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库应急预案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危化品库应急预案

政府危化品应急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3·21”响水特大化工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折射出我国政府在危化品的应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应急管理思维落后,危化品安全监管不足,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落后等。改善危化品应急管理的实现路径是:(一)转变政府应急管理思维;(二)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三)加强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关键词:危化品;应急管理;应急救援

一、引言

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嘉宜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导致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1]。在如此惨痛的教训面前,折射出我国政府危化品应急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以“3·21”响水特大化工爆炸事故为例,探寻危化品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事故回顾

2019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旧固废库由于长期违法贮存硝化废料,导致该废料持续积热升温,最终自燃,继而引发了硝化废料爆炸,该起事故被调查组认定为一起长期违法贮存危险废物导致自燃进而引发爆炸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调集相关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截至3月22日,天嘉宜公司及相关受牵连企业的明火均被扑灭,没有发生次生事故;3月24日,所有失联人员全部找到并全力展开救治伤员;4月15日,所有伤员全部脱险,并且通过采取各项挽救措施和监测,未发生次生污染。

2019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通过对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的调查和分析,认定了该起事故的性质及相关企业、机构、人员的责任,查明了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并总结了事故主要教训,提出了防范整改的措施建议。同时,事故调查组认定,江苏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工信、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危险废物监管职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响水县及其生态化工园区未能对招商引资的安全环保严加把关,仅仅流于形式,对天嘉宜公司内部长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视而不见。江苏省、盐城市没有认真落实地方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的管控不够全面、深入、扎实[1]。

三、危化品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应急管理思维落后

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可控性、机遇性等特征。近年来,随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政府作为应急管理的关键主体,应急管理思维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政府应急管理往往是“重应对、轻管理”。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便是基于该法。该法提出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这一理念,旨在强调如何进行权力的划分和责任的认定,从而及时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但是却缺乏对事件前期的预防和预警意识,导致本可以避免的灾难或损失发生。

诚然,“3·21”响水爆炸事故本该可以杜绝。据以往资料显示,该事故的涉事企业天嘉宜公司在事发之前的3年内,受到的行政处罚高达6次,累计缴纳至少上百万元的罚款,并多次被当地的环保局通报批评。2018年2月,还被国家安监总局点名批评,该局发出的督促整改函清晰明确地指出了天嘉宜公司存在13个安全隐患,需要停产整改,否则可能酿成大祸[2]。尽管天嘉宜公司问题诸多,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停产整改,并依然能够带病作业,这其中凸显了相关的监管部门有很大问题。据媒体报道,在事发的前半个月,响水县领导通过走访调研、召开会议等方式多次要求问题企业一律停产整改,也召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安全生产培训专题讲座。很显然,在相关领导的眼中,及时传达上级部署要求、通过召开会议和培训讲座就算完成任务,针对情节严重的企业进行点评批评或者是罚款加以处罚即可,而并没有考虑到安全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位,因而仅仅走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实质上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的体现,用形式掩盖了真正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出了政府危机意识之淡薄已深入骨髓。

(二)危化品安全监管不足

危化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自2002年3月15日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来,国务院相关垂直部门也制定了各自的针对性规范用于危化品监管,如《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许多地方政府也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危化品政策规范。尽管危化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加和补充,但是由于分段立法,缺乏系统以及整体性,使得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覆盖区域比较狭窄,且一些法律法规存在不明确、不协调、相互矛盾的地方,因而导致政府部门对危化品的管理相对混乱。此外,当前我国危化品应急管理立法工作落后于行业的实际发展,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施行,2011才通过第一次修订,时间间隔9年之久;《安全生产法》2002年施行,2014年进行修订,时间间隔12年之久。

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比较薄弱。近些年来,危化品行业产能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危化品企业多数分布在中心地带城市以及部分“产城融合”的工业城市,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由于通过长期的经验教训的积累,对危化品行业的监管能力值得肯定。当下,由于区域的产业升级,很多危化品行业渐渐都转向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这就使得政府对危化品的安全监管能力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的现象。针对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这些企业的到来能够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严加监管,必然导致企业的成本提高,考虑到其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的执行力度上明显较经济发达地区薄弱很多[3]。如“3·21”响水特大化工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天嘉宜公司长期违法存放危險废物,而这一违法行为得以长期潜在,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固体废物监管执法的重点不明具有很大关系。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固体废物监管职能,在已经发现或者应当发现天嘉宜公司存在违法处置危险废物行为的情况下,没有对该公司履行《固废法》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包含的监管要求,导致危险废物标识、申报和管理计划、限期处置、收集贮存和风险报告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违法贮存硝化废物超过7年,远超制度规定的1年年限这一行为也没有得到整改。

(三)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落后

“3·21”响水特大化工爆炸事件发生后,各救援队伍快速响应号召,迅速出动,本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积极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凸出暴露了我们应急救援能力滞后的问题,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首先,应急救援信息相对滞后。由于信息传递体系落后,各地通信设备不完善、缺乏应急处理专家咨询队伍、化学事故救援行动专家队伍,导致救援部队无法摸清危险源底数、危险级别、危害区域、受损情况,进而无法科学把握此次行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测,导致行动作业的过程耗时比较长、目标不明确、行动欠有序。

其次,应急救援技术相对滞后。行动救援队伍缺乏专业救援技术,未能很好地掌握化学救援相关基础知识,在如何防护和救人上问题突出。此外,行动救援中侦察检测的方法不够灵活和高效,洗消装备精准度也不够高。

再者,应急救援装备相对滞后。在危化品的应急救援中,防护、侦察、洗消等装备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我们的防护装备难以保障防护时间及防护效果,侦察装备对于有害有毒物质的检测能力有限,洗消装备的种类比较单一且效果不明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4]。

四、改善危化品应急管理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政府应急管理思维

要想有效实现政府危化品应急管理,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应急管理思维,探索新时代的应急管理思维。新时代下,政府部门必须具备并强化“预防式”思维。“预防式”思维就是要求政府进行在应急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调查研究在前,掌握情况在前,提高工作预见性、前瞻性。在行动前要把困难想得更严重一些,把问题想得更复杂一些,把解决办法考虑得更充分一些。反对凭感觉、凭经验做工作,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严格地预研预判,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掌握工作主动权。

我国目前对安全事故的防范主要依靠问责机制,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仍属于“亡羊补牢”式的管理,且不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应该除强化监督问责外,鼓励和奖励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到废弃物的处置中发现安全漏洞和隐患的人员,形成“全员管安全”的新风气,杜绝形式主义,争取在事故的萌芽阶段就将其消灭。

(二)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

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针对我国危化品安全事故管控在法律法规上存在的困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梳理并修正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中不明确、不协调的规定,使之能够更加具体化,在执行上具有可操作性和统一性。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该条例未明确规定这一期限;再如《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六条“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该条例未明确规定该信息系统所需要满足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实际的应急救援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风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明显不足。针对我国危化品应急管理的立法工作中时常出现事故倒逼、推动立法的现象,各项法律法规还应形成和完善合理的动态修订机制,每隔一段时期应该对落后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以更新和修订。对内容缺乏、规定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补充和修改,提出更加具体可行的要求,增强其前瞻性和可预见性,能够用来指导和督促实际工作的开展,以适应当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执行有力的组织不仅能够很好地落实现有法律,也成为了整合资源、完成既定目标的关键。强化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需要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及危化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能分工,避免出现职能交叉和条块分割的现象;需要畅通各监管部门间的信息,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危化品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增强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能力,促进协调合作;需要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远程协调监管,从而弥补地方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对高危地区、重点企业的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提前预测并及时发现相关风险。

(三)加强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应急救援作为危化品事故发生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若处理不当必将导致事故发生演化升级。因而必须要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包括应急救援信息建设、应急救援技术建设、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尽可能提高应急救援效能,将事故发生后的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应急救援信息建设。完善危化品应急联动平台,综合利用电脑、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将经验和技术相结合,建立危化品企业信息库、危化品数据库、典型事故案例库、救援装备数据库及应急专家库等,各省市平台之间形成互联互通,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定位危险源、判断危险级别、锁定危害区域、确认受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救援行动,缩短救援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

加强应急救援技术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和专家队伍的建设,通过人才选拔和专业院校培养,为救援相关单位和组织不断输送专业人才,组建并不断优化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为救援行动提供专业指导和行动支持。此外,要及时从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强化理论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战性、有效性的专业学科理论体系,用于指导实践;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工作,不仅要求参与救援的队伍掌握化学救援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提高其实战水平,力求救援行动科学高效。

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科学技术是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的进步逐步实现救援装备现代化。提升防护装备的防护时间和防护效果,保障救援队伍的人身安全;提升侦察装备检测有害物质种类的范围以及检测的准确性,以便对救援风险评估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及早落实救援部署工作;提升洗消装备的种类和功能性,及时恢复受灾地区的战斗力。此外,尽管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总量可观,但由于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基数庞大、资源分布不均,仍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因而需要进行有效整合、统一协调并对救援装备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以确保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结语

“3·21”响水特大化工爆炸事故,不仅给予我们沉痛的教训,同时暴露出了我国政府危化品应急管理中的不足。本文认真总结了该事故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转变政府应急管理思维、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调查组.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DB/OL].新华社.(2019-11-15).

http://www.gov.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468.htm.

[2]张萧然.响水“3·21”爆炸事故:形式主义害死人[DB/OL].中国产经新闻.2019-03-2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3-26/doc-ihtxyzsm0444343.shtml.

[3]孔晋华,张爱玲,潘文峥.汇集智慧,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業改革发展——“中国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J].中国安全生产,2019(4).

[4]李化成,崔俊龙,沈同强.加强武警部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策略——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剖析[J].中国应急救援,2020(1).

作者简介:杨艳(199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单位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御夫)

作者:杨艳

第2篇:危化品库入库须知

一、危化品仓库重地,严禁闲杂人等入内。

二、入库人员进入库区前,必须接受库管人员的检查、登记并消除静电。

三、严禁穿钉铁的皮鞋、穿化纤类的衣服入内,防止摩擦产生火花。

四、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库区,库区内严禁使用明火、吸烟。

五、库区内手机必须保持在关机状态。

六、携带有禁止带入库区内物品的人员,进入库区前可将所带物品交由库管人员代为保管,离库时领取。

七、入库人员进入库区后,必须自觉接受库管人员监督;对强行进入库区或进入库区拒绝接受检查、监督的,库管人员有权制止。

八、库区20米范围内禁止车辆停靠,并保持通道畅通。

九、装卸酒精的车辆在装卸前,必须先夹好静电夹,消除车辆静电。

十、谢绝参观。

第3篇:危化品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丙烷是易燃品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卤素接触会猛烈反应。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1.1事故类型分析 1.1.1事故类型

(1)丙烷泄漏燃烧爆炸。 (2)油、油漆、等遇火燃烧。 1.1.2事故类型原因分析

根据公司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就有可能导致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

(1) 人员违反管理规定,在油库使用明火,或人为带入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火种进入油库。

(2) 油库照明管理不善。主要有仓库照明灯具选用不当、物资摆放超高未保持灯距、照明施工质量差导致灯脱落、临时照明设置不当等;使用高温照明、灯位设置不当、用后未切断电源,辐射热积聚而引发火灾;临时照明设置不妥,受风或电线拉动而倾倒,无人看管而引起火灾。

(3) 危险化学品通风散热条件不良,防潮防火、防暑降温措施不力,堆放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致使库存物品发生生物、物理或化学反应引起自燃、燃烧或爆炸。

(4) 防雷设计有盲区或防雷设施保养不当。设计有盲区、避雷设施保养不善和防护不够。

(5) 危险物品(各种油、清洗剂等)没有分类分项存放、无警示标识、装卸作业无有效防静电措施、擅自改变仓库储存物质性质。

(6) 擅自改变防火分区、防火间距,消防设施不能完整好用等。

1 (7) 其他未进行控制的危险源。 1.2危害程度分析

当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时,可造成以下危害:

(1) 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 可造成财产损失、数据损失和重要文件、资料损失; (3) 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确定泄漏源或发生爆炸事故的位置;

2.2 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2.3 向上级部门申请调集所需的泄漏或爆炸应急救援处置队伍; 2.4 确定泄漏源或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员多少等); 2.5 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2.6 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2.7 确定泄漏时间、或火灾预计持续时间; 2.8 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2.9 气象信息;

2.10 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2.11 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2.12 明确泄漏或爆炸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2.13 确定泄漏或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2.14 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队、救援队伍等)。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 3.1.1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沈守财

副指挥:马恒生 张健

成 员:王乐国

孙衍森

李清华

路付光

马福亮

高继峰

张永

王春生

张亮

张云芳

指挥部生产部室。

主 任:马恒生(兼)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接警工作,办公室设在生产部(接警电话: 2139322),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生产车间及职能部门要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要求,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快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1总指挥职责:

1、根据灾害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制定营救遇险(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

3、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4、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5、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3.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行动的方案。

3、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执行。 3.2.3应急通讯组职责:

1、负责突发安全事故现场的通讯和联络工作,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2、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按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负责传达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及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迅速进行集合。 3.2.4治安组职责:

1、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做好事故抢险期间的现场秩序维护,为抢险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负责协调、组织保卫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协助经营部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4、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

5、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并对外进行抢险救援信息的发布。 3.2.5抢险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控制危险源,负责现场抢险作业和遇险(难)人员的营救。

2、评价现场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

3、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4、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信息。 3.2.6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营救、寻找、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及时与乌达区医院联系对受伤人员进行施救。 3.2.7运输组职责:

1、负责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抢险救援成员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2、协助调度有关人员做好通信联络。 3.2.8物资供应组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

2、按照救援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抢险物资的储备工作。

3.2.9次生灾害监测组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灾害程度。

3、负责准备必需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完成其它工作。

4、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应急救援措施。

5、组织制定应急结束后的恢复计划。 3.2.10善后处理组职责:

1、做好遇险(难)家属以及伤员的慰抚工作。

2、按规定提出对遇险(难)家属和伤员的补偿报告。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的监控 4.1.1 危险源的监控方式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经常性检查的监控方式。 4.1.2 危险源的监控方法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下面监控方法:

(1) 每年由电工负责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的供电线路、照明是否有绝缘老化和过载情况。

(2) 每月安全检查组检查各车间(部室)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防雷设施、通风设施完好情况。对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器具,令其 5 立即整改。

(3) 保卫部人员通过监控器对生产车间现场监视。

(4) 加强存放场所的安全及人员出入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1.3 事故的预防

为有效防止厂部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或泄漏事故,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以下预防措施:

(1)易燃易爆品仓库要远离火源,严禁在仓库或附近使用明火; (2) 仓库内通风良好;

(3) 定期检查供电线路,存在问题的及时维护、更新; (4) 定期对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及附近防雷设施进行检查; (5) 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存放,警示标识齐全; (6)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灭火器定期检验维护,确保完好; (7) 消防设施配备数量充足; (8)严禁在厂房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9)氧气、丙烷要分类存放,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氧气、乙炔存在点要有警示标识,注明最大库容量; (10)氧气、丙烷存放要有防倒装置,安全帽齐全,空满瓶标识清楚; (11)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要有防泄漏积油沟槽,并定期清理; (12)做好防盗,库房门必须上锁;领用要登记; (13)仓库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学特性及仓储知识; (14)仓库管理人员熟悉灭火器使用方法。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的条件

当发现易燃易爆存储场所的设备、设施有化学品泄漏或燃烧并伴有浓烟现象或异味、响声即具备预警条件。

6 4.2.2、预警的方式

采用电话、对讲机或直接喊话等方式预警。 4.2.3、预警的方法

发现者可通过对讲机、手机或大声呼救等方式,即刻通知公司生产部和附近区域内工作人员,由生产部向领导汇报。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5.1.1、报警系统

以日常巡回检查为主要手段。 5.1.2、报警程序

当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泄漏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报警(见附件一) 5.2报警方式

按报警程序,使用一切可用的通讯工具进行报警。应急救援通讯录(见附件二)。 5.3报警内容

报警人员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起火地点、起火部位、 燃烧物品、燃烧范围、火势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络电话。由生产部对此信息进行登记记录。 5.4信息上报

内部信息由生产部统一上报。上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如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生产部要在10分钟之内上报,并向就近专业消防部门报警。

5.5信息处理程序

5.5.1、生产部经理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值班领导根据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处理。

5.5.2、生产部经理和公司领导根据火灾情况,及时通报。

7 5.5.3、生产部经理要随时汇报灭火和救援的进展情况。 5.5.

4、生产部经理要认真核对所收集的信息,现场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并按照《报警信息单》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5.6通讯及联络方式

主要使用对讲机、固定电话和手机联络。应急救援使用的对讲机由信息保障组统一调到专用频道。 5.7请求外援的方式

5.7.1、由行政管理部直接联系外援。 5.7.

2、由抢救组人员联系外援。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火势的大小,应急响应分为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根据事故的发展和应急处置效果,响应级别可随时升级、降级或解除。 6.2应急响应程序

6.2.1、应急指挥程序

a).发生发生泄漏,且发生了燃烧或爆炸,发现者立即向生产部值班人员和车间值班领导汇报,生产部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全体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发出预警。

b).应急救援小组立刻制定灭火和救援方案,并发出指令。 c).组长不在的情况下,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 6.2.2、应急行动程序

进入预警状态后,各组人员要按下面程序执行:

a).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b).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c).现场人员切断着火区域的供电电源,利用现有设施、器具灭火或控制火势。

8 d).应急救援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灭火、救援方案。 e).调集物资和设备,确保灭火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f).按照应急方案组织灭火,抢救物资。

g).根据现场救援情况,由组长决定是否动用上级救援力量。 h).如果有人在火灾中受伤,则同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3、资源调配程序

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按照下面程序进行资源调配: a).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和车辆等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统一调配,其他人不得擅自调用。

b).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保障工作。

c).当内部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要立即同上级部门联系,快速调用,及时送达现场。

d).发放的应急物资要详细登记,应急结束后清点回收。 e).如有危重伤员,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乌达区紧急医疗组织赶到现场。本厂就近的紧急医疗服务组织为乌达区医院。联系电话:0473-3112120。

6.3应急疏散(避险)程序

6.3.1、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要对遇险人员和将会受到危险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a).火势较大,受困人员无法自主逃生。 b).火灾现场附近有其它作业人员。

c).人员撤离时现场混乱,或避灾方向判断有误。 6.3.2、紧急疏散(避险)程序 紧急疏散(避险)要按下面程序进行:

a).在紧急疏散组的指挥下,疏散组成员按避灾路线引导人员疏散。尽可能选择迎风的方向撤离。

b).及时开启安全通道,必要时启用各种照明设备,保证疏散过 9 程迅速简便。

c).虚弱、老年同志应首先撤离或报警呼救。

d).在狭窄通道撤离时,要遵照“靠右通行”的原则,为其他救援人员让出通道。

e).各班组负责人要及时清点人数。如有被困人员,及时向应急救援组报告。

f).如果疏散通道被烟雾、大火所阻时,应用口罩或其它物品浸湿后捂住口鼻避险。

g).被困人员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尽可能对门窗进行封堵,防止烟雾侵袭。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开门窗或跳楼。

h).对于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疏散人员引导他们撤到安全地点,必要时指派专人护送。

i).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抢救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其送出现场。 j).疏散时应尽最大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涌向一个出口,造成踩踏事故。

k).内部疏散组人员要不断用手势或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利用未被烟火侵袭的楼梯将人员疏散引导到楼外。

l).外部疏散组人员应将已疏散到楼外的人员引导至安全且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地带,并在集合地点设置临时或永久标志。

m).如响应级别为Ⅰ级或Ⅱ级时,要在应急救援现场及进厂主要道路设置警戒,进行交通管制,为现场救援、应急物资运输和外援的进入创造条件。警戒和治安人员由紧急疏散组成员担任,由组长临时指派。

6.3.3、扩大疏散程序

如火势蔓延无法控制,影响到周边区域,要扩大疏散范围,并按下面程序执行:

a).扩大疏散范围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

10 b).扩大疏散指令由乌海能源厂调度室发布,其它部门和个人无权发布。

c).扩大疏散指令发布前,要认真核实,并做好相关记录。 d).预警结束后,要及时通知周边区域,扩大疏散终止。 6.4应急处置措施

6.4.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a).当厂区或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要按汇报程序立即将火灾情况汇报给厂调度室,同时进行现场灭火,控制火势,防止灾情扩大。

b).调度室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向厂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报警,并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待命。

c).在应急救援小组统一指挥下,分工负责,迅速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d).救援工作首先以抢救被困或受伤人员为主,随后抢救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e).认真保护火灾现场。凡与火灾有关的物体、痕迹不得有意破坏,如抢救伤员需移动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

6.4.2、扑救初起火灾的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按以下措施执行:

a).先控制,后消灭。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扑救。及时切断电源,利用就近的灭火器材或工具进行灭火。在消防器材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过早地打开门窗,防止火势迅速蔓延;待具备灭火的条件时,全面扑灭火灾。

b).先救人,后疏散物资。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义务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救出来。当确定火场受困人员全部救出后,即可组织人员抢救重要物资。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

11 c).先重点,后一般。火灾初起时,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要全面了解、认真分析火势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受困人员和事关全局的重要物资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6.4.3、防护救护措施

a).灭火人员要站在火源的进风侧,防止被熏伤和烧伤。当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应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离。

b).在救火过程中,身上衣服着火时,如果衣服能撕裂脱下,应尽快地脱下浸入水中或踩灭。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翻滚把火熄灭;如是在三人以上救火时,衣服未着火的人可用麻袋、衣物等朝着火人身上覆盖、扑打、浇水或帮他脱下衣服,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器直接往人身上喷射。

c).救援人员应对疏散出来的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d).火灾抢险救护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和自救器,穿戴消防服装并配备专业用具,进行有效防护。火灾抢险救护人员要根据火灾种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灭火的器具种类和方法,实施有效救护。

6.4.4、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

a).安全救护组负责按中毒、烧伤、窒息和其他类型把伤员分开救护、处置,并根据伤势情况决定是送往医疗机构医治。

b).轻伤员经应急处置后,如需送往医疗机构医治,由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或值班车辆负责转送。同时,救护组安排专人护送。

c).危重伤员经应急处置后,由医疗机构派来的救护车转送。如伤势较重,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要立即调用中心适合的车辆,把伤员送往职工总医院进行抢救和医治。 6.5注意事项

6.5.1、各组成员必须熟悉现场,熟知厂内各场所的就近路线。 6.5.

2、急救员在现场救护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处于安全位置。

12 6.5.3、灭火行动组成员和紧急疏散组成员在救援过程中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毒面具)。

6.5.4、加强对急救箱的管理,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6.5.5、经过专业培训的义务消防队员负责现场灭火的指挥工作,其他人员协助,且必须服从指挥。

6.5.6、现场受困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积极救助他人。

6.5.7、应急结束后,不要立即清理现场,要保护好现场,并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a).首先排除现场的安全隐患;

b).详细察看现场是否还存有火种,防止复燃; c).统计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d).进行事故调查; e).现场恢复。

6.5.8、对于不能及时恢复的区域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场所,设置警示并采取封闭措施,防止他人误入。 6.6现场恢复程序

6.6.1、应急行动结束后,由厂应急救援组组长或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组织人员制定现场恢复措施。

6.6.2、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措施执行。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逐步恢复,确保在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6.6.

3、组织人员查找漏洞,消除各种隐患。

6.6.4、清理事故现场,更换或维修损坏的设备、设施。 6.6.

5、完成报警、灭火系统等其他需要恢复的内容。 6.6.6、恢复结束。 6.7应急终止程序

应急终止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13 6.7.1、火灾现场确已恢复至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 6.7.

2、应急救援组织第一负责人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a).Ⅰ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上级救援组织负责人意见,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b).Ⅱ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c).Ⅲ级响应由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6.7.3、宣布应急取消。

a).Ⅰ级响应、Ⅱ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向参加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厂调度室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b).Ⅲ级响应由厂调度室根据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6.8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6.8.1、火灾现场及其他生产作业场所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6.8.

2、对所有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 6.8.3、所有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各种保护齐全有效。 6.8.

4、各场所的灭火器更换和补充完毕。 6.8.5、所有员工从事故中受到教育。 6.8.

6、补充缺员,组织生产作业。 6.8.7、应急工作全部结束,进入正常状态。 6.9善后处理

6.9.1、应急救援小组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对事故进行回顾和总结。

6.9.2、应急救援小组向指挥部提交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报告。 6.9.

3、厂领导对受伤害员工及家属进行慰问,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切实帮助。

14 6.9.4、如有人身伤害保险,则由单位配合受害人联系保险厂进行索赔。

6.9.5、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6.9.

6、向上级部门提交应急救援报告。 7.保障措施 7.1应急队伍保障

7.1.1、日常确保每一个生产班至少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员和义务消防队员。

7.1.2、经常对各组成员进行灭火和救援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

7.1.3、保证各组成员相对稳定。

7.1.4、组织机构成员有变动时,要及时变更或补充。 7.2应急物资保障

7.2.1、应急救援物资统一放在厂供应部库房内,由供应部保管员负责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7.2.2、应急物资库房的钥匙在供应部药剂库值班室常备一把,紧急情况时,由当班调度员协调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7.2.3、应急救援物资必须经应物资供应组组长同意才能领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7.2.4、物质供应组和善后处理组定期向厂应急救援指挥部上报应急救援物资计划,厂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向乌海能源申请专项资金解决。

7.2.5、应急救援结束后,各组使用的装备、器材要及时交回,由物资保障组负责回收、清点。所消耗的物资要及时补充。

第4篇:危化品应急预案

回复 #1 安全管理工程师 的帖子

【目的】规范危险化学品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适用范围】602车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

【职责】

1.安全员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修订、执行、监督、检查、考核。. 2.各级人员执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

【内容】

1.我车间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1.1.氢氧化钠(液碱)

1.1.1.又名苛性钠,俗名烧碱、火碱。分子式为NaOH,浅兰色粘稠液体,含量〉42%。液碱属于无机碱性腐蚀品,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及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液碱对人体、衣服和植物等有强烈腐蚀作用。液碱溅入眼中很易引起失明。比重为

1.451。岗位所用为含量≥30%的液体。

1.2.醋酸

1.2.1.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易燃,闪点39℃,自燃点463℃。爆炸上限17%,下限4%,建规火险分类乙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用雾状

水、泡沫、干粉、CO

2、砂土灭火。

1.3.硫酸

1.3.1.纯品是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熔点为10.5℃,沸点为330℃,与水混溶。助燃。建规火险乙类。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分解产物氧化硫,禁与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接触。灭火方法:

砂土。禁止用水提炼岗位储存量:

1.4.氨水

1.4.1.碱性腐蚀品,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0.91,溶于水、醇。燃爆特性:易分解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体。灭火方法:可用

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1.5.醋酸丁酯

1.5.1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易燃,闪点为22℃,自燃点为370℃,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7.5%,下限1.2%,建规火险甲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忌强氧化剂,碱酸类。灭火方法:泡沫,CO

2、干粉、用水无效。

1.6.正丁醇

1.6.1.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易燃,闪点为35℃,自燃点为340℃,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11.2%,下限1.4%,建规火险乙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禁忌物: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

1.7.丙酮

1.7.1.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易燃,闪点为-20℃,自燃点为465℃,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13%,下限2.5%,遇明火等激发能源能爆炸着火。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型。灭火方法: CO

2、干粉、1211灭火器、用水无效。

1.8.MIBK(甲基异丁基酮) 1.8.1. 无色液体,具有另人愉快的气味。熔点-83.5℃,闪点为18℃,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8%,下限1.2%。禁忌物:强氧化剂、烟火。灭火方法:CO

2、干粉、泡沫灭火器;用水冷却火中的容器,以防爆炸。

1.9.MIBK、丙酮、丁醇、丁酯为车间四大溶媒,均为易燃液体,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

2.应对措施 2.1.日常准备

2.1.1.各岗位消防栓、灭火器处于备用状态:干粉灭火器 (8Kg)189具;(4 Kg)67具,

(35 Kg)12具。 2.1.2.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2.1.3.防酸面具、眼镜、手套、防酸服、防毒面具、滤毒罐、应保持完好

2.1.4.具体设施见《提炼车间应急设备清单》。 2.2.组织机构:成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小组。

3.应急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任组长、车间安全副主任、安全员、技术质量副主任、任为副组

长,

3.1.1.组员由车间技术质量员、设备员、成本核算员、各岗位组长及有关人员组成;白天车间主任不在,则车间安全副主任指挥应急救援;中夜班,由车间值班人员指挥应急救援。 3.1.2.应急救援小组日常办公室设在车间安全办公室,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组织救援小组,

进行救援。

3.1.3.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3.1.3.1.组 长:车间主任

3.1.3.2.副组长:生产安全主任、设备质量主任、工程主任、安全员、

3.1.3.3.组 员:提取岗位组长、冷脱岗位组长、工业盐岗位组长、6-APA合成岗位组长、6-APA成品岗位组长、6-APA新线岗位组长、回收岗位组长、包装岗位组长、材料核算员、

人力资源员、节能环保员、质量员。

4.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4.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4.2.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日常演练、防范措施和救援准备工作的监督管理。

4.3.特大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抢救和相关工作。 4.4.负责向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援助。 4.5.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4.6.负责执行、传达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救援部门有关特大安全事故抢救调查处理等方

面的临时性规定和命令。 5.应急救援的原则

5.1.迅速报告原则:事故发生部门和事故发生地负责人、事故当事人或目击者均有责任和义务在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安保部、生产部调度、消防队等部门报告。 5.2.主动抢险原则: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岗位职工都有尽最大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及公司财产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5.3.生命第一的原则: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岗位负责人要把抢救受伤人员,确保职工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实施救护并及时疏散危险之中的职工。

5.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事故抢救过程中,要迅速判明事故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抢险人员要配有必需的自救设施,避免抢险过程中的

人员伤亡。

5.5.保护和抢救公司财产,确保重要设施安全的原则:特大事故发生后,要积极抢救所有能抢救出的公司财产,要确保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6.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在对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实施抢救、救护过程中,要尽可能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日后查找原因,正确处理事故提供依据。

6.事故救援

6.1.当发生大量危险化学品泄露,导致中毒、着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时,按以下程序处置。

6.2.操作人员或事故发现者要立即向车间、安保部、调度室报警; 6.3.车间要立即查明泄露部位、原因,切断危险化学品来源,防止事故扩大; 6.4.接到报警后车间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启动应急救援小组,小组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生产管理员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安排,通知相关岗位紧急停车,同时保证通讯畅通,确保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命令下达和救援信息及时反馈无误; 6.5.甲基异丁基酮( MIBK)、丙酮、丁酯、丁醇、硫酸、盐酸、液碱、醋酸、氨水急救措

施:

6.5.1. 皮肤接触后,要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眼接触后,提起眼皮,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食入后,饮足量的温水,催吐,就医;吸入后,要迅速撤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要立即就地实施人工呼吸;心脏停跳者,还要用心脏挤压按摩配用药物抢救;胸部有骨折,严重外伤者只能用苏生器供氧或口对口呼吸法进行呼吸;若受伤者情况严重,应立即打120电话求救或直接送附近正规医院抢救;

6.6.危险化学品发生泄露应急措施

6.6.1.氨水泄露

6.6.1.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耐酸碱手套、眼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滤毒罐4号)等,4号滤毒罐是灰色不带白道,所防毒物,有防氨、硫化氢、但不防烟雾。

6.6.1.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 6.6.1.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小量泄露用沙土混合;如泄漏

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6.6.1.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过高。

6.6.1.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

6.6.1.6.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1.7.如发生大量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1.8.如不小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果食入后,漱口,给牛奶,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

救护。 6.6.2.酸碱泄露

6.6.2.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酸碱手套、眼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滤毒罐7号)7号滤毒罐是黄色不带白道,所防毒物,有酸性气体和蒸汽: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等,但

不防烟雾。

6.6.2.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

6.6.2.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小量泄露用沙土混合;如泄漏

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6.6.2.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过高。

6.6.2.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

6.6.2.6.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2.7.如发生大量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2.8.如不小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6.6.3.溶媒泄漏

6.6.3.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滤毒罐3号, 胶皮手套),3号滤毒罐是褐色不带白道,所防毒物,有机气体与蒸汽: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但不防烟雾。

6.6.3.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准备好灭火器。

6.6.3.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如泄漏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

6.6.3.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过高。 6.6.3.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让地面自然风干。 6.6.3.6.工作中要注意防止铁器碰撞产生火花。

6.6.3.7.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3.8.如发生大量溶媒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3.9.如不小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7.应急联系电话 7.1.市火警电话:119 7.2.安保部电话:8661784 7.3.公司调度电话:8661111 7.4.消防电话:8661219 7.5.医务室电话:1456 7.6.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7.6.1.组 长:车间主任 8661432 7.6.2.副组长:生产安全主任86612

34、设备质量主任、工程主任86612

54、安全员 8661231 7.6.3.组 员:提取岗位组长、冷脱岗位组长、工业盐岗位组长、6-APA合成岗位组长、6-APA成品岗位组长、6-APA新线岗位组长、回收岗位组长、包装岗位组长、材料核算员、人力资

源员、节能环保员、质量员。

8.培训与演练

8.1.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与演练,由车间安全员和各岗位组长负责组织。

【相关记录清单】

记录编号 记录名称 备注

SOP-B/02/13/014-01 602车间消防器材平面图 SOP-B/02/13/014-02 重大风险因素一览表

文件修订历史

第5篇: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1. 目的:

规范医院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险程度,保护患者、员工及来访者 人身和医院财产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紧急应变处置。 3. 定义:

3.1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

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2危险化学品泄漏特征:指由一种或数种化学危险品或其能量如医用氧气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

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3少量泄漏:指有害物质使用过程中少量泼洒,不至于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或破坏。 3.4大量泄漏:指有害物质存放处发生大量泄漏,已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或破坏。 4. 内容

4.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4.1.1组织原则:

4.1.1.1组长由分管安全副院长担任。

4.1.1.2 成员组成:医院应急办公室、医院总值班、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医院感染

办公室、后勤处、保卫处、医学装备处、物流中心、保洁伺服管理办公室等科 室部门负责人。

4.1.1.3主管部门:保卫处。 4.1.2职责:

4.1.2.1负责组织和实施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4.1.2.2负责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4.1.2.3负责组织危化品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1.2.4配合和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向上级汇报和落实应急整改措施。 4.1.2.5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必须保持手机 24小时开机,保持通信畅通。

4.2应急处置程序:

4.2.1事故报告:

4.2.1.1事发科室:立即拨打保卫处值班内线电话 3110或外线电话 2903110。 4.2.1.2保卫处:

4.2.1.2.1保卫处值班人员在接警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事故现场查看。

4.2.1.2.2根据事故类别,决定是否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和启动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

预案。

4.2.1.2.3消防监控中心:接到信息后,播报“**楼**层**区域+橙色预案+7777”3遍。

4.2.2泄漏处理:

4.2.2.1少量泄漏:

4.2.2.1.1发现溢出的员工:立刻取出科室备用的防护包,尽可能控制危险品泄漏的范

围,必要时通知该区域内其他人员协助。

4.2.2.1.2按照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的指引对危险品进行处理。 4.2.2.1.3对剩余未泄漏部分用专用容器收集,按化学废弃物处理。 4.2.2.1.4整个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发生泄漏科室上报异常事件。 4.2.2.2大量泄漏:

4.2.2.2.1发现溢出的员工:

4.2.2.2.1.1 转移并救治因危险品泄漏而受伤的人员。 4.2.2.2.1.2 通知该区域人员尽快疏散。

4.2.2.2.1.3 如果泄露物质为易燃可燃物、关闭电源或氧气阀门。 4.2.2.2.1.4 到安全区域拨打“3110”,同时汇报医院总值班。

4.2.2.2.1.5 整个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发生泄漏科室上报异常事件和向设施与环

境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处置情况。

4.2.2.2.2保卫处:

4.2.2.2.2.1 接警后立即到达现场,派安保人员控制泄漏区域用警戒线封锁警示,

限制无关人员入内。

4.2.2.2.2.2 对泄漏情况进行评估,如有必要拨打“119”,请求消防部门支援。

4.2.3火情/火灾处理:

4.2.3.1初起火情:

4.2.3.1.1立即组织临近人员采用灭火器灭火。 4.2.3.1.2灭火后立即采取少量泄漏处理方法处理。 4.2.3.2火势蔓延/火灾:启动院级《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 4.2.4紧急疏散:

4.2.4.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医院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指挥,对事

故救援无关人员及可能威胁到附近人群以及相邻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紧急疏散。

4.2.4.2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医院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贮

罐将要爆炸等),应立即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 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医院应急救援小组。

4.2.4.3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应向逆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4.2.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4.2.5.1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

吸面罩、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 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医院的安全管理规定,并服从现场救援指挥组的指令。

4.2.5.2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

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 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4.2.6受伤人员的救治

4.2.6.1医疗救护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将受伤人员迅速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

救护。

4.2.6.2骨折危重人员立即分别进行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院前救护措施后立即转送至相

关科室进行抢救。

4.2.6.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6.4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min,或送五

官科。

4.2.6.5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或送至相关科室进行抢救。

4.3后期处置

4.3.1应急处置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

点和撤离。

4.3.2应急处置结束后,医院应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事故后期对抢险过程

和应急救援能力进行总结评价,以此作为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

5. 相关文件:

5.1《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五版)》 5.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5.4《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

5.5《2015年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管理计划》 6. 使用表单及附件:

6.1 [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流程] 6.2 [危化品泄漏应急演练和评价记录] 获经批准:

6.1

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流程

少量危险品泄露(指危险品 泄露不至于对人和环境造

成伤害或破坏) 大量危险品泄露(指危险品 泄露可能对人和环境造成

伤害或破坏)

警告该区域其他人员勿靠

近现场 转移并救治危险品泄露而

受伤的人员

穿戴好防护设备,如护目 镜、手套、防护衣

警告该区域人员尽快疏散,拨打 3110 报警,同时拨打 3085汇报总值班

尽量避免吸入危险品挥发性蒸 汽、控制危化品泄露范围 如果泄露物质为易燃可燃 物,应关闭电源及氧气阀

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的指引对危险品进行处理 封锁危险品泄露区域,限制

无关人员入内

对剩余未泄露部分,用专用容器 收集,按化学废弃物处理 利用院内报告系统汇报危

险品泄露情况

利用院内报告系统汇报危

险品泄露情况

附件 6.2 “危化品泄漏”应急演练和评价记录

演练名称 演练时间 组织部门 演练类别

演练地点 参加人数

□实际演练;□桌面演练;□提问讨论式演练;□全部预案;□部分预案。

演练记录

整体组织:□准确、高效;□协调基本顺利,能够满足要求;

协调组织

□效率低,有待改进

个人防护:□全部人员防护到位;□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大部分人员防护不到位

□达到预期目的,效果明显。

演练计划 评 价 实战效果

□基本达到预期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没有达到目的,需重新演练。

改进措施

第6篇:危化品泄露应急预案 文档

峨山中学危化品安全管理和使用

应急预案

我校由于实验教学需要,存放了少量酒精、汽油等易燃、以及硫酸等易腐蚀的化学药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并按照上级要求,这些化学药品由专人“双人双锁”存放和管理,教学、实验中按规范要求使用。

为了切实加强我校对危险化学物品的管理,保护我校师生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轻相关安全责任,特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应急指挥组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以及保障当事故发生时能有效指挥、科学处置,我校成立了峨山中学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 组长:唐建斌(校长)。

副组长:王柱俊、李玉琼、万进全、林立松 成员:旷志平、方力、各班班主任及相关老师。

组长唐建斌职责:全面统一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当事故发生时,组长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处置、救援工作。准确判断事故性质、影响,确定疏散、救援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如因非主观原因确不能第一时间到现场,需指定应急组一名成员代行责任。

组员责任:

王柱俊(后勤主任):保障相关救援工作的物资、工具等充分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调用相关设备、工具、物资,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在组长未到、未指定人员代行职责前主动代行总指挥职责。

李玉琼(政教主任),做好事故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做好事故相关人员的情绪稳定,人员的撤离,确保现场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现场出现恐慌、混乱、二次伤害等现象。

万进全(教务主任,危化品管理直接责任人):第一时间到现场,全面了解事故的的原因、危害的程度等,将相关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组汇报,以便处置和救援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同时加强现场危化品的管控、及时初步处理事故造成的伤害和影响,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事故,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方力(实验员,危化品管理直接责任人):协助开展对现场的排查工作,协助对危化品的管控,及时处理对危化品危害的阻遏、清理工作等。

林立松(安保主任):协助开展对事故的评估、人员的疏散等救援工作。同时及时向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请示有关部门协助、支援救援工作及危化品的清理、处置工作。

各班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发现问题和事故,及时报告事故发生状况,协助指挥组开展疏散和救援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学生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

二、事故应急具体方案

(一) 危化品被盗、丢失

危化品管理人员发现危化品被盗、丢失时,及时报告指挥组。

指挥组到现场查看、确认被盗危化品种类、数量,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注意保护现场; 向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请示; 向派出所报警。

(二)在存放或使用时,有毒剂、腐蚀剂泄露

及时示警,防止人员靠近造成伤害,并报告指挥组; 指挥组到现场,初步做出事故危害评估,确定处置措施。 少量泄露:可用专用容器回收,并进行安全、合理处置;

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泄露,老师要及时疏散学生,报告指挥组,对危化品的处置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大量泄露:有挥发性危化品,应及时撤离后报告指挥组,指挥组再报告、请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三)危化品燃烧、爆炸事故

指挥组亲临现场,查看着火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及时救援受伤害人员,拨打120,及时将受伤着送医院治疗。做好现场人员疏散、稳定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示。

维护现场秩序,确定合理初步救援措施,对于小规模燃烧,组织人员实施用灭火器灭火或用沙土掩埋燃烧源等,阻止燃烧的进一步扩散。

对于火势较大,有漫延趋势的着火,应及时拨打119,指挥组调集人员和物资做好受伤、受困人员的救援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财产的撤离工作。

对于爆炸事故,及时向上级报告,全力救援受伤人员,及时疏散相关人员到安全区域。在确保不会发生二次爆炸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措施处置。如果可能还会发生二次爆炸,则等候消防员和警察的支援处置。

(四)其他情况

指挥组亲临现场后,应急处置。

三、应急电话

指挥组:5593381

唐建斌:18990690605 王柱俊:13990640499 教育局安办:5551279 医疗救护:120 消防报警:119 峨山派出所:5593314

峨眉山市峨山镇初级中学校 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

2017年3月15日

第7篇:危化品应急预案2016.09

同源中学危化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 过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等引起的化学品事故或险情。

二、应急救援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遵循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组织配备专业或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及救护设备设施,承担本单位危险源发生事故时的抢救、救援和处理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功能室、后勤办公室、负责人组成。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统一部署、协调、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挥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开展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迅速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并通知有关成员单位和人员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为确保及时、有效、顺利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内设危险源控制组、现场警戒组、救援排险组、医疗抢救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等六个组和应急救援办公室。其职责和单位组成如下:

(一)危险源控制组由实验室、功能室人员组成,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由事故单位人员和专业队伍组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好专用的防护用品、用具及专用工具等。

(二)现场警戒组由党、政办室组成,由派出所负责人任组长。

1、负责划定现场的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2、负责疏散事故区域内的无关人员;

3、负责救援通道的畅通。

(三)救援排险组由政办室人员组成

1、火灾、爆炸类事故由派出所的负责人任组长。

2、普通事故由政办室的负责人任组长。

(四)医疗抢救组 由教导处、教科室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对伤员进行伤情判别,依据不同伤情施行紧急抢救,现场处置和安排转运伤员。

(五)物资供应组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和工具、器具和救治药品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由后勤办公室组成。

(六)

(六)善后处理组 由学校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安抚、扶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由工会、团委组成。

四、应急救援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救援、事态监测与评估、后期处置等几个方面。

(一)事故报告与报警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或可能发展成为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大量泄露等)、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

(二)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应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预案》,指定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担任。指挥部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设置水幕或屏封水幕墙,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5)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6)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7)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8)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9)转移较危险的瓶(罐)。

7、救护

(1)现场救护 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立即脱去被染污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8、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轻度中毒的人员; 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现场医务人员;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抢救及染毒面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9、清理

(1)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2)现场环境检测合格后,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应急救援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对救援情况进行评做,对险情或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将评估结果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五、附则

(一)任何部门和教师都有参加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参与抢险。

(二)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险情、事故。不及时服从指挥、调度或临阵逃脱的部门和个人,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事故救援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本预案由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六年 九月

上一篇:保险学委付案例下一篇:理工类大学什么专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