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政策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援藏政策

关于进一步明确援藏援疆专业技术人员及援外医疗队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援藏援疆专业技术人员及援外医疗队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优惠政

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湘人社函〔2016〕121号

各市州委组织部,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省直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援藏援疆干部和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湘组发〔2015〕24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援藏援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有关政策的通知》(湘人社发〔2015〕21号)及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援外医疗队人员选派管理办法〉的通知》(湘卫国合发〔2015〕4号)精神,确保符合条件的援藏援疆专业技术人员及援外医疗队人员(以下简称“三援”人员)享受高级职称评审相关优惠政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一)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任务结束;

(二)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群众满意、期满考核合格及以上;

(三)在执行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任务前专业技术职务基础上,达到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年限;

(四)国家或省里已开考的以考代评的系列(专业)、中小学正高除外。

二、申请流程

(一)个人填写《“三援”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优惠政策申请表》(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表》)并附相应证件、文件、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交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查。

(二)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与《申请表》填写的内容逐一进行核对,在申请人提交的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核对一致”字样、签名、加盖公章并留存。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其《申请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后送市州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工作管理部门。

(三)市州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工作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工作经历及现实表现进行核实,在其《申请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后退回其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门。

(四)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将申请人的《申请表》及

留存的复印件一并报至市州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市州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个人《申请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同时汇总填写《“三援”人员职称评审优惠政策申报花名册》(附件2,以下简称《花名册》)一并报省职改办。

(五)省职改办将申请材料送省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工作管理部门进行核定。省援藏援疆或援外医疗工作管理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后,在个人《申请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后退回省职改办。

(六)省职改办开具符合相关优惠政策的证明件至有关系列(专业)职改办,相关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依据相关优惠政策对参评对象进行评审。

三、申请材料

(一)市州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单位人事(职改)部门

提供:申请享受职称评审相关优惠政策的报告、《花名册》(纸质文档及Excel电子文档各1份)、符合条件人员的《申请表》;

(二)申请人提供:身份证、援助前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聘任文件、组织选派通知或文件、援助任务考核结果原件及复印件。

四、申请时间

省职改办在每年年度高级职称评审文件规定的时间受理相应申请,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五、“三援”人员中初级职称评审优惠政策有关事项及申报流程由市州和省直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援”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宣传,及时申报,主动提供服务,切实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附件:

1、

2、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5月6日 “三援”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优惠政策申请表.xls “三援”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优惠政策申报花名册.xls

第2篇: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2006年9月到12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12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1995年至200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2.95亿元,选派援藏教师117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273人次。

到2004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至此,新一轮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而这些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但是教授的课程又不能减少。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远程教育就体现出它的作用来了,通过光盘播放或者远程卫星接收,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以前需要好几个老师完成的教课任务。

第四批援赞工作小组进藏以后,跟随****的通知下乡去制作专题片,通过这段艰苦的经历,他们对西藏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起去了日喀则、昌都地区拍摄。去之前就听说昌都地区的道路非常险峻、曲折,路况很差,到了昌都以后才体会了道路很差的概念,那里大多是土路,非常颠簸,而且都是盘山路,山路边就是悬崖,就是江水,大多都只有一条车道,碰上对面来车都要找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错车,每个县与县之间距离都很远,200多公里的路差不多都要走一天,有的县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日喀则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严重的泥石流,堵了3个多小时。

*******去了阿里、那曲地区拍摄。路上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路况很差,每个县与县之间都要走一天的路程,非常辛苦。他们的拍摄经历很丰富,刚刚过了桑桑在半山腰上就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阿里都是这种山路、土路,还有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好多条让人分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路,一旦走错了就只能在原地绕圈,根本出不去,虽然开车的是个老司机可还是走错了路,一下子撞到了铁丝网上,前挡风玻璃裂了,右侧的车灯只剩下个黑窟窿,车上的划痕更是惨不忍睹了。车上的两人都吓懵了,司机师傅说如果不是车子好,玻璃够厚他们几个的小命就没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又上路了,开了一会下起雨来,这时他们才发现雨刷器坏了,于是只能下车擦玻璃,这样跌跌撞撞地终于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

河。

在从从阿里的措勤县到那曲的尼玛县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沼泽地。措勤到尼玛是没有路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后来向厅里请示,让措勤县对这段路比较熟的同志送他们一段,再让尼玛县的同志接一段,因为这段沼泽地足有300多公里。出发不久他们就发现走错了,领路的同志向当地的牧民问了路才重新上路,措勤县的同志大约送了100多公里时就让他们回去了,因为也怕他们回去有危险,一旦下雨的话这里的路是没法走的,硬走就会更危险,这样赵辛辛他们自己开始走下面的路,刚开始挺顺利的,可过当要过一段沼泽地时他们都害怕了,因为他们的左边是个很陡的山,下面就是沼泽地,有一条路还被水淹没了,更不幸的是天上竟然下起雨了,没办法,没有退路,走吧,他们商量后决定从陡坡上走,车子在陡坡上打滑,刹车没用了,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滑下去了,再顺着陡坡往前走就会翻车,所以只能往下开,车开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祈祷了,因为太陡了,随时可能翻车,司机师傅真的很棒,当他们的车滑下去的同时他一脚油门车从泥水坑里冲出去了,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翻过一个小山我们见到了接我们的同志,当时是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在西藏的三个月里,援藏同志们不仅在工作上和******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还在生活上和******的同志们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他们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和我们进行了坦诚地交流。******的领导则对我们关心备至。第五批援藏小组成员刚到西藏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急得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给馆里的同志,她随即通知了*****,****馆长亲自开车把****送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他们忙前忙后地为***挂号、找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怕****一个人在医院孤独,一起来援藏的同志自身都还有点不适应,馆里还派了记者轮流来陪****,并买了许多好吃的。怕***有思想负担,馆里领导还一再叮嘱****,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同志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中秋节的时候,馆里领导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让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依然觉得那么温馨。我们在西藏的三个月期间,时常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状况,****的领导和电视教育科的领导们多次看望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等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更加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渴望把自己所学所会的全都用上,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援藏工作。

这次西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我们去援藏的同志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接受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去采访的时候听百姓说起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事业和*****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而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援藏工作,但是我们仍然会发挥“老西藏”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所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3篇: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欧洪呈

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欧洪呈

8月4日,来到西藏这片神奇的地方。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昌都,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西藏昌都,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首批重庆“组团式”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汽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重庆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这些地方大多缺水缺电,其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1 到昌都后,厨房里,灶具、锅碗瓢盆、米面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住的方面基本家具样样有,就连枕头枕套都是双的、连拖鞋也是冬夏备齐,考虑非常周到细致。特别是上至市主要领导下至学校领导和后勤老师对我们一行的重视和生活上的多次人文关怀,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为之感动!

这次三年援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

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

2 投入西藏的教育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也非常挂念我们,主要领导一行还亲自前来看望,我们感动,我们热血沸腾,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得更漂亮一些呢?

在一高,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主动承担了党建工作,以及校办的其他一些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在这里留点什么,至少离开时,要给重庆组留下一些好的印象,不辱使命!

正如孙书记所说,西藏缺氧,但不缺精神。 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总之,在市委市府的关怀下,在整个团队的协作下,我们要发扬老西藏精神。逐步适应环境,先做好昌都人,再做好昌都事。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援藏任务,三年后交上一份满意的答。

第4篇:中国梦——援藏

梦想和理想,一样吗?面对这样的难题,疾控人是否有过迷茫和彷徨,我们中的一员用他的行动在探索着答案,请听卫

生科代表涂程同志的演讲_《援藏心路,我的甘孜梦》

援藏心路,我的甘孜梦

“中国梦”,好简单的三个字,也许你会在一闪念之后忘记,但细细品来心中不免击起层层波澜。“梦”,原来我们还可以提梦想,回想一下你上次思考梦想是在什么时候?社会竞争加大,经济迅猛发展,让许多人在感受到种种压力后,已无从去思考梦想。以前我们提到更多的应该是“理想”,不知你是否细想过“理想”与“梦想”差别,一字之差实则相隔万里。理想是时间的产物,是追求眼前的生活目标,从而憧憬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梦想”则不然,“梦想”是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当我们伴着医学生誓言,踏入医学的殿堂,我们的理想是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成为风光无限的当代名医。然而命运的轨迹把大家汇聚到疾控的道路上,我们努力工作,防病的成绩却隐没在枯燥的发病数据之中,甚至没有显性的回报,我们的理想 受挫,我们的梦想又在哪里?曾经也迷茫,也消沉,或言转行,或言工作比命长。难道……人的一生就只有昏昏噩噩,而梦想……就成为苏醒的动力指路的明灯。

三年前,为援藏干部体检,让我首次接触到藏区,神密的高原巍峨的雪山印入脑海同时还有可怕的包虫和鼠疫,激起了我作为一个疾控人心中潜在的梦想,我要到藏区去,我要去挑战雪域高原的病魔。一年前,我有了圆梦的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援藏干部。第一次进藏,我不仅体会到美丽的风景,更体会到了甘孜疾控人的热情和坚守,无论怎样恶劣的自然条件,都不言放弃。四千多米的生命禁区,疾控人奔驰在草原上,勇敢地直面鼠疫和包虫的致命威胁。红旗卡子,我第一次看到了不通电的强毒试验室,真实地体会到什么叫呼吸困难。我为这样的疾控精神所折服,同时也在心里升华起更大的疾控梦,甘孜梦,健康梦,我要用我的双手为甘孜发展与和谐做点什么,可是面对现实,我却感到自己的渺小,专业的错位使我只能像个小学生一样跟在别人后现学现卖,我一直在焦虑地问自

己:两年时间好紧,以我的专业能力,能为甘孜留下什么?

有梦想就有机遇,州疾控给了我这样的平台,我被抽调到州上,从事自己的专业——职业卫生,在这里我看到了领导的期许,群众的渴望。我惟有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在中心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协作下,我的专业协助州疾控成为四川藏区第一家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甘孜的企业和工人再也不用为职业体检而忧虑,再也不用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出州体检了。我和门诊、检验、卫生科的同志们一起跨泞泥,趟沟渠,上高原,下矿硐,完成了全州第一例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面对拿到报告感激的客户,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我们疾控人的点滴工作化作了和谐甘孜、健康甘孜的组成细胞,这难道不是内心最好的回报吗?

今年年初全面铺开的职业体检不仅实现了体检人数的增长,中心技术服务收入的飞跃,同时也促进了人才的储备,技术的进步,州疾控中心有了一支职业病防治的专业队伍,但是这些工作也使我们认识到甘孜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我们离健康甘孜的美丽梦想还很遥远,我们惟有策马扬鞭、催蹄奋进,才能逐渐地推进。甘孜州的卫生技术服务有了开创性的起步,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经济社会进步也给疾控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在扩张、人口在增加,我们的饮水卫生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随着医疗机构的发展,放射线危害和医源感染在全州到底是个什么程度?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能否支撑起甘孜州旅游经济的开发?学校卫生工作能否保证学龄儿童健康不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食品安全的现状是否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是否能满足政府和百姓的期许?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回答的问题。要尽快实现健康甘孜梦,我们不能坐等答案,我们要引导和动员全州的疾控卫士想办法、做监测、摸底数,在全州建立起五大卫生的工作网络。

“梦”是我们的信念,必将指引我们前行,带给我们内心的愉悦,现在我已经明白“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我的梦、援藏梦、疾控梦,已经汇聚成健康甘孜梦、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我必须脚踏实地、立足本质,用工作实绩回答“离藏留什么?”我梦想,数年后我回首今日,我不会遗憾,不会后悔,因为我的内心深处不仅留下了工作的印迹,

还留下了甘孜疾控人奋进的身影,留下了甘孜疾控的精神,留下了见证甘孜疾控开创性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是我的甘孜梦中国梦。

第5篇:援藏感悟

程秀茹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们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虽然这里的条件恶劣,但丝毫没有动摇我援藏的决心。因为这是责任,是生命的价值。当你看到老乡那真诚的笑容,所有的困难都烟消云散了。

甘孜县的医疗要比邛崃要落后十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设施,包括群众的医疗理念。我们每天面对的病人都是很严重的,不像我们内地,预防为主,提前检查,有什么病是从源头就着手治疗的。然而这里的病人是很严重了才到医院来,是其他方法没有效果了最后才选择医院这条路。面对的病人一般都有很多并发症。医院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输液和治疗时有很多程序是没有规范的,这与人员紧张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医院有很多电脑,但没有安装计价程序和设置医院局域网,以至于还需要划价,收费,拿药,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医院的人员压力和耽误病人的时间,严重制约医院的工作效率。

针对我以上说的这些,我对自己的援藏工作也作了详细的安排和大胆的设想。 首先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对流程的规范相信比讲出来的有感染力的多。我就希望通过我个人的表率作用,让更多的同志和我一起来规范操作规程。因为我知道简单的操作规程在关键时刻会是关乎生死的事情。

其次是对病人方面。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抽时间来给病人做心理疏导,让他们不能有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要给病人灌输现代化的,科学的医疗理念,卫生理念,从源头来抓高原的病根。

再次是传帮带的工作。我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年轻同志的帮扶,因为只有传帮带才能达到我援藏的真正目的。要让我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在高原开花结果。

最后我想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援藏工作,我感到了苦中有乐,苦得有价值,苦得有意义。人生因为援藏而更加精彩,生命因为援藏而坚强。我为高原献分爱,高原给我千万情。我爱甘孜的蓝天,我爱甘孜的草原。格桑花开满整个草原,述说着一个普通援藏干部无尽的情怀。

第6篇:厦门援藏工作

厦门市援藏工作队

2004年7月,我们五位同志从我市前一批援藏干部手中接过了援藏接力棒后,秉承了前三批援藏干部的优良作风,把米林当作“第二故乡”, 在中共林芝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福建省援藏工作队具体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努力团结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米林的发展稳定为己任,以农牧民的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教立县、农牧稳县、港口兴县、旅游富县、特色强县”五大战略,促进了米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18.2%,人均GDP达14211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1元;财政收入1130万元,同比增长24.5%,是全区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13个县之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同比增长13.7%,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800多元,位居全区前列。其中,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563元。我们在对口支援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立足“优势”上项目

确定“八大优势”。为了给援藏规划和项目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援藏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到米林后,通过“看、访、听、问”等形式,走村串户、深入基层,对全县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研,在掌握了米林县农牧业生产、群众生活、小城镇建设等基本情况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论证,找准了米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景、边、少、水、药、林、先、港”八大优势。

把握“六个原则”。制作援藏规划时,我们立足于米林县的优势,始终把握了“六个原则”:一是坚持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多为民办实事的原则;二是增强“造血”功能的原则;三是坚持遵循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原则;四是坚持援藏项目充分体现我市对口支援良好形象的原则;五是坚持发挥援藏项目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六是坚持援藏项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我们以“把援藏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指导思想,按照“设计科学、特色突出、务实有效”的要求,共制定11类40个子项目,总资金3550万元(不包含社会资金和援藏干部争取的资金),于2005年7月中旬获得厦门市政府批准实施。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46个,总投资3080.7万元,投入农牧区的援藏资金达到了75%。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26个,完成投资924.2万元。主要包括米林县科技楼、扎绕乡卫生院、卧龙镇农贸市场、县城电网改造、藏鸡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公检法路面硬化以及农房改造等。在建项目20个主要包括广电大楼、米林县综合培训中心、米林县民俗文化活动中心、白鹭广场、多卡小学教学楼以及村文化室建设等。五位援藏干部还争取社会援藏资金1000万元。第四批援藏资金有望突破5000万元。 加强项目管理。我们一开始就制定了《援藏项目管理办法》和《援藏资金管理办法》,在援藏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投标,明确了责任单位和管理人员,并聘请专业监理人员进行监督,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同时,不定期地在县四套班子或干部大会上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援藏资金使用情况,增强了援藏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二、抓住“三农”谋跨越

突出增强“造血”功能。我们坚持把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倾斜,直接投向农牧区的资金目前已超过1200万元,项目涵盖全县所有乡镇,特别是所有乡镇学校都有援藏资金的投入。同时,拔出专门资金对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较少的乡镇基层干部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投资约170万元建设了米林综合培训大楼。目前已对60多名农牧民和乡镇干部进行了农牧技术和牲畜疫病防治培训。另外,我们按照突出中间(多卡)、发展两翼的思路,积极抓好小集镇建设,为3 个小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50万元。目前,有60多户农牧民在小集镇投资建房,调动社会资金近1000万元。大力开展招商工作,先后两次组团参加“九.八”投洽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投入了200余万元建设村两委办公用房、文化室等公房20多个,现已完成9个。特别是在离“麦克马洪线”只有几公里的边境村——巴让村援建的公房,村民在围墙上自觉地写下了“厦门情似海、边民记心间”的感人对联。今年春节期间张昌平市长在听取援藏工作汇报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投入近50万元加强了对乡镇政权及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为一些乡镇解决了温室、浴室、厕所等工作生活困难。同时,与所有乡镇干部谈心近20场次,为他们能安心地在乡镇工作打下了基础。

坚持为民办好事实事。2年来,我们牢记市领导对我们的教诲,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把厦门人民的关爱带给米林的群众。2005年7月间,当我们得知离机场最近的帮仲村因江水上涨危及小麦收割却无钱雇船时,及时拔付了1万多元为村民雇船到江心岛抢收小麦。为县城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东多村,变压器多次烧坏,我们及时解决了近2万元购买了变压器,并要求县电力公司为其查清线路,确保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我们除了平时和节日对全县的贫困户发放慰问金和物资共10多万元外,还对贫困中小学生实施温暖工程。2005年冬天,为全县近300名贫困中小学生购买了毛衣、毛裤、鞋子等;2005年8月,曾东生同志积极筹措希望工程款,与财政援藏资金捆绑使用,帮助10多位贫困大学生顺利上大学;蔡志宏同志一到米林就帮扶一名中学生,现已在藏大上学,他还将继续帮扶直到毕业;周建国同志还以书信形式对长期帮扶的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扶贫方式,把帮贫助困责任到人。我们每位援藏干部都负责帮扶2户贫困户办家庭经济实体,有的建温室,有的搞养殖。另外,投资5.2万元购买了200多只羊,在珞巴族人口密集的南伊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此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三、突出“特色”求发展

为切实解决干部群众在发展特色经济中“怕失败”的思想顾虑,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了以藏鸡规模化养殖基地、疫苗储藏室、核桃园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种养示范工程。目前藏鸡养殖基地的示范作用正在逐步扩大,并受到了地区、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自治区农牧厅拟投资300万元进一步扩大我县藏鸡养殖规模。建成的米林县疫苗冷藏室为全县藏鸡、藏猪疾病防治和全县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成功举办了珞巴民俗暨黄牡丹旅游节,吹响了米林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号角。

四、紧扣“创新”作文章

培养进取意识,实施观念援藏。我们在积极筹措资金的同时,还以解决思想领域突出问题为突破点,要求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六种意识,即:高度的大局意识;大胆的创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紧密的协作意识;虚心的学习意识;紧迫的危机意识,切实转变了观念。特别是采取了多种措施,认真抓好干部作风的转变,引导干部职工把心思用到米林的建设发展上来。

强化学习培训,实施素质援藏。我们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实施了以集中学习、干部就地培训、选派干部赴厦门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等为主要内容的提高干部素质工程。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完善创新,得到了区地宣传部门的充分肯定。倡导全县青年干部举办了“学习沙龙”,形成了你追我赶、争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从援藏资金中拔出专款,采取就地培训与外送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干部培训工作,选送了20多名干部赴厦门进行了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安排了4名企业经理到内地进行学习考察;在县里举办了文秘实用技术等5个培训班,3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推进改革创新,实施体制援藏。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督促建立项目库制度,共储备项目81个;进一步完善了县委议事规则,使县委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督促完善政府办公会议制度和四套班子月通报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大、政协的积极性;建立了季度工作分析会制度;建立了公开选拔干部制度,公开对7个副科级岗位进行了公选,拓宽了选拔干部的视野;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设立会议旁听席制度,吸收农牧民群众、个体户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决策透明度。目前,干部职工的住房改革正在推行之中。

五、围绕“宽泛”拓领域

努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援藏资金对教育的投入,投入教育事业的援藏资金达500多万元。曾东生、陈小强两同志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了丹娘、派镇小学教学楼,对卧龙、南伊小学进行了维修,为县中心小学添置了20余台电脑。同时,我们还多次与教师座谈,并开展教师节慰问等活动。2004年10月份,米林县顺利通过“普九”验收,2005年、2006年先后通过林芝地区、自治区“普九”复查。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安排了840万元援藏资金修建了米林县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和广电大楼,保证了米林文化事业的发展。组建了珞巴民族民间艺术队,在庆祝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文艺汇演上获得高度评价。2005年米林县是全自治区中唯一一个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多渠道争取资金建设了2个乡卫生院及县医院传染病房。曾东生同志积极向厦门卫生系统争取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和三批援藏医疗队。

积极创建和谐平安米林。我们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指导方针,投入援藏资金50多万元帮助政法部门解决了公检法的实际困难。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加强边境控管。去年4—7月份,在全区率先开展了以“严厉打击犯罪,创建平安米林”为主题的严打整治活动,把历年来的积压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案件等依法进行处理,彻底改变了社会治安状况,一年来米林县各类案件明显下降,受到了自治区有关部门及社会各届的好评。蔡志宏、周建国同志带着相关部门,徒步35公里到不通公路的边境村朗贡村慰问边民,为边境的稳定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此外,我们按照地委的要求,努力开展树援藏干部形象活动,加强学习、团结协作、少说多干、求真务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一步一个脚印,说实话、做实事。我们深入农牧民群众,与群众一起过藏历新年,帮助贫困户翻地种庄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援藏干部良好的形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