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医院内感染调查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尿路感染由细菌 (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 直接侵袭所引起, 一般情况下, 当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时, 感染的防御功能破坏掉, 致病菌乘虚而人, 从而诱发感染尿路, 感染的临床表现也比较广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实施输尿管、肾脏、尿道、前列腺、膀胱手术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情况。

1.2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程记录, 实验室检查, 以卫生部医政司的《医院内感染监测指南》为依据进行判定。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入院时无感染, 入院期间发生感染, 或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在出院后发生感染。

2 结果

2.1

泌尿外科院内感染主要为尿路感染, 另外还有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切口感染等, 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感染部位分布 (表1) 。

2.2 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

对以上32例尿路感染, 其中有25例获得阳性细菌培养, 得出其病原菌分布 (表2) 。

2.3 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

对表2中25株菌做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有22株菌对4种或4种以上的常用抗生素耐药。如绿脓杆菌6株耐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苯咪青霉素;枸缘酸杆菌4株耐庆大霉素、氟哌酸、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

注:其他为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切口感染等

2.4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院内感染比例的高低, 造成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的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主要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留置导尿、广谱抗生素全身使用、住院时间过长、伤口引流及患者年龄偏高。其间的关系及感染率 (表3) 。

3 结语

3.1 院内感染率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 不难发现我院泌尿外科的院内感染率高达24.5%, 其中主要为尿路感染, 占医院感染总体的84%。而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的调查结果为10%。这表明泌尿外科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其中前列腺手术后院内感染率最高为38%, 其次是膀胱手术后29.2%。这类患者大多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如留置尿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伤口有引流、需持续膀胱冲洗, 以老年患者居多。对于以上情况我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经验证这些措施能够起到降低院内感染的比例, 具体如下:必须采用无菌器械和无菌技术安置尿管;应用刺激性小、口径小的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 每日更换集尿袋;限制或减少导尿次数和留置时间;随时更换潮湿的敷料;保持导尿管口的清洁, 避免污染;增加水分的摄入量达到增加尿量, 起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3.2 耐药菌株是院内感染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尤其近些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急速增加, 有关于我国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调查表明:多数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有65%~89%的耐药率;金葡菌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几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4%、74.22%、81.4%, 本文也有88%的菌株对4种以上的抗生素有耐药性。因此解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已经成为降低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 如何选用合理的抗生素也是摆在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 要普及致病菌和抗生素的知识, 了解其相关特性, 才能根据菌株的不同而选用效果更好的抗生素。切忌盲目的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 越新越好。另外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 不能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性使用, 其结果会导致更多耐药菌株的出现。

摘要:目的 为了解医院内泌尿外科感染发病率, 以便针对医院科室病人的感染类型, 采取恰当的措施, 进一步为医院内部控制泌尿外科感染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进行泌尿外科的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感染调查。结果 泌尿外科感染最主要是尿路感染, 其次还有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感染致病菌有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枸椽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变形菌等;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留置尿管、广谱抗生素全身使用、住院时间过长、伤口引流、年龄偏大等。结论 普及医护人员有关院内感染的知识, 加强对致病菌的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泌尿外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泌尿外科,感染发病率,调查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下一篇: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