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训练实效

2023-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指导, 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指简单的、规范的基本功的训练, 它是基础性的技能训练。一般包括通用设备、工具、量具等的使用和维护, 基本操作 (如锯削、锉削、錾削、钻削等) 训练。由于这些训练劳动强度较大, 训练的目的性和目标性不强, 又加上训练内容单一、枯燥, 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听讲, 仔细观察、认真模仿训练, 再加上勤学苦练, 才能掌握技能操作技巧。针对这一教学特点, 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详细讲解安全规程及操作要领

讲解、分析的目的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明确训练目标和要求。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应多结合基本操作的实例进行讲解, 以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其次, 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仔细琢磨, 认真体会, 掌握要领。

1.2 教师示范要规范到位

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是否规范, 直接影响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慢动作、分解动作的演示和示范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学生的第一次练习一般是通过直接观察模仿教师的动作, 所以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针对这个问题, 在强调教师动作的规范化的同时, 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可看到标准的动作姿势, 以便学习;另一方面,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教学质量。

1.3 加强巡回指导, 及时解决问题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深入观察, 积极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基本操作训练的起步阶段, 学生的练习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此时应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表扬, 不足之处应及时分析、指导。特别是初次训练, 有些学生会因各种因素, 如观察模仿能力、身体素质条件等, 出现操作姿势动作不规范、不协调等问题。教师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及时讲评,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基础性技能训练的开始阶段, 教师应对加工的工件提出严格要求, 对制作的工件应及时评判, 使学生了解工件加工的质量, 以便寻找差距并及时改进和提高。在训练中, 可让学生多参加工件的检测、评比, 使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 有助于技能提高。有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 在训练教学中采用结对、竞赛的方法, 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提高训练教学质量。

2 增加开发设计性的工艺技能训练, 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基础性操作训练是基本功训练,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训练积极性不能维持长久, 而简单的工件制作就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 安排一些既能满足基本功的训练需要, 又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的零件让学生加工。这样既能保证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 也有机地结合实际生产, 降低了技能训练中的材料消耗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一个零件, 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和工具设备的不同, 就有不同的加工工艺。但如何加工, 用最短的时间或最低的成本获得合格的零件, 是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学生在遵循工艺原则的基础上, 运用合理的技术, 解决了实际问题, 就达到了工艺训练的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 基础性的训练内容得到应用和验证, 而理论知识又在训练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 采取半开放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是工艺性技能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零件及其加工工艺的设计

一个简单的零件及其加工, 根据零件的作用要求、工具设备、毛坯选择等的不同, 可制定不同的加工工艺。怎样合理制定加工工艺, 在保证达到零件技术要求的同时, 高效地完成零件加工, 是工艺性技能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可提前给学生布置训练内容, 让他们有一定的准备。学生设计的工艺, 是不是切实可行, 最好让他们自己试一试。如果学生编制的工艺有悖于工艺规程和原则, 应及时纠正。对较复杂零件的工艺设计, 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制定加工工艺。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也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2 安排不同类型或典型的零件, 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目的

技能训练的过程, 不仅是基本技能掌握的过程, 同时还是技术能力渐进和经验积累的重要过程。技能、技巧在许多方面来讲, 就是经验总结和交流的结果。为提高学生对工艺技能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可安排到附近的工厂参观学习, 使学生对新的加工技术、制造技术及工艺有所了解,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在训练中, 要安排不同类型的或典型的零件给学生加工, 使他们通过训练, 发现自己的特点和特长, 找出缺点与不足, 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车削训练中, 尽管不可能将所有的零件类型都让学生进行加工训练, 但可以通过最基本的操作 (如零件的装夹、找正、工艺编排、刀具的刃磨、尺寸及粗糙度的控制等) , 使学生熟悉车床加工及特性, 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及应用能力。

2.3 加强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教学指导

一个零件的设计必有其作用与功能, 这是在训练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工艺训练教学不能只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师傅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 学生实践经验和知识很少。从理论上讲, 零件的设计思想、作用和功能, 设计、加工基准, 工艺特点等, 他们有所了解, 但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训练中应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与启发。训练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不仅会做, 而且还要懂得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零件其关键的部位、功能等在图纸上不能表达出来, 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楚, 必要时还要对其设计思想进行表述, 以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想。

3 拓宽教学内容, 注重训练实效

培养“智能型”操作技能人才是我们职业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从机电技术职业教育培养的特点来看, 中级专业操作技能是我们学生的一大特色,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反馈信息表明, 不仅要求他们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还要求有一定的生产组织、设备管理、训练管理等能力。例如有些企业要求他们制定实习车间的设备配置计划, 工具、量具、材料等的采购计划, 实习车间布置方案、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等。拓宽教学内容, 注重实效是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加强车间管理及训练教学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摘要:众所周知, 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保证技能教学要求,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训练, 训练教学必须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我们根据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元到系统的原则, 把技能训练分成几个层次和环节。

关键词:技能,指导,实效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难点透析下一篇:屋面防水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