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傅雷家书

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

摘要:《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它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1月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关键词:傅雷 《傅雷家书》 内涵 现代素质教育

一、引言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女儿傅敏的书信集,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因为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它更是一部包罗了艺术探讨、温暖亲情、人生态度的启蒙书。我们也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嗅出一丝素质教育的味道来。本文尝试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傅雷家书》的基本内涵

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傅雷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对音乐家心灵历程的深刻、细致的体会与之交流;将自己对中国古代诗人、诗歌的理解,对外国文学家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的认识与儿子分享;将壁画艺术的精髓介绍给儿子,希望他在艺术修养上不断完善自己。

傅雷在家信中强调,“民族观念乃立身之本”,只有建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才有吸取、消化外来文化的底气。他谆谆启悟儿子,“只有深切领会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才谈得上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艺术”;“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绝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多次称道中国人的“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欣赏士大夫那种高远绝俗而又不失人间情味,执著、爱恋人生而又遗世独立的风度;特别倾心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中道人格。热切向往“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

在这100多封信件中,傅雷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也谈做人、修养。他教育儿子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为人要真诚,“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要理智,敢于正视错误,“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不要太追求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做事前要三思,谨慎从事,“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体现出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它是一本提高人尤其是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也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问世以来,它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曾获得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截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

三、从《傅雷家书》看现代素质教育

《傅雷家书》作为父母写给子女的书信,道出了亲情的温馨与淳厚。这里的亲情,既有平凡的嘘寒问暖,也有严格的为人准则;既有父子的血脉相通,也有朋友的心灵碰触;既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摘录,也是关于修身养性的启示。它既展现了一个学者如何身体力行地教育儿子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音乐家,又展现了一个父亲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上通往成功之路。从《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素质教育的影子,它给了当代教育者很大的启发。

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性教育思潮,更是当代中国教育转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1996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至今,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经十年了,但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呢?“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以分数定终身,以升学率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仍然“雄霸”教坛。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素质教育就像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甚至搞应试教育的人口头上喊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都是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拥有了面向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知识经济大潮,中国人必须清醒头脑。如今,按工业社会的标准,中国绝大多数人已经脱盲。但按信息社会的标准,中国的现代文盲恐怕要在12亿以上。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文盲所下的定义,一是“不识字”,二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符号”,三是“不能应用电脑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因此,《国歌》中所说的“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如果不提高民族素质,21世纪恐怕不是“中国人的世纪”,而是中国人“被开除球籍”的世纪。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的明智选择。

要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通过调整學科、专业及课程结构,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其次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再次要增设有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必读书目,丰富学生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某些方面的文化修养。第四要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强调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途径,全面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四、结束语

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博学、开朗、爱子的父亲,一个体贴、细心、善解人意的母亲,一个认真、勤奋、孝顺的儿子。在信中,我们可以舒适地聆听一场关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的探讨,而不必在意自己此前对艺术是否有所了解;在信中,我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许多人生道理,而不必担心自己会被批评;在信中,我们可以在充满温情的字里行间感受亲情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包围自己的父母之爱。可以说,《傅雷家书》给了现代素质教育极大的借鉴,是傅雷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语

参考文献

[1]刘曙.孤独的儒者——论傅雷的人格[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史琪.做人的艺术——读《傅雷家书》有感[J].当代学生,2005(22).

[3]刘晓燕.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姚丹.从《傅雷家书》看中国传统文化对“钢琴诗人”傅聪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周铁项.试论傅雷的艺术主体思想——兼谈艺术的审美表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作者:黄岚

第2篇:读《傅雷家书》有感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

终生的追求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越绎芝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答:"我,就是风暴。"

——题记

时光作渡,眉目成书,从此深情都不被辜负。每一段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总会为梦留一抹空域,记忆,永远会因梦而绮丽。

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取得成就后,于信中,将心中的千言万语融在寥寥数语之中。难以控制的激动骄傲,不加隐藏的表扬鼓励,平静后的语重心长,那些父母在子成龙时的种种情绪,自然地从纸间流露,淌入心中。一缕欣喜又平淡的情绪随傅雷先生的笔触缓缓飘出。在信末,他对儿子更高的期望——无法得到却终生追求的完美,引人深思。从字里行间,隐隐体会到,这个小伙子,面对过多少险阻,经历过多少磨难,挣扎过多少矛盾,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终于换来自己的成功,家人的自豪,老师的认可,听众的称赞。时光,从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心人。

这让我想起这世间另一位有心人——羽生结弦。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羽生就是这样一位惊艳的男花选手,在2018平昌冬奥会上,成为66年来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冠军。

羽生在14年中国杯预热时不慎摔倒,头部留血,却依然不顾众人劝说,头裹绷带入场。因为受伤造成的失误,羽生一次次狠狠地摔在冰面上,却依然固执地完成了整个自由滑节目。在冰面上犀利如旧他下场后却步履维艰,疼痛难忍。他对比赛的尊重,让人想劝他放弃却又忍不住给他打气。解说员陈滢在采访中表示,她解说花滑这么多年,头一回看到裹着绷带上场的选手,让她由衷感动。

今年的冬奥会,面对四周跳小将们的挑战,羽生丝毫没有退缩,拼尽全力完成了五个四周跳的高难度节目。他今天的成就,值得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为他起立鼓掌。

但在比赛的背后,每个运动员都有无数的不为人知的血与汗。脚踝的扭伤,身体上斑驳的紫青色摔痕,头部因摔伤而晃荡的感觉……在常人不知处,他们独自奋斗。为了个人,为了国家,一切咬牙坚持,不惧流血!

在赛场上,音乐、跳跃、旋转、步法,哪个不是运动员重复过无数遍的?但从羽生的眸中,总能看到他独独在冰场上才有的眼神——对花滑无可比拟的热爱与敬重。那样坚毅的情感,足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一次次死亡后果敢地重生,点亮更亮丽的天上虹。

何不如傅聪先生一般,将自己投身于音乐,用潺潺流水般的音符,滋润人们几近干涸的灵魂;用浓烈似火的热情,点燃听众内心深处的火把。

这类人所共同追求的,何不是那"完美"二字?让人心动,甘愿为之毕尽一生。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感谢在我们最美好的年纪遇到的你们,在我们心底埋上一层梦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发芽开花,指引我们在塑造完美的路上翩翩起舞!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朱亦闻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一面镜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何欣蔓

"我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响警钟,做一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

这是傅雷曾在信中深情的话,傅雷确实做到了这些。读《傅雷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傅雷对儿子傅聪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无论傅聪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儿子不在身边,他便把给儿子写信和读儿子的信当作很重要的事。

他不顾工作劳累和身体的病痛,不间断地把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写给儿子,更从儿子的来信中捕捉他的喜怒哀乐,关注他在艺术生活中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将自己的感受写给儿子。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每次她来接我的时候,总会把最近看到的一些值得从中吸取教训的新闻告诉我,还谈谈她的看法,再问问学校生活"课程跟得上吗?""要多问问题哦!""班上有没有什么趣事啊?"诸如此类。有时我嫌她烦,就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着,可我哪知道这是妈妈热切的关心啊!

我喜欢这段话"人越有名,即使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一个人有才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的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

这个严厉的父亲以极温柔体贴的话语告诉儿子,以不断提醒和要求儿子总结演奏中的得失成败,犹如在与知己谈心。

今天,我们读傅雷家书仍有必要,因为傅雷对于我们如同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怎样去做父亲,怎样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爱在严厉处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李闻天

《傅雷家书》自一九八一年面世以来,便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书籍,至今已三十五年,依然畅销不衰。这本家书系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向我们展现了傅雷与其家人的情感世界。

《傅雷家书》此书以时间为序编著,家书也以时间命名。书中的"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这封家书与我有共鸣之处。父亲傅雷因自己曾经对儿子傅聪的过分严厉而与儿子发生激烈矛盾,继而后悔,逐渐展现父爱柔和的一面。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心思却神游天外,低级错误接连不断。爸爸走了过来,不带一丝笑容。他站在我的身旁,目光如炬,似乎要把我肢解。我深感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爸爸拿起我的作业,眉头微皱,手指着我作业上面一个一个的错误,大声说:"你在干什么?数学公式背混淆,一步错,步步错;计算也出错;字也写得乱七八糟,态度不端正,心思不专注于学习,你还指望学习有进步?"爸爸的话,一字一句砸在我的心上。老实说,爸爸的话没错,我的确有好多错误应该改。但是,愤怒的情绪让我失去了理智,我"嗖"的一声站起来,和爸爸大吵了一顿。接着,我眼含泪水,狠狠一拉门,门砸在门框上发出"咚"的巨响,我冲出门去。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就愣在那里,就看着我冲出去……

如今,回想起来,爱在目光最深处,掩藏在激动的情绪与严格要求背后的,是爸爸内心深处更加深沉的爱啊……

家书抵万金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解天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情感的方式,从古至今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最近,我拜读了《傅雷家书》,感受更深了。

"爱"是全书的核心,全书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爱。"孩子,你为什么老叫人牵肠挂肚呢?预算你的信该到的时期,一天不到,我精神就上下不安定,""以我们的感情来说,你一定懂得我们想见你的心,不下于你想见我们的心,尤其我恨不得与你日夜长谈。可我们不能只顾感情,不能不硬压着个人的愿望,而为你更远大的问题打算。"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这样,无比矛盾,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阻碍了我们成长,守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挡伤害,不停地在长与近间徘徊,想必我们渐长时,大力争取"自由"时,他们一定苦恼吧!

全书有一段,甚为精妙。"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这段话,是如此细腻的情感,出自一位严谨近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谁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与亲人相处日夜,天天矛盾不断,一月不见,如蜂见蜜。就像我爸一样,小时记忆中无比暴躁,但当我与他一别七日再相见,便变得冷静、和善了许多。

也许我的父母没有傅雷夫妇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有艺术修养,但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生活经验,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像每一个幸福的孩子一样快乐地长大!

在暴风雨中成长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2016级11班:陈若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题记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住进我的心间,陪伴我走过了一段革命的旅程。

这部作品以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发展为历史背景,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坚定、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青年一代是如何在老一代的培养下,在革命熔炉中百炼成钢的。

作品的主角保尔·柯察金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这些磨难使他更加勇敢顽强。他为了朋友能毅然不顾自己的生死,为我们传递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说过,"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你只能被逗乐。"生活的悲剧与磨难是数不胜数的,但要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应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勇敢;面对失败,应少一份气馁,多一份信心;面对磨难,应少一份伤心,多一份坚强。只要有一颗顽强拼搏的心,就一定战胜风雨,迎接灿烂的彩虹。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应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沉着冷静的思考,不要总是思考自己被打倒,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即使过程艰辛,遭遇失败也不能受挫,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唯有比他人多一丝耐心与坚定,才能够走向成功,走向理想的彼岸。

勿踌躇,勿迟疑,迎着阳光,迎着风雨,在人生的泥土之上印下一个又一个厚重踏实的脚印!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16级11班:何佩燃

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就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

——题记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品读《傅雷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

傅雷先生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家书中傅雷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读来感人至深。我们能不仅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16级11班:李喆诗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这是,傅雷在书信中对孩子的艺术方面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傅雷家书》,它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这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一封封的家书,除了生活琐事之外,谈论更多的是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两位"典范家长",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而作为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对儿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所以,傅雷不仅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多少次的现身说法,不仅教育着傅聪、傅敏,也教育了我们。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特别是读到傅雷说孩子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那段话,我被深深触动了。天下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大多如此吧!就像我的爸爸妈妈,每周都要回家,可他们一个周也觉得漫长,中途一定会来看我一次。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知道,他们的爱,即使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也会一直陪着我,予我勇气,向前冲。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6级11班:杜昊宸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近40种,较具代表性的有丹纳的《艺术哲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他为中法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父亲。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近200封家信中,他多次教导儿子:礼仪需得体,做事需严谨,待人需谦虚……

因为长子傅聪远离故土,对祖国日益陌生,傅雷先生坚持给爱子邮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三百首》《元曲集》。在信中,他多次与儿子探讨民族文化、艺术与哲学,不断纠正儿子信中不妥的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老祖宗的财富是不能丢的。"他对孩子的爱不是简单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

当傅聪在信中抱怨自己忙于演出、练习,时常熬夜时,()傅雷先生劝道,"精力有限,人寿亦有限,要从长远着眼、劳逸结合,马拉松才能跑得好。"除此之外,傅雷先生还多次在信中谈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他告诫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他还鼓励儿子多从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66年9月3日,傅雷先生因无法忍受迫害,在家中服毒自杀,其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傅雷先生平反后,傅聪回国,开始在全国各高校讲课。若傅雷先生及夫人能看到,也许会有些许宽慰吧。

合上书,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写下的话:艺术、人格的尊严都没丢掉,民族、国家的荣辱之心都没有愧对的人,才称得上是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以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段话。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2016级3班:刘睿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寥寥八字,便是傅雷夫妇对傅聪教导的根本。在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傅雷夫妇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谈艺术感受,谈日常琐事,发自肺腑的关心汇成了一句句教导,而句句教导汇成了封封家书,从而成就了《傅雷家书》这本永恒的经典。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合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当儿子远走异国他乡,做父母的自是免不了伤感。读到这段话时,那六十多年前月台送别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双亲眼里掩不掉的离别愁绪,儿子心中藏不住的雄心壮志,随着月光的流泻蔓延开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以演奏而言,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又是一段让人感触颇多的文字,这是父母为孩子取得成就发自肺腑的高兴,也是衷心的鼓励。很多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又打又骂,在孩子取得成就时却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失去对成功的期待与渴望,很容易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不得不说,傅聪真是有一双好父母。

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傅雷要求孩子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心怀感恩,时常对别人表示问候,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不和别人联络交流。是啊!人家帮助了你,你可不应该感激?如果不和别人保持联系,在那一面看来,你岂不是一去便杳无音讯的白眼狼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常怀感恩之心,将别人的帮助牢记心底。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生活准则成就了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应将这八个字镌进脑海,时刻提醒自己呢?

(指导教师:钟礼蓉)

第3篇: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张晶

摘抄:

1、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2、“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3、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4、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5、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感受:

傅雷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中 “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历程”;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执着,等等,等等。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很多。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第4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和迫害,但是只要勇敢坚持有信念,就会看见生活的阳光,自己就能受到应得的尊敬和爱。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

富个性。而妻子朱梅馥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被友人亲切称之为“菩萨”。 傅雷家书只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他们言传身教,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封封的家书饱含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爱。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叮嘱孩子,

“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短短的几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想念。父爱深沉如水,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尽管平时孩子在身边时处处严格要求,其实内心一直为他们操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走了歪路。“勇敢些,再勇敢些!”,这是对漂泊在外的孩子最好的鼓励,让他们不要怕,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跌倒了就勇敢爬起来,擦擦眼泪继续往前走。他还告诉儿子傅聪一些有关做人的、礼仪方面的细节: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更多的是惊讶。这样的琐事,也要一五一十的写给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面对着这样伟大的父爱,做孩子的只能是以相同的方式去尊敬和爱父母。

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思考。

第5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父爱如山

--------读《傅雷家书》有感 博学而又如此地谦虚深情他,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对孩子的思念,对琐事的交代,和温暖深厚的父爱。------题记

最近几天一口气看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特别是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所表达出的,对孩子的爱与希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书后,我又简单的查阅了傅雷先生的资料,原来傅雷先生幼年丧父,所以从小就被剥夺了享受父爱的权利,而他的母亲,可以说在承担母亲职责的同时,也兼顾给了傅雷一些父爱。所以说也许在这种成长背景下,才使得傅雷在未来对自己的子女傅聪和傅敏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让人一次有一次的被感动。

比如说傅雷先生在书中对孩子说:“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相信大家在这字里行间已经感受到而浓浓的父爱。虽然没有西方人对感情的直白表达,但傅雷先生却将那最真挚的、最博大而又最细腻的中国式的父爱通过一封封书信而表达出来,并且说出了天下所有父亲对子女的那份沉甸甸的无私的爱,无不让人称赞。

教育

家书中的另一个闪光点就是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教育,比如说傅雷先生曾经写到过:“孩子,你应该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

坦,工作反而会顺利。”我觉得,也许是我平时一直和父母居住,没有像傅雷先生一样与孩子分居两地,但傅雷先生用书信的形式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非常直观,就好比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让人容易接受。

其实,我还发现,家书中经常以名人为例,教育孩子,比如说家书中曾多次出现萧邦,贝多芬等名人,我相信,这一定是傅雷先生像让孩子以名人事例为镜,从而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初三(4)班

陈冠舟

第6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傅雷家书》。

本书作者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他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本书摘编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186封。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不论儿子身在何处,在家也好,在国外也好,傅雷和他夫人是时时刻刻都在给儿子写信,时时刻刻惦记着儿子。他与儿子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的苦心孤诣,感情纯真质朴,无半点虚伪。每一封信都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虽然是疼爱,不忘对儿子进行全方位教育。在这些信里,有肯定,有鼓励,有赞赏,每一封信都蕴涵着傅雷及其夫人告诉儿子的做人和生活中的道理,能让读者深有感触。

先说一说书中有傅雷告诉儿子的几个道理。

其中一封(1954.4.7)就是讲儿子将出国留学时负累告诉儿子怎么学外语,有一句话说得好:“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傅雷)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傅雷)以前常喝你(儿子)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儿子)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儿子)的心迹。”这句话就告诉读者,凡事都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说到不如做得到;凡事都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而应该善始善终。

还有一封(1954.12.2夜/4夜),这里主要说了音乐的事情,谈了一些人和音乐的看法。不但说了看法,而且还和儿子谈了一些音乐技巧问题:情感要真实,平时多练习,认真找方法等。傅雷希望儿子学好每一首乐曲。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而是以探讨的口吻,商量的语气,充分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尊重。

还有一封(1955.3.21上午),是一封感情浓烈,富含哲理的信。儿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亲肯定。但他说了“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儿子)的路程还长的很呢:不过是一个光辉的赛场。”“能在某一个阶段秋的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因为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天,矛盾永远解决不完,这需要努力、追求、苦练。我们应正确看待逆境和苦难,要在成功的时候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

又看到了一封傅雷的夫人写给儿子的信(1960.2.1夜)。这封信很短,价值大。有句话说:“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实际上,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理性看待别人的赞美,多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进步的力量。”

………… 其实书中的道理远远不止这些。并且最后一封信(1966.8.12,译自英文)是一样有价值的。那是绝笔。写完这封信后,傅雷和他妻子自缢身亡,和他们奋斗过、奉献过、深爱过的世界做最后的告别,至死也没亲眼看见自己的百般牵挂,万般疼爱的孙儿。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感受到深深的父爱,体会到了父母的慈爱和教诲。那是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指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却不是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感觉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是大多数子女体会不到的。我的父母也会这样时时刻刻关注着我-------学习累了可以骑车逛逛;吃点小零食可以缓解一下学习上的疲劳;锻炼身体,可以让你身体棒,学习高效率等等。这本书中的那一封封家书就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要永远记在心里不忘。我们长大了要孝顺父母,让父母感到欣慰。

第7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2009102108 蔡绮璇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发现了这本书。那时候,是家书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回忆里都是我曾经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就忍不住细细地读了起来,才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封家书上。《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而我也深受傅雷夫妇对子女的那份爱的感动。更感动于我的父母给予我的那一份爱。

《傅雷家书》中,蕴含着傅雷夫妇对傅聪与傅敏的苦心孤诣的教导,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先生最先提到的也是最强调的,是教导一个年轻人应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感言天下有哪个做父亲的不是如此这般地寄希望于儿女并教导子女?我的父亲,一名初中的英语教师,也是如此这般教导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做国家需要的人,父亲博大的爱,如此令人感慨万千!

在傅雷写的这些家书中,最让我记得的是在其中一封信中如此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这么一段话里,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唠叨的一面,看到了一个父亲如何给自己的儿子自信。其中的谆谆教导与真情的交流,拉近了儿女跟自己的关系。在彼此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也是朋友的关系,也是师生的关系,更是一起奋斗的伙伴。他们并没有看不起孩子的想法,也没有抬高身段来教导儿女,这是多么友爱的一对父母?所以,他们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一点也不惊奇。父母与子女间有商有量的感觉,真的很好很舒服,这些家书让我看到了他们这一家子彼此之间的平等与爱意。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的不得不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在所有的这些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他们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比如说: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读完了这些家书,我心里只有一个冲动----我要马上回家去,跟我的父母好好地吃上那么一餐餐饭,聊上那个几个晚上,玩上那个几天。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父母不让我走得太远,原来,我的最亲爱的父母,是希望我能常回家看看。傅雷的这些家书,打开了我心里那道门。每个成功的人背后,最伟大的不是什么情人,而是永远对我们不离不弃的父母。

上一篇: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下一篇:重要物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