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间汇率制度为什么会持续存在

摘要: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争论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个世纪。从传统的“固定”与“浮动”之争,到20世纪90年代多个经济危机后兴起的“汇率制度两极论”,理论界普遍认为中间汇率制度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中间汇率制度仍是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本文以19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的数据统计和马尔科夫链模型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经济体的汇率制度的演进道路。考察后的结果表明,不同于“汇率制度两极论”的结论,中间汇率制度表现为在长期中一直存在并维持较占比,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中。为了探讨上述经验研究和“汇率制度两极论”之间矛盾的原因,本文在结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理论假说:资本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不具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只能实行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而由于其经济结构等原因,相比较固定汇率制度更倾向于实行中间汇率制度。但随着资本开放度的提高,中间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将会提高,此时,经济体可以通过提前增加外汇储备来提高应对冲击的能力,当发生冲击后,利用外汇储备工具进行市场干预调控汇率目标或者目标区间以应对外生冲击。从而降低中间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中间汇率制度得以持续存在。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假说,本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将外汇储备设为解释变量,将退出中间汇率制度的风险率设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考察了“中间汇率制度持续期”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部分以1960-2016年32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和131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为样本,23个发达市场经济体作为对照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采用RR精细汇率制度分类数据集,使用引入TVC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层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并证明了本文的理论假说。使用基准风险函数为威布尔回归的比例风险模型与重新定义汇率制度“三分法”后的稳健性检验也表明,本文的结论是成立的。除此以外,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中:一,在控制了必要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后,通货膨胀率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且系数在统计意义上大部分显著,说明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会导致中间汇率制度的“失效”风险增加。二,随着资本开放度的提高,中间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并不会增加。三,实际冲击将导致中间汇率制度不稳定的增加。四,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中间汇率制度“失效”风险越大。五,政治越稳定,经济体退出中间汇率制度的风险越小。

关键词:汇率制度两极论;中间汇率制度;外汇储备;马尔科夫链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3 文章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1.4 文章结构

2.文献回顾

2.1 理论研究

2.1.2 “两极论”的反驳

2.2 经验研究

2.2.1 “两极论”的经验证据

2.2.2 “两极论”的经验反驳

2.3 汇率制度持续期

2.4 文献述评

3.经验事实与理论假说

3.1 汇率制度的演进

3.1.1 描述统计

3.1.2 马尔科夫链的检验

3.2 理论假说

4.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1 变量说明

4.1.1 样本和样本期

4.1.2 被解释变量

4.1.3 解释变量

4.1.4 控制变量

4.1.5 数据来源

4.2 变量统计描述

5.实证分析

5.1 计量方法与模型选择

5.1.1 计量方法

5.1.2 模型选择

5.2 模型设定

5.2.1 基准模型设定

5.2.2 分层Cox比例风险模型设定

5.2.3 考虑多重久期

5.2.4 变量设置

5.2.5 变量预期符号

5.3 实证分析

5.3.1 参数估计

5.3.2 稳建性检验

5.4 回归结果分析

5.4.1 解释变量的影响

5.4.2 主要控制变量的影响

5.4.3 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

5.4.4 政治变量的影响

6.结论和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A-1样本范围

A-2变量相关系数

致谢

上一篇:气候条件之农作物论文提纲下一篇:月季栽培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