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答案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傅雷家书答案

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

摘要:《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它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1月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关键词:傅雷 《傅雷家书》 内涵 现代素质教育

一、引言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女儿傅敏的书信集,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因为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它更是一部包罗了艺术探讨、温暖亲情、人生态度的启蒙书。我们也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嗅出一丝素质教育的味道来。本文尝试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傅雷家书》的基本内涵

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傅雷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对音乐家心灵历程的深刻、细致的体会与之交流;将自己对中国古代诗人、诗歌的理解,对外国文学家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的认识与儿子分享;将壁画艺术的精髓介绍给儿子,希望他在艺术修养上不断完善自己。

傅雷在家信中强调,“民族观念乃立身之本”,只有建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才有吸取、消化外来文化的底气。他谆谆启悟儿子,“只有深切领会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才谈得上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艺术”;“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绝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多次称道中国人的“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欣赏士大夫那种高远绝俗而又不失人间情味,执著、爱恋人生而又遗世独立的风度;特别倾心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中道人格。热切向往“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

在这100多封信件中,傅雷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也谈做人、修养。他教育儿子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为人要真诚,“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要理智,敢于正视错误,“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不要太追求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做事前要三思,谨慎从事,“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体现出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它是一本提高人尤其是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也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问世以来,它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曾获得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截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

三、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

《傅雷家书》作为父母写给子女的书信,道出了亲情的温馨与淳厚。这里的亲情,既有平凡的嘘寒问暖,也有严格的为人准则;既有父子的血脉相通,也有朋友的心灵碰触;既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摘录,也是关于修身养性的启示。它既展现了一个学者如何身体力行地教育儿子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音乐家,又展现了一个父亲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上通往成功之路。从《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素质教育的影子,它给了当代教育者很大的启发。

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性教育思潮,更是当代中国教育转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1996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至今,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经十年了,但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呢?“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以分数定终身,以升学率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仍然“雄霸”教坛。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素质教育就像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甚至搞应试教育的人口头上喊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都是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拥有了面向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知识经济大潮,中国人必须清醒头脑。如今,按工业社会的标准,中国绝大多数人已经脱盲。但按信息社会的标准,中国的现代文盲恐怕要在12亿以上。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文盲所下的定义,一是“不识字”,二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符号”,三是“不能应用电脑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因此,《国歌》中所说的“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如果不提高民族素质,21世纪恐怕不是“中国人的世纪”,而是中国人“被开除球籍”的世纪。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的明智选择。

要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通过调整學科、专业及课程结构,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其次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再次要增设有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必读书目,丰富学生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某些方面的文化修养。第四要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强调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途径,全面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四、结束语

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博学、开朗、爱子的父亲,一个体贴、细心、善解人意的母亲,一个认真、勤奋、孝顺的儿子。在信中,我们可以舒适地聆听一场关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的探讨,而不必在意自己此前对艺术是否有所了解;在信中,我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许多人生道理,而不必担心自己会被批评;在信中,我们可以在充满温情的字里行间感受亲情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包围自己的父母之爱。可以说,《傅雷家书》给了现代素质教育极大的借鉴,是傅雷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语

参考文献

[1]刘曙.孤独的儒者——论傅雷的人格[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史琪.做人的艺术——读《傅雷家书》有感[J].当代学生,2005(22).

[3]刘晓燕.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姚丹.从《傅雷家书》看中国传统文化对“钢琴诗人”傅聪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周铁项.试论傅雷的艺术主体思想——兼谈艺术的审美表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作者:黄岚

第2篇:傅雷家书考题(附答案)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题

一、选择题1. 作者傅雷是哪个国家的人

A. 中国 B.美国 C.俄国 D.英国

2. 这些家书是傅雷寄给谁的 

A. 妻子 B.儿子 C.女儿 D.朋友

3.《傅雷家书》主要讲的 

A.对妻子的挚爱 B.对孩子的教育C.对朋友的怀念 D.对学生的教导

4.作者主要精通的语言 

A.英语 B.德语 C.西班牙语 D.法语

二、填空题

5、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中的大部分作品。

6、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7、《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8、《傅雷家书》曾荣获“()”.

9、傅雷,我国著名文学()家、 ()家。

10、《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的.

11、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12、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英语特级教师。

答案

一、1-4 ABBD

二、

5、人间喜剧

6、傅聪书信

7、如何教育孩子

8、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9、 翻译评论

10、傅聪.

11、 “文革”之初

12、傅聪傅敏

第3篇:07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搅水女人》等等。罗曼〃罗兰4种:《约翰〃克里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4种。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2、写作背景

《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简介传布给别得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3、课文主旨

这两封信,通过对儿子在苦闷消沉时的款款相慰,以及在欣喜成功时的谆谆教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展现出作者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庸碌..() ()凭吊.()谀.词()扶掖.

()重蹈.覆辙.()()廓.然无累.() ()

2、解释下列词语: 扶掖:扶持,提携。

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气吞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气魄很大。

3、从句中,看出信是作者在儿子时给回的信,目的是。(提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之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

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4、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从文章的主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去探究。)

作者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体现“慈父情深、朋友情重、赤子情结”的?(提示:从回信者作为父亲、艺术知音和赤子的角度入手,进行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慈父情深:‚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朋友情重‛:‚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出这些信来重读几遍。‛‚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赤子情结:‚赤子之心这句话……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2、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含义: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含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提示: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学生因为缺少阅历和经验,所以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

明确: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通俗的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 ‚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拓展延伸】

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激励孩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攀艺术高峰。不论是前者和风细雨式的款款相慰,还是后者满怀激情式的深情勉励,翻译家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舐犊之情令人心动。谁能不为如此的父爱所感化呢?相信你对父爱也有深刻的感受,试着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父亲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范文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范文篇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 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傅聪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范文篇2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摘抄如下,读后感略)。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着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范文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第5篇:傅雷家书摘抄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亦是人生哲学的基础。就是一般人的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掌心。所以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 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大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厂室,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既既然一切都在变,不变就是停顿就是死亡,那未来为什么 是思念过去 ,自伤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阳光也毒害了呢?……

假如心烦而坐不下来写信,可不可以想到为安慰爸爸妈妈起而勉强写,开头是为了我们勉强写,但写到

三、四页以上,我相信你的心怀一定应付静下来,而变得很自然很高兴的,自动的想写下去了,告诉你这个方法,不但可逗你多写信,同时也可以消除一时的烦闷。人总得常常逼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人的思想 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觉间忘形的。我自己这次出门,因为被称为模范组长,心中常常浮起一种得意的感觉,猛然发觉了便立刻压下地去。但这样的情形出现过不止一次。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

练的东西,艺术上的体会与修养始终是自己得到的,早一日露面,晚一日露面,对真正的艺术修养并无关系…

这一年来常常在外面漂浮,接触了许多人,总觉得对事业真正爱好有热情,同时又有头脑的人实在太少。不求功利而纯粹为真理,为进步而奋斗的,极少碰到。…特别是对共产党监督的政策…其中还是捧场恭维的远过于批评的。要求真正民主,必须每个自觉的作不断的斗争。而我们这一步还远得很。社会上多的是背后发牢骚,当面一句不说,甚至还来一套,颂扬的人。

领导对音乐的重视,远不如对体育的重视,这是我大有感慨的…国务院中有一位副总理专管体育事业,可有哪一位副总理专管音乐?中央不了解,我们在音乐 上得一个国际大奖比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几个第三第四,影响要大得多…北京办莫扎特记念音乐会时,某某当主席,说莫扎特富有法国在革命的民主精神,真是莫名其妙,我们专爱扣帽子,捧人要戴高帽子,不管这帽子戴在对方头上合适不合适。

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尽量过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心”的心愿。

我们几个朋友每两周聚会一次,由一个小小学术讲话,然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换消息。那个时候是我们最苦闷的时期,但我们并不消沉,而是营造了一个朋友自己的健康的小天地,暂时躲一下。

作协批判爸爸的会,一共开了三十次,前后作了三次检讨,最后一次说是进步了,爸爸说他过去老是看人家好的地方,对有实力的老朋友更是如此,活到五十岁了才知道人不是那么简单,老朋友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会出卖朋友,提意见可以乱提,甚至造谣,还要反咬一口。

我知道你的性格,也想象得到你的环境,你一向滥于同情,而即使不采取主动,被人追无法说明地也免不了虚荣心感到得意,这是人之常情,于艺术家尤甚,因此更需警惕…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否则被感情蒙弊!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心将会带来无穷的痛苦。

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是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物的场合。…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

总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新的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除了优缺点,俩人性格脾气是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刚柔,软硬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所谓经得起考验乃是指有形的许许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人家一举一动所引起的反应即是无形的批评)

据我的经验:雅俗与胸襟往往是带有先天性的,后天改造很少能把低的往高的水平上提,故交往期间应该注意对方是否有胜于自己的地方,将来可帮助我进步,而不至于反过来使我后退。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对终生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要太苛刻。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温厚,开阔的胸襟。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可贵!你既己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不要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会觉得活的的意义。

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种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已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生伴侣,未婚之前双方都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已,但对他人来说,都又神秘莫测,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彻了解一个人,相当困难,再加上种族、宗教、文化与政治背景的差异,就更不容易。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或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整,愈来愈光辉灿烂。

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思维,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太多的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了原有的成绩。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沉思默想。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到博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

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和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需要写封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但是艺术家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和树木,生活中物质的一面不见得比精神和一面次要及合味,对一个艺术家尤其如此。

注意社会问题与世间艰苦,为人类社会中丑恶的事情而悲痛,是磊落的行为,故此,以一个人敏感的年青人来说,对人类命运的不公与悲苦感到愤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此而郁郁不乐都是不可取的,无此必要。

我认为敦煌壁画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神,除了部分显然受印度艺术影响之外,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片段的画,确实不同凡响,创作中别出心裁,观察精神的入微,手法大胆脱俗,而这些画都是由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给成为的

我经常与妈妈谈天说地,对人生谈艺术各种问题发表各种想法往往使我不知不觉中把利己的思想整理出一个小小头绪来,单就这一点来说,你妈妈对确实是大有帮助,虽然不是出于她主动。可见终身伴侣的互相帮助有许多完全是不知不觉的

我相信要不是基督教思想统治了一千三四百年的两方民族现代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决不会复杂到这步田地,即使复杂,也将是另外一种性质,我们心目中的生死感概,从无仰慕天堂的极其烦躁的期待与追求,也从无对永堕地狱的恐怖忧虑,所以我们的误伤只是出于生物的本能,而不是由发热的头脑造出许多极乐与极可恐怖的事来,一方面诱惑自己一方面威吓自己。

中国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我们的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

他帮助人也有极强的原则性,凡是不正当用途,即使是知己朋友也不肯融通,凡是人家真有为难而是正当用途,就是素不相识的也肯概然相助。

我不和人争利,但也不肯被人剥削,遇到这情形不能不争,这边是我与你不同之处,但你也知道,我争的还是一个理由,不是为了钱,争的就是一口气,而不是为了利。

第6篇:傅雷家书摘抄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

这是时代使然,无法可想的。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意。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

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里(你自己已经心烦了),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好词好句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度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

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从现在起,到比赛,还有三个多月,只要凭“愚公移山”的意志,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弛,对付你的精神要象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我保证你明年有成功。

但要紧的是实地做去,而且也要跟自己斗争;斗争的方式当然不是紧张,而是冲淡,而是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末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

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谁都只有二十四小时;不是安排得严密,像你这样要弄坏身体的。人家技巧不需苦练,比你闲,你得向他们婉转说明。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跑得好。

倘使练琴时能多抑制情感,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可以减少疲劳。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

>所谓会学,条件很多,除了悟性高以外,还要足够的人生经验。

少女少妇更忌精神上的孤独。

我们过了半世,仍旧做人不够全面,缺点累累,如何能责人太苛呢?

“认真”受人尊重或被人讪笑的问题,事实上并不象你说的那么简单。一切要靠资历与工作成绩的积累。即使在你认为更合理的社会中,认真而受到重视的实例也很少;反之在乌烟瘴气的场合,正义与真理得胜的事情也未始没有。

过去的思想训练,未受实际生活陶冶,仍是空的。

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

高远绝俗而不失人间性人情味

第7篇: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感

心灵的震颤

我几近狂躁的读完这本书,这本并不长却很深的书,其实说实话里面许多关于艺术的我不是很能领会,但是我想透过艺术的本质,可以碰撞出生命的火花,影射出不一样的父母之心。这种教育方式也许许多人不能领会,但它又确实是人人向往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我。

它的作者傅雷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同时他也将艺术的领会附着在自己的父亲身份上,扮演了一位严厉,负责的父亲。他培养的对象就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傅雷在儿子出国留学阶段,仍以书信形式陪伴在儿子身边,对他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这一封封饱含爱意的书信,是一位父亲对自己人生的提炼,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殷切的希望,更是中国教育史上闪光的一笔。他教导孩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这种深刻的教育,是傅聪最终成功的主要原因。对的,艺术的精魂不在于曲调的悠扬婉婉,歌词的精妙动人,最重要的在于你投入到艺术中的那颗心,它是否纯净,是否对待艺术忠实不二,是否是一颗饱含爱国情感的赤子之心。爱国,正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源泉,在家信中,这一点也得到体现。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反映出傅雷本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另外在书中有深刻体现的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深深的爱。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他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傅聪得到的则是父亲悉心的安慰,细心的分析,振奋人心的鼓舞。正是这些,让傅聪一次次直面困难,勇往直前。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傅雷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还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完《傅雷家书》,我不仅站在另一个高度看艺术,看人生,更领略的父母的辛酸与付出。就在这本书中,我与父母的距离一步步缩近,我与人生的交谈一句句深入。

上一篇:报销生育津贴需要材料下一篇:浦发银行业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