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着重点及对策

摘 要:加强中职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中职学校围绕就业来开展工作,学生在校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是直接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

中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迹象,加上由于当代大学生也降低了就业期望值,开始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因此,今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增大,连续多年火爆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局面将不复存在,中职毕业生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中职学校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确保毕业生就业,必须改变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育理念,把握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就业意识培养为导向、以从业素质培养为载体、以成就事业为目标的中职生就业教育的着重点,采取多种应对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指导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倾向、学识基础、技能水平、道德素质等不同特点,逐个设计职业指导方案,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主意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端正职业观与择业观,学会自主地选择就业方向,从而在学习与储备能力方面更具主动性、目的性与积极性。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应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等。可以说,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职业指导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中职学校也逐渐的开展了职业指导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随意性大,不够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等问题。大多学校虽然已尝试在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多年,但都是简单粗略而流于形式的指导,指导的实效性差,部分学校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根本不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只顾招生,教授常规知识,毕业了事,不顾是否实现就业。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着部分学校的发展,因为很多中职学校为发愁的是生源问题,而生源是否充足取决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其次,目前很多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够广泛,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只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忽视了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职业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是一片空白。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其他在校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另外,许多中职学生在刚入学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恐惧,而学校对刚入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并未得到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二、加强专业内容的宣传,解决中职生专业思想问题

中职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最为基本的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更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入学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入学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进行调查,在对学生有了最为基本的了解之后,要引导学生重新做专业定位,从而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专业课程,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和就业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将职业生涯和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也使得学生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完成自己的学习生涯,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相对大学生而言,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岗进入角色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因此,中职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一致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就业平台,积极推动中职生开展技能训练和下企业进行实地工作体验活动,使就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强职业指导课的教改力度,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站在方法和途径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应该采取授课、咨询、测验和职业技能调查训练的方式对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定期邀请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开展座谈会,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同时还可以聘请用人单位的领导给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前该专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竞争优势。

四、树立中职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树立中职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仅仅依靠几次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报告是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像关心招生一样关心就业工作”。结合就业的实际需求,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任课老师尽可将就业指导教育溶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满足学生未来岗位工作需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要将学生的在校行为和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教育学生,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利用班会等时间,反复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要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中职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广播等各种形式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求职能力和技巧。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切都是为就业做准备的”氛围,从而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学习时间,尽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成莲莲.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纪迎春.让学生爱你所教的课———从兴趣与学习谈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

作者:杨芳

第2篇: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着重点及对策

[摘要]面对新的就业形势,中职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既要强调指导教育的现实性与全面性,又要把握技能培养、就业意识培养、从业素质培养、生涯规划培养等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着重点,采取相应对策,扎实有效地推进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着重点;对策

[作者简介]韦美萍,广西百色农业学校讲师,广西百色,533000;罗炫兆,广西百色农业学校高级讲师,广西百色,533000

[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得到国家的重视,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校的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一方面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就业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进行大幅扩招,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都在迅速增长,中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迹象,加上由于当代大学生也降低了就业期望值,开始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因此,今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增大,连续多年火爆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局面将不复存在,中职毕业生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中职学校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确保毕业生就业,必须改变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育理念,把握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就业意识培养为导向、以从业素质培养为载体、以成就事业为目标的中职生就业教育的着重点,采取多种应对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以技能培养为基础,加强中职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对于中职生而言,身怀一技好就业。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学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要有一技之长,练就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少,而且学历低,文化素质差,因此他们对就业与学习技能、职业追求与个人成才标准等认识模糊,有的甚至出现严重偏差。同时,相当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所报读的专业不去深入了解,而是听家长或是老师的,报读的学校或专业多数是随大流,盲目性大,致使进入学校后发现现实的专业与入学前所想象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入学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不愿投入精力在学习上,甚至有部分学生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因此,尽管很多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关注自己以后的就业前景,但他们往往只是消极地等待,渴望成才,却不愿付诸行动,有强烈就业意识和较高的创业期望值,但不愿去想办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个体的主动性普遍较差。目前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6岁至18岁之间,正处于性格与能力的形成初期,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收新事物。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及时正确引导,否则就会导致思想基础不牢、学习劲头不足,对培养人才不利。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

(一)加强专业内容的宣传,解决中职生专业思想问题

中职学校在招生阶段应对考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就业前景等的咨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选专业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新生入校后,学校首先进行入学教育,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帮助部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指导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目标,熟知学习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使之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只有解决了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 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才能为毕业后创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相对大学生而言,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岗进入角色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因此,中职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一致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就业平台,积极推动中职生开展技能训练和下企业进行实地工作体验活动,使就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强职业指导课的教改力度,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方法和途径上,采取授课、咨询、测验、职业调查和求职技能训练等。结合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定期邀请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座谈,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培养自我,立志成才;聘请劳动力市场及各用人单位有关领导来校作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实习并参与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变化万千的复杂环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有益学生素质提高的活动,如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学生艺术节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竞争上岗的意识,形成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的学习风气,练就过硬的技能,为毕业后的求职打下成功坚实的基础。

二、以就业为向导,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差的不想做,好的又做不来,四处碰壁,这种现象在中职生就业中较为普遍。二是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尚未具备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另一方面,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和能力培养,致使竞争资质准备不足而又不愿意虚心学习,导致不能胜任工作,缺乏工作激情,三天两头就要换工作,最后一事无成。三是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有些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他们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因自己专业技能不如其他同学,或因面试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四是由一些客观原因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如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相矛盾引起的心理障碍;自身条件与就业需求相矛盾引起的心理障碍;性别歧视导致女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学历的限制令学历层次不高的中职生垂头丧气。这些心理障碍必然导致中职生产生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封闭心理、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和欺骗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使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从而严重阻碍了中职生的正常就业。为此要以就业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中职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始终,使中职生树立团结合作意识、艰苦奋斗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抗挫折意识、风险意识和全局意识。一是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岗位观,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二是帮助中职生了解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打破体制与专业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开拓意识,要教育中职生,有就业机会就不要放过,先就小业后就大业继而创大业。三是帮助中职生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中职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礼仪规范训练,学习求职应答技巧训练,善于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把自己推销出去。四要强化学生的主动就业意识,一方面通过信息指导让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就业的需求信息,主动就业,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修正自己的就业意向,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增强就业的主动性。

三、以从业素质培养为载体,强化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毕业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中职生面临择业、实习、就业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在中职生中的滋长蔓延,有些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社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态度问题就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保障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成功。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

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综合能力的内涵

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而形成。学校要通过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各种职业对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了解如何主动获得自主创业的技能及如何有效应对工作压力,为将来就业或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担一些社会工作,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善于理解和支持他人,以减少交往矛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才环境

1.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挞歪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融入中职生学习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职业道德,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四、以成就事业为目标,推进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尚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范围内的知识,知识面相当窄,对新知识的理解肤浅,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前途还不能制订一个规划,尚未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导致了中职生不能理性地评价自己,盲目就业的现象严重。就业后当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就因缺乏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好高骛远,不能安心工作,甚至因此而丢掉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指导教育,真正解决学生事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和心理特征不同,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提供广泛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选择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特长、客观条件和社会需要理智地进行就业选择,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二要为学生提供与事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有关就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活动,让学生在创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让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在探索中遵循职业选择的规律和事业发展的规律,科学理智地顺利创业。三是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也要教育学生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抓紧业余时间进修学习,为自己充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琳.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关键性因素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2]潘玉生.面向市场 促进就业 开拓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朝福勇.对中职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4).

[4]冯惠先,简亚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3).

作者:韦美萍 罗炫兆

第3篇:专科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目前,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作为负责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指导的老师,应为毕业生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顺利实现就业。这是目前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目前专科临床医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对策。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讯速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医学类毕业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医学类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也给医学类毕业生带来"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专科临床医学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及激烈的就业竞争,往往会缺少底气,部分人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误区,给他们的就业单位选择和未来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专科临床医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讨论其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对策,旨在通过正确的指导,使专科临床医学生能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改善他们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一、专科临床医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虽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维持不变,但是本科及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专科临床医学生的就业空间逐年被压缩,竞争力逐年下降,导致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就业期望值偏高

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医院基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的甚至要求要有工作经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然而,许多专科临床医学生将择业目标锁定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大型医院,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有调查显示,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毕业生100%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来自地市(县)的学生有48.17%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无人愿意到乡镇农村就业;生源地为乡镇农村的学生有54.2%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42.6%的学生希望到地市(县)就业,只有3.2%的学生愿意回乡镇农村就业。由于个人的期望值较高,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导致大量的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

(三)就业选择相对单一

临床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专业性更强,培养目标更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医生。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就是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向私人医院或医药公司等单位分流的相对较少,自主创业的更少,就业选择比较单一。同时,部分临床医学生也希望能够有机会从事其他相关行业,但是因为在学校所学的都是专业教育,缺乏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缺少底气,导致这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因为这样,更加重了专科临床医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影响专科临床医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医院为了缓解这种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使医院对医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进而提高自己的用人标准,要求临床医学生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及医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科临床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医疗保健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分布地域也在悄然改变。这就需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适应这种变化,与以前医疗服务集中在城市的情况相比,医生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从县级以上医院转移到了基层医院。但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滞后,基层医院效益不高,财政投入不足,在以个人发展前景为主要择业考虑因素的情况下,毕业生"下基层"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二)学校因素

现在,很多医学院校教育理念上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上,很多教材都比较滞后,跟不上当前的医学专业理论;实践上,很多实验老师长期脱离临床,陈旧的实践技能,跟不上当前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学校往往强调医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优秀,忽视了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医学生很难达到医疗单位的要求,无法适应医疗模式的改变。此外,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医学院校都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课时数太少,一般只有几个学时,无法系统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使医学生无法正确定位,更不能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还有,对部分不愿意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临床医学生,如何指导他们转专业或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兴趣,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在就业服务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缺少规范、系统、专业的网络平台,就业信息主要通过毕业班辅导员在班级QQ群上发布,或组织一些小型招聘会和讲座等,而且无规律,不利于毕业生计划安排,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阻力。

(三)家庭因素

目前,就读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家庭中,有很多家庭在子女选择专业时未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片面地向子女传达医生职业稳定、收入高等信息。导致部分人盲目地选择学医,对学医缺乏必要的兴趣,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另外,对医学和医生认识上的偏差,使医学生和家庭无法正确地理解医学人才培养的渐进性和晚成性,不能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择业的盲目性很大。

三、解决专科临床医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前,对专科临床医学生来说,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到基层、到社区、到企业就业的观念,是专科临床医学生能否在新形势下顺利就业的关键。首先,要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主动通过学校、供需见面会、网络和亲朋好友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积极主动的联系用人单位,勇敢的"推销"自己。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很多专科临床医学生总想着一次就业定终生,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非当医生不可,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第三,要树立正确自我定位的观念。很多专科临床医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正确自我定位,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缺乏到基层去锻炼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二)高校要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毕业生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大学期间的学习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而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能力及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医院的一线临床岗位,又缺少到医院进修的机会,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大多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上,很多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都比较滞后,从而教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是最新的,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总体水平较差。因此,医学院校应该把专业老师定期送到医院去进修学习,把医院临床一线的高职称的医生请进学校担任专业任课老师,这样才能够把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是很多医学院校都能认识到的。但是很多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不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科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教育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四)建立規范的就业服务平台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一般为一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刚好是实习这一年,医学专业不同于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找工作面试后还需要试工,试工时间一般为两星期左右。同时,临床医学毕业生找工作期间经常要试工,需要经常办理请假手续,而传统请假手续比较繁琐,需要试工单位、实习单位、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因此,医学院校建立自己的规范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显得极其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医学毕业生,医学院校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除了传统的功能,还要有相关的在线请假及申请功能。只有建立规范的就业服务网,才能以服务网络为平台,建立用人单位的反馈机制,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服务网络为信息集中地,汇总就业信息,有利于毕业生及时获取招聘信息,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小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解决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还有学生本人诸多方面,需要政府卫生部门、高校、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以及毕业生本人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认清自身的不足,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转变就业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 吕世军,马博. 对新时期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 药学教育,2007,23(3):7-9.

[2] 李志,张慧. 高校大学生择业标准调查及就业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02-105.

[3] 陈晨,朱俊勇,许斌. 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

[4] 张传宝,刘明哲. 专科医学更新就业观念浅析[J]. 中国商界,2009,(171):122-123.

[5] 林媛,张朋飞. 医学生就业形势浅析及指导对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4(12):435+440.

[6] 黄进,陈斌,尹丽娟等. 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 华西医学,2009,24(5):1223-1225.

作者:王晓杰

第4篇:中职生就业特点分析

适应社会,正确择业 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践探索

适应社会、正确择业是做人的一个基准点,更是中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常常用学校的习惯来要求自己,难于适应社会需求。为此,在推荐就业工作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适应、正确择业。

一、适应社会需求,找准人生目标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对聘用制度认识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性地把握人才的录用标准,对中等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做人能力等,选用标准越来越完善,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要从社会需求出发,把自身准确地定位在服务经济建设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上,并以此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从职业的角度加深对自身、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人生目标。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把个人的进步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明确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只有通过职业活动才能实现职业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如大海行舟,方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确定了人生目标,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力。不切实际的理想是空想、幻想,它会导致好高鹜远。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很多学生看不起单调的一线服务工作,错过了许多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白白丢失寻找职业的良好机会,更谈不上在这份职业中

去寻求发展。人生目标不能仅凭爱好或兴趣,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讲奉献、讲务实,树立服务于社会一线,适应社会需求的观念,也只有形成了这样的人生目标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分析个人条件,进一家好企业

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企业,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策。中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在未来工作中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其基本在于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客观分析个人条件,正确认识自已的职业能力则是进一家好企业的前提。因此要敢于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自我评价,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强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较合理地决定自己职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是自己喜欢的企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机会只会降临有准备头脑的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会的垂青外,更需要周密的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对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很关键,所以每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人都应未雨绸缪。首先,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其次,选择到规模较大、制度规范的企业,这样在一个规范的体制下面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而且接触先进管理理念的机会较多。再者,要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提保证。在了解了上述思路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

找一些适合自己行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应聘成功率,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降低招聘成本的同时招到合适的人才,实现双赢。

三.从基层做起,珍惜第一份职业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很重要,它对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做人风格、职业习惯、甚至语言特征形成都有相当的影响。从基层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积累工作能力,学习如何与别人的沟通和合作,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成熟度,积累社会经验。刚毕业的学生去寻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公司会认为你没有工作经验。其主要原因就是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在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教,刚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容易波动,遇到小小挫折不懂得自我开解,容易流动,因而很多公司不愿意聘请刚毕业的中职生。因此,有了第一份工作要好好珍惜,要知道在一家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样在第二家公司可能也会遇到,关键的是自己学会如何对待和处理。我的建议是: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珍惜第一份职业,从基层做起,把第一份职业当作是积累人生经验的舞台,为自己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树立工作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

进入企业以后,往往会发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学校教育有较大差别,企业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进而实现赢利。一个企业对社会是否负责任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看综合效益,具体是看能否

挣钱。只要赢利,效益好,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才能对股东提供优厚的回报,才能对员工给予很好的奖励,才能够有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而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工作责任感,对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努力学习技术,能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团结同事,只有每一位员工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企业经营目标才能得以达成,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

现代企业是由许多成员构成的团队,每个人所从事的仅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互相配合、协调、沟通共同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与自己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你的主管,配合同事工作,平时与人为善,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刚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基于个人面子,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有问题也不问,一意孤行去完成某件事,有的不会主动沟通,当上司问到有无什么不明的问题时,才提出一大堆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如果上司不过问,这些人永远会让问题“沉淀”,永远不会处理,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不主动听取同事、上司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把事情做砸了。因此,要注重团队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五.坚持终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

“终身学习”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口号,也是时代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个以现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也正在对全球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

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高科技的综合发展表现在对人才的要求上,而且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专业知识需要提升,管理知识需要加强,信息应用需要掌握,避免落后于时代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认识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持终身学习,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而,在每个人的思想上构筑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个人生存的先决条件和终身需求,并且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提升,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就业能力和做人能力的教育。在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适应、正确择业,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和立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样,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不仅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而且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和效益,推动着学校持续稳步发展。

第5篇:中职生就业分析小报

一: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二:中职生就业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中职倾斜,而且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的情形下,人才结构失衡现象突出,技能型人才短缺,中职毕业生一直在其中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中职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很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和意愿选择可谓“四通八达”的出路,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像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读大学,更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高考,获取工作、学习的

三;中职生就业指导

就业前,中职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少中职生还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有些中职生缺乏就业自信心。在择业的过程中,有些中职生既担心企业或单位不选择自己.又担心给了机会而胜任不了。尤其是在几次找工作失败后,就连平时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泄气情绪。其二,有些中职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一种表现是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而是看同学、朋友,别人选什么自己也选什么,随大流,或者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把择业看成是可由别人代劳的事,不是主动去选择,而是等待社会来选择自己。这两种表现都不利于主动地进行职业选择。其三,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存在心理障碍。例如,有的中职生在择业时,偏重于考虑所选职业或专业是否有“实惠”,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则偏重于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强调要选择那些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或专业。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虽然在择业时处于较主动的状态,但由于择业动机偏重于某一方面,在实际选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某些片面,有可能影响中职生全面、正确地考虑择业问题。

第6篇:艺术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日益增长的艺术生数量,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毕业生就业将何去何从。本文针对艺术类毕业生自身特点展开分析,毕业生应如何正视自己所处就业形势,对新形势下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 就业 供需 艺术类 毕业生 心态调整 对策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牵扯社会各方的焦点问题,它牵扯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关心所在。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大潮之中,给本来就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近十几年来,迅速增温的“艺考热”更给艺术类就业增加不小的压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一套符合个人的就业规划。因此深入研究艺术类就业特点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分析

1.1 专业对口性

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岗位选择上更注重专业的对口性。艺术类毕业生在进行择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在大学学习期间,艺术生的学习投入较一般学生要高,在工作以后他们预期有一个较高收入的工作,长此以来高收入必然要求高回报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艺术毕业生的择业观,所以在进行择业时他们往往不愿意离开自身对口行业。这种思想给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毕业生与企业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供需紧张关系。特别是部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对设计类专业用人需求明显减少。过分的追求专业对口性,出现了很多宁肯不就业也不选择转行的现象,给社会与家庭带来不小压力。

1.2 选择灵活性相比较于其他专业,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更具有灵活性。他们

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就业上将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艺术类毕业生他们就业方向更趋向于企业,尤其是私营性质企业,他们招收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类毕业生。艺术生在校期间文化课与英语水平明显较其他专业学生要差,所以有很少人会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在用人上往往希望根据项目的紧急程度来招聘毕业生,刚毕业的学生希望暂时通过在中小企业进行工作经验的积累然后再转向较大规模的企业或进行自主创业 ,由此决定了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无法签订长久的就业协议书,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灵活性在此刻就完全凸显了出来。

1.3供求不等性

随着近几年的艺考热之风,学生方面,面对高考压力,许多学生和家长将目光投向了艺考,其中以美术生居多,艺术理论的学生也呈逐年递长的趋势。艺术考试所要求的文化课分数低的优势,吸引着大部分无力考上本科而对本科向往的学生,很多考生和家长没有认真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以为只要上大学就行,专业无所谓,因此在考前一年甚至几个月仓促拿起画笔开始学习,只为能在考试时多一份保障。另一方面,艺术生对高校的吸引力也很大,很多高校看准了艺术生这一块肥肉,扩大招生。而高校的办学质量又参差不齐,很多是仓促上马,根本连最基本的师资都没有,因此教出的学生也难有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再者,社会上对艺术生的需求本来就不是很多,但是高校对艺术生的输出供远远大于需,造成市场的严重饱和,一些质量好的艺术生也难于找到工作。学生本身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艺术生

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促成了这么一个供求不等性的关系。

1.4就业集中性

艺术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经济发达而又环境较好的发达地区,向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周围地区以及每个省市经济发达地域。企业的地理位置成为艺术类毕业生选择岗位时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设计类行业是一个很注重时效性的专业,经济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信息资源与机会大于其他地区,因此设计类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地区时往往呈现出一种聚集集中效应。

1.5观念滞后性

长期受计划制教育影响,在选择就业工作时他们的期望值与社会所提供的差距甚大。而且艺术类毕业生不容易安于现状,他们较其他专业更能接受新的事物也最容易受到新潮东西影响。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愿意自降身份进行就业,而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时更多的注重于个人的综合能力、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二者之间的相差,不能使工作与招人进行有效接轨这就导致了艺术类毕业生难就业与用人单位难招人的问题。因此艺术生在选择工作时也要放下姿态,认认真真的工作。

1.6非正规就业性

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着,日渐成为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显著特点。专家们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并不表明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已经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

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在我国仅仅5%,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就总体毕业生人数来说还只是少数。非正规方式就业在艺术类毕业生中突出存在着,这当然和艺术类毕业生的特点是相符的。艺术类毕业生追求个性,渴望自由,使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单位,就业积极性差。大家都知道,学艺术的学生大都个性鲜明,精神上追求自由、纯粹、前卫和时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这种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虽然不普遍,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宁愿无拘无束地“漂”着,也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里“朝九晚五”,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充分就业。

2.几点观点与建议

2.1积极主动,提高形势分析能力,注重收集信息

早预期,早行动。前期预料不足使得不少同学在求职中非常被动。这也给来年求职的同学很好的启示,凡事要做好准备,早打算,早行动。今年的就业机会比往年有所减少,此时,分析形势,收集信息的能力不可或缺。学校论坛,学工网,以及JOB网都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发布,同学们要学会从这些信息中收集与自己求职相关的内容并加以利用,同时,可以作为判断形势或者直接进行求职的资源。

2.2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

在学校教学上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尤其是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突出培养学生懂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方法技能,而且还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在实践环节,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多国家在扩大教育规模时却忽视了教育质量,出现了入学率提高而教育成果上不去的现象。重视教育质量,应对教育结果加以考核,通过实行标准化考试来检验教育的结果。同时,培训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3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向基层、中小城镇进行人才流动 结合艺术类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发现自身不足与局限走向中小更广阔的领域。在学院领导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就业观念,一些毕业生开始走向中西部等较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事实证明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往往都能受到“重用”,个人艺术专长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2.4加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性,二者之间找到切合点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大多依靠于中小私营企业,如何增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政府为毕业生和企业搭建"就业选才平台"在这一环节显得十分重要,政府搭好台、毕业生肯干、企业选人才。北仑区人才中心主任张盛杰告诉记者,在大规模吸纳毕业生走进企业基础上,区人才将对企业使用、培养、吸纳见习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并最终根据考核进行相应的企业工作经费补助,从规范企业制度入手,最大程度化解“毕业生实践”与“企业纳才”的双向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纳才率”。逐步完善高效毕业生见习基地长效机制,今后政府将通过整合媒体、人才网等多种信息通道,每个月定期发布见习岗位信息,每个月举办一次对接洽谈会,将见习直通车开

进高校,以此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 黄志高. 认清形势,调整状态,充分准备从容应对——艺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2010

[2]李涵. 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 长沙大学报2009 01

[3]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教育艺术-论文中心

http:///html/200912/01153917704.shtml

[4]鲁芳. 浅议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大舞台2010 07

[5]李刚. 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http:///content/2009-07/05/content_944594.htm

第7篇:中职生就业指南

对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的需求条件的提高以及我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职校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个就业问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然而,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实行自主择业,这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在职校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涉及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涉及到学校教育改革及其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就自己多年做毕业班班主任及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极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职业素质。

首先,职校应长期开设就业指导课。新生一入学时,学校就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学生能了解有关专业方面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中,首先向学生作专业介绍,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参观访问,亲身感受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在对本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进行调查的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历届毕业生情况追踪调查。

其次,要由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任课。作为一线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充分运用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为求职者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而事实上,就业指导工作常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但实践经验少,难免理论与现实脱节。因此,学校应通过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定期参与企业的招聘活动等方法促使教师积极上进、努力求新增加实践经验,为培养高水平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提供充分的条件。

再次,职业学校应校企联合,结合市场办学,突出重点专业。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合作,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职业学校应经常性地聘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协调各方关系,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和对外就业联系,向毕业生提供就

业指导和信息方面的服务。同时协助组织学生与本市大中型企业座谈会,加强校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举,进行学业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让学生懂得“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一技、了解多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在各学科教学和实践中应注重渗透职业指导内容,学校科任老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都要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

我校实行每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程由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讲授,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一年级重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与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关系,热爱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学刻苦地参加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二年级重点找准差距,即所学得专业知识同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严、从难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争取有特色、有绝招、一专多能;三年级则突出择业谋职创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利用招聘信息的方法;向社会积极推销自己的技巧;做好面试准备,赢得理解、信任、被录用的策略等。分阶段,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又掌握了求职就业的方法与技巧。专业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举,学生的就业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进行择业指导。

1、职校生就业难,难在观念未转变。学生对待就业,往往有一个意识的误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职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社会发展走向,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看待就业机会。在以前“分配工作”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仍不能体会到就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因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职校生应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清楚地看到当今社会就业难的现状。当然也不能过分看待这个问题,出现“反正找工作难,算了,不找了”的错误认识,失去就业的积极性。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动态”就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式既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又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就业的思路和视野由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扩

展到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个体。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对就业单位、岗位的选择要有度,应适当降低择业的期望值,首先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以满足一个主要条件为主,其余不可过分强求。要从自己的素质,能力,学历等实际条件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岗位。在工作一段时间或若干年后,随着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加上新兴产业的形成,技术的不断更新,服务的不断延伸等因素,会创造出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到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2、引导学生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在就业追求上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年青人,都想找一个理想的单位。假如就业时有选择机会,我们当然要选择方方面面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多数时候,我们是处于被选择的尴尬境地。刚步入社会的职校生必定还显得比较稚嫩,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积累,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我们的口号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把眼前的工作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有许多过来人都说,初涉岗位的第一步工作,到后来想想都是起了铺垫作用的,这话值得寻味。正如一位用人单位的老板所说,每个成功者都会走过“从奴隶到将军”的历程。笔者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中职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3、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现在,有些学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为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大多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这是一种“等待型”的择业心理。有些学生在择业时虽比较主动,但存在心理障碍,往往也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如: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偏重于考虑所选职业或专业是否有“实惠”,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是一种“功利型”的择业心理;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则偏重于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强调要选择那些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或专业,这种表现实际是一种“志趣型”的择业心理。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虽然在择业时处于较主动的状态,但由于择业动机偏重于某一方面,在实际选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某些片面,有可能影响学生全面、正确地考虑择业问题。因此,就业指导应该注重择业心理辅导,树立竞争就业意识,在就业心理上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由消极向积极转变。由于整个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职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确实对他们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坐、等、靠”的消极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到人才、劳务市

场去叩开招聘单位的大门,并组织毕业班学生到劳务市场竞争应聘。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竞争实力。

四、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

1、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因此,学校应建立就业信息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网上查询信息等服务。

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无所知;填写个人简历,对工作经历这一项无从下手;临近毕业,却有很多课程等待补考等等。这些情况毫无疑问对本就就业困难的职校生而言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业信息咨询中心要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了解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树立正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高年级和毕业班侧重培养职业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了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老师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当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依然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第8篇:中职生就业准备[1]

关于中职生就业准备

随着经济危机的来临,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搞好中职生的就业工作,为了同学们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所选专业和未来将从事的工作。部分中职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其观点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中职生毕业后应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或当国家干部,或到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造成需求中职生的用人单位招工困难的现象,因此要在读中职前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

二、要树立自信心。不少中职生在和大学生的竞争中认为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感,认为大学生比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厚,各方面素质较高,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职生亦应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遍存在要求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劣势;应认识到无论哪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和实践,扩大自己的优势。

三、要积累就业资本。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对手主要是大学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是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中职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自学考试和

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才能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中职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应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好高骛远。在求职时,不要只想着一步求职到位,应找份工作先干着,大胆地迈出第一步,把找到第一份工作当做积累经验、学习业务技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及寻求更理想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中职生在就业前,应认真准备就业材料,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介绍自己的专长,要增强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

做好以上准备,相信你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9篇:中职生就业指导讲座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我想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中职生的现状。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中职生的现状

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这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离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

计应,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钱你?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不说要你的命吧,你也必须有等值的付出,是吧?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服装专业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车工。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车工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你们的车工到底做的怎么样?

2、独生子女的娇气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习,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公司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

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小姐啊?

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

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在校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斗殴)遵守厂规厂纪,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佩带学生证,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忘了带,要么歪歪斜斜的戴在身上,价钱到单位去试试。上次,我们送学生到企业,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厂牌戴歪了,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再比如,我们要求你们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看,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你们可能也注意到,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

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另外对马上准停车场就业的同学,我要提三点要求: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

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呈现递证件的姿势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

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体育部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老婆生日快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