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赏析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辛弃疾诗词赏析

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词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从语文教学出发,指导诵读、咀嚼细节、启发想象、丰富积累,让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教学是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诗文,逐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信息数字化的时代,中职学生更青睐智能化手机、文化快餐等,大多同学对古典诗词不感兴趣;加之,部分学生的语文文化基础薄弱,在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经常出现的情景是,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旁昏昏欲睡。

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说,文本是一个多层面、未定性、未完成的开放结构。中国古典诗词意蕴深厚,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古典诗词,帮助学生从浅入深地理解诗词的意蕴,在阅读经典中享受丰富的解读,享受创造性地延伸。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创造性的体验呢?下面,我想借助日常教学中的几个案例,尝试找出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赏析的途径。

一、反复诵读诗词,把握诗词的音韵美

中职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文质兼美、适于诵读的篇章。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基础模块为例,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按文学史的演进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诗词的诵读,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的诗词世界。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诗词,将会在有声有色、音韵悠扬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一)朗读要建立在有情趣、有兴致的基础上。教师恰当的引入,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宋词二首》选取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雨霖铃》两首词,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风格,教给学生养成诵读的方法和技巧,专门为学生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吹剑录》有一段有趣的记载,苏东坡在玉堂,问一个擅长歌咏的幕客:“我的词同柳永的词相比,谁的好?”幕客回答: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红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您的词必须是关西的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歌唱“大江东去”。东坡听后放声大笑。

《赤壁怀古》要铿锵有力,读出豪壮之气;《雨霖铃》要婉约多情,读出离愁别绪,读出冷落凄凉秋景中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情。语调低沉、节奏放慢。在教师反复的指导下,学生终于从朗读中体会到诗歌的意蕴,读起来也更加有感情、有韵味。

(二)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名篇名句,指导学生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效的诵读、反复的品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受到诗词美的熏陶。而有的中职学生在初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特别是工科类的男生,怎么才能让他们开口朗读呢。

朗诵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示范朗读,以扎实的基本功给学生示范,效果自然是不错的。也可以制作名家朗诵的小视频,让学生跟着名家诵读经典。还可以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班级的诗歌朗诵大赛上,一位男生朗诵了陆游的《钗头凤》,看得出,学生很用心的准备了。可是他的朗读效果并不理想。问他为何选这一首词,他说,是因为陆游的爱情悲剧。于是,教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把唐婉的《钗头凤》与陆游的《钗头凤》作对比,并用今人的视角去审视那一段哀怨凄美的爱情。教师指导学生编排了朗诵的脚本,指导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两首词,再请一位学生作今人的旁白。为了融入诗词的情境,学生借来了古装,进行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朗诵表演。朗诵果然获得了成功,在市区的“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获得好成绩。

只要学生能诵读古典诗词,不论这种感受是深刻还是肤浅的,都已经预示着他们对诗词审美的开始,是他们把握诗词内在情感的关键。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带声,自然成韵”。

二、咀嚼细节,揣摩诗词的意蕴美

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提炼出来新的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激发。

教学《琵琶行》时,学生把“主人下马客在船”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这样解读,诗人在秋风中送客似乎就少了朋友间留恋之情。这样理解对吗?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要求学生翻译,学生说,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依样画瓢,他们很快悟到了:主人和客人下了马后,又一起登上了船。又问,还有哪些诗文也用了互文的手法?学生七嘴八舌:“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等。通过这些对诗词的讨论,揣摩诗歌的意蕴美。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描写了浓郁的亲情和美好的田园生活。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可以通过诗词描绘的细节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去体会。“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老师提问:茅檐低小后面所写的这家人状态是怎样的?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什么是醉里的“媚好”?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借着酒兴,带着醉意,可以说出平时不便说出口的话,吴侬软语,让人感受到温柔和体贴。可以看出老爷爷老奶奶恩恩爱爱,一家人过着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

在引导学生赏析字句时,要多花些时间,引着学生从词句的字面推敲,启发学生结合情境去展开联想,琢磨细节。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文字的堆叠,他们会体会到带着独特个性的鲜活人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学生当然喜欢读这样的诗词。

三、启发想象,发现诗词的意象美

古典诗词的意象十分丰富,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如明月在诗词中象征着美好、团圆、爱情等;荷花在诗词中象征着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柳树、长亭、长笛、兰舟象征着离别等等。因此,古典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大脑中储存着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表象的再现,使作品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东流的江水。如果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体会不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就难以体会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教师可以抓住“无边”“不尽”两个词,并结合诗人老病孤愁、异乡漂泊的凄凉,融情入景,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

《琵琶行》中琵琶演奏的高超技艺,《声声慢》中梧桐树叶落之状、黄花凋零之貌,意象很美,但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来说,的确仍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和画面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把他们带入到诗歌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通过想象,去发现、体会诗词意象中蕴含的感情。

(四)丰富积累,体会诗词的情志美

优秀的古典诗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赏析古典诗词,要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探究生命情怀。如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进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激励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点燃他们的自信心。这些优秀的诗句一旦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必将丰富他们的语言库存,成为激励他们前行的精神支柱。

在赏析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词的情志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柳永的《雨霖铃》缠绵悱恻,哀婉凄凉;岳飞的《满江红》豪情壮志,报国情怀;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气磅礴,壮志未酬;杜甫的《兵车行》沉郁顿挫,哀伤欲绝;《山居秋暝》空灵澄澈,清幽明净。学生们在读诗的过程中,触摸到了一个个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诗人的思想和生活,体会到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境界。

诗词的情志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塑造他们的美丽人生。结合中职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如导游专业,教师会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诗句名篇、并把它们用在导游解说里。工美广告专业的,教师要求学生在广告语的设计中用到相关的诗词名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的网页等。

总之,古典诗词的赏析水平与个人的积累是高度相关的,教师的巧妙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文素养。在中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可以从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咀嚼细节、启发想象、丰富积累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去赏析古典诗词,并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积累的古典诗词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去,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流光溢彩的古典诗词成为滋润我们心田的清澈的源泉!

作者简介:唐云飞,女,1975年生,广西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中等职校语文的有效教学。

(编辑:马梦杰)

作者:唐云飞

第2篇: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方式探寻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的主要意义进行简述,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的教学方式,将从“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赏析教学;阅读作为核心点,领略写作风格”等多个方面开展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初中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式;教学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升华学生文化底蕴,是目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身文学赏析水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文化,从而提升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方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整改,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将通过开展基础教育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素质,最终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的发现目标。首先,针对初中生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不仅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更是发扬古诗词文化的主要方式;其次,在古诗词文化当中,还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针对家乡的热爱、孝顺长辈等;最后,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还能在一定层次上陶冶学生情操,有助于初中生在其思想方面健康成长。由此可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对初中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背诵默写为主

在语文考试中,语文古诗词默写占有较大比例,从而致使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背诵且默写大量古诗词,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背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若是学生长时间处于该背景下,不仅会让学生针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望而生畏的现象,还会致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运用,并且也没能把语文古诗词文化发扬光大。同时,根据初中教学现状来看,还有很多教师为了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了解,从而针对学生运用惩罚措施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古诗词中,一旦学生出现一个错别字,教师就责罚学生进行抄写整篇古诗文章,令学生苦不可言。

(二)缺乏实际联系

语文属于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学科,所以,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古诗词教学也同样如此。但是根据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教师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语文成绩,促使学生机械化地翻译和诵读古诗词,并没有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了解和感悟,从而导致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这样一来不仅没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古诗词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更是违背了最初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可看出,有很多古诗词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是需要学生能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进而展开深入了解。比如学习《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教师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针对该首古诗展开深入了解,促使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赏析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不仅能把文字、图片和音频等信息进行有效融合,设计出动态化的视频课件,还能把原本枯燥、抽象化的文字信息转换成为动态化,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优化赏析教学。比如在学习《木兰诗》这首叙事诗歌时,本诗主要记录了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戎马归来、辞官还乡的主要过程。针对此内容,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整个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木兰诗》的兴趣。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还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比如,学生在木兰辞官还乡的故事情节中能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二)阅读作为核心点,领略写作风格

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还可以把阅读作为核心点,而阅读并不只是针对字面含义进行阅读,而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看透本质,从而结合字面含义领略到写作风格。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古诗词存在的节奏感,然后找到其中的韵律,跟随韵律进行有感情的阅读。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着重分析语句当中的关键字,一般在古诗词当中所描绘出来的意象,大部分都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为了能促使学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出来的肝肠寸断的悲凉心情,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阅读。首先,学生自己进行阅读,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创造出画面感;其次则是在课堂中进行大声阅读,从而和诗人之间产生共鸣,最终在阅读中学习到移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作风格。

(三)构建事情情境,提升自主感悟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构建事情情境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感悟。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在教师所构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泊秦淮》时,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然后逐字逐句地解释字义,再让学生根据大概意思或景象,从而联想到作者所勾画出来的意境。“烟、水、月、沙”被两个“笼”字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夜晚漂泊的小船停靠在秦淮岸边的酒家……通过学生的想象从而感受到美好意境。由此可看出,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提升自主感悟,进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结合诗歌背景,增强诗歌理解

每一首诗都会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所以,只有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遭遇加大了解,才能在赏析的过程当中掌握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进而加深诗词了解,为日后学习和理解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首先需要了解《春望》的写作背景,在公元755年11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生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知道之后便前往投奔,但是在途中遭受贼人俘虏被押到长安。而在第二年四月份时逃离长安,终于达到凤翔县。该诗歌属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由此而看出,杜甫是一个爱国诗人,在写此诗时的心情是凄苦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代表着我国的精神财富,同时还凝聚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古诗词存有的教育价值。将从“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赏析教学;阅读作为核心点,领略写作风格;构建事情情境,提升自主感悟”等结合诗歌背景,增强诗歌理解多个方面,有效开展古诗词赏析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5).

[2]傾贞.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的初探[J].农家参谋,2017(12).

[3]主父国慧.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作者:毛莉莉

第3篇:浅析高中语文中古诗词赏析教学

【摘要】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古诗词的深入赏析,以这种方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美之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爱之情。通过优秀的文化积累,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增加其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服务,推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调整相关的教学策略,以实质性的建议来推进课程教学。本文就从分析教学后给出的策略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

古诗词在语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文化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承意义。高中阶段的古诗词为学生单调的生活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丰富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为了使古诗词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注重古诗词与实际的联系,把赏析教学与情感抒发、表达技巧联系起来,用更深远的意境来影响学生的心态。教师要借助古诗词的赏析完成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推动其课堂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读和悟的能力不足

在高中阶段古诗词的学习中,由于古诗词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不如现代语言通俗易懂,这就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准确的朗读能帮助其有效把握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而顺利打开赏析学习的大门。然而,事实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准确掌握断字和断句的技巧,对古诗词内容的领悟更是无从说起,对其中丰富的寓意也很难准确获取。这些条件的限制,难免使古诗词的审美教学止步不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赏析学习的热情。

(二)缺乏教师的专业引导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各类考试活动中不仅会遇到教材中的古诗词,还会接触到很多课外古诗词的赏析任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输送教科书上的观点和内容,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由于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死板,使学生很难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积极性不高成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赏析技巧的掌握更是无从说起,这就极不利于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有更流畅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題海战术占据主导地位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古诗词的赏析在考试中占据一定比重,所以教师尤为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解答题目,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题海战术的模式,一味地带领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训练其解题的能力。这种少读多练的方式不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入体会。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对解题技巧的记忆,导致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对古诗词赏析的学习变得事倍功半。

(四)过于注重程式化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面临着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两大矛盾,如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语言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是带领学生完成对古诗词的分解,通过逐字逐句翻译的形式把内容完全灌输给学生,使整首古诗词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更是将古诗词的解读限定在一定的框架中,使教学的程式化特点更加突出,严重忽略了古诗词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长期下来,学生只会死板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展开深入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非常被动,很难准确掌握古诗词赏析的技巧。
二、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对古诗词意象的探寻,明确诗词感情

在高中阶段选取的古诗词中,大多都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类型的,通过对一些典型意象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的各种情感。因而,要想学好古诗词,实现最佳的赏析效果,就需要针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讨论,在意象的汇总中明确其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鉴赏、学习古诗词中的文化。各种意象的背后是古诗词的灵魂,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文化意蕴。总体来说,古诗词的意象及实际含义是诗词的核心,学生若能牢牢抓住这一点,就能拥有一个正确理解古诗词含义的基础,即使有一定的偏差,也影响不大。这样的学习过程明确了诗词的情感意味,学生更容易对相关的意象产生兴趣,从而推进诗词教学。

如在教学《蜀道难》时,教师需要针对文章中各种抽象的意象进行描绘,详细讲解其实际含义。在运用视频资料后,使学生能在意象与观感的对比中形成强烈的冲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艺术性。在探寻诗词意象的同时,通过一些意象来奠定全文的基调,从而表达更深的惊叹与敬畏。这个过程重在通过诗词意象去感受全诗的情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体会其和谐美。在明确诗词的感情之后,学生通过具体的人文意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成照应,体会古诗词与时代的联系,从而能更深地体会作者当时呼之欲出的、饱满热烈的情感,体会古诗词的人文意味。

(二)以声效介入为突破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古诗词的学习需要从朗读教学着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开口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效功能,以这种更加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为其提供独特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朗读导入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这首词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上。具体来说,由于这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被人们反复传诵,还有一些音乐领域的专业人才把这首词编成了一首可以唱出来的歌曲。在这节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收集相关的音频资料,在导入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播放,给予其强烈的听觉冲击,帮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准确把握断句的技巧,在读的过程中体验词的韵律美和音乐美,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停顿变化,读出诗词的好滋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词反映的主要内容,借助教材完成对词创作背景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把握学习古诗词的技巧,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赏析学习奠定基础。

(三)梳理诗词架构,剖析字词效果

由于大部分古诗词有着格律的存在,其在字词的组合与实际的架构上,做到了能做到的最好。高中生在赏析古诗词时,更多时候是通过分析关键字词达成对古诗词的精细理解,对精练的语言进行扩充与拆分。而面对简练到可谓字字珠玑的诗词语言,学生能充分理解字词之间表达效果的差异,在主观上能通过诗词学习、对字词的运用,做到语言上的精简。另一方面,高中生在梳理诗词架构的同时,能把其运用到自身的文章架构中,能学会诗词用词的谨慎,通过归类总结等方式,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深入语言学习过程,使整体语文学习标的更为高效,学生面对高考也能更为从容。

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高中生通过梳理、分析诗词的整体架构,在悲凉气氛的感染下,通过抠字眼进行诗词理解。在对字词尝试替换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其表达效果的差异。通过一系列看似不关联的意象,着重突出了诗词的表达效果,渲染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而在学习了这类诗词描写之后,学生若想在作文中表现自身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意境相似的意象,强化情感的表达。对诗词架构的梳理,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完成炼字的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字词传达出的不同情感,有效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透彻理解古诗词赏析学习的技巧。

(四)增添语言复述环节,深刻领悟诗词意境

在大量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诗词传达了不同的情感。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语言复述的环节,引导其更好地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确保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赏析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这首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六个意象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讲解“古道”这个意象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成画面的展示,配上相关的音乐,以此来渲染意境氛围。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借助自己的语言积累完成对这一画面的改写,并通过优美的语言完成对自己脑海中画面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肯定学生思考的成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完成古诗词赏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更加开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有效推动高中语文古詩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灵活运用诗词材料,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高中教材在诗词题材上的选择较为定向,即使诗词经典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而,为了增强诗词赏析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诗词材料,积极利用课外的诗词进行教学。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诗词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诗词的丰富性,而不仅局限于风花雪月、边塞或者思乡等固有题材。在开展多样化的诗词赏析教学后,教学抛弃了被动灌输这一形式,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培养了高中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其对诗词文化的精髓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

举例说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从现有的诗集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词所描绘的世界之广阔,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侠客行》,从《李凭箜篌引》到《相和歌辞·公无渡河》。诗歌的世界很宽阔、很精彩,远不止教科书上那么一点内容。教师要借由诗歌培养高中生的艺术观念与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由内而外的艺术文化气质。在正视诗歌作用的前提下,增进对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韵脚与节奏体会诗词的艺术美感。这样的诗歌赏析教学,能使语文教育落在实处,能为公民素养的提升做铺垫。

(六)强化画面重构,提高学生审美思维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景物联系起来,还要引导学生借助纸和笔勾画出完整的画面,借助图画深刻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使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推动学生审美思维的稳步发展。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这首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朗读和绘画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这节课上,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熟悉这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深刻领悟作者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诗句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引发学生回归到这种环境中的情感。在这之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对这一画面的构思,并在草稿纸上简单地绘制出作者笔下的画面。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中进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打开学生赏析学习的思维,进而帮助其顺利进入古诗词赏析学习的殿堂,强化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使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总而言之,以古诗词为载体,学生能对美形成客观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发挥出古诗词的教育性功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古诗词的赏析已经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难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表现出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采取更多的策略,使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同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来进行备课,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地展开语文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才权.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新探[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31).

[2]陈晔.基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探讨[J].中文信息,2017(8).

[3]杨勇. 轻叩诗词大门遨游诗词海洋——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3) .

[4]何海江.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 (5) .

[5]袁运丽.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6) .

作者简介:邵为良,1981年生,江苏高邮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邵为良

第4篇:辛弃疾诗词

1、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5、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9、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11、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1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13、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4、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5、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6、鹊桥仙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17、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8、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19、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20、定风波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21、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2、祝英台令

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23、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2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5、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东坡引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鳃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26、露天晓角

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27、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鹯[衤詹]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女足]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28、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29、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何人柳外横斜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归未转愁多。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

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30、生查子

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 雪儿偏解饮,只要金杯满。谁道雪天寒?翠袖阑干暖。

31、生查子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浣溪纱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32、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33、南乡子 舟中记梦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遍去[口茶]。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34、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35、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6、粉蝶儿和晋臣赋

落花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37、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38、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胡夜,桂枝风澹小山时。

怎消除,须[歹带]酒,更吟诗。也莫向、竹边孤负雪。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

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39、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 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40、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41、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42、沁园春灵山齐菴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43、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44、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45、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46、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47、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马,北村南郭。 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

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

48、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49、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50、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革是]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51、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骨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52、水调歌头

盟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53、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54、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55、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56、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划”左边多一横)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57、念奴娇赋雨岩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58、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59、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

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60、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6

1、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歹带]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62、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6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

4、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 岁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尘,平章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6

5、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6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7、贺新郎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6

8、贺新郎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6

9、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70、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钓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71、贺新郎赋水仙

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 爱一点、娇黄成晕。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 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砾银台润。愁[歹带]酒,又独醒。 7

2、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73、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74、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75、蝶恋花送祐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7

6、临江仙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7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5篇:辛弃疾的诗词 婉约豪放?[精选]

辛弃疾的那些情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课本上的这首词,只读了一遍,就爱上了,词中勾画出的伤春怨春之情,细腻温婉。娥眉买赋,其情其景,令人唏嘘。辛弃疾,并不陌生的名字,从小到大,学过他很多的诗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悲切或激昂,或低吟或高唱。可是仔细想来,对他本人的认识少之又少,只知他是南宋的诗人,只知他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岁月。书中的评析,有这样一段“从表面看这首词极具婉约的宫怨词风„„然而婉约中寓含刚健,词作充斥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对英雄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充满了对昏聩朝廷的愤懑与棒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忠诚与担忧。作者旨在抒写个人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哀思„„正所谓‘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析,看似描写宫怨的一首词,真的蕴含了如此深刻的内容吗?辛弃疾其人,又是怎样的呢?

辛弃疾其人

绍兴十年(1140),中原大地战火弥漫,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一日,济南府辛府大院里传出婴儿呱呱落地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顺利诞生了,辛府上下一片欢腾。祖父辛赞给孩子取名为“弃疾”。弃疾,去病也。辛赞希望这个孩子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生在那血和泪交织的年代,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也造就了一朵诗坛中的奇葩。

辛弃疾确是没有辜负祖父的期待。年纪轻轻,他曾倾其家产,聚众两千余人,北上参加起义抗金,还曾深入敌营,智擒叛徒张安国。他是文人,但英勇不让铁军猛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就算是晚年,他仍深深记得当年的刀光剑影,塞外角声。何其豪迈,壮气激雷霆。

但是南宋高宗一心求和,没有朝廷的支持,起义军还是失败了。辛弃疾南归,步入仕途。

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由广德军通判调任健康府通判。他经常登上赏心亭,“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旺满目。”深沉的兴亡之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从纸中溢出,孝宗淳熙元年春天,辛弃疾再次来到健康,登上赏心亭,故地重游,他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潜气内转,悲愤满纸。为官为人,他坦坦荡荡;满腹经纶,一心为国为民。 在滁州任职的两年时间里,辛弃疾全心投入抗金事业,惨淡经营淮中这一片抗金基地,他甚至断言:“仇虏六十年灭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造化弄人,朝廷无能,恢复事业终是遥遥无期,而人已白发苍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开禧元年(1207)九月,辛弃疾与世长辞,其时,宋金之间的议和正处于胶着状态。辛弃疾收复失地的愿望,未了。

68年坎坷曲折而又轰轰烈烈的人生,他志存恢复,心无芥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诗人,亦是战士。

仿佛置身于如水的月色,星汉灿烂,梧桐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有人拔剑起舞,一身素服,目光如炬,石桌上是他挥毫写下的词句,力透纸背的全是对国家的爱恋。“抒父君不共戴天之愤!”他记得,亦力行。

婀娜中的刚健

了解了辛弃疾的人生,我想已经不难感觉到《摸鱼儿》这首词中蕴含的刚健与遒劲。伤春之情中,必是蕴含了诗人忧国之情与身世之叹。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渐衰。美人迟暮,则是抒不得志之情。这样想来,确实在哀婉叹息中,读出了壮志激昂,愤懑满腔。看来把其诗与其人结合,方能真正品出诗中的意蕴。

还有一首辛弃疾的词,同样的哀婉缱绻,也同样带给我豪气内敛的感觉。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 :“《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是啊,这首词岁不是直抒胸臆,一意迅驰之作,可给人的感觉,完全可以用大声镗鞳来形容。国耻未雪的满腔悲愤,朝廷无能的一怀愁苦,满纸忠愤之情。

另外还有一首他的《蝶恋花》,同样的幽怨哀婉。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和《摸鱼儿》一样,同样是用女子的眼光写出了孤寂哀怨,也把诗人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不得志受排挤的无奈,人已迟暮的伤感,一丝丝的怨念,紧扣人心,哀婉曲折之中,不忘表己之忠心。这样的词,不能单纯用哀婉来形容,它里面蕴含的感情,豪迈大气。

我的感受

中学时,说起辛弃疾,都道他是“豪放派爱国诗人”,现在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实在让人难以信服。我觉得,这些潜气内转,催刚为柔的诗词也并不算是他的别调。他的豪放与婉约并兼,不可分割。他笔下的香草美人,多有寄寓,他的诗词,有剑拔弩张的直言倾泻,也有千回百转的哀婉曲笔。而这些哀婉之作,感情虽内敛,但会慢慢浸入人心,反倒更让我心潮澎湃。写这篇文章,我越来越觉得,把辛弃疾定性为“豪放派”诗人,实在是太过武断的做法。

第6篇: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

教学详案

学习目标:

学会赏析诗词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继承并传承下去。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赏析诗词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都大有裨益,这也是语文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首先我们来了解语文中考中古诗词阅读常见的考点。

二、 了解赏析诗词的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 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

作品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

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

么?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2、感知形象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意境。

真题回放:

2009年河南中考《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011年黄冈中考《春望》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人物形象作简要赏析。

3、分析技巧 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等

进行评析。

真题回放:

2011年铜仁中考《赤壁》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赏析语言 词语的锤炼、名句的领悟等。

真题回放:

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其一)》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其五)》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007年河南中考《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由此看出,赏析语言是中考的重点及热点,所以老师就把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作为本节课的目标。

四、明确目标

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

五、授新课

到底该如何着手去赏析古诗词语言?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三步走”策略,可能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第一步:定角度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呢?先看几道例题:

1、2011年怀化中考《赤壁》

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2、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 在何处。

3、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挑学生回答自己在做题时会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由此确定赏析古诗词语言的三个角度:表达技巧、炼字、内容。

以上三道例题较容易确定赏析角度,如果遇到这样的试题你怎么办?

出示例题: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1年盐城《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挑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结。

第二步:思方法

确定好角度是基础,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每个角度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如何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009年 成都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 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心境的悲苦。渲染了悲愤艰危的气氛,为后面情绪转为激昂蓄势,表达自己愿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和民族气节。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评价效果,描写内容,作者情感。

3、由此总结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掌握常见的诗歌的表达技巧

5、分组练习

(1)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点赏析。(曹操《观沧海》)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如何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河南2010年《饮酒(其五)》)

参考答案:“见”字是没目的地看的意思,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个要点组成:解释词意,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

感。

2、再看例题

《望岳 》一诗中的“钟”字有一字千金之誉,请说说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是大自然营造而得。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学生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解释词意,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

果,作者情感。

3、学生总结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温馨小提示:

一是重点关注动词,二是要关注形容词,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熟记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委婉、含蓄、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质朴、自然、奔放等

5、练习

2011年日照《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提示: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三)如何从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试着对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

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两部分组成:句意+情感

3、分组练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加以赏析。(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示:(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提示:句意+情感

(四)小结

1、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

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2、从炼字角度赏析

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3、从内容角度赏析 方法:句意+情感

(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第三步:勤练习

选定角度是基础,思量方法助你行,勤加练习更重要。方法是固定的,也不是万能的,所谓“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大家只有在不断做习题的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六、练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获嘉县照镜第一初级中学 冯娟

2012-03

第7篇:诗词翻译赏析

越调·小桃红

[译文] 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作品简析

小令是作者浪迹于扬州时所作。首句写景,既点明时令,也反映出作者心情之凄清冷落。二句点明地点与凭眺时消闲的心境。三四五句转入回忆,寓情于景。昔日的欢乐与生机尽在不言之中,更反衬出今日之孤独飘零。结尾三句又回到眼前景象,既寄寓了对朋友的思念,又表达了要驱散愁恨,超脱尘世,回归大自然的情怀。小曲语短情长,格调清幽,含蓄深沉。

浙江绍兴的鉴湖是作者喜爱游赏的胜地。那里,曾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并且有幸交结了许多良朋俊侣。这支《小桃红·寄鉴湖诸友》曲系作者浪迹于扬州时所作。它既寄寓了对朋友的思念,又向人吐露了对漂泊他乡,寄人篱下的厌倦、苦痛的情怀。

关河令

周邦彦

【译文】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赏析】

本词抒写人在异乡之苦,取境典型。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一个多阴少晴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这情景与旅人的苦闷迷茫的心境极为相似。景为情取,情借景观,主体心境与客观景物相契合,这便是常说的意境。下两句写独立听寒声,这寒声是否就是云深处的雁鸣,处于两可之间。但旅人百无聊赖的神情却表现得极为充分。下片开头说“人去”后的寂静。上片无人,下片忽而有人,有些突兀。此人是何人?情人,朋友,均不是,乃陌生的旅客也。人独自在外投宿,最难耐的是寂寞,所以,尽管是陌生人,只要住在一起,便可相互搭话聊天,互相均可得到些许慰藉。但夜已深,那些人也离去,故更感到凄凉孤独。只有孤灯映照着空屋而已。"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来曾借酒浇愁,到深夜酒意已尽,怎以挨到天亮呢?时间越来越长,然苦越来越深,情和景同时推进。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写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冷冷清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从中看到借鉴处。

望江东

黄庭坚

译文:

我站在江水西岸遍望江东,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隔断了视线,我望不见江水东边的亲人。

我思念故乡和亲人却只有在梦中前往亲人身旁,这就再也不怕江水的阻隔了。 我在灯前写了无数封家信,但是算起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为我传递转交他们。 我纵使想寻找到大雁把信交付给它传递,却又是将到了暮秋时候,大雁要南飞了,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大雁呢!

赏析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翻译:(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牛郎和织女在美好的七夕夜晚,相聚在一起不再耕作和织布,应该被众神仙嫉妒他们了。 (2)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于是)姿态柔美的嫦娥整个眉头都皱了起来,更无可奈何的是风神吹来了冷雨。 (3)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二人相逢短暂慌乱,怎如不相见的好,(因为相见)又搅扰起了别离时的忧愁心绪。 (4)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相逢时新的欢乐比不上旧有的太多的忧愁,反倒增添了新的忧愁后而离别回去了。

赏析: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8篇:励志诗词赏析

篇一:励志小诗赏析《旅程》 注:这是一首励志诗。 the journey one day you finally knew what you had to do, and began, though the voices around you kept shouting their bad advice -- though the whole house began to tremble and you felt the old tug at your ankles. mend my life! each voice cried. but you didnt stop. you knew what you had to do, though the wind pried with its

什么是你必须得做,并开始去做, 虽然你周围的声音 一直喊出

其各种糟糕的建议——虽然整个房子 开始颤抖

你亦感到那条旧绳索 绊住了你的脚踝。 “修补我的人生!” 每个声音都在哭喊。 但你并没停止。

你知道什么是你必须得做的, 虽然风用它僵硬的手指 直往根基, 撬捣, 虽然它们的忧郁 着实可怕。 天色

已经很晚,这是个疯狂的夜晚, 路上满是倒下的 断枝和石头。 但渐渐地, 当你将它们的声音抛在身后, 星星开始穿透云层 散发光辉, 一个新的声音出现了你慢慢 意识到,那是你自己的声音, 它伴随着你 伴你步步 深入世途, 决心去做

你唯一能做的事—— 决定去拯救

你唯一能拯救的生命。篇二:英语诗词赏析(一)经典励志诗 unit 2 poems 英语诗词赏析

(一)经典励志诗 learning aims: 1.to learn about some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 3.to develop the reading ability by skimming and scanning the passage. 4.to deepen students’ literature quality. step 1 enjoy a famous english poem.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everyone is a traveler, choosing the roads to follow on the map of their continuous journey life. there is never a straight path that leaves one with but a sole direction in which to head. regardless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that robert frost had intended to convey, his poem, the road not taken, has left its readers with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t is ones past, present and the attitude with which he looks upon his future that determines the shade of the light that he will see the poem in. in any case however, this poem clearly demonstrates frosts belief that it is the road that one chooses that makes him the man who he is.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wonder about the opportunity cost, what will be missed out on. there is a strong sense of regret before the choice is even made and it lies in the knowledge that in one lifetime, it is impossible to travel down every path. in an attempt to make a decision, the traveler looks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评论2 the road not taken tells about life choice. man’s life is related to a journey filled with twists and turns. one has to consider a lot before making a wise choice. though the diverged roads seem identical, they actually lead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ch symbolize different fates. 2.1 see over one road in part one, the speaker faced with two roads in the autumnal wood and feel puzzled over which one to choos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he stood there for a long time and mused on one of them, which was taken by many people. unfortunately, he was unable to find out which place the,road would take him to, for it is far beyond his ability to know where the road would lead. however, he must choose to take. 2.2. the other one in part two, he stepped on the other road,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it was grassy and not taken. his choice would affect every other subsequent choice, and there was no turning back. from his choice for the less trodden road,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he did not like to follow the steps of other people, he wanted his own life choired by himself. 2.3 helpless 2.4 chose the less traveled road in part four,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n”, he articulated why he chose the less traveled road, for he expected his life to be unusual and different. but there was no way to foretell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choice. all in all, for the speaker, the road of life was accident and mystical, and his very choice was crucial in determi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life. the ordinary people follow other’s choice, while the exceptional ones choose their unique roads of life. 3. conclusion 3.1 everyone is a traveler everyone is a traveler, choosing the roads to follow on the map of their continuous journey. there is never a straight path but a sole direction in which to head. it is ones past, present and the attitude with which he looks upon his future that determines the shade of the light. in any case however, this poem clearly explained frosts belief that it is the road that one chooses that makes him the man who he is. 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wonder about the opportunity cost, what will be missed out on. it is impossible to travel down every path. the road that will be chosen leads to the unknown, as does any choice in life. as much he may strain his eyes to see as far the road stretches, eventually it surpasses his vision and he can never see where it is going to lead. it is the way that he chooses here that sets him off on his journey and decides where he is going. it was something that was obviously not for everyone because it seem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ook the other path. there is simply a narrator who makes a decision in his life that had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his life from what it may have otherwise been. it allows all readers from all different experiences to relate to the poem. 3.2 human beings are so weak step 3 learn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 poem summary the speaker stands in the woods, considering a fork in the road. both ways are equally worn and equally overlaid with un-trodden leaves. the speaker chooses one, telling himself that he will take the other another day. yet he knows it is unlikely that he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o so. and he admits that someday in the future he will recreate the scene with a slight twist: he will claim that he took the less-traveled road.篇三:励志诗句 《励志诗句》赏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第9篇:诗词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熔铸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著的追求之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南(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受知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堕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客死汞阳。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故这类诗意义较为隐晦,有的可能别有寄托,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寄托。历来注家对此诗有不同见解,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为什么创作这首诗,而是侧重于分析它语言结构中传达出来的诗的意境美,即无尽的相思之苦。鉴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只从爱情角度粗浅解读此诗。

《无题》诗首句写相见无期的凄怆,语句从曹植“别易会难”翻出而意思更折进一层,体情深曲。本诗“妙”即妙在此处: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凉气氛。次句以暮春衰残景象映衬别情,似还蕴含着人生境遇、心灵创疼,哀怨重重。让读者真正领会相见难、别亦难的绵绵相思之苦。第二联从自身落笔,从“春蚕”、“蜡烛”为喻,表白至死不渝的缠绵深情。以“丝”谐“思”。思者情思也,表明诗人对爱情执著、九死而无悔的执著精神。第三联突然转换笔锋,悬想别后对方的相思之苦,“晓镜”犹言早晨起来对镜梳妆,“愁改”则表明她此刻的感情状况,体贴入微,更可见一片痴情。尾联借神话传说来表达无望中的希望,即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全诗结束的“看”,谓“试试看”之意,一股柔和、婉顺的相思之情尽在其中。

“别难”是这首诗的诗眼,更道出了诗人不尽的相思之苦。“见”、“别”、“难”,三字不仅传递出诗人缠绵的相思,也写出了诗人与恋人相见、作别那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三、四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这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缠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

五、六两句,悬想虚拟分手后对方的相似状况,此乃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写“活”了诗人对对方的一往情深。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执著不渝的向往,流露出在爱情出现曲折时诗人内心难以言述的悲哀,更形象地表现出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士大夫对爱情既有所追求,又不免犹豫的精神状态。虽能执著追求,但却只是无望的抗争,故这首诗就更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无题》全诗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相思,却迟迟不见归期的相思之苦,也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 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2.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解释加点的词。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 (3)青鸟殷勤为探看( ) 4.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 , 。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 , 。

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6.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7、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东风,百花.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8.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

新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9、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10、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1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2、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3、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14、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15.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16.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7.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8.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9.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0、.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2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2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3、 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24、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25、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26、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8、“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3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3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3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35.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36.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37、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8、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40、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