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报告

2022-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土地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确权调查报告

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市调研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xxx在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在粮食、根本在增收、关键在改革、出路在发展。他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改,明确表示支持信阳创办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农村改革发展实验区,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xxx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经过深入实际调研,现将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步依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集体土地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现状:土地市场是复杂而敏感的要素市场,必须发展和规范并重。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用地的界定、土地的确权、规划的落实、审批的程序、信息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等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以行政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发证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致使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未全部完成。当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已经结束,但所有权发证率只有20%,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151419宗,发证率为80%。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晰。土地现状调查汇总的地类、权属都是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实际工作中还是沿袭详查成果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进行管理,但在征地、承包等行为中还是与村民组签订协议,这就给我们集体所有权属管理带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精神,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0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办字[]118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唐政办函[]160号)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

(一)目标任务。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通过调查核实,年底前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发放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充分利用原土地登记等相关资料,开展村庄地籍调查,查清农村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我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将地籍成果上图入库,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总登记及初始和变更登记,逐步实现地籍调查成果、土地登记资料动态更新,全面提升地籍管理水平,提高地籍管理社会化服务程度。

(二)时间安排。年下半年,开展并完成全县两个村试点工作;年,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年,完成镇政府所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5年,全面完成我县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县级地籍信息系统,做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覆盖,实现对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

林地、草原、养殖水面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职责分工

县级主要负责做好全县土地确权工作的测绘、县级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同时指导各镇村做好权属调查、群众工作等。镇级主要负责配合业务单位做好测绘、权属调查、群众工作等。国土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日常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户籍资料的审核;民政部门提供行政界线资料;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提供相关权源资料;财政部门要根据所承担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转自:http://经费,并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各镇要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纳入重点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滦南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统一领导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克新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落实。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精心安排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工协作,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依法依规操作,妥善解决问题。土地登记由国土资源部门的地籍管理机构统一办理,从事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审查人员需具备有效的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进行土地确权登记,严禁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各地要细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妥善处理好土地使用上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三)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将便民、利民、护民的要求贯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过程,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及时将有关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情况进行公告,保障群众知情权。

(四)加强争议调处,维护社会稳定。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权维稳、改善民生出发,及时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为土地登记确权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土地登记确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宣传培训,推动工作开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确权工作的理解与配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调查队伍,提升地籍管

理人员的政策、业务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xx县20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底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60%的岗位目标是xx县国土资源局的刚性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xx县国土资源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对作业单位一方面加大业务指导、培训,一方面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全面开展。依据《xx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的工作进度,作业单位从7月份开始进村走界,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勘测定界、权属调查。目前,全县7个乡镇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已基本完成,正转入内业工作,进行权属界线协议书的签字盖章、数据整理阶段;9月份开始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入户调查。目前,六街镇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已全部完成外业调查,正转入内业处理阶段,其余乡镇正在有序开展外业调查;夕阳的打黑、晋城的关岭、昆阳的恢厂3个村委会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已全面完成了外业测绘,正转入内业处理阶段,六街镇完成了大营、大庄、六街3个村委会985宗宅基地的外业测绘,其余乡镇均xx县国土…… 为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则的通知》(浙土资发〔2012〕4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湖政办发〔2012〕21号)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部、省、市统一部署,我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标是: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街道、园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二类所有权主体确权发证。对于“撤村建居”后(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机构)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或城镇建设规划区内未农转用、征收的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暂缓确权登记发证,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确权登记发证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做到全县区域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全覆盖,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三、工作依据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省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处理程序规定》(省政府令第235号)、《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则》(浙土资发在积极开展外业测绘。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2012〕4号)、《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2-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等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规程。

四、工作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不存纠纷。土地登记要依法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土地权属和办理土地登记,登记后的集体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发证要做到“权属清晰、四至明确、面积准确”的原则,对归属不明或有争议的土地(一时难以确定权属的土地),可退后一定范围内单独设宗,只调查暂不发证,待争议处理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予以发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于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依法有序地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是全面调查、不留死角。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地籍调查要覆盖到我县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但对所有权范围内各地类面积只进行调查,登记发证时不划分地类,土地证书中各地类的面积用“/”划去。

三是明确主体、稳妥推进。要稳妥处理各类权属纠纷和争议,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原则上确权给乡镇(街道、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是尊重历史、合理确认。结合我县2005年已经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实际,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按照变更登记模式进行。对所有权界限已经依法确认,并且没有发生变化或提出权属争议调处申请的,可以使用原权属界线,按照全覆盖的要求,重新量算集体土地面积;对所有权界限未经依法确认,或者虽经确认但已发生变化或提出权属争议调处申请的,应依法重新确认权属界线后,再量算集体土地面积。

五、工作方法与技术支持

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整理、归类土地详查、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中形成的权属调查资料及权属界限、行政界线,制作1:10000比例尺的调查底图,由集体土地所有者提出申请。利用1:10000调查底图进行实地核查,确定权属界线,标定界址位置。

内业处理过程中将标定的界址点位根据实地走向叠加到二次调查数据库上,经室内比对地物影像,调整修正界址点位后,输出界址、面积数据和宗地图。在此基础上,按规定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所有权主体。

六、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2月至2011年3月上旬)

1.成立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决定成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实施工作,县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全力支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要组织力量,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班子。村委会要专门落实人员,全面参与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去,做好权属界线现场指界工作。

2.成立专业的调查队伍。根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自身业务要求,县专门成立调查队伍,从事外业调查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组织人员做好现场指界工作。

3.及时动员,大力宣传。各乡镇(街道、园区)要及时召开部署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乡镇(街道、园区)、村委会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开展工作,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

4.开展业务培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技术性、政策性强、范围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要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业务培训包括权属界线的调查、指界、界址的标绘、登记发证等相关政策和技术知识。使全体调查登记人员掌握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方法,熟悉技术路线,规范工作程序。

5.资料准备。主要资料:最新正射影像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权属界线图;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相关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已有登记发证的权属资料和用地审批资料;相关表格和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印刷等。

(二)工作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

1.界线界址核定。各乡镇(街道、园区)、村委会负责具体的指界工作,按照历史形成及目前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属范围,与调查人员共同划定权属界线,绘制界线走向草图,签订权属界线核定书,按规定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手续。

2.宗地编号。严格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2-2007)执行,宗地编号以行政村为单位,村本级从“1”开始编号,村内其他宗地按照顺序号依次排序。

3.界址点数字化。将实地标定(工作底图)的界址点走向转标到二调数据库上进行数字化,叠加到数据库自动生成界址点位及坐标,当实测点的连线与相关地物影像比对出现不吻合时,以地物影像作参考,适当加密折点。

4.编制宗地图,建立数据库。利用现有二调图纸编制宗地图;对宗地的划分、界址点的设置、面积的计算、宗地图(权属图)的编制、表格的填写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生成宗地图。

5.申请确权登记。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同时提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文件、《权属调查表》、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委托代理的须提交土地登记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其他有关资料,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申请。

6.权属审核。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申请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以宗地为单位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调查审核表》,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及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审核,包括:土地登记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对宗地自然状况的调查审核;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审核等。对符合要求的,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如实填写初审意见。

7.审核审批。县国土资源局对初审意见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在各乡镇(街道、园区)内公告,各乡镇(街道、园区)集体土地在县内公告并将公告送达有关土地权属单位,公告时间为15天。公告期满,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的,在登记审批表上签署同意登记发证的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签章,并加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登记专用章。

8.注册登记,颁发证书。土地登记经批准后,填写土地登记卡,并制作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证》,土地所有权证书直接发给各乡镇(街道、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

9.插花地、争议地处理原则。相互插花,暂时无法划定权属的地块,按有关村民小组共有的原则处理(共有宗地)。对协商不成无法确认权属的土地,以争议地单独划出统计,暂不颁发土地证书。

(三)总结检查阶段(2012年12月)

1.成果资料的整理、数据汇总,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的土地所有权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数据汇总并装订归档,对有权属争议的土地单独统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根据成果资料,把空间的地理数据与相应的属性数据连接起来,实现图文互访、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

2.总结工作。对完成整个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包括登记发证完成情况、面积的汇总、土地权属争议情况等,围绕村镇地籍调查、土地确权、争议调处、登记发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创新方法,细化和完善政策。

七、工作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性、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第二篇:土地整理 土地清查报告

XX镇西片土地整理土地清查工作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54.53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2560万元。

2009年12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通知》(苏财建[2009]280号、苏国土资发[2009]300号)批复仪征市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资金为2560万元,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计划新增耕地48.02公顷,新增耕地率5.03%。

二、土地清查工作

1、土地权属确定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地处东经119º6′36″~119º10′30″、北纬30º28′10″~30º30′22″,项目区边界:北靠青年村、东临蔬菜村、南濒南井水库,西与安徽省接壤。涉及XX镇XX、XX、XX三个村55个村民小组。本次土地清查工作重点是确定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查范围为全部项目区。清查参加人员由

国土、水利、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及项目区所在村抽调办事公道,熟悉界限的村民组成。经过现场调查,核对图纸,确定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均为集体所有,均有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权属界线清楚,无任何争议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三个行政村承包土地的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晰、界线清楚,面积准确,不存在权属有争议地块。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142.2公顷(其中汪云村825.36公顷、沙集村278.04公顷、开建村40.81公顷),建设规模954.53公顷,其中耕地722.8公顷、农村道路33.56公顷、坑塘水面113.

43、农田水利用地33.96公顷、田坎26.26公顷、农村居民点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31公顷,特殊用地4.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37公顷、荒草地2.23公顷。项目区实施前耕地722.8公顷,其中XX村707.73公顷、XX村210.26公顷、XX村36.54公顷,涉及农业人口4224人,人均耕地0.1711公顷。

2、单体建筑物

该项目规划农桥12座,灌溉泵站6座,U型衬砌斗渠9.04km,灌溉管道2.305km,泥结砂石路面14.913km,混凝土路面4.23km

根据规划图和现场地形地貌确定,该项目设计建筑物布局基本合理。12座农桥有11位于塘田渠道上,一座位于大塘排水沟上,农桥尺寸符合现场交通及过水要求。6座泵站,芦坝南站、芦坝东站从卢坝水库取水,朱庄泵站、桥头泵站从桥头水库取水,吴庄泵站为朱庄站的二级泵站,余庄站为芦坝南站的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及扬程满足灌溉需要。渠道走向能够保证农田灌溉需要,但在项目实施后,部分地块高程会有改变,需要根据项目施工后地块高程作适当调整。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为林场路、荷花路、兴太路,连接了现有铁沙钱、陈香线主干道路,其他14.913管理砂石路面,连接了主要村庄和主干道路,形成了循环、方便的交通体系,设计相对合理。

XX镇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土地纠纷调查报告

关于X X村X X屯莫X X等四兄弟

与六队群众土地纠纷调查报告

X X镇人民政府:

我所接到莫X X与六队群众纠纷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取证,查阅历史资料,土地确权等法律法规,及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本所依据事实及法律法规,对该纠纷案作了处理意见(附后),现请镇领导阅示。

事由:2008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莫X X未曾得到国土主管部门批准,将原长塘六队的晒谷坪铲成平地,在施工过程中与六队群众因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双方都未能就权属纠纷问题达成协议,双方为此请求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给予解决。经查:该争议土地在长塘屯村边,落实生产责任制前是

该地中间有一部分由莫X X屯六生产队的晒谷坪。在此之前之父)在解放前开垦了这X 福(申请人莫X X

块土地作菜园,具体面积不详,当时四周围有樟树、荆棘等,外围至水田边还有荒地和粪坑,该地在土改时仍旧划分给莫X 福耕种,当时并未颁发有土地所有证给莫X 福,在1958成立人民公社以小队核算,将原来分给农民的土地、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收归集体所有由生产队统一耕作管理,期间,长塘六生产队将原莫X 福耕种的这块土地四周的樟树、荆棘清除以及填平旁边的一些粪坑整出一块坪的用来修建了生产队的晒谷坪。由于自1950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62年9月27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人民公社60条)的颁布实施期间,生产队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缺乏 1

文字书面证据材料,所以,申请人请求事项缺少证据依据,申请人提出的争议土地四际界限也只能是一个模糊的界线。1981年国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长塘六队将谷坪按人口分给生产队群众晒谷,莫X 福家也分得一份。当时莫X 福也曾提出过要求要回该祖宗地,生产队就将谷坪边南边原生产队仓库的地皮划分给莫X 福作调换,现该地莫X 福家人已将该地转给莫X 龙,后莫X 龙又将该地转给妹夫朱X X建房。现申请人称该整块地原是生产队因没有集体晒谷坪而向父亲莫X 福借用的,现申请人要求要收回原属于自己家的自留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章土地的分配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原耕基础上分配土地时,原耕农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时,应给原耕农民以适当的照顾。应使原耕农民分得的土地(自有土地者连同其自有土地在内),适当地稍多于当地无地少地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所有的土地,以使原耕农民保持相当于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土地为原则。根据我所工作人员到X屯对群众的调查了解,可以认定:在X 1958成立人民公社之前,申请人之父亲莫X 福确实在该争议土地上开垦了一块菜地。应予确认为莫X 福的原耕土地,成立人民公社初期应确定为莫X 福的自留地。1962年后合并成立人民公社又在实行小队核算时,生产队向莫X 福借了该自留地修建了生产队谷坪虽没有文字证据材料但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在1981年落实生产责任制时考虑到群众需要谷坪晒谷而用谷坪边的仓库地与莫X 福调换了谷坪中间的祖宗地。根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三章《集体土地所有权》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民并颁发了土地所有证的土地,属于

农民集体所有,实施《六十条》时确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目前该村农民集体实际使用的本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确定所有权。按照我们国家的所有权形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二款、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依据以上事实及法律法规,我所对莫X X等四兄弟与X X屯第六生产队的土地权属纠纷案作出如下处理建议:

1、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的所有权形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农村各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此确定:该争议土地所有权应属于长塘屯第六生产队集体所有。

2、在1958成立人民公社以小队核算后,生产队将原来分给农民的土地、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收归集体所有并由生产队统一耕作管理,只保留部份自留地由农民自由耕种,对于长塘第六生产队后来借用莫X 福的自留地修建生产队晒谷坪之事,生产队于1981年落实生产责任制时已用仓库地来与莫X 福调换,且莫X 福作为生产队社员,也分得了相应的一份谷坪和其他生产资料,所以生产队不存在侵占莫X 福土地的行为。

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

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本所申请镇人民政府确定:该争议土地继续由长塘屯第六生产队集体管理使用;申请人认为该地是国有土地、祖宗地不予支持。

4、莫X X等未经批准擅自占用集体土地施工建房等属违法行为,应停止一切施工、将土地交还集体。所造成一切损失由莫

弟自行承担。

5、当事人如不服本处理决定,可在接到本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X X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30日内直接向X X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的,本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

特此报告

X X镇国土资源设管理所

2009年5月8日 X X等四兄

第四篇: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综合野外调查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土地资源综合野外调查实习报告

1.我国土地资源概述 .................................... 1

1.1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 ...................... 1

1.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成果 ...................... 2

2.国外与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比较 ................ 2

3.土地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 ........................ 3

3.1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 3

3.2土地资源调查的过程 .......................... 4

4.土地资源调查的研究展望 ........................ 4

土地资源综合野外实习调查报告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以朔州及鄂尔多斯为例综合阐述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知识、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等,并在我国同国外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方面做了比较,进一步展望出我国未来土地资源调查的前景。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是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这一工作是整个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其目的是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订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

1.我国的土地资源概述 1.1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

据我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显示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大致为: 1.1.1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园地: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

1.1.2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1 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

1.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成果

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20380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从耕地总量和区位看,全国有996.3万公顷(14945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其中,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 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106公顷(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2.国外与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比较

国外土地资源调查在20世纪 20—30年代就已经 十分普遍。虽然在我国封建时期有过耕地清丈,民国 时期的土地测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土地资源合理 利用角度出发的土地资源全面调查工作起步较晚,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晚了将近

二、三十年。 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基本上相同,都十分注 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类型研究。但我国的城市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和新的土地资源调查内容拓展, 如土地生态环境调查等落后于国外,有待于进一步的 深入。在技术手段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 调查中的应用滞后。土地资源调查成果转化、产业化 和商业化程度不高。

从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的发展历程来看,方法与 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重要。国外土地资源调查开展的 时间较早,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土地资源调查的 方法与技术手段也在不停的发展与完善。总体比较,国外土地资源调查首先注重土地资源调查的规范化和 强调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运用法律、行政、科 技、经济等手段规范土地资源调查。国外土地资源调 查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 程,从早期的人工实地考察、制图、编制调查程序, 到人工和低级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再到现在高科技 在获取与处理土地利用信息、地籍测量、土地数据管 理等方面的全面应用。

1 2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及技术方法

土地资源调查是整个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其目的是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订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在调查中,调查人员综合运用GIS、土地管理学、土地评价与管理、RS、土地政策、土地法学、地籍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技术来得到全面的、综合的、完整的图册。

3.1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

3.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又称土地数量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 3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

3.1.2土地质量调查

通过土壤普查,并利用水文、地质、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调查资料,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见土壤调查)。

3.1.3土地评价

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对土地的性状进行鉴定与估价。 3.1.4土地监测

指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点的观测、分析和评价。它是取得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信息,掌握土地变化规律,以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数量、质量变化(如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果,以及土地权属关系的稳定性等。土地监测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土地资源的动态观测网点,通过对样点有关指标的定期、定位的测定和分析,按期提供信息。为了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精确度,可应用遥感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储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大面积土地利用动态测报等。此外,土地监测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统计、登记制度来进行。

3.2土地资源调查过程 3.2.1室内准备阶段

1 3

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

3.2.2外业实地考察阶段

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

3.2.3内业补充修改工作

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仪器法、交会法、辐射网络法、方格法等转绘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把航片的调绘成果转绘到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工作,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编绘,要能正确反映开展土地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和主要土地使用单位的界线。各类用地要用相应规定的图式、注记表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5000~1:100000;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农区为1:10000,林区、牧区为1:25000~1:10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面积统计表和土地调查报告等。

4.土地资源调查的研究展望

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 些成就,但土地资源调查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土地资源调查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两次全国的土地调查,制订了全面的土地数据库,逐步摸清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这些工作为今后大调查全面、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项工作距离既定土地管理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形势仍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也可看出,如此宏伟巨大的系统工程、如此可观的海量数据和如此紧迫的国家宏观调控需求,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作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仍然是我们长期的战略设想。只要采取积极措施,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将在规程与规范的制定、调查评价的手段、体系建设的规模、政策决策的出台、示范基地的建设、技术装备的配置、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就今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还需要有更新的内容来保证这一工作更快、更全、更科学的进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1 4

(2)继续引入高新技术,不断提高调查手段的水平,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3)技术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提供决策依据。 (4)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新的工程运作机制。 (5)建立分类验收制度和成果共享及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

(6)进一步拓展 土地调查新领域: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形成土地质量 调查的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土地生态环境调 查,开展以土地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土地生态调查,以 土地退化和土地环境损毁为核心,涵盖土地社会经济 条件的土地环境调查。

[资料来源] [1] 郭庆十.张亚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遥感应用技术分析[J]中国地质,1999,(11) 27-30. [2]程 烨.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A]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2, 3-5. [3]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1999. [4]张定祥,刘莉.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设想[J]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7,12-16. [5]任军,张加恭.土地资源调查的国内外比较研究[A]华南师范大学 ,2006,114-116. [6]包妮沙,白中科,叶宝莹.平朔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C]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院,2009,115-118. [7]新华网[OL] [8]百度学术[OL]

[9]曲福田.地籍管理学[M]44-53.

1 5

第五篇: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实务》:土地估价报告审核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房地产开发中,所谓的“看地”属于开发程序的阶段.【2007年考试真题】 A:投资机会选择 B:决策分析 C:前期工作

D:获取土地使用权 E:土地

2、下列对土地估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估价依据的理论与方法,与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估价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一致

B:同一块土地,规划可使之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也可以使之无人问津,这是土地估价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它对地价产生深刻的影响

C:同样一块土地,其价格的高低与土地权利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权利可能导致价格相差很大

D:土地估价必须充分占有土地市场资料,把握土地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E:时间因素

3、某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有效经过年数为12年,重置价格为每平方米800元,建筑物经济寿命为40年,残值率为2%,则运用直线法计算该建筑物的现值为万元。【2006年考试真题】 A:10.2 B:11.0 C:11.3 D:11.5 E:时间因素

4、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__倍。 A.10 B.15 C.16 D.30

5、2010年3月31日,A房地产开发公司征收B村25亩耕地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被有关部门批准,按照规定,A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在前支付全部征地补偿费用。

A:2010年7月1日 B:2010年8月1日 C:2010年9月1日 D:2010年10月1日 E:35%~50%

6、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特征不包括__ A.行政划拨

B.无偿无限期使用 C.有偿有限期使用

D.禁止土地使用权转让

7、运用市场比较法的直接比较法是以为基准,将交易案例与其逐项比较,经过修正计算得到比准价格。 A:待估宗地 B:某交易案例 C:类似宗地 D:标准宗地 E:时间因素

8、目前我国的土地证书主要有__。 A.《国有土地使用证》 B.《国有土地所有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 D.《集体土地所有证》

E.《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9、经批准,某宗已出让国有土地的用途由工业变更为居住,按规定应补缴土地差价,该差价可用批准时居住用地出让年期的市场价格扣减求得。 A:批准时工业用地法定最高使用年期的市场价格 B:原取得工业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格 C:批准时工业用地剩余土地使用年期的市场价格 D:批准时居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E:合法性

10、地籍按分类,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A:表现形式 B:功能

C:建立的时序 D:所记载的对象 E:35%~50%

11、拟建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时应该采用。 A:工程概算定额 B:工程预算定额 C:工程结算定额 D:工程决算定额 E:土地

12、本金收益率是()的比率。 A.本金与收益 B.收益与投资 C.收益与本金 D.投资与收益

13、现场勘察时,估价师调查到工艺品加工企业甲已登记发证的出让工业用地建设情况如下:临街建有一栋七层综合楼,其中地上二层出租给某百货公司做超市,三至四层为甲自用办公用房,综合楼后隔停车场有三栋单层生产车间为甲自用。在进行土地估价时,估价师就该宗地土地用途确定所做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遵循客观性原则,以实际用途为准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B:若企业已就土地出租经营行为向国土部门缴纳了土地收益金,则可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C:在没有得到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应按原土地登记用途进行评估

D:若企业已就土地出租经营行为分别向规划和国土部门补缴了罚款,则可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E:合法性

14、应用收益现值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预期收益.当预期收益比较稳定时,可以用作为预期年收益。

A:评估期前后若干年的年平均收益

B:某一经济周期各年收益额的折现加权平均值 C:等差时间序列模型的模拟值 D:等比时间序列模型的模拟值 E:土地

15、有一宗工业用地,土地取得费及相关税费为15万元,为自有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费为2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取得,贷款年利率为6%,土地开发期为1.5年.经调查,该宗地各项费用投入符合一般水平.则在成本逼近法计算中的投资利息为元。【2006年考试真题】 A:8934 B:18000 C:22500 D:22634 E:时间因素

16、剩余法是根据来估算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2000年真题) A:房地产开发预期总价格与总支出的差额 B:房地产开发的总收益 C:房地产的年租收入

D:房地产的建造总成本和总利润 E:合法性

17、某宗地估价用了4种估价方法,其评估结果为1000元/平方米、1040元/平方米、980元/平方米、1020元/平方米,经分析可确定各自权重为0.4、0.

3、0.2、0.1,则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其评估结果为__元/平方米。 A.980 B.1010 C.1020 D.1040

18、土地交易时,土地价格的形成最终取决于。 A: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B:政府物价管理部门 C:土地估价师 D:土地交易双方 E:时间因素

19、土地估价过程中需根据市场关系和估价需要进行一些基本条件设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对土地价格的设定。

A.对估价结果和估价工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事项 B.估价期日

C.估价机构对估价结果有解释权 D.估价结果的法律责任

20、在我国的地价体系构成中,从地价的特点看,基准地价属于。 A:区域平均地价 B:评估价格的平均值 C:市场价格的平均值 D:成交地价的平均水平 E:合法性

21、城镇土地定级中的综合定级是指。 A:对商住等综合用地的定级 B:对商、住、工混合用地的定级

C: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因素对土地的影响,评定土地级别

D:不考虑具体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对各种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土地级别 E:合法性

22、《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规定,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依据__确定。 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B.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建设占用耕地等耕地减少情况 E.建设占用耕地等耕地增加情况

23、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房产现状变更测量的是.【2007年考试真题】 A:房屋的新建与改建 B:房屋的损坏与灭失 C:地名、门牌号的更改 D:房屋的买卖与交换 E:土地

24、关于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要求__。 A.严格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补充耕地 B.按照质量相等的原则补充耕地

C.补充高质量耕地的可以减少补充数量

D.补充耕地质量低于占用耕地的要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面积

25、编制__的依据是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纲要。 A.城市细部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属于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的有__。 A.延长开发建设时问,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B.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C.变更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 D.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闲置土地 E.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地价

2、房屋附属设施测量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柱廊以柱外围为准

B:檐廊以外轮廓投影、架空通廊以外轮廓水平投影为准

C: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 D:门墩以墩内围为准 E:门顶以顶盖投影为准

3、根据《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将房屋完损等级评定为__。 A.优质房

B.完好房和基本完好房 C.一般损坏房和严重损坏房 D.危险房 E.劣质房

4、土地估价原则中的需求与供给原则是以为基础的。 A:最有效使用原则 B:预期收益原则 C:变动原则 D:竞争原则 E:贡献原则

5、在情形下,土地估价机构不得接受土地抵押委托评估。 A:抵押物为集体土地所有权 B:开发商销售完毕的商品房用地

C:土地使用者抵押已取得土地使用证、未设定他项权利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D:土地使用者抵押已部分抵押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E:欲以共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但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

6、是预期收益原则的具体应用。 A:剩余法 B:成本法

C:收益还原法 D:市场比较法

E: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7、交通运输用地包括。 A:街巷

B:管道运输用地 C:公共用地 D:公路用地 E:河流水面

8、《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解决的途径包括。 A:上访 B:和解 C:调解 D:仲裁 E:诉讼

9、某套商品住宅销售总价为97.5万元,套内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套内阳台建筑面积10平方米,套内墙体面积10平方米,公共分摊建筑面积20平方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2009年考试真题】 A:该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B: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110平方米 C: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120平方米

D:该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单价6500元/平方米

E:该套商品住宅套内使用面积单价7500元/平方米

10、在同一地域性市场内,土地价格主要由__决定。 A.价格 B.市场 C.需求 D.质量

11、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说法正确的是__。

A.无论采取何种处罚程序,行政主体做出处罚决定都必须是书面形式 B.行政主体做出处罚决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C.对行政主体准备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一律不举行听政

D.对行政主体准备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一律举行听政

E.不能采取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则需采取一般程序

12、居住区公共绿地布置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多级布置方式,包括()等方式。 A.居住区公园一居住小区公园一小块公共绿地 B.居住区公园一居住小区公园 C.居住区公园一小块公共绿地 D.居住小区公园一小块公共绿地

13、基准地价的特点有__。 A.全域性 B.分用途 C.无限期 D.平均性 E.有限期

14、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对推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作用有__。 A.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符合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中“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的目标

B.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有利于将工程的“质”与“量”紧密结合起来 C.有利于业主获得最合理的工程造价 D.有利于标底的管理与控制

E.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最直接的计价方法

15、土地登记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变更土地登记具有分散性与个别性、等特点。 A:完整性和连续性 B:经常性和及时性 C:强制性 D:连带性

E:乙厂应当返还甲厂定金6万元同时支付违约金6千元

16、下列属于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是__。 A.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金额 B.土地开发成本、费用

C.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D.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E.建设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17、影响各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参差不齐,很不均衡的客观因素有。 A:价格因素 B:地理环境 C:自然资源 D:经营方式 E:投资数额

18、在统计中,众数是.【2008年考试真题】 A:一种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

B:分布数列中处于中点位置的数值 C:一种位置平均数

D:分布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E: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平均数

19、《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同一地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__方式出让。 A.招标 B.拍卖 C.挂牌 D.协议 E.内定

20、下列不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__。 A.短期投资 B.应收款项 C.货币资金 D.应付款项

21、成本法投资回报率考虑因素为__。 A.开发土地的类型 B.开发周期的长短 C.土地的面积

D.开发土地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

22、信用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 B:融通和分配生产建设资金 C: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D:反映经济活动、调节社会需求 E:增加市场资金的流通量

23、不属于房地产项目的特征的是__。 A.房地产项目时间目标的限定性较强 B.房地产项目质量要求高 C.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周全 D.房地产项目的费用目标较强

24、城市基本地形图的复测周期一般为__年。 A.3-5 B.3-8 C.5-8 D.5-10

25、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 A.27% B.43% C.51% D.68%

第六篇:2010土地调查经费报告

济国土开分字[2010] 号

关于申请2010年度土地变更

调查工作专项经费的请示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山东省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数据库更新试点实施方案》的规定及要求,我区现开展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数据库更新工作。为保质保量的按时顺利完成本年度土地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这项工作及所需经费,提出以下报告。

一、本次土地调查的目的

以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

基础,查清2010年度各类土地变化情况,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探索以遥感监测为辅助,实地调查为手段,采用增量数据更新上报方式更新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为全国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积累经验。

二、本次土地调查的内容

第一阶段:完成1-8月份土地变更调查,采用增量数据更新的方法,开展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要求9月5日分别报任城和兖州进行增量数据汇总,9月10报市调查办汇总,9月15日完成第一阶段调查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利用部下发的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信息,开展9-12月份土地变更调查(核实1-8月份调查成果),最终以增量数据更新的方式完成以12月31日为时点的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各项任务。

主要任务有:调查界线和所有权界线变更、地类变化调查、耕地后备资源变更调查、补充土地相关信息、各级数据库更新和“更新数据包”上报、完成与国家下发的基础更新数据库对比。

三、预计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所需经费32万元。

今年,我区在全市土地变化量中是最大的。因此,需要

大量人力物力保证试点按时完成的要求。

1、目前因区内土地利用细部调查、内业整理、数据汇总,培训费、差旅费、印刷图件和各种文字资料及调查专用设备购置等,需20万元;

2、数据汇总、建库工作由市中区、任城区、高新区共同组织外包,费用平摊。需15万元。

以上二项经费合计35万元,应列入2010年度土地调查工作经费,请审批。

联系人:时志强电话:2363151

二Ο一Ο年八月 日

上一篇: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通报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