”

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4、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食料简单的句子

第3篇: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

骆宾王七岁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号称“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著名诗篇。

骆宾王,唐朝时候婺州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在山东博昌当县令,他和母亲在义乌乡下。

这一天上午,骆宾王家里来了客人,宾王的母亲忙着烧饭烧菜招待,等客人吃好饭问起小宾王时,母亲才想起孩子跟几个小同伴到村后浅水塘里洗澡去了。她连忙到邻居家打听,可是邻近的几个小孩都已回家吃饭了,说宾王还在穿裤子。这下,宾王的母亲急了,赶到村后一看,只见小宾王坐在塘边草地上,附近田野里没一个人,只见他面前浅水塘里几只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母亲见小宾王一个人痴痴呆呆一动不动地坐着。以为他病了,就一边喊一边走到他身边,想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烫不烫,谁知小宾王把小脑袋一歪,伸手把母亲的手拨开,说:“妈,你看———”

小宾王叫母亲看什么呢?

原来,骆宾王从小就非常注意观察景物,善于联想。春暖花开的季节,他提着篮子挖野菜,同伴们玩得开心,他会一个人呆呆地站着,独自看着阳光下的蜜蜂“嗡嗡嘤嘤”飞来飞去采花粉;夏天晚上,在同伴家的花园里,看见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他会联想到天上夜空中的流星,心里呢,会把流星和花园连在一起;秋天,他又会站在门口,痴痴地看远处天边云彩,看云朵一下变成小狗,一下又变成小牛小羊;在冬天的北风中,他又会伸着冻红的小手接着从空中飘下来的雪花。现在,他伸手指着塘里游水的鹅,对母亲说:“妈妈,你看,水里的鹅叫起来,伸着长长的项颈,头是朝天上的呢,它们叫起来真响亮啊,游来游去多么好看啊!”

骆宾王正说着,刚好他家那个客人也来到塘边,客人听了小宾王的话就笑着问:“好哇,那你就以‘咏鹅’为题,编一首诗,编不编得出来?”骆宾王看了看客人,又看了看母亲,用手摸摸小脑袋,小脑袋就作出了快速反应,说:“行啊!”

母亲听小宾王说“行啊”,连忙就拉他站起来,把他拉到一边,说:“小孩子要懂礼貌,更不能说谎话。你编诗真编得出来吗?”见小宾王肯定地点点头,母亲又说:“就是编得出来也要谦虚,要客气。”小宾王说:“这有什么好客气的?”原来他已经看了鹅好一会,心里早已想好。“噔噔噔”走到客人面前,仰起小脑袋,一副很自信的样子,张开小嘴巴,一句又一句,一口气念出了前面讲到的那首《咏鹅》。

那客人听得笑眯眯地直点头,对宾王的母亲说:“你的孩子真聪明,将来必定有出息。”宾王的母亲口里说:“过奖,过奖。”心里其实挺高兴的。

骆宾王七岁写《咏鹅》的事情就这样传开了。

上一篇:豆芽观察日记四则下一篇:公司财务付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