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时代电视媒体移动端入口研究

摘 要 以电视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技术布局移动端入口为研究对象,提出电视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强调移动端技术应用App对于电视媒体嵌入观众收视产业链的必然性,通过满足观众“痛点”需求的工具性服务实现观众导向用户导向的迁移。以移动端应用和电视端播出联合构建观众服务平台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所在。希望这一思考能为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经营提供一些思路,为其巩固主流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话语权建言献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入口;人际互动;平台战略

技术催生人类飞快地进入移动互联网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产业重要分支的媒体行业,其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据调查,上海交大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媒体接触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而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大学生媒介接触率在持续下滑,不接触的比例分别为47.7%、44.5%、39.3%和26.5%,数据的差距并不是传统媒体内容质量降低造成,而是人类对于媒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即时互动性的本能需求,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做得更好。即便被誉为“第一媒体”的电视媒体注意力缺失直接导致媒体影响力、引导力、营销力乃至商业模式的整体没落。

1 宣传导向和用户导向的博弈

2016年5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到上海报业集团调研时指出:“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这段话生动地说明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媒介传播以谁为本的问题。

宣传为本强调的是注重宣传者的利益,以宣传者利益为出发点,向受众传播经过传者议程设置好的信息,以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传达给受众,不需要太多受众的反馈,只需要受众接受宣传者的信息并且贯彻落实,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比如互联网产生之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媒体基本上是采用宣传为本的模式。

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传播时代下的用户,或者说大众,已经开始习惯接受一种平等、互动式的媒介传播模式,电视媒体发展到今天,从媒介生态上与新媒体生态可能有一定的落后,缺少互动,这就更需要我们具备用户为本的意识,以观众的需要和接受习惯来与他们沟通,更重要的是增加互动,增加用户参与电视媒体的途径与深度,使观众不仅“观”,还要“用”,成为真正的电视用户,建立观众与电视之间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产生难以割舍的用户“黏性”。这才是用户为本的应有之义。

2 电视媒体移动端入口价值

电视媒体移动端入口是电视屏屏“线性直播”中,发现电视发烧友群体即时参与、发表言论等强烈需求,在移动端开发的社交应用App。它包括用户之间的“直播聊天室”,用户与节目生产者之间的“社区、论坛”,用户与节目之间的“投票系统”等,是电视媒体大众传播中专门针对用户“参与感”“存在感”潜在需求的“杀手级”应用。

2.1 参与价值

通过入口,媒体内容与用户互相交互,这里的媒体内容包括节目、节目嘉宾、制片人、节目编导记者,使需求方与供给方直接交流,用户真正参与和体验节目,并产生情感依赖;满足用户对大众媒体即时发表言论的需要,增加用户“存在感”。

2.2 内容价值

内容价值是移动屏屏入口价值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电视媒体长期以来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媒体资产,是吸引用户长期与入口保持互动关系的核心价值,是整个媒体产业链经营的基础。

2.3 流量价值

流量价值是用户对于参与电视媒体的沟通需要而主动汇聚到电视媒体移动屏入口所产生的价值。流量价值是移动屏入口的基础性价值,没有流量,其他价值无从谈起。

2.4 平台价值

平台价值是在移动屏屏入口打造一个媒体生态圈系统,构建用户、媒体、媒体产品生产者、商家互动运转机制,通过彼此之间的需求满足效应,实现多方共赢,这个入口所体现出的价值就是平台价值。

2.5 营收价值

作为多屏互动中的重要一屏,具有独立商业价值和商业回报是验证多屏互动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3 电视媒体屏移动端入口模式

如图1所示,电视屏和手机屏是我们平台化战略的双屏闭环平台。由平台模式搭建而起了双屏互动的生态圈,在平台上聚集了三个群体:用户、电视媒体制作人(制片人、编辑记者、明星嘉宾、事件当事人等)、广告商和增值服务供应商。同时配套了参与啪啪键、媒资IP资源、电视节目生态群等链接应用及产品。他们将三个群体联系在一起,吸引他们入驻到平台内,与其他群体互动。

在这个平台上,不再是传统媒体单向流动的信息链和价值链,而是基于互相需求产生的两个群体双向流动、三个群体网状联系的三边模式。让这个三边模式的平台圈运转起来,平台就需要一个“启动键”,激发某一群体的网络效应,从而带动另外两边群体的产生网络效应,所谓网络效应就是当某一边群体的用户规模增长时,将会影响同一边群体和另外群体使用该平台所得到的效应。通过产生的网络效应,使各边群体增加使用意愿和满足感,从而长期驻留在平台内,进而推动信息流动及盈利。这就是三边平台的运行机制。

具体到本文提到的电视端入口平台生态模式,笔者分析发现用户深藏已久的同时参与电视屏互动的潜在需求,根据这一需求,我们的“启动键”选择了社交互动应用“参与啪啪键”,该功能具有投票、点赞、选择红蓝键、摇一摇等节目即时参与系统,还具备论坛、聊天室等用户之间及与制作人群体直接沟通的人际社交系统,通过“参与啪啪键”吸引用户流量进入App平台入口,用户可以参与节目也可以观看视频,或者双屏互动,随着用户流量增加,产生更多PGC和UGC,增加用戶黏性,同时平台获得用户数据沉淀,积累用户大数据及后续分析,获得精准用户属性及需求,促进更多定制式参与功能与节目内容,吸引广告商及增值服务商入驻平台,投放广告及增值消费。

4 结论

笔者经过认真分析行业趋势,梳理传播学理论,借鉴市场营销学理论,挖掘用户深层需求及行为轨迹,比较两类媒体长板短板,得出以下结论。

1)广大用户一直存在与“官媒”互动、在官媒表达意愿和平等交流的强烈需要。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急需“基因变革”,从理念到执行需互联网化改造,进入移动端,开创新媒体,拥抱新用户。

2)按照互联网产品规律开发社交参与型App平台,包括适合与电视媒体特殊行业需要的互动功能、基于电视台资源的创新视频内容平台、开放共享的增值服务功能等。

3)通过技术开发电视媒体移动端人际互动应用App产品,形成用户-移动屏-电视屏双屏互动,实现用户与官媒即时互动,迅速聚合用户流量和各种大数据。

4)创新多屏经营商业模式。创新即时互动类广告产品,开发双屏整合营销广告产品及移动端广告产品,实现广告增值新途径。开放增值服务平台,开拓垂直创收渠道及衍生产品收益模式。实现大数据分析、即时互动常态下电视、移动双屏宣传价值和市场价值长期增长,打造新型主流“官媒”。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鸿铎.传媒产业机构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卜彦芳.传媒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5]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闫征

第2篇: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对此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教学方法

1 前言

2015年,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进入新的阶段。大多门户网站除了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站点外,还有专门的APP应用,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互动。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2.5%[1]。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从基础的信息查询、沟通娱乐,到网络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手机上网的比例不断增长,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生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员供不应求。在国内,随着4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持续升温。因此,培养合格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就成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移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上说,就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上,就是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的服务[2]。移动互联网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发展到现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只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和用户数量的激增,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造成巨大的冲击。移动互联网从终端、软件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对现有互联网产生巨大的影响。

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移动终端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上。近年来高端旗舰机型的市场不断被中低端市场侵蚀,在终端制造商面临竞争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市场硬件产品的全面提升,推动了芯片、显示屏、电池等设备的更新换代。目前的可移动终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包括有适合用户便携尺寸的智能手机通信和信息设备,适合全功能便携的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移动设备等。各大厂商通过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相结合,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形态必将不断细化、丰富。

移动操作系统 运行在移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它是移动设备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作为连接软硬件所有资源、承载所有应用和服务的关键平台,至关重要。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移动终端的问世,使得开发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2006年还一统天下的Symbian(塞班),到2011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市场上移动操作系统主要由iOS、Android(安卓)、Windows Phone三分天下,其他小众移动操作系统比如Blackberry、Tizen、Ubuntu等也在不断研发,从未放弃突破这一竞争格局的努力。然而这些移动操作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封闭,应用开发者提供的应用需要针对不同移动操作系统分别开发。

1)封闭系统。封闭系统以苹果公司的iOS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为代表。这类系统的特点是不开放源码,用户无法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但可以通过提供的开放接口和软件进行操作,系统的价值链控制严密,运行稳定流畅,能给用户提供一致的产品和统一的体验。同时由苹果和微软自己控制着封闭系统的升级节奏,因此在兼容性和实时性上更好些,两者的系统生态环境更健康。缺点就是绝大部分资源由公司掌控,用户的使用限制很严格。

2)开源系统。开源系统以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为代表。这类开放源码的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的操控权完全掌握在系统所有者手中。系统开放源码,提供本地文件系统管理功能,同时提供开放接口,便于用户进行第三方的開发。据市场分析公司凯度移动2016年5月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移动操作系统占有率报告显示,在欧美和中国市场,Android操作系统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在中国甚至达到77%[3]。由此可见开源系统的优势。

移动应用 对于移动用户而言,他们关心的不是终端、操作系统,而是系统中安装的APP应用。这些APP实际上承担着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功能,即时通信、游戏娱乐、GPS定位、网络购物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在不断丰富,苹果和谷歌公司为龙头带领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开发急需大量人才。除了各自平台所具有的应用商店提供应用下载之外,很多应用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浏览器页面下载,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开始从纯娱乐类型向社会生活应用类型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更让智能终端丰富多彩。

3 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群体的90后和00后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群体,他们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先锋,他们的需求引领着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因此,加快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移动互联网专业都是依托软件工程或通信技术专业开设的移动互联网专业方向,加上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多数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都是以主流移动开发平台人才培养为主。但是主流平台Android和iOS的操作系统每年都在更新,新的技术、组件层出不穷,尤其是iOS的开发门槛较高,对硬件的要求一般院校无法满足,造成高校存在教学及实践环境无法企及企业移动互联网研发要求的现象。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工程训练量不够,项目研发多数只能在虚拟机中开发,缺乏真机开发经验。加之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也存在严重不足,教师存在严重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校企虽有合作,但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大多只是以一到两个项目对学生进行短期的项目代码培训,没有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整体的宏观把控。

而且现在国内很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都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开设了课程,他们的定位就是短时间培养技能型人才,雇用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公司员工进行课程讲解,学生以技能就业。高校毕业人才要与他们竞争,就势必需要有其自身的优势。不能仅限于行业技能的教导,还应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仍是采取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等学生走出学校,基本上很多技术已经淘汰了,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所以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必须紧跟市场潮流,不仅是代码编写能力,还要让学生对产品的策划、设计、美工、开发、运维等技能都得到培养,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这些都使得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移动互联网专业必须具有自己特有的培养定位。移动互联网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还需要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在移动互联网专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必须系统地学习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方面的知识。同时深入了解智能手机的应用,熟悉智能手机主流操作系统,掌握至少一门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语言(目前多是Java或Object-C),能够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做指导,在智能手机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帮助下熟练开发应用APP。

从专业角度来讲,移动互联网涉及的课程体系全面且系统,不是一门课程所能承担和完成的,需要一系列课程与教学方式相协调,共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针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个高校还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移动互联网相关知识理论体系,而传统计算机行业的经验并不适合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多的知识经验都是从商业领域借鉴而来。因此,高校移动互联网专业要以技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驱动,以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辅,达到把知识、能力与职业素质相融合的境界。

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主要定位在专业学生必须同时具备基本的UI设计美工能力,能在专业技术基础上做出美观大方的界面;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具备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Android和iOS平台在该领域站稳脚跟,行业发展大多基于二者进行。根据这两个主流系统,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Android和iOS应用程序开发为主,然而目前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影响,大多数教师具备的是传统互联网专业的能力,一般都是通过自学或培训对移动互联网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掌握,缺乏項目开发经验,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与移动互联网专业有一定的出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院首先需要进行师资队伍的转变,在课程开设前对教师进行工程教育的培养,让教师深入企业,以公司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更新自身移动互联网知识,学习企业基于项目工程体系的课程架构,引进企业机构等公司真实案例,通过以项目为驱动、以理论为辅助的形式,缩短社会与学校学习之间的差距,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其次,引入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将企业员工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在真实项目开发中学好理论知识,培养动手编程的能力,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将学生实训基地安排在满足实训条件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为期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级研发实践,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文化,进行生产实践。

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最重要的特征,只有好的创意才能产生好的应用。可以通过建设校园论坛和移动APP应用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来可以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和及时沟通的优势,二来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论坛和应用建设成功后的管理与维护可以让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有更全面的领悟,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斗志。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挥学校、企业的共同优势,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的具有前景的产品,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实现,从而进行创业,最终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培养。

5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金融、餐饮、支付等领域,而且还在不断扩张到其他领域,它与各行各业的快速融合,导致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为移动互联网专业学生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必须抓住市场,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移动互联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6-10-29].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2]吴大鹏,欧阳春,迟蕾,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腾讯科技.第一季移动操作系统占有率出路:安卓高歌猛进,iOS步步退缩[DB/OL].[2016-10-29].http://tech.qq.com/a/20160511/075004.htm.

作者:杨华 常化文

第3篇:移动互联时代的管理英雄

不互联,无生命。用互联网思维定义2014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再恰当不过。

并无明显转暖迹象,中国经济在2014年基本是下行趋势,处于比较困难的发展阶段。在新兴产业面临多重机会和传统产业面临多重困难的背景下,2014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发展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缺少亮点。

互联网思维戳中了中国经济尤其是传统经济的“硬伤”。在无法与互联网俱进的时代,那些改变显得如此钝拙与缓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慢下来的不仅仅是步伐,还有创新意识、创新路径。

互联网思维犹如一针强心剂,我们欣慰地看到了一些国有企业转型中的惊艳步伐;看到了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融合之后的巨变;我们看到了与生俱来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它们游刃有余地在市场上用创新引起阵阵尖叫。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互联网思维让他们有了更多的生存智慧,让他们长于设计精巧的商业模式,让他们善于洞察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空间。是他们成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引擎,是他们带给中国未来更多的希望。向他们致敬,向互联网思维领袖致敬!

2014年11月1日,历时3个月,经过层层筛选,第10届暨2014年度“管理中国”总评选在第“2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如约揭晓评选结果。本届共有9家企业及其管理者在近百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荣誉。

无论是“年度领导力奖”、“管理特殊贡献奖”、”管理杰出贡献奖”还是我们新增设的“管理新锐奖”、“管理凤凰奖”,它们的共性是用互联网思维以新制胜、以奇制用,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重生。

严寒从未退却。这些获奖企业的御寒术不仅仅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温暖,更是借助互联网思维或打造平台,或为别人提供更多的温暖。在突破时间和边界的限制以后,让互联网思维下的世界成为平的,因为,为别人提供温暖时,自己才会有更多的温暖。管理

评委会名誉主任

袁宝华

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成思危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评委会主任

赵纯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

评委会秘书长

杨沛霆

《中外管理》杂志社董事长、出版人

评委

赵纯均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

杨 壮 北京大学北大国际(BiMBA) 院长

王其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原党委书记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维安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尤建新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 戈 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原“最佳雇主”评选总策划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图书出版人

张玉利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以上排名均不分前后)

2014 年度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广播电视台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度中国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森诺胜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中国企业管理领导力奖

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印建安

东盛集团董事长 郭家学

2014年度中国企业管理凤凰奖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度中国企业管理新锐奖

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

杰出奖

小米科技

“参与感“驱动未来

小米手机从成立到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抓住了一个很好的产业机遇。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同时利用软件硬件加互联网创新模式迅速取得一些成绩。小米内部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要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第二个目标是用户使用小米手机后愿意推荐给周边的朋友。实际是回归产品的本质,做好产品的口碑。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 宋涛

2011年小米手机成功的网购发售结果,颠覆了中国手机的传统营销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引起全民关注和每一次创新之后的尖叫。从了解用户,到让用户参与、定制产品,再到渠道颠覆,小米手机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更是一种思维的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撬动无限的网络空间,不变的永远是消费者,需要改变的是企业连接消费者的方式、路径、渠道等。他们是典型的利用粉丝经济、用尖叫驱动未来,因为他们最了解消费者,能为消费者创造需求。小米手机商业模式成为创业者必须研究的经典,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企业希望自己成为小米。

湖南广电

“快乐”就是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快乐,所以我们的综艺节目让全民快乐,让全民的精神生活更充实。湖南广电人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创造快乐中国。我们接下来一系列的创新,是让中国人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打造湖南广电的品质娱乐品牌。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罗毅

以创造需求为己任成为湖南卫视创新的动力。始终站在国际传媒前沿,以深刻的洞察力践行创新,从模仿别人到被别人模仿,通过可持续的创新机制和产品升级,湖南卫视创造了中国电视传媒业的一个传奇。其倾力打造的《超级女声》引领中国进入选秀时代;《我是歌手》成为全民怀旧、寻找情怀的标杆;《爸爸去哪儿》回归家庭和亲情,再次成为创新的典范。

创新无止境,比创新更高的境界是坚持,因为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陕汽控股

转型中生发新增长点

陕汽以重型卡车为主业,作为一个传统企业,我们的创新在于自我颠覆。这些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我们的一切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科强

从2011年陕汽在重卡行业首次发布车联网服务系统——“天行健”,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从工业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产品中心型转变成客户中心型;从制造业前端到汽车后市场业务,陕汽集团创造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来源,增强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方太厨具

国际化与国学化的融合

特殊奖

森诺胜利

成为因需而变的“创新工场”

我们因需而变,所以创新是我们持续增长的DNA;我们因需而变,创意是我们增长的秘诀;我们因需而变,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核心。

——胜利油田森诺胜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传胜

企业改制,将胜利油田森诺胜利工程有限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通过股权激励和“智力股”这一长效手段,森诺成为传统企业中的大胆革新者:让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

并且,森诺用商业新思维让能源企业走上了持续创新之路,在商业实践中,他们是能源企业管理系统革新的开拓者,通过管理流程的创新、再造,为诸多解决企业化解了管理困局,从而扛起了在传统能源领域里的管理咨询大旗。

领导力奖

印建安

轻资产模式“翻新”传统行业

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关注客户、关注市场。我们的业务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把整个工业流程和系统流程都考虑在内。我们提出“轻资产”概念,是因为中国的机械行业普遍大而不强,竞争对手多而利润微薄。这个时候企业应该进行业务剥离,以升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从而重塑行业竞争业态,让自己有精力和资本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陕鼓动力股份公司董事长 印建安

“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运营转变”。

作为“传统企业”,如今的陕鼓已经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只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其他业务通过专业化协作,通过外包交由社会资源完成。如今,陕鼓通过服务运营获得的收入,已经接近整体收入的50%,其构建的新商业模式成为产业样本。

郭家学

让时代颠覆自己

从400多年前到今天,我们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企业。我们为什么走到今天?就是能够对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进行颠覆。正因为根据时代的需求对价值观进行颠覆,在400多年历史上,虽然有成千上万企业随着时间推移灰飞烟灭,唯独我们长盛不衰。

——东盛集团董事长 郭家学

百炼成钢,是对郭家学领导力特色的高度概括。从辞公职,投商海,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到把白加黑、盖天力、丽珠制药、云南白药纳入麾下,这样耀眼的业绩背后,也是战胜挫折、百炼成钢的过程。如今的郭家学崇尚回归本源、淡定从容,并且向传统文化致敬,让500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誉远走向世界。此心安处,方能成功,誉“广”誉“远”。

山东招金

涅磐之下的重生

招金集团虽然处在一个传统行业里,但在最近几年的改革中敢于否定、敢于颠覆,同时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用于保证转型期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东尚

招金集团是本行业中转型最成功的企业。在企业运营创新、产业模式创新、科技和管理创新等领域的变革里开创了全新的“黄金时代”。其不断颠覆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否定传统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出台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审计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在企业管理中营造“崇尚创新、人人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转型中找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凤凰奖、新锐奖

全时叁陆伍连锁店

回归本源就是颠覆

全时叁陆伍开了国内首家“重资产便利店”,现在全时经过三年发展,便利店的日配已经占到销售占比的50.8%,这应该是中国便利店企业里做得最好的。我们的毛利率突破35%,在零售行业达到一个高峰。全时的优势在于“重资产模式”,不仅把餐厅和便利店融合,而且借助互联网进行O2O运营,推动了金融与便利店的融合。

——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张云根

当很多企业把自己打造成轻资产公司时,全时却反其道行之,而且成为了行业第一,从速度到规模,从数量到质量,都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和信任。面对国外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企业,做为一个市场颠覆者,他们只用了3年时间就改变了这个行业,在北京市场已取得了很好的地位并获得成果。

其实,无论轻资产颠覆,还是重资产突围,创新都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基于传统的回归和结构的重新梳理。全时的创新和颠覆在于回归本源,而回归本源就是要厘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把本源把握好,才有资格作为颠覆者去颠覆行业。管理

作者:周颖

第4篇:移动互联网进入最好时代,移动互联终端崛起

2011年4月

27、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京举行,吸引了2000余人的参会人数,这里面有一半是来自海外的嘉宾,而门票价更是据说炒到了一万元左右。如此热闹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在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新的应用也精彩纷呈。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因为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且发生在世界上各个地方。

由种种迹象看来,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最好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移动互联终端也随之诞生!itc华银成功降耗,实现了Windows7操作系统跟平板电脑的完美结合,应运而生Win7平板电脑。itc华银Win7PAD是国内唯一定制的移动互联终端,采用X86架构的Intel Z530 CPU,运行微软Windows 7操作系统,搭配2G DDR2内存,32G SSD固态硬盘,全面支持Office、Flash、PDF等所有Windows平台下的文件格式。外观设计方面,简单而不单调,轻薄且便携等特点。无论应用程序,还是使用习惯,和传统台式机、笔记本几乎一致,是真正平板化的PC系统电脑。

itc华银旨在打造移动互联网最佳终端,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5篇: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

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6大关键

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6 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中,营销人员有机会促使移动购物用户注意到他们销售的产品,同时影响这些用户的购买行为。

1.预购阶段。移动购物用户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思考、研究。在考虑是否要去商店购买商品前,消费者会使用它们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研究商品。移动终端是一种拉动的媒介,而不是推动的媒介。这意味着与将信息通过电视媒介推荐给消费者不同,营销人员必须根据特定消费者的时间点、心智模式和所处位置来决定产品信息的位置,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能够被消费者读取。

2.在途阶段。这个阶段存在于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或者外出办事时。有了新的基于位置的营销能力后,营销人员能够利用例如智能手机定位之类的信息,向已选择接收有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发送高度精确并且相关性强的信息。营销人员必须通过给消费者创造价值来促使他们在相关的手机App 上分享位置信息。

3.在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体店内。在互联网的早期拓荒时代,实体店对于生意而言是一个负担,因为在线零售商能够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相关费用更低。当一些零售商因为固守实体状态正在失去识别移动购物用户并与他们互动的机会时,其他竞争对手恰恰正在利用互动能力做这项工作。

4.决策阶段。当消费者实际接触他们考虑购买的商品时,这个阶段就到了。通过移动互联产业所称的精确营销的手段,营销人员能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一边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一边保持实时定价的能力。比如说,一些消费者在经过一件特定商品时能接收实时的优惠信息,比如说,一件商品正在打折。每当一批商品被售出,根据库存记录和价格记录,在下一批顾客到来时这批商品将恢复原价。消费者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并且通过一种易于使用的先进技术来进行现场比价。

5.购买阶段。这个阶段给营销人员提供了最后一个影响购物者的机会。由于企业将更多的移动自校验选项和移动能力纳入到销售系统,报价和还价过程可以在实际购买和结账过程中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像宝洁和卡夫食品这样的公司,他们正处在探索如何在这个关键点发挥更大作用的早期阶段。

6.售后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际购买商品后。在这个阶段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与朋友或者同事交换他们最近购买的商品的照片、视频和信息,同时不断地接收并且反馈信息。这对于营销人员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交流阶段挖掘价值。各种品牌都已经或将正计划成为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讨论这一点。一些公司已经或将在这六个方面积极行动,而有些公司只有有限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到营销人员的影响,一个消费者可能从购物周期的某一阶段直接跳到实际成交阶段,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移动战略,一个品牌的核心

落实移动影响力的方法就是,对移动战略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它与公司的其他渠道相协调。尽管从逻辑上讲在很多公司移动战略活动总是从研发阶段开始试验,可下一阶段就需要移动战略进行实践。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并未把移动战略作为其他渠道的补充,而是将它作为公司战略的整体的一部分。

安德鲁 科文(Andrew“Drew”Koven)在写作此文时是刚加入Guess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副总裁,他的团队从事IT 业务、零售商店业务以及营销业务,引领公司移动和数字战略方向。科文对移动战略并不陌生,在早些时候,他是史蒂夫 马登(Steve Madden)公司的电子商务和消费者体验部门总裁。他极力推动这家时尚公司的文化转型,将多个渠道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以客户为中心。他有丰富的数字交互经验,曾担任梅利莎&道格的数字营销主管、在线从事食品杂货业的先行者ShopLink 的企业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副总裁、

1999年FreshDirect 公司的首席营销官。科文在Guess的工作是管理公司的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业务,包括领导一个管理多个品牌和网站的团队。他负责协助制定长期战略以及使数字对贸易产生最大的影响。科文说:

移动战略正在成为一个品牌的核心,因为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并且拥有工具来使用这些信息。我在Guess 的工作集中在与我的同事一起工作,以确保客户感受到卓越的体验。

一些顶级品牌目前的移动战略与之相符。我一直把电子商务和数字移动战略看成是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渠道。将高接触性的零售商店环境中的最好的做法衍生到每一个方面,并且协调性地为数字时代的个人服务,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总之,让你的品牌活起来!

站在品牌的代言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移动战略支撑消费者对透明性的需求。它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了首要和中心的位置。时间最终会说明一切,但是从我的经验出发,公平地说,为了有效地和对手竞争,不能在长时间内对不同渠道持不同的态度。但这并不容易。这需要几个部门的大量工作来达到和保持一个正确的状态。

从我的经验来说,你必须思考并计划着使不同事物以无缝化方式一起工作。这需要耐心、集中精力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一个多渠道的环境中,事情可以变化地非常快。若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批发合作伙伴和网站,它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店面和数字部门等等,那战略性思维和及时的行动就十分必要了。市场营销、零售门店营运和IT 团队需要分别参与到消息收集、执行和系统集成中来。与我早年在移动方面所做的工作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今天所有人都做好了知识准备去进入一个多渠道的世界,这非常惊人!

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形成一个团队并不断将团队作为战略计划和执行过程的一部分进行调整。不要觉得这很简单,这需要大量的工作。

我要谨小慎微,以避免在移动端和桌面的信息架构的重要性和出发点上形成太长距离。我发现最好的产品是品牌美学和易用性的结合。我的经验和位置设定都是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的。

我想消费者会逐渐分成两个阵营,在实体店购物的阵营和在网上购物的阵营。现在我使用互联网帮助在商店购物,换言之,移动终端改变了数字产业。今天的每件事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使得消费者、与他相同的那些人和品牌商共同在决策方面合作。当你将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迅速将得到反馈的社会成分加入其中时,它不仅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会变得更加有趣。

我进入移动产业如此之早并十分积极的一个原因是,我从来没有把移动渠道看成是与其他零售渠道相隔离或割裂的单独渠道。我总是把它看成是人们研究、沟通交流和购物的一个自然产物。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割裂的渠道。我从来不认同网络和实体店的鸿沟,并总是尝试跨部门协作和创新。一切事业都起始于构想。

有一个我经常扪心自问并询问别人的哲学问题,“为什么我做同样的事情但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为什么对不同的消费者我得用不同的方式呢?”所以,如果我拥有一个有着优秀外观和产品的商店,我想我会使所有渠道保持一致,不管这些渠道是数字渠道、实体商店、批发商还是其他什么。另外,我还把每个渠道看成是连续统一的。如果愿意,你就能够在不同的渠道投入足够的创造力、智力和情感。这样就能够获得成功。零售商店渠道仍然实现了85%到90%的业务收入。由于多渠道的零售商负责管理品牌和客户关系维护,我们需要确保不管在哪个地方、不管消费者接触到什么信息、不管消费者是不是在实体店购物以及不管他们选择使用哪种购物工具,我们的反应都必须十分敏锐。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理论中,将移动渠道连接到整体营销计划中的企业会有优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不同的屏幕中切换,无论这些屏幕是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而企业需要提供一个相似的积极体验和价值。

移动全球化

手机普及程度远超电视或者台式机,这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在有些国家人们由于没有电脑所以从来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但是通过手机他们有了使用互联网的机会。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0 亿并且仍然在增长中这给很多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看看这些统计:

● 全球超过20 亿人口使用互联网。

● 在发展中国家,只有20% 的居民能够接入互联网。

● 70% 的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介入互联网;在冰岛、荷兰、挪威、瑞

典超过90% 的人口能够接入互联网。

● 仅仅在一年内,印度增加了1.42 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同年非洲用

户增加数目的两倍,超过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增加数目的总和。

● 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最快的国家是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哈萨克斯坦。

● 新增发展中国家用户超过了新增移动用户的80%。

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了解这些统计数字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全球在移动方面的先行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人口总量。

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将获得更多的互联网入口和更快的速度,而其中一些市场比其他市场增长快。移动运营商们都发现,移动宽带是他们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移动运营商的收入在2016 年将达到9 760 亿美元,其中主要部分来自移动宽带。这意味着移动消费者将享受更快捷的服务,而到2016 年全世界40% 的手机用户都将享受移动宽带服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研究结果,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而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第6篇:移动互联网营销:App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从艾瑞最新调查数据发现,2011年,在以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每天使用智能手机通过App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新用户和成熟用户占比分别为63%和75%。可见,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认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巨大的潜在用户、触摸屏的高效体验等因素酿成了App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不仅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中国,App也已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2011年6月22日,App下载量报告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正因如此,APP的价值已被移动互联网巨头所重视。搜狐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千方百计想通过APP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抢占先机。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已处于市场领先位置。此外,搜狐也在不断提升其浏览器的性能,力求追上基于操作系统的客户端APP,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获得APP级的体验。行业人士指出,“搜狐在力推新闻客户端的同时,以改版的手机搜狐网布局HTML5,使得手机搜狐与搜狐新闻客户端成为搜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布局的‘双子星’。借此保证搜狐的优势内容在第一时间覆盖最广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综上所述,可见APP化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 App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表示,对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利用好APP这个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就意味着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由单仁合强 http://app2biz.com/编辑,转载请注明

第7篇:移动互联观点

月11日上午,Flipboard创始人兼CEO麦克麦丘(Mike McCue)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呈现方式将越来越接近杂志,设计变得至关重要,而做好产品设计应暂时抛开数据细节。

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以类似杂志的阅读体验著称,麦克麦丘就此分享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抛开数据、用设计赋予产品灵魂。他以汽车设计为例,一款在能效、空气动力学、产品质量等等方面系数合理的车型,也许实用性强,但并不会像曲线漂亮、经过精心设计的跑车那样,引起人们强烈购买的欲望。麦丘认为设计应来自激情,而非在数据上斤斤计较。

针对移动互联网产品,麦克麦丘认为像iPad等拿在中的终端,人们在使用时会更在意视觉效果,比起传统PC网页,移动互联网的呈现方式将越来越接近杂志。他同时分享了“成为杂志”的要点:图片醒目、漂亮、清晰,要有大量留白,并善于使用HTML5。

以下为Flipboard创始人兼CEO麦克麦丘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这里。我们的产品是六个月前推出的,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对此我们也感到欢欣鼓舞。我们公司规模很小,只有50个人,在美国硅谷。我们一开始就决定要进入中国市场,这点也是业界领先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所以今天真的非常兴奋来到移动互联网大会,跟移动互联网的同业和出版业的同行进行交流,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产品非常成功,也得到了很多好评,我们认为这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在未来还有很长的征程要走,对于中国我们也有坚定的承诺,我们觉得中国市场会是Flipboard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包括我们如何设计产品和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发产品。

有时候我们要把数据抛到一边,不要去管数据,设计一个产品数据非常重要,我们要去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我们要把数据用起来进行分析。但是有时候在我们开发产品的时候,尤其突破性意义的产品,我们要拿出激情,我们要赋予这个产品灵魂。这时候不要太多的去考虑数据。举个例子,这是1957年捷报SKE跑车,毫无疑问这是汽车工业史上最漂亮的一款车型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曲线非常漂亮,这是专门的美工设计师设计的,这款车充满了激情,它有自己的灵魂。又过了很多年,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我们可以用技术去分析,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风组和能效,做设计之前我们可以把技术细节分出来,从而可以让它有更好的空气动力学和质量,这时候设计出的车是这样的,这个是很实用的车,很符合科学逻辑,是一款好车,也有最好的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它的空气阻力非常小,技术方面可以说是很有成就的。但是我却感觉它非常冷漠,缺乏激情。它的灵魂在哪里?你看到这款车不会会心一笑,不会说一看到这款车就产生了要买它的激情。

我们看一下这两款车采用了不同设计的理念这对我们移动互联网有什么启示呢?移动互联网上,我们首先看一下电脑,看一下台式机,当然我们在PC机时代,我们看到的这样的一个演示当然很好。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其他的插件,另外这是在网站上,有网站自己的浏览导航条和很多广告实现网站的营收。大家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这就是根据数据做的网页设计,这个网页上每一个平方英寸都得到了最佳优化,都是基于工程师的科学分析,分析一下用户会去点击哪里,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这个网页有灵魂吗?有激情吗?看不出来。

我们同样看杂志上的图片感受就不一样了,杂志知道怎么尽量以美观和吸引人的方式把图片展示出来。但是网络上这么漂亮一个图片只能占据很小的一个空间。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启示?当苹果推出iPad的时候就引发了一场革命。现在我们才刚刚意识到这样的革命具有多大的规模。现在我们可以用HTML5浏览网络的内容,显示出来的内容跟平面媒体的内容一样的美观,一样的有吸引力,现在我们只需要点击一下就可以切换到不同的画面,现在广告设计也非常漂亮。这样的广告比一线的横幅广告有效得多,因为它很美观,对读者是有吸引力的,它充满了激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在广告总融入激情,这是鼓励读者去购买的一个前提。他会感觉,这跟他看杂志的感受是一样的。全世界85%的广告收入依然是放在线下的媒体,而不是线上的媒体,但是现在我们也有机会在线上投放这样的广告,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有了iPad,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内容之间进行导航,而且感受比互联网舒服得多。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看起来更像一本杂志,因为它所使用的都是一些漂亮的照片和图示,或者是精良的设计,或者是对照片非常的以来,还有很好的这种排版,漂亮的有情感共鸣的内容。所以我觉得Flipboard的能力就使我们的出版商能够把他们的内容能够以非常漂亮、优雅的形式在iPhone、iPad上发布、而且这种广告的投放效果更好,而且把内容创造很好的转化为资金的收入。这种情感或者说美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移动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我觉得留白也非常重要,不要整天眼光都放在数据上,有些产品,我觉得产品本身的设计,它的外观一定要到位。一个好的设计和人是有情感共鸣的。这种设计是无关于数据的。

您可以点击问题链接查看此回答的详细内容及其它回答,并给予回应。

智慧+经验=成功。优问,专注于商业、职业和专业领域,致力于成为您最可信赖的在线智慧库。在这里,您不仅可获得专家答疑解惑,更可通过提供高质量回答,展示才华,提升个人品牌,扩大影响力,获得各种潜在机会。

第8篇:移动互联传承文化

摘要论文对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人怎样契合移动互联思维,抓住碎片化、粉丝化、聚焦化、快速化的4F移动互联特征,依靠图书馆目录组织及分类标引等专业核心技术,建立读者移动知识体系,整合归集读者移动知识资源,更好地传承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 4F思维图书馆

分类号 G250.73

2015的春晚给中国的老百姓新添了一道大菜:全民摇一摇抢红包。短短几天时间,微信绑定个人银行卡2亿张,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移动互联让中国老百姓乐哈哈地把几十亿的流动资金送了出去。移动互联时代,各行各业都快速地将各种服务都搬到了小小的手机上,滴滴打车、购物、交友、旅游等便捷便捷再便捷的服务,让人舒服心醉。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工作、学习等行为习惯也都发生了改变。近期,央视新闻报道“死活读不下去的十大书籍”中,中国四大名著赫然在列。这种物质便利,文化皲裂的现象,引发我们进一步思索:图书馆人怎样契合移动互联思维,抓住碎片化、粉丝化、聚焦化、快速化的4F移动互联特点,创新服务手段,保存人类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1 移动互联网时代4F特征

移动互联思维可概括为4F思维:碎片化思维(Fragment)、粉丝思维(Fans)、焦点思维(Focus)、快一步思维(Fast)。下面以《红楼梦》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移动4F思维,如何让人们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读下去[1]!

碎片化思维(Fragment):忙碌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时间常常是支离破碎了。人们在空闲的碎片时间里会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阅读经典名著无疑是一锅好的心灵鸡汤。但是如何让人们在碎片般时间里去感受经典著作的美丽?我们可把《红楼梦》高度浓缩的精华选段,加以采集、挑选、推送,让读者在碎片的时间里阅读、聆听,在读者的心理播下《红楼梦》的兴趣种子。

粉丝思维(Fans):粉丝既是互联网的产物,也是互联网的发展动力。粉丝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红楼梦》有粉丝吗?《红楼梦》有大量的“粉丝”,遍布在各行各业,甚至跨越国界。我们读者中也有大量的红学粉丝。我们的粉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在碎片时间里为我们的红学粉丝提供令他们心仪的资源服务?怎样把我们红学爱好者的红学佳作传播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学,爱上红学?

焦点思维(Focus):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对于《红楼梦》等经典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将纸质书数字化,更要善于挖掘这些经典背后的学知!面对海量的移动信息,我们要善于做减法,找到焦点战略。比如《红楼梦》中有古诗词、古建筑、饮食文化等等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聚类技术,传播给更多有相同兴趣的人,让读者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去阅读了解经典。

快一步思维(Fast):这是一个速度当先的时代,若发展稍慢一步的话,就会失去先机。比如刚刚讲到的微信红包,几天就绑定2亿张银行卡,让稍后发展的如“易信”之类的相同平台望尘莫及。据统计超过80%的人们在选择查找数字资源时,首先想到的是GOOGLE、百度等商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文化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应抓住移动互联思维特征,运用图情专业技术,建立移动资源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终身可依赖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平台。

2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2.1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与传播形式发生了变革,如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孤微博等;如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如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新浪资料、豆丁网、新浪微盘等;如SNS社区:Facebook、QQ社区、人人网等。大量的信息以书本以外的形式存在,知识的集合不再只存在书本之上。数字时代信息载体和形式变化使得个人数字图书馆成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平台。

2.2 个人知识体系与社会知识的关系

社会知识是无数的个人知识社会化后汇集而成,因此社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个人知识的发展。同时社会群体的整体知识水平又影响到个体知识的吸收。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受到各种文化的包围,无时不刻不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无时无刻不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营养”、可以说,社会知识是个人知识生长的源泉。

2.3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来源主要有:互联网、传统图书、参与培训、互助学习小组、人际网络、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等。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个人数字化信息收藏及传播管理的工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保存人们在知识活动中日积月累的各种信息;(2)个性化网络服务;(3)从收录信息资源的类型来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比公众的数字图书馆更广泛;(4)个人数字图书馆具有固化信息的功能――实藏VS虚藏;(5)支撑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功能相对简单等。公共图书馆可将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知识信息,通过评价、筛选、归类、编目、标引等方式编纂成知识要点,从而形成有价值有版权的可传播保存的知识库。

2.4 图书馆之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时代计算模式的不断变化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外包使得图书馆游离于技术之外,各种云服务商、数据库提供商对图书馆也形成一定制约,图书馆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技术壁垒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移动互联时代依托的是移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样图书馆需依托移动信息技术,实现直接面对读者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服务。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平台搭建便是移动互联时代为读者提供的一种良好的知识管理平台,读者移动知识体系的标准制定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我们在读者移动知识体系标准规范及平台建设时,既要考虑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各自所特有的属性,也要考虑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关系,使个人数字图书馆可长期持续发展,成为读者终身可依赖的精神家园及学习中心[2]。

3 移动知识体系建设

3.1 建设目标

移动知识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众多因子构成,包含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两方面,涵盖领域广泛的复杂系统。这些因子及相关领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移动知识开发和利用的整体状态。移动知识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通过知识指标体系的设计,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结构,为资源统一描述、组织、加工、共享、互操作提供支撑。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符合移动知识管理对指标数据的各项具体要求,满足长远需求,可动态扩展、可灵活分类。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移动知识体系的建立,实现动态、灵活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和共享应用水平;(2)将移动知识管理服务领域中的搜集、组织、加工、传播、保存、统计、分析、评估等工作通过建立一个动态可调整的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自服务链,真正使图书馆员、专家及读者能够通过指标这种定量的语言,实现知识组织设计与系统实现的一体化,建立指标驱动的移动知识管理模式;(3)在实现移动知识评价模型等的基础上,将指标与模型相关联,实现实时预测移动知识的动态变化趋势;(4)通过对移动知识指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灵活的移动知识信息发布机制。

3.2 体系架构

在移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当下,信息的主体――人类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压力下,面对扑面而来、五花八门、精彩粉呈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量及其精粹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大家不再关注冗长无趣的信息,不愿阅读长篇费时的文章,即便是古典名著也会觉得难以读完。面对现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例: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将4000汉字著成一篇韵文《中华字经》,全文共四章,每章1000字,250字,五十门类,二句一韵,仅27个汉字相同。“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朗朗四字经,孩子们边唱边学,边玩边记,记住了天地万物,记住了春夏秋冬,记住飞禽走兽,记住了三皇五帝、唐宋元明等,只需学一篇韵文便可完成小学6年的汉字量。孩子们随着汉字学习记下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些百科知识将会在他们人生的路上不断地跳出、领悟、感慨、理解、成长,伴随着他们一生。《中华字经》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的创新,研究它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也给我们利用移动互联思维,传承人类文化,建设移动知识体系带来启迪。

图1 《中华字经》体系架构图

怎样建设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怎样通过对移动碎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典藏及推广利用?怎样增加资源多元保存之管道?怎样利用符合移动时代民众使用习惯的有效便捷方法,增进读者认识经典,传承文化?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图书分类法”及“汉语主题词”表、网络元数据资源描述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等国际国家级标准为依据,契合移动互联的4F特征,采用目录体系、数据分析、社会标注、语义抽取、分类标引、关联聚类、概念地图、评价体系等方法,对读者按标准组织管理上传的个人知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评价、筛选、分类、组织、标引等处理,最终形成读者移动自媒体知识库,让更多的人分享、传播,最终实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目的。

图2 移动互联知识体系架构图

3.3 目录体系方法

资源目录体系可以用于描述和记录移动知识组织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名称、主题、分类、来源等各种属性,即资源的元数据,通过元数据描述各种资源内在及资源间、资源主体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既可以通过资源元数据直接查询和定位数据资源,也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通过交换服务目录及交换体系实现资源的动态交换和整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并且可以避免数据机械集中时产生的过时数据。根据协同数据共享的需要,基于目录体系的数据资源还可以进行梳理和整合;可对移动资源按属性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存储,实现资源的有序组织;可迅速、准确、便捷地为读者提供检索、定位和使用资源;可以友好地管理、展示个人知识,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及有效的长期保存等[3]。

3.4 分类聚合方法

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移动资源体系涵盖资源内容创建、对象描述、资源组织管理、资源服务、资源长期保存等环节,图书馆专业技术分类和标引的有效应用是移动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图书馆分类编目、主题标引等工作提供了知识组织的基本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核心能力。由于移动资源碎片化、粉丝化、聚集化、快速化的特点,信息聚类技术在移动知识收集利用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可从移动资源聚合入手,针对移动资源的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效用特征做深入的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建立移动资源间及移动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关联关系,以实现移动资源聚合的目的;其次对移动资源聚合的内在机理、路径、模式以及聚合的应用范围进行分析,揭示移动资源聚合的维度,挖掘移动资源之间的关联,增进移动资源进一步的融合;最后,将整合后的移动资源根据移动资源间的特征关系组合形成关系网络,实现智能化关联推送及有效利用和深度共享[4]。

3.5 移动资源指标体系建设

将杂乱、无规律、多形式的移动资源根据一定规则形成内在关联,运用图情资源目录、分类标引等技术及计算机数据分析、词频统计、主题聚合等方法,实现业务流程、信息编码等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系统接口标准化等,进而搭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架构。

指标体系设计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体系建设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作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建设应用方法之一。本文的指标体系侧重于移动应用所产生信息,向知识体系的归集聚类后形成的结果集。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指标确定方法、命名方法、分类方法以及指标的编码方法。指标的构建主要包含设计和管理两部分,从构建过程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领域:指标研究域、指标定义域和指标使用域。(1)指标研究域:对移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对数据内容情况、数据分布情况、数据基本属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确定可以成为指标的数据。(2)指标定义域:对研究认可的数据进行规范性定义,使之成为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指标定义包括采集领域、采集方式、数据建设标准、加工规范等指标的基础定义。(3)指标使用域:定义好指标后,可以对指标描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形成指标数据后进行传播及管理保存。

4 结语

浓缩的都是精华,当上下五千的中华文明以“三字经”“弟子归”“千字文”这样朗朗上口,易记易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时,移动互联时代被广泛传播点赞的精品网络作品,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一种主要方式时,当浓缩移动精品作品从引导人们进入阅读和交流转向更深层次的经典原著阅读时,当我们图书馆人紧扣移动互联思维特征,抓住时代脉博,建立读者移动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规范的、共享、互通的移动知识平台时,通过对经典数字资源的搜集、筛选、归类、标引、评价、典藏及推广利用,使读者从认识经典作品,到参与讨论研究经典作品,最终喜爱迷上经典作品,也许那样四大名著就不会被觉得那么难读了。

参考文献:

[ 1 ] 顾铉.移动互联网“4F”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163-165.

[ 2 ] 陈涛.图书馆整理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30-32

[ 3 ] 邹永利,范丽婷,傅钰.移动终端上文献管理工具的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馆,2014(2):43-47.

[ 4 ] 周姗姗.基于Falksonorny模式的数字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 5 ] 国凤兰,刘庆志.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8):36-40.

黄红南京图书馆技术部主任、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15-08-10 编校:刘明)

第9篇: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深度解读】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2014-07-13 赵大伟 钛媒体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NTA传播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三人分工是:罗振宇是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

一年内,它由一款互联网视频栏目,逐渐延伸为最先锋的中国互联网知识社群品牌。活动、出书、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头采茶、C2B订制等风风火火,一系列创新玩法让行业内外目瞪口呆。

自去年首次试水付费会员制,在6个小时内罗振宇便从粉丝的口袋中“捞”出了160万,在第二次会员招募中募集800万元也仅仅用了一天。VC圈对《罗辑思维》的估值上限已达1亿元。

罗振宇说过,新媒体的本质就是社群,未来《罗辑思维》有可能会形成一个“类交易所”机制,它可以帮创业者融到一切东西:包括钱,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户、包括传播渠道,就是任何人的一点可以商业化的禀赋都应该可以通过类交易所机制完整释放出来。

这种“类交易所”模式,就是社群商业的一种体现。

一、未来的商业图景

1、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标准化和流水线的需要);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范围经济。

所以社群、粉丝自限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玩的就是一种“榴莲精神”——喜欢的会爱到骨髓,不喜欢的会完

全无感。人们根据品牌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小的圈子,不同的社群。

2、商业逻辑:产品售卖到用户运营

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商业形态,人们购物就必须到线下的门店中去,人需要围绕着门店、围绕着物开展活动;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到线下门店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平台、厂商和物流商都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活动。我们的商业由“物围绕着人转”进化到“人围绕着物转”,这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观点: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

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互联网的魅力就是“The power of low end”。

为什么小米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它和传统的手机厂商有什么区别?互联网公司很典型的一个商业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往往不直接通过销售产品赚钱,而把产品当作聚合用户的一个入口,在与用户不断的交互中为用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对小米公司而言,手机只是一个聚合用户的入口而已,它并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运营用户。这就是粉丝经济背后的一个本质区别。

3、消费行为: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社群经济,就是一种用户主导的C2B商业形态。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逐渐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过渡到双向的价值协同,互动即传播。雷军为什么强调小米成功的秘密在于“兜售参与感”?为什么“兜售参与感”就能够获得成功?社群经济之下的品牌,是用户主导的口碑品牌,而不是厂商主导的广告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就是一个个用户评价的产物,是一次次互动中完成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品牌打造方式,一定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厂商,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消费行为的变迁。

二、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1、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

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

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2、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

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

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3、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

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

未来的商业,是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基于厂商。社群商业本质就是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的C2B商业形态,才刚刚开始而已。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下一篇:员工管理办法农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