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组织化研究

摘要:谈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这进一步凸显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更多的侧重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发挥基层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党组织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功能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它农村组织的作用,实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组织化。首先要对我国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组织化历史进行考察。建党以来,各类组织在我国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过程中分别发挥着巨大作用。经验表明,发现农村组织能够促进农民民主革命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农民民主政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有效培育,进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社会意识和生态意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是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村委会促进农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塑造;二是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意识的形成;三是通过农村自治组织促进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的塑造,巩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四是通过农村社会组织大力提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对安全、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社会意识塑造;五是通过农村环保组织培育群众环保意识,进而促进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意识的培育。对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组织化需要进行模式设计。第一,通过建立健全体制完备的多元治理体系、重心下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第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功能,从而改善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薄弱环节;第三,文献研究和社会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存在生态、宗教和思想观念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实施组织化响应予以有效解决,从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组织化;主流意识形态;农村

学科专业:农业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组织化概念界定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组织促进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历史认知

2.1 1921-1949年:农民民主革命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组织化

2.1.1 农民民主革命意识构建的组织化

2.1.2 农民民族独立意识觉醒的组织化

2.2 1949-1978年:农民民主政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塑造的组织化

2.2.1 农民民主意识增强的组织化

2.2.2 农民集体主义意识塑造的组织化

2.3 1978至今,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化发展理念培育的组织化

2.3.1 农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培育的组织化

2.3.2 农民现代化发展理念形成的组织化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农村组织培养的现实分析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意识塑造的农村组织化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塑造的农村组织化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塑造的农村组织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塑造的农村组织化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意识塑造的农村组织化

第四章 塑造农民主流意识形态的组织化设计

4.1 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4.1.1 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4.1.2 确保重心下移的基层治理

4.1.3 强化社会心理服务支持

4.2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4.2.1 加强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

4.2.2 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文化服务能力

4.2.3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功能

4.3 解决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

4.3.1 农村生态问题及组织回应

4.3.2 农村宗教问题及组织回应

4.3.3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及组织回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项目

上一篇:网络培训实践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设计生态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