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群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及干预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病是具有下列1种或1种以上的特征, 其中包括患病时间是长期的, 会成为残疾, 起因于不可恢复的病理状态,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需要长期的医疗指导[1]。由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社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正在逐渐上升。为了了解社区居民患慢性病的现状及分布情况, 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提出了积极的干预措施, 旨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如何开展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湖州市吴兴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调查方法

深入社区收集各个社区对慢性病的基本统计数据情况, 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2 结果

社区居民总人数为197919人, 慢性病患病人数为28368人, 患病率为14.3%, 其中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为高血压17416人 (61.4%) , 糖尿病3089人 (10.9%) , 冠心病人 (6.1%) , 中风458人 (1.6%) , 恶性肿瘤 (1.4%) , 精神病353人 (1.2%) , 结核130人 (0.5%) , 其他5172人 (18.2%) 。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三种慢性病患病率位居前三。

3 讨论

因慢性病近来呈现不断上升的发病率趋势, 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还给整个社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如何控制慢性病的进展, 治疗慢性病, 并减轻慢性病人的痛苦, 提高其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学者和专家们研究及讨论的重点问题。

3.1 社区防治慢性病过程中的问题

(1) 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居民对慢性病认识不足, 对慢性病的知晓率、了解度低。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健康促进活动开展不多, 导致居民大都对自己所患疾病具体情况不了解, 也不知道所得疾病该如何控制病情及延缓慢性病的发展, 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患病, 患的是什么病。

(2)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单位的信任度不够, 同时也对疾病控制、治愈缺乏信心。由于对大多数的慢性病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 缺少有效的药物控制再加上一些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 一些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技术不到位等因素, 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不自信, 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而使患者不能完全按医护人员讲解的那样去实施, 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疾病恶化。

(3) 患者家庭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关心不够, 缺乏鼓励其战胜疾病。由于慢性病的特殊性在于多为终身性疾病, 需要终身接受治疗、服用药物, 还时常会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有的会引起残疾,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 患者会成为家庭的累赘, 家人对其的关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长时间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由于缺少鼓励和支持, 也会逐渐失去战胜病魔的信心。

(4) 医疗单位的设备不够齐全, 医疗人员不足, 医护人员医护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 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 病人病情日益恶化, 医护人员配备不足。众多的慢性病人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参与其中, 医疗单位也需要更多更齐全更先进的设备来对慢性病进行查、治。

(5) 国家在医疗卫生、慢性病治疗等研究的政策, 经济支持不足。目前我国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仍局限在卫生系统, 没有良好的利用其他资源, 包括社会组织和企业, 对国外经验借鉴较少。这与我国医疗改革的政策有很大关系[2]。

3.2 干预措施

(1) 普及健康、疾病知识, 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防病治病知识, 提高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合理用药的顺从性[3]。分区分块在各个社区、街道定时进行一些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板报展示等, 普及有病及时就医, 向专业医疗工作者咨询疾病知识的意识。及时发现并改掉生活中可能导致疾病, 促使疾病发展的不良生活习惯,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4]。

(2) 建立健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健全机构, 保障慢性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从地方到中央的慢性病情况的报告制度, 让群众和中央领导人了解慢性病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制度, 系统地、合理地管理慢性病病人, 延缓慢性病的发展趋势。

(3) 加大对慢性病前期病人、亚健康人群的观察, 防患于未然。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加强日常监测, 注意留心本社区的有疾病先兆的人群并告知疾病的可能及预防措施, 将慢性病遏制在萌芽状态。定期随访观察慢性病前期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并对其进行指导改正。

(4)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医护水平, 完善医疗单位设备, 规范各项操作, 提高其服务意识, 医护过程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了解病人的身心变化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 组建慢性病人联合团体, 增加交流。通过了解同等情况下其他人对待疾病的方式, 组织慢性病病人统一为其讲述一些对抗疾病的成功案例, 自己编写宣传健康知识小册等方式来了解慢性病知识, 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

(6)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增加防治慢性病经费的投入。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甚至可能伴随终生的疾病, 病人需要长期监测病情和服用药物, 只靠病人自己解决, 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重视慢性病防治政策的推出和执行, 制定一套完善的慢性病防治制度, 保证慢性病防治经费的供给, 保障病人的权益。防治经费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 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调整。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校所在地的各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现状, 在分析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积极的干预措施, 以控制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 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现状,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37.

[2] 庄立辉, 刘明亮, 郭继亮, 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卫生软科学[J].2009, 23 (1) :64-68.

[3] 叶众, 裴广军, 徐建荣.象山县海岛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27 (3) :292-293.

[4] 王跃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J].2006, 13 (5) :1365-1367.

上一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门诊健康教育管理后的效果观察下一篇:浅谈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