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会讲话稿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民运动会讲话稿

廖西元 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编)

编者按:近日,农业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自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面的成绩,深入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研究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下一阶段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工作。本期专题聚焦此次会议,对主要内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全国上下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从最初试点探索,到示范引领带动、推进制度建设,再到分层分类培育、提升质量效果,经过5年持续努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显著,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正呈现出可喜变化。经过几年持续发力,以2016年6月苏州会为标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走过了破题立论、站位扛旗、试点示范的爬坡阶段,转入了深入推进、巩固基础、提升质量、规范管理的发展新阶段。

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与之相适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把它置于这样的大逻辑、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能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要适应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靠天吃饭的状况有了根本改变。随着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大路货不好销了,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从总量问题转变为结构问题,保障供给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变为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效益提高。

满足农产品供给需求,是亿万农民的共同使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迫切需要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善于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善于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其次,新型职业农民更加注重全成本核算。传统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投入和产出总量有限,农民不太在意生产成本核算。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经营,投入和产出总量都上去了,必须考虑降低成本,成本的下降即意味着收益的倍增。最后,新型职业农民有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内生动力。优质才能优价,在市场细分驱动下,高品质农产品附加值更高、更有吸引力。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可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规模经营者违规成本更高,倒逼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产品品质。

(二)要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

在工业化、城镇化拉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82亿,城市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农村,农村人地关系、农业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家种地、户户养猪、牛拉人扛的时代正成为历史,传统农户比重明顯下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280万家,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0%。根据部里统计,目前我国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356万户,注册家庭农场已经达到87.7万个,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超过188万家,各类产业化农业经营组织38.6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2.9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融合,共同引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以为要把握三点。一是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織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一方面,支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骨干力量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有活力、更壮大。二是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到地方调研,农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农业不挣钱,干活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户均规模太小,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那么这个规模应该多大?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要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有效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南方一年两熟大约100亩,北方一年一熟大约200亩。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平均118亩,浙江规模农户的平均规模96亩,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社会化服务。随着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掌握“一招鲜”服务技能,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也能取得不错收益。这个群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三)要适应农业生产生态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但资源过度开发、超强利用,四海无闲田,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制约农业发展这个资源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发展道路,既能产出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又能留住干净的水源、肥沃的耕地、美丽的田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作用。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能够自觉践行循环发展理念。新型职业农民长期稳定地在一定区域从事生产劳动,有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更易接受科学、环保、生态的绿色发展科技,提升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从而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有效降低资源环境消耗。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更有利于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通过支持规模种养企业、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四)要适应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步消除,但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城乡要素价格“剪刀差”依然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大量流向工业和城市,据统计,我们每年新增进城人员约1000多万。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增速明显趋缓,同时出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热潮,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吸纳从业人员达到850万人,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从多个角度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吸引带动工商资本、各类人才参与发展现代农业,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新型职业农民将现代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入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价值链条,催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就地就近实现农民就业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多种主体融合发展。大批大學生、农民工、科技人员和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办农业企业,领办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带动多种主体融合发展。三是有利于实现利益共享融合。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之间发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合作形式,在多种主体之间建立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经济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要求相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相比,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相比,与新型职业农民迫切的期盼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差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国工作格局看,发展仍然不平衡。整体推进的省、市、县工作进展明显,探索试验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其他地区工作局面有待打开。省与省之间,同一个省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有单纯培训的惯性思维,下指标拨经费,有的是工作思路打不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没想法无办法,少数地区甚至存在工作惰性,不思进取、不主动作为,一些基本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从教育培训供给看,还有大水漫灌现象,针对性有待提高。部分培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培训产品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匹配,上下一般粗,没有分层分类,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高水平、接地气的师资不多,下了功夫的精品教材课件缺乏,实习实训基地的教育功能弱化等等;从人才队伍管理看,仍然比较粗放,规范性亟待增强。在“三位一体”制度中,规范管理是薄弱环节,主要是认定工作相对滞后,分级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地方没有推行,基础数据统计和队伍动态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同时,信息化管理手段尚处于起步阶段,离精准培育、精细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政策扶持效果看,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有效性急需提升。一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扶持政策突破较少,政策的不稳定往往影响农民务农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职业农民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政策还不到位。离总书记构建专门政策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激发职业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提供职业农民培育保障能力的支撑体系有待加强。问题是导向,是努力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列出清单,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扎实做好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部党组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今年把这项工作列为农业部13项重点工作之一。韩长赋部长多次批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张桃林副部长去年在苏州会上系统部署了“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今年初,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十三五”期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000万人,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纲领。

2017年,新型職业农民培育工作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完善制度、提升质量、强化效果”的总体思路,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和“五区一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和培育工作基础保障能力,抓住“人”这个核心,抓住“扶”这个关键,抓住“培”这个基础,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全年培育100万人以上,加快构建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概括讲,要“提高三性,增强两能力,强化四落实”。

(一)提高三性

1. 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要由过去单纯重视物的投入,向见物又见人转变,从单纯培训向系统培育转变,这是解决“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的根本。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三分三精准”。“三分”即:分层次推进,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分工协作,分层次培训,不能上下一般粗。部级重点抓好高水平师资、农民企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省级重点抓好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市县级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统筹抓好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型职业农民;分类型施策,根据各类职业农民的不同特点,以产业为核心确定培育方案,瞄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适度规模生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领域,以及农机、植保、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行业的从业者进行培育,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骨干;分模块培育,围绕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总体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和实训操作课等课程模块,分模块开展培育工作。 “三精准”即:对象精准,要以县为主深入开展摸底调查,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对需要培训的对象建档立卡,统筹规划不同对象的培育计划;需求精准,要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查,了解农民真实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培育内容、形式、进度,坚决杜绝“拉郎配”和“被培训”;供给精准,在全面掌握农民需求基础上,有针对地设置培训班、安排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等,防止“大拨哄”和“走过场”。

2. 创新机制、多措并舉,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创新培育的内容、模式、机制和手段,着力解决培育什么、怎么培育的问题。一是突出新内容。在综合素质方面,突出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绿色发展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突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等内容;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突出创业创新、品牌创建、市场营销、融资渠道、金融保险等内容。二是创建新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育模式,即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按照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两条主线,在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内,分阶段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并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就近就地开展产业培训。三是构建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着力解决活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四是应用新手段。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对接各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培育质量和效果。

3. 明确程序、精细管理,加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要用系统工程的思维设计培育流程,规范认定管理,严格程序标准,着力解决队伍管理粗放的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是规范培训程序。培训过程要标准化,按照精准培训的要求,针对不同对象建立目标、内容、形式、跟踪服务等各环节标准要求,各地根据标准设计相应培训模块。二是规范认定管理。规范管理是衔接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的关键环节,规范管理的导向是建设队伍,不是设门槛搞准入,各地要围绕认定主体、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服务等内容进行大胆探索,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或注册登记,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规范经费使用。要明确经费补助标准、列支范围和支持方式,加强过程监管和督查,规范程序和台账,防止跑冒滴漏、套取资金的行为,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

(二)增强两能力

1. 定向扶持、延伸服务,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各地要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为目标,通过政策推动和延伸服务,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有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职业农民发展环境。对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创业创新的简便市场准入、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奖励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积极争取出台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门扶持政策。二是牵线搭桥架平台,提升职业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对接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等,加强指导服务,增强职业农民自主、自学和自我扶持的能力,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产销对接、跨省区交流合作、创业创新项目路演和技能比赛等活动,引导成立协会、联合会、联盟等组织,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三是延伸服务畅通道,增强职业农民典型带动能力。支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创业培训辅导,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对接创业扶持项目。要跟踪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职业农民,提供增值服务,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进一步提高学历、扩大规模、发展产业,引领和带动更多人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2. 巩固基础、改善条件,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能力。各地要强化项目带动,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条件不足和支撑保障不力的问题。一是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要开展省、市、县整体推进,抓重点示范,扩大覆盖面。今年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二是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育师资库,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推介一批名师;遴选建设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各地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健全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开发制度,按照分层开发、择优选用的原则,开发、遴选、推介一批优秀教材、精品课程和网络课件。三是完善培育体系。健全完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培训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中国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农业装备、都市农业等五大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支持各地整合资源办好农民学院,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

(三)强化四落实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今年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1. 强化思想认识抓落实。我们培养的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座的各位是当仁不让的爱培育、懂培育、善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工作者,不能简单分任务、当二传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用心是最大的责任。农民教育不像围墙教育,需要接地气、有效果,虽然硬件条件不行,但是凭借先进的理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样可以创造出卓越的品牌。清华的老校长梅贻琦就曾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农民教育异曲同工,我前面讲过的很多例子都能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大家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今年各省科教处长,各地农业局长,各农广校校长要带头走上讲台讲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第一课,要加强研究,掌握规律,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责任人、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层层抓好落实。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 强化示范引领抓落实。农民教育到底怎么办学、怎么办基地、怎么开课程,我想有它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方式方法,抓好示范引领。今年各省要着力打造10所示范学校或基地、推介20个名师、20门精品课程、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通过他们示范引领,进一步探索规律、举一反三,形成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工作。近年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编写了《新型职业农民风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大典型模式》等,就是想在这方面做些探索尝试,各省也要沿着这样的思路推进下去。

3. 强化绩效考评抓落实。要推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考核,力争列入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做到“见物又见人”。今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分值将进一步加大,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今年要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工作,各地要结合“大项目+工作清单”的农业项目改革,制定绩效考评办法,以培育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方式,以信息化为手段,把培训班、培训对象和教师全部进行网上考评,明年将强化考评结果应用,今年考评结果将与任务资金安排、评优奖励挂钩,这个承诺一定要兑现。这里我跟大家强调一下,绩效考核不是报数字,而是既要过程、更要结果,我们考虑正式通报考核结果,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进一步提高考核结果在明年资金分配中的权重。

4. 强化宣传引导抓落实。各地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奖励激励和典型宣传力度,要一边干、一边吆喝,既要扎扎实实、也要轰轰烈烈。宣传工作要着力建网、谋篇和造势。建网就是要利用好宣传网络和渠道,构建信息员队伍,及时从职业农民身上发现、挖掘新素材;谋篇就是要围绕大事、好事、实事、新事谋篇布局、做好文章,及时总结各地的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典型、好模式;造势就是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上要形成专报,及时汇报情况;对内要经常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对外要在主流媒体刊发一批有份量的报道,在新媒体要有经常性的报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再接再厉,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2篇: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暨农广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部署要求,交流研讨各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广校工作,6月27-28日,农业部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暨农广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和成效,研究分析 “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了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广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江苏、陕西、山东、湖南、河北、湖北、广西等七省市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本期专题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的讲话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与人物刊出,敬请关注。

这次会议是自2013年西安会议之后农业部再次专门研究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和成效,研究分析“十三五”形势和任务,部署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广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韩长赋部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高度重视,刚才廖西元同志宣读了韩部长的重要批示精神,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这次会议选择在苏州召开,主要是考虑江苏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苏州市御亭、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体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很有代表性,值得总结推广。苏州市政府陆留生副市长介绍了苏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相信大家听了以后会留下深刻印象。财政部农业司陈有方同志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7位同志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介绍了经验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值得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试点示范,充分肯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

近年来,农业部与财政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了工作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完善培育制度,强化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100个农业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与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2个整省、14个整市、300个县开展示范培育,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开展示范性培育和建立健全培训体系。2015年示范范围扩大至全国4个整省、21个整市和487个县,并会同团中央、教育部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

在中央政策指引和国家试点示范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陕西、湖南、安徽、云南、山西、广西、江苏、四川、上海、山东等省(区、市)由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专门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很多市县级党委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制定专门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级农业部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推动试点示范深入开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和农业部、财政部要求开展试点示范,在完善培育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在培育环节上,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规范管理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质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带动作用为参考要素,分产业制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初、中、高三级,开展认定工作,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在培育对象上,坚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模式上,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按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这些农民田间课堂、教学实训基地、培训示范区、创业联盟(创业园区)打造的过程,也是促进知识技术加快转化集成应用的过程,因为农民培育就是要将最新的技术成果传授给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培育与农技推广是一个相互促进互动并进的过程。在培育层次上,既有培训,也有学历教育的试点。2015年农业部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北京市依托涉农职业院校和农广校,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中职、高职教育试点工作。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基本确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经验和做法。例如,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纳入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省农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长率纳入全省农业系统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各市县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目标考核重点内容。通过指标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上升为政府行为,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抓手。陕西省、湖北省和山西省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深入村组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掌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建立培育对象数据库,实现了培育对象的精准化。山东省临沂市、河北省平泉县、河南省夏邑县将培育工作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主要在农民田间学校就近就地开展培训,实现了教学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构建

各级农业部门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各级农广校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职能,负责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承担或组织了大量教育培训任务,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力量。例如,陕西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组建了5260多人的专兼职师资团队,2015年启动县级农广校标准化建设,投入600万元,2016年增加到2000万元,有力提高了农广校体系建设水平。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发挥专家、成果和体系的优势,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涉农院校发挥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训场所等方面的优势,主要开展青年农场主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浙江、广西、山东、湖北等地依托涉农院校建立职业农民学院(农民学院),创建“学历+技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河南、重庆等地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走进产业、服务产业。有关社会培训机构、农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教育部支持指导下,近两年来,中国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农业装备和都市农业五大职教集团相继成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联合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和模式。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隆平高科与中央农广校、湖南省农委合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指导服务,实现基地基层联动、线上线下互补、育种育人一体。荃银高科在安徽农业大学设立“荃银班”,探索培养本科层次的青年农场主。中化化肥、金正大、中联重科、先正达等涉农企业也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农资、农技等服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投入实现突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2015年分别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每年培训100万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增加至13.9亿元,增长了26.4%,将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提升培训质量。

在中央财政的示范引导下,各地也纷纷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投入力度。如,近几年江苏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省内不少市县级财政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去年苏州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800万元。山西省财政每年整合1亿元专项资金。陕西省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和县级农广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安徽省财政过去两年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今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福建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今年新增3000万元,用于全省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

(五)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各地蓬勃涌现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长起来。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正在成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一批“戴眼镜”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涌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据对2015年申报的1.3万青年农场主统计,其中,高中、中专学历占58.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4.7%,整体素质较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层出不穷,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一道靓丽风景。这方面的成效值得进一步加大总结宣传。

这几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也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坚持产业导向抓队伍。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构建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引导主导产业发展。二是坚持机制创新抓效果。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培育机制,培育对象由普通农民聚焦到专业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内容由单一的技术培训拓展到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并重,培训形式由课堂教学转向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培训手段由面对面培训转向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实行精准培育,提高了培训效能。三是坚持过程规范抓管理。各地在培育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锁定培育对象,制定培训指南,确定认定标准,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四是坚持夯实基础抓能力。各地扎实做好对象摸底调查、师资队伍遴选、优质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条件和能力。

这里我想引用刚才山东省临沂市鞠局长发言中的一段话来概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实践证明,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典型代表,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农民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认识有待提高。部分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农业部门没有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一把手”工程,甚至内部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质量有待提高。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培训”替代“培育”的现象,有的就项目论项目,单纯完成培训任务,既不开展认定管理和跟踪服务,也没有落实扶持政策,培育的质量亟待提高。三是条件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培训手段单一,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基地建设滞后,师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四是典型宣传有待提高。有的地方不注重总结宣传,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奋发有为,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进展。

二、科学把握形势,明确“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紧迫性要有更深的理解,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才能保证针对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把“谁来种地”作为“三农”工作的五个重大问题之一作了战略性地深刻阐述,强调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今年4月,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2012年以来,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办、国办多个重要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单列一条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文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三农”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性问题,也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只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性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民要小康,收入要连涨,虽然这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绝对差距不断扩大。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422元,城镇居民高达31195元,相差近两万元,而且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服务少,特别是农民还是一种“身份”称谓,没有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其打造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这方面,临沂市、平泉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三五”时期,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总的考虑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大力实施“两项计划”,突出抓好“三大环节”,努力实现“四个提升”。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要始终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着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育,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两项计划”,就是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为主要对象,利用5年时间轮训一遍,每年培训100万人。其中对5万名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实行轮训,从今年开始,每年培训1万名。重点培训生产技能与经营管理知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二是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一大批有志青年参与。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是着眼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未来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吸引留住农村优秀青年在农村建功立业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每年遴选1万名具有产业基础和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经过3年左右的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形成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

“三大环节”,就是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一是教育培训环节。要锁定对象、精准培育,创新机制模式和方式方法,培育理念、方向,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方式、手段,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规范管理环节。强化对职业农民队伍的管理,建立信息档案、教与学科学考评和认定、评估标准体系,分级分类开展认定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持职业农民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三是政策扶持环节。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创设力度,并与各类计划项目协同配套支持,比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技信息化工程),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贷款难、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难等问题,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争取让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四个提升”,一是有效提升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通过培育和自身发展,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农为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得到普遍提高,农民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二是有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通过培育,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的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组织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效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实现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三是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保障能力。要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建设,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支撑。四是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服务能力。围绕培育各环节,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审核、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全程跟踪服务。

三、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这样的支持来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落实培育环节,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来。要发挥好农广校主体或基础作用,各地各级农广校要因地制宜,有条件有能力的可以“直接教”,也可以“组织教”,即发挥专业化统筹组织协调作用。要积极创新机制,聚集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职教集团和农民合作社等资源优势,吸引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培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抓好示范培育,提升质量效能

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规模进一步扩大到8个整省、30个整市、800个示范县。各地要突出重点,加强培育对象库、师资库、教材和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丰富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培育质量。要抓好示范培育工作,注重机制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尤其要充分利用和结合现有各类项目计划、工程、示范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地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形成新的亮点。

(三)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兴业

强化政策扶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环节,中央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协调与整合现有政策,积极创设新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加快构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激励、社会保障等衔接配套的政策扶持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考核

从今年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将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考核,各地要加强规范管理,细化考核指标,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纳入农业现代化考核指标,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台阶。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将纳入中央财政项目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结果与下年度任务和资金分配挂钩。各地要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分类考核,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审计,强化绩效管理的引导监督作用,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健全农广校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坚强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立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农广校体系建设目标,确立了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地位,为全国农广校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农广校体系开展了大量的摸底调查、建档入库、师资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任务,是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渠道、主力军。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各地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地区)农广校体系在机构职能、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与中央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各级农业部门要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农广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抓手和紧迫任务,摆上日程,列入计划,抓出成效。各级农广校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健全体系,增强实力。

(一)要着力加强农广校机构建设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机构职能建设,赋予农广校培育基础工作职能、教育培训统筹职能和认定管理事务等承办职能,把农广校建设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没有建立农广校的,要尽量单独建立农广校,或依托农口部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立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力量薄弱的,要强化工作职能,加强人员队伍和条件能力建设,充实人员编制,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协同培育能力;农广校基础较好的,在履行好专门机构职能外,要指导其承担更多的教育培训任务,巩固主体地位,提升发展能力。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大局中,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谋划争取,进一步强化农广校的公益性定位,努力做到“三个不变”,即农广校(中心)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不变、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独立设置的办学格局不变。

(二)要切实加强农广校队伍建设

这是当前农广校体系建设最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支持农广校重点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要建立敢于担当的校长队伍。选派综合素质过硬、勤奋务实、勇于开拓的干部担任校长,选齐配强校级班子,加强校长培训,提升能力水平,打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农广管理团队。二是要建立高效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健全选聘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知识更新培训,打造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三是要建立类型多样的培育师资库。遴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依托农广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供本地区各培训机构统筹使用。入库师资的专业要涵盖当地主导产业,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融资等各个环节的需求,确保农民有需要就能请到人、讲得清。要强化入库师资的动态管理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良性运转机制。

(三)要大力加强农广校条件建设

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农业部门和农广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培训能力。要改善教学条件,充实设施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对接“云上智农”职业农民信息系统,要与“农技推广服务信息系统”或“移动农技”衔接,开发地方特色优势教学资源,强化教学资源传播利用,把农广校建设成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和在线教育培训。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将其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强化管理,统一命名,规范挂牌,发挥作用,努力打造农业部门和农广校体系在基层看得见的影响力。

(四)充分发挥农广校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

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好农广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撑作用,明确和支持农广校做好培育需求调研、对象库建立、学员选派等基础性工作,参与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过程管理、效果考核评价等关键性工作,负责受理审核、建档立册、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对接农技推广机构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使农广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各级农广校要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作用和基础平台作用,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制定教学计划,配齐师资队伍,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能。

新形势意味着新机遇,新阶段意味着新起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明确、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再创佳绩,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张桃林

第3篇:韩国新村运动与农民权利

摘要:1970年代发生的韩国新村运动采取了边建设边改善农民生活的推进模式。这与韩国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选举权有关。朴正熙总统为了连选连任,非常重视新村运动中农民权利的改善问题。新村运动也的确给农民权利带来了较大的改善,但运动式的建设模式也部分地损害了农民的自主权。

关键词:新村运动;农民权利;选举权;经济权

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先生在2006年中国人文社科论坛上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在六十年代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都相继开展过农村建设活动。在中国叫农业学大寨,在韩国叫新村运动①,其实内容差不多,都无外乎是以农村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村综合治理,也都是大规模动员劳动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一个起码的基础。”但从此后农民生活状况来看,农业学大寨显然无法与韩日及台湾的农村建设相比。对此温先生解释道,“那是因为日本、韩国当年搞新村运动的时候,既搞生产投入又搞生活改善,而我们‘先治坡、后治窝’,先搞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活改善相对来讲没有来的及搞。”根据他的解释,韩日是人口少、建设快而决定了他们采取边建设、边改善的乡村建设模式。事实上,韩日人均资源比我国还低,而且边建设、边改善也不是等建设完成后才改善生活。因此,韩日农民生存状况较好肯定另有原因。笔者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后发现:新村运动虽然也是为工业化打基础,但农民权利始终是一个重要变量,它决定着新村运动的发动时机及推进模式,这种模式又反作用于农民权利,给农民生活状况带来某些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新村运动与农民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提供某些启示。

一、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选举权:新村运动发起时机及推进模式的决定因素

从表面上来看,新村运动的发动是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朝鲜战争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由于“南农北工”的经济格局②和“国父”李承晚“先统一、后建设,不统一、不建设”③ 的方针,韩国现代化速度非常缓慢。朴正熙发动政变上台后提出了“先建设、后统一”的方针④,“现代化”取代了“反共”并统帅一切⑤,经济发展成了政府的首要目标。朴正熙想以此改善军事政权的合法性,他常说,“除非让人民看到成绩,否则人民是不会合作的。”⑥ 为此,必须要大幅调整既有的农业政策,这似乎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实现赶超的共同经验:在进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初期,农业必须要对经济成长作出很大贡献,为使传统农业能生产工业化所需的大量盈余,它的结构和内容都要改变⑦。最初,朴正熙采取了牺牲农民发展工业的高速现代化政策。对此,时任总统秘书室长的金正濂先生也直言不讳地予以承认⑧。农民利益最大的牺牲表现在粮食的低价收购上,政府的收购价格几乎每年都低于市场价格,以便给城市工人提供低价食品,提高工业利润和资金积累⑨。但这种做法被指责为背叛了1963年“农业第一”的口号⑩,朴正熙看起来并不像自我标榜的“农民之子”那样关心农民。

真正促使朴正熙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发动新村运动的因素是农民的选票。尽管朴正熙是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的,但当时韩国的政治气候并不适合独裁统治。他在军事政变时只是一个陆军少将,在韩国尚没有绝对权威。政变成功后,青年军官们推举原陆军总参谋长张都英担任“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主席,总统尹普善继续留任。待到张都英辞职后朴正熙才被支持者推选为“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主席,尹普善总统也因反对“政务净化法”辞职后,朴正熙才代行总统职务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1}。后来迫于民众及美国的压力,朴正熙又制定新宪法,恢复一人一票普选制、多党制和总统直选,并于1963年以文职当选总统。他要想长期执政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不得不参加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

农民是当时韩国最重要的选举力量,谋求连任必须取得农民的支持。1967年大选前两年,韩国尚有55.1%的农业人口,在发动新村运动的1970年即1971年大选前夕,韩国也仍有44.7%的农业人口{12}。加之韩国实行完

全平等的一人一票制度,农民与城市居民的选举权完全平等,因此农民选票的流向将直接决定总统大权的归属,执政党或反对党的农业政策是否能赢得农民的支持将决定着他们在大选中的胜负。1960年代中期朴正熙推行的牺牲农民加快现代化的政策很快就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户均收入比值从1965年的99.1%降到了1967年的59.6%{13},1967年成为了韩国历史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差距不但成了知识分子共同讨论的话题,也更是1967年大选的敏感问题{14}。朴正熙的连任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在野党候选人尹普善以高价收购低价卖出的双重粮价和化肥半价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农民选票。在1967年大选——韩国成立后最公正的一次选举中,朴正熙只获得了51.44%的选票,险些丢掉总统宝座{15}。其支持票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工商界和军界,很多过去支持他的农民把票投给了对方。为挽回颓势,迎接1971年大选,朴正熙于1970年发动了新村运动,并采取了边建设边改善的推进模式。因此有人评论说,“新村运动只是延长其专制统治,改善其政权合法性的一种工具。”{16}

二、农民经济权的改善:新村运动的主要成就

经济权是一个很重要但却不常见的概念。根据《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谓经济权是指公民有通过参加工作或国家提供帮助而获得相当生活水准、免于饥饿的权利{17}。与该公约经济权相对应,新村运动发动时韩国农民受到宪法保护的经济权主要有经济平等权、迁徙自由、择业自主权、财产权及与之相关的征收征用补偿权、工作权和生活改善权等内容{18}。新村运动发动后,农民经济权有了较大的改善。

首先,使农民免于饥饿的权利得以实现。朝鲜战争后,生存是韩国人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朴正熙牺牲农民发展工业的政策又加重了困难,“韩国农村和农民的贫困状况愈来愈严重,每年一到春天,农村就发生困难,许多贫困农户在青黄不接时,靠啃树皮、吃草根度日,还没到麦收时节,便发出‘麦收之后怎么过’的悲鸣,……缺粮农民靠向富农借高利贷或借年息超过50%的‘高利粮’维持生计。……在偿还了高利息的债务和粮食之后,等待着贫苦农民的是第二年更为严峻的‘麦收之后’。”{19}虽然农村振兴厅在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培育高产水稻,但由于财政投入等原因一直没有什么成果。新村运动发起后,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1972年开始推广有“奇迹稻米”之称的“统一稻”,当年喜获丰收,单产比一般水稻增加17%,次年全国推广后稻谷产量接近3000万石。1975年又先后培育和普及了“维新”、“密阳23号”、“密阳30号”、“水原264”和“鲁丰”等新品种,1977年总产增至4200万石,解放后多年缺米的状况和“大米动乱”得以根本解决,数年间甚至还有每年数百万石的剩余{20}。有经济学家评论道,“由于历史上朝鲜人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消费的自给自足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并且,就这件事本身而言,稻米消费自给自足是韩国农业政策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1}

其次,促进了城乡居民经济平等权的实现。韩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平等权,主要是指城乡居民经济法律地位的平等,但也包括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平等。因为收入的差距不但反映出公民能力的差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宪法规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小差距、促进公平也是法律的一项责任。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相对容易实现,只要规定同工同酬、择业自由、迁徙自由,将城乡居民同等对待就已经实现。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平等相对来说更难实现,这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战争结束之初,大多数人的首要目标就是如何活下去{22},城乡差距并不大,后因牺牲农民发展工业的现代化策略才出现了城乡差距拉大的现象。新村运动又成功地缩小了这个差距。从纵向比较来看,农民收入增长迅速。1970年农民户均收入为825美元、人均137美元,1975年分别为1804美元和300美元,1978年为3893美元和700美元。人均收入增加了四倍,除去通货膨胀等因素,实质上也增加了两倍{23}。从横向比较来看,农民收入迅速接近甚至反超城市居民。农民户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之比值在1967年达到最低点为59.6%,在运动发动的1970年这一比值略有提升达67.2%,到1974年时这一比值首次超过100%,说明农村家庭收入开始超过城市家庭收入。随后这一比值徘徊在100%左右,一直持续到1978年即新村运动领导人朴正熙被刺前一年,1979年朴正熙遇刺当年这一比值下降到了84.7%{24}。

第三,促进了农民改善生活环境、过适于人类生活权利的实现。进行村庄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贯穿于新村运动始终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是新村运动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1968年时,韩国32485个村庄有39%因为道路狭窄无法通汽车,1971—1978年间全国共完成道路修整85851公里,全部村庄都能通汽车。运动前条件好一点的村庄有小木桥,而差村没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1971—1978年全国共修桥68797座,村均2.1座。运动前80%的房屋都是茅草屋,而到1975年时,上百万的茅草顶消失了,现在只有在作为旅游景点的“民俗村”才会看到。运动前大村20多户有一眼井,小村全村只有一眼井,妇女只能头顶水罐取水做饭,运动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简易自来水,头顶水罐成了历史。运动前部分大村才有会堂,运动后全国各村都修建了宽敞明亮的会堂,供人们商讨村务{25}。另外,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更改善了他们的精神状况。当农民们看到自己生活和劳作的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时,那些被战争和贫困所埋葬的勤勉、自立和协作等优良传统又被激活了。

第四,促进了农民的择业权、工作权和迁徙自由的实现。新村运动对这些权利的促进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从直接作用来说,村庄建设提供了更多劳动岗位让农民增长收入。据统计,韩国1974―1982年间所组织的78000个新村项目共创造就业机会相当于9400万个劳动日,政府支付工资2260亿韩元{26}。从间接作用来说,村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存技能和生活伦理,由此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了他们择业权、工作权和迁徙自由的实现程度。他们从中学会了木工、建筑技术,甚至还有指挥协调能力,他们再也不会在农闲时只是喝酒打牌度日,一有机会就会进城挣钱。据统计,运动前的1965—1970年农业人口减少169万,减少比例为10.4%;运动发动的第一个五年即1970—1975年中,农业人口减少88万人,减少比例为7.2%;运动发动的第二个五年即1975—1980年中,农业人口减少了241万人,减少比例为9.1%;运动基本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即1980—1985年中,农业人口又减少了231万人,减少比例为7.5%{27}。上述数据说明,运动前劳动力的生存技能较差,进城择业的农民相对较少;运动后第一个五年中村庄建设对他们劳动技能的影响较小,且村庄也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因此农业人口减少也比较少;而运动后的第二个五年中,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高受到村庄建设影响更大,他们进城工作更加容易,农业人口的减少显著增加;1980年新村运动基本结束后,村庄建设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影响还在持续,村庄需要的劳动力更少,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规模增大。韩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有贫民而无贫民窟,在首都首尔低薪家庭主要来自于过去20年里迁移进城来的农村劳动力,但是却很少发现小窝棚——也从侧面证实了韩国农民劳动力较高的素质:“在他们迁移到大城市之前,由于新村项目的实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的缘故。”{28} 另外,农民的迁徙自由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村的富裕,原因是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减缓了农村经济的过密化。

三、农民草根民主的训练:新村运动的意外收获

在韩国新村运动发动两年之后的1972年,朴正熙又发动了“十月维新”:取消了总统直选,改为由总统直接操纵的全国统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9},把总统任期由四年改为六年,也取消了连任限制,同时实行军管{30}。个人独裁成了当时韩国政治的最大特点,这样一来,在新村运动期间,包括农民在内的韩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就非常有限了。另外,从新村运动的发动目标的三重属性即精神提高、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31}来说,也不包括政治民主这一内容。因此,笔者把新村运动中农民草根民主的萌发仅仅定性为一个意外收获。这些方面的收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村民民主决定新村事务。在农村,所有新村计划都必须经由全体村民的讨论才能通过,并由全体村民贯彻执行。新村运动发动之初,政府选择了水泥和钢筋等物资援助村庄建设,但援助的数量非常少,每个村只能用它来做最紧迫的事情,每个村如何使用这些物资,必须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才能决定。比如在改建房屋时,是盖瓦还是盖石板,要什么颜色,是采取传统建筑式样,还是建成洋房,增加收入计划怎样实施,简易自来水设施怎样安装,厨房改良成什么样子,村会馆如何建设等等一切活动都是根据全体村民自愿和意见一致的原则进行的{32}。具体到修路来说,由于新村项目中没有把国家资金用来补偿村民因为拓宽及平整道路导致土地和个人财产的损失,谁的财产和多少围墙、房屋、土地做出牺牲来用作修路是由村民自己决定的。因为这件事对村里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决定都要由村里所有村民参加的村民大会作出。村民们冬天找个开会的地方也很困难,村民们同意建设一个村会堂,这里就成了村民草根民主的最重要的培训地,通过参加会议,村民们懂得了民主决议过程和会议效率的重要性{33}。

第二,村民民主选举新村运动领导人。村庄建设要想通过民主讨论决定,就必须要有适当的领导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每个村庄都有一名村长、两名新村运动领导人和一个由五至十人组成的村庄发展委员会。村长的主要作用是在乡镇政府和村民之间扮演信息沟通员的角色,是上级政府关于公共项目及每个村庄统计的最佳通知对象,全体村民要给村长支付一定数量的稻米和麦子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偿,但他并非新村运动的村庄领导人,因为这个收取报酬的村长想要求村民不计报酬地奉献劳动力的话,村民可能会对他说“你自己来做好了,因为你有报酬而我们做了没有报酬”{34}。因此村里真正的新村运动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一男、一女两名村庄领导人担任,他们是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为村庄项目制定计划、安排村民会议、动员劝说土地所有者为村庄项目捐献土地,劝说村民贡献功力。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或有能力担当,一般都是村民民主推选产生{35}。村庄发展委员会委员也是由村民推选产生,他们共同负责援助物资如何使用,如果大多数委员达成协议,持反对意见的委员也会保留意见。村庄的这些组织机构的工作效能直接决定着新村项目的实施效果。

第三,农村妇女对新村运动的参与。由于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农村妇女根本就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新村运动的到来改变了这一传统,因此妇女对这一运动的参与更为主动。妇女参与新村事务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担任新村运动领导人。她们大多来自普通家庭,在实施新村项目的讨论会议上,她们往往更能做到实践民主决策以及听取公共讨论的结果{36}。妇女参与新村运动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她们发动并作为主力参加的“节米运动”,具体做法是家庭妇女们在厨房设置“节米筒”,每次做饭时,就往筒里放一把米,到一定时候把米集中起来,节米所得基金用于妇女会的活动。通过节米运动,家庭主妇们尝得了储蓄的甜头,她们成为了精明能干的女性,成为农村储蓄的骨干{37}。

正因农民草根民主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才有了美国学者后来的评价:“无论国内外对此称之为‘非民主’性质的评论和争议如何激烈,经过‘新村运动’,民主已前所未闻地在韩国农村开始生根——这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也仍是史无前例的。”{38}

四、农民自主权受损:新村运动的主要不足

虽然农民经济权和草根民主产生了某些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农民权利的脆弱以及政府权力的强大,新村运动作为政府主导的群众运动有其先天不足:国民热情一旦被鼓动起来,个人在运动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农民自主权受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个人财产的自由处分权受损。上文在讨论乡村道路的修建时提到,政府补贴的资金很少,根本不可能用于补偿道路修建过程中个人财产的损失,比如谁家多少土地和房屋、围墙要捐献给村庄都只能通过民主讨论的形式作出决定。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来自农民个人的阻力和抵抗。尽管如此,占用的土地和房屋等生产和生活资料无论是对于贫困的农民还是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韩国来说,都是最稀缺的资源,要让村民捐献出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新村运动领导人“经常利用一个土地所有者决定为村里捐献部分土地的消息来鼓励村民为新村项目作出自己的贡献”{39}。尽管阻力和抵抗减少了,但对于受损农民来说,捐献后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以民主的方式来剥夺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行为,存在多数人“暴政”的嫌疑。在这一点上,韩国的年轻一代就对新村运动的印象非常不好,比如金东俊,他“对新村运动占用了他家的土地印象不佳”{40}。另外,根据韩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财产依公共用途被征收征用的国家补偿权。而新村运动中公民捐献的土地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除了依合法目的无偿捐献土地外,甚至还有官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打着新村运动的旗号强迫农民捐赠土地及劳务{41}。除此之外,公民财产自由处分权受损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公民建筑何种类型的房屋等事项,也要由村庄集体决定。

第二,农户经营自主权受损。农户经营自主权受损的典型例证是政府强迫农民种植不喜欢吃的水稻品种。为扩大水稻生产,政府通过行政渠道,分配水稻新品种的种植面积。新品种推广之初,由于高产并享受政府优惠价,农民愿意按指标种植。后来“统一号”因口感不好而价格下跌,农民为减少经济损失,只好对种植指标进行抵制。但政府固执己见,坚持要农民继续种植新品种,结果引起了双方尖锐的对立{42}。

尽管农民自主权受到上述侵害,但由于新村运动给农民权利带来的改善是主要方面,因此农民并未有太多抱怨,新村运动还是得到了韩国农民的肯定。

五、结论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农民权利与新村运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农民所享有的与城市居民平等的选举权决定了新村运动的发动时机和动机,即1971年大选前发动以获取农村选民的支持;这种动机决定了新村运动必定采取边建设边改善的推进模式;农民政治权利的脆弱性又决定了当时的韩国只能采取政府主导的运动式村庄建设模式。新村运动的发动动机和推进模式又反过来决定了农民权利的改善程度:大幅提高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经济平等权的实现,但运动式的村庄建设又难免会部分地侵害农民的自主权。

事实上,在上述因果链条之中,新村运动只是农民权利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一个中间媒介,把它抽取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农民权利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城乡居民平等的选举权促进了他们经济上的平等权,农民政治权利的脆弱性又会使农民的自主权受损。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农民的经济权利、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必须从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权利做起,逐步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注释:

① 也许是口误,新村运动的发生时间是1970年代,但这并不影响温先生重大发现的意义。关于新村运动的发生时间,国内主流观点认为是从1970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泛化了新村运动,把1970年之后所有的乡村建设都看成了新村运动。我们认为,只有符合“总统发起、政府主导、改造生活伦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群众活动”等形式和实质特征的乡村建设活动才能算是新村运动,而与之相符的只有1970年代这段时间内的乡村建设活动。

② 任晓:《韩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③⑤⑥⑩{13}{24} 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48、86、84、85、228、228页。

④ 赵炜:《韩国现代政治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⑦ 罗荣渠:《东亚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⑧{19}{20}{23}{32}{37} [韩]金正濂:《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84、84、121、107、114、116页。

⑨{26}{41}{42} [韩]赵利济等:《韩国经济腾飞的政策剖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2、315、317、317页。

{11}{15}{31}{38} [美]玄雄:《朴正熙》,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2、100、146、147页。

{12}{14}{25}{27}{28}{33}{34}{35}{36}{39} [韩]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68、26、58-101、68、181、64、53、54、55、73页。

{16} 石磊:《三农问题的终结》,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人权文件与国际人权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4页。

{18} 董云虎、刘武萍:《世界各国人权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3-656页。

{21}{22} [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8、180页。

{29} 在随即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朴正熙获得了全国统一代表大会2359票中的2357票,在一年前的总统直选中,他还只获得选民选票的51.2%,这足以说明当时总统间接选举的公正性了。

{30} 黄兆群:《韩国六大总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页。

{40} 汪伟:《韩国新村运动:神话还是误会》,《新民周刊》2006年7月28日。

(责任编辑 刘龙伏)

作者:高秉雄 陈国申

第4篇: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

农民运动会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仅供参考。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一】

各位运动员、工作人员:大家上午好!

在这在这春光明媚、温暖人心的5月,我们我们全村人民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来了我村20__年农民健身运动会。 首先我谨代表___村向筹备这次运动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文体创新的理念,不断加强文化实践,不断提升我村人文主义内涵,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学校举办这次运动会,正是对平时学生体育活动的一次大检阅、大验收。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在这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充分展示自己平时刻苦训练的成果。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运动会进一步推动我们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同学们学会健体,学会强身,真正成为不但学习好、更要身体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运动会,下面,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1.希望全体运动员,认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在竞赛过程中,顽强拼搏,服从裁判。

2.希望全体同学能发扬奉献精神,确立服务意识,为全体运动员做好后勤工作,为他们的运动竞赛加油鼓劲,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希望全体裁判员,及时到位,客观、公正地履行裁判职责。给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裁判。

4.希望各班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大会秩序。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衷心希望各班的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发扬奥运精神,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而努力,创造出新的成绩。最后预祝运动会圆满成功。谢谢!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

在这风和日丽,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正当全县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安吉村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的胜利召开。首先,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前来参加本次运动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运动会共有5支代表队,1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竞赛项目有男子篮球、女子拔河、女子趣味赛和象棋比赛,是我村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这次运动会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在各级领导和县体育办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本届运动会能够如期进行。为此,我代表本次运动会组委会向关心本次运动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吉村农民运动会是安吉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促进安吉村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办农民运动会有利于发现农村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人才;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体育是精神力量的物质外化,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在体育中我们可以找到激情,在体育中我们可以追求超越,我们可以寻觅光荣和梦想,体育又是展示青春才华和现代农民风貌的舞台。

我们这次大会的目标是和谐、文明、进取。为此,我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希望我们的全体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能坚守工作岗位,秉公执法;希望我们的观众能文明观赛,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

最后,预祝安吉村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乡亲们、同志们:大家好:

在这春光明媚、花红柳绿的日子里,在这举国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日子里,汤家什村春季农民体育趣味运动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汤家什村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汤家什村党支部 村委会 监委会对运动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全体运动员、文艺表演人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到会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汤家什村牢牢把握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呈现出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这对全村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伴随着汤家什村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显得更加迫切,本次运动会的召开,就是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满足群众意愿、丰富群众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并以此为锲机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繁荣的汤家什而努力。

我衷心希望,本次春季农民体育趣味运动会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运动员、文艺表演人员 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把本届运动会办成一个隆重、热烈、团结、安全运动会,办成一个讲文明,讲风格、讲公正的运动会。希望参赛员能发扬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公平竞争,比出好成绩,赛出新风尚,取得优异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汤家什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后预祝: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汤家什村春季农民体育趣味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5篇: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3篇

全国农民运动会正在特色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其现代化的道路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为本次的农民运动会的开幕作讲话致辞,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仅供参考。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各位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八月的XX苍山涌翠,万木竞秀;八月的XX硕果累累,充满希望。在庆祝XX镇党委、人大换届圆满成功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全镇农民运动会的胜利召开!首先,我谨代表XX镇党委、XX镇人民政府向光临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农民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届运动会大力支持帮助的白银区文体局、白银市三中、XX学区、XX水管所、XX卫生院、XX派出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代表队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本届农民运动会,共有10支代表队、28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竞赛项目有篮球,拔河、乒乓球和象棋比赛,是我镇规模较大的一次文化体育盛会。这次运动会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盛会,是对我镇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检阅,是我镇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成就的展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的体现,对于推动XX镇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XX镇实际,大力提倡和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工作,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把农民运动会办得越来越有规模、越来越有档次、越来越有品味,以此推动全镇文化体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前进,推动XX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体育兴则事业兴,繁荣体育文化事业已成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民心,提升民气、聚合民智的民心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而且对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我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经常性的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全镇进一步掀起大搞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潮,营造体育锻炼之风,引导人民群众构建和谐,共享欢乐,选择健康,追求文明,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希望全体裁判员严守规则,公正裁判,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运动员遵循"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原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体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赛出风格,赛出友谊,赛出水平,充分展示实力和精神风貌!取得体育

比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把本届农民运动会办成"文明、热烈、隆重、和谐、精彩、圆满"的盛会,为提高全镇体育竞技水平,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农民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农牧民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市第×届农牧民运动会。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运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为关注,对基层农牧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十分关心。近几年来,随着全市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们在成功举办前几届农牧民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举办第×届农运会,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和群众的需求,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当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实践证明,举办农牧民运动会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更加经常广泛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使全市的全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最后,希望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组委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道德风尚,赛出团结友谊,赛出精神风貌,努力把这次农牧民运动会办成团结鼓劲、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大会。

预祝本次农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运动员、裁判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平富乡首届农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广大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参加此次开幕式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组织本次运动会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为关注,对广大农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十分关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乡党委、政府举办首届农运会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群众需求,是真正践行"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人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的具体体现。

同志们,举办农运会,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富乡党委、政府"依托三大优势资源,做好三篇特色文章,建设平安富裕新平富"的序幕已经拉开,今天,就是要凭借"平富乡首届农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号召全体平富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你们的智慧,凝聚力量建设平安富裕新平富。同时向更多的有识之士,向天下宾朋发出邀请,"欢迎投资绿色平富,欢迎走进生态平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平富乡得天独厚的土质、气候等优势,碧水蓝天的原生态风光和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相映成趣,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农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的闪亮登场,既填补了平富运动会的空白,也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平富人也必将以空前的凝聚力,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书写平富发展的新的篇章。

最后,预祝各位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预祝"平富乡首届农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6篇:在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运动员、裁判员、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区体育局对×××镇“天建”杯农民运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党和国家历wenmi114.com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为关注,对广大农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十分关心。改革开放以wenmi114.com,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群众参与体

育活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镇党委、政府在去年成功举办“信合”杯首届农民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举办“天建”杯第二届农运会,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群众的需求,是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证明,举办农民运动会

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大农民群众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希望×××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更加经常广泛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健康有益的体育活

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使×××地区的全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最后,希望全体参赛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顽强拼搏、团结一心、赛出水平、赛出友谊,使本次农民运动会成为一个充满惊喜和友谊的盛

会,再创辉煌。

预祝本次农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7篇:在乡镇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镇“天建”杯农民运动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运动员、裁判员、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区体育局对×××镇“天建”杯农民运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为关注,对广大农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十分关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镇党委、政府在去年成功举办“信合”杯首届农民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举办“天建”杯第二届农运会,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群众的需求,是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证明,举办农民运动会

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大农民群众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希望×××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更加经常广泛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使×××地区的全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最后,希望全体参赛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顽强拼搏、团结一心、赛出水平、赛出友谊,使本次农民运动会成为一个充满惊喜和友谊的盛会,再创辉煌。

预祝本次农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8篇:在参加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参加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参加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市农运动会上为我区争得荣誉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表彰奖励。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代表我区参加农运会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市农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辛勤耕耘的体育工作者和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无私奉献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刚才,宜民同志所作的总结报告,我完全同意。借此机会,也向塘沽、汉沽、大港体育局和农民体协对参加第七届农运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表示肯定和感谢。

本届农民运动会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大型综合性的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是我市农运会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设置项目最多的一次农民体育盛会。我区自组建以来,是第一次参加全市的农民运动会,对我区而

言,不仅是一次农民健身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农民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检阅。在市第七届农运会上,我区代表团积极备战,认真谋划,全体将士不畏强手、奋力拼搏,204人的团队,在参赛的12个竞赛项目中,共夺得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8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列全市各代表团第一名;其中,还有15名运动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我们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新区代表团自精心筹备到开始组建,从驰骋赛场到载誉而归,责任与使命、付出与奉献、担当与支持、振奋与激励贯穿始终,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欣慰,深受感动。全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要学习农民体育健儿的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旺盛斗志,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的集体意识,吃苦耐劳,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共同推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今天的会既一次总结会、表彰会,更是一次再鼓干劲,再聚人心的会议。农村群众有活力、有生机,就一定有更美好的将来。

当前,我区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明显增强,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趋旺盛,发动农村群众体育健身空间得到拓宽。另一方面,我区的“三农”形势很好,“三区”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农村经济实力显著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为发展和繁荣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利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群众性文化和体育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培育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产业,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借此机会,我对农村群众性文体工作谈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群众性文体工作的领导。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是增强农村群众体质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黄金机遇期,“三区”建设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城市化步伐日趋加快,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为我区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级相关部门要把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好落实,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农村群众性文化和体育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间。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档次和水平。加强文化和体育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专业化水平,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支

团结合谐,作风硬,业务强的干部队伍。加强文化和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强化对文体骨干的培训,提高文体骨干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立足现有条件,整合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资源,实现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最佳组合。鼓励群众性文化和体育工作创新、做强,对于条件成熟的活动组织给予扶持,可以发展成为有特色文体产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头作用。第三,传承体育精神,用文化信仰助推我区农村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体育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它赋予我们勇敢、果断、激情,也给我们带来品质、健康、快乐。新区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睿智的政治文明。我们要发扬奥运精神理念,大力传承和弘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我们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深化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内涵,把开展文体活动作为创先创优的重要抓手,切实打造干部群众强身心,促和谐的平台,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群众积极投入到新区各项建设中来。

同志们,我们备战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到今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新区的各项建设中来,投入的各自的工作中去。以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勇于攀登,再创佳绩,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

献。

谢谢大家!

第9篇:农民运动会策划方案

武江区西河镇2015农民运动会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我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镇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打造“团结、互助、平安、文明、和谐”西河,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我镇将在2015年 9月19日举办西河镇2015农民运动会。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为主题,运用趣味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我镇广大农民群众的蓬勃生机和崭新风貌,凝聚发展合力,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三、时间、地点和参赛人员:

(一)开幕式:时间:2015年9月19日上午8.00时。地点:镇西河学校。

(二)运动会:时间:2015年 9月19日上午9.30- 11.30。地点:镇西河学校。

(三)闭幕式:时间:2015年9月19日上午11.30时。地点:镇西河学校。

(四)参赛人员:镇辖14个村委会、镇机关各组一个运动员队伍参加。每支队伍必须派员参加所有比赛项目(队员可重复运动项目)。参赛人员(名单、项目)由各村于2015年9月10日前报镇党政办公室。

四、主办单位:

镇委、镇政府成立农民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策划、指挥整个农民运动会的开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比赛事务。

五、比赛项目:共5个

(一)30米提水往返接力赛 参赛人员:2男、2女共4人 裁判人员:主裁1人,计时员3人

比赛规则:参赛队员分成各两名队员,分别站在起跑线两边后端做好准备,第一名队员双手提水桶,听令后向前跑出,到30米处绕过标志桶后跑回起点处,将水桶交给下一队员,交接水桶必须在起跑线后完成,以此类推,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

(二)拖拉机扑克比赛

参赛人员:每队派出2名队员参加,男女不限 裁判人员:主裁1人,裁判7人,计时员2人 比赛规则:要求运动员做到“牌风正、技术好、速度快”。不得指责同伴。比赛期间要服从裁判,尊重对手,保持赛场安静.

1、四副牌,打5起,升一级打10,二级打K,2为常主, 2

庄家留8张底牌,不能甩牌;闲家扣底,双扣x2,三扣x3,四扣x4,六扣x6……以次类推;闲家争得160分即可坐庄;每80分升一级,比赛中一方多或少牌-80分(当圈发现可补牌,但-10分),出错牌或跟错牌(当圈发现-10分,过后-80分),不得翻查其他人的牌、不得数分,如有疑问,由裁判员调查裁决。最后得分:例如闲家已拿到120分,最后三扣,底牌50分,闲家总得分:120+3x50=270分,闲家升两级;

2、叫牌:首轮抢庄,从5抢起。

3、拖拉机4个以上,中间不能空隔,以数字顺序为大小;以下以打5为例:4466不算拖拉机; 666777比JJQQKK大,跟牌方先跟三连拖,没有三连拖跟两拖和一对,没有两拖跟三个带一个,没有三个跟三对;4444比KKAA或大小鬼拖拉机大,跟牌方先跟拖拉机,没拖拉机跟三个带一个,没三个出两对;出四连拖以上跟牌方须四连拖以上,没有四连拖以上跟三连拖+对,没有三连拖跟两个两连拖+对,然后是跟两拖+对……。

4、比赛时保持安静,不能做暗示性动作,否则先警告,警告无效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该组参赛权,对方进入下一轮;参赛方按主办单位的通知按时参赛,迟到30分钟视为放弃,另一方进入下一轮。

5、初赛分组采用淘汰制,每局先打过K即为胜,胜方进入下一轮比赛,以此类推决出前两名进入决赛。

(三)平板支撑比赛

比赛人员:各队1名(男) 裁判人员:裁判若干

比赛规则:参赛队员15人同时进行,以平板支撑时间长度决定胜负,时间长者为胜,取前六名。选手除双手臂、双脚尖以外身体任意部分接触地面,比赛结束;动作不标准者将取消比赛资格和成绩。

(四)男女混合拔河比赛

参赛人员:每队5男、5女共10人 裁判人员:主裁判2人,记录员2人

比赛规则:在比赛场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50cm。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垂直于中线。比赛准备时间内,各队队员必须依次交错站在河界外,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全部蹲下,但不能用力拉绳,此时红线在中线上,裁判员鸣哨后开始比赛。当红布条与拔河绳的系点过河界时,裁判员鸣哨宣布比赛结束和胜方。比赛采用分组淘汰赛,每组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后双方交换场地。当两局即可分出胜负时,比赛宣告结束。

(五)三人制男子篮球比赛 比赛人员:6人(3首发、3替补) 裁判人员:裁判2名,记录计时1人

比赛规则:比赛采取淘汰制,按照最新国际篮球规则执行,除下列情况外(三人篮球赛特殊规定):

1、比赛时间:每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时,每半时10分 4

钟,上半时与下半时之间休息2分钟,完场前1分钟按篮球规则停表以及特殊情况和裁判员要求停表外,其它则一律不停表。

2、运动员人数:比赛双方可报6人(包括后备人员),上场队员为3人(其中一名为队长),队长是场上唯一发言人。

3、20秒规定:当一名队员在场上控制一个活球时,该队必须在20秒内完成投篮,并且投出的球要触及球篮,否则判进攻违例。

4、暂停与换人:每队每半场比赛可有1次20秒暂停;换人只允许投中篮后或死球时替换,替换队员次数不限。

5、比赛开始与胜负:比赛开始时,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发球权,然后在发球区(中圈本方半园内)掷界外球开始比赛。获球队员必须将球运(或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须单脚踏在三分线外,下同),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在比赛中,罚中一球得1分,在二分区投中一球得2分,在三分区投中一球得3分。在比赛时间终了,得分多者为胜队;如在比赛时间终了时得分相等,则每队由三名球员(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谁先罚球)进行交替轮换罚球以定胜负;如仍未能分出胜负,即采用突然死亡法,即以抛硬币选择一次罚球权,罚中队胜,反之,则判对方队胜。

6、攻防转换:守方队员断球或抢到篮板球后,必须将球运(或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须单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由对方掷界外球。每次 5

投篮命中后,都由对方在发球区(中圈本方半圆内)发球继续比赛。

7、争球:出现争球时,在罚球圈跳球(两跳球队员站在罚球线上),任何一方得球都必须将球运(或传)出三分线(持球队员须单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跳球中意外投中无效,重新跳球。

8、掷球入界:所有的犯规(全队前5次一般侵人犯规)、违例及界外球均在就近界外(除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掷球入界,5秒内使球离手发入场内,否则将被判违例,由对方掷界外球。并且,所有掷球入界后,获球者必须将球运出(或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须单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

9、犯规:每个队累记犯规达5次后,该队的第6次以后的侵入犯规由对方执行2次罚球(其他队员均站位);对投篮队员犯规,如投中追加1次罚球。如未投中,则执行二或三球的罚球(其他队员均站位)。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罚篮,双方任一队员如果在2分区内获得篮板球都必须将球运出(或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须单脚踏在三分线外)。

10、受伤:如有明显受伤情况出现,由裁判员提出1分钟暂停处理(停表)。

11、纪律:在比赛时所有的队员比赛资格上诉,均由仲裁裁决。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比赛中所有技术性判罚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赛后所有的技术性判罚争执或上诉均不接纳。

六、活动规则

(一)以村、镇机关为单位,分别组织辖区群众、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训练和比赛活动。

(二)训练和比赛期间的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镇将拨给每参赛单位各1000元的训练补助。

(三)各个项目比赛的裁判人员由组委会选派。比赛采取抽签定参赛次序。

(四)要求参赛队员必须是本村村民、本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请求外援,否则成绩视为无效。

(五)比赛只设集体奖。对获得团体比赛项目的参赛队颁发荣誉证书和锦旗。

(六)运动员要端正作风,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自觉维护赛场安全,共通营造文明比赛环境。

七、资格审查

本届运动会设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

八、宣传报道

赛前发活动通知,鼓励各村组织人员参加活动,对赛前各单位相关的训练、组织工作进行宣传,营造浓烈的赛前氛围。

九、表彰奖励

(一)各项比赛取前六名。其中提水往返接力赛、拖拉机扑克比赛、拔河比赛以及三人制男子篮球比赛从第一名到第六名,积分分别为

7、

5、

4、

3、

2、1分;平板支撑比赛 7

从第一名到第六名,积分分别为3.5、2.

5、

2、1.5、

1、0.5分;均计入团体总分,团体总分进行排名。如两队团体总分相同时,则比较两队获得第一名的次数,较多的为胜,第一名次数相同则比较第二名,以此类推。

(二)对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单位颁发奖金、证书和锦旗。一等奖1个,奖金三等奖3个,奖金各1000元。

3000元;二等奖2个,奖金各2500元;2000元。另外设组织奖9个,奖金各西河镇文化站 2015年9月5日

上一篇:社区为民办实事信息下一篇: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