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小常识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疾病预防小常识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小常识

高血压脑出血是什么?

人体脑内的小动脉在场地的高血压与脑动荡作用下,使得小动脉出现病理性的改变,这时小动脉就会破裂,并造成出血。高血压引起的非损伤性脑出血占到60%,该病是高血压患者在日常护理中最担心的并发症,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很多高血压患者都要对高血压脑出血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大都集中在50~60岁的群体中,男性的数量占大多数。如果一旦患有此病,患者就会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患者一旦患上高血压脑出血,就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就要做好日常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发现在39名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数量分别为22例与17例,年龄大都集中在45岁到76岁之间,多数患者集中在51岁到60岁之间。在患者中患病的时间较长,一般都在半年以上,长的有28年。其中出现第一次中风与第二次中风的人数分别为35例与4例。通过治疗之后,基本痊愈、部分痊愈与死于脑疝的人数分别为31例、6例与2例。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小常识

专科护理

(1)肢体和皮肤的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在患者的手足关节的功能位置,将棉垫垫在关节受压部位,这时就要对关节进行缓慢的转动与按摩。在翻向健侧时,要将枕头及时垫在患肢上,防止关节出现强直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患病期在24h以内,就要对患者的肩膀、臀部等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减少对头部的牵动。

(2)病情观察

为在脱水剂的注射过程中确保患者体内的高渗脱水作用,就要在快速静脉滴入的方法下注射脱水机。对患者的血压与尿量进行观察,并对24h内的出入液体量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情况,有没有出现昏迷等状况。也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护理过程中,意识状况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将其作为患者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之一。

(3)保持大小便通暢

如果患者患有便秘、尿频等问题,当对患者应用脱水剂之后,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再度出血的状况,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当患者出现大便不畅时,也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确保患者的肠道蠕动正常,如果患者出现尿失禁,就要在无菌操作下将尿液导出,并对尿液的颜色、量等进行观察,避免由于导尿管脱落对患者造成的尿道口感染。

(4)加强口腔护理

当患者处于昏迷阶段时,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对口腔的护理要保持在2~3次,当患者清醒之后,要将生理盐水吸入口腔内,每天漱口三次,在漱口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呛咳的情况。

(5)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的恢复期进行护理时,主要是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恢复,在刚开始时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进行护理,并且要将频率控制在3次/日/15min,然后在该方法下逐渐增加按摩量与被动运动量。当患者在主动进行活动时,要将活动区域内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并且在晚上时,要将防护栏加设在床上,做好对患者的保护工作。当患者需要外出时,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散布等活动。同时患者如果出现失语的状况,就要对患者进行语言恢复训练,并且鼓励患者与大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收拾、画画或者语言的方式。家属也要对患者进行鼓励,给予一定的关爱,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关爱与鼓励。当患者回到家之后也要检查进行康复训练,这样才能缩短康复周期。

用时在患者的恢复期也要防止脑卒中再发。如果患者再次出现脑卒中,就会使得以后的发生次数不断增加,并且会造成后遗症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得预后较差,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所以为防止再次发生脑卒中,就要保持平稳的血压,并且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最后也要对心脏与肺进行观察,防止发生并发症。只有最好专科护理,才能在饮食的配合,日常护理的配合下,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注意饮食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饮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由于患者的血压过高,所以就要选择具有降血压或者控制血压的食物。

第一,忌饮食过咸。要对患者的食盐的摄取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不超过5g,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就要将食用盐的摄取量控制在1~2g。第二,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多吃一些白菜等蔬菜,增加肠道的润滑作用,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也能防止患者在用力过程中出现的血压破裂。第三,要对吃一些玉米、豌豆等坚果食物。第四,多吃木耳与菌类食物。第五,多吃橘子、苹果等降血压的食物。第六,平时要多吃一些大蒜粥等降血压的药粥。第七,日常饮食要偶一低糖、低脂食物为主。第八,在进食过程中每次的量要控制在200mL以内,食物的温度接近正常人体的体温,并且将每次进食的间隔期控制在38℃。

注意日常护理

第一,在日常护理中一定要对症下药,杜绝盲目用药。第二,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严重状况、体制进行用药,病情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治疗。第三,降压药的服用要科学可怜,病情不能突然停止用药,防止血压突然升高。第四,在坚持用药的情况下,也要对血压进行定期的测量,病情对药物的只用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五,保持平和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第六,戒烟戒酒,减少烟酒对患者的危害。第七,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与舒适。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专业细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确保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护理效果,并且要对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一些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也要对患者进行机体功能的恢复训练,减少在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要在护理过程中注意饮食,保持愉悦的兴趣,在用药过程中要紧盯医嘱,这样才能提升护理效果,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张国英

第2篇:秋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内容:《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主讲人:颜

秋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北方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为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饮食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

胃肠道疾病

秋天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苍蝇在秋季的活力并不比夏季弱,吃了被污染过的食品,人就容易患各类肠道传染病;二是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有的人就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三是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使一些原来有胃病的人旧病复发或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秋季是食物中毒的多发期,更要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继续做好灭蚊灭蝇工作;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3.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特别要杜绝在卫生条件差的摊贩处就餐;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日常饮食,不暴饮暴食、乱吃零食;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用科学的方式勤洗手,特别要加强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培养;

6.防止腹部受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要盖好被褥。

呼吸道感染

秋天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秋冬季也是流感、风疹、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遵循 “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经常使用冷水洗脸。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腻、煎炸及过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

预防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2.注意保暖,但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忽热忽凉的环境;如果在外活动的满头大汗,回来时要用毛巾擦拭汗水,不要脱掉衣服吹风。

3.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

4.加强室内通风,特别是办公室和会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

第3篇: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进入冬季,气候出现干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会出现骤降、霜冻。这一季节正值传染病好发,特别是人群密集地方,是传染病高危地方,所以,收集了一些预防知识,供大家学习: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 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四、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 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 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有

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霍乱等。

二、 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为胃肠道症状。多有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四、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的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具体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2.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4. 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第4篇:秋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北方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为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饮食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

胃肠道疾病

秋天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苍蝇在秋季的活力并不比夏季弱,吃了被污染过的食品,人就容易患各类肠道传染病;二是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有的人就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三是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使一些原来有胃病的人旧病复发或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秋季是食物中毒的多发期,更要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继续做好灭蚊灭蝇工作;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3.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特别要杜绝在卫生条件差的摊贩处就餐;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日常饮食,不暴饮暴食、乱吃零食;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用科学的方式勤洗手,特别要加强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培养;

6.防止腹部受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要盖好被褥。

呼吸道感染

秋天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秋冬季也是流感、风疹、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遵循 “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经常使用冷水洗脸。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腻、煎炸及过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

预防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2.注意保暖,但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忽热忽凉的环境;如果在外活动的满头大汗,回来时要用毛巾擦拭汗水,不要脱掉衣服吹风。

3.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

4.加强室内通风,特别是办公室和会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

健康教育办公室

2012.9.1

第5篇:幼儿冬季预防小常识

1、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幼儿冬季预防小常识

1、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2、坚持户外活动

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

3、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第6篇:秋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早晨起床后,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脚,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有效防止感冒;每天坚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钟,或者做做早操、打打太极拳,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坚持早晚各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可杀灭口腔感冒,保持口腔清洁。

穿着上需要根据时令气候、天气冷暖及时加减衣物,不可硬撑;有条件的可准备一瓶陈醋或者白酒,经常打开盖子闻一闻,可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晚上睡觉前,用萝卜加醋熬汤,或者用生姜泡茶饮用,对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把陈醋加热,关上门窗,隔一段时间在房间里熏蒸一次,也可有效杀除感冒等病毒。

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通过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下面介绍几种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在这“多事之秋”,小学生应对以下几类秋季常见病加以预防。

一、预防感冒伤风:秋季小学生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夜间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更换干净衣服,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学生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这是因为有的小学生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当心气管炎:很多小学生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见好。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

四、秋季腹泻:在秋季,腹泻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五、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六、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七、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八、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九、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十、鼻子插葱

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棉。

十一、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十二、可乐煮姜

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十三、呼吸蒸汽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十四、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十五、蒜泥蜂蜜

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十六、香油拌蛋

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第7篇: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诺如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 2-3 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冬春开学季,也是学校诺如病毒爆发疫情的危险期。

对个人要求: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没熟的食物(如海鲜、沙拉 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食物需要至少煮沸 15~20 分钟后才可放心食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 后须彻底洗净双手。

(3)及时就医。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时,应尽早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跟亲朋好友接触。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减少传染的机会。

对学校要求:

(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 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治知识。

(2)加强消毒和通风。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门把手等公共场所和 用品用具进行消毒,对呕吐物及时清除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活动室通风。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带病上岗,加工食物时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桶装水应符合 相关卫生标准,饮水机加强清洗消毒。

(4)加强个人防护。遇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消毒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5)加强风险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做好解释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矛盾。

(6)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等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同一班级如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局和疾控机构。

上一篇:保卫部主管岗位职责下一篇:如何整理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