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023-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邹家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前面已经重点了解,所以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

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得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280×3,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有些学困生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第2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这一课 本来比较枯燥,加上是第二节课上课,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今后不管什么类型的课要精心钻研教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完成教学内容。

第3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450字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4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计算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

3、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课堂时间的仓促,“思维训练”环节没有深层次的拓展,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三、这节课今后改进的方面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

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

第5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⑴ 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位数位对齐?),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三、这节课今后改进的方面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反思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学校 富江中心学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姓名 梁海文

第6篇:《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的)》

教学反思

天河区沐陂小学 梁敏贤

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再通过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探究新知里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采取尝试性教学,让学生体验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接着以生活例子,直接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然后再请4个同学汇报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用连加的方法1:12+12+12=36 、口算的方法2:12可以分成10和2 10×3=30 2×3=6 30+6=

36、笔算的方法(列竖式)等。计算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具体表现为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笔算乘法要注意的几点后再让他们说出计算的思维过程,当他们说到笔算乘法时

方法3: 12 因数 12 × 3 因数 × 3 3 6 积 6 2×3 3 0 10×3 3 6 通过质疑:6写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3写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们都能讲出“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当学生发现竖式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写的时候,教师可以马上明确指出笔算乘法的算理,当讲到十位上的“3”时,班上的庄仲迎同学就马上说:“在3的后面还可以写上0,表示3个十就是30”,对于这个发现,为本节课增加了色彩,比老师讲出来效果好很多。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

一、练习太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获取计算方法时,算理讲解不清楚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但算理还是讲解不清楚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4×2之后,再加深难度.

上一篇:pwc面试题中文下一篇:属虎的2016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