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导论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计算机工程导论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计算机工程导论论文

高职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引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的课程现状,理解导论课的授课现状,从而提出了改革,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的编程等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确定教学的目标。

了解计算机导论课,在从“导论”来看,其主要的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时能够长时间的进行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意义,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导论”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先导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中的主线是对计算机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技术方法的研究。由于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的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导论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学习时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安排有逐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本专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计算机导论”课十分的有必要。

1、 计算机导论课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在一些理工科的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基本上是利用数学的模型来进行学习的,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难度大、不能掌握、学习有困难的现象。通过分析,在高职院校对于本专业开设有两种情况:以操作为主的入门教育,可能会开设一些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虽然学生很容易了解,但是这就失去了,对于计算机导论的目的;对于本专业进行系统的教学,涉及多方面的理论、概念等,这时候由于内容太多、太杂,这就给学生在学习时带来误解,造成学习困难的思想,影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2、 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提倡的是:“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思路,本专业强调的是: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全面的改革在结构和内容上,倡导的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计算机专业的技术要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对于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强化:导论,通过学生上机具体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血红色呢个实际应用的能力,将基础的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不断的完善,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学科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科之间发展的速度快。因此,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所安排的理论课程要与计算机发展相吻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各种应用的软件、对于软件的设计、编程、数据库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以及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应用技能做铺垫。

在计算机的课程安排上,还要注重对于两大能力的完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这两种能力结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强调技能,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两大能力,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把技能放在: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组成、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应用软件的使用等,完善对计算机的教学改革。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开设“计算机导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本专业的研究。因此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要更加突出。在课程的安排上:了解的方面有:裸机:重点掌握基本的组成以及应用的工作原理;常用软件:对于Windows以及应用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各个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问题;高级语言的编程问题;多媒体的了解,如何去处理音频、视频、文字效果以及数据压缩的技术了解;Internet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局域网的设置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了解。

在學习时,教师创建的是1+2的教学体系:其中“1”指:学习理论知识,“2”指: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对于数据库的应用;各个软件的工程以及应用;高级语言的编程;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以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实践部分的内容是:对办公软件的从操作,Word.Excel以及PPT的基本操作;数据库ACCESS的操作,Internet的基本操作以及多媒体的技术操作等。这些属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践部分,来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要领。

4、 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改革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中,要不断的进行更新,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实施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知识的结构来强调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多元化的进行学习。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知识,在授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和CAI技术,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的操作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于日程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模拟操作,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建设十分有必要,合适的教材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适合的教材,力求知识新颖、简单易懂,这样能够优化教材的课程编制。给学生提供好的教材资料,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此外,进行教学活动时,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好的教材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尽可能的以计算机导论作为校本教材,力求通俗简明、求知创新,实施课程以优化教材为主。

结束语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为学生构建起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奇.高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生活实例教学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0).

[2]李继芳,白非,奚李峰,方跃峰.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1).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

作者:何稳

第二篇:计算机学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摘要:阐述了“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未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举措,针对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指导青年教师发展、开展教学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科导论;思政建设;教学团队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背景

学科导论作为“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认知与导学是该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专业课教育和思政课的教育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主要针对德,专业课的教育主要针对智,虽然“德”与“智”这两种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是需要专业培养同思政培养二者相融合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多年的不断教学探索研究中发现,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往往认为这部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使得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深挖学科导论课程中的思政要素,积极主动课程的思政建设,从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教学理念的创新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体会到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2-3]。教学团队树立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因为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其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同时深刻牢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团队将学生的获得作为教学输出的检验标准,明确专业课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团队的教师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而进行学习[4]。

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学科导论这一门核心课程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重点,将深度挖掘学科导论的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旨在将思政教育恰当地融人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团队深知要将学科导论专业课程和德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元素,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5]。

2)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团队为充分发挥学科导论这一核心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针对学生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说教模式难以触及学生内心的特点,教学团队深入研究了当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计划通过研讨教学、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反转讲台、双语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加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团队计划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高度契合,将思政教育融人课堂中,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不断探究、总结、完善在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教学理念,牢记并贯彻习近平“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的讲话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情感教育合二为一,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为社会拼搏的动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计算机类学科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相关的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及社会责任感。

1)“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实践资源丰富,同时与学院、学校、企业协同搭建教育平台,为学生量身制定指导方案,通过教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其他优秀优质工作经验案例,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创新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坚持德育为本,以课程思政为依托打造春风化雨育人模式。

2)“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提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致力于为本专业的学生奠定基础理论,服务于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建设,以课程资源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为实现手段,以云计算及相关知识体系为合作基础,通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学资源,努力探索地方高校如何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实施专业课程综合改革的手段、方法和过程[6]。通过探索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网络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实用型IT工程复合型专业人才[7]。

3)“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在不断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研究性教学、双语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等新型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加强课堂互动,反转讲台,让学生走上“十分钟讲台”,参与教学互动[8]。此外,专门设计源于科研的科学问题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项目,简化问题模型,以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为主要技术基础,设计课程项目的题目,使得学生既能较早地接触科研,又能很好的消化课程知识。同时,教学团队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积极展开虚拟实验系统建设工作,实现核心课程群的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高开放、创新的实验环境,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发展。

4)“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校外导师、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学团队的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使命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获得感。教学团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制定“3+1”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校外企业设立实践基地,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9-11]。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包括:苏州乐米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恒沁科技有限公司,均为规模软件企业;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4 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以学科导论为课程思政重点课程致力于辐射带动所有计算机专业科学,深入挖掘学科导论课程中八大知识单元的德育的内涵,把思政教学融人教学大纲中,贯穿教案修订中。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融合的元素和内涵,实现切实增强专业+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效。

1)学科导论课程思政设计以八大知识单元为基础,“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针对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考高理科生的现状,通过访问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无关,只有专业技术与工作挂钩,对思政课程的学习觉悟不高等问题特点,针对性设计学科导论的课程思政方法路径,在把握学科导论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贯穿教学过程融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起到对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激励作用,相比单纯专业性教育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深知,学生通过学科发展历史和中国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将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深刻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内涵,油然而生为国家发展学习的激情。此外,通过计算机行业实例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不断推进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可使学生不但关注专业学习,也会关心时政、心系国家经济发展,这些关注将无形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强大的助力。

2)“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主动积极展开“学科导论思政”的探索,不断深度挖掘学科导论的八大知识单元的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发现完善学科导论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致力于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两站皮”的状态,在教学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科导论的八大知识单元的思政元素挖掘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教学团队不断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德育和智育的协同作用,目标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

5 指导青年教师发展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工程人才为目标。在以思政为基础的学科导论的课程建设中,要寻找学科导论与思政的结合点,把思政教育融人专业课堂中。教学团队的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各个知识单元、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首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要求教师关注时事新闻,学习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其次,教师要深入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团队带头人在本学科和行业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师德水平,在指导青年教师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推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提升教学团队甚至学院、学校青年教师的综合实力,教学团队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为目的的,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教师本身要接受思政的教育,坚定成为党执政的支持者,然后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思政专题培训等,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对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挖掘,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2)教师是课程思政过程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本身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以上三者的分离,然而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而言正是对这三者重新统一的一种回归。“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法,旨在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隐形根源,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安排所有青年教师参加到团队负责人的科研团队,选择有条件的教师到国际顶尖研究团队3-6个月短期研修,或者到国内中科院及985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习,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4)按照学校對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制订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将定期举办新教师专题研讨会,鼓励新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比如教师讲课比赛、微课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教授风采观摩课等,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大力鼓励督促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学习会议,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把课程思政纳入青年教师培训,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6 开展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强调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自然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做法在以前是未曾关注的,之前专业课和思政课程是各自独立分开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创新思维。需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个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如何把思政更好地融人课程中。

1)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系。合理的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出课程思政是否取得成效,是否可继续改进和发展。而教育评价是构成业务学习,反馈业务成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范围是多元化的,所有授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参加到评价体系中来。评价应该侧重发展性,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过程,注重描述性评价而非区分性评价。此外,评价结果更主要运用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教研活动,结合教育评价中的各项反馈,不断优化、完善、加强课程思政的艰涩。

2)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的研讨会。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成员及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并展开学习研讨会,包括学科导论等专业课程如何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高效协同效应的途径和实践等问题,使教学研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3)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成熟的教学资源。“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都具备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精力,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具备深刻理解挖掘隐藏在学科导论八大知识单元中的思政元素,揭示和提炼渗透在知识链中的逻辑规律。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努力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注入教案编写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保证教学的新颖性和正确思想政治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华,贺武华,陈建华,以学生为本和以学习为中心:学科导论课的两翼追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4(7):100-104.

[2]韩小雅,张广,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完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8-29.

[3]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l.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4]闫绪娴,孙国强,新生专业导论课特点内容及教学方法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9):173-175.

[5]谭苏燕,章庆娥.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97-98,159.

[6]胡蓉,赵全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6):159,163.

[7]张静,尚海龙,李荣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专业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9(1):43-45.

[8]刘隽,范国睿.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5):117-123.

[9]谢昆,向朝春,陈立万.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要点和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23):53-55.

[10]赵冰华,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4):63-65.

[11]孫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27(5):162-165.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简介:姜艺(1974-),上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等;朱俊武(1972-),江苏扬州人,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智能软件和教育信息化。

作者:姜艺 朱俊武

第三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摘要:计算机导论课是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因此,学习好计算机导论课十分重要,但是当前,计算机导论课教学质量普遍不佳,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此,进行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计算机导论课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

前言

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场所,但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改革措施至关重要,通过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行改革,能够为计算机导论课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 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导论课是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学习好计算机导论课十分重要,但是当前,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效果不佳,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针对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需求脱轨。教學内容陈旧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计算机虽然是近些年才兴起普及的,但是,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理论与技术更新较快,发展较为迅速,之前编制的教材已经与现在的社会需求脱轨,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学习[1]。第二,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是一直困扰着教师的问题,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很难转变教学观念,依旧以自己为主导,不自觉的代替学生学习,领导学生学习,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禁锢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是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发展的分类、特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等知识内容,知识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方法的单一,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枯燥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加入新的理论

计算机导论课程改革的基础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加入新的理论,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为计算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加入新的理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内容中注入前沿的知识理论,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应用以及新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生活。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方向以及具体专业,进行具体的讲解,对计算机导论课中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为有用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将富余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可以进行相关实践,还可以对一些有用的知识进行扩展,开拓学生视野。例如,针对计算机维修专业的学生,就需要重点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及其功能,针对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的学生,就需要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应用。

(二)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选择恰当的案例,可以有效开展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第二,采用互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互动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利用互动教学法开展教学为例,在学习时,可以提升学生的互动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三) 教学观念改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改变教学观念的传统性十分重要,有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进行教学观念改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能够使教师接受新潮的观念,转变传统的观念,转变自己的位置,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二,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可以给予教师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可以了解其他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从中吸取经验,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因此,对计算机导论课进行改革尤为重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从而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慧. 分类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109-110.

[2]朱锦晶,谭锋. 基于情景式的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 软件导刊,2015,(01):185-187.

[3]杨克勤. 关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探索,2014,(02):55-56.

[4]李紹中.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1):48-50.

作者:赵宇杰

第四篇: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导论的课程改革与探索

摘要: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够对自己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和熟悉本专业的学习方法。该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导论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CDIO模式;课程改革

Exploration and Course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Based on CDIO Principle

WAN Shi-ming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50, China)

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DIO model; Curriculum reform

1概述

《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体系中重要课程之一。例如,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与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学会(IEEE/CS)联合发布的《计算学科2001教程(Computing Curricula 2001),CC2001》,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学科教程2008》等。该课程概要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入门知识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文化、职业等知识,使学习者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激发专业学习的认知欲和树立自信心。[1-2]“导论”的引导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上,专业思想的建立、学习方法的建构尤为重要,更应体现在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普遍偏于知识体系相关内容的介绍,通盘罗列,多而不精,缺乏对创新方向、兴趣引导、思维能力、工作价值与应用指导,课程涉及的工程性指向淡薄。

2)教学仍然多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和以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授课以讲授理论知识为多,学生接触实践环节偏少,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团队协作与人际能力未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3)按照《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性质,主要还是概括性的介绍计算机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分支领域,由于学生以前对计算机专业了解不多,因此会觉得有些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似懂非懂。另外,忽视了对学生从事计算机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专业素质和职业要求的传授,未达到很好的教学预期。

3 CDIO的基本思想

CDIO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化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过四年的跨国研究而得出的成果。它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以工程设计任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包括终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团队能力(人际关系与合作)和工程系统能力(包括适应与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3-5]CDIO强调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实践环节;强调个人职业技能与人际沟通的技能并重;强调综合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协调发展。[6]

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需要,我院结合一般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吸收欧美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开展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1工程项目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首先提出概念,然后解释概念,再举例说明。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将学习者融入项目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工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6]

开展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的CDIO模式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在工项目程实践中体验到“做中学”的学习方法。[7]

4.2项目的目的和作用

本项目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应用型本科学生在进入专业导论学习之后,通过对一个综合性、具有初级学术水平、易于理解和实现的项目研究开发,对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nent)和运行(Operate)的四个工程环节直接参与,体验“做中学”的实际过程和状态,从而使学生动手做出一个具体的工程成果,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动脑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归纳,使知识升华,同时,培育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为人操守,以及有效的工程建造能力。[8]

4.3项目的名称和内容

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三个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嵌入式系统工程。我们引入了2个真实工程项目:

一是基于VLAN的局域网搭建。项目的内容就是在真实网络工程环境下和在借助仿真软件的分析下完成建立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在同一物理网段内,同一VLAN内和不同的VLAN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9]

二是制作多位数字动态显示器。项目的内容就是建造一个由单片机为核心,以7段发光二极管为数字显示器,结合辅助电路、电源所形成的多位数字显示系统。

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知识点,制订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的项目实现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出项目任务设想,按照项目开发的过程,与学生一起讨论项目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4.4细化项目、小组互助

细化项目。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细化分析,从项目任务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入手,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进度计划、组织方式,并清楚项目完成的考核要求和评分准则。

小组互助。对学生进行课题分组(4-6人),选出组长。组长的任务:讨论、分工、协作、轮值、总结)。在项目VLAN的局域网搭建和制作多位数字动态显示器完成过程中需要留出适当单元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降低对教师的依赖。项目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讨论,在做的过程中去思考、分析、归纳,养成利用各种资源、翻阅资料、团结协作等解决问题的习惯。

4.5考试改革

长期以来,书面闭卷考试是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而该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常被忽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改革后,增加了对项目实践能力的考查,采取书面开卷与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两者各占50%的比重,着力引导学生既注重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也重视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在工程教学模式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5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院计算机系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已2年,按培养工程师的意念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通过项目从专业的有关特征导入到专业知识是一种较恰当的途径。学生体会到了理论、实践、素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从中亲身感受和并从中有所收获。触发了学生的专业向往兴趣,激励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呈现了学生的专业工作价值。

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改革,使学生感受到和接受了如下的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多想、多问、多做。

2)勤于思考:从不同的思路和角度观察问题,不死守一种思维模式,努力激发自己的潜在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3)实践贯通: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学习中的实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有助于掌握学过的知识。

4)细心总结:学习任何课程都需要去归纳和总结。

通过工程项目教育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并知道自己尚需要努力具备以下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

2)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

3)共享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

4)发现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

5)传播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

6结束语

CDIO是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尽管它的历史还很短,但已经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该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与实践了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和项目教学法。通过引入典型的“基于VLAN的局域网组建”等项目,让学生系统体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作用将会影响到大学四年的后续课程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引导和铺垫。

参考文献:

[1]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程200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学科教程(2009)[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

[3] Worldwide CDIO Initiative Standards[EB/OL].(2009-08-30)[2010-08-13].http://www.cdio.org.

[4] The CDIO Method [EB/OL].(2009-08-30)[2010-08-13].http:// www.cdio.org.

[5]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

[6]宋桂娟,杨勇虎,王文生.基于CDIO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1-25

[7]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6-119.

[8]符蕴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129-130.

[9]万涛,万世明.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技术构建网络互连技术实验平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7):78-81.

作者:万世明

第五篇:《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实践

摘要:《计算机导论》是大多数高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专科生开设的一门入门专业课程。该文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Reforms of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 on Computer Introduction

FU Yun-fang

(Computer Department,Shijiazhua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introduc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practice

1 前言

《计算机导论》是大多数高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本、专科生开设的一门入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目以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学科的本质,并对计算学科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描述,对计算学科中那些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但在关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问题上,人们容易将《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三类性质不同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对计算机功能的工具性认识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而《计算机导论》一类的课程,主要解决的是人们对计算本质的认知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则是一门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它在更高的角度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学科的历史、定义、本质和根本问题,介绍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科各主领域的划分及各知识领域涵盖的问题,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及形式化技术等。

目前上述三门课任何一门都不能胜任上述《计算机导论》这一任务,三门课内容机械组合同样无法胜任这一任务。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急需一门入门引导性课程,使学生真正在一年级对计算学科的发展、学科本质、学科方法论、学科知识体系有一完整认识。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大学课程学时数普遍压缩。在此形势下,三门课程在内容上和作用上的重叠,更显得浪费课时。

因此,有必要将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计算机导论》、《计算机应用基础》三课合一,组成全新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同时将对新课程进行综合性设计与实践,目的是要让刚入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既要学会计算机操作,又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该专业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课程构建

2.1 《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的确定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计算机导论》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基础厚实,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塑造科学精神的教育思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其次,又因为计算学科既不是纯粹的具体的技术性学科,也不是纯粹的抽象的理论性学科,而是兼顾了这两方面的特征,《计算机导论》课程是本学科的导引性课程。因此《计算机导论》课程应由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使得学生既能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本学科的理性认识,又能通过实验感性认识到本学科的相关技术。同时建议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为3:1。

2.2 《计算机导论》具体内容和课时

2.2.1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计算机导论》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课时安排的理由如下:

1)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第2、4-6部分有助于建立计算机学科知识框架,应是课程核心内容,因此课时比重应大一些;

2) 第8部分,是对计算机学科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一般认知规律的总结,同样是课程核心内容,课时比重略大一些;

3) 第7部分,内容为计算学科典型问题,可让学生清楚课程重要作用,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潜力,因此总课时设置6-7课时较为适当。

当然课时设置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自己调整,以上只是笔者的粗浅看法,以供参考与商榷。

2.2.2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见表2。

3 《计算机导论》的实施

1) 组织高水平的教师讲授“计算机导论”课程,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水平。甚至可以请专家和教授来讲授,或为该课程的某个单元开设小型的讲座,从而给学生提供感受大师风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作为学生的表率,去引导和感染学生。

2) 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水平高、内容新的教材可以促进课程内容的快速提升。例如,直接采用优秀的国外教材,就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手段。

3)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除了要保证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外,还要追求通俗性和趣味性。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对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4) 在教法上,提倡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不同于知识型教学,它不仅致力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验到该领域的先驱者们进行创新的乐趣,学习他们的理性思维,并从中获取经验、方法、乐趣和激励,使学生树立为探索未知世界而学习的观念。

5) 在“计算机导论”课程各部分的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为学生留出继续探索各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及探求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作者:符蕴芳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下一篇:机械类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