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3-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情况等,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概要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

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

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

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课时 物质的量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教学方法】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第2篇: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 宁树成、 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 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 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 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教学反思:

第3篇: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亲们: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 (辛先荣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 (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五.我有话要说 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

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

六. "家庭"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王涛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 重义轻财

理解、沟通

第4篇:集体备课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在探索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CCTV----------中央电视台 P ---------停车场 KFC------------肯德基 (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字母。)今天,咱们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

2、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活动一:说儿歌(认识用字母来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 师:“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下来男女生来对这首儿歌,女生说4只青蛙,男生对4张嘴。)你们怎么对的这么快,这么顺呢? (让生明白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 ) 师:你们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同桌间讨论,学生汇报。让学生明确在同一情境中,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2、 活动二:猜年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今年你几岁?10岁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是10岁。

老师比同学们大25岁,老师有多大?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当你们6岁时,老师的年龄你怎么算?如果你们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怎么算?

(同桌两个合作,只写出算式就可以。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这里的a表示谁的年龄?a+25又表示什么?从a+25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 (生述 )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

3、活动

三、猜一猜(体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摆1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算?摆2个呢?3个呢?50个呢?你想摆几个三角形?你能像刚刚记录年龄的表格一样把你摆几个三角形要需要几根小棒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从a×3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学生讨论再汇报,师小结)

4、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学生请打开书94页自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三、巩固练习

课本94—95页“ 试一试”1—4题

四、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同学的年龄 教师的年龄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10 10+25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6 6+25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a a+25 。。。。。。。。 。。。。。。。。。。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b-25 b

第5篇:集体备课教案

Module 9 unit 2 I bumped my head. 教材分析

1.语言功能 描述过去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 ( Describing accidents ) 2.语言结构 What happened to you

I bumped my head/hurt my knee/cut my finger.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a.学习动词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happen-happened bump-bumped fall-fell cut-cut hurt-hurt b.掌握功能句

I.bumped my head/cut my finger/hurt my knee. 2.能力目标向他人描述过去发生的意外事故,并简单说明事故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迁移能力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功能句: What happened to you ? I… 2.掌握了解词汇:bump knee cut finger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过去时态的用法,并了解了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法,能进行一般的问答。本模块是对过去时态的巩固延伸,用过去时谈论事故及事故原因。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或是身边的发生的事情比较关心,我设计了游戏,表演课本剧,TPR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时间: 1 lesson 教学方法:game、performance、TPR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Greeting

2、Review some words: a. 说过去式clean-cleaned happen-happened wash-washed play-played listen-listened go-went see-saw have-had fall over-fell over b. look and match

Step 2 Lead in and new lesson:

1、谈话导入 T:Hello,…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

T: Last Sunday was my unlucky day. I went to Qicheng Park. I read an interesting book in the park. And I didn’t walk carefully. So I bumped my head on a tree. But it didn’t hurt. (teach”bump”词组bump my head句子I bumped my head)

2、T指一生Oh,look at…’s finger. What happened to you? S: I cut my finger.(引出问句板书)

3、分组读问答句分排问答 What happened to you? I bumped my head. I cut my finger.

4、TLook at the picture(课件)what happened to this girl? She hurt her knee. (teach”knee”,knee-see,tree,three,sweets…词组句子She hurt her knee. 手势动作hurt-hurt,总结三个特殊动词过去式) T假装摔倒OhI fell over.I hurt my knee.读句子 并板书

5、TI have a chant for 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 Head, head, I bumped my head….(拍手chant,做动作)

6、师生表演对话示范,再同桌对话 TOuch

SWhat happened to you? T: I cut my finger.

7、TIf you bumped your head, where will you go? Now let’s go to the hospital to see three unlucky children. What happened to them? a listen and line down the 4 new words b listen and repeat c follow the teacher then read together d find the past tence e 分角色读再4人小组表演

8、读板书补充fell over, fell off the bike, hurt my nose…

9、T: Look at the screen, what happened to this boy? S:He bumped his head. Look at your book, choose one to pairwork.

Step

3、小结

What have we learnt?(安全教育)

Step

4、Practice: Activity book exercise 1,2

Step

5、Homework

a、copy the 4 new words b、copy the dialogue 板书设计

Module 9 Unit 2 I bumped my head.

What happened to you?

bumped my head

cut my finger

hurt my knee

第6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xxxxxx

级:x年级 学

科:xxx科 备课人:xxx学科集备组

上一篇:电工工作总结范本下一篇:工程监理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