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全媒体视角下“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而对于大多数社会中的个体来说,传播信息的载体无疑是以互联网为第一载体,人们借助互联网,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着紧密而又频繁的信息交换,从门户网站到垂直类网站,从电脑端到移动端,从一页网站到一款手机应用,人们不断更新和获取着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当下社会信息的传播进入到全媒体时代,以“全程、全员、全息、全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理念引导着未来媒介融合传播的发展大趋势。这不仅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更是媒介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发生的根本性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行业都可以依托媒介融合来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智能传播和移动互联。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全媒体时代,汽车垂直媒体的运营通过有效结合生产商、经销商、普通消费者和信息受众,实现传递信息、改善产品服务、开展营销、传播汽车文化等基本功能,从而促使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选取了通过国内外各大数据分析公司得出的访问量第一大汽车类垂直网站“汽车之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和成功因素。分别运用传播学、营销管理学相关理论,采取跨学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深度访谈法、“5W”理论、数据分析法等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成为汽车类“顶流”媒体的内外部原因。“汽车之家”作为中国汽车垂直网站最大的搜索对象,其作为互联网垂直领域的代表,巧妙构建起了媒介运营的联动性机制,创新媒介运营的广域性内容,运营全媒体时代多样性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渠道,实现了媒介运营效果的平面化,达到了领域内领先水平。现实依据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十多年来国内综合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并在单一媒介中集合了多种业态模式,以汽车媒体为“媒”,以全媒体覆盖为“介”,从不同视角,不同形式,不同受众,不同传播效果来发展和传播汽车类资讯,例如面对消费者的经销商报价,面对汽车爱好者的行业资讯,面对真实车主的论坛分享,面对年轻客户的直播互动,当然,也有面对其行业伙伴的推广和营销。其全媒体运营的态势依然成为行业内,媒体运营方面的标杆,其媒体运营形式在目前看来存在许多非常值得深究和学习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入展开探讨。作为汽车行业中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汽车之家正在探索将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来为我国的汽车行业服务。作为参考,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他互联网企业,乃至我国传统汽车企业,汽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献分析表明,我国汽车垂直网站的媒体运作研究很少,希望本文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略有用处的补充。

关键词:汽车垂直网站;全媒体;媒介运营;品牌化;汽车文化

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全媒体概念的界定

2.1.2 全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1.3 当前全媒体的基本形态

2.2 理论基础

2.2.1 传播学理论

2.2.2 “5W”理论

2.2.3 战略转型理论

2.2.4 产业链理论

3 全媒体视角下“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现状

3.1 “汽车之家”概述

3.1.1 “汽车之家”的创办

3.1.2 “汽车之家”的发展阶段

3.1.3 “汽车之家”的媒介内容

3.2 “汽车之家”媒介运营机制及运营渠道

3.2.1 “汽车之家”的基本运营机制

3.2.2 “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渠道

3.2.3 经销商推广和运营业务

3.2.4 汽车消费类业务

3.3 “汽车之家”媒介运营内容

3.3.1 图文类文章读量分析

3.3.2 视频直播类内容浏览量分析

3.3.3 音频类节目收视率分析

3.3.4 移动端节目收听率分析

3.3.5 新媒体类内容阅读量分析

4 全媒体视角下“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优势及不足

4.1 “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优势

4.1.1 自产内容专业性高,可靠性强

4.1.2 受众依赖程度高

4.1.3 专业内容稳定输出

4.1.4 分享方便,即时互动

4.2 “汽车之家”运营优化建议

4.2.1 原创内容客观性有待提高

4.2.2 拓展渠道,资源合理分配

4.2.3 以内容为主而非利益优先

4.2.4 提升核心价值

5 全媒体视角下“汽车之家”的媒介运营发展策略

5.1 尝试与电视台合作制作视频内容

5.2 提高用户体验丰富传播形式

5.3 准确把握受众需求

5.4 注重内容质量把关,提供更加精准有效信息

5.5 优化全媒体生产环节,构建独立运作体系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学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风险危害与教育培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