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仪器巡视制度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行动准则,也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章制度或一定规格。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设备仪器巡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设备仪器巡视制度

成本补偿制度在我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本项目由重庆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特点,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工作,在“价值回收—再购置”环节设计了成本补偿制度,使设备拥有部分自我再生能力,能够持续使用和更新,有效缓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大精设备的动态使用管理过程是:购置——使用——价值回收——再购置。目前对大精设备使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阶段,注重购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使用中的效益分析,而对价值回收——再购置这个环节比较忽略,表现在注重设备的使用效益,却不考虑设备的成本补偿。设备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么被挪为他用,要么流入个人手中,致使设备在使用期满之后,由于未能完成其价值补偿,丧失了再生能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校发展。因此建立成本补偿制度,提高设备的自我再生能力,已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出现的新变化

(一)资金来源发生变化

购买设备的资金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无偿拨款,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无偿捐赠、各类政策性融资(如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和非政策性融资(如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等等。只要是从融资渠道进入的资金都是有资金成本的,而且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二)设备功能发生变化

设备功能由以前单纯的用于教学科研,变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甚至部分设备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我校是一所工科性质的大学,学校的大精设备具有很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三)使用效益不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基本上是无偿的,不会或很少得到现金收益,因此无偿使用设备是必然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对外服务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无偿使用设备带来的后果就是,设备损耗了,个人受益了,学校资金压力加大了,其最终结果就是该设备报废之后,学校无力继续购买类似或更加先进的设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市场化管理手段,重视成本的回收,初步制定出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成本补偿制度,试图使这些设备能够完成部分价值补偿,从而使其具备持续再生能力,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成本补偿制度的具体应用

成本补偿制度由成本分析、收入分配、专户存储和学校补贴四部分构成。其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它由固定成本分析和变动成本分析两部分组成。这里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套用的是管理会计学上的概念,与管理会计学上严格的成本习性分类是有区别的。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不随作业量发生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直接费用。

年固定成本总额除以有效工作天数,就是日固定成本。项目使用该设备的时间乘以日固定成本,就是该项目应承担的固定成本。(如图2)

(二)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指使用仪器设备获得的收益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分配,将收入合理地分配给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组。学校分配的部分主要用来补偿设备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的日常维修费用,其金额略高于设备的日固定成本和使用时间之积。这样既可以补偿该时间内使用设备的固定成本,又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二级学院参与分配主要是因为它承担了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需要一定的经费进行管理协调。项目组需要承担仪器设备的变动成本,分配给它的份额要足以调动其使用设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增强其自我补偿的能力。

(三)专户存储

学校获得的收入进入设备购置基金专户存储,专门用于该设备或其替代产品的再购置。如果该设备使用期满学校决定不再购置同类设备,则该设备的购置基金经研究可转用于其他设备的购置。

(四)学校补贴

由于高校设备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带来收益,它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学和纵向的科研任务,不能完成全部价值补偿。因此,在设备使用期满需要重新购置的时候,仅仅依靠购置基金是不够的,学校还要进行适当的补贴。

三、效果

成本补偿制度在我校施行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成本意识增强

尽管在学校内部推广成本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由于我校实行的是集权管理,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因此成本意识比较淡薄。实施成本补偿制度以来,大家认识到设备是有成本的,即使在设备没有使用的时候都会产生固定成本,成本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大精设备的使用率

成本补偿制度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和设备使用率,主要同用于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的使用率密切相关。如果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的使用率低,那么设备的自我补偿比例就低。实行了成本补偿制度后,设备使用收益分配的制度化,充分调动了教职工使用设备的积极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三)缓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

施行的第一年内,设备购置基金总额约占全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年固定成本的1/3,有效地缓解了学校持续购置大精设备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相应的维修费用及时、足额地划拨到各设备使用部门,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蒋玉安 邹 建 鲁广平

第2篇:变电设备巡视中危险的辨识和预防

摘要电力运行设备巡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是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正确辨识和掌握变电运行设备的危险因素,完善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对保障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文章对部分内容进行探讨,希望对完善电力设备巡视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变电设备;巡视;安全;危险辨识;预防

安全毫无疑问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生命安全又是被排在第一位的。安全随着人类的出现以及生产的进步而存在而产生和发展,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能使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无法离开的重要能源,然而,电的危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大量的变电运行专业从业者来说,具备对变电运行设备的危险因素的辨识能力,并有效掌握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控措施,对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就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和大家开展交流,共建电力行业安全工作环境。

1电力安全生产环境的危险辨识和预防

1.1 安全生产环境的危险辨识

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电压等级都足以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设备安装和防护方面都有详细的技术规范。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设专用的房间和设置专门的安全遮拦,以及专用的电力线路敷设通道等,并辅以锁具和标识牌等保证电力设备危险区被有效隔离。

但是,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故障,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危险因素,比如设备爆炸、SF6 气体泄漏、绝缘损伤放电等情况,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另外,天气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方面,在雷雨、大风、冰雪、大雾等情况下,电力设备运行区的安全等级就会下降。

1.2 生产环境中危险的预防措施

为了能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巡视人员的安全,电力巡视员比须熟悉所巡视区域内的建筑结构和设备情况,要能够做到按照规范开展工作,有安全意识,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正确的方式保护自身安全。

巡视高压设备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能做其他无关的工作,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随意移动或者跨越遮栏,需要移开或者穿过遮栏时,必须要有人在现场监护。通常室内外的高压设备的外围都设置有安全遮栏,它的高度不低于1.7 m,并且要加装锁具,设置明显的标识牌。

巡视高低压室时,两人应该互相监督,进入和离开时必须随手关好门,避免他人误入造成触电。在进出门时要注意脚下,防止被防鼠板绊倒造成伤害。

如果配电装置的裸漏部分的保护措施不满足电力安全规范的规定,在跨越人行过道或作业区域时,应该在裸露部分的两侧或底部加装防护网以保安全。

在巡视有异常状态的运行电力设备时,要穿安全等级足够的绝缘靴、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巡视时至少要两人同行,不准进入到围网内,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汇报和作相应处理。如果是油浸式变压器、含SF6气体的设备或电容器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退出运行,时刻防范设备发生爆炸或泄露,危及人身安全。

当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巡视人员相对设备的安全距离,在室内不得小于4 m,在室外不得小于8 m。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外壳和架构时,要戴绝缘手套。如果巡视过程中高压设备突然发生接地,巡视人员应该并拢双脚或用单脚跳跃到4 m或8 m以外。

雷雨天气时,雷电可能会击中电力设备区的避雷塔,此时避雷塔就变成危险的带电体,在这种天气巡视设备时要穿上合格的绝缘靴,与避雷塔至少保持5 m的距离。同时,应该避免在下雨天撑伞巡视设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穿雨衣,以防止室外电力设备因突发性雨闪接地造成巡视人员触电。也应该远离避雷器,以防爆炸伤人。

雾天巡视设备时,因能见度降低,巡视人员为了能更好地观察设备状态会不自觉的靠近设备,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因为在雾天高压设备容易发生突发性污闪接地,巡视人员距离设备安全距离不足时会造成触电伤害。

在阴雨潮湿或有浮尘等的天气里,空气的绝缘水平会降低,会发生放电现象,因此在此种天气条件下巡视设备时严禁靠近设备或挥手,以免发生放电伤及人身安全。

在大风天气会有杂物配吹起落在高压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或者室外设备的防雨帽、标识牌等物体被刮落,砸伤人。因此,日常应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及时清理设备区域的杂物,对临时遮栏以及其他覆盖物应做好固定,设备区域内禁止晾晒衣物、被单等。大风天气进入设备区巡视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以保安全。

在汛期巡视设备时,必须在巡视前认真检查绝缘靴、绝缘手套、雨衣等物品,确认合格时方能使用。在涉水时要避免弄湿绝缘靴内侧,避免因安全防护用品失效而造成触电。

夜间巡视应该注意行进路线和设备区的照明情况。进行夜间巡视,要两人同行,并携带足够的照明设备。巡视路线必须按照设定的安全路径行进,线路上如有盖板必须检查是否结实盖严,若因检修工作需要打开盖板或堆放器材处于巡视线路中时,应该有专人看守或装设临时性遮栏。巡视过程中要做到走路时不看设备,看设备时不走路。设备区域的照明要足够亮,保证能看清地面情况和设备状况。

2电力运行设备巡视中的危险预防措施

巡视开始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参加巡视的人员数量充足,担负监护任务的监护人合格,人员的精神面貌良好,并且清楚巡视工作的任务和标准。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措施要检查确认合格,绝缘靴要满足绝缘标准,安全帽要良好并正确佩戴,工作服要穿好,所需要的其他用具要完好齐全。

在巡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人员行进线路上的障碍,和人与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挡鼠板绊脚,下楼梯扭伤,跌落电缆沟摔伤等。同时要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不能轻易触摸正在运行的设备或者处于实验状态下的设备,进入SF6设备区要事先通风至少15分钟。使用工具时要轻拿轻放,工作过程中站起或蹲下时要缓慢。

3巡视管理工作中的危险辨识和预防措施

3.1 制度管理中的危险辨识和预防措施

在巡视工作中,人是主体,因此在管理方面也应该把对人的管理放在首位,规范了人的工作行为,巡视工作才有可能安全可靠地被完成。

通常不允许单独一人开展设备巡视工作,经过批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在巡视过程中不能做任何巡视工作任务之外的工作,严格遵守规程和管理规定。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要巡视设备应该征得单位领导的批准,巡视人员要保持与派出部门之间的通讯联系。

在开展巡视工作之前,责任人应当注意参与人员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不适宜参与巡视的人员应当及时终止其工作任务,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没有完善的巡视检查制度,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发生事故后没有完善的防范措施,会做成事故扩大。要想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设备运行中的异态,保障电力设备可靠运行,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巡视检查制度,必须制定完善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应急预案。

对于SF6类的电力设备,应该加强控制措施,SF6泄露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很大。SF6类的户内电力设备必须相对隔离,配电室应该设置通风设备,通风设备的电源开关应该设置在室外。SF6类设备室内应该安装有报警功能的氧量仪和SF6气体泄漏报警仪。巡视室外SF6设备必须站在上风口,进入气体凝聚区必须戴防毒面具。

3.2 组织管理中危险辨识和预防措施

电力相关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技术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和职责,确定各项工作流程和组织措施,以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合理的组织安排,会造成工作场面混乱,诱发安全事故。

在工作制度中应该制定严格的分工制度,做到凡事落实到人,事事有人负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类电力设备数据应该建立详细完整的管理体系,定期核查。对后期工作中修改的部分,要同时在图纸和相关数据记录中作相应的修改,保证图纸和实物相符。错误或缺失的设备管理资料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引发严重后果。

4结束语

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客观上要保障安全,需要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安全忧患意识,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观上,需要电力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工作中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更要能够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和管理制度。安全问题不会停滞也没有结束,不断提高对电力运行设备的危险因素的辨识,完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前进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杨一中.变电站设备巡视指南[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70.

作者简介

吴启卫(1978-),男,汉族,河南邓州人,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输变电。

作者:吴启卫

第3篇:巡视制度研究的历史回溯及现状分析

摘 要: 巡视制度作为重要的监督制度,古已有之。对中国知网篇名为“巡视制度”检索到的46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总体、具体分析后,不难发现,学界对于巡视制度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目前研究中,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结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今后应全面正确认识巡视制度本身,强化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严谨性。

关键词: 巡视制度; 研究文献; 统计分析

巡视制度,作为重要的监察监督制度,从中国古代便已经出现。根据史料记载,最早这一制度的雏形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时期,并在我国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党内监督的进一步强化,派出巡视一时间成为一大热词。然而,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且对于巡视制度本身存在诸多误解。诸如有学者在提及汉代巡视制度研究意义时,简单认为“巡视制度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党内监督制度”[1](序言P1),将巡视制度等同于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直接抹煞巡视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二者之间的区别,将巡视制度、党的巡视制度、政府的巡视制度混为一谈;此外,还有诸多学者误认为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新等。简言之,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了实践操作的诸多问题。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因此,为了对巡视制度获得一个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前期的学术梳理是必要且必须的。中国知网(CNKI)作为目前学界资料查询、援引最为普及最为常见的文献索引来源,笔者以篇名为“巡视制度”,在中国知网进行全库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对目前关于巡视制度的研究获得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与认识。

一、关于巡视制度的整体性研究

截至2016年3月12日,以篇名为“巡视制度”,在中国知网进行全库检索,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为466条。其中,来源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12篇,特色期刊27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中国優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6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6篇,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2篇。显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旗下多个数据库,且数量分布严重不均衡。

(一)样本分布

以检索到的466篇文献为分析样本,按照数量多少进行先后排序,应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特色期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学位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来源,二者总和为所有文献总量的89.7%,占绝对优势。

(二)阶段划分

按照时间序列进行纵向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可查到的篇名为“巡视制度”的文献最早只能追溯到1989年。然而,进一步查阅便可发现,1989年陆志成的《建立巡视检查制度 加强日常民主管理》是强调企业职代会巡视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而1993年张天惠的《建立健全巡视督察制度强化中央银行领导监督职能》则是从中央银行垂直管理过程中对省、地、县三级银行巡视督察的具体要求和意义出发进行论述。严格意义上,学界对于党政巡视监督的研究,就中国知网所查资料显示真正应始于1999年。1999年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便在《组织人事学研究》中以《关于建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巡视制度研究》中提出,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建立巡视制度的必要性及意义。[2]而这一课题一定意义上也是顺应当时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监督巡视制度进行的研究。总之,根据文献数量、内容等要素,目前可将学界对巡视制度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混沌时期(1989-2002)

这一阶段内容相对较为庞杂,涉猎范围相对较广。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然而,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阶段情况并非如此。混沌时期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处于广义上的理解,主要从企业内部派出监督巡视、学校日常管理中教学巡视、司法巡视到政府机构巡视、党内巡视等,涉猎范围较广,内容相对较为庞杂,并在其早期呈现出均等化取向。其中,党内巡视监督机制与其他类型的巡视制度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中呈平分秋色的状态。譬如2000年关于巡视搜索到的文献数量仅为1篇,即郭香莲的《建立教学巡视制度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主要围绕教学巡视展开。2002年搜索到的文献数量为3篇,其中,2篇为刊载于报纸的监督巡视,1篇为高校教学巡视。然而,从数量上来看,1989年至2002年,学界关于巡视制度的研究文献一直在1到3篇徘徊;与此同时,在内容上,对于巡视制度本身并未严格界定在某一学科领域,因此,这一时期巡视制度本身属于初始混沌时期。

2. 第二阶段(2003-2013),倾向性缓慢演进

这一时期,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较前期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尽管增速缓慢,但较前期已经产生了很大拓展。同时,在内容上,这一时期,学界的研究更具有倾向性,主要以党史党建和历史学为主,即主要对党内巡视监督和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进行研究。

3. 第三阶段(2013-),快速增长

随着十八大反腐力度的加大,党内巡视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数量增速较快,内容更加集中于党内反腐。因此,这一时期,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以党史党建角度居多,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党内巡视力度,加强完善党内巡视监督展开。

总之,从1989年至今,19年间,篇名为巡视制度,检索到的文献数量总计为466篇。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但就文献数量、内容、侧重点、方法等方面而言,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呈现零散、分散、零星、点状分布,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就具体研究成果而言,主要以政策性解读、文件性介绍为主,理论严重缺失。

二、关于巡视制度的具体性研究

巡视制度作为集监察监督检查于一体的重要制度,在政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管理、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加强这一制度本身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知网篇名为“巡视制度”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呈现出如下状态:

(一)研究层次

通过跨期刊、特色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成果、学术辑刊等多个数据库,检索篇名为巡视制度,不难发现,所获466篇文献,主要涉猎政策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行业研究三类。

1. 研究方向。就研究方向而言,政策研究位居首位,除了围绕党章、党纪、准则、条例对巡视制度进行研究之外,学界还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最新关于监督巡视监察方面的相关文件、政策對巡视机构、人员、作用等方面进行政策性解读,并围绕这一主旨,以基础性研究、行业指导、大众文化、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职业指导等社科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层面。

2. 研究机构。就研究机构而言,尽管大学以58%的绝对优势占据主导,然而,党校和政府机构分别以28%、8%的比重紧随其后,并且其二者所占比重之和占大学2/3,这在以往其他类型的研究中较为少见。

(二)研究内容

目前,由于学界对于巡视制度主要界定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因此,党内巡视制度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此外,我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巡视制度的发展演变、司法巡视制度以及行政巡视制度等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主要方面。总之,目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主要从缘起、发展、演进纵向层面及如何健全、加强、完善等横向层面进行分析。

(1)关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缘起。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是在受到苏联共产党(布)领导体制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而发生并加以推行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而不断加以强化的。[3]有学者则从政治发生学视角提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继承古代国家治理中巡行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即与中国历代王朝推行的“遣史巡行”的御史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并在结构和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制度惯性,同时,是“嵌入——合作”式政党体制寻求党内廉洁的一种自我政治净化,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疏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政治整合,是执政党缓和官民矛盾的一种政治调节。[4]总之,就目前而言,学界较为统一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并主要吸收借鉴苏俄经验发展而来。

(2)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演变。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进行阶段性研究。首先,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学界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巡视制度主要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划分,并主要从巡视的内容、巡视的任务、工作人员的条件、巡视员的职权、巡视员的纪律、巡视的作用及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产生背景、原因、条件、阶段的同时,对这一时期巡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学界对于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的作用均从正面进行了肯定。诸如民主革命时期的巡视制度加强了党的组织力量,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帮助解决了部分党内纠纷问题,为新时期党的巡视制度提供了借鉴。[5]同时,对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诸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工作的回顾,不难看出,我党历来对巡视工作十分重视,巡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巡视员的选拔和教育一定要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6]还有学者提出,巡视制度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健身的必然选择,并对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7]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学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从党史角度对这一阶段的所处地位、作用进行回顾与总结。诸如有学者通过对这一时期巡视制度的梳理后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对革命处于低潮阶段各级党组织的整顿、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巡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为帮助解决党内纠纷、传达落实党中央指示与精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8]然而,尽管这一阶段巡视制度不可缺少,但较之于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的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巡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再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学界对于改革开放尤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围绕权力监督、反腐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内巡视监督、如何创新、加强、完善巡视监督展开。目前,仅就研究内容、成果数量而言,学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监督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展开。因此,对于党内巡视监督制度本身的论述总是与权力结构、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理论相联系。诸如有学者研究提出,巡视制度是以控权论为制度基点且适应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而重新建立起来的一项党内监督制度,是现行政治体制框架下和党内监督体系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与继承,是新形势下对巡视制度的创新。[9]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十八大后,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加强,巡视制度不仅在制度框架、法律法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非常显著的成效,且呈现出巡视对象广、巡视员、巡视地区和单位的不确定性以及查处速度快等新的特点”[10],并在顶层设计、基层路径、巡视主体、巡视客体、巡视对象、巡视内容等五方面进行了创新[11]。总之,新形势、新特点、创新点成为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

(3)加强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如何加强、完善、健全巡视制度是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巡视工作条例》进行解读,相对较为泛化。学界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机构、人员展开。诸如有学者提出,应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优化巡视人员结构;科学确定并适度扩大巡视对象和重点范围;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巡视手段和方法;强化巡视成果运用转化的责任机制;大力开展巡视制度的理论研究。[12]还有学者提出,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13]可见,对于如何强化完善健全党内巡视监督制度,学界主要从巡视机构的独立性、巡视工作的长期性两个方面进行表述。

2. 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古代巡视制度是目前学界研究巡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就研究数量而言,仅次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研究。学界通过对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性梳理,对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总结归纳,回顾历史的同时,为现实做法寻找依据及启示成为研究的主要目的。目前,学界对我国巡视制度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古代巡视制度本身的历史性梳理与总结。诸如有学者通过总结提出,巡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先秦,成于秦汉,完备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一直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具传统政治文化特征的重要监察制度。[14]学界通过研究不仅对古代巡视制度获得了整体性认知,此外,还通过梳理对古代巡视制度进行了阶段性划分。诸如有学者提出古代巡视制度从萌芽、初创到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沿革,展现了中国式治国治官制度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变革,因此从制度分期看,它主要经历过了惯例化时期、制度化开创时期、独立化建设时期、专业化建设时期、规范化建设时期和全面成熟六个重要阶段。[15]

(2)古代巡视制度的现实意义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诸如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作为完善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并吸收古代监督经验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16]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从古代三皇尧舜禹时期对于派出巡视进行追溯,提出巡视制度自古有之,并在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过程中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监察、反腐、奖惩、官吏考核、考绩政务等方面意义重大。

总之,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诸多作用与现实积极意义进行了大量论述,且主要表现其对于监察、监督、吏治、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诸如对先秦、宋代、明清等古代巡视制度历史沿革的考略,梳理古代巡视制度发展的脉络;为现实做法寻求历史依据;同时,研究古代巡视制度之巡视员的选拔、任用等一系列内容,力图借鉴古代合理做法,服务当前现实与改革需要。

3. 司法巡视制度。司法巡视制度也是学界研究巡视制度过程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学界对于司法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以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公安、行政法与地方法制、法理、法史等学科为主。

首先,诉讼法与司法制度所占比重最大,并主要围绕检察院、法院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看守所巡视制度等进行研究。而公安类的主要围绕看守所巡视制度、社会治安综治巡视制度、公安巡视督察制度等方面展开。其次,学界还从法理学法制史角度对英国、丹麦等国巡视制度进行借鉴与介绍,诸如彭海青的《英国独立羁押巡视制度的确立及实践新发展》,廖加龙的《丹麦的巡视法官法律制度》等,尽管数量较少。最后,古代司法巡视的梳理也是学界研究的内容之一,诸如对于巡按御史的研究等。总之,学界对于司法巡视制度的研究无论数量还是内容均相对不足,且主要以概要性介绍为主、政策性传达为主,理论性研究探讨相对较少。

4.行政巡视制度。行政巡视制度也是学界研究巡视制度过程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巡视制度除了党内巡视,行政巡视制度是行政管理过程中无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机构、企业等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对于行政巡视主要界定为政府机构的巡视制度,并以此与党的巡视制度相互区别。然而,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现状、问题、对策进行概要性解读。诸如对于政府机构的巡视制度主要围绕执行困境、问题、出路、路径、完善、创新等方面展开。加之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国家治理过程中特殊的地位、角色与功能,学界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党政巡视混为一谈。在中国知网篇名为巡视制度检索的466篇文献中,按照学科分类,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类文献数量为32篇,然而,仅以此32篇为分析样本,不难发现,除去高校巡视1篇,古代巡视1篇,政府巡视2篇,其余22篇均是党内巡视监督,即69%的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类巡视制度文献仍主要为党内巡视制度。可见,当前我国行政巡视制度研究亟待加强。

(三)研究方法

当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受制于国情、国家结构形式、历史、人文等诸多要素,学界对于巡视制度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为主,并在很多时候将二者通用,即巡视制度即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从而导致了学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主要以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并侧重于党史党建方向,尽管在期间涉及到了行政管理学与法学层面及学科内容与方法,但仍不占主流。就研究学科而言,仅就数量而言,党史党建以55%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随后是法学、行政学及其他涉及工业、企业、农业、市场、金融、审计、公路、交通、环境、旅游、教育等不同行业领域内管理中的巡视检查与监督,且此类巡视研究所占比重极少且呈分散化状态,大都在1到2或3篇左右数量。因此,当前的巡视制度研究主要以党内巡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为主。

总之,今后除了应加大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数量,拓展研究领域、强化研究中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更应加强这一问题研究的专业化、专门化、类别化,最终达成研究的系统性与综合性,从而应对实践困境,借鉴现实问题,着力发挥其在实践中的应有的理论前瞻、指引功能。

三、关于巡视制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通过对巡视制度样本来源、分布阶段、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学科、研究方法的整体性研究与具体性分析,不难发现,尽管近年来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开始加强,文献数量也逐年增多,然而,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认识上的偏差

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理解主要还是停留在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将其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与制度进行分析解读,忽略了巡视制度在司法、行政及高校、企业等组织监管、检查、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学界之所以出现如此偏差,除了我国国情党的特殊作用之外,关键在于,长期以往,对于巡视本身的研究与认识不足。巡视制度地位特殊,作用重大,然而,长期在条块管理过程中,面临“派”与“巡”过程中空间转移造就的监管、运作难题,长期并未对其地位、功能、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派出身份的特殊性自古即面临两难选择与尴尬抉择。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研究的升温主要源自现实中中纪委加大监督反腐力度。在此背景下,巡视制度的研究除了大量的关于中纪委文件、法律、规章的政策性解读之外,古代国家治理中巡视的追根溯源便成为学界的研究内容之一。然而,学界对于古代巡视的追溯更多为了为现实寻求依据,在此过程中并未真正剖析出古代治理中巡视对于古代官僚机构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并未厘清政府行政巡视监督与党内巡视监督之异同;并未对中西方国家派出巡视之党、政府巡视进行比较性研究,从而更谈不上对现实中党内巡视以及政府派出在外的巡视监督机构的研究及体制性分析解读与应对。理论研究的含糊,导致了很多文献中只要提及巡視制度,大都直接将其理解党内巡视监督,甚至将巡视制度理解为源自党内监督。总之,基本认知的错误极易导致研究中的先入为主,更易于导致实践操作中过分倚重党内监督巡视,忽视政府巡视监督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不均衡

目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过于倚重历史学、尤其党史研究,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研究方面远远不够。巡视制度作为集检查、监督、监察于一体的制度,适应于组织管理的绩效提升,因此,除了党组织、政府机构、甚至企业、高校、私营团体、公司等形式各异的组织通过巡视也有助于组织效率的提升、防止腐败与权力滥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应用历史学与党史党建等理论与方法,更应大力运用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经济学、甚至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综合手段与方法进行分析与应对。因为,巡视制度的出发点与最终追溯都在于组织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因此,除了利用多学科研究如何提升监管效率,个体感知与差异化研究也有助于巡视制度本身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呈碎片化

古代、近代、当代均呈断裂,并未对其进行整体性梳理,统一分析,缺乏系统论研究思维。当前,学界对于巡视制度的研究主要围绕党纪、党章、准则、条例进行解读,强调如何在实践中强化巡视的监督、执纪、问责;而从历史角度从某个具体的单一的派出巡视特使、派遣使、特派员对其进行分析,缺乏对于巡视制度本身的宏观性概要性把握,从而导致了巡视制度本身研究对象的碎片化。查阅巡视制度文献资料,除了本身数量有限之外,大量充斥其间的主要以政策性解读为主,并未对其进行整体性归纳、总结与分类化研究。

目前,巡视制度研究除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之外,主要便是秦汉、宋、明清时期的巡视或巡阅使。对于国外相关研究明显不足。在中国期刊网,篇名为巡视制度,检索所获466篇文献中,以篇名为“国外”,在结果中二次检索,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为3篇。当然,其中不排除由于机械检索,存在的各种误差,譬如可能将具体国家派出在外。然而仅《链接 国外最早的巡视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与国外巡视制度比较之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巡视制度与国外监察特使制度比较研究》3篇文章而言,时间跨度从2008、2010、2015,3年平均时间跨度为2.3(年),且主要为中西方宏观概要性比较研究,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系统梳理与介绍,加之时间跨度极大,足见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研究长期迟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此外,在所获466篇样本中,通过篇名为“比较”,在结果中检索,二次检索所得结果为4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与国外巡视制度之比较、中国古代监察巡视制度与国外监察特使制度之比较、当代中央巡视制度与西汉刺史制度之比较、当代巡视监察制度不同阶段之比较。可见,比较主要存在于以中国古代巡视与西方巡视制度性比较,对于当代中西方巡视比较之研究明显不足。因此,今后应强化对于巡视制度本身的系统化、理论化梳理、分析与比较性研究。

(四)研究结论过于简单概念化,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研究主要出于政策性解读这一视角,从而极易导致理论研究缺乏。概念界定的简单化、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导致 了当前巡视制度的研究结论主要还是围绕党章、党纪、准则、条例等的文件性解读,围绕加强、完善、强化展开。然而,具体到如何加强、如何强化、如何健全、如何完善,重又回到党章、党纪、准则、条例与文件中,如此研究,周而复始,原点出发回归原点,研究内容、方法、学科的趋同,导致了研究结论的雷同与泛化,且缺乏可操作性,并最终形成了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需要,理论无法指引现实,无法预设改革蓝图,理论更无法预设改革方向。

总之,巡视制度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文献数量、涉猎内容、研究机构、研究方法、涉及学科、研究手段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严重不匹配的状态。因此,今后应加强理论研究的严谨性与全面性,着力加大研究的力度,力求拓展研究空间、领域与内容,充分利用多学科多角度多种研究方法,利用学科融合优势,强化研究的前瞻性及现实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2]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建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巡视制度研究[J].组织人

事学研究,1999,(6).

[3]陆建洪,刘峰.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由来与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5).

[4]彭前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政治诠释[J].学术探索,2015,(5).

[5]胡云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设计与运行[J].中州学刊,2010,(3).

[6]李三星,李小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

[7]张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4,(5).

[8]梁显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

[9]李敏昌,杜哲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创新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4,(1).

[10]王晶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进步与特点分析[J].环球人文地

理,2014,(12).

[11]孙亮,张正光.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创新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6).

[12]郑传坤,黄清吉.健全党内监督与完善巡视制度[J].政治学研究,2009,(5).

[13]唐勤.关于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4,(1).

[14]荀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J].中国纪检监察,2015,(7).

[15]贡太雷.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3).

[16]劉明阳,屈燕妮.浅析中共对古代巡视制度的借鉴与发展[J].湘潮,2015,(9).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作者:董娟

第4篇: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电室,翻控室操作台,控制柜

4,油值班工程师:

泵房控制室—→控制屏设备工况指示—→②运行设备及处于保护状态 的设备—→供油压力—→冷却水—→振动,温度,声音—→滤网压差 —→③污油池存油—→隔水池水面浮油—→④油罐区—→管道,阀门 渗漏油—→油位—→运行油罐的阀门检查及确认—→⑤卸油区—→鹤 管在栏杆内—→油库北门—→⑥泡沫消防间—→返回控制室 5,#4站值班员:

碎煤机室—→轴端漏粉及振动—→液偶—→除铁室(运行时,转子未 完全停止前严禁开门)—→各人孔门的插销及密封—→②滚轴筛—→ 传动箱无严重渗漏油—→传动轴联接螺栓齐全完好—→筛体上开门密 封良好—→筛轴无较大粘煤(仅限在设备完全停止情况下方可开盖检 查)③#4皮带机头部—→带式除铁器—→沿栈桥中间通道—→拉紧滚 筒—→皮带,托辊,支架,保护—→尾部导料槽,水喷雾—→布袋除 尘器—→尾部滚筒—→沿中间通道返回

6,#5站值班员:

①#5皮带机尾部滚筒—→沿中间通道—→尾部导料槽,水喷雾—→布 袋除尘器—→皮带称—→②皮带,托辊,支架,保护—→拉紧滚筒— →头部滚筒及落煤斗—→③除细木—→筛面—→传动装置—→④#5皮 带机驱动装置—→⑤运行结束后沿中间通道经①返回地面

7,原煤仓值班员:

#6皮带机尾部滚筒—→车式拉紧装置—→导料槽—→布袋除尘器—→ 盘式除铁器—→②皮带,托辊,支架,保护—→③犁煤器—→④#6皮 带机驱动装置—→沿运行皮带机侧返回

8,#1站值班员:

#1皮带机驱动装置—→②除大木—→筛面—→③头部滚筒及落煤斗— →沿中间通道—→④皮带,托辊,支架,保护—→叶轮出料端—→沿 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中间通道返回

9,叶轮给煤机值班员

①#1皮带机尾部滚筒,车式拉紧装置—→②叶轮斗积杂及煤沟存煤情 况—→传动轴靠背轮联接螺栓齐全无松脱—→润滑小皮带完好—→③ 皮带,托辊,支架,保护—→返回#1皮带机尾部—→左右行限位可靠, 挡铁牢固—→滑动电缆顺畅无缠绕—→行走轨道无杂物—→叶轮行走 轮无掉道—→④叶轮操作箱按钮,指示完整—→调速器无异常.

第六章 相关文件

编号Q/CREP-WI-06-001《锅炉运行规程》

编号Q/CREP-WI-06-002《汽机运行规程》

编号Q/CREP-WI-06-003《电气运行规程》

编号Q/CREP-WI-06-004《化学运行规程》

编号Q/CREP-WI-06-005《除灰渣系统运行规程》

编号Q/CREP-WI-06-006《输煤运行规程》

第七章 支持性文件

1,(集控1)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2,(集控2)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3,(集控3)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4,(集控4)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5,(集控5)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6,(集控6)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7,(集控7)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8,(化学1)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第 16 页 共 16 页

9,(化学2)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10,(化学3)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11,(除灰)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12,(燃运)支持值巡检工程师巡检设施及指导标准

编写:崔德勇

审核:张 伟,佟科学,元 野

批准:杨曙山

第5篇:高压设备巡视制度

(一) 值班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有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 值班工作人员应对高压电器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巡视周期为每小时一次;

(三) 巡视检查工作必须由二人同时进行,其中一人担任监护;

(四) 巡视时不得进行其他工作,不得开柜拉闸断电;

(五) 发现异常情况和事故时,应按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如危及人和设备安全时,可按操作规程先断开有关闸刀或者采取其它现场保护措施,然后及时报告主管领导或变电所有关部门,不得违章操作;

(六) 当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靠近故障点4米以内,必须进入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七) 每次巡视情况和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入运行,缺陷记录本;

(八) 保持高压设备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物品摆放整体统一。

高压安全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为保证电器设备工作的安全,正确使用安全用具是至关重要的。在使用安全用具时,应对安全用具进行详细检查,首先应检查是否定期试验、是否合格,试验期是否符合安全用具的要求。

(一)正确使用:

1、绝缘拉杆及绝缘棒:它是保证人身安全的基本绝缘用具。凡是进行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的操作,都必须正确使用,并且应有监护人的监护,还必须同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靴。

2、 高压验电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主要检查外观有无损伤、划痕、裂纹、试验期是否超过规定期限,发光部分是否正常(主要检查电池是否有电),应按规定正确使用验电器、还应同时使用相应的辅助绝缘安全用具(如绝缘手套)。

(二)管理:为了保证安全用具的可靠性,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1、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场所。

2、绝缘杆应悬挂在支架上,不应与墙面接触。

3、绝缘手套应存放在密闭的橱内,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绝对不允许用普通手套代替,并与其他工具、仪表分别存放。

4、绝缘靴应存放在橱内,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是否符合耐压要求、是否超过规定期限,不准代替作雨靴使用。

5、高压验电器应存放在防潮的盒内,定期试验,检查电池是否有电。

6、所有安全用具不准代替其他工具使用。

配电房安全操作规程

(一)值班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的定期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值班;

(二)必须了解高低压电器设备的性能及运行情况,懂得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心中有数,严禁盲目操作;

(三)高压开关的拉闸、合闸、变压器的停送电、验电、挂接地线等必须按《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四)高压倒闸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事故操作),操作必须由二人进行;

(五)停电检修时,应填写工作票,并按“工作许可证”监护制度执行;停电后经过验电,挂接地线后方可工作,工作结束后按《工作终结制度》执行,严禁无约送电;

(六)在电缆、电容器上工作必须放电;

(七)电器设备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到现场排除故障,发生人员触电等重大事故应先切断有关电源,进行抢救,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配电室值班员交接班制度

(一)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坚守工作岗位,下一班未接班前,不得擅离职守。紧急故障,当班尚未处理完毕,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二)交接内容:

1、填写运行日志及值班记录;

2、运行日志及值班记录内容有本班运行的负荷、电压、总电流、变压器温升;

3、本班值班中配电设备负载有无异常现象。当班发生 的一切事情及上级传达的事项;

4、本班电网运行方式及一切需要记录的数据情况,包括处理结果,变动的部位、需注意的事项和加强监视的地方等。

(三)上级主管下达的各项指示;

(四)值班日常需用的工具;

(五)对于重要情况要对照设备现场交接;

(六)值班环境卫生的清扫情况;

注:交接班时态度应严肃认真,交班内容不清时,接班人员有权拒绝接班。因交接不清发生故障,应追查上一班人员责任。在交接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应协调处理。

配电室值班规定

(一) 严格坚守岗位,不得私自离岗、串岗。未经允许擅自离岗者,按违反劳动纪律处理;造成损失的,追究其经济责任;

(二) 须集中精力,保持警觉,认真工作,不得麻痹大意或任何与值班岗位无关的事情;

(三) 服从当值领导的安排,听从调配,执行当值领导的工作指令;

(四) 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做到腿勤、眼尖、耳灵、脑活、手快,及时发现隐患,迅速排除故障,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五) 外出作业必须随身携带对讲机,保持联系;

(六) 掌握并正确实施应急处理方案。遇突发性事件,应保持冷静,果断处理;

(七) 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收集有关数据和原始记录,等候上级到场处理;

(八) 做好当班的工作记录,按栏目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变配电室管理规定

(一)配电室是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设专职电工对其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未经主管领导的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二)值班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配电设备状况、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值班人员应密切注意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参数表的指示情况;严禁变压器、空气开关超载运行;

(四)经常保持配电室地面其设备外表清洁无尘;

(五)配电设备的倒闸操作由值班人员单独进行,其他在场人员只做监护,不得插手;严禁两人同时倒闸操作,以免发生错误;

(六)因故需停某部分的负荷时,应提前一天向使用该部分的负荷的业主发出停电通知。对于突发性的停电事故应通过客服向业主作出解释;

(七)经常保持配电室消防设施的完好齐备,保证应急灯在停电状态下能正常使用;

(八)做好配电室的防水、防潮工作,堵塞漏洞,严防蛇、鼠等小动物进入配电室;

(九)值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巡查记录,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十)变配电房内禁止吸烟;

(十一)变配电房内禁止进行任何娱乐活动;

(十二)值班人员应遵守公司相关管理。

第6篇:仪器室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温水中学2012-2013学年

仪器室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精密仪器均应建立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品名、型号、制造厂名、到货、验收及使用日期、操作维修说明书、合格证、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附件情况、进口仪器说明书的中文译文。

2.仪器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所有大型、精密仪器货到后必须认真仔细验收,并做好详细的验收记录和照相。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及时解决。

3.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得启用仪器,若有损坏,应追究保管使用者的责任。

4.仪器操作应实行《上机证》制度,未经考核取得《上机证》者不得操作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进修生、实习生不得使用大型、精密仪器,一般仪器没有指导老师在场,亦严禁擅自启用。

5.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套防尘罩,加干燥剂,并定期更换,定期通电,严防光学部件生霉。

6.注意防潮、防震、防污染、防高温和冷冻,电镀部分定期涂防锈油,并定期保养。

7.光学仪器不得曝晒,不能与挥发性、腐蚀性物质一起存放,不能接触有机溶剂,其光学部件应用擦镜纸擦拭。

8.附有干电池的仪器,必须分开保管,特别注意防潮,以免电池漏液腐蚀仪器部件。

9.使用仪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电源电压,应先检查后方可使用,用毕切断电源,并将仪器各部件调至零点。

10.严格执行使用登记本,用后立即逐项填写,注明仪器运转情况,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仪器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修。

11.各种仪器应制定使用、保管规程。

12.定期打扫清洁卫生,保证仪器正常运转。

温水中学

2012.8.26

第7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 目的

1.1 确保使用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2 范围

2.1 各类安全检测仪器等。 3 职责

3.1 安全科统筹管理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3.2 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和维护。 4 仪器设备的购置

4.1 根据工作需要,有安全科科长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负责拟购仪器的调研和采购。

4.2 调研过程中,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厂家仪器的性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定仪器型号,报部门负责人批准。

4.3 所购仪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做退货或与供货方协商处理。 4.4 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的购置直接由设备设施负责人提出计划,安全科科长批准,并做好记录。

5 仪器设备的验收

5.1 安全科科长、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完成验收。

5.2 应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及书装箱单,并将资料存档,复印件供操作人员使用。

5.3 清点备件是否按合同规定备齐。

5.4 由仪器管理人填写验收记录、仪器登记表。 5.5 安全科科长确定仪器管理人员。

5.6 仪器管理人员对具备相应合格资料的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并做好验收记录完成验收。 6 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6.1 仪器管理人员检查供电电源是否与仪器相匹配,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2 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应在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安装调试中发现的问题,由仪器管理人员及时汇总反馈给生产厂家解决。

6.3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仪器使用人员要及时记录仪器的各项工作性能,审查仪器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递交调试、性能检验报告。

6.4 调试期间,仪器使用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厂家的培训,独立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6.5 仪器安装调试完毕后,仪器使用人负责写出书面调试报告,进口仪器说明书应译成中文后与仪器的原始资料一起存档,当说明书内容较多时,应至少将仪器操作程序翻译成中文。

7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完好)、“三防”(即防尘、防潮、防震)、“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即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7.1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认真学习,熟悉仪器的工作性能,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认真操作。

7.2 大型精密仪器要专人专管专用,责任到人,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一般仪器也不得随意搬动。仪器离开、返回实验室均应通知仪器管理人员,仪器返回后,在使用前由仪器管理人员对其性能进行核查,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

7.3 仪器使用后要记录仪器的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切断电源、热源、气源等,并1 做好防尘措施。

7.4 按照仪器规定达到的指标或调试时的性能指标定期进行检验,并且登记备查。(大型仪器半年一次,常规仪器三个月一次,检验项目包括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与精度等)。 7.5 不是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梅雨季节每周通电一次,其它季节半月通电一次)和更换防潮硅胶(硅胶发红即更换)等,并且登记备查。 7.6 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电脑不得安装与仪器使用无关的软件。 7.7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

7.8 仪器室内要穿工作服,不准吃零食,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一切有腐蚀性物质不得存放在仪器室内。 8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8.1 每台仪器应有固定标识牌,包括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出厂号、固定资产号、购置日期、仪器管理人员等。

8.2 每台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专人负责存档。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进时间、启用时间、验收报告、调试报告、使用登记、维护和维修记录、仪器故障记录及检定记录(检定合格证书)。

8.3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要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仪器。其中仪器责任人要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

8.4 所有仪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操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使用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仪器设备损坏或污染。

8.5 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终止测试。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和分管站长汇报,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程序申请维修。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

8.6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送计量部门定期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按检定结果在仪器醒目位置贴上仪器使用“三色标识”。即:“合格”、“准用”、“停用”。

9 仪器设备的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管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标定,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可用状态。

9.1 仪器的一般故障,由仪器使用人员自行排除,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上记录。较重大故障要报告部门负责人。

9.2 当仪器出现使用人员不可解决故障时,必须填写仪器维修申请单,由专业人员维修,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拆卸。

9.3 检修过程中,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积极配合。检修完毕,维修人员应填写维修记录或报告,使用人员应进行性能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该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9.4 当仪器的故障无法得到修复或修复后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应申请仪器设备降级或报废。

10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10.1 各类不同的仪器必须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分析项目制定一套调校、检定方法,定期进行调校、检定,每次调校、检定过程都应做好记录。

10.2 对需要强检的仪器,质保室应及时按照强检规定送检。检定报告要及时归档。 10.3 对调校、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一律不准使用。 10.4 大型仪器一经搬动都必须进行调校、检定。 10.5 对所有仪器实行标志管理,核定计量检定证书及校准结果后分别贴上国家技术监督司2 认证办公室统一制订的标志。凡见“停用”标志不得使用。 11 仪器设备的降级、报废

11.1 仪器的降级使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1.1 仪器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且无法改善的情况下,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

11.1.2 部门负责人、安全科科长、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参加鉴定。 11.1.3 鉴定必须降级使用的,由部门分管经理研究批准。 11.2 降级使用的仪器包括:

11.2.1 按照仪器规定的指标,经调试达不到要求的可降级。 11.2.2 有某项指标不稳定的可降级。

11.2.3 经过改装、大修和超年限使用的可降级。 11.3 需要做报废处理的仪器包括:

11.3.1 仪器性能达不到现行的环境监测标准的可报废。 11.3.2 仪器损坏,无法修复的可报废。

11.4 需要报废处理的仪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4.1 经仪器管理人员查明原因并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分管领导。

11.4.2 部门负责人组织仪器管理人、仪器使用人及室主任共同参加鉴定。 11.4.3 鉴定必须报废的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请表报部门负责人再上报分管领导研究批准。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报废必须写出专题报告。

11.4.4 批准后送档部门档案室然后上报办公室和公司档案室核销固定资产和整理仪器档案。

12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12.1 所有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制定仪器设备一览表。新仪器要及时归档,并添加到仪器设备一览表。

12.2 仪器档案要做到一台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登记表,技术说明书,验收调试报告,维修报告,使用及维护情况记录表及检定报告。

12.3 仪器使用登记表由仪器管理人员每季度收缴一次,存入档案。 12.4 经报废处理的仪器应及时清理出档案并上报公司档案室。 12.5 仪器管理人员每季度清点仪器档案一次,防止资料遗失。

第8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试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当满足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

要求。

二、仪器设备应按“固定资产”和“一般仪器”建立台帐,主要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使用记录和技术档案。

三、计量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非标准试验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校验,主要仪器设备应张贴公司统一彩色标识。

四、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验不合格,且不能修复的应报试验中心批准报废,并撤离检测工作现场。

五、购置试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由试验室编制购置计划,报试验中心审核,经项目经理部批准后,由试验室组织实施。

六、器设备发生故障应保护现场及时报告,由试验室主任主持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第9篇:仪器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1、要建立仪器设备帐目和使用记录登记本,定期检查,做到帐、物、卡相符。

2、管理人员对所管理仪器负责维护、保养。

3、贵重仪器使用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检查自身保护装置、控制环境温度、湿度、连续工作日时间、电源电压等,注意防潮、防尘、防震、防腐。

4、定期对仪器进行通电检查,发现有跳火、冒烟、炸响、异味等现象时, 要立即关机,防止因短路损坏仪器, 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5、使用人员发现故障应立即关机,并报告主管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排除常用仪器的一般故障的技能。

6、要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知识,提高仪器维护保养的能力,对不熟悉仪器结构,不得随便拆卸。

7、造成仪器设备非正常损耗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和纪律处分。

8、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进行检查、整理,保证完好。

9、设备管理人员必需熟悉所管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操作规程,建全大型设备的技术档案,妥善保管一般设备的技术资料及使用说明书。

10、保证仪器设备及附件配套的完整, 认真做好仪器的过往记录,做到帐、卡、物相符。

11、定期维护保养仪器、及时排除仪器故障, 做好维修记录,大型设备每学期清洁、保养2-4次。

12、损坏的仪器设备应向设备科提出申请,由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13、设备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业务,提高管理,维修,保管水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