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感动天地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孝心感动天地

以孝心感天地 用诚心报社会

------记沈庆东同志典型事迹

沈庆东,男,汉,现年28岁,系合水县店子中心小学教师。2002年毕业于庆阳师范同年参加工作,2007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专科文凭,现在正读本科。自参加工作以来能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教学成绩突出,一步一个脚印,从教师到教研组长,从政教主任到教务主任,洒满了辛勤的汗水。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德行受到领导的好评、同事的敬重。尽管在岗位上短短的数日他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敬父母等先进事迹在店子教育系统及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不信你看他有在那边又做好事……

见义勇为 舍身救火

2008年3月26日上午11:30左右,店子乡中心小学西侧一农户家柴垛突然着火,一时间,浓烟滚滚,烈焰高过墙头,中心小学3名教师沈庆东、左怀宁、王洋发现火情,迅速赶赴现场,发现现场只有一名束手无策的老大娘, 3名教师操起工具,迅速投入救火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面。最后,经过长达40分钟的救火,火势被控制,而此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衣衫褴褛,满身灰尘。火被扑灭后,老大娘非常感激,拉着他们的手,激动的说:“今天真是多亏这三个娃娃了,没有你们,我真不知咋办才好。”而后,硬拉着他们到家里坐坐,吃一顿饭。这三名教师婉言谢绝了,他们说:“没有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后,

1 他们迅速回校继续工作,而老大娘还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知道他们是中心小学的教师,最后,老大娘来到学校,才知道他们的姓名,再次表示感谢。他们的事迹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乡校领导号召全乡广大教职工向这三名教师学习,学习他们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孝敬父母 知情报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它是美德的花香,人性的阳光,行为的诗篇。“恩情!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人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会包藏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泽的人。

正因如此,沈庆东深知这一点在父母面前,对父母的养育之情永存感恩之心,做了以下几点。1父母亲的生日,他能倒背如流,每年父母过生日时,他不仅打一个电话,用平时节省的零花钱购买父母喜欢的衣服、食物以示庆贺。

2、节假日他把外出旅

2 游的机会让给别人,保证充足的时间陪陪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以表孝心。

3、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让父母过多地负担你上大学的费用,或者有计划地抽空打一份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4、如果父母身体有病,他总是第一个守在父母身边,喂药、洗衣服、说说宽心话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5、在学校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力求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6、工作后,他把自己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给父母,以表孝心。

7、以优异的学习工作成绩和经济上的回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关爱之手,为其排忧解难。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凡是学校发起的有关活动,他都要主动参加,尽其所能,慷慨无私地奉献爱心。对他人要永存一颗关爱之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他都能以诚心待人,以热心帮人,以善心助人,永不失关爱他人的本色。张尚昀、刘霆、刘媛媛等同学的撼人事迹是他学习的榜样,力所能及报答父母、感恩父母。

助人为乐 关爱他人

沈庆东一心为民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却。“不能为一点小事伤了同事的和气,矛盾会有的,但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不去计较……”几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沈庆东的宽广胸襟。

一天傍晚,沈庆东下班回家后,发现邻居家厨房满地污水,水池里的水还在不断往外溢,当时,没有现成的疏通材料,他当

3 机立断,捡了两根旧竹片,接起来用,可材料还是较短,他顾不上地面流淌的污水,直接跪在地上、趴在池边开始疏通。可没通几下,旧竹片就断在里面。无奈,他把晒衣服的铁线,剪下来用,管道才得以疏通。邻居小王看着沈庆东身上弄脏的裤子,很过意不去,连连道谢,可沈庆东却已拿着拖把准备帮忙收拾满地的污水了。

2003年沈庆东担任固城佟小五年级班主任,当时黄玉霞在他班,黄玉霞是一个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家中剩下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和不满5岁的弟弟,家境贫寒,经济来源困难,黄玉霞每天做完家务才上学。见此情况,他每天下班后主动到她家帮她们做家务,做完家务,急急忙忙赶回学校批改作业,备课直到深夜。白天吃饭时间还要给远路的孩子烧水。他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而每个教师看在眼里、敬重在心里,学生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努力在行动、进步在成绩上,沈庆东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的教师。

第2篇:大孝至爱感动天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用32年的尽心尽力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他的亲人。其孝子的真诚坚如磐石。谢延信,让天下所有的人,收获感动,收获慰藉。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滑县人谢延信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32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前妻的三个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情、有义、有信的谢延信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最好的诠释,他用真情真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爱的奉献”,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实践者。现将谢延信的先进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谢延信,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一遍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与责任,跪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其中谢延信的一个可贵之处在于他尊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

谢延信同志32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中华民族“明孝道、知荣辱”这一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1974年,结婚仅一年多的妻子生下女儿后病逝,他主动承担起照料岳父母和呆傻妻弟的重担。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低血压、关节炎等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内弟自幼呆傻,吃饭穿衣都需有人照顾,他就把体弱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接到了自己家中,因岳母患病不能操持家务,谢延信便每天为一家人洗衣做饭。谢延信在姊妹6人中排行老小,特别孝敬父母,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每天喝鸡蛋水补养身体,哥哥、姐姐为母亲做鸡蛋水时都是用一个鸡蛋,可轮到他时都是用两个鸡蛋让母亲喝,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尽到孝心。1979年春,在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的岳父突患脑中风,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需要人护理。谢延信爱女儿,但为了照顾岳父一家,他不得不把4岁多的女儿放在老家寄养,然后,带着有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来到了陌生的焦作矿区与岳父一同生活。岳父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每天为岳父和内弟洗一大盆沾满屎尿的衣服、床单。岳父因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就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为了减轻岳父的痛苦,他自学护理按摩;为了给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毛草根、捉蟾蜍,想方设法为岳父求医问药;为了给老人解闷,他时常给岳父读小说。直至1996年8月岳父去世的17年里,谢延信每天都要给老人翻身、擦背,背老人晒太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从未生过褥疮、穿过湿衣服,屋内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他不但为岳父养老送终,还于1986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资近千元帮助安葬了岳母的母亲。他每次回老家探亲都悉心照顾父母,以补偿自己不经常在家尽孝的愧疚;到同族长辈家串门看望,以表达自己相见时少的遗憾。谢延信始终对岳母敬如亲母,岳母体弱多病,他总是出门搀着,看病跟着,发了工资交给老人掌管。他可能说不完整孝道的内涵,但他在32年的坚守中,却对社会主义新型孝道和对知荣明辱作出了最深刻的注解,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习谢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

谢延信不是钢,不是铁,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在谢延信的身上,我们看到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毫无怨言、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苦苦支撑着一个行将散架的家庭,用善良、真诚、勤劳、大度构筑了一个和谐之家。

谢延信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正是这位言语木讷的河南焦作煤矿工人,33年如一日照顾已故前妻患病的父母和弟弟,其大孝至爱的事迹感动了中原大地。

第3篇:最美孝心少年让我们感动

(冯焕然)2013年11月11日旧州镇中学组织全校同学们以班为单位观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这些孝心少年的孝行故事、感人事迹与高尚情操,让全体师生热泪盈眶,泪水涟涟,沉浸在感动里,近两个小时时间,泪水沒有干过。这些孩子啊,他们幼小的心灵却要遭受那么大的磨难,他们柔弱的肩膀却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不可想象,难以想象!然而,他们都坚强地走过来了,走过了凛冽的寒冬,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这台主题为“众里寻你”的晚会,基调阳光、催人泪下,引发了人们对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深入思考。颁奖典礼由白岩松、欧阳夏丹主持。整台节目由“主持人引入、人物短片展示、现场访谈、嘉宾颁奖、文艺节目、公益发布”等环节组成生动讲述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

这些孝心少年,他们个个都是孝敬父母、敢于担当,不嫌家贫,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充满希望的最为典型的孝心代表,他们不愧是最美孝心少年。这些最美孝心少年中,没有一个官二代、富二代,大多都是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贫困家庭,这也诠释了“环境影响人生,困苦塑造品质,磨难成就未来”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孝,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情。孝,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来自于生活的点滴,只要有那份心,人人都可以做到。在此,但愿所有的无论是富裕或者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以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坚强、奉献、拼搏、自信的宝贵精神,学习他们孝敬父母,热爱社会、支撑家庭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祝愿所有最美孝心少年好人一定好报!

让我们记住2013年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名字吧:黄凤、赵文龙、吴林香、徐沁烨、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高雨欣、路玉婷、龙花、邵帅和王芹秀,感谢这些少年带给我们的感动,感谢这些少年带给社会的正能量!再次为他们祝福!

上一篇:创文格式下一篇:手术同意书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