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教学设计三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看电视教学设计三

品牌·设计·体验——从纽约三座品牌专卖店看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

在商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即使是最精巧可靠的产品,在当今过度饱和的市场面前也无法确保成功,仅仅就功能本身而言,商品不再具有任何显著的差别。如今从炸薯条到计算机集成电路块,任何具有市场灵活性的制造商,都通过自己的品牌与竞争者加以区别。发生这种变化的并不只是市场,公众购买商品的态度也是如此,如今很多的消费者愿意成为某一品牌的忠实使用者。面对众多的选择,消费者渴望购买安全可靠的产品,通过传递厂商对其产品的承诺,品牌在标志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一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然品牌标志必须有值得顾客信赖的质量保证为最终依靠。因此归根到底,唯一获得良好信誉的方法就是提供优质的产品,这是无论多么巧妙的广告都无法做到的。然而,如今富有想象的营销策略,却将品牌形象与企业产品从一开始就融入到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之中,就如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同一大街上的耐克城(Niketown),斯沃其时空船(Swatch Timeship),迪塞尔专卖店(Diesel)所做的那样,尽管它们各自分属于美国、瑞士和意大利,但它们的品牌及产品都被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商业空间具有双重性,既需要容纳商品,又需要具有促销商品的作用。新颖美观的市场营销环境与优质产品的生产相结合,使它们得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耐克与斯沃其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而迪塞尔作为一家新公司也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成功的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不但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已经成为品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品牌策略同时也赋予室内设计新的文化内涵,使室内空间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形象。无论是耐克、斯沃其还是迪塞尔,它们产品专卖店的室内空间都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未来专卖店设计的新趋向。

纽约耐克城:该店坐落于纽约曼哈顿繁华的第57大街上,建造耐克城是更好地树立公司形象的一种方法。在所有展示耐克形象的方式中,这比电视广告和杂志广告更有利于树立耐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为这样不仅拥有了展示耐克公司品种繁多的新产品的场所,而且耐克城本身就像是一幅66500平方英尺的巨大广告牌。第57大街是少女音响(Virgin Records)、迪塞尔(Diesel)、迪斯尼(Disney)、莱维斯(levi‘s)、斯沃其(Swatch)、硬摇滚(Hard Rock)和时尚咖啡(Fashion)等著名品牌云集之地,耐克城无疑是在与其他一些令人瞩目的大众文化偶像进行竞争。但就像其他城市的耐克城那样,人们在这里也许仅仅只会购买一件T恤,不过对于购买者来说,这件T恤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商店购买的T恤,也许仅仅是用几尺棉布做成的穿着用品,然而,这一件却是其朝拜过耐克城的证据——耐克城已成为当地的旅游圣地。

耐克公司的主旨是提倡一种前卫的设计标准,该标准决定了纽约耐克城的建筑理念。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漂流瓶中的船:建筑师构思了一座楼中之楼,外楼从几街区外一所学校的旧体育馆获得启示,在帕拉蒂奥式窗户上的山墙上铭刻着“勇敢、守信、团结、诚实”几个字。在里面,中庭周围是一个透亮的极富未来感的展示中枢,共享五层楼面的空间中展示着众多的商品,这个中枢暗喻耐克是世界运动创新的代表。希望这种观点能与耐克的目标消费者在“竞争”这一核心上产生共鸣,以适应运动爱好者热情向上的“生命步履”。纽约耐克城室内设计的特点还在于大量的参与性展示,人们通常去耐克城正是为感受耐克城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购物经历。在这里,对于顾客来说,购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也许就在他认为不重要时,却已经在不经意之间作出了购物的决定,掏出了自己的钱包。在耐克城中,与展示空间相比,普通用于置放商品的空间却显得微乎其微。设计师们冒很大的风险设计了一些可参与性展示,以使顾客得到快乐。例如四层的一个展示耐克空气技术的精彩场景以及五层挂着的普通拳击吊袋,分别是通过用手指把一个个塑料空气袋捅瘪或猛击拳击袋来购物,这简直无法想象,然而耐克的数字化鞋类排码系统设施却使计算机做到了这一点。在耐克城的中庭还设置了一块36×22英尺的屏幕,随时放映一些有关运动的短记录片,吸引了大量观众。

耐克品牌在耐克城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精心设计,甚至购物的发票都放在印有耐克城形象的小信封里。在耐克城的环境设计中,设计师也非常注重细节设计:水磨石地面上绘有详细的纽约马拉松路线图,运动鞋踩在地板上会发出奇怪的声音,耳边不时会传来网球拍拍打网球的回声……纽约耐克城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广告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当顾客在店内转悠时,一些商品出其不意地在旁边动了起来,顾客在惊奇与兴奋之余,一定会立刻明白过来,原来这也是设计师的杰作。

斯沃其时空船:纽约的斯沃其专卖店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以烘托其独特的时间模式为目的的室内环境,每个部分都如同斯沃其手表那样精确而令人激动。设计师设法把这个过去曾是奢华时装用品商店的狭窄的三层空间,变成为一个既有趣而又具人情味的友好空间。

没有比运动更能准确反映时间的了。设计师通过比拟的手法来使空间体现出时、分、秒三种不同的时间概念,使整座专卖店犹如一艘时空船,每一层都代表了一定的速度。时空船以手表上的时间为主题,极具趣味性与未来感的店内环境设计,也与斯沃其精确运转的手表十分一致,许多喜爱斯沃其表的顾客都会在此流连忘返。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顾客,这里集中了斯沃其所有的优秀产品。例如,在以“时”为主题展现悠闲生活节奏的顶层,设计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长廊。监视器中播放着一些优秀的广告片。在这里设计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不仅能购买饮料而且还可以购买手表的吧台,在顾客喝饮料的同时,新购的手表可以从储藏室通过压缩空气经由时空隧道传递到他的手中。夹层上的商品,陈列简洁,布置和谐,设计主题为“分”。这里有许多有关斯沃其俱乐部的商品,是一个购买新型电池、表带和其他附件的场所。为了适应快速零售的形式,底层的设计主题为体现速度最快的“秒”。这里布置了一系列新颖的展台,在齐腰高的旋转台座上,成打的斯沃其表如同轮子的链条一样连接起来。这是解决产品大量零售难题的一个巧妙方法,因为这使顾客既可以把表戴在腕上试戴比较,又不可能放在口袋拿走。而在其他大多数表店,顾客都不得不等待售货员将他选中的手表从陈列中小心翼翼地递给他。设计师从邮筒和旋转的首饰展台获得了这一灵感,设计出了这一新颖的展台。类似这样卓有成效的设计使购物变得更有趣味。此外,这里还是唯一出售有地道的精美小包装式样的斯沃其手表的表店,而且款式众多,比百货公司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迪塞尔商场:纽约曼哈顿的迪塞尔商场是其分布在五个不同国家的十座超级商场之一,同各式各样的耐克城一样,每一座迪塞尔商场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所有迪塞尔商场的室内设计都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那就是成为时尚的引导者,但就像时尚本身要及时赶上潮流一样,这一基本主题也在不断发展着。实际上,所有迪塞尔商场的室内气氛表达的都是“迪塞尔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但有时也许会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然而当人们厌倦了那种充满过多与环境不协调的装饰和模仿品的空间时,人们会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新奇。纽约的迪塞尔商场是一个倒置的、并不过分装饰的环境,一个奇特的空间:因为在10000平方英尺的空间中,三层楼面面积是二层的四倍。除了踏上外形滑稽的自动电梯登上夹层外,在底层的确无事可做。在夹层,顾客可以与全职DJ师在播放流行音乐时聊天,也可以玩游戏,戴上耳机听音乐或者躺在休息区舒适的沙发上阅读时尚杂志,当然,还可以购物。在这里,设计师富有想象的构思与机械设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预制混凝土和旋转着的洗衣机滚筒之类的电镀金属构件,点缀以芬兰著名设计师沙里宁(Sarinen)设计的椅子以及芬兰著名的玛瑞曼科(Marimeko)品牌的布艺,这些都是六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时髦品。所有这一切,与电子游戏机一起赋予空间一种轻松的娱乐室般的气氛,这吸引了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

纽约耐克城、斯沃其时空船和迪塞尔商场,尽管面积、布置与主题不同,但三座超级专卖店都体现了未来商业空间环境设计的新趋向。在这些复杂的组合体中,人们在空间场所中的亲身体验,成为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尽管这是相当抽象的,但显而易见,人们渴望这种体验和经历,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在商场中来往。由于人们会自然地将想象中的场景与真实的场景在头脑中拼凑在一起,形成一种并不完整的印象,所以头脑中不时会出现一些谜团,从而使他们在逛商场时,会最大程度地去捕捉那些与谜团有关的片段,试图借此解开这个谜团。使纽约耐克城、斯沃其时空船和迪塞尔商场成为令人着迷的场所的原因,正是那些令它们与别的场所不同的东西,即它们独特的、个性化的与完整的空间。尽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相同的诀窍,但三座专卖店的成功似乎验证了这样一个新的成功模式:即只有将最前卫的设计理念与最高超的市场策略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将品牌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并通过顾客的亲身体验表达出来,这无疑将成为未来商业空间中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

(周浩明 丁钰新 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教师)

作者:周浩明 丁钰新

第2篇:中产三态:从三部电影看当下

我希望在《浮世侧影》这个专栏里对当下纷纭的大众文化现象和日常生活做些侧面的读解。当下的社会变动迅速,我们所面对的一切似乎都在浮动之中,我们可能难以窥其奥妙,但毕竟可以抓住几个侧影,为当下勾勒几笔速写。我们其实都是未带地图的旅人,面对着浮世的一切,只能自己标出一些匆匆抓住的“点”,期望通过这些“点”为今天留下一些思考的痕迹,给这个时代某种侧面的回应和见证。

中国中产群体的崛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本土的现象,也已经成为了今天的全球性的新的景观。中国游客、投资者、留学生等这些年的兴起已经是全球具体可感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来的高速的增长,中国的“中产”已经是一个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力量。如何理解这些中产的心态和选择,如何认知他们的想像、期望、梦想和忧虑,都是全球所关注的现实的问题。我想从2015年夏秋在中国上映的三部电影出发,来探究当下中国大众文化对“中产”的想像,以及这种想像所投射的中国中产的群体心态。这三部电影分别是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徐峥的《港囧》和许诚毅的《捉妖记》。这三部电影几乎是隐喻式地投射了中国中产群体的自我想像和自我认同,也最好地投射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其实对于今天我们认知当下的文化有重要的意义。我以为,《道士下山》投射了“50后”和“60后”中产、精英的“启蒙心态”面临的挑战。而《港囧》则是1990年代成长的“70后”和当下现实关系的“和解心态”的想像。《捉妖记》则最好地投射了“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的中国新中产在当下对社会的“庸常心态”的展开。这些作品虽然表现形态各异,表现方式不同,但对于当下中国中产的状况和心态是最有趣的呈现。

在一片抨击和嘲笑声中看《道士下山》,却感觉并没有想像的那样让人失望,也似乎并不像众多的抨击嘲笑说得那样不堪,而是让人别有一番感慨。这部电影凸显了陈凯歌依然有着强烈的企图心和当年做“大片”的追求,也让人感到和当年“第五代”独领风骚的那个时代相近的氛围。但时也势也。中国电影的格局已经转换,陈凯歌本人和他的电影也不得不变化。虽然这些变化的好坏各有所见,但陈凯歌显然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气场和影响了,他不得不追随今天快速膨胀和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又试图保留他的某种关怀。在这样的纠结中,《道士下山》也不得不展现了极为复杂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其实是当年的文化英雄的“第五代”在今天这个已经换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困境的表征,也是他们力求在多重力量之间的顺应和坚持的矛盾的体现。于是这部电影像大杂烩般地把娱乐搞笑的荒唐桥段和复杂深奥的人生哲理混杂在一起。像割双眼皮的类似相声的“哏”或者荒唐地展示武术的奇观性如最后查先生把汽车举起来弄到江中等等,这些和沉重的宗教和伦理探究混在一起。后现代的平面化的片断性和现代性的关于人生的大叙事并不能成为一种完整的构造,而是在相当多地混杂地展开。其实这也展示了陈凯歌本身的思考的混杂和矛盾性。这就是原有的宏大的“启蒙心态”的困境的展现。

这部电影是根据徐浩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原著的故事铺陈甚广,也涉及了民国历史中的诸多真实的社会政治变化,但这部电影极大地简化和压缩了这个故事,把政治和社会的背景极大地虚化,让故事的大线索仅仅从两个大段落来展开,一个是小道士何安下遇到医生崔道宇而和崔家人之间的纠葛,另一个是何安下见证了太极门内部的复杂争斗。有些简化或许让故事情节有些交代不清,如关于王香凝的段落在小说中交代很清晰也很重要,但电影中就变得很含混,像是匆匆而过的冗余的铺陈,这当然一方面是涉及了敏感的宗教和文化的界限,另一方面则是电影的伦理限度造成的。当然,有些大环节也有交代不清的嫌疑,如查先生拒演得罪了军阀被大批军警追捕就有些缺少实在的动因。但“第五代”导演从来都不仅仅是商业电影的导演,他一定要在其中有他的特异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是以脱离了情节的合理性为代价的,情节的逻辑往往在这里非常脆弱,而期望的大主题又往往未必能传达得让人受到启悟。深入到“第五代”骨髓之中的对于人生的探究的焦虑和现代主义的表达和商业性氛围和趣味混杂,高蹈的超尘拔俗的追求和难以压抑的欲望追逐的混杂。这些混杂让这部电影无法把自己的故事的含义厘清,当然这一切似乎也无法厘清。

前后两段故事,是通过何安下下山来认知人性的深不可测。何安下是个天真、未被外部世界侵染的人物,王宝强似乎很适合扮演这个人物,这也是他从傻根到许三多和王宝之后的必然。一个天真之人在经历了种种人间的考验之后还葆其天真,这是王宝强最适合的故事。他在封闭环境中养成的天真要在滚滚红尘中得到试炼。这种试炼的主题是关于“情”与“义”的。前者是肉体的情欲和灵魂的感情的矛盾,后者是争逐的权力和崇高的品格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关于人生的大主题又和宗教以及神秘主义牵扯在一起。这里总是涉及到中国传统的两大宗教之间的纠结。道教是真正的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但其发展并不如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的并在中国本土化同时成为东亚传统的主流宗教的佛教。电影似乎也很想在两大宗教的差异和共同性上作某种探讨。如王学圻所扮演的老僧和李雪健所扮演的老道的对比等等,但这些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什么清晰的理路,而是将许多人生哲理便捷地混在这两大宗教之中传递给观众。电影也不是给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者拍的,这方面的内容上的缺失也无需再加讨论。故事的关键还是在对“情”与“义”的探究上。

前面关于崔家的故事是关于“情”的,何安下看到的是他的恩人、老实的医生崔道宇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放弃修道,下山和林志玲扮演的玉珍结合,但同样不能控制自己情欲的玉珍和崔道宇的弟弟勾搭,最后崔道宇被杀。何安下杀死了弟弟和玉珍。这样的情节让人对“情”感到失望。灵魂的感情抵不过肉体的情欲。这让何安下怀疑人间是否有真情。

第二段故事是太极门的内部争斗,从年轻的赵新川被师傅用诡计杀死,到师兄杀死师弟,太极门的江湖里充满着凶残和乖戾。让人对“义”感到失望。崇高的品格抵不过争逐的权力。这让何安下怀疑人间是否有正义。

这些都让何安下看到了人性赤裸裸的欲望。何安下所表现的是被诱惑,对于欲望的既抗拒逃避,又迷恋期待的矛盾性。但这两段故事都有自己的拯救,试图让我们再度相信人性。一是何安下和王香凝的暧昧情愫让情欲和感情有了升华。这是第一段故事的拯救。虽然这里的叙事暧昧难解。二是查先生的出现和绝地反击让正义得以恢复,虽然这反击由于是用传统的神秘法术对付现代的枪械而显得不可凭信。电影的主题最后通过这两段故事得以彰显,就是需要体认人间的混乱和失序,但最后还是相信秩序和信仰。但何安下或查先生显然无力拯救世界,李雪健演的道长或是王学圻演的老僧都无力为人间提供真理,他们只能启悟何安下,但是否能启悟聚集在电影院中的年轻的观众呢?

这样的主题并不新鲜,但它其实是“第五代”电影和今天世界的一次反向的对话。这部电影有点像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那种诡异的混杂性,那种情欲和暴力的展现,那种对于欲望不可控的困惑和焦虑都非常接近。这两部电影其实是这两个导演在他们的前期作品中肯定人的欲望的升华可能,肯定人欲必然为现代打开大门,获得新的超越的可能的怀疑。当年无论是《黄土地》还是《红高粱》都是这样的肯定欲望的正面性的电影,到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欲望仍然是积极的力量。对于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从“文革”时代走出,经历了一个禁欲的青春时代之后的人,很难不把最初的作品作为欲望的礼赞。《黄土地》翠巧的出走到《红高粱》中的那片高粱地里的野合都是欲望的正面的力量。而1990年代初中期——他们两人在国际上最成功的时期,对于人性的压抑的否定也是其民俗展现中的基本主题。他们当年的现代主义的反思性是针对传统的秩序和伦理的,他们所表达的是通过欲望达到的人性的解放。但到了今天,中国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已经深入,欲望变得无所不在,他们开始用《三枪》或《道士下山》来否定欲望的无所不在。他们的现代主义的反思性针对的是现实的失序和欲望的奔涌。他们所表达的是欲望所造成的对于人性的扭曲。“第五代”的反思性不得不面对自己召唤来的欲望的幽灵了。通过这样的寓言来反思当下是他们的新的追求,也是对于自我的过去的一次否定。但其实这一切已经转换了方式。

时代变了,支撑电影市场的三四线城市观众和“80后”、“90后”的都市中产青年观众支配着一个以“切己”的本土青春怀旧电影和“超离”的好莱坞的以非凡的感官的奇观电影主导的市场。他们是今天的电影赖以存在和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个市场里,“第五代”的位置已经变化,年轻一代的观众和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对于“第五代”的电影并没有如大都会的文艺片的观众那样熟悉。陈凯歌和他的电影其实已经面对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电影环境。他的变化和坚持都难以在这样一个电影市场上取得期望的成功,但毕竟是最近已经开始淡出的“第五代”的一部重要的电影。这是“第五代”的辉煌的一个余响,一个自我的凭吊,也是一个自我的质疑。当所谓“小鲜肉”、“小时代”、“跑男”用一种完全不同的中产性的时尚文化包装和升华起来的欲望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当一种光鲜亮丽优雅的时髦文化而并非粗俗暴烈的低俗的文化在大行其道时,《道士下山》对于欲望的思考未必能够抓住中心,也失掉了焦点。面对今天以“韩流”和国际范的本土时尚为流行文化主流而完全将“二人转”式的表达边缘化的今天,《道士下山》其实未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其实是当年的“启蒙心态”失效或失灵的焦虑和不安的展现,是原有的精英化的社会解释的失效,也是一个新的中产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的必然结果。

我突然想,现在其实不是小道士何安下下山,而是像李雪健扮演的道长或王学圻扮演的老僧这些德高望重的耆宿下山会如何?他们会不会也如何安下一样手足无措,其实山下的一切并不像《道士下山》讲得这么简单明了。它的复杂和微妙不是那几句高调的哲理就能解释清楚的。道长和老僧也难免如何安下一样面对尴尬。其实这就是今天陈凯歌和张艺谋面对的尴尬。他们之于今天的电影市场,就像老道和老僧面对那个滚滚红尘的世界。但他们的理解和阐释未必真实。道士下山其实正是他们背后的世界遭遇了一个新的状况。正像僧道的世界也是一个现实世界一样,其实陈凯歌和张艺谋当年成功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只是时代的转换让世界的具体情势有了变化。陈凯歌似乎还有为“50后”、“60后”代言的雄心,但社会的变化似乎已经超出了他的想像的边界。

我的困惑是,陈凯歌是不是一个年老的何安下?

2015年国庆档期,《港囧》上映似乎重复了《泰囧》的成功,依然创造了票房的奇迹。《泰囧》是中国电影当年爆炸性增长开始的标志,而这次的《港囧》则似乎是重复了上次的成功。它可以说是技法纯熟、运作自如的具有典范性的商业电影。这部电影当然还可以归类为喜剧,但已经彻底摆脱了王朔开创的,由冯小刚发扬光大,曾一度成为中国喜剧模式主流的以瀑布式的语言的流动制造喜剧效果的,1980年代后期以来支配喜剧电影的样式。这可以说是“混合型”的喜剧,融合了喜剧、惊险、言情、感伤种种元素,但又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电影又有了一个以包贝尔扮演的蔡拉拉的纪录片的视角,而这个视角既是推进情节的重要动因,又是记录和讲述故事的一个关键的角度,这为电影添加了一个“反思”的角度。《港囧》让今天这些涌入电影院的年轻的、新崛起的中产阶级观众在欢快地为那些精心设计的噱头和感伤的故事所沉迷,也为最终的大团圆的结局而感叹和欣悦。除了那些精心安排的桥段让他们开怀一笑,这部电影极为精彩地传达了当下中国中产的内心世界。这其实正是《港囧》所表达的中心。

这里的故事既是这个叫做徐来的“70后”的做内衣的中产小商人的自我身份的寻找过程,也是和香港相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充分地展示着中国中产群体的两面性。这两面性正是由徐来的妻子、学经管的菠菜和浪漫诗意的画家杨伊来代表的。这些“70后”的人物在生活中二十年的困扰和追求是隐在这个电影后面的最重要的动因。这和陈凯歌的启蒙心态有极大的不同,而是体现了在西方中产阶级中也延绵了几个世纪的“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两面性,也就是“庸常”和“脱俗”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正是中产群体的内在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是要布尔乔亚的俗世成功,现世安稳,通过力争上游来获得现世财富和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则要波西米亚式的反庸俗,要的是愤世嫉俗的反叛和对于俗世日常生活的厌弃来追求某种超越的价值。这种“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内在矛盾一直是西方文学和电影的主题。因为中产生活和中产社会正是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的现实满足需要追求,但超越性的想像也需要得到。中产常常摆荡在两者之间,充满了内在的矛盾性。而在中国这一问题就来得更为复杂。中国在现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民族危机,中国中产庸常的一面没有机会得以展现,张爱玲式的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庸常性的渴望,只是社会的边缘一角。走向艺术或优雅的“波西米亚”也毫无土壤和条件。一是中产本身就极度脆弱和边缘,二是社会的动荡让“反庸俗“和超越“庸常”成为一种常态。

一般来说,中国的文艺电影都是天然地延续这种“反庸俗”和“超庸常”的表达,而中国的商业电影业并不敢于对“反庸俗”的话语有所超越,而往往把电影的主人公离弃了浪漫诗意作为他的“原罪”。《港囧》讲述徐来因对自己的现实处境的“庸俗”的无奈和不满而去追求他所没有得到的,但最终却和现实达成了和解。这部电影的故事的基本动因正是徐来对自我的超越,要在现实中尝试回到过去的梦里解决他的创伤记忆。他在庸常的香港,通过遇到王晶和他的商业电影、黑社会的追杀等等离奇的庸俗故事来追寻浪漫的历程,却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荒唐离谱的行程。他要和他的现实生活决裂,包括和他的妻子和那个家庭,他最尖刻地撕开了那个家庭的诸多尴尬和无聊的隐秘,这很像是当年要离家出走的激进的艺术青年的所为。但最后他却发现过去的浪漫早就不可重现。而杨伊其实也远非他过去所想像的神秘,她的历尽沧桑其实也远非真正的浪漫。“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其实正是一个金币的两面。他的妻子和家庭其实是他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一切。他的妻子为他放弃过可能像杨伊一样生活的选择而去香港的机会,同时在今天通过给他买了法国的画室让他能够圆梦。最终他的创伤记忆被“治愈”。最后的那个危险的高楼上的恐怖的平衡,其实正是一个精神治疗的过程。而他和妻子从高楼坠下到消防队的垫子上,则既是他们感情的完成,也是这个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精神平衡的完成。最终徐来发现他所得到的是他唯一能够也唯一值得得到的。他的现实的生活虽然曾经有无穷的惆怅和感伤,但最终其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其实整个故事隐喻式地指向了中国的中产的生活进程的历史合理性,他们这些年的奋斗其实是不用羞愧的,正是他们的庸常的奋斗和努力才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格局与面貌。这其实也宣告原有的“反庸俗”的一套“现代性”话语的超越。他们和现实的和解其实是现实和他们之间重新建立了一种超越原有的宏伟叙事的新的日常性美学。这种美学我们可以在张嘉佳或卢思浩等新的“80后”、“90后”作家们的段子式的写作中找到。他们已经不需要借助过去的宏大的叙事,而是在庸常中发现了自己的新的故事的天地。而这,正是徐来和菠菜从空中坠落后所得到的。

这里蔡拉拉如影随形地跟着徐来的故事其实正是这个故事的外一章,对于蔡拉拉这些更加年轻的一代,追求某种“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已经不需要在贫穷和绝望中反叛,而是通过中产社会所提供的现实基础可以达到的。他提到的“弗拉哈迪”、“维尔托夫”等前卫的纪录片的作者在这里和他的“布尔乔亚”的生活并没有万里长城。而最终他得到香港金像奖的艺术的肯定和徐来得到自己的孩子是同时出现的。和解不会带来绝望,反而带来艺术和生活的宁馨儿。这其实是这部电影中中产和现实和解带来的新的状态。这种新的状态在改变中国和世界,也改变香港。这里大众文化的力量其实超越了那些空洞的话语和虚幻的表达,而提供了一种和现实和解的新的想像力。这种想像力一面是商业性的,一面却也是某种复杂的新的社会和艺术的意义所在。这也就是重新建构一种进入当下的“和解心态”。

徐峥其实在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同时这个故事也具有了某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

2015年7月上映的《捉妖记》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的奇迹。超越二十亿人民币的票房已经成为了《泰囧》之后的中国电影史的票房之冠,超过了《速度与激情7》,是有史以来在中国上映的电影票房的第一位。这个奇迹让诸多熟悉电影的具有“文艺”思维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觉得这样一部似乎乏善可陈的电影居然有这么多人追捧,形成的巨大的轰动效应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力。这种让他们不可思议的现象一再出现,其实是中国电影市场和全球华语电影格局的根本性转变的结果。我近年持续观察和探讨的中国电影的“全国化”的进程,也就是由“80后”、“90后”的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电影票房的巨大增量主导的中国电影的新格局通过《捉妖记》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今天涌入电影院的人群已经和我们习惯的那些观众完全不同,是他们主导了电影的格局。《捉妖记》的巨大的票房成功无疑是华语电影最终以大陆市场作为主导的见证,也是全球电影开始以中国电影市场为关键指标的见证。

在这里,从2011年开始的“全国化”形成的票房的巨大增速颠覆了原有的全球电影的格局,今天只有在中国本土市场的成功才具有巨大的意义。许诚毅导演的好莱坞经验的成功本土化,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得到了发挥。而像井柏然或白百何这样的年轻化的明星,已经让汤唯或姚晨等都成为了客串的陪衬。电影格局的变化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是必然的结果。曾经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主导的这个市场,在2011年之后的“全国化”进程中已经彻底改变,《捉妖记》不过是这一改变的一个新的高点而已,中国电影市场的“换代”已经彻底完成。它在陈述的是这个市场所具有的无限的可能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一般的常识性的理解。

《捉妖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可以说是一部有神怪想像的电影,妖的怪形怪状和奇异的想像笼罩了这部电影,“超现实”的玄幻的特性是这部电影想像的基础。在最近的中国电影的“全国化”浪潮中,“超现实”的神怪电影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中国电影中,青春怀旧类型的电影是年轻观众的最爱,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却是以“超现实”的体验为中心的,创造了奇幻的世界。这些元素已经为中国的观众所高度熟悉,如何在本土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玄幻题材是一个新的经验。这和“第五代”的“大片”以古装的现实故事和奇幻的武打功夫为基础的故事完全不同,它从根本上想像一个人与妖混杂交织的世界。因此这部电影的“超现实”为本土电影提供了一个类型上的新的突破,既突破了最近几年本土电影以现实的青春和怀旧为题材的基本类型,也突破了原有武侠电影的题材。但这个故事的表达和用白百何和井柏然的目标显然清楚,这是把青春故事和“超现实”的神怪电影相“接合”的产物。我以为,这个故事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所表现的是“玄幻中的庸常”。

《捉妖记》是高度本土化的中国电影,它的想像力的来源是传统的中国式的人妖对立的模式。这个模式在中国的文化中有漫长的历史,而“五四”时代更是把捉妖打鬼作为现代性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的一部分。捉妖打鬼的隐喻贯穿了现代中国。夏济安的名文《鲁迅作品的阴暗面》正是把妖和鬼的纠缠解说为鲁迅作品的最核心的意象。其实从中国电影史开始的时候,神怪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类型,而香港电影中的僵尸电影、妖怪电影等的经验也有很长的传统。但无论在文化中还是在电影中,人妖之间都是尖锐对立的。妖诱惑并吃人,人被诱惑并识破和捉妖是基本的模式。人与妖是善与恶、正与邪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妖虽然偶有感情,但还是与世界不相容的魑魅魍魉。最典型的人妖故事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里的“妖为鬼蜮必成灾”的故事限定了人的世界必然消灭妖的世界的法则。偶有不同的架构的故事如白娘子和许仙的传奇,则是以妖的善良和最终牺牲把这个模式反过来表现。但人与妖之间的故事里的惨烈和悲情的情境几乎是永恒的。它把人妖的不两立变成了一种混杂性,妖要吃人的特性仍然保留,但仍然给了妖丰富的人性,如一开始宋天荫作为保长所住的村子,其实是妖的生活空间。而妖界的争夺王位的残酷争斗也颇类似陈凯歌、张艺谋当年的“大片”时代的电影里的宫廷的争斗。曾志伟和吴君如拚死保住老王的种的故事也很像赵氏孤儿一类的传奇。妖和人一样有相似的感情,其实是人的世界的一个复制。主导捉妖的葛千户居然最终被发现是妖,但它和人的世界的混杂交织造成了困扰和危机。妖的世界反而格外充满了类似“第五代”导演所表现的争夺和暴力,但人的世界相对比较庸常。

《捉妖记》的别致之处是捉妖故事的高度的庸常性,超越了原有的戏剧性的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的关系。这就是“玄幻中的庸常”。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庸常是这个捉妖故事有别于传统的最大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流行的最重要的动因。人与妖之间不再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捉妖也不再具有神圣性,而是极度世俗的事情和庸常的生活中具有吸引力的事物。这个井柏然演的宋天荫和白百何演的天师霍小岚带着小妖王卖到顺天府的故事其实充满了世俗的庸常性,那个似乎很诡异的世界无非是我们今天的世俗的世界,其中的人物充满世俗的欲念,也有诸多世俗的想法,其实就是今天的中产生活的价值的表征。这有多方面的表现。

首先,原有的由官府主导的神圣的捉妖机构和天师管理,已经衰微,而主导了捉妖吃妖的民间力量是成功商人葛千户,他让捉妖的天师们得到了一个空间来发展捉妖的事业,然后让老板娘(汤唯饰)的卖妖和捉妖厨神(姚晨饰)的烹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捉妖的最终目标居然变成了在巨大的饭馆里的盛宴。闫妮和丈夫要生子的焦虑也格外地凸显了世俗庸常的生活的存在。这里的讽喻加上人和其他物种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和天人合一的抽象的时髦呼吁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其次,白百何演的霍小岚是个所谓的“二级天师”,姜武扮演的人物是“四级天师”,还有更高级的天师等等,天师捉妖已经类似白领的职场工作,通过级别的上升来达到自身的成功。霍小岚本身就好像今天市场社会里的努力成功的白领在捉妖世界中努力奋斗。她就好像一个杜拉拉或《失恋三十三天》中的黄小仙穿越到捉妖的工作之中,捉妖赚钱获得成功的价值变成了她的职场奋斗的目标。而其间穿插的奶奶的十一级天师的错乱表现的荒诞滑稽的特质,都让这个故事的庸常性格外清晰。

再次,井柏然的宋天荫,也绝不是传统的英雄,而是暧昧含混的角色,充满了庸常性。他虽然是英雄之子,却在庸常的环境中以缝纫烹调为理想。遇到霍小岚之后也其实处处被动。偶有要做英雄的勇敢,也迅速地被情境化解。如要勇敢去救人,却突然转为和霍小岚的接吻恋爱。虽然怀过小妖王胡巴,却也无非对胡巴友善些,还是将胡巴诱入买家的笼子换取一百两银子。当然最后虽感悟拯救胡巴和村里人,但还是现实地让人与妖分离于平行的世界,隔断了和胡巴的感情。

这些庸常性的表现其实正是今天中产化的日常生活中的青年的生活状态的复制。这种庸常性来自一个平常的中产社会的生活。当下的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他们没有人妖尖锐对立的世界的决绝的争斗和冤仇,也没有“第五代”电影里的人性的极端性的残酷和分裂,而是一种平常的生活中的小喜小忧的世界的展开。小感伤和小感慨的生活情感与小成功和小收获的世俗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时展现。霍小岚和宋天荫与胡巴的纠结其实正是充盈着这样的矛盾,但同时也有对于传奇和英雄行为以及大理念的一丝渴望,但这种渴望并不构成一种决绝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超验追求。霍小岚或宋天荫其实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感觉的真实呈现。而他们与胡巴的感情和他们的追求有其传奇玄幻的体验,但最终回归于庸常的生活。在这里的有趣之处是人的世界的庸常的平淡,其戏剧化地暴力地对待妖其实也是由一个另类的妖葛千户主导的,而人的形象则中性模糊暧昧,充满了普通的特质。他们在出离的体验之后还是回归于确定和安全的世界。

这其实正是这个故事受到欢迎的奥秘所在。故事虽然传奇玄幻,却并不宏大悲壮,世俗的、庸常生活中对传奇的渴望最终还是回归生活。妖的世界最后还是由宋天荫将之与人隔断。这其实不是20世纪式的壮怀激烈的捉妖打鬼的故事。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一个中产化的年轻人的观念和生活形态主导的社会。他们温饱有余,但在现实中完成不足;渴望奇迹和超验的体验和情感,但又流连沉迷日常生活;期望随心所欲的自由的同时,又难以承受这种自由带来的不确定和不安全。他们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孩子”。《捉妖记》其实正是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和过去的故事之间有了巨大的距离。这就是当下“80后”和“90后”的“庸常心态”的最佳表征。

中国的中产在现实中的不同选择其实是一个“代际”差异的表征,也是他们的生存状态所支配的必然的精神后果。“50后”、“60后”的“启蒙心态”面临更多的对现实的矛盾态度,“70后”的“和解心态”则是对当下的再适应和再理解,而“80后”、“90后”的“庸常心态”则是他们就处身当下的现实性的直接的反应。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中产精神变化的轨迹,也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时期”到1990年代的“后新时期”直到21世纪之后的新世纪十多年来的社会变化的轨迹。

作者:张颐武

第3篇:通过三宗案例看出口贸易风险

在下述三宗案例中,国外买方均以中国出口商的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瑕疵为由拖欠货款、要求给予折扣或拒绝接受货物。案例中三家中国出口商均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投保,并在中国信保的帮助下有力减损,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

中国出口商甲于2009年初向意大利买方A出口货值约140万欧元的高科技产品。买方A收货后,以产品存在质量瑕疵为由拒付全部货款。

经中国信保调查,买方A虽然主张甲出口的产品存在质量瑕疵,但始终未能提供任何有效的书面证据材料。甲提供的SGS出具的检测报告也证明相关产品在出口前已通过电磁检测,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此外,为了避免可能与买方发生的贸易纠纷,甲在与A公司签署的贸易合同中还明确约定:“买方承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付款”。面对出口商甲提出的抗辩理由及证据材料,买方A无法找到其他借口,只能承认拖欠货款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并很快出具了分期还款计划。

简评:本案中,甲根据贸易合同约定,在出运前取得了由SGS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货款,迫使买方最终承认债务,并出具分期还款协议。

案例二

中国出口商乙于2009年向德国买方B出口货值约100万欧元的服装。买方B收货后,提出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要求乙给予折扣。

经中国信保介入追讨,买方B称乙公司出口的服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并提供了仓库验货照片等书面证据。乙公司随即派员前往德国进行查验,发现部分服装确实存在脱扣现象,但尚可补救。经贸易双方协商,最终签署了书面和解协议:“在乙公司同意给予买方20万欧元降价折扣的前提下,买方B承诺在协议签署后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货款80万欧元。”和解协议签署后,为避免买方态度反复,乙公司根据中国信保建议,在德国当地对和解协议办理了公证手续。和解协议约定的应付款日届至后,买方B始终未履行80万欧元的付款义务,又以服装在当地市场销售状况不佳为由,要求乙公司再次降价10万欧元。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乙公司在中国信保的协助下,在德国当地法院对B公司提起了诉讼程序,并通过简易程序对经过公证程序的和解协议申请执行。2009年10月,乙公司获得胜诉判决,德国当地法院支持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80万欧元,买方B不得不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向乙公司支付了货款。

简评:本案中,乙公司尊重客观事实,积极应对和解决货物质量问题。并根据中国信保建议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债权保障和诉讼减损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三

中国出口商丙于2009年向西班牙买方C出口9票货值90万欧元的蜂蜜。货物到港后,买方C仅提取前2票货物,并以丙出口的产品未通过某项检测标准、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提取剩余7票货物。

经中国信保介入调查,买方C提供了INTERTEK出具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显示产品未能通过果糖苷酶指标的检测。针对买方C的上述主张,丙公司抗辩如下:第一,根据双方贸易合同的约定,果糖苷酶并非合同约定的检测指标;第二,本案项下货物在出运前已通过INTERTEK的检测(根据贸易合同约定,检测内容不包括果糖苷酶指标),丙公司在获得买方C的书面确认后才安排装船出运,丙公司向中国信保提交了上述书面检测文件及货物出运前买方的确认文件;第三,买方C提供的检测报告存在明显瑕疵,检测样品来源不明。

尽管贸易合同并未将果糖苷酶指标列入检测要求,但为澄清事实,一方面,丙公司要求INTERTEK对其预留的装船前样品追加进行果糖苷酶指标检测;另一方面,丙公司要求买方C配合其赴西班牙现场查验货物,被买方C以各种理由拒绝。同时,INTERTEK根据丙公司要求进行的二次检测结果显示,预留样品的果糖苷酶指标检测结果为“正常”。

中国信保认为:首先,贸易合同并未将果糖苷酶指标列入检测要求,买方C以该指标不达标为由拖欠货款明显缺乏贸易合同依据;其次,对丙公司要求现场查验货物的提议,买方C无理拒绝;再次,即便不考虑贸易合同约定,INTERTEK根据丙公司要求进行的二次检测结果也显示,预留样品的果糖苷酶指标检测结果为正常。最后。经中国信保进一步调查发现,货物到港时国际市场蜂蜜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买方C以所谓“质量问题”为由拒收货物、转嫁市场价格下跌风险的意图十分明显。

简评:本案中,丙公司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检测项目并在装船出运前进行了检测,在买方提出质量问题后不等不靠、据理力争,积极要求检测机构再次检测,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启示建议

签订严谨规范的书面合同是防范贸易纠纷的基本前提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签订严谨、规范的书面合同,是维护贸易双方合法权益、防范贸易纠纷隐患的基本前提。

支付方式条款案例三中,贸易双方约定的支付方式为“经比利时检疫部门检测通过后支付50%货款,剩余50%货款在拿到检测报告并到达买方仓库后21天内支付”。此种支付方式不仅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而且买方还可能以货物未通过检测为由要求较大金额折扣或拒付货款,从而使出口商陷入两难境地,面临较大损失。因此,中国信保建议出口商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应高度关注支付方式条款,在常规支付方式(OA、D/A、D/P、UC)的基础上,尽量设计并选择有利于保护自身权益的具体支付方式条款。

产品检验条款1980年《联合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规定:“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改运或买方须再发运货物,没有合理机会加以检验,而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种改运或再发运的可能性,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新目的地后进行”。在贸易实务中,货物检验一般涉及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标准、检验机构、检验费用承担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属于贸易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国际公约或惯例一般不会对此做出强行性规定。因此,贸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对上述问题进行事先明确约定,以便在发生纠纷和争议时有据可循,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

质量异议期条款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货物因跨境流转,通常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并经过多个中转环节。因此,约定合理的质量异议期条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买方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在收到货物后(或货物到港后,或卸货入库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如30-6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卖方,说明货物与合同不符的具体情形,并提供初步证据材料,否则即丧失声称货物与合同不符的权利。如此设计合同条款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避免买方在货物到港(或收到货物)后的较长时间内,因销售情况不佳或其他原因为由向出口商转嫁市场风险。

严格履行贸易合同是规避贸易纠纷的重要保障作为卖方,出口商应严格履行贸易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尽量避免自身履约存在瑕疵。具体而言,货物品质的瑕疵担保义务是卖方应承担的最基本合同义务。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专业,才能树立企业品牌,赢得市场声誉。出口企业只有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严把产品质量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二中,乙公司经过实地查证,发现买方B提出的质量问题并非子虚乌有,乙公司也承认自身在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存在疏忽,导致其不得不同意给予买方20万欧元的货款折扣。

积极应对贸易纠纷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贸易纠纷发生后,出口商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应对和解决纠纷,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

一是在纠纷发生后,根据贸易合同约定以书面形式向买方积极抗辩、据理力争,并提供相应的书面证据支于寺。

二是如贸易合同对双方争议事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导致无法认定责任归属的,在发现买方有和解意愿时,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应争取尽快与买方达成书面和解协议。必要时,可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办理公证等法律手续。

三是如买方以纠纷为由拒收货物,应本着损失最小化原则尽快保全并处理货物,同时妥善留存相关损失证明文件。

四是如无法与买方和解解决纠纷,出口商可选择立即委托中国信保介入对买方实施非诉追讨。

作者单位:中国信保贸易险理赔部

编辑/吴小夫

作者:王平

第4篇:三年级日记150字:看电视广告有感

那天走在大街上,千奇百怪的小吃让我和弟弟不禁垂涎欲滴。到了烤肉摊上,闻着烤肉扑鼻的香味,情不自禁的掏出钱来买了两串,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向老板借纸巾擦嘴,竟看见纸巾盒上写着‘一纸千巾’的广告语。弟弟问;哥哥,‘一纸千巾’是什么,我告诉他;‘一纸千巾’是个广告词,是纸巾销售的广告,还有默默无蚊,是蚊香广告,真确的应该是默默无闻,形容一个人总是在私底下为人们做好事。还有胃,你好吗。这是胃药的广告,真确的为你好吗,是一种问候......

第5篇:《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

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再来学习吧!

第二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

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6篇:《看电视》教学设计

5 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妙”、“却”、“精”、“赛”、“关”、“掉”、“完”、“换”、“员”、“写”、“音”、“蹈”14个生字,会写“爸”、“全”、“关”、“写”、“完”、“家”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会写“爸”、“全”、“关”、“写”、“完”、“家”6个字。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一、小记者采访,谈话导入新课

1、小记者采访时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平常在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第二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吗?第三个问题:你家的遥控器平常谁拿着,你家看什么电视节目谁说了算? 说明: 小记者采访代替了教师的平淡谈话带入,让他们带着新鲜、好奇进入本课学习,而且所采访的问题为后面学习课文时解决重难点搭设了一个桥梁,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二、朗读质疑

1.学生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听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听懂的内容。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能提出来吗? 说明:在学生听老师示范读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是,趁热打铁,抓住“奇妙”一词引导他们感悟体会关爱长辈、爱护晚辈、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课文

1.质疑:这家人看电视的“奇妙”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问题归类:

(1)为什么家人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呢?他们是真的不爱看吗?

( 2)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2.全班解疑:

(1)问题:为什么家人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呢?他们是真的不爱看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读文,感悟“奇妙”。)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板书:爸爸 球赛换成京剧 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感悟奇妙之处。)

②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媒体出示:第三小节

(和同桌说说这节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③比赛读这一句,层层深入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浓浓的爱意。 板书:奶奶 京剧换成球赛

④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媒体出示:第四小节

⑤全班朗读最后一节,提示秘密。 媒体出示:第五小节

(2) 问题: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提示:每个人心中都装着爱,并完成板书) 板书:互相关心 互敬互爱

① 说话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媒体出示: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

),所以( )。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

),所以( )

。 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

),所以 ( ) 。

②全班交流。

说明: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复习巩固 1.指导写字。

媒体出示:爸 全 关 写 完 家

(1)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找到书写方法: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都要写得宽扁一些。

(2) “全”字,“人”字要写大一点、宽一点;“完、写”二字,上半部要小一点。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6.小结: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能互相关心、体贴家人,所以我们家才会变得如此幸福、温馨。学到这里,老师也被这一家人的谦让、关爱给深深感动了。在感动之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想送给他们,同时也送给你们,你们想听吗? 媒体出示:电视节目很有趣,背后故事真奇妙。

精彩球赛爸不看,咿呀京剧换了台。 音乐舞蹈没放完,趣味动画又上来。 调来换去情意生,平凡举动显爱心。 互相谦让真幸福,和睦相处好温馨。

说明:通过分析、指导,学生掌握上下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同时,通过的教师的巡视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此外,在小结时补充一首儿歌,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而且为拓展作业做了铺垫。

五、拓展作业 1.作业:

(1)我会写:爸 全 关 写 完 家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留意一下电视报上或电视里的节目预告,找到爸爸妈妈爱看的节目,到时候打开电视机请他们观看。 3.在生活中积累一些反映谦让、礼貌等方面的事情,记录下来。 (此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爸爸 球赛换成京剧

奶奶 京剧换成球赛 互相关心,互敬互爱 妈妈 听音乐、看舞蹈

第7篇:《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理解课文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读(师手指课题,师生齐读)。大家还记得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两首诗歌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与本课的诗歌进行比较。](生:《春晓》《村居》),对了,大家记得真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诗歌,不过,它不是古代的人写的,而是我们现代人写的,所以它是一首现代诗歌。

2、学这首诗歌之前,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引导孩子思考或回忆自己家庭看电视的情形]

3、(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吧。

二、初读感知

1、现在,请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都来当我的小老师,听清楚生字老师读对了没有。(师范读课文,生倾听)

2、孩子们,听了老师读这一遍课文,你们现在自己会读吗?(生:会。)那就请你们同桌一起朗读这篇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读准。(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三、自主识字

1、大家刚才都读得很认真,要表扬!现在,陈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大家这节课的生字能不能准确地读出来。(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小火车哪里开?(小领读拼读,全班跟着拼读,老师帮助正音)

2、真棒!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出来吗?(生:能)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生开火车拼读生字,老师帮助正音。)

3、同学们开火车也读得很认真,学习状态真不错!可是,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的认字能力。(出示第一组生字:全、奇、妙、精、员、音、完、写)谁能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引导学生归类识字](生:加一加)对了,这些生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那么下面这几个呢?(出示换、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再出示“赛”)这个字,你们能用组词的方法来记住它吗?

4、同学们认字这么认真,陈老师相信大家现在读生字一定没问题了。不过,如果老师把生字放在课文的词语或句子里你们还能正确地读出来的话,就更棒了!(将生字放在课文里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打出来,请学生读。出示第一个词语:全家。)这个词语不但要求我们会读,还要求我们会写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这两个字。请大家观察第一个字:全。上面的“人”字要写的大一点,下面的“王”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帮老师书空这个字。(生书空,师范写)好,我们再来看“家”字,这个字难一点,宝盖头下面的这个字,有很多笔撇,大家观察一下,一共有多少笔?(生:四笔)要把这个字写好,就要注意这四笔撇的位置。请大家再帮老师书空这个字(生书空,师范写)好,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把这两个字写出来了,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拿起铅笔,在写字教材上练写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师巡视)

5、好,现在请大家把写字教材合起来,陈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们了。(出示词语、句子,生读词语、句子,师帮助正音)

四、学习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生字都非常认真,老师相信现在大家一定能够把课文朗读出来,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要把生字读准。(生读,师点评)

2、(出示课文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上有几个人?(生:)他们在做什么呢?(生:看电视)对了,他们在看电视呢。但是这一家人看电视,跟别人还不一样呢,不一样在哪里,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很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3、听了这位小朋友读的第一小节,谁能告诉老师,这一家人看电视有什么特点?(生:奇妙,师板书“奇妙”)哦,这家人看电视还很奇妙呢。到底奇妙在哪里呢?我们看看下面第二小节。哪些小朋友喜欢看足球赛?请你们为大家朗读这一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到底奇妙在哪里?(生朗读)

4、你读得很响亮、流利,非常棒!现在陈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这家人看电视奇妙在哪里?(生:爸爸喜欢足球赛,却把它换成了京剧)你回答得很好!谁能够再来告诉我: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五、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拿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读熟后让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如小组比、大组比和男女生比赛等,并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这样不论对于读的学生还是对于评的学生都是一种锻炼,评价和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一种满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的上课前先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再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家人看电视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学生汇报。当学生读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等句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学生通读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将互相关爱美德引申到课外,让学生运用在生活实处。在本篇课文中,我还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以及课外的延伸游戏“摘苹果”,摘苹果的游戏设计在即将下课之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而设定的,我觉得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一个放松的效果。

第8篇:看电视教学设计

5.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教学重点: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二、谈话激趣。

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节读得最棒,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小结及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读通了课文。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比赛读文,比比谁是最棒朗读者。 板书设计:

看电视 爸爸 妈妈 奶奶 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会写“爸”、“全”等6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摘苹果游戏。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读“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奶奶吗?(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聚焦:“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指导“!”号的朗读。

②议一议: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理解“秘密”在文中的意义,并体会亲人之间的“奇妙”之情)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了他们一家人看电视的奇妙场面,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秘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你们读懂了吗?相信大家都会用行动来证明真的读懂了。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看电视 秘密? 心中有他人

第9篇: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 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课件谜语:„„ 谜底为:电视。以此引入本课。

2、出示电视图片,讲解电视的发展历史:从黑白到彩色。

3、出示电视节目图片,介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

4、问: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5、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大家所喜欢的电视节目不同,可是电视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咱们就来看看这一家人是怎么看电视的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字音、语气,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将圈出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4、出示文中需认读生字,分析生字结构,偏旁并组词: 全:上下结构,人字头

(指导书写:人 + 王

注意人字头撇和捺的收笔。注意“王”字三横的长度,

奇:上下结构,大 +可

妙:左右结构,女字旁。

却:

精:左右结构,米字旁

赛:上下结构,宝盖儿

关:点儿,撇

掉:左右结构,提手旁

完:上下结构,宝盖儿

换:左右结构,提手旁

员:上下结构,口 + 贝

写:上下结构,秃宝盖儿

音:上下结构,立 + 日

蹈:左右结构,足字旁

5、组词

三、细读课文,体味感悟。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问: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有谁?

2、指导书写“爸”:共八笔,上下结构,父字头 +下巴的“巴”。“父”要扁一些,撇捺要舒展。“巴”竖弯钩要圆润些。

3、带着问题读课文,问: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结合《柳树醒了》的分节方法,标一标本文有几个小节。(5个小节)

5、师范读第一小节,并提出问题:我觉得看电视是件很平常的事啊,为什么要说:我家看电视是件“奇妙”的事?以此引出下文。

6、师生共同学习第二小节。

(1)个别同学读“小小朗诵家”,同学互评。

(2)带着问题同桌互读,问:①爸爸喜欢看什么?②为什么爸爸喜欢看足球,却将电视换成了京剧?

7、小组讨论学习第三~四节。 (1)个别同学读第三节,第四节。

(2)问:奶奶喜欢看京剧,为什么又换回了足球,而且换回足球奶奶却不看电视,看我们?

(3)问:妈妈从书房走出来后,为什么我们又不看球赛了?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8、齐读第五小节。

(1)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相互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9、拓展。你还做过哪些关爱家人的事情?

上一篇:教师师徒结对小结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