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对联

2023-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匾额对联

匾额对联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流传讲究的是,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从小到大,一切事物都有名称。在各种建筑中,从单座房屋到大的建筑组群也都有名称。建筑的名称有因其外观形状或主人的身份地位特征被人们长期口头传播而约定俗成的,如“八角楼”、“九间头”、“花厅”、“白家牌坊”等;更多的是以匾联的形式表明。我国古建筑上用的匾联有两种意义;一是表明建筑本身的名称,另一种挂在房檐下的名牌则是建筑主人对事业、对环境、对建筑本身的赞扬语句。用文字艺术来表现,用语言文学来进行装饰,意境深远,礼义深邃。它又是一种装饰的手法,如果没有匾联,给人的感觉缺了些东西,名不正,言不顺,对建筑的妙处在欣赏时就不能深刻。

我们的先人是很懂得建筑艺术的,用匾联对建筑画龙点睛,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蔚为大观。虽然匾联只是建筑上的一个名称、代号,但也丰富多彩。在一座房屋、一个殿堂,房檐之下,门口之上挂上一个牌子,直立者,叫做“华带牌”,横向者,则叫匾,在那牌匾上写上字,注明什么堂,什么厅,让人一目了然。而在比较重要的建筑前端横匾两侧还要挂上诗文条幅,这叫做对联或楹联。这一套方式称之曰匾联。

匾联将我国古代的经伦义理、三纲五常、经史文字在建筑上体现, 既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又体现出华夏之邦的文明。

匾联一般用于大门、二门、大佛殿、佛龛、牌坊上。主要的有“四对联”、“八对联”,在大堂中柱门挂上。对于对联的要求,一要文字美、二要词句深奥,三要书法水平高,四要雕刻手法高明。在布局设计上还要做到妥帖、和谐,长短尺度、比例以及色调等,均要统盘考虑。历史上唐宋以降,尤其到明清时,建筑匾联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部件,但凡有一点规模的建筑物,都有匾联,抬眼望处,诗章佳句,书法佳作,令建筑陡生几多风采。

笔者在浙江、福建考察民居时,发现那里的住宅大院都有名称。例如东与堂、福和堂、风云堂、展鸿堂,曰笙堂、喜望堂……用堂之名来代表大住宅之名。在吉林、黑龙江一带,也有许多堂名之例。如“东和堂”是谭家的代表,“东盛堂”是吴家的代表,“百忍堂”是张家的代表,等等,不一而足。

在广大的农村中,人们在节日喜庆日子里,才用红纸书写对联,贴于各种门上、柱子上。不过,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过几天风吹日晒即剥蚀了。

公共建筑,如庙宇、佛殿更有许多牌匾及对联。与普通民宅不同的是,在庙宇、宫廷、佛寺等大建筑组群中,有用木板刻上匾联,或用石材雕出匾联的字样,平日天天挂在那里;也有不固定的,到节日才安装挂上去,平时摘下保存起来。

清代二百多年间,流行在合院大宅二道门的墙壁上,或院内墙壁的内外,书录治国、齐家、教子、读书、仁义方面的文章段落,用砖刻或石刻镶于墙面上,给在院中的人欣赏、观摩,也给家人子孙教育。匾联及其文字既有了装饰的意义,又别有风味,温文尔雅,体现出一种诗书门第,光宗耀祖的思想。 笔者抄录北京地区一些建筑物上的对联,与诸位共赏析:

北京地安门关帝庙:浩气丹江,万古忠诚昭明;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河山。 北京湖广会馆:江山万里横天下;杞梓千程贡上都。

北京孔庙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尚左尚右

旧时礼制习俗观念。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第2篇:中医相关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

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万年青。 清末所建的一些供奉医王;药王的庙宇,所悬楹联依稀可见。 帝德无私,常愿寰区消疾苦;神庥广布,故教世人免沉疴。 行不惮烦千百里;技偏精到十三科。

曲水流觞,雅士文人擎历史;登山采药,医家妙手续岐黄。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 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汇法阴阳,脏腑五行承养;康君表里,纵横一脉相生。 百草霜天辞旧岁;迎春花开贺新年。 春晚带露锄芍药;秋高和露采芙蓉。 花放杏林千枝竞秀;春来药苑百草争荣。 腊梅映雪神洲乐;山药防病万家欢。 檀香燎绕祭先烈;故纸香花慰英灵。 花满修园开仲景;泉流丹溪汇河间。

报春色神州医林千花艳;映朝辉祖国药苑万草香。 红娘合欢一见喜;紫苑迎春广木香。

李时珍著本草承先启后;叶天士论湿邪发 古绳今。 桃仁杏仁君子仁仁心救人;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济世。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祖国医学万古芬芳

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谙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强,法效时珍。 修和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郁李仁行百步与红花重楼相会;山木通别云母同菊花海南成亲。 百草霜天辞旧岁;迎春花开贺新年。 春晚带露锄芍药;秋高和露采芙蓉。 花放杏林千枝竞秀;春来药苑百草争荣。 腊梅映雪神洲乐;山药防病万家欢。 檀香燎绕祭先烈;故纸香花慰英灵。 花满修园开仲景;泉流丹溪汇河间。

报春色神州医林千花艳;映朝辉祖国药苑万草香。 红娘合欢一见喜;紫苑迎春广木香。

李时珍著本草承先启后;叶天士论湿邪发 古绳今。 桃仁杏仁君子仁仁心救人;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济世。

匾额:

妙手回春 救死扶伤 悬壶济世 在世华佗 杏林春暖 杏林高手 真不二价 扁鹊重生 耕心草堂 药到病除 医心一意 妙手仁心 博施济泉 醍醐济世 医略存真 誉满杏林 博济为怀 勉善成荣 橘井名品 四圣心源

第3篇: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

《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另有四处,有联而无额。其中三处,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配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秋爽斋中,以“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配米襄阳“烟雨图”;宁国府上房内间,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配“燃藜图”,这三处画幅均为所配联语之意象,也有横额之功用。另一处于“太虚幻境”之内,“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没有横额相配。

因联、额须相配的缘故,下文只谈有对联与之相配的匾额。有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孽海情天、薄命司、沁芳、有凤来仪(潇湘馆)、杏帘在望(浣葛山庄、稻香村)、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蘅芜院)、大观园(顾恩思义)、藕香榭、真如福地、福善祸淫、引觉情痴、贾氏宗祠、星辉辅弼、慎终追远。其中,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薄命司、潇湘馆、浣葛山庄、稻香村、蘅芜院、大观园、藕香榭、真如福地、贾氏宗祠构成相同,均是建筑物的名号(太虚幻境、薄命司、真如福地乃虚幻之所在,略有不同),而剩余的乃是为联语提点要旨,多为四字,只“沁芳”例外。

二 从功用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这里的功用主要是指它们在营造典型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上的功用,所以,下面就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情致说”来谈一谈。

“情致说”主要论证的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在“情致说”中有四个关键术语:1.“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是“把心灵现实的一切现象都联系在一起的”,即“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2.“普遍力量”,即“特定时代所流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即“理念”;3.“情境”,即一种“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4.“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1] 《红楼梦》有两个大环境:超验的和现实的。

《红楼梦》的超验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即是有着自身的恒定的秩序的仙界的情况。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则指女娲补天后所余之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因缘,以及随后仙界放下一大批风流冤家助绛珠“还泪”的举措。“普遍力量”则体现在前后相继的7副对联上。这7副对联分别是: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4联: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2.“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横批“薄命司”;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3联(与以上前3联相应):1.“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横批“真如福地”;2.“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横批“福善祸淫”;3.“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前后对照,很明显,“真如福地”是对“太虚幻境”的颠覆,“福善祸淫”是对“孽海情天”的劝诫,“引觉情痴”是对“薄命司”的提点,上下三联一一对应,字数句式均相同相当。

这7副对联所含的“理念”即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佛教、道教中的部分观念,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真假有无等等。这种“理念”(即“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然而《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物是不具备这种“情致”的。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超验世界和现实世界。超验世界中的神仙于天机是尽知的,于人事是不沾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于自己的命数是浑然不晓的。他们都不是这种“普遍力量”具体化的结果。只有贾宝玉例外。他一方面经历了大观园中的种种美盛凄伤;一方面又两入仙界,看到了这7幅对联,听到了《红楼梦》曲子,甚至见到了身边的人的下场。他第一次入仙界时糊里糊涂,第二次则参悟到了对联词曲中的机括。他往返于超验和现实两个世界,以超验世界的“真假有无”、“情债因果”反观现实世界;又以现实世界的种种经历印证超验世界的“理念”——7幅对联。因此他依顺了这种“普遍力量”,先取功名后出家。可以说,作者借助于超验世界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贯彻。这也就是“普遍力量”具体化为“情致”的过程。而那7幅对联又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

另外,薛宝钗也值得一提。作者行笔至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提到薛宝钗的闺房像“雪洞”一般,内里陈设甚为简素。又贾府家变以后,连王熙凤都不复伶俐了,而薛宝钗却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照旧仔仔细细地生活,深得贾母之心。且薛宝钗以前也看《西厢》等等,也能觉出其中的好,但成年便自捐弃了,虽然她不像贾宝玉,上天入地,但她自身的“情致”也可以说是那7幅对联的具体化的结果。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则是清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23联中,除去超验世界的7副,剩余的16副同书中的其他文学形式共同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选取的典型环境主要是宁、荣二府,其中又以大观园这个大庭院为主。这里“普遍力量”则是封建家族的一套宗法礼仪,以及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套准则。贾氏宗祠中的三联体现了这种“普遍力量”,同时也帮助构成了“一般世界情况”。这三联是:

1.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2.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横批:星辉辅弼。

3.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横批:慎终追远。

元妃题正殿匾额“顾恩思义”,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也不外乎这一类。

荣府正室“荣禧堂”中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其中“珠玑”和“黼黻”二词一语双关(前文已有交待),点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宁府正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为时人的入世哲学。

人世的16联中,去掉以上提到的6联,再加上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秦可卿房中一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其余9联均在大观园中。这大观园中的9联,一方面是对大观园中实景的点染,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和众清客为何时题匾作对犯难:“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匾额之灵气,就这一点来说,对联匾额的字面便可感受完全,如“沁芳”亭处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毋庸赘述。后一方面则要回到“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上来。

大观园中诸人物性格中的“情致”便表现为与上述那种凌驾于人世之上的“理念”的适合度。

贾宝玉是最极端的一个不合作者。但他又不是一个消极的抵制者,他以自己的才情睥睨一切。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完全是贾宝玉的个人展才。他不忘“应制”,措辞新雅,用典庄重。题“曲径通幽”时,他提到“新编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当贾政用欧阳修成句而题出“泻玉”二字时,宝玉以为“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后他拟出“沁芳”二字。他批评清客的“淇水遗风”、“睢园遗迹”,改题“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并拟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至篱门外,他驳了众人“杏花村”的提议,而用明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和晚唐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成句,拈出“杏帘在望”和“稻香村”。又题了“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浣葛”典出《诗经•周南•葛蕈》,《诗序》指出此诗乃“颂后妃之德”。这与元妃省亲暗合。“采芹”典出《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即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或“采芹”。下联可与元妃对贾氏诗礼之家的荫护暗合,亦暗指李纨对贾兰的关爱。众清客在后来的“蘅芜院”处题“兰风蕙露”,对了两个俗对。宝玉改额为“蘅芷清芬”,作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蘅芷清芬”典出《拾遗记》,指汉武帝与李夫人事迹。至此,贾宝玉的博闻和多才毕现。

然而,当贾宝玉参透机括后,他便一改性情,顺应了这种人世的“普遍力量”,如宗祠和禧堂中对联之旨,做起“仕途经济”。而到他考取功名后,又皈依了仙界的“理念”,即那7幅对联之所指,出了家。

林黛玉和贾宝玉不同。从她进入贾府,她便知道要步步留心。可见,她还是要同那种“普遍力量”进行调试的。但因为“目下无尘”的性情,她的这种调试不可能彻底,几近于无效,“潇湘馆”一联,“茶”、“棋”、“绿”、“凉”均衬了她处境的凄凉。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她是仙界的“理念”的具体化,完全可以适应人世的“理念”。她在贾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蘅芜院”一联前一句赞其诗才,后一句“睡足荼蘼梦亦香”赞其性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薛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宠辱不惊。

李纨是完全吻合世俗的“理念”的,守寡教子,一丝不苟,因此给她一个“好云香护”的结束也是理所当然。 探春则是刚烈的,同宝玉的睥睨玩世不同,她事事都要较真。秋爽斋中那一幅“烟雨图”和那一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刚好是对她为人的一种反讽。

以上列举了几个与大观园中对联直接相关的人物,以说明《红楼梦》中的联额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作为民间文学的样式进入文人创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功用上都是相当出色的。

第4篇:越王楼楹联匾额书写合同

越王楼楹联匾额书法创作协议

甲方:四川越王楼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产品质量,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概况

1.1项目名称:越王楼楹联匾额书法创作 1.2楹联匾额使用地点:越王楼

1.3项目内容及要求:越王楼制作四副楹联与四副匾额,委托乙方邀请省书协八位知名书画家书写,完成书写后墨迹原稿归甲方收藏。 1.3.1书写楹联四副内容为:

1、足扬华夏文明,登十五层楼,观九州景物,喜三江永护绵城,极思秋水长天,遥呼如应滕王阁;

皆是黎元胜利,逾三千岁月,存万古风流,应百族宏开西部,重见朱甍碧瓦,相得益彰杜老诗。

2、趁十五宏观,建十五重楼,振唐代帝王风华,酌古准今,越王名济滕王美;

迓三千宾客,观三千世界,赞绵州山川富乐,钟灵毓秀,龟岭奇争凤岭高。

3、往事越千年,但看百丈清江,几痕秀岭,霜林暮日,烟柳画船,谁能说盛唐遗事;

名楼王三蜀,又聚八方俊彦,一代风流,锦道华章,涪川雅韵,人同歌文化名城。

4、画栋飞檐入霄汉,故地重辉。倘越王化鹤归来,应赞江楼增旧制; 腾蛟起凤壮绵城,高科鼎盛。若骚客骑驴再访,定挥椽笔绘新容。 1.3.2书写匾额四副内容为:

1、《灯影流波》

2、《诗韵满楼》

3、《一揽江山》

4、《好云犹驻》

1.3..3八位知名书画家为:

何应辉

男,四川江津人,1946年6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主任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书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

刘新德

男,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四川书协理事暨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暨行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

谢季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川书协副主席

张景岳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委员。

蒲洪湘

四川省书协顾问

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罗永蒿

四川省书协副主席 余德松

四川省书协副主席

第二条:提交作品时间、总费用及付费方式 2.1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10日内提交作品。 2.2总费用及付费方式: 2.2.1总费用:人民币90000.00元(玖万元整),若甲方无其他要求修改,费用将不做任何调整。

2.2.2付费方式:合同签订后3工作日付清全款。

第三条:甲乙双方责任 3.1甲方责任:

3.1.1甲方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明确任务及技术要求。

3.1.2制作过程中的任何变更,经办理正式变更手续后,甲方应按实际变更量支付费用。

3.1.3由于甲方原因造成乙方停、窝工,经甲方书面确认后,交货期顺延。

3.1.4本合同有关条款和补充协议中甲方应负的其它责任。 3 .2乙方责任

3.2.1乙方应按合同要求的人员邀请书画家书写,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质量合格的产品,并对其负责。

3.2.2由于乙方提交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乙方应负责无偿完善使其达到质量合格;若乙方无力补充完善,需另委托其他单位时,乙方应承担全部费用;或因制作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事故时,乙方除应负法律责任和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制作费外,并根据损失程度向甲方支付赔偿金。

3.2.3本合同有关规定和补充协议中乙方应负的其它责任。

第四条:违约责任

4.1由于乙方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甲方客户的使用要求时,其返工费用由乙方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其它损失费用也由乙方承担。

4.2乙方未按合同规定时间交付产品时,每逾期一日,向甲方支付违约金500元人民币/天,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日期支付乙方相关费用时,每逾期一日,应按拖欠金额每日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均累计计算。

4.3本合同生效后,不履行合同者,按合同总金额的20%支付对方违约金,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甲乙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一)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条:本合同自甲乙双方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认为必要时,可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鉴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终止。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贰份、乙方壹份。

甲方名称:

乙方名称: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或授权代理人:

(签字)

所:

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话:

话: 传

真:

真: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银行帐号:

第5篇:莫言从左至右题写匾额

莫言究竟错在何处

施南仁

莫言为北京孔庙十三经碑林大厅题写了“乾隆石经”匾额,但他并未遵循匾额从右至左的书写格式,而是从左至右书写。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激烈讨论,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大都认为:莫言从左至右书写匾额,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而孔庙这种传统文化圣地请小说家题写匾额,管理者没有尽到“守护文化”的责任。莫言这样的文化名人和孔庙这样的文化机构,应做大众的表率,而不是成为“缺乏文化意识”的被批评对象。

笔者想说的是,莫言究竟错在何处,匾额为什么不能从左至右书写?难道仅仅是莫言没有遵循传统吗?这个理由似乎还不够充分,因为有人会反问,为什么一定要遵循传统,传统难道不能突破?

我们先回顾一下数千年来我国书写体制的演变过程。

现在留存的最早的文字书写材料是甲骨文、金文。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牛等兽骨上的文字。受刻写材料(甲或骨)的限制,甲骨文的刻写还没有形成定制,基本上是怎么方便怎么刻。大多沿着纹理竖行刻写,但横行刻写的情况也不少。竖行刻写如需转行,有时向左转有时向右转,也视情况而定。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管是铸刻在内壁还是外壁,都有足够的空间,为“规范”铸刻创造了条件。所以,金文基本上都是从上至下铸刻、从右向左转行。

金文的铸刻顺序,当来自简册的书写顺序。

从出土材料看,目前所发现最早的简册是战国时期的,在时间上远远迟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学界大都认为,在甲骨文、金文时代,甚至更早时期,人们已经用简册作为书写材料了。甲骨文、金文中有“册”字,象用绳子编织起来的竹简。“典籍”的“典”,甲骨文象双手捧册(编织的竹简)形。这说明甲金文时代,人们已经用简册书写了。没有这个时代的简册实物出土,是因为简册容易腐烂、不易保存。

竹简是我国古代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竹制称简,木制称牍,合称简牍。从出土材料看,属战国时期的多是竹制的简,木制的牍大都出土于汉代或汉以后的遗存中。)一枚简,短的写几个字,长的写几十个字,容量有限。古人于是用绳(常用麻绳,也有用丝绳、熟牛皮绳的)将简编起来使用,编“简”成“册”,编“册”成“篇”,编“篇”成“卷”。简编好后,以最后一枚为轴心,写字的一面朝里,卷成卷存放。书写时,将成卷的简置于左侧,左手从右向左展开,右手执笔书写。由于简是竖着的,书写时从右向左逐次展开,因而形成了从上至下书写、从右向左转行的简册书写体制。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成熟与推广,东汉时纸张开始广泛使用。至东晋末年,简牍被纸张取代,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从上至下书写、从右向左转行的书写体制,却在纸书时代继承了下来。

清朝末年,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洋文化,感觉到汉字“竖写右行”的书写体制极为不便,纷纷提出变革主张。1904年严复出版的《英文汉诂》是中国第一本“左起横排”的著作。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9年刘世恩的《音韵记号》,都采用了横排形式。1915年1月,上海《科学》杂志采用横排。 1917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三卷三期上发表致陈独秀的公开信,提出对实行了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体制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随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倡导 “竖改横”。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均表示赞许。但“竖改横”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被指责为“大逆不道”,把中国文字变成了像螃蟹横行一样的“蟹行文字”。民国时期,“竖改横”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 1952年2月5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沫若提出了中文“必须自左而右地横行”的建议。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改为横排出版。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决议:“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报纸、杂志、图书的横排。建议国家机关、部队、学校、人民团体推广公文函件的横排、横写。”从1956年1月1日开始,《人民日报》及其他报纸一律改为横排。此后,除了古籍之外,各种出版物都改成了横排。

那么,在报纸、杂志、图书等出版物以及政府公文函件等等,都改为从左至右的“横排、横写”的背景下,到底能不能也从左至右题写匾额呢?不能,因为这会涉及楹联的书写体制。楹联是要竖着挂或贴起来的,不能横写。清末至今,从未有人主张改楹联的书写体制,楹联还是自上而下竖着书写,上联置右下联置左,按自右至左的顺序读。而挂在门厅上的匾额,通常视作楹联的一部分,甚至许多匾额就是楹联的横批。既然楹联还是自右至左读,匾额当然也应按这个顺序读。如果匾额自左向右题写,那楹联怎么办,难道也把上下联的位置交换过来?从发展的眼光看,传统当然可以突破;但如果突破会对系统造成破坏,还是暂缓为好。因此我们认为,为了保持与楹联的一致性,匾额还是遵循传统,自右至左题写为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