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围棋的感悟

2023-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围棋的感悟

“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实践感悟

关键词:为学习设计 学情分析 整合教材 调整设计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不够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它是指教师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比较全面和合理地看待学与教的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学与教关系的认识的深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在今天,“为学习设计教学”就更有生命力。近几年,笔者遵循“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感悟良多。

一、重视学情分析

案例:高一《摩擦力》教学片段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然后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作出如下猜测:

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

C.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根据以上几条猜测,师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进行探究,看似非常符合科学探究的要素,先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猜想与假设,随后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最后师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结论。上述的步骤每一步都中规中矩。但这样做对高一学生合适吗?有必要吗?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有关,现在再进行探究就显得多此一举了,显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正确分析学生学习摩擦力的起点能力。这样类似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见到,要么是对学生的学习估计不足,要么是对学生的起点能力估计过高,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或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适宜学习者进行学习,必须进行前期分析。前期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分析;二是学情分析,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认知结构等特征因素的分析。

在现实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比较重视,但对学情分析不够重视。要重视学情分析,是由下列原因决定的。

1.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重要前提。教学内容都是根据需要选择的,而且还经过了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加工处理,离开了对学生的了解就难以正确解读教材。

2.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才有可能设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学情分析也是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因为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风格与学习特点。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设计,容易演变成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

二、灵活使用教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完教材。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应甘作教材的奴隶。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自主地选择、组织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材料,而不能过分依赖手中现成的课本。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综观高中物理教材,明显可以看出,它是紧紧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力,一条是能。比如《电场》这是围绕力和能来理解和分析电场的,磁场也同样如此。教材这样编写,知识序就非常清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把握,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也比较明确。但有的内容知识序就不是很清楚,如果碰上这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整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进行教学。

2.调整教学顺序

教材的编写往往是以知识为主线,以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出发点,它更合适于教师的教而非利于学生的学。如果要为了学生好学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时必须适当地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

案例:“磁通量”概念教学

人教版教材中“磁通量”的教学是在《磁场》这一章中完成的,但在这一章中基本没有运用“磁通量”,学生学了“磁通量”之后感觉它却是“没用处”的,直到在学习《电磁感應》时才清楚“磁通量”意义所在。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法拉第也没有提及磁通量的概念,后来电磁感应的理论化需要才提出磁通量的概念,因此在《磁场》里提出磁通量的概念有点生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磁通量”的概念调整到《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节内容里,当学生明白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时才适时地补充物理学上把“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称为“磁通量”,这样调整教学顺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中调整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教师对学情分析不一定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原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不适。同时课堂教学时出现错误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如果教师仍旧按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就会变得不太合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有些时候,教师也会出现某些差错,教师更是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认真讨论的问题,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课中,当磁铁插入螺线管中时产生感应电流之后,提问学生:什么情况下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有学生会喊出: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这时教师仍旧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来演示实验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为学生已经知道结果了,因此在课堂中有必要更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变探究为验证。比如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是磁通量变化?这明明是切割磁感线,如果条件是磁通量变化,那么也有可能磁通量变化但没有切割磁感线,这时是否有感应电流呢?通过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观点。

总的来说,“为学习设计教学”是为了学生易学、有效地学,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分析学情,课中关注学生,唯有如此,课堂才会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教学设计——基于学习环境的教和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蔡铁权等著

2. 《教案”问题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2004期 牛震乾

作者:张雄伟

第2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的自主感悟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的矛盾,只有冲破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努力探索,敢于尝试,同时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把新课改推向深入,把素质教育推向高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能力;自主感悟;教师素质

随着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高中新课程如生机勃勃的春日走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我是一个从教刚6年的语文教师,教高中语文这几年,有些感触慢慢道来,见笑于大方之家,敬请各位专家和同仁多多指教,共同切磋,让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进柳暗花明的世外桃源。

一、新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现实课程的时代性;坚持“共同基础”,重视“差异”,强调课程的“选择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三个重点。与旧有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转变。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提出统一要求,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必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在语文课堂上表现的很突出,包括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仍有旧教学方式的影子,经常被教参上固定的教学目标束缚了手脚。在这样的氛围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在对新教材课程的认知上有很大的距离。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等。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对此,我有很深的感触。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刚开始教学时,总认为课文内容尽量挖深吃透,然后将其条分缕析地讲给学生,让学生领会了就算一堂相当不错的语文课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文学作品本身的规律,我从中领悟到的“美”与“理”是丰富而复杂的,是以我的独特感受强行灌输给学生。往往我觉得文学性强的文字,到了学生那里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当我们从阅读的本质和规律去审视中学阅读教学时,我们会发现,阅读教学应该摒弃利用“作者—背景—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套路来机械地解读文本。因为阅读在于感悟,只有真正感悟到了文章的真意,才能谈的上理解。汉语言自古就有“言外之意”的特点,特别是古诗词就更加注重意境之美,所以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自主感悟和思考能力。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这种感悟能力不是我们教师能让学生三两下就有的,它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它是学生内在的能力,然而学生感悟能力是有差异性的,在课堂中可以多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借此激发那些感悟能力稍差同学的阅读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在语文教学中先将那些能搜集到的有关课文、作者和有关材料加以整理,挑选出能引起学生阅读思考的兴奋点,让他们预习课文,且对课文进行初级感悟思考,这样学生或多或少地从文章中领悟一些含义。比如对曹操《短歌行》的学习,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含义,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初步感知可能会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但我认为能做到这里,也是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一步。刚开始,我很快走入诗歌情境,做了示范朗读,接着学生自读,学生读完之后,他们认为这首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满了强烈的哀怨,所以简单地理解为曹操因壮志难酬而哀怨消沉。于是,我提点了诗歌中的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请同学们思考“杜康酒”,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人大多数在什么情况下喝酒吗?”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人在喜与悲两个极端状态常常饮酒。”我针对他的回答:“那么,曹操当时就处于这两种状态中的一种,到底是喜,还是悲呢?”根据这个问题,我进而引出了即将要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我提问道:“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这种酒文化中折射出酒神精神。有很多大诗人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大家试着‘品尝’一下大诗人作品中的‘酒’。”我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上就有学生说:“李白的酒是逍遥飘逸的,陶渊明的酒是隐逸闲适的,苏东坡的酒堪称酒德中的典范,‘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足以说明他的酒是豁达乐观的。”有的学生补充:“自古文人爱酒,大多与愁苦有关,柳永就是一个典型,他的词中经常出现酒,他的酒是苦酒。”……学生们经过讨论,我进行了一番总结:“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庄周主张绝对自由,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昂首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这正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曹操一世枭雄,因为自己年华将尽却壮志难酬,用酒一方面表达人生的无常,一方面表达永恒的渴望。作者从‘呦呦鹿鸣’以下四句陡然转折,这转折就象人生一样顺理成章,使我们感觉到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之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就不绝的是一个夸张。曹操作为一世君王,尚且感叹光阴易逝,我们当代中学生有没有觉得时间从我们的指缝中偷偷溜走了呢?希望大家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这次课堂教学虽说在一课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课本,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之以前单纯地讲解课文深刻了许多,而且这节课给学生的人生启示是十分深远的,课后,学生们写出了《我与曹操在梦中对话》《我不是曹操,但我也壮心不已》等随笔,很多学生都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由此可见,这节课的效果远比单纯解读课本要好得多。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我们还只一味注重它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那么我们终将被课改的大潮所淘汰。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我们必须大胆地放弃,放弃老经验、旧方法,放弃师道尊严,将自己融成学生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唯有如此学生才敢讲真话,讲出新思想。这样充满民主气氛的课堂无疑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提高

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教师素质要不断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讲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应该在“五气”下工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性教师。第一,教师应该有浩然之气,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二,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活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第三,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特性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勃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第四,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精”“气”“神”。教师精神振作,讲课充满自信、激情飞扬,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打动学生,造就学生的精神和气魄。第五,锐气是一种胆量,一种魄力,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境界。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有一股敢于争光、锐意进取的锐气。[2] 而在教师的“五气”中,我每一项都需要完善和提高,自己深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养成“五气”,它是每位教师的最高境界,所以也就成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目标。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受之以渔”的任务,所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积累之后,主动去找方法。这样找的过程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虽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较之以前有所变化,但是同学们在互相讨论和我的点拨下,学生学会了思考问题,学生还在练笔中产生了思想的萌动,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使得他们在不自觉中塑造了自己的人格。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几年,课改中存在困惑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深知:语文课堂需要追求光明,燃烧激情,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从而走向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我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一定能走出一条课改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周志峰.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J].现代语文,2007,(4).

[2] 佚名.现代教师需要“五气” [J].教师博览,2008,(5).

作者:直静

第3篇:初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习了杜郎口中学及洋思中学的合作教学模式后,我们初一年级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下面谈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的一些感悟。

一、合理、科学的分组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基础

为力改传统教学的弊端,弘扬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一定要慎重分组,决不能简单地把几个学生就近拼在一起。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做到科学、合理。每一小组可安排4~6人,分别设置小组长、记录员及评价员各一名,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及性别等因素,保证小组内部成员能互补互助,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此外,组与组之间应尽量保持相对平衡,创建欢乐融洽的竞争氛围,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张扬自我的平台。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数学合作学习的重点

我们提倡分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那么,哪些数学问题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呢?

1.开放性的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开放性问题,其答案不唯一,解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由于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所得的结论自然也存在差别。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个了解别人的机会,一个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将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会使每位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课本中的重、难点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规律性比较强、适用范围比较广的数学内容。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如何归纳得到平方差公式”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学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四道题目作为引入:

(1)(100+2)(100-2)= (2)(A+3)(A-3)=

(3)(1+3x)(1-3x)= (4)(A+B)(A-B)=

学生自己求出答案后,教师再启发:请大家观察,这四道题目存在什么共性?相应的结果又体现怎样的规律?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同时自己也深入到每一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随后请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得出平方差公式。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作组与组之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和交流互动的效能。可见,欲展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个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前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只有部分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直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结果的现象。因此,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平衡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3.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我校杨林老师示范的“勾股定理”公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并没有直接给出定理内容,而是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果设AC=A,BC=B,AB=C,那么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之后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另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的结论,然后再明确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c2=a2+b2”。

这样的设计将问题难度分解,同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设置好梯度,步步深入、层层相扣,让学生在思考与合作中更加明确了定理的意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关键

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多的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起着组织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协作者,扮演着参与、研讨、分享的角色。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数学合作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要求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他组的同学。二是学会倾听。要听清他人发言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的疑惑处别人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思或一味盲从,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会运用知识与经验作有理有据的反驳。四是学会更正和补充。

四、及时、中肯的评价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助推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应的奖励。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一个目标、一种境界。

经历了这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学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开展合作学习,只要遵循教学原理,把握好时机,调控好过程,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情况千变万化,教师只有接近学生,走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用爱心与智慧点燃每位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意与潜能,使之珍惜合作学习的机会,才能走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惑,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数学课堂教学境界。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作者:高琛

第4篇:围棋的感悟

学院:管理学院 姓名:夏璨 专业:09级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0918010219

这学期我选修了《围棋文化》,在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围棋,但一直对它有浓厚的兴趣。这门流传了数千年的艺术,古老而又神秘,蕴涵丰富的文化底蕴,凝结了深沉的东方智慧。围棋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哲理智慧与思辨意识的结晶,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包含了我中华厚实且独具韵味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奕”中的淡雅风情、豁达有度、理智并存融合了中国军事、哲学、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髓,黑白之间,纵横之上,下棋之人将自己从棋艺中的得到的悟解和内涵融入到行棋思路之中,棋盘内外天人合一,成为中 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

第一章 围棋与人生

人生如棋,每走一步都在棋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成败也几由一步决定。做人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决定都要认真、谨慎地考虑下一步。脑海中要通盘考虑——我要那片地盘。看到形势不好就举手投降,丧失信心不是一个年轻人所为,作为有成功欲望的年轻人,要有坚定的信念,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能半途而废。面临人生重要关头的弃取选择,能否保持一种高度清晰高度理智的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每个人的未来走向都至关重要。

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围棋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围棋的棋子无子力大小之分,子与子相比较无任何差异,表示人无贵贱、贫富之分——说的是人人平等。不得将棋子下在对方棋子上面将它杀死,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不该残忍无道——说的是人道非战。一方的若干个棋子组成的整体,有气则存,存则同存;无气则亡,亡则共亡——说的是和谐共生。可以把棋子下在对方棋子的气上,消灭它们的气,迫使它们逃离——说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一盘棋从开始落子到分出胜负,跌宕起伏,曲曲折折。正如人生,一帆风顺者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抑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每个棋子之于棋局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样,慎重对待人生的每一步也绝不是一句空话。一步错,步步错,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犹如在大雾中高速行驶的汽车,前方充满了不可知的危险。对弈结束,棋盘上落下子数最多的永远是胜者一方,负者虽同样有它的地盘,或寥寥无几,或仅输胜方几目,但结果的残酷不会怜惜弱者,失衡的天平永远倒向强者。

第二章 围棋与哲理

围棋还是一门哲理。以一种十分生动鲜明的形式表达了阴阳划一之机理。体现的不是战场,不是争斗,而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平等地对待和评述一切事物,所以每一个棋子也就拥有同等的价值和地位,绝无世俗间的等级森严、高低贵贱之别。而棋分黑白二色,则是象征了世界阴阳两全,正反相衬;动静结合,循环相依。两种力量的抗衡,瞬息万变的态势,相持转换,此消彼长。生动揭示了善恶美丑的纵横交错,表现出世间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间的相互依存而又相互斗争;宇宙万物之世代交替、生生不息的规律。弈理深处示天地之象,窥人事之险阻。观棋如花参差,似星满地,天空闪耀,江海沧桑;世态之翻复,物情之幻化;显忧乐之境,祸福之机。变化莫测,顷刻各殊。一弈之间,天地之理无不备焉。这其中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涵养境界;考验着人的意志,培养起坚韧不拔的信念。是宁静超出、神情飘渺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

第三章 围棋—“以和为贵”

围棋是一门艺术,一门竞技的艺术。更讲究顺乎自然,舒畅纯朴,寻求和谐之道,体现和谐之美与和谐之境界。

围棋是讲求平等竞争的一种智力游戏,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现代精神,无论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都是直线攻杀型的,以吃子、最终困死敌方的首领为目的,颇有些赶尽杀绝的意味。围棋自然也是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的战争,但在“围地”的过程中,并不非要你死我活,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所谓两眼即活,一盘棋终,常常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处的态势。和而不同,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在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相处中需要提倡的。这就像现代企业的竞争,并不追求非要击垮对手,而是在平等竞争中,大家都得一点,当然,多得者为胜。 而就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来说,平等竞争,和谐相处,方为正道。企业要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加强自己,而不是消灭对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 和外部的和谐氛围,以超越竞争对手。

结束语

以上是我学习《围棋文化》这门课程后的一些感悟;世界如同棋盘,每个人都在对弈。棋下到最高境界应当是只存风骨而不拘理法的。只有不拘泥于理法限制,才能使围棋“千古无重棋”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这种魅力恐怕也是其它棋牌所可望而不可及的吧。围棋在主观能动精神,全局统揽理论,平等互动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等等方面都与中国经典思维理论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更可见围棋之于中国的源远流长,更不愧其“黑白雅艺”之美称。

中国,醒来的巨龙,一旦恢复了精神,昂首长啸时,全球都会为之震撼。这个不朽的民族过去曾领先于世,今后也必将雄据世界民族之林。

第5篇:围棋的发展与个人感悟

从小,我就喜欢下棋,像象棋,军旗,五子棋,跳棋之类的,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多少还是会下的。但是对于围棋,老实说,在上围棋课前,我对围棋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只要把对方的棋子一圈围起来,就可以拿走对方的子,谁拿的多谁就赢,但对于围棋其他的知识,真是知之甚少。

大一上学期选课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围棋这门选修课,顿时,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难以抗拒的好奇心,于是我就选了围棋这门选修课,也顺利进入了围棋班,开始了对围棋进行进一步了解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从一些资料上,我得知:围棋的由来相传是上古时期的尧帝为了教育成日游手好闲的儿子丹朱使其回心转意,踏实稳重而发明的,当时并不叫“围棋”,而是叫“石子棋”, 史书就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后来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发展创新,围棋一点点发展了起来。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能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对我们智力的发展,意志品质的提高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增强都有着难以估量的神奇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几千年来围棋都能够长盛不衰,并且能够不断的发扬光大。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这就足可见围棋的地位之高。

但是我们中国只是围棋的“生母”,真正使围棋得到大发展的是它的“养母”——日本,老师常在课堂上讲到:“日本对于围棋的发展是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没有日本,围棋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围棋自从唐朝时期由中国传到了日本后。日本对围棋规则进行了许多的修改,取消了座子制度和还棋头,并修改为黑棋先走。后来,日本又发现黑棋先行有明显的优势,发明了贴目制度来限制黑棋的优势。正是由于日本对围棋规则的一系列整改,使得围棋不断朝公平的方向发展,竞技性也随之不断提高。日本在围棋发展的历程中的确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对于日本围棋,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本因坊”,“名人”这两个名词,“本因坊”是日本围棋较早的发展地之一,是日本新闻棋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围棋“圣地”,是由寂光寺的一位名叫日海的僧人把寂光寺堂宇号为“本因坊”而来的,而日海本人则把自己改名为算砂,他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本因坊的开山鼻祖。而“名人”呢,则是那个时期棋力最强的棋手,且在一个时期一般只会有一个名人,名人一般不轻易和他人下棋,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想要显示自己的身份的特殊性而不轻易出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怕输棋,影响自己的名声。但是不管怎样,名人的棋力和经历都不是一般棋手能够匹敌的。之后又出现了安井家、井上家、林家,他们和本因坊一起被合称为“棋所四家”。“棋所四家”为日本围棋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舞台,也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下,成就了日本围棋当时在世界棋坛上的霸主地位。在中日围棋交流中,我们中国从中学到了许多先进高深的技艺,促使我国棋手的水品得到大幅的提高,但不可否认,那时日本棋手的实力早已远超我们中国,真正成为了世界围棋界的霸主。但是到了后来,随着韩国围棋的崛起,中国围棋的复苏,开始形成了三国争霸的局面。

对于韩国围棋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曹薰铉和李昌镐师徒。我就特别佩服曹薰铉,曹薰铉早年曾东渡日本,在著名的围棋教育家濑越宪作门下学棋数年,但是后来因为服兵役而回国,之后就一直留在韩国发展了。日本几年的修行,让曹薰铉的棋力渐长,假如他当时没回韩国服兵役,可能他会成为日本一大顶级高手,而韩国围棋还将是一朵未开的苞蕾,不会有现在这样辉煌。曹薰铉的回国,给韩国围棋带来了生的希望,掀起了韩国围棋发展的热潮。在韩国棋界,曹薰铉堪称是无可置疑的第一高手。自1973年他首次在第14期“最高位战”中夺取冠军以来,曹薰铉已在韩国历年举办的各种大小棋战中先后夺得了130余顶桂冠。然而,他真正最让我佩服的并不是他的这些成就,而是他在自己最为强盛的当打之年,收了极具天赋的李昌镐为内弟子,这无疑是在自己身边安了一枚活生生的定时炸弹,为自己日后培养了一位极其强大的对手。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久,曹薰铉在韩国的一个个冠军头衔都一一被李昌镐拿走,但正是因为曹薰铉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为韩国围棋界培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想这点很少有职业棋手可以做到的,这也正是曹薰铉最让我敬佩的品质。

最后是我们中国围棋了。中国围棋是围棋的“生母”,但对围棋发展的作用却不及日本,我们也体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但毕竟我们中国人口数量摆在这里,当然我们也不能老这样吧,还好在中国一些元老级棋手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棋手,比如在今年2月围棋LG杯决赛,不满21岁的江维杰力克李昌镐拿下首个世界冠军,一个月后的BC卡杯,95后小将芈昱廷屠龙击败李昌镐,17岁的党毅飞力克李世石。近年来,像江维杰,党毅飞这样的年轻棋手越来越多,他们的棋力已经接近那些老一辈的棋手,甚至是已经超越了他们。一次次的突破,让我们不禁想问是什么炼就了这些具有超一流水平的年轻棋手?在这里,围棋道场就功不可没了,像北京的一些道场就会给一些冲段的小棋手提供每天高强度的魔鬼训练,他们的训练强度甚至都超过了国家队队员。高强度的训练,让小棋手的后半盘攻杀能力十分突出;扎实的训练也让他们反应更快,计算能力更强。这也正是我们中国年轻棋手的厉害之处了,我相信,有这样的训练模式,我们中国的围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讲讲我对课堂的些许感想吧,我觉得老师上课还是挺有意思的,上课时总是面带着微笑,十分有感染力。上课的教室也挺特别,桌子都是一张张单独分开的,一桌正好可以进行两组一对一的比赛。老师上课的惯有思路是先上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包括一些专业的围棋技巧和固有名词的解释,比如如何数气,紧气,夹,点,杀棋,沾等等,每讲到一个新技巧,伴随的就是几个实际的棋盘上的例子,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我们自己判断子该放在哪里。不过,在这中间,我个人觉得有一点小纰漏,因为老师在讲某个技巧时,对应的落子的地方肯定刚好是和知识点有关联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只要找出那些相似的点就对了,但真正到了比赛上,我们还是无法运用这些技巧,所以在这点上,我觉得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并且平时多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水平快速的提高。围棋课上,我们最热衷的当然就是老师的讲故事环节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节课上必不可少的高潮环节了,老师讲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生动有趣,让我们是如此般的感兴趣,以至于对于下课铃声也可以全然不顾,一致让老师再讲一点。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把讲故事一直延用到以后的围棋课上,我想定会给围棋课堂增色不少。

在一学期的围棋课上,我觉得我真的学到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但是,如果真正想要在围棋上有所突破,就必须长期持之以恒的练习,实践,因为“棋开得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我呢,则将会把围棋当做一种爱好,时不时去回味一下这“黑白世界”的神奇魅力。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一学期的辛勤教导。

第6篇:围棋感悟

偶见一篇文章,其中的理论常识对我这样的初级爱好者很有启发。 围棋感悟如下:1:相互矛盾: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棋手在下棋的时候,以为自己能下出最好的一手,从矛盾来讲,这已经失败了,当你认为你下出了好棋的时候,对手当然不肯,此时一定会产生变化,或者是转换,从而变成了恶手2:系统矛盾:两个对象单独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只要相互联系就出现了矛盾,此时要是你的棋能从接合处穿出,则有一边必伤4:逻辑即为是非,矛盾即为相反,围棋不过就是是非,矛盾的转换而已5:顺势而为:一定要把事物的变化考虑进去,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来计算8:围棋之所以能够转换,主要是因为获利,谋形,造势,对杀,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如果只考虑利益,那么必然无计可施,难以转换9:如何用对弈来解释人的心理10:围棋的棋理只不过是理想模型,没有用的,在现实中,除非力量和机会均等,双方互守约定,才能成立,否则只要博弈中的一方存在强大着的关系和势力,甚至不受法律约束,那么弱者无论如何都是不行的,总而言之,不行11:虽然弱肉强食是现实规律,但是在人类社会中,弱者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形势,即强者可以不受约束,而弱者却受制于法律,此时一切谋略都已失效,勿用12:在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的情况下,弱者的智谋无处可用14:围棋是战略:不是为了杀子,而是为了利益,对手的存在也可以转换成利益15:现实中的圈地:围棋中有圈地之说,现实中也有,那就是新兴产业16:棋谱上的对局都是有解的,其中的杀机必然存在,而现实中对弈,有没有机会,则需要自己的观察和计算17:围棋里形势判断比较直观,而象棋里就比较间接,所以所谓判断形势就是认识棋盘上各个棋子的相互联系,存在矛盾18:心理素质:在时间紧迫,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思想集中,专注冷静的计算,这可是非同寻常的能力19:矛盾:非此即彼:如果用被围的围棋无法解困,那么可以利用外围的围棋发难。对杀的时候,进攻一方要注意对方在被攻时可以完全不应,而是对杀,使用比进攻一方更为强势的手段20:人工智能:人计算的时候,是直线,而计算机计算的时候是穷举遍历的,每走一步都是树状发散,我是树干策略(主要矛盾)。比如下棋:你走一步,对方再走一步,那么当你走完一步棋之后,对方必然要走出更强的着法,才能应对,如果是围棋,那么围棋的空间比象棋要大的多,围棋很多时候都可以不予理睬,但是象棋必须要有所作为25:下围棋一定要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取胜,投机亦是如此26:在同一个系统中的不同的对象,必然存在着相互联系,可是如果相关生存威胁,或者是战略利益,那就是相互对立了,此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战而胜的战略就是要构造这种矛盾对立的形势,使得系统的自身出现不可相生的矛盾。围棋中,把本来两块相互联系的棋子往同一处赶,使得两块棋之间产生相互矛盾,不得不争夺生存空间,各自求活,结果反而被各个击破27:价值交换,我要空,你要形,我要杀子,你要破空28:通过攻逼的手段,让对手本来的好棋和坏棋连在一起,结果都成了坏棋将对手原本不相干的棋赶至一起,然后又将对手的棋一分为二,成为孤棋,同时对两边进行攻击,对手欲罢不能29:没有计算就不要对杀30:杀子是不现实的,重要是的利益31:政治均衡:要散于平衡各方面的利益32:在对方想要攻击我方的时候,转换对方行棋的方向,引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同时,自己却在另一边趁机成空33:相互联系,即各个棋子之间的位置是什么形状,而不管中间有没有对方棋子隔断34:围棋即政治,只是为了利益35:无形:攻击的时候必须远离对手,贴身缠绕反而容易被对手乘机借用。36:打劫:无事生非37:围棋就是战略,通过,布局,点,示形,造势,争取利益38:下围棋的时候,不应该为对杀成功而欣喜若狂,此时已经处于被动了,因为杀子而落入后手,这绝对是败着39:乘胜追击,欲擒故纵40:围棋是战略,即先战略后策略,先全局后局部41:战略,必须要给对手足够的生存空间,否则对手只能拼个你死我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全身而退,更多的是取决于运气而非战略和强弱4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对手下棋,对手之急所,即我之急所,相互矛盾43:形,势,相互联系,而现实系统则是利用公关,建立人际关系,即人多成王44:存在变化:不知道变化,以及常规作战45:心理意识:对杀的时候,绝不能不以为然,自行其事,听任对手为所欲为, 而是要竭力使用更强的手段,来战胜对手。强势主动,绝不能让对手有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而是要让对手只能服从职业棋手在下棋的时候,其主动性极为强烈,所以围棋并不是无为不争,而是强势主动之极端,即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的作战意识。不是对手不想争斗,而是根本没有可以利用的机46:必须能判断谁大谁小,弃子取势47:反道而行:常规之难:下围棋的时候,常规之策已在对手的计算之中,这是不行的,所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想要胜出,是绝对不能束缚于常规的48:在布局的时候,如果通过运筹而非对杀,同时实现谋形,造势,盘渡,圈地,可谓不战而胜。但如果是对杀,只要能够取胜,那么谋形,造势,盘渡,圈地,都可以皆有。所以,在现实系统,“抢”才是竞争的最佳策略,其它只不过纸上谈兵而已,知易行难。在布局的时候,如果两边都可以拆,但是如果有一边拆到以后,不仅可以限制对手的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和另外一边联络起来把对手封在角里,那么这就是发挥了策略的作用49:相互矛盾的,在对峙相向之时,很难不让对方围空圈地,所以利用弃子,或征子不利,让对方在忙于杀子的时候,乘机取势,走上大场,这就是把不利变为有利的战略50:矛盾对立:用自己的损失去换取对手更大的损失,或者让对手得利的同时,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围棋感悟一片太长,所以分两篇来写。51:可胜:对手自身的矛盾,不败:是因为自己有所防御52:围棋美学53:以利诱之,弃子取势55:以小见大,不可能之可能:在围棋中如果相持不下,胜负往往从细节开始,而想要战胜对手,用对手预料到的着法是不行的56:何谓战略:从全盘下棋,第一,有能力看到全局的资源,第二,每一步都是从全盘着手57:控制,即反道而行58:围棋是对自然规律的模拟,因此围棋的变化和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59:当在对手的势力范围对杀的时候,如争角,总是差一口气而死,这就是对手的先手之利60:摸样庞大,但却内部空虚61:策略竞争:对于布局的各种方式必须相互比较62:战略,靠关系,效率高63:打劫是对意志的考验,即谁能够坚持到最后64:攻则有余,守则不足:强的时候,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手段,而弱的时候,则必须更为积极主动66:价值交换:是亏损,还是盈利68:围棋去繁就简的原则,可以把多余的棋子去掉69:人的创造能力受制于人的心理,情感,以及人性的弱点70:无形,作为高手,往往是下了一手以后转投他处,直到形势有利的时候,再选择如何定型,虽然没有发生战斗,可是对手已经亏损71:脱先:脱先是为了争取主动,放弃小利,争取战略上更大的利益,然而脱先之后,对方不予理睬,或者乘此机会大开杀戒,这是不行的72:专注:下围棋的时候,绝不能在别人还在攻击,没有活棋的时候,转投他处,必须处理好了才行,如果不能下好,反被对手借用,缠绕攻击,那么还不如不下,记住,一定要把活棋,围空,出头,杀气集中处理好了才行73:对于形的理解,棋子的棋形不好,自然占地不多,所以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如果效率低下,自然获利不多74:攻击的时候看不到自己的弱点,防守的时候看不到对手的隐患,攻击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为了对杀,这就是目的75:超越限制:所谓的大飞,关,如果已经被对方断开,是否成立呢:只考虑利益,对于棋子的得失则不予理睬76:争取主动:你的攻击是否能对对手产生作用,如果对手可以不予理睬,那么攻击无效,徒劳无功77:矛盾相生:凡事都有两面,有利就有弊。所以下棋的时候,看到弊的着法应该看看有没有利,而不是就此打住,不再考虑下去78:围棋的战略A:先在二路爬,然而破坏对手的中腹,(可以通过制造劫材,形成外势)B:捞取实地,放对手逃向中腹,在中腹混战C:先把关键的眼位点住,然后在外围迂回包抄80:下棋的时候,会因为吃亏而恼羞成怒,不顾一切的对杀,反而大损81:矛盾相生,相互对立:若是想要皆顾,平衡,这恐怕难以改变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所以目的必须明确,要么做活,要么出头82:下棋的时候比的就是效率和平衡,自己不出错,而等待对手出错83: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置身世外:为什么不从对手的角度来下棋呢?84:围棋中的空,即为现实中的价值85:矛盾转换:在作战的时候,要么由强变弱,要么有弱变强,在胜负未分之前,矛盾的双方都在不断加强,直到发生转换86:似水无心,清澈澄明87:战争意志:有了明确的作战目标,就必须放弃与此无关的利益,在围棋里,就是放弃处于对手强势威胁下的弱子在现实中则是,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放弃与此无关的一切考虑88:心理素质 :在极端的压力下,仍然能够冷静的计算的,实属不易,而在围棋中,若是关系到双方主力死活,则压力更甚,此时唯有冷静,考虑到存在变化,以及可能发展,才能正确的分析形势,取舍得失,而不是被自己的情感所累,对于存在的矛盾视而不见,以致于折戟饮恨89: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矛盾相生,要能从不利中找到有利,要能从迂回中找到直线,从而实现矛盾转换要全歼对方的大龙实属不易,往往是屠龙未成,反受其害,此时的形势处于进退两难,攻则受损,退则无功,不过矛盾相生,还是可以实现矛盾转换,把大龙往对方的势力范围驱赶,乘势围地破空90:柔弱:似水无形,强势,死你我活:柔弱的棋子难以攻击,既可以弃掉,也可以转换,这就是弱者的优势91:不予理睬:如果可以不予理睬对方的攻击,那么对方的战略意图必然可以不攻自破,无功而返92:对于打入孤子难以攻击,但是在战略上可以通过建立强大的外势,间接攻击孤子93:认识和联系各个对象存在的相互关系,以为系统,即为战略:在下围棋的时候,从各个对象在棋盘上的位置出发,分析综合,形成系统战略94:趁胜追击:围棋的着法,不是在于合围,(除非兵力十倍于对手)也不是在于占地为王,而是故意欲擒故纵,趁胜追击95:理论实践A:利益,只有利益B:弃子C:有形,反而弱小,无形:反而强大,即放弃有形,而处于无形,在围棋上,大的战略是不可取的,有形的目标也是不可取的,放弃有形的目标,像水一样柔弱96:围棋和股票一样,既可看多,也可看空,既可是强,也可是弱,不是事物有了多空,强弱,而是心理有了多空,有了强弱,慎之97:专注,系统中的每个对象,如果不能相互联系成为系统,那么只要处于孤立,失去联系,就必须处理,做好为止,决不可重起炉灶,另生事端,否则如果不能做好,那么当初不如不做认识规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如果事物封闭,与外界失去联系,那么系统必然衰亡99:用强,自持强大者,自身矛盾太多,但是面对弱子,又不能示弱,结果反受其害自恃强大者,自身矛盾太多,反而弱小无论强弱,对自身存在的矛盾,都必须及时处理,不可置之不理100:政治,只有利益,下围棋的时候,考虑的只是利益的得失,如果没有利益,那么利用弃子使其产生利益

第7篇:少儿学习围棋的好处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推出震撼世界的教育新理念-情商教育。情商指人的情绪商数,人的情感、性格、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分数,偏重于智商。教育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学围棋可以提高情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功能。

一、学围棋可陶冶性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

下棋讲求礼仪,这与做人一样,要尊敬师长,做人要诚实。要下好棋,心要静、气要定。学棋后,浮躁归于质朴,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情。

二、学围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千古无同局”道出围棋的真谛:变化多!下每一手棋,都要展开想像的翅膀,都是创造的过程。实践证明学围棋的孩子创造力、独立解决问题、思维能力都很强。

三、学围棋有助于磨练孩子的意志。

下一盘棋往往要静静地坐上一两个小时。身处劣势,要百折不挠,千方百计反败为胜。胜利在望,更要小心谨慎。

四、学围棋有助于孩子提早接受挫折教育。

围棋与音乐、绘画等其他纯艺术类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围棋有直接的胜负。有些小孩在下棋时只能赢不能输、棋下输了心情自然不好。孩子有胜负感、荣誉感是好事情,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在遇到挫折时要面对现实,养成凡事靠自己、在逆境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快速调整好心境的良好习惯。

五、学围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围棋,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方的棋盘和圆的棋子寓示“天圆地方”。小小棋盘上的黑白子犹如金戈铁马,驰骋搏杀展现了围棋的力量勇气;“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则是智慧之美。围棋有助于培养孩子从小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围棋寓教于乐,既有趣又能学到东西。

六、学围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提升孩子的8种能力。(1)注意力(2)观察力(3)判断力(4)应变力(5)计算力(6)记忆力(7)大局观(8)竞争意识。能力提升,学了一身本事,必然充满自信。

七、学围棋有助于孩子学好功课。

据国内外专家实验测试后得出一致结论:孩子学围棋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围棋更能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荷兰出版的国际学术杂志《认知脑研究》,曾发表专家研究报告说:下围棋可以促进人类较少使用的右脑发展,下围棋是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八、学围棋有助于孩子就学和就业。

2004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透露一个“内幕”:2003年哈佛大学拒绝了各省市的46名高考状元,原因是美国名牌大学重视的是特长人才,录取新生分五个档次,首选是优秀体育人才和某领域的顶尖人才,学习成绩优秀是最后一个档次。目前,我国复旦大学等名牌院校纷纷推出招收特长生的优惠政策,围棋是其中一项,录取分数线一般降低40分以上。在我国众多大学中,、上海的清华北大复旦等学府的围棋文化最活跃,有围棋选修课!韩国大学有围棋专业。

总之,围棋是小朋友非常好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工具。小朋友通过学习围棋并且喜欢上围棋将会受益终身。

本格棋道少儿围棋培训春季班少儿围棋入门班少儿围棋中高级班正在热招!

围棋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智力游戏,正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幼儿园能否进行围棋教育?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是目前开展围棋教学的幼儿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人至少具有8种以上的智能,各种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智能通常都和谐地合作着。”同时,多元智能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的优势智能可以实现向弱势智能的迁移。在本案例中,就运用了这一观点,进行了尝试与运用: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作为切入点,运用于枯燥、难以理解的围棋知识点,形成合理、有效的围棋教学目标与内容,从而解决了围棋在幼儿园难于教学的问题。对于一些围棋教学正在起步的学校来说,或许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围棋作为幼儿思维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围棋童谣的开发又有一定的发展作用。围棋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它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预设、选择、判断、推理,战略战术决策的一种智力游戏。由于围棋能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正逐步走进幼儿园,成为学龄前幼儿喜欢的一项智力游戏。

那么,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围棋教学呢?在研究过程中,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A: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人至少具有8种以上的智能,各种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智能通常都和谐地合作着。”人的八种智能往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以某种综合的方式在每个人的生活、行为中体现出来。

B: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智能特点,构成幼儿之间学习类型与学习方式上差异。幼儿园教育在内容和手段上也要进行整合,要考虑接纳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拓展教育的途径,提高因材施教的效率。

C:人的智能呈现多元性,可以认为,时时处处都有人的智力活动空间和智能表现的环境。D: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优势互补的原理,指出:教育要关注儿童优势智能的充分开发,同时也要关注弱势智能的发展。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互补、迁移等原理,我们进行了尝试:运用围棋童谣促进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发展孩子多元智能,提高思维品质。

(一)、名词界定:

1、童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于理解等特点。

2、围棋童谣:将围棋的知识点作为童谣的内容,为围棋学习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选择“围棋童谣”的依据

1、心理学依据:

3——6岁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离不开具体事物及其表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较低,掌握的数理逻辑知识也很有限。对语义的理解水平不高,掌握的概念往往是不稳定的,记忆能力与意义联系能力也较差。因此,童谣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去联想理解观察到的图象,同时引导孩子去进行判断、推测和决策,逐渐培养孩子对围棋规则的认识和弈棋过程中的自省能力。

2、教育学依据:

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具有一定的东方神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国与国之间的围棋对弈赛、国际上对围棋比赛项目的逐步重视,更有助于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归属感。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围棋教育适合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传统的围棋教学方法非常枯燥,术语比较多,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幼儿园规程》提出的“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注意游戏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来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阐述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互补、迁移”的原理,所以对3——6岁的孩子实施围棋教学也必须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等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进行。围棋童谣以其生活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孩子仿佛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唤醒孩子去积极思维,能引发3——6岁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我们选择围棋童谣作为围棋教学活动的形式,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实践

我园从中班起开始围棋教学。教师将教学进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围棋童谣结合,运用游戏法、情境法使幼儿快速掌握围棋知识。如:

知识点

童谣内容

认识棋盘

一块棋盘长又方,纵横交错十九行。四角四边九星位,天元雄踞在中央。

认识虎口

中间三子做虎口,边上两子做虎口。角上一子做虎口,敌人进来吃掉它。

气是宝,不可少,学会数气很重要。只剩一气称打吃,没气提子别忘掉。

吃子

围棋落子就有气,要想吃棋围上去。四面援军全隔离,围得没气统统提。

对杀技巧长气

黑白对杀要比气,胜败常常在此举。内外公气嫌不够,长气可助我杀敌。

对杀技巧对杀

大眼小眼大杀小,有眼无眼有杀无。长气大眼来较量,长气必然走胜途。

打吃

双打吃,真巧妙,总有一处逃不掉。抱吃枷吃关门吃,就象关窗抓小鸟。

扑、挖、夹

扑到虎口去拔牙,当中一挖两边夹。抓住敌人要勇敢,吃子也要学警察。

边角吃子

边角吃子有办法,我往河边来赶鸭。看准方向算一算,当心自己掉下水。

也是家,也是宝,两眼活棋最重要。

征子

征子就象滑滑梯,两条斜线分得清。看见朋友拍拍手,看见敌人马上停。

棋子的连接方法—断、连

棋要连,断要补,团结友爱力量足。

旁边没子拆飞跳,旁边有子长双虎。

断、长

分断就象切西瓜,吃子进攻全靠它。

围空

围空就象盖房屋,高低配合门关住。不走废棋不贪吃,先抢角边后中腹。

(四)分析

围棋童谣以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教学等优势,成为教师进行围棋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围棋童谣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

术语,都配以了童谣。幼儿在自己熟悉的文学体裁中,通过念念儿歌、做做动作都能有所得:原来不喜欢围棋的孩子,在童谣的朗诵中,慢慢掌握了知识点,进入了围棋的大门,并逐步喜欢上了这种“聪明人的游戏”;原来喜欢下棋的孩子更是在童谣的影响下,迅速掌握了难以理解的术语,在一首首童谣的朗诵声中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加了对弈的能力和信心。孩子们在童谣的诵读中,语言智能得到了培育;在运用围棋童谣进行对弈的过程中,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孩子们变得自主与自信,他们的自知自省智能有了可喜的进步。同时,围棋童谣有助于幼儿思维品质的形成、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童谣内容分析;

(1)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孩子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及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围棋童谣能够对围棋知识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因此,在围棋的对弈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促使孩子快速地判断和决策。如:围棋童谣“认识虎口”——“中间三子做虎口,边上两子做虎口,角上一子做虎口,敌人进来吃掉它。”幼儿通过童谣的朗读,理解了在角上、边上、中间做虎口的不同情境,掌握了在不同的方位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做虎口的知识。又如:“吃子”童谣——“围棋落子就有气,要想吃棋围上去,四面援军全隔离,围得没气统统提。”生活化的语言,让幼儿感觉到每个棋都是有生命的,知道了怎样保护自己的棋,更掌握了消灭对方棋子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样的童谣除了激发孩子围棋的兴趣,更让孩子快速了解知识点,掌握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幼儿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2)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按照不同的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的方法,积极运用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围棋童谣中有的知识点就包含了不同的变化情况,幼儿在掌握围棋童谣后,更有利于用童谣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童谣“征子”——“征子就象滑滑梯,两条斜线分得清,看见朋友拍拍手,看见敌人马上停。”前两句有助于让幼儿了解征子的特征,让孩子结合平时喜欢的滑滑梯运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后两句则告诉幼儿征子的两种情况,碰到有接应的棋可以征子,碰到对方接应的棋则对自己不利,应马上停止征子。幼儿在掌握了童谣后,就能够按照不同的对弈情形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又如:童谣“打吃”——“双打吃,真巧妙,总有一处逃不掉。抱吃枷吃关门吃,就象关窗抓小鸟。”这首童谣中,包含了4个知识点:双打吃、抱吃、枷吃、关门吃。当孩子在对弈过程中,碰到了“打吃”的情况,就能利用童谣选择其中的一种,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养成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即“举一反三”的思维灵活性的品质得到培养。

(3)围棋童谣内容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人同时思考几个问题,或者对几个问题同时进行处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能同时思考几个难题,通常不必反复看题目,而是把题目记在脑中,利用各种时间反

复思考,并不使他们互相影响;

B:善于解决同时出现的几个问题,而不会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C:在学习中善于一边听讲一边思考问题,并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思考问题,呈现高效率状态,并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是人的一种高层次思维能力。

我们创编的围棋童谣在内容上注重了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童谣“棋子的连接方法(断、连)”——“棋要连,断要补,团结友爱力量足。旁边没子拆飞跳,旁边有子长双虎。”这首童谣中,展示在幼儿面前的是几个策略,即A:棋的连接知识;B:选择拆、飞、跳方法的前提;C:选择双虎的前提。

在对弈过程中,棋盘上的情况往往是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因此,幼儿可以通过童谣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及时的预设、选择、判断和决策,而不感到手忙脚乱,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够快速地解决同时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围棋童谣的内容有助于孩子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幼儿园进行围棋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围棋是一种传统的东方游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双翼并举的智慧。以围棋活动为载体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增长聪明与智慧,了解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用富有哲理的围棋故事,围棋格言和棋理启迪人生;用棋规、棋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围棋作为一项头脑竞技体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耐心、细致、自信、自省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以棋会友促进乐学、合作与交往;充分挖掘与围棋有关的诗书画资源,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让更多的学生会下围棋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儿童阶段思维处于自然发展的阶段,是学习围棋的最佳年龄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处于高速发育之中,最适合开发智力,可以解决注意力不易集中、依赖和任性等表现,围棋布阵于方格之中,黑白两子开展激烈搏杀,具有游戏性和竞争性,寓动脑于兴趣之中,极易吸引少儿的注意力,这便是围棋的魅力。日本的专家曾经研究过:0--6岁的孩子大脑发育为80%,而7--18岁大脑发育只增加了20%。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不要错过开发智力的时机。

英国思想家培根有一段名言: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学生通过围棋活动,不但促进智力的发展,增加智慧,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衷心的祝愿我们的学生:天道酬勤,胸有大局,乐在“棋”中,“棋”乐融融。

一说起围棋,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左手托腮、右手拈子、含而不露的凝重样子。同时,围棋也因其规则简单,但变化万千,而给人高深莫测之感。如果让一群屁股还是“尖底”且满脸稚气的孩子下围棋会是怎样的结果,难免让人对此产生疑问。但日前,机关幼儿园的一份喜报,则让对此有疑问的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前不久,机关幼儿园孩子参加2011年浙江省幼儿体育大会第五届围棋大赛,获得了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名、丙组团体第三名,女子丙组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李蓓蕾获得了一

等奖,方堃、叶懿伟、陈奕名、胡泽木、张志远获得二等奖,金萧逸、李禹威获得了三等奖,还有一批孩子获得了优秀奖。

是什么原因让复杂的围棋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方法,让玩皮的孩子喜欢上围棋。为此记者来到机关幼儿园,和那里的“小棋手”一起体验快乐围棋。

早在2006年,一项国家级课题摆在机关幼儿园的班子和老师面前,课题的名称是《棋文化教育锻炼幼儿承受能力及意志耐力的研究》。那时尽管机关幼儿园的老师不是很懂围棋,尽管也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还是承担了这项课题的其中一项子课题——围棋。“那时,尽管我们不懂围棋,但是大家隐约感觉到,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之一的围棋,肯定对孩子的成长和熏陶有着独到作用。”机关幼儿园赵兵老师告诉记者。

课题申报了,当年的7月份几名教师还专门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当9月份,正式进入课堂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此项内容给予了关注。

与大年龄的孩子学围棋不同,机关幼儿孩子一开始并不是学习围棋规则以及枯燥的的走法、而是从围棋趣事着手,向孩子讲有关围棋的故事、学习关于围棋的儿歌、参加各种各样有关围棋的表演。能说能讲、能唱能跳,这样的围棋课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一年过去了,孩子们不再满足简单的围棋趣事,而是向着黑白二子、棋盘纵横进发了。

从喜欢围棋到开始真正学棋,机关幼儿园里的教师也感受到棋文化对孩子的熏陶的影响,原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变得有耐心了,思维变得越来越慎密。“围棋使我们学生都变成了爱动脑筋的孩子。”赵兵告诉记者。孩子的成长并不仅仅在于个体上,通过围棋故事的学习,孩子之间也慢慢感受到了棋文化中那种“雅士”之风,下棋之前,大家先致敬问好,在下棋过程中,却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待一盘结束,又彬彬有礼的握手言和。让孩子从小感受竞争、在竞争中学会谦让和抵抗挫折,这也是围棋带给孩子最大的乐趣和意义。

“„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成长。‟这是我们园的培养孩子的宗旨。当初,围棋进我们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还担心能不能适应孩子,从现在来看,当初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机关幼儿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孩子学习围棋的过程中,机关幼儿园的教师也总结出了一个经验,不要总以为孩子不行,只要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有些事情,孩子也会做得很好。

比如,围棋。

第8篇:少儿学习围棋的好处

一、围棋可锻炼智慧、提高记忆力。不管先天是否聪明,人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培养。围棋是绝好的“健脑体操”,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与对手斗智斗勇,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变得日益灵活、聪明,孩子也可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学好围棋需记住大量的棋形、定式,局后复盘、录棋谱等都对记忆力有极大的训练作用。从古至今,围棋开发智力的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同。

二、围棋可锻炼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很多小朋友对数字加减乘除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而下围棋可让孩子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纳数学知识。围棋堪称数学的乐园,运用数字的机会很多,数气、数目、对杀、死活、官子等都需要计算,且这些计算都是通过心算来完成,时刻都在锻炼着小朋友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对今后数理化的学习非常有益。

三、围棋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今的小朋友普遍好动、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往往坐不住,边玩边学,学习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下围棋要求对局者始终高度集中注意力思考、计算,才能正确的应对,不然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朋友大多争强好胜,为避免输棋会自觉集中注意力并形成习惯,长期下围棋,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

四、围棋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古人把围棋称作“手谈”,意思是用手来交流思想。围棋行棋很讲究逻辑,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些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围棋水平越高逻辑就越严密。小朋友的哲学思想正处于萌芽状态,虽然非常幼稚,但会逐渐成长成熟。围棋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棋枰上局面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只有不断审察局势、寻找头绪,把不可能的下法排除,把可能的下法按逻辑关系排列,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着手,许多高深的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问题,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五、围棋可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空旷的棋盘上下棋如同在白纸上作画,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贫乏的人,棋艺是无法达到更高境界的。围棋有很多算不清的地方,驾驭这些虚的地方要靠悟性与想象力,常下围棋,对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围棋变化无穷,千古无同局,历史上的名局,是对弈双方共同竭力创造的珍宝,而其中的奇思妙想之着,便是大师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奉献给世人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孩子们在下棋时,虽然棋艺不高,但却是孩子自己的真实创造,出奇出新、异想天开之手偶有涌现,长期积累下去,在棋艺提高的同时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不断提升。

六、围棋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而下围棋需要孩子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立解决棋盘上的纷争,并从中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逐渐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有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养成遇事有主见、能自立自强的好习惯。

七、围棋可培养孩子的毅力与意志。学围棋表面上相对好玩,与琴、书、画等其它纯艺术项目相比,事实上本身是个比较艰苦的过程,要想学好围棋进入高手之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付出艰辛的努力,具体到每一盘棋,面对紧张激烈、迭宕起伏、变化莫测的棋局,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长期在围棋的胜负世界中摸爬滚打,自然可培养孩子的

毅力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八、围棋可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娇生惯养”,过分的宠爱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普遍偏低,给孩子完成社会化角色转换带来阻碍,将来有可能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围棋与人生有许多相通之处,是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良师,在围棋的胜负世界里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孩子要不断地在失败中品尝痛苦、自我疗伤,刚开始输棋时心里会很难受,或许还会哭鼻子,下的棋多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将逐渐增强。围棋可启迪孩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理解,不断增强孩子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学会从容面对现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在逆境中不言放弃、不畏困难、快速调整好心态奋发进取的好习惯。

九、围棋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对弈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必须要审时度势“化繁为简”,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准主要矛盾中的焦点问题,然后再想出解决焦点问题的办法,往最大最急的地方行棋,这样才能减少犯错误的机率,提高子效、准确性与胜率。如此这般养成了习惯,小朋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会大大提高,思维清晰敏捷,凡事三思而后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自然会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

十、围棋可培养孩子的组织、领导能力。下围棋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就是指挥局部战斗与全局战役的“司令官”,运筹帷幄于棋枰之上,孩子的组织、指挥、领导、决策能力无时无刻不在得到考验锻炼,从中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胆量与迫力,培养遇事冷静、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风度,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大局观,养成对事物善于应变、善于统筹安排的好习惯,取舍有度,进退自如,还可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与立场考虑问题,这些都为将来担任领导或管理职务并成为其中佼佼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围棋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与修养。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其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孩子在下棋时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他人对自己品格素质的了解。围棋对弈中要求棋手讲文明、懂礼貌、胜不骄、败不馁,常下围棋的人,大多具有善良温和的性格、谦虚谨慎的美德与文明高雅的气质。围棋可以充实生活,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或从事其它不健康活动,使童年生活更有情趣,可以陶冶情操,帮助孩子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孩子的文化品味与修养。

十二、围棋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爱好。小朋友围棋学得好,如在重大赛事中获得名次,可在升学择校时加分,优先录取,特别优秀者可免试读大学,有机会以特招生身份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不管围棋水平的高低,长大以后都可以以围棋为职业,不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在生活与工作中都可从围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人处世较为睿智稳重,从棋盘上得到的感悟、经验和教训将会对爱好者的一生产生积极而微妙的影响。

总而言之,学围棋可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好处。围棋不仅可启智、怡情、修身、养性、娱乐,还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伴您的孩子成长,您的孩子将从中受益一生。

第9篇:学习围棋规则

围棋的基本规则

围棋的基本规则规定:对局者一方执黑子先行(让子棋除外),另一方执白子,双方轮流交替下一子到棋盘的交叉点上(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能下子,禁着点不能下子),棋子下定后不允许再挪动位置。这一点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双方行棋的过程中,运用吃子、打劫、作活、围地等技术直至终局,所谓终局就是棋盘上每一个交叉点的归属均已完全确定下来。 围棋对局中正确的拿子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棋子,准确地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业余棋手当中,有些人习惯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棋子,这种姿势很不正确,不能登大雅之堂。 棋至终局后,怎样计算胜负呢?怎样判定谁输谁赢呢?简单地说围棋中的胜负可以概括为:谁围的地域大谁就是胜者;反之,就是败者。 围棋盘上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一盘棋的胜负就是由对局双方所占据的交叉点的多少所决定的。更精确地说就是由双方活棋所占据的地域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交叉点为一子,每方以一百八十又二分之一子为归本数,超过此数者为胜,不足此数者为负。 在围棋对局中,棋子在棋盘上是依赖“气”来生存的,若想学会如何吃子就必须先了解“气”。“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在对棋子的“气”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学习如何“吃子”了。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 没有“气”的棋子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允许在棋盘上存在,一旦棋盘上的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即可提掉。

一、气:围棋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二、吃子:围棋术语之一。 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叫“吃子”。 棋子只有在无气的情况下才可以被提掉。

三、“打”,当对局一方下子后把对方一子或者若干棋子包围成仅剩一口“气”的状态,如对方置之不理,再下一着即可将被围的棋子提取,这着棋称为“打”。 “打”与“吃”有本质的区别,“打”行在“吃”的前面,是吃掉对方棋子的先行步骤,“打”使对方棋子仅剩一口气,“吃”使对方棋子气数变为零,并随即提去 围棋的规则规定有些地方是不能下子的,围棋术语也叫“禁着点”。那么,什么地方不让“下子”呢?由于各种规则的不同,这个问题较为复杂,而且还关系到劫材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作为初学者只要明白什么地方不应该下子便可以了。 凡是要下的棋子,周围没有气,又不能吃掉对方子的地方,都叫“禁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在此处不产生任何意义,却反而吃亏的地方,都叫“禁着点”。 我们知道,棋子的“气”是棋子在棋盘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子只要有气,就可以不被提去。一块棋假若有两个“眼”就能够永远在棋盘中生存、发展,属于这块棋的所有棋子都将作为“活子”对待。所以说,围棋艺术暗示着“生与死”的搏杀。 什么是“眼”呢?“眼”是围棋术语之一,也称“真眼”“整眼”,是指由多个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空交叉点。 由多个棋子连接组合在一起的一块棋,假若有了两个眼,就可称作“活棋”,“活棋”是永远不可能被提掉的棋。 还有些时候,一块棋的“眼”很大,只要在“大眼”中某一处放一子即可使棋变成两个眼,即使置之不理,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活棋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双活”也称“共活”、“公活”,双方互围的棋子均无两个眼,形成彼此不能杀死对方的局面,双方都算活棋,称为“双活”。 在围棋中,棋盘上的棋子有活棋和死棋之分,前一课讲了活棋,现在我们讲一讲死棋。 所谓死棋就是在对局过程中的一方的一块棋被对方的棋子包围住,被围的棋没有两个眼以供作活,也就是说,棋盘上任何一块棋到最后迟早总是要被对方提掉或终局时拿掉的棋子,称这为死棋 在对局中出现死棋可以将其提掉,也可以不提,而到了终局后再把死棋从棋盘上拿掉,以计算胜负。棋盘上的死棋是先提掉还是待终局时拿掉要视情况而定。如不提掉对方被围的棋子便威胁到已方的生存或使对方被围的棋逃脱,则应提掉对方的死棋,反之,等终局时拿掉就可以 围棋术语有 长 关 冲 跳 尖 飞 镇 挂 夹 断 跨 空 虎 刺 托 退 碰 压 爬 接 顶 并 扳 挡 双 挤 立 拆 逼 封 点 具体你可以去围棋网站看看,那儿有好多资料啊,但关键还是要自己去实践,下几盘自然就回了。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背影下一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