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培优帮困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浅析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与贫困学生心理干预

摘 要 帮困助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学生群体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给帮困助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部分贫困學生表现相当出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造成了心理失衡,使他们成为心理上的弱势群体。因此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不应止步于从经济上予以资助,还应在心理上多给予关心和援助,并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本文将结合高校帮困助学工作实践,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干预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帮困助学 高校贫困学生 心理干预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拉大,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困难。综合环境、个人、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产生出不同形式的表现,包括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等。因此高校帮困助学工作应该建立贫困学生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帮助其心理脱困。本文通过介绍贫困学生中几类常见的心理问题,就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有效建立贫困学生心理干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1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表现

1.1 自卑

自卑是高校贫困学生中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自卑是指一种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则往往源于经济条件方面的困难,但自卑容易蔓延至除经济以外的方面,如学习、社交等各方面。其中不乏一些中学时期的佼佼者,在进入高校这个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中,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而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远落后与他人,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进入高校的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和迷失,对以后的变化感到恐惧和无助,经济的拮据更让他们的自卑情绪油然而生。

1.2 敏感

在心理学上,敏感可认为是过度地在意某些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高校贫困学生的敏感主要表现于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贫困生身份的看法,有时同学间的不经意交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出现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跟老师提及家庭经济情况,竭力否认经济困难的事实,甚至拒绝接受学校提供的各类帮困资助。因此,敏感也是贫困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表现,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中往往需要多加留意。

1.3 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焦虑相比较于自卑和敏感,往往和某一特别时期相关联,例如期末备考、毕业找工作阶段。在这些时期中,同学们学习生活相对紧张,贫困学生除了面对学业、工作的压力之外还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因此也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在焦虑产生的早期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如谈话、激励、团队活动,能够有效帮助缓解焦虑,避免向更严重心理问题发展的趋势。

1.4 抑郁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抑郁是一种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近年来,高校学生中抑郁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贫困学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一旦发生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存在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 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据有关资料记载,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超过50%是来自农村,全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升高,超过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0%,经济特困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以上,经济因素成为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原因。在高校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地域和家庭的经济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而产生了贫困学生群体。一些学生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学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客观上的经济困难使得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包括基本的生活成本和学习所需的开销。一些学生因自己的贫困而产生自卑,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经济压力导致“心理贫困”是较多发生的情况,高校帮困助学工作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但能够通过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机会来缓解贫困学生学业相关的经济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学生“心理贫困”发生的几率。

2.2 环境因素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等贫困地区,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于城市要落后许多,一些地区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应试为主,不少乡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条件也都较差,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落后于其他学生,学生的个性缺乏充分发展,也会成为导致“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高校生活对学生们而言是崭新的环境。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已编织了一幅大学生活的美好画面。在进了大学之后,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学习上的压力,不同于中学的师生沟通方式,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困难,会让一部分贫困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往往是缓解环境对贫困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有效途径。

2.3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是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学生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生性开朗,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部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日常交流中容易被发现,帮困助学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并取得成效。但更多的一部分贫困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同周围的人交往,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同时又比较敏感。这部分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往往选择藏在心里不轻易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长此以往,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且缺少释放的途径,容易积攒而产生焦虑甚至抑郁。对于这类学生开展工作则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从各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动态,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帮助其建立信心。

当今各高校都有比较完善的帮困助学制度,但对于贫困学生的个人因素则要求教师在学生工作具体实施中注重个性化,因人而异地选用合适的方式开展帮困助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一部分贫困学生心理失衡,使一些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3 帮困助学工作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3.1 创建并维护贫困学生档案

从学生被高校录取,认定贫困学生与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工作就开展起来了,大部分的贫困生在入学初期被认定,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遇到一些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可能在在校期间被认定。无论是那种情况,真实、完整的贫困学生资料档案是开展助学帮困工作的基础。

一份完整的贫困学生档案,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以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谈心记录、已获得的奖助学金、参加的勤工助学等方面信息。由于这部分信息是在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积累和补充的,因此贫困学生档案的维护与更新应当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3.2 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困难

贫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困难。利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帮困助学资源,如各类奖、助学金,帮助缓解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有效降低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适当的资助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上最直接的经济困难,也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

3.3 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

防御贫困学生出现心理贫困,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到学生中走访、面对面谈话交流、侧面情况了解都是可以采取的方法。只有第一时间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趋势,才能尽早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疏导,避免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情况发生。

3.4 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应对

一旦遇到贫困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称之为心理危机,如严重的焦虑心理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了使应对措施更有针对性,可以尝试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安抚和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于部分易敏感的学生,则需采用较为间接的方式。

及时与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也是进行危机应对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采取合作,多角度与学生进行 谈心和疏导,让心理问题得到缓解。

4 总结与展望

帮困助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外,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早发现心理问题的发生,給予问题学生正确的引导。本文介绍了贫困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四类心理问题的表现,剖析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心理干预机制的若干项措施。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近些年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将有利于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继民,薛深.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

[2] 董玉节.高校贫困生贫困原因社会因素探析.文教资料,2009(4).

作者:朱长乐

第2篇:培优帮困总结

培 优 辅 差 工 作 总 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对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对培优辅差工作的一些总结。

1、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我积极转化教学观念,由以前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实行教法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尽管我做了很多努力,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培优补差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期末的成绩分析可得,相当部分的学生,基础还较差,底子还比较薄。成绩还比较低下,部分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化,优生成绩还不尖,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还须加倍努力。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子,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篇:培优帮困总结

四年级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本学期又要结束了。认真回顾一下本期的工作情况,现将本学期的培优帮困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帮扶。

1.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充分让学生感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并随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帮扶措施出步得到成效。

本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辅导方法。

1.课上学困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坚持“好差同组、合作交流。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课堂练习分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既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 4.培优帮扶过程中,我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走进课堂,保证培优帮扶的效果。

5.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三)在培优帮扶中还应做到:

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学困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二、根据优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三、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四 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学困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经过调查、询问 ,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学生自己不会做.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不认真,马虎等等。我在教学中都尽量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从而 “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最终在我的努力下,我发现有部分后进生重新站了起来,走到了主动学习的队伍中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提高工作。

在本学期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但我相信只要学校的支持、老师的配合,我的培优帮扶工作一定能越做越好。

第4篇:培优帮困总结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九年级

政治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在“培优帮困”工作过程中,根据计划,落实“培优帮困”的内容,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现特对本学期的培优帮困方面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政治学科教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在学习的态度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对来说,优等生要好于差生,其原因是低分的同学比较集中,所以在本学期中,我侧重于补差。

对于补差,我首先提高差生的要求。在每个班中,总是有三五个同学,基础很差,原来我总是对他们特殊照顾,有些作业他们可以不作,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些任务他们是可以完成的,比方说简单的识记、填空题、单项选择题。 我要求他们课前读课文,边读书,边做题,把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句子划下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上课也踊跃回答问题,完全改名了过去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每次批改完作用,我都要求学生把错误的题改正过来,并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

其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知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鼓励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最后 给予及时的奖励。在每次月考后,针对比较学困生的进步情况,表现特别

突出的,将给予公开表扬,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有人曾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也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能力,当然这种夸是需要技术的,这就更加要求我在本学期工作中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教育下,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进步。

在一学期的时间里,虽然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手段还有些急躁,还有待改进。但我相信在各位老师的配合下,“培优转差”工作一定能越做越好的。

谢晓晖

2011年12月18日

第5篇:六培优帮困总结

六(1)班语文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麻河小学 曾德红

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培优补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

通过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六(2)班数学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麻河小学 刘润芝

从我班的基本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是一部分学生却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培优补差”教育上做出成绩来,把“培优补差”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针对我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以及学习过程常出现错误等情况,我对学生采取了分层分类教学和推行个性化教育为主的“培优补差”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所谓分层分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分层提要求、训练分层搞辅导、检测分层定标准,使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地滚动式向前发展,不断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一方面成功到多方面成功、个别成功向全面成功迈进的,达到教学成功的一种手段。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我班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将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组,不同组在学习进度、学习班难度、考核要求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标准。并且,对分组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如果经过考核c组的学生达到b组学生的水平,就可以进入上一个组;反之,如果学生成绩严重倒退,则有可能降至下一个组。

2、另外还有一些具体措施体现分层教学: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发现不足之处,则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不会简算的则加强简算;对数学公式运用上有问题的则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二、 推行个性化教育。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条件、文化基础、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我班学生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是以做生意为主,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在教学中我也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总的来说,在“培优帮困”的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班相当部分的学生,基础还较差,底子还比较薄。在“培优帮困”的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6篇:培优帮困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执教班级;一(8)一(9)

执教者:史维

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把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怎样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同等的进行发展呢?为了落实好以上问题,在今年的教学中我都做了如下工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这里的孩子,由于连最基本的听说都成了问题,所以对于新课改课程来说掌握起来也有比较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必须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年级八班有学生65人,九班有学生65人,其中有一个为智力发育迟缓者,另外罗志坤和易佐霖等孩子由于年龄不到,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很大困难。但是教学工作不能因为他们有困难就对他们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在教学中为了顾及班里的其他同学可能对他们有一定的疏忽,所以在课余生活中,就不能再对其不闻不问了。但我认为这里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不好的家庭环境中。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有用数学的头脑去思维的能力,我认为要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应该是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会多和他们交流,借此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而且我认为这不是只有语文教师才有的权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提示下,他们二人的数学成绩有

了一些进步,在期末考试中他们都提高了几分。

在这两个班里也有几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比如朱佳颖,钟诗韵,刘睿杰,陈佳乐,章熙哲,熊宇轩,盛栋涛,覃诗涵等。对于他们我主要是运用拔高的方法,使其在学习上不能只看到教师教给的东西,还要发现一些教师没有给出问题和答案,举一反三,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数学是能够让人的思维变的精细和缜密的学科

在工作过程中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掌握学困生的思想特点,用爱心和耐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

1、与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的前提,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其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需要温暖,更需要信任和关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无药可治的病人,任何一个后进生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火把: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2、用爱的心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平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疏导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好动好玩者,课间跟他们一起玩,在玩中讲道理,规范课堂秩序;爱偷吃零食者,请吃糖果,说说吃零食应注意时间、空间、数量等,让其意识到课上吃零食是很坏的影响;对作业不按时交和书写潦草的,先减少作业量,要求及时完成,书写工整,以示老师的扶贫关爱,按老师要求做到的,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树立信心慢慢与其他同学齐步前进。

3、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兴趣。

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习能动性培养起来,建立起主动性,效率自然得以提高。差生由于心理上怕说不好而不敢开口,我尽量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时间长了,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习惯成自然,消除了畏惧心理,就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第7篇:五年级培优帮困总结

栗子坳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帮困总结

执教:潘建平

一学期以来,我在“培优帮困”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帮困”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后进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关系祖国,关系学校,关系家庭,更是关系自己的未来;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培优帮困工作依赖于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得力于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也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引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之前摸清学生相关情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培优帮困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指导优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并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大力推广我校的读书卡和读书笔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像尹晴、周柳、周子茹、徐瑶等学生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帮困重在提高。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自己的优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学困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学困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无止境。在教学上要有不断超越,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2015年元月8日

上一篇:中考作文题目分类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