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经典诗歌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现代经典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悖论

海子的诗歌集中而显著地体现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悖论。一方面,他的诗歌致力于现代性批判,批判现代世界的“祛魅”,为幻象辩护,试图恢复灵性与整体性;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表征,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批评、主体性上的浪漫主义色彩、思想遭遇上的虚无主义与激情方式的反抗以及诗歌写作的先锋性等。这种现代性悖论体现出海子对时代的挣扎与不算成功的克服。

[关键词]海子;现代性悖论;批判;主体性

[

朱国芳(1979-),女,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审美文化学;仪平策(1956-),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审美文化学。(山东济南 250100)

一、当代诗歌的现代性悖论

现代性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中心焦虑”和巨大渴求,但在全球化语境下现代性差不多就意味着“西方化”,因此,中国当代诗歌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民族性、本土化的焦虑,这是当代诗歌的一个根本悖论。“朦胧诗”时期,杨炼和江河的寻根诗歌就致力于表现时代和民族历史的“现代史诗”创作,表达了强烈的“介入”历史的愿望。“第三代诗歌”中的“整体主义”诗人石光华、宋渠、宋炜则把“人的完善”与“整体性存在”视为诗歌建构的目标,试图从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黑暗河流”中还原人的纯粹存在状态。同属于“第三代诗歌”的“新传统主义”诗人廖亦武、欧阳江河以“个人经验史”打破传统的历史文化幻象,对自身与时代进行双重的审判与揭示,展示了重构历史的气魄。这种声音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个人化写作”之中,呈现出历史声音与个人声音深度交织、本土经验与西方文化相互质询、洞察的互文性的写作场景。当代诗歌就在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矛盾中艰难地发展。

此外,当代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造成了当代诗歌的另一种悖论,即乡村情怀与都市生存之间、文化精英的人文精神与市场英雄的消费主义之间的冲突。现代性在现实层面造就了一个进步与异化共存的世界,技术现代性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也造成日常生活的物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传统人文精神的消解。人们在对现代生活的热烈向往中不得不面对都市的快速扩张和农村的加速荒凉,不得不面对迅速崛起的商业社会和在起主导作用的大众媒介和消费文化。乡村被塑造成一个精神家园以对抗都市“荒原”。在现代都市,现代性要求理性、计算、利润最大化,结果使日常生活充满算计和功利;审美现代性以非理性、想象力、无功利、无目的的审美自由对之批判。20世纪80年代“纯诗”成为主要目标也是艺术自律的表现,如以现象学的还原和存在主义的本真的存在作为手段以反抗政治对艺术的侵蚀。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知识分子写作”的出现也是为了追求写作的独立性。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原则、消费主义又使艺术与生活同一,在反崇高、反文化、口语化的口号下部分诗人不再对生活现象进行提升,却大量展示恶俗、媚俗趣味。

当代诗歌的这两种现代性悖论在海子的诗歌中表现的尤为显著。海子是农家子弟,农村的生活经验构成了他生命中的底色,是最初的源头性的东西,而他15岁开始又长期生活在都市北京——思想文化最前沿的地方。现代与传统、乡村与都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导致他心理上形成一个飘摇的“中间地带”,这一地带关乎精神归属、家园意识和身份认同,海子对选择与认同的切肤之痛有深切的体会。他曾写到:“我本是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诗人叶赛宁》)。而农村传统又屡次遭受现代性冲击,传统业已无法赋予世界和社会生活意义,人们生活在精神上无家可归的状态中,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失去了与更广大社会和宇宙的关联。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子用诗歌开始了反抗与拯救的路程,对现代性展开批判,但他的诗歌却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表征。

二、海子诗歌的现代性批判

海子诗歌的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批判现代世界的“祛魅”,为幻象辩护;批判逻辑理性主义,恢复灵性;批判现代艺术碎片化,恢复整体性。

(一)为幻象辩护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祛魅”,使神圣性消失,一切都实利化,一切神秘的东西都渐次失去了他们的魔力。海子生活的时代正逢现代性在中国社会全面生长,“祛魅”后的社会只剩下世俗人类狭隘的自我欲望。海子说:“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丧失了多少东西。”针对这一危机,他希望激活文化中有生命力的因子,重新给文化一个开端。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机——寂静而包含的东方精神、水和大地的总体关系进入他的视野。接着,他又从东方文化和谐的天空突入西方精神激荡的文化之中,也从民族视野走向了人类视野,要在衰竭实利的时代为英雄主义唱一曲赞歌。这一次,他找到了无头战士和弥赛亚、火和太阳。可见,海子的任务就是创建幻象,恢复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整体关联,这些幻象渗入生活形式之中,“提高生存的深度与生存的深刻,生存深渊的可能”。

当然,海子也非常重视经验,他说:“你首先是恋人,其次才是诗人;你首先是裁缝,是叛徒,是同情别人的人,是目击者,是击剑的人,其次才是诗人。”但他又认为仅有经验是不够的,还要上升到幻象,使世界附魅,承认自然的神秘性,即“幻象的根基或底气是将人类生存与自然循环的元素轮回联结起来加以创造幻想”。因此,对海子来说,“生存是全部的生活和秘密的生活(如:死者、灵魂、景色、大自然实体、风、元素、植物、动物、器皿)”。但承认宇宙的神秘性不是要求回归神秘主义,而是用之打破工具理性的麻木冷漠和狂妄自大,这就要“祛魅”的世界重新恢复它魔力四起的魅力。

(二)恢复灵性

理性依靠概念思维手段去把握终极实在,与此同时,感性的因素因为不能带来确定的知识就遭到了贬抑。文明就是建立在压抑感性本能之上的,即“原生的生命涌动蜕化为文明形式和文明外形”。艺术就是要以直观来恢复感性的原始生命力,使生命之树繁茂壮大。

海子诗歌中还充斥着虚无主义。这首先表现在神圣性缺失,“上帝本人开始流浪。/众神死去”(《太阳·诗剧》)。没有上帝、众神赋予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人类也就不会存在允诺与救赎的希望。海子写到:“如是,可怜痛楚的人民这时永远成了追求瞬间幸福的市民。教堂远了。只剩下酒馆、公共厕所、澡堂子。诸神撤离了这座城。”(《太阳·弥赛亚》)其次表现在人类的颓废,“人类犹如黄昏和夜晚的灰烬/散步在河畔忧伤疲倦”(《黎明和黄昏——两次嫁妆,两位姐妹》);“人类破碎/我内心混沌一片”(《春天》)。在没有秩序、没有完整性的时代,完整的人正在灭绝。那种拥有思想与行动、个人与社会、灵与肉、生活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完整的理想人不复存在了。土地死了,只剩下肤浅的欲望和人类死亡的命运。“我逃不出谷仓,这可耻的谷仓,肉体谷仓——人类的躯壳,这悲剧的谷仓之门。我逃不出‘情欲——死亡老人’眼睛盯视。”(《太阳·弥赛亚》)

海子采用了激情方式对这种虚无境地进行过荒诞的反抗,这种激情黑暗而盲目,点燃生命,只是燃烧,只是任凭意志力疯狂横行,反抗生命之外的一切。但生命如果不与其他种种东西牵连,剩下的只能是盲目的意志力。海子的状态像风暴一样狂乱,像爆炸的太阳一样炽热而黑暗。他说:“燃烧指向一切,拥抱一切,又放弃一切,劫夺一切。生活也越来越像劫夺和战斗,像‘烈’。”其实,海子这种激情的反抗也是虚无的,就像尼采反抗虚无主义又落入另一种形式的虚无一样。

结果,他不止在一处发问:“什么是黑夜?/黑夜的前面首先是什么?/黑夜的会面又紧跟着什么?紧跟着谁?”(《桃树林》)“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他遇到了自己本身的虚无,他发现“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世界仿佛充满了可能性却又没有稳定的真理。走到最后,他看到“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在这空无一人的太阳上/我忍受着烈火/也忍受着灰烬”(《太阳·诗剧》),没有任何人任何书能告诉他真实与真理。他被绝望笼罩,“我永远是这样绝望/永远是这样”(《黎明,或阿根廷请不要为我哭泣》)。

海子说向歌德学习诗艺和生活,歌德一生漫长而经历丰富,他用强大的包容能力尽可能地容纳、吸收、占有。歌德是那种各方面特别均衡的人,连尼采都认为歌德是“通过上升到文艺复兴的质朴来克服18世纪的巨大尝试,该世纪的一种自我克服”。但海子显然没有做到耐心忍受生活、包容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面前他茫然而混沌,他说:“我的生活多么盲目多么空虚/多么黑暗/多么像雷电的中心。”(《太阳·诗剧》)

勃兰兑斯认为对于浪漫主义来说,“诗的任务不在于维护自由的永恒权利,去反抗外部环境的暴虐,而在于使自己成为诗,去反抗生活的散文”。诗与人生的合一显著地体现在海子身上,燃烧的生活,盲目的生活同样产生盲目的诗歌,海子的大诗几乎都是处于盲目的未完成状态。尽管这样,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一首诗,反抗过无聊的大众,竭力挣脱“自恋”的心情,孤军奋战地在黑夜走遍大地。这一切用尽了他灿烂的青春与疯狂的才华。

海子用最个人化的方式在旧秩序衰落的时代,创造性地完成了想象的世界图景,为20世纪80年代树立了一个文学镜像。海子之后,现代性的消极面在我们面前全然呈现。物质的逼迫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人们对自然的征服已付出沉重的代价。消费主义横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就了一群道德冷漠、心灵麻木的现代人。由此,海子对现代性的反抗与克服以及最终的失败将会作为命运落在每一个生活着的诗人身上,反思如何活着、如何写作就成为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子盼望的集体写作时代没有到来,多元化的“无名”时代反而出现了,从而以“个人化”的写作远离了集体抒情的喧嚣。诗人们希望以日常生活经验去规避乌托邦和宏大叙事的笼罩,来恢复诗歌以个人经验处理现实和时代语境的能力。但在诗意匮乏和语言荒疏的时代,“个人化”写作既要看护、葆养语言又要抵制消费主义带来的写作技术化、精神平庸化的不良倾向。因此,既接受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同时又能够坚守批判性和反省性,建设一种具有建设性的“世俗世界的美学”也许是一种解决方式。

[责任编辑:张丽]

作者:朱国芳 仪平策

第2篇: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

摘 要:

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风云的变幻,在中西方文化、文学与心理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生成了乡土想像的丰富景观及其审美效应。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园想像、国家民族想像具有同构性,同时,现代性的启蒙色彩、革命话语与田园想像等因素交织,表现出诗人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人需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处理好乡土想像、乡土现实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将审美性、历史性和现代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中国现代诗歌审美风格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乡土想像;乡土文学;审美风格

作者简介:钱韧韧,文学博士,华侨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诗歌(E-mail:qianrenren2011@163.com;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虚词与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研究”(18YJC750135);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虚词与新诗形式的探索”(14SKBS305);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华语语系文学的海外建构及其影响”(HQHRYB2018-04)。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远离乡土走向城市,另一些知识分子的出生地便是城市,乡土的外延有所扩大。在新文化思潮的席卷下,一方面被古老衰败的乡村所放逐,另一方面又以现代性的视角反观乡土。传统和现代、科学和愚昧、变革和保守的强烈对比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现代性带来的城乡空间的位移和变化,使当下的空间和文化呈现出像一个‘矛盾的漩涡’,其中的‘乡土’情结已经发生了嬗变。”陈超:《一种离散的诗学:“乡愁”的越界与现代性》,《文艺争鸣》2012年第12期,第76页。乡土文学是乡土想像的产物。“乡土想像就是作家在一定的运行机制下,对乡土的一种观照方式,在这种观照中,表达了作家的情感与思想。”禹建湘:《乡土想像:现代性与文学表意的焦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页。乡土之于作家,不仅是一个栖居地的空间呈现,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情感共同体,更是时代变迁的社会性表征。思考现代诗歌中诗人是如何书写和想像乡土,如何与时代思潮、乡土中国对话,如何把握农村与都会、传统与现代、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关系等问题,或对中国现代诗歌研究有一定增益。

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行政和文化的象征,城和乡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城内城外人民的利益是协调的,并未因城墙的存在而被分割”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第59页。。据[KG(3x]侯外庐所言,从殷代开始中国即进入城市国家时代。侯外庐:《中国古代“城市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然而,“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都市,它的城市都是在乡土中国的深土层中生长起来的。”谢冕:《<文学的中国城乡>序》,《回望百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第213页。因此,发生期的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乡土想像与家园想像、国家民族想像的同构性,同时采用现代性的启蒙和批判视角,描绘乡土社会的真实图景,将现实与回忆中的乡土景观进行对比,观照时代变革与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歌谣化、寓言化和变异性色彩。

表现离乡出走的主题、塑造漂泊者形象是初期白话诗中乡土想像的主要内容,呈现出知识分子在城乡之间游移、彷徨的现代体验。如胡适《尝试集》中写于1918年1月的《新婚杂诗》记述了“我”逃避婚姻、离家出走又无奈归来的故事。“在20世纪上半叶,作为社会总体结构之基础的‘自然—家族’结构瓦解的过程,与在科学民主旗帜下追求平等、自由的个体主体性的确立过程是同步的。”张柠:《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5页。诗人较早触及出走的主题,感受到现实环境在一代青年身上形成的矛盾、痛苦之情。多年后,“我”又不得不归乡完成那个曾经逃离的婚姻:“只恨我十年作客,归来迟暮,/到如今,待双双登堂拜母,/只剩得荒草新坟,斜阳凄楚!”“我”流浪多年,终归故里,“饱尝了作客情怀,别离滋味,/还逃不了这时节!”诗歌既书写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环境,也塑造了茕茕孑立、孤独落寞的文学青年形象。楼适夷的《飘零》也出现了漂泊者形象。诗人想像老俄人漂泊异乡的困境:“我不知道何处是我的故乡,/我只在这生疏的人丛飘零”对其境遇感同身受,“没有故乡也没有他邦”,“但同我一般困窘的黑发者,/为何也伏在巷角呜咽?”“五四”时期的青年多有从乡土走向城市的经验,其漂泊的境遇,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现出知识分子既追求个性解放又茫然困惑的现代情绪。他们经历了异国/异乡的创伤体验,改变了传统诗歌中的归乡体验和乡愁情结,个体的苦闷感受实际上影射了国土动荡飘零的现实。

初期白话乡土诗歌,多揭露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展现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苦难的现实境况。如刘半农、刘大白的乡土诗多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农事场景和乡村生活。如《一个小农家的暮》《卖布谣》《田主来》《割麦插禾》《脱却布裤》《割麦过荒》《姻缘——爱》等。成仿吾的《快走》:“一年的收成千百石,/我们所得若干斗?/忘八蛋的人们坐着肥,/劳苦的我们操着瘦”表面上写农民对牛的责难,实际上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恶之情。刘大白的《乡村的鸡叫》,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鸡叫”都是“生命又缩短了一节”的时间的隐喻和象征,富有思想性。《土馒头》:“充不得饥的土馒头,/一天天一年年地增添,/快占尽了小小蒸笼里的土片;/将来拿甚么养活那个馒头馅?”土馒头的比喻暗示了饿殍遍野的乡土现实,即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等现实因素造成的生灵涂炭情景。此外,还有不同时空乡土图景的对比,如沈祖棻的《泽畔吟》:“炮火在故乡展开了花,/游子怀念的家园,/早消失于浓烟中了。”游子美好的家园想像被置换成炮火中被摧毁的现实景象。其《忆江南》从眼前春日联想到江南噩梦,抒发了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朱自清的《毁灭》、徐玉诺的《农村的歌》、康白情的《江南》、翁卷的《乡村四月》等诗歌也有着对乡土忧患的书写。

初期白话诗多将乡土想像与国家民族想像交织,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如创造社诗人郭沫若的《炉中煤》:“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故乡与乡土中国等同,体现了当时身居海外的诗人热烈希冀为国奉献的激情。在《沪杭车中》诗人有奔向故乡的迫切渴望:“巨朗的长庚/照在我故乡的天野,/啊,我所渴仰望的西方哟!/紫色的煤烟/散成了一朵朵的浮云/向空中消去。”这也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照中激发的现代体验。在《地球,我的母亲》等诗歌中,诗人书写了对母亲、祖国乃至地球等的深切情感。郭沫若广泛认可和接受现代文明,泥土、故乡、母亲和祖国等意象具有同构性,其诗情感激扬振奋,特别是大量感叹词的使用,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雄浑豪放的时代新精神。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太阳吟》借太阳思念故土、祖国,饱含爱国主义激情。在《发现》中,诗人喊道:“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情感在接连的反复和否定中冲撞跌宕,最终发现祖国一直在心中,“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诗歌富含现代主义精神。其《死水》《夜歌》《荒村》等诗歌悲剧性力量撞击,展现了对祖国的“爱之深切”。田汉的《七夕》也将故乡与故国等同,体现了希冀祖国强大、摆脱民族屈辱地位的渴望。

在“五四”低潮期,渴望回乡并带有感伤色彩也是现代诗歌中乡土想像的内容之一。“感伤成了这时期新文学的一种精神标记,映照着‘五四’历史转折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7页。如成仿吾的《哦,我的灵魂》和《故乡》,诗人“心念故乡的青山”“和它明镜一般的湖水”,虽然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环境中的乡土饱受“风吹雨打”,满目疮痍,但仍一心坚持回乡:“万事都是徒劳的,/况身心正在疲倦处。/故乡虽说风吹雨打,/啊!让我回去!”裘柱常的《故乡》家园已成异乡:“我曾闻秋夜暴雨击倒颓唐的草舍,/自杀的青年在无人的江边徘徊!”诗人在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中,依然深爱故土,怀念先哲。王苇艇的《逃兵》充满着“不知何处是故乡”的悲哀。当现实与理想形成巨大落差时,诗人主观视野中的乡土充满感伤色彩。

象征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也别具特色。如收在李金发《微雨》诗集中的两首同题诗《故乡》,诗人在前首诗中由家乡的影片回想起漂泊的岁月:“但‘牛羊下来’之生涯,既非所好”“呵,漂泊之年岁,/带去我们之嬉笑,痛苦,/独余剩这伤痕。”诗人情绪颓丧忧郁、感伤纠结。但在第二首中,詩人就书写了勇士们反抗的境况:“如兽群的人,悉执着上帝的使命,/出了刀和矛,奔赴前敌;”勇士的死亡富有悲壮感。“他有些诗,如《故乡》,写身在异域念故土之情,按照习惯的说法,仍可讲它反映了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周良沛:《“诗怪”李金发——序<李金发诗集>》,《李金发诗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5页。《小山村》《重见故乡》《故乡的梁下》和《重见小山村》等诗歌同样充满爱国主义情感。“诗人的童年经历、乡土记忆、青春苦闷和异国漂泊的孤独感、离愁感等多种情愫叠合绞缠,经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后凝成的诗章,洋溢着乡土情怀与泥土气息。”巫小黎:《李金发诗歌的古典传统与乡土记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7期,第138页。李金发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富有暗示性,多运用象征及陌生化手法,善以文言虚词连接实词,进行新奇、怪异和突兀的乡土景观的奇特组合。此外,穆木天、王独清等人也多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技法,强调乡土想像的暗示性和朦胧性,进行联想、引申,很少直接书写乡土的现实景观。

部分新月派诗人也较少直接呈现乡土图景,更多是象征性地书写具有主观色彩的乡土,或从某一侧面暗示现实环境中的战争、死亡和饥饿等主题。如徐志摩的《谁知道》写到深夜坐车的情景。拉车的是衣裳褴褛的老头,诗人反复追问:“谁知道走错了道儿没有!”漆黑之路、少有人烟的坟地和飞扬的尘土等意象隐喻了现实的乡土中国环境。对道路的追问和怀疑,是人生境遇的象征。诗人以坐车者的身份和立场隐喻性地观照乡土现实,表现出一定的启蒙视野,以及对无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孙大雨的《诀绝》描写了天地之“老朽”,太阳如“死尸的白眼”,“山岭变幻得像一列焦瘤”等。诗人眼中的乡土产生变异,成为爱情失意后所幻化的图景。朱湘的《还乡》写出了军人久战还乡后,却父死、妻亡、母盲的故事,以反讽的叙事影射出乡村的变异图景。饶梦侃的《三月十八》通过战场归来的儿子同母亲的对话,暗示铁狮子胡同大流血事件的发生,而非直接书写事实经历。这些诗歌很少直面乡土的现实生活图景,而是对其进行了主观的变形。

一些牧歌式的田园想像在中国现代诗歌中也有出现。如冰心1923年8月27日在太平洋舟中所写的《乡愁》:“我的朋友!/前途之闪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为着故乡,/我们原只是小孩子”诗歌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冯至1923年所作《新的故乡》重视音乐性的融入,饱含对未来的美好理想。潘漠华的《孤寂》《游子》《野草》《塔下》《回望》等诗歌情感深厚,展现出对故乡自然风光和乡土人情的眷恋。应修人的诗歌,如《麦陇上》的农家女和《山里人家》乡人古朴恬静的悠然生活,具有理想化、情趣化的田园情调。“湖畔诗人则以其热情拥抱贴近生活的态度,从自身经验出发,傍依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具体景致来触发情思,并以此营造色彩强烈的意象去表达内心的哀乐。”钟俊昆:《湖畔诗派:成长于乡土的歌》,《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1期,第81页。 当然,这种田园想像在现代诗歌发生期并不多见,未能形成主流。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出现“大众化”和“纯诗化”两种诗歌倾向。继承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的中国诗歌会同后期新月派、现代派相互竞争。前者重视从革命浪漫主义向革命现实主义转变,能够激发民众的爱国激情。后期新月派诗歌、现代派诗歌更为追求“纯诗化”的艺术表现,充满田园想像和牧歌情调。“七七事变”后,两大诗歌源流的对峙基本消散不见。现实主义诗风成为不同诗歌流派的共同走向。

无产阶级诗歌中的乡土想像突出理想性、革命性和为启蒙救亡服务的特征。自新文化运动诞生以来,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也随之酝酿发生。“1923年早期共产党员邓中夏在《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面前》等文中就在理论上明确指出:新诗必须自觉充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工具’,‘多作能够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多描写实际生活’并‘暗示人们的希望’,向诗人发出了‘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139页。根据左翼诗歌的最初纲领,诗歌的“为民主革命服务”工具论和“暗示人们的希望”的光明论基调早已定下,突出了政治、革命因素对文学中乡土想像的影响。1920年代的蒋光慈就感应时代气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诗情,将乡土、国家和母亲等意象融为一体,如《哀中国》将美丽的祖国山河与现实中被侵凌的国土对比,并追问:“哎哟,中国人是奴隶啊!/为什么这般地自甘屈服?/为什么这般地萎靡颓唐?”“我不相信你永远沉沦于浩劫,/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一日。”诗歌将痛苦与希望并置,以唤起国民觉醒,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从早期无产阶级诗歌到1930年代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表现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迫切要求,是乡土想像的重要内容。在自觉追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为革命服务的工具论前提下,诗歌要求直接描摹现实,启蒙民众,表达民族救亡的主题。如蒲风的《茫茫夜》描绘了革命变奏前夜的农村环境。狂风及狗叫的声音是环境阴霾的象征。电闪雷鸣暗示农村将经历一场变革:“黑暗中诞生光明”“风雨声中/夹杂着晓鸡啼音”。诗歌具有宣传鼓动性,充满激情与力度。在《武装天地山河》中,蒲风将乡土写成武装革命的有利工具“来共枕干戈”,让田地“变作长长的战壕”,号召大家一起武装战斗。田间的《义勇军》:“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在浸染鲜血的乡土高粱地,胜利的悲壮充斥其中,很能引发战士斗争的热情。“田间君是农民底孩子,田野底孩子,但中国底农民中国底田野确实震荡在民族革命战争的狂风暴雨里面。”胡风:《<田间底诗>——<中国牧歌>序》,《胡风诗全编》,绿原、牛汉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602页。虽然一些战争描写更多是直接、迅疾和平面性的,但仍然感人肺腑,充满战斗激情。如田间的《中国农村底故事》、杨骚的《乡曲》、王亚平的《十二月的风》、温流的《青纱帐》等诗歌,适应了慷慨悲歌的时代要求,建立起革命话语之于乡土想像的合法性。

朱自清认为从臧克家开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朱自清:《新诗的进步》,《新诗杂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9页。。臧克家写于1930年代初的《难民》表现了难民从驻足古镇到被驱逐的动态过程,蕴含悲天悯人的情怀。《老马》具有象征性,写出了北方农民忍辱负重的生存状态。《三代》呈现了农民与土地的深层关系。1933年出版的诗集《烙印》真实展示了乡村社会的苦难和农民的不幸命运。茅盾认为《烙印》以朴素字句写出了“平凡老百姓的生活”,“严肃地‘注视’现实”茅盾:《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文艺报》第1卷第5号,1933年11月1日。。臧克家1940年代的诗歌有洗尽铅华之美,“《泥土的歌》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民遭受的惨酷的压迫、剥削和他们凄凉、悲苦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同情、热爱农民的深厚感情。”潘颂德:《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16页。臧克家在这部诗集中明确表示乐于接受“农民诗人”的桂冠,并在序中谈到:“《泥土的歌》是从我深心里发出来的一种最真摯的声音,我昵爱、偏爱着中国的乡村,爱得心痴、心痛,爱得要死,就像拜伦爱他的祖国大地一样。我知道,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首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首歌”臧克家:《<泥土的歌>序》,《臧克家文集第1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586页。。臧克家获得“乡土诗人”的称号,并将乡土诗歌创作一直延续到当代。

在战争诗的乡土想像中,诗人不断从个人走向集体,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前方,感受战场风云的变幻,将革命战争词汇和乡土生活词汇写入诗中。如方殷在1939年期间所作的《故乡召唤着你》,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漂泊者形象,而是劝说异乡人回到故乡,投入战斗:“到你自己的故乡去吧!/在那里你请撒下/ 为祖国需要的种子;/让暴敌的脚下,/丛生起荆棘。”这既是诗人对异乡人的劝慰,也是抒发战斗的英勇豪情。《他微笑了》一诗也有乡土与现实情景的对比,但侧重点叙述的是从过去走向现在,个体汇入集体,走向斗争。“祖国广大的原野,/在铁骑下/飞溅着血腥……”少年被自卫军的口号声惊醒,仿佛看到光明和希望,“向那长长的行列/ 走去……”诗歌饱含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和宣传性,充满战斗激情。又如天蓝的《无题》:“我随历史的战斗行进;/我从单个人/走向人群”表明了从个人走向人民的决心。陆印泉的《乡愁》虽然书写了战场上思念家乡、感慨漂泊的情绪,但在结尾处很快转化为光明的基调,要投入激昂的战斗、期待战胜回家。此外还有方敬的《丰收》、严杰人的《南国的边缘》等诗歌,都富有乐观主义精神和政治鼓动性。

在诗朗诵运动和“街头诗运动”的推动下,一些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多直抒胸臆,采用现实鼓动性的语言,以抒发激昂乐观的时代情绪。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诗人考虑到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宣传效应,注重吸收发展歌谣、快板、说唱等各种民间资源,建构通俗化、散文化、叙事化的诗歌范式。如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以陕北民间说书的语调、宏大的叙事性史诗结构,叙述了乡土之上农民翻身的典型故事,阶级和斗争的观念融入其中。自《王贵与李香香》出现后,诗坛风气为之一变:(一)向着民歌形式和民间格调的归宿;(二)诗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增强;(三)集体主义的“我们”受到极高的推崇;(四)民谣小曲成为新诗的倾向。谢冕:《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此外,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等诗歌贴近农民情感,具有故事性。丁尼的《故乡月》、王统照的《正是江南好风景》、克谛的《云霞曲》、严杰人的《故乡的原野》和张帆的《故乡》等诗歌,将记忆中美好的故乡与现实中荒凉或充满革命气息的乡土对比,展现历史、时代风云的变幻。这些诗歌基调多乐观昂扬,即使偶尔透露出温婉的情绪,也很快被走向大地和革命的激情所掩盖。

现代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多饱含田园乡愁,充满感伤色彩,有古典的牧歌情调。“还乡冲动、田园风景讴歌与古典美怀恋构成了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田园乡愁诗学主题。”张同道:《都市风景与田园乡愁——论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诗学主题》,《文艺研究》1997年第2期,第100页。现代派诗人有着典型的“现代情绪(诗情)”的“都市怀乡病”。“这些中国的现代诗人原本从农村(或小城镇)中来到大都市,寻求理想的梦,但他们并未被都市所接受,成为了都市中的流浪汉;作为生存于都市和乡土、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既感受着古老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的历史阵痛,又体验着波特莱尔笔下的都市文明的沉沦与绝望,以及魏尔伦诗行中的颓废的世纪末情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们回到内心世界。”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363页。因此内心苦痛茫然,充满幻想。如戴望舒的《游子谣》:“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花更清丽的旅伴呢。”游子寂寥、无奈而忧伤,即使谈及旅伴,也仍怀想家乡。又如《对于天的怀乡病》:“我呢,我渴望着回返/到那个如此青的天”这种想要回归天堂之乡的渴望,有着还乡的本体性追问。戴望舒此时的乡土想像很少直接的现实描摹,而是将其寄托在侨寓者的主观情感中,既具有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亲切含蓄的风格,又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风味,表现了纯然现代的情绪。何其芳早期诗歌中的乡土想像,有着温婉的感伤和精致的艺术。“何其芳笔下的南国风光,则是北平这个衰落颓败的古都的反衬。”张林杰:《都市人的視镜:30年代诗歌中的乡土与自然》,《文艺评论》2005年第1期,第47页。诗人患了“季候病”,想像着与北方完全不同的梦境般的南方,如《雨天》:“北方的气候也变成南方的了:/今年是多雨的夏季。/这如同我心里的气候的变化:/没有温暖,没有明霁。”诗人的主观情感“缠绵”“潮湿”。在《秋天》中,何其芳用想像全景勾勒了农家、渔人和牧人的生活情景,本人却隐而不见,处于远观者的位置,使诗歌饱含梦幻般的田园韵味。

卞之琳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具有智性因素。如《古镇的梦》营造了古镇沉寂稳定的氛围,是中国许多亘古不变的古镇的象征,锣声和梆子声在清冷的夜色中,富有戏剧化色彩。在命运和光阴流转的暗示中,诗人运用了现代性冷抒情的方式,以旁观者的立场,勾勒出一幅社会风俗画。又如《归》:“像观察繁星的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热闹中出来听见了自己的足音。/莫非在外层而且脱出了轨道?/伸向黄昏的路像一段灰心。”卞之琳有还乡的冲动,渴望心灵的归宿。李广田对土地的感情真挚自然,在《地之子》中将土地比喻成母亲:“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在《流星》一诗中,诗人的乡土想像温柔恬静:“想一个蛙鸣的夏夜,/在古老的乡村,/谁为你,流星正飞时,/以辫发的青缨作结,”这种回忆性想像是现代派诗人常使用的方式。一些诗人“诗情转移到都市个体的另外一面,远离物质喧嚣,回归自身宁静。这既可抵御物质外力对人的同化,亦可作为在人格特征趋近的现代都市中保持主体独立性的有效办法”卢桢:《现代中国诗歌“城市抒写”的审美特质》,《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第156页。。陈江帆等人的诗歌中也充满着田园格调。如《荔园的主人》《恋女》《灯》《夏天的园林》等,感伤气息浓郁。此外南星的《河上》《响尾蛇》《田园九章》《黎明》及其他诗人的作品也充满了乡土情调。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更多记录了战争中的风云变幻,重视政治性、时代性和思想性,是现实社会斗争和抗战时期民族情绪的真实写照。此时,低婉、柔美的田园牧歌和茫然漂泊的游子情怀已不太合时宜,绝大多数诗人都以充满激情的诗歌投入全民族奋战,摒弃乡土中国旁观者、静观者的立场,投身到为革命“鼓与吹”的时代风云中。

艾青诗歌中的乡土和中国具有同构性,多以土地和太阳意象,表达民族走向觉醒与抗争的信念。早在1933年,艾青就写出《大堰河——我的保姆》,农村妇女大堰河的关怀与养育,使诗人深刻感受到农村的荒凉、凋敝和苦难,并感染了中国农民式的忧郁。冯雪峰认为“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冯雪峰:《论两个诗人及诗的精神和形式》,《文艺阵地》第4卷第10期,1940年3月16日。艾青有着与土地、农民的深切联系,以及对黑暗、苦难的真挚感受。“艾青的忧郁和悲哀并不是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悲观的厌弃,而是对现实认识的清醒所带来的沉重,是为改变这沉重的现实而发自内心的焦灼的渴求。”万国庆:《凝眸黄土地——延安文学史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27页。诗人对土地、乡土和国家有深切情感:“为什么我的两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北方》)诗人注视着满目疮痍的国土及战争中劳苦挣扎的农民,心中忧伤、痛苦、愤懑。“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参见艾青:《<献给乡村的诗>序》,《献给乡村的诗》,昆明:北门出版社,1945年。艾青诗歌展现出顽强坚忍的民族精神,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献给乡村的诗》等凝聚着思想和力量,能够化平易为雄实。

七月派诗歌的乡土想像蕴积着特定年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七月诗派主张主观战斗精神,激励民众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努力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起来。”绿原:《<白色花>序》,《白色花》,绿原、牛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页。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的七月派诗人在诗歌中注入了情感和想像,以主观拥抱客观的姿态歌唱时代、自我和乡土中国。

首先,七月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主要突出战斗中的时代环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突进生活、深入战争、改造现实,较少温情脉脉的家园想像。七月派诗人不仅对现实的乡土环境进行描摹,还进行主客观的融合拥抱,激荡爱国主义情感。如胡风的《为祖国而歌》,充斥着刀与枪、迎着风暴的国土是广义上的乡土。诗人在黑暗的重压中歌唱着苦痛挣扎、“受难的祖国”。胡风在1920年代也曾有过关于乡土的美好回忆以及归来的迷惘,如《儿时的湖山》《我从田间来》等诗歌,情感低沉阴郁,但在1940年代却凝聚为激扬的情感而喷涌爆发,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如《血誓》:“卢沟桥的火花/燃起了中华儿女们的仇火/在枪声 炮声 炸弹声中间/扑向仇敌的怒吼/冲荡着震撼着祖国中华底大地”胡风写出中华儿女血战狮子林时的怒吼声,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牛汉的《复活小集》书写了全民皆兵、从崛起到反抗的情景,歌颂土地的复活与骑马的胜利的兵,表现出乡土中国的风云变幻和民众坚忍顽强的力量。其《走向山野》:“在这啼泣的/喑哑的大地上,/我要让自己的歌,/连起/破碎的/远古的大地谣曲!”体现了主客观的融合拥抱。此外还有苏金伞的《我们不能逃走》写出了对故乡的坚守,彭燕郊的《夜歌》刻画了村舍和人民的灾难,雷蒙的《母亲》书写了参军者离开母亲投入战斗的情景等。这些诗歌塑造了一系列经受战争考验的历史强者主人公人物形象,增强了民族抗战必胜的自信力,在乡土想像中注入了社会性内容。

其次,许多七月派诗人在现代诗歌的乡土想像中直接书写了对泥土的情感。鲁藜饱含对泥土的热情,在《泥土》中,要“把自己当成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而不是“珍珠”,体现出与泥土的亲密关系。《开荒田》歌颂了劳动者和土地:“啊,伟大的劳动者啊!亲密的土地呀!土地呀!/我们就要在你的土心里/种植下人民生活的粮食呀,土地!/我们的同志是不怕流血流汗的/要在广阔的祖国土地上,深深地种下真理!”鲁藜诗中很少直接描绘乡土,更多采用抒情,将乡土与广袤的国土并置。如《收获》写到兵士和农民在田野里劳作、收获的场景,“夜里,在小小的灯光下/我象拾穗的孩子/用兴奋的手指去寻找诗句/来歌颂这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土地”。“真正的农民十分依恋土地,土地就是家乡,他们自己就像稻谷,土地是他们生长的基础和死后的归宿。”张柠:《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8页。这种对土地的依恋在其他七月派诗歌中也有体现。如杜谷的《泥土的梦》“泥土从深沉的睡梦里醒来”,牧青的《牢狱篇》“春天,/来在大地;/大地,/有着战争!……”这些诗歌都将泥土、土地纳入乡土、大地、国土等意象,体现出对泥土、祖国的深情。

再者,与左翼诗人的集体同声歌唱不同,七月派诗歌中乡土想像富有哲思,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及精神力量。如绿原诗歌中的乡土想像经历了从文学幻想到现实审视的过程,体现了精神世界的探索。如果说绿原在《读“最后一课”》中仍想像着“那宽阔得使你融化的旷野,/那深而且密的闪泽的丛林,”那么在《复仇的哲学》中则干脆将乡土置于恐怖之地,并伴随着反抗的哲学:“家住在青面獠牙的旷野;/在荒凉的高峰/同暴雷答话的/吃死人的鹫鸟/是我们的伙伴。”“波浪掀簸着我们;/它永远教育着我们,以/咆哮的/复仇的哲学”绿原在《春天与诗》中反问道“我想/这日子/花房该被春风吹开了/陈腐的呼吸该停歇了吧”诗人在《春雷》中提及“一个饥饿的冬天的傍晚”和“闪电劈射过去”的“铅灰色的天幕”。绿原的写作年代跨度较大,其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也融入了险恶的生存环境以及诗人颠沛流离的命运,充满“荒野力量”。诗人书写出强烈的复仇意识和与社会搏斗的反抗哲学,切入人类生存与精神家园的内核,具有粗犷豪放的力度美。又如牛汉在《地下的声音》中把自己看作是土地上的“悲苦的窮孩子”:“然而,还有仅仅一个太阳晒我,/这是从地下升起的/反叛者的声音/这是大地上的竖琴弹出的愤怒的歌”以“反叛的土拨鼠”隐喻“上帝的法律必须修改”,富有哲思。

如果说七月派诗人在乡土上彰显了血与火的洗礼以及激昂的战斗精神,那么九叶派诗人则是将对个体生存、命运等的形而上思考融入乡土。“他们的基调是正视现实生活,表现真实情感,强调艺术的独创精神与风格的新颖鲜明。”袁可嘉:《<九叶集>序》,《九叶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页。九叶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强调对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忠实于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他们诗歌中的现实与左翼诗歌不同,不强调诗歌对现实的任何从属关系,而是强调诗本身,吟唱出内心关于社会、时代、心灵的焦虑与渴望。具有反叛性和异质性的诗人首推穆旦。诗歌《赞美》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反复呼喊中,运用大量关联词语,充分描写了痛苦而枯槁的乡土中国,基调悲壮又不失崛起的力量。《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和《控诉》更有一种冷峻厚重美。穆旦书写寒冷冬季的乡土、枯干的土地及萧索的乡村,“和恐惧并肩而战争”。穆旦不仅书写乡土现实,而且融入辩证思想,呈现出理性色彩:“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呵,谁该负责这样的罪行:/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诗歌具有冷峭和沉雄之美。他善于从现实的乡土经验中取材,从生命、哲学等角度出发,将自身经历融入苦难的社会现实。诗歌语言晦涩滞重,情感尖锐紧张。九叶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具有丰富的质感。“‘现实’在他们那儿具有崭新的内涵和很大的包容性,它强调的是诗人心灵的现实与外在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同构。”吕周聚:《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十六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69页。九叶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基于写实,呈现出独异的特质。

九叶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更多融入了智性思考,具有哲理和玄学化倾向。诗人将现实的乡土经验升华,发掘出关于生命、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思考。九叶派诗歌中乡土想像的哲理化和玄学化,并没有脱离具体的乡土现实,而是将其与思想、理性融汇贯通,追求“现实”“象征”和“玄学”的结合。如辛笛的《风景》:“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接踵而至的坟墓不仅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是诗人对生命的形而上思考。生存和死亡“比邻而居”,乡土之上战时岁月的风景是一种病态的疼痛,像肋骨被碾裂一般:“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乡土之上的茅屋、坟、耕牛和人等意象,更多具有象征色彩。作为人类栖居地的茅屋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田园风景不同,而是存在的观照。生命的主体——人——孤独而痛苦,这种情绪上升到人类的共同本质,即生存之痛、孤独之痛以及现实之痛,是具有生命哲学的智性思考。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也将个体经验上升到人类精神的普遍体验,“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郑敏的《村落的早春》“解冻的河流”“绿色的希望的旗帜”象征着贫瘠的乡土之上人们的坚忍和希望。九叶派诗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并没有急于创作应时的政治鼓动性作品,也不对现实进行直接的鞭笞或歌颂,而是在历经生与死、血与火的煎熬之后,对生命和苦难有更为深沉的理性思考。

初期白话诗中的乡土想像具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和感伤色彩。胡适等人的诗歌真实反映了出走和个性解放的主题,体现出当时新青年的生活、命运、心理和情感。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乡土诗歌有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语调。除了郭沫若等少数诗人将乡土想像与国家民族想像交织,抒发激扬的爱国主义情感外,其它诗歌中乡土想像的色彩相对低沉阴郁,笼罩着惆怅忧伤之情,但乡土想像的多样化尝试,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月派和象征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很少像初期白话诗那样直面乡土的现实生活图景,而是对乡土进行了主观想像。徐志摩诗歌中的乡土想像或充满着“乌托邦”的审美梦境,或带有乡土中国的寓言化色彩;闻一多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李金发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富有暗示性,钟情于新奇、怪异和突兀的乡土景观的奇特组合;其它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也大多浸染个性化色彩。新月派、象征派诗歌的现实感不是很强烈,但在语言上更加纯熟自然,技艺上也较初期白话诗有了更多进步,审美意蕴更加丰富。

现代派诗歌也很少直接呈现乡土的现实景观,多写田园乡愁,具有牧歌情调。诗人注重思维、情绪和意义的传达,以静观或融入的姿态书写乡土,情感相对节制。即使出现诸如惊愕、疲倦、感伤甚至颤栗、疯狂等情绪,也会用平静的笔调来处理。1935年孙作云评价道:“现代派诗中,我们很难找出描写都市,描写机械文明的作品”,相反,现代派诗中更明显的倾向是“多写自然之美及田园之趣”“如许多诗人写牧歌,写田园诗”,因此,“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意境”孙作云:《论“现代派”诗》,《清华周刊》第43卷1期,1935年5月15日。。现代派诗人具有颓废的世纪末情绪,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技艺和审美风格的基础上,更容易依恋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神之乡,融入乡土田园去寻求精神慰藉。

“四一二政变”后诗人创造道路的不同,“可以说是植根于同一缘由——普遍的幻灭。面对狰狞的现实,投入积极的斗争,使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工夫多作艺术上的考虑,而回避现实,使他们中其余人在讲究艺术中寻找了出路。”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戴望舒诗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这种评价前一半适用于左翼诗歌,后一半针对的是新月派、象征派和现代派等诗歌。在知识分子大量移植和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西方异质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品,既是‘被压迫者’对外来霸权和本土专制政体的双重宰制作出反应而形成的异质争战的共生,所以它们一连串多样多元的语言策略,包括其间袭用西方的技巧,都应视为他们企图抓住眼前的残垣,在支离破碎的文化空间中寻索‘生存理由’所引起的种种焦虑。”[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62页。所以,一些诗歌充满感伤、放逐、迷茫、阵痛、孤寂和幻灭等情绪。然而,在个人命运和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环境中,这种现代忧患意识,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难以产生战斗激情的“靡靡之音”。

实际上,在全民抗战的艰苦社会环境中,在建设民族国家的任务大于诗艺追求的危急关头,是很需要左翼诗歌的革命话语来鼓舞民众的。“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诗论艺》,陈重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41页。抗战时期的普通民众容易接受理想性、鼓动性和通俗性并存的左翼诗歌。因此,表现国土历史风云变幻,融入革命战争词汇和乡土生活词汇,鼓舞大众从个人走向集体,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前方,是其乡土想像的重要内容。当然,“言语的美在于明晰而不至于流于平庸。”[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56页。左翼诗歌也有一定程度上简单、直接、平庸的弊病,常常有主题先行的应时之作,缺乏沉潜的诗美。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左翼等无产阶级诗歌具有宣传鼓动性,兴盛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其它一些诗歌流派的渐渐淡出成为大势所趋,促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乡土想像的抉择。

七月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不是直接描摹乡土现实景况,以想像过去的乡土为主题的诗歌也不多见,而是在乡土上融入主观的个性情感和强劲的民族生命力,以突进生活、深入战争和改造现实,进行主客观的融合拥抱。七月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与九叶派诗歌不同。在创作主体上,七月派诗人强调个人的主观战斗精神,侧重于从内心奔突的情感想像出发启迪民众抗战,九叶派诗人善于将自我融入社会现实,以自我情感变化来观照乡土,富有时代内涵和哲学思考;在情感表现上,七月派诗人富有战斗激情,能充分鼓舞民族自信力,九叶派诗人善于对情感进行适当的理性约束;在艺术性上,七月派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情感酣畅淋漓,九叶派诗歌的语言讲究陌生化的艺术表现,常间接、暗示和迂回地表现诗人的情感思想。

九叶派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与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政治化、通俗化的乡土图景不同。在艺术资源上,九叶派借鉴的是中西文学的艺术技巧,左翼诗歌借鉴的更多是民间传統资源;在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中,九叶派诗歌注重艺术与政治的平行关系,左翼诗歌更偏重政治需求;在诗歌观念上,九叶派诗歌提出要“纯碎出自内心的心理需求,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新诗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7页。。左翼诗歌设定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意识形态要求。九叶诗派的诗艺相对较高。左翼诗歌具有普遍的时代感、现实感、宣传性与鼓动性,然而部分作品付出的代价是降低对生活的客观真实感受,过于夸大光明的情感基调。九叶派和七月派诗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左翼诗歌进行了反思和突破,强调诗歌知性和感性的融汇,诗情和诗艺的多元探索,自觉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推向坚实的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处理乡土想像与乡土现实的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和诗歌艺术的关系、如何饱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等问题值得深思。如力扬的长诗《射虎者及其家族》一开始将故事传说和时代背景结合,合理地想像了曾祖父、祖父辈的生活,叙述了家族使命的传承和乡土故事,时代心理和民族情绪跌宕,诗艺起点较高。但当结尾写到父辈和“我”,从乡土想像拉回乡土现实书写时,便缺少力量,续篇更力不从心。《贺敬之诗选》中第二辑《乡村的夜》塑造了乡土之上的老人、妇女、儿童、士兵等人物形象,主题丰富,贴近乡土中国的真实图景。贺敬之的诗歌虽有意识形态先行的色彩,但善用各种艺术技巧,对乡土有真切的讽刺与批判,因此,在意识形态、乡土经验和个人情感等方面结合较好。然而其后的一些作品如写于1942—1947年的《朝阳花开》等,便由批判转向歌颂,对乡土进行粉饰浮夸,思想和艺术水平都相应降低。田间的《赶车传》以阶级代言人的身份、史诗的形式为农村和阶级立传,但写作被乌托邦理念所强化,特别是对农民语言的模拟和对农民趣味的迎合,使其空泛、浮浅和粗俗。“《赶车传》写作的失败,大概可以归因于田间放弃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精神、科学实证态度和对社会的批判性。”毕光明、姜岚:《<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57页。因此,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需真实自然,不能因着意识形态的规训而生硬地创造情感,诗人应具有独立的人格精神,想像性、批判性和独立性的眼光,处理好乡土想像、乡土现实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20世紀上半叶的中国,经历了战争风云的变迁和历史潮流的涌动。在“五四”时期,诗人自觉采用多元的方式,或接近乡土现实,表现乡土上的种种风土人情,或进行城乡对比、时空对比进行启蒙书写,或用隐喻象征的方式抒发乡土情感。诗人的乡土想像有着距离性观照,或融入乡土,或远离乡土,或以超视点的方式来书写乡土。鉴于诗人的身份、立场、姿态与精神传统各异,各诗歌流派纷争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由探索的局面,对诗艺本身的发展大有裨益。抗战爆发后,在诗歌观念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诗人对于乡土的想像也相对窄化,基本上从抗日战争前的多元表现转向抗战胜利后的一元歌颂。这适应了宣传鼓舞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建设新的民族政权和国家独立解放的需要,同时也为十七年时期的部分诗歌歌颂光明、粉饰现实埋下了伏笔。直到新时期,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语言是历经时间的考验,经过一段相当冗长的时间酝酿的,是农夫、渔民、猎人、骑士等人所演进出来的。语言不是从图书馆里头产生的;而是从乡野故里、汪汪大海、涓涓河流、漫漫长夜,从黎明破晓中演进出来的。”[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5页。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不能失却批判性和反思性,应将审美性、历史性和现代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中国现代诗歌审美风格的多元发展。

“乡土中国文明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冲突,一直贯穿并折磨着中国文学的全部进程。”谢冕:《文学的纪念》,《回望百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第176页。中国古典诗歌的模式,特别是山水田园的书写,已经无法容纳现代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和生命体验。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诗人的感受方式、运思方式、叙述姿态与审美趣味已发生变化。当然,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也不是纯然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纠缠。也可将古典田园与现代图景相融合,都市话语与乡土话语、政治话语与现代国家话语等多维渗透,形成对话、互补、开放的话语场域。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乡土想像可涉及更多丰富的主题表现,如乡愁叙事、田园想像、荒野诗学、家族叙事、英雄传奇等,创造性地融汇中西方文化和文学资源,以形成更为多元的乡土景观,如社会的、历史的、革命的、文化的、民族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构的、审美的、理想的乡土叙述等。如何建构中国现代诗歌乡土想像中主题、情感、语义、形式与审美的和谐,也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

On Local Imagination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QIAN Ren-ren

作者:钱韧韧

第3篇:幼儿园经典诗歌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经典诗歌是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佳作,里面不仅包含作者真挚热烈的情感,而且囊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是激发我们情感,培养我们良好情操的最好途径。学前教育是培育幼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幼儿教育中经典诗歌就是传统文化的培育的重要平台,如何让小幼兒感受诗词魅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幼儿老师要面对的教学难题,本文以此作为论述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经典诗歌;教学实践

引言

经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育人意义,在学前教学教材中也有经典诗歌的内容,它是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教师要高度重视经典诗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幼儿成长。经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当教育工作者,也要担当文化价值的传播者,在此中间要调动幼儿主观思维的价值,强化经典诗歌教学效果。

1、幼儿的生活相互贴近,激发幼儿的学习

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经典诗歌作品,可以拉近经典诗歌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首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描写动物形象的经典诗词作品作为,幼儿的经典诗歌教学的启蒙教育。比如可以选择经典诗歌《咏鹅》,此作品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动物鹅为创作原型,通过现实对动物形态的观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经典诗歌的意思,进而感受经典诗歌传递的意境美,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幼儿与经典诗歌之间的情感距离,进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其次,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经典诗歌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提升幼儿的兴趣。比如幼儿在春天经常会玩放风筝的游戏,在经典诗歌中有很多诗词描写这一场景,这些经典诗歌就可以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范本。比如高鼎的《村居》;最后,可以将经典诗歌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春游,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当幼儿看到绿的草,红的花时,教师就可以用经典诗歌将场景给幼儿描绘出来,让幼儿在参观玩耍中接受经典诗歌经典教育。

2、给幼儿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获得熏陶

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经典学习也需要相关环境的烘托,让环境中的画面映入幼儿脑海中,让经典在幼儿脑海中得到加深,进而受到教育。比如可以将经典诗歌以及相关的图片制作成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墙,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经典教育。再比如可以给幼儿专门设置一个学习经典诗歌的场所,让幼儿在场所中心无旁骛地学习经典诗歌内容。

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幼儿教育中,要进行经典诗歌教育,就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整体的经典诗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边玩儿边学,在学中玩儿,在玩儿中学,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挥经典诗歌的育人作用。

3.1故事法,幼儿对故事有一种天然的兴趣,一说到听故事,幼儿的精气神就会马上提高,进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经典古诗词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古诗词的内容,让故事成为古诗词教学载体,有些故事甚至可以让幼儿也参与到编撰过程中,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参与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2图片展示法

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理解一些东西和内容,需要借助具体的图像进行认知,具体而又丰富的图片视频可以大大地刺激幼儿的感官,进而让幼儿加深相关印象,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与经典诗歌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展示,让幼儿通过观察这些内容,提升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

3.3情节表演法

在经典古诗词中有很多是描写一个完整的事件的,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为创作蓝本,创作一些有趣的小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故事演绎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古诗词,可以达到幼儿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提升学习效果。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在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结语

总之,经典古诗在幼儿教学中发挥重要,不仅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提升幼儿的各类素养的形成,教师要利用备课让自身对古诗内涵有充分理解以后,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技法,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各种美好情感,提高经典经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让幼儿从小就认同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进而发扬传统文化,让幼儿在传统文化教学里终身受益,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亚芹.驻足国学,和孩子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适龄幼儿经典诗歌欣赏教学的质 性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1(05):118.

[2]刘芳.儿童唐诗教育:回归艺术与养护灵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01):48.

[3]顾云芳.浅谈幼儿园古诗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46-47

作者:王贵荣

第4篇:中国现代抒情经典诗歌精选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现代抒情经典诗歌精选 ,欢迎阅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如果》

席慕容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

如果太阳愿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

如果爱情愿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现

如果你愿意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我一无长物

然而如果你愿意

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

如果你愿意我将

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

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

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除了在有些个

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

如果你愿意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远和近》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献给黄昏的星》

戈麦

黄昏的星从大地海洋升起

我站在黑夜的尽头

看到黄昏像一座雪白的裸体

我是天空中唯一一颗发光的星星

在这艰难的时刻

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种人类的昨天

三个相互残杀的事物被怼到了一起

黄昏,是天空中唯一的发光体

星,是黑夜的女儿苦闷的床单

我,是我一生中无边的黑暗

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竟能梦见

这荒芜的大地,最后一粒种子

这下垂的时间,最后一个声音

这个世界,最后的一件事情,黄昏的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拓展阅读:抒情的句子精选

1、不知又是何时,青春的脸上留下了许多岁月的印辙。岁月的无情,生活的磨练,一点一点的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和我们的心。

2、拥有忧伤,珍视忧伤,人生路上,情感定会丰富多彩,生活定会精致而美丽!真的,有时,忧伤也是一种美丽。

3、爱是一场长久的拉锯战,从我们相识到相知,然后是相恋的一路上,就摆下一场战线很长的拉锯战。

4、幸福就像握在手心里的一块冰,当冰慢慢融化时,那一段简短的距离,就是幸福向你招手的时刻,学会享受幸福,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留恋的。

5、如今,疲惫心承受着许多生活重荷,在岁月河流里不停地奔走,在风与雨交替里,努力向自己设定理想目标进发,向人生所谓高度不断攀登。

6、我们往往会在别人幸福中,找到自己并不幸福生活,找到物具在漆染之后美丽外层,找到一种错觉里甜蜜。

7、我们每个人都爱过,我相信都是很认真,也许有失去了很久,但是至今想起,还是会隐隐作痛吧。

8、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人过一辈子。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幸福!

9、你爱人,你要用心去珍惜他,他为你做一点一滴,不仅仅感谢他,要记在心里,常常去想想他。

10、你爱人,你要用心去体会,去明白他心,去思考他到底需要是什么,在你思考他需要什么时候,你已经得到了他尊重。

11、美丽在远方,那是陌生的感觉给你的美感;这是你无法到达的地方,就像你无法抵达童话的世界,而只能隔着厚厚的木质栅栏,注目着那些用图片和文字构成的乐园。

12、都说“乐观是一种美丽”,想想其实忧伤,也是一种美丽,一种最真最纯地美,是一种狂风过后平静地美,是一种经历过后沉静地美,是一种至情至性地美,是一种成熟地美!

13、当别人欣赏你地时刻,别人地幸福也在远方,那个美丽地远方就是你;当他深深感受到人生地快乐时,你地幸福,又成为他们地别处。

14、幸福是简单地,它不会带着任何地杂质,只要你有一颗善良地心,你永远都会感受到它地存在。

15、友情不需要过多地安慰,在你最困难地时候,朋友可以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任何地回报,互相理解彼此之间地感受,这种情意,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第5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配乐朗诵”

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为迎接五四青年节,纪念旧中国时期的大批爱国青少年以及这一时期涌现的文人,散文家等爱国志士。

活动意义:通过组织同学们进行这一活动,能更好的让大家明白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向那些在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在活动中更能让同学们欣赏到中国现代诗歌及散文的韵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培养同学们在文学上的功底,有助于同学们在思想,文学与口才上的共同发展。

活动时间:2015年5月2日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成员:园艺151班全体成员

活动准备:活动共分为12队,每队人数不限。活动由6名评委,两名主持人组成,确保全班所到之人全部参与。参赛小组提前准备3组作品。

活动开展:

1、 由主持人发表开场言,宣布活动开始。

2、 12队选手分别进行第一轮朗诵表演,表演者首先自我介绍,以及发表所选文章的含义。表演结束后,评委分别进行评分(评分规则略)

3、 经评委评分,获得前六名的小组晋级下一轮,进行新一轮的表演作品不能重复。本轮经评委评分选出前三名晋级下一轮终极pk。

4、 最后一轮由除三个表演小组外的所有人对本轮的表演进行举手表决,决出第

一、

二、三名。

5、 由同学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以及收获。

6、 由主持人做结束语,活动结束。

活动奖励:前三名每小组每人一本散文诗集。进入前六的同学获得本次活动纪念钢笔。十二名到第七名参赛人员,评委,以及主持人获得纪念笔记本。 活动经费:

1、 中国经典诗歌及散文集5-7本,

150-200元。

2、 钢笔3支,50元。

3、 笔记本30本,100元。

4、 活动用水自带。

第6篇:经典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精选 著名的现代诗歌

1、《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

几点云影,一道水,

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

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

模糊,消隐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

催老了人生!

2、《初恋》

日middot;岛崎藤村

记得苹果树下初次相会

你乌黑的云发刚刚束起

一把雕梳斜插在头上

衬着脸庞如花似玉

你温情地伸出白皙的纤手

把苹果塞进我的怀中

那微泛红晕的秋之硕果

恰如我俩萌生的恋情

但我无意地吐出叹息

轻轻飘落在你的双鬓

欢乐的恋爱之杯

斟满你的蜜意柔情

在那片苹果树林里

有一条自然而成的小路

羞赧地向我问起

是谁最早把它踏出

3、《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汪国真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4、《你一定要走吗?》

泰戈尔

旅人,

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

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

繁花朵朵鲜丽,

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

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

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 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

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

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

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

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

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

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5、《茶的情诗》

美middot;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6、《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泰戈尔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

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7、《系一根心弦》

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

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

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

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

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

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

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

我的心放光,开花,

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

你的脸上。

8、《我的恋人》

戴望舒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不是不敢,那是因为她是羞涩的,

而当我依在她胸头的时候,

你可以说她的眼睛是变换了颜色,

天青的颜色,她的心的颜色。

她有纤纤的手,

它会在我烦忧的时候安抚我,

她有清朗而爱娇的声音,

那是只向我说着温柔的,

温柔到销熔了我的心的话的。

她是一个静娴的少女,

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

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她的名字,

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恋人。

9、《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拜伦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

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

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

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

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1817.2.18 查良铮译

10、《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舒婷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鲜明的性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11、《对镜》

哈代

当我照我的镜,

见我形容憔悴,

我说

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也象这样凋萎

那时

人心对我变冷

我再也不忧戚

我将能

孤独而平静

等待永久的安息

可叹

时间偷走一半

却让一半留存

被时间摇撼的

黄昏之躯中

搏动着

正午的心

12、《佛外缘》

郑愁予

她走进来说:

我停留只能亥时到子时

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

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

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

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

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

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

一阴一阳两尊肉身

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

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

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

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

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

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

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

菩提树同我的性命合一

我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你只觉得

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

13、《等你轻声唤我》

洛夫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

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

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14、《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雪莱

(一) 这一朵花失去了香味,

它象你的吻,曾对我呼吸; 那鲜艳的颜色也已消褪,

不再闪耀着你,唯一的你! (二) 一个枯萎而僵死的形体,

茫然留在我凄凉的前胸,

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

折磨着这仍旧火热的心。

(三) 我哭了,眼泪不使它复生! 我叹息,没有香气扑向我! 唉,这沉默而无怨的宿命

虽是它的,可对我最适合。

15、《这也是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略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他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16、《难道爱神是》

食指

难道爱神是焦渴的唇

只顾痛饮殷红的血、晶莹的泪

而忘却了在血泪里

还有两颗跳动的心

难道爱神是纤细的手

只醉心于拨弄心弦的琴

却忘却了在颤抖中

还有两颗痛苦的心

难道爱神是无影无踪的风

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

而忘却了地狱里

还有两颗沉重的心

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浆

无意间摇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

而忘却了在波动中

还有两颗破碎的心。

第7篇:感觉现代经典诗歌

玫瑰的伤,撞开午夜阴暗屋内的暧昧

寻欢的人举向天空的呻吟

击落城市,广告牌上的天之蓝

而带劲的酒,羞愧地退进夜色

摊子上的炒粉,温暖

那些被灯光的繁华

缕空身体的人

以及,干瘪的钱包

信日额度日益下降

回家的脚步声

被吞噬在十字路口的阴影里

疲惫者收拾摊子

擦鞋人用污黑的手

沾点口水细数今天的收获

反复如此几次,笑容抹去

尘埃遮掩的辛酸

一个清瘦的身影在街上行走

挺着腰杆

挟着几本书

走向灯火昏暗的小屋

第8篇:我经典现代诗歌

我害怕的不是寂寞而是回家

我害怕的不是黑夜

而是回家

我害怕的不是死亡

而是回家

回到那个冷漠无情的家

简直是对我生命尊严的一次践踏

是对我清白灵魂的又一次蹂躏

因为家是无声的世界

是儿子的恐惧在对抗父亲的冷漠

是儿子的无言在对抗父亲的无情

是儿子的泪水在对抗父亲的严酷

在家我找不到一丝的欢乐

尽皆漫长空虚的时光

尽是父亲眼中对儿子的憎恶

我可以忍受孤独

却无法父亲心中对儿子的淡漠

以前读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叫起过我的名字

所以我是孤独而寂寞的

只有回家的时候

父亲对孩儿的称呼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一声声"毛"

不是一个字

而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份爱蕴含着骨肉深情

饱藏着长辈对晚辈无限的期待与希望

直到高考发榜后的那一刻

父爱也随我那短暂的青春消逝殆尽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失败

不仅让我失去了十年来执著无悔的青春

也让我断送了父亲对儿子唯一的牵挂

已经太久太久没有人提起过我

甚至连我自己都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还记得我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知不知道我是谁

我只在乎父亲心中儿子的位置

我不知道下次回家父亲脸上会不会有微笑

我只知道今生父子情谊已断

断送在去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其实我并不无情

只是不善于表露

只要父亲的一个微笑

我就能快乐许久

只要父亲的一个拥抱

我就能彻夜难眠

只要父亲的一句肯定

我就能幸福开心

可是时间不能回头

人生只能向前走

而我永远只能伴着明月孤独地笑

我不怕容颜逝去

却害怕寂寞

我不害怕衰草落红

却害怕喧嚣

我不害怕无人问津

却害怕冷漠

我不害怕艰难险阻

却害怕黑夜

走在漫无边际的阔野高原

我并不恐惧找不到回家的路

只是害怕寂静的长夜向我袭击

因为无依无靠才是生命最严酷的摧残

人生之路是如此的渺小而漫长

一滴水、一粒米都可以轻易打败一条鲜活的生命

而漫漫人生路上的黑夜与寂寥却无法使我们消逝

因为对于活着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活着就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

活着就可以触碰可爱的春天

活着就可以走遍祖国的山河

只要活着黑夜就有逝去的瞬间

只要活着阴霾就有消散的可能

只要活着生命之花就会淀放

生活的苦难是不会相信无知的眼泪的

正如白昼永远看不见漫长而寂寥的长夜

如果你向生命里的荆棘折磨屈服

那么黑夜将成为你悲惨生活最好的代言

如果你的心彷徨在空虚寂寞的边缘

那么生与死只是一念之间的决择

其实每个人都有活着的信仰和追求

就看你有没有让梦想照亮现实的勇气

勇敢执著地去寻觅你心中的蓝天白云

生活将还你一片万里晴空

反之如果你小心翼翼、畏手畏脚地在夹缝中求生

哪怕上天赐与你千载难逢的良机

你也只能碌碌无为、凄凄惨惨地度过残生

不要害怕成功路上的寂寞与忧伤

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真正地懂你、爱你

让你的一生不会再孤单

哪怕前路茫茫且不可预知

只要怀着希望勇敢地去追

残冬终会撞见阳春

黑夜终能得遇黎明

即使亲人朋友皆背弃我而去

任何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本心

我也不能放弃活着的最后希望

一直砥砺前行于漫漫人生的阳光大道

没有朋友

但我拥有清风明月

没有父爱

但我拥有蓝天白云

没有别人的认同

但我拥有对生命纯洁的向往

月下孤莲无人问

松间芳芸恨自知

蓝天白云是我一生的信仰

而执著无悔地爱你却是我这辈子的追求

或许有一天你会离开我

可我永远不会默默的放弃对你的思念

只要有一丝希望

我就会努力去感动上苍

让你重新回到我的身旁

不求天荒地老

只在乎此刻是否拥有

爱你的心真的好忐忑

十里落红芳飞叶

尘心似雪泪满天

但求此生得佳偶

漂泊人世梦开颜

清风明月未相顾

摇曳青丝愁华年

今秋寒光印夕霞

它朝残情啼杜鹃

第9篇:空城经典现代诗歌

是谁折磨岁月还是虐待人生?空洞的城市里是谁空洞了灵魂

一个生命的年轮快要临近死亡

诗人拿什么向年终的灵魂交代

拿什么向逝去的青春年少祭奠

拿什么向来时的激情铺垫气氛

我已然在岁月的河里汹涌翻腾

请折断我的羽翼揉碎我的筋骨

我已经像浸泡在河里的空纸盒

我会看见随之而来的粉骨碎身

是谁搬空了我花花绿绿的屋子

是谁掏空了我多情的五脏六腑

这里形式已经洗净了你的朴实

有些人生是为了感叹时光岁月

有些人是为了迎接情感的蹂躏

像一条狼狈的河流你像他的种

张牙舞爪地卖弄风骚消磨岁月

在这片净土之中你还剩下什么

你只有废墟在依然如故地摆设

随着一处尘埃落寞地站立天际

像我像诗人像一个被掏空的瓜

空空荡荡地矗立在孤独的巷陌

我还能用什么来形容你的城堡

还能怎样去装扮你破碎的身躯

我在呼吸每一处风景给予的爱

我知道空气里的真气已然沸腾

我知道我会用文字替你们关心

哪怕你已被文字的魅力所包围

你不是一个人正如和诗人一样

至少我们还有成片成片的废墟

……

上一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下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