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治社会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基于社会流动视角分析

摘要:市民化问题一直以来是政治社会学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阶层的变化,更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团结。政治学吸收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边缘学科的认识成果来研究国家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他各种政治关系以及社会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解决社会冲突,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关系到农民工的利益保障与政治参与程度,关乎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也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既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又能更好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怀着对梦想的追求离开农村涌向城市,成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钟摆工",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在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城市化水平。早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我国有2亿多农民工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但没有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的转变,市民化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据此,在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工发展状况,从社会流动视角研究我国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和对策,不仅有利于丰富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和政治学理论,更能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保障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权利和其他政治利益,丰富我国的政治制度,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民主化程度。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系统分析研究法,以对社会流动理论和市民化理论有个系统把握。在研究内容上,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相关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简单评价。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当代农民工流动历程。第三部分主要从社会流动两种模式视角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第四部分基于遇到的各种障碍,依然从社会流动的模式着手,分别从国家、社会组织和农民工三个社会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了总结。本文的研究从整体框架来看是比较完整的,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政治制度和市民化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流动;农民工;市民化;政治制度

学科专业:政治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相关研究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 主要概念界定

1. 社会流动

2. 农民工市民化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

一、我国农民工流动历程

(一) 当代中国农民工流动历程与特征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流动(1949—1978年)

2.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流动(1978—1992年)

3. 现代化建设初期的农民工流动(1992年以来)

(二) 人口流动与社会流动、市民化的关系

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

(一) 发展农民工主流式市民化途径的障碍

1. 规章制度的困境

(1) 现存制度的制约

(2) 配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2. 社会主体的负面影响

(1) 社会歧视的存在

(2) 社会责任的缺失

3. 农民工自身障碍

(1) 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低

(2) 归属感和情感认同度低

(3) 巨大的市民化成本

(二) 发展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途径的障碍

1. 政策与基础配套设施缺失

(1) 国家扶持政策的缺失

(2) 基础配套设施缺失

2. 农民工自身的障碍

(1) 情感因素

(2) 创业资金不足

(3) 缺乏创业能力

三、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一) 发展农民工主流式市民化途径的对策

1. 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保障

(1) 改革现存制度的制约

(2) 健全各项保障制度

2. 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

(1) 消除社会歧视

(2)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3. 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

(1) 树立自觉学习意识

(2) 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3) 树立长远意识

(二) 发展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途径的对策

1. 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1) 完善政策扶持

(2)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 建立全社会支持体系

2. 农民工积极转变观念

(1) 转变实现市民化途径的观念

(2) 提高创业能力及管理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四化新农村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