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编制工作总结和思路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编制工作总结和思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事编制工作总结和思路1

2005年区人事编制工作总结

和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度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年。全区人事编制工作在市编委办、人事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和区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为主线,紧紧围绕“工业年”建设和“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发展战略,扎实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于洪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2005年人事编制工作情况回顾

年初以来,区编办、人事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人才观、政绩观统领人事编制工作全局,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积极营造我区和谐的人才环境。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改革

1、顺利完成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定岗分流工作。按照国家农村税费改革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今年3月份,我们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通过改革,17个乡镇(街)已完成机构设置、人员定岗、人员分流和领导职数的人员配备。迎宾路、沈辽路、陵西、北塔4个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其它13个乡镇(街)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为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改革后,13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编制由原来的508个精简到395个,精简比例为22.2%;人员由原来的526名减少到395名,人员分流131名,分流比例为24.9%。由于我们及早准备,认真调研,精心部署,在全市率先彻底完成了机构改革工作,得到市领导、市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和市人事局的充分认可。

2、稳步推进教育系统的改革工作。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针对农村中小学长期不在岗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停发其工资。改革后,全区中小学实行区政府直管,校长实行了聘任制,教师实行了聘用制。不在岗人员被逐一核实、清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3、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认真执行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从严核定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确保5年内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人员数量与编制数量相互统一,一人一卡。打破了以往人员与编制不协调的弊端,提高了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于洪区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体制,是人事系统的一项新举措,得到市编委办、市人事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总结大会上,我们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做法,并作了大会书面经验交流。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建设

1、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去年工作基础上,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对去年入选的人员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其入选以来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填入《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考核表》。

2、加大人才引进交流力度。为了加大为民营企业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各类人才,今年9月,与区中小企业局联合召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座谈会,与企业进行人才引进方面的交流,积极帮助企业引进急需人才,取得较好成效。

3、强化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在把乡土人才纳入区级人才管理范围的同时,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队伍积极作用,准备为乡土人才职称评选工作铺设通道,发挥乡土人才队伍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市场化的配置作用。组织了35家企业先后3次参加省、市人才市场专项专场招聘会,为29家企业引进不同专业人才312人。购置微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完善人才市场档案室、培训教室等硬件建设,不断扩大人事成果。

5、做好引进国外专家工作。按照全国引智工作及市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重大项目为主线,实行项目组织、包装、申报、专家聘请全程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引智范围上,首次把引进海外学子正式纳入引智工作;在引智模式上,从单一引智转变为引进项目与引进专家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引智工作的实效性。

(三)不折不扣地抓好人事管理

1、做好公务员队伍培训工作。对2004—2005年期间任职的126名科长举行了任职培训,这次培训突出了方法新、内容实、效果好三大特点;针对改革后乡镇事业单位法律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举办了乡镇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共50人参加了培训,有效解决了学员们眼前的困惑和需求,提高了法人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组织《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简明读本》培训,为公务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提供了理论保障。

2、做好公务员招录准备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文化体育局和沈阳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共计22名。

3、完善机关在职人员信息库建设。今年8月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统计,编制了于洪区在职人员名册,并建立信息库,规范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

4、严格工资政策,加强工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工资管理规定和市、区人事编制会议精神,积极围绕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展工作,着力加强工资福利政策执行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关于规范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精神,开展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5、大力加强省特级档案室建设。今年4月份,在局内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各方面节约开支,投入约10万余元,历时大半年时间进行档案室硬件和软件建设。目前,已通过省、市档案管理部门的初检。11月底前,晋级工作即可全部完成。

(四)千方百计地抓好招商引资

在抓好自身业务建设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过招商引资工作。2005年,成功引进了“辽宁奇峰建设实业有限公司”这一独资企业到我区投资生产,总资产2000万元,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在招商的同时,没忘记“亲商、稳商”工作。一年来,根据企业需求,几次到各引进、包联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多起,受到了企业主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五)扎扎实实地抓好信访稳定

作为负责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群众来访、来信比较多,我们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原则,对每一宗来信来访都本着耐心、负责、热情、依法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实情,综合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调解、解释工作到位,务求化解矛盾,妥善处理问题,让基层群众和单位满意。在今年工作中,处理来信来访,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好市、区领导批示的信访案件。经过认真听取上访人意见,帮助协调其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反映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二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基层解决上访问题。今年局长带领科级以上干部到光辉乡现场办公,解决了原解放乡兽医站郭成林同志的上访问题;三是积极稳妥地做好“三方面人员”的稳定工作,建立了“三方面人员”责任制度,协调有关部门保证他们的福利待遇,在春节期间,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部分有困难的老战士,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逐步解决了部分遗留问题。

一年来,全区人事编制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需要切实加强培训力度;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学习还很不够;三是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大,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矛盾还很突出。上述问题都亟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06年人事编制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2006年人事编制工作要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人才观、政绩观,积极探索人事编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营造我区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此,明年我们要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公务员法》实施后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在市人事局指导下,抓好面试考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不断强化选拔任用的公开性、公正性;积极推进公务员轮岗、交流工作;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研究、制定职位聘任制办法;落实省人事厅新出台的公务员考核办法,强化日常考核,突出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调查研究;加强政府表彰工作的规范和管理。

2、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按照“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目标和《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大型系列讲座,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努力营造学工业、懂工业的良好氛围;要开展以学习宪法、《公务员法》以及通用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抓好以新录用、新任职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初任、任职培训;要开展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

3、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积极参加“沈阳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沈阳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

(二)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1、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建立于洪区高端人才库,用活于洪区人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人才,打造绿色通道。按照市人事局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引进外国专家力度,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项目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促进我区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鼓励人才创业,发挥人才作用。

2、建立健全人事人才公共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不断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重大项目集聚人才的个性化政策和措施。

3、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要借助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人才招聘等方面的区域合作,为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和支持。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中心的职能,不断深入基层和企业,大力推进人事档案工作。要主动与区优秀纳税企业沟通,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全方位人事、人才服务。根据市人事局的部署,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联系点工作,直接提供有效服务。

(三)促进人事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1、推进人事法制建设。组织开展人事法制知识培训,强化工资基金监察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建设、政协委员提案办复工作。

2、抓好人事、人才信息网建设。大力推进人事、编制管理、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人才培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及时人才供求信息,积极拓展市场招聘、网上选才、人事、咨询策划等业务,努力打造为企、事业单位直接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通道。

3、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要不断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依法协调人事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维护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4、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信访稳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提高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置能力,积极稳妥地做好“三方面人员”和转制单位人员的稳定工作。

(四)加强人事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1、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以大局为重,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建设方面,能够经常准确地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善工作方式,坚持到基层单位现场办公,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官僚主义作风,用文明语言热情接待办事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在廉洁自律方面,建立监督网络,聘请区人大、政协、纪委、基层单位等人士做为人事工作监督员,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凡热点、难点工作都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2、继续建设“六型”机关。加强人事编制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和知识性机关;持续深入开展“三转变一提高”活动,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十查十看”活动,努力解决人事干部在思想、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效能型机关;以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团结,相互协作,主动与组织部门配合、沟通,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努力打造和谐型机关;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各科室要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勇于捧杯争旗争第一”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总之,2006年,在市编委办、人事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人事编制工作一定会乘着“于洪快上”的东风,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区人事局

人事编制工作总结和思路2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全市人事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各县(市)区的人事编制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公务员法实施和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去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并下发了实施意见。年初,抽调精干人员,扎实抓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摸清了我市公务员队伍的底数,找准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意见,为实施公务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会议,对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10月和11月,又分别组织召开了市直机关和县(市)区公务员登记工作会议。在登记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稳慎处理、逐级负责、组织登记的原则,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有力地确保了登记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市直机关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县(市)区登记接近尾声。在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同时,为确保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经过广泛调研、定量分析、反复测算,完成了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省主管部门同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直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近期即可兑现,各县(市)区也将于春节前后进行工资兑现。

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围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市委和市编委研究批准,调整了政府投融资、广播电视、文物事业等管理体制;理顺了县(市)区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了跑马岭管委会和农高区管委会;增设了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适应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新机构。按照上级有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机构编制得到精简,人员管理实现实名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成立了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研究拟定了工作方案,完成了市水质净化一厂等单位的改企转制任务,推进了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人才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围绕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人才洼地效应,先后引进外地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1万多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800多名。拓宽海外人员来济创业渠道,完善“一卡通”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千名留学人员引进计划。目前,“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驻企业128家,聚集海内外硕士、博士等高科技人才1400多人。积极调整创业园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成立了韩国、日本两个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槐荫、市中部级创业区迅速发展壮大,高新区创新创业园规划基本完成,我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引智模式,提高引智效益,引进急需的国外管理、技术人才项目37项,聘请外国专家118名,组织出国培训145人,执行引智项目和争取引智经费保持全省前列。精心承办了“中国第四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我市引进项目、资金和企业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硅谷产业园”项目投资达1.2亿美元。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市场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单位大幅增加,达到3302家,人事档案超过8万份。人才交流日趋火爆,全年组织人才招聘会85场、大型人才交流会8场,促成人才流动21万人次。网上人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人才网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机会18万个。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也都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年来,各级人事部门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凡进必考”,公开、公平、公正地考选了237名国家公务员,得到了考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严格实行“四公开一监督”的考试考核办法,圆满完成了1576名军转干部的安置任务,实现了军转干部、部队和用人单位“三满意”。我们的安置做法,新华社内参等媒体予以刊发,省委书记张高丽等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抓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全面实行网络化评审,增强了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千方百计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出台了《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成功组织实施了200名大学生参加的“三支一扶”活动,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就业任务。坚决维护人事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组织完成了7万人次的各类考试;同时,抢抓中组部开展省级题库认证的机遇,对考试题库进行了扩容升级,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政务公开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人事”,国家人事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人事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国家人事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蔚民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市人事政务大厅,听取了经验介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了尹部长一行,并对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围绕能力建设这一核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公务员初任、任职和人事干部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人事编制信息网和中国人才网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网站。机关党建、人事、工会、老干部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在市直机关文艺汇演、广播体操比赛中名列前茅。人事执法和人事仲裁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在为人事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2012年人事编制工作打算

2012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人事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这一目标,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公务员法,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公务员法是人事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一是抓紧完成县(市)区机关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调研,具体分析,拿不准的及时请示汇报;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稳慎对待,妥善处置;对工作进度慢的要加强指导,强化督促,确保一季度全面完成登记任务。二是认真做好参照管理工作。参照管理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难点。按照上级要求,我市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要报省审批,省里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织实施。我们要把参照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做到既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又有利于减少实施公务员法的阻力;要严格把握参照管理的标准条件,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从严掌握;要加强与省人事厅和兄弟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执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和监督,使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得到全面落实。三是要建立完善登记管理制度。今后,各部门、各单位对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都要按规定进行登记,确保公务员登记正常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务员队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四是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原则,进一步扩大从基层招考公务员的比例。改进乡镇机关考录公务员办法,创新考试内容,把更多具有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乡镇机关。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公务员培训,认真开展好以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普及培训,加大出国(境)培训力度。以践行公务员精神为重点,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二)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1月22日,市里专门召开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将其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一是要准确把握改革实质。这次改革是国家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三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不是单纯增加工资,而是重在理顺关系,规范秩序,建立新的收入分配机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改革目标。二是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在搞好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扎实做好工资套改工作。要加强对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三是要严肃工作纪律。上级对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纪律要求之严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统一的政策规定,严禁随意改变国家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执行范围。整个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要只做不说,答复问题要按照国家政策统一口径,慎重解答。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坚决维护工资政策的严肃性。

(三)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恒的主题。今年,我市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在充分调研、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提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通过改革,建立起职能明确、责权一致、运转协调的街道办事处管理新体制。二是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研究提出改革意见,精心组织实施,促进我市公用事业快速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进行政事务管理体系建设。配合政务中心建设,优化整合现有行政事业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构建科学高效、资源共享、运转协调的行政事务管理体系。同时,配合有关部门,适时推进文化体制、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统计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要继续坚持积极稳妥、分类实施、区别对待、逐步推进的原则。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拟定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抓好事业单位分类的前提下,按照“成熟一个、改革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二是按照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三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扩大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范围,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四是积极开展市直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根据《省事业单位考核实行办法》,探索建立事业单位考核机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全面提高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

(四)继续加强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一是做好高层次专家选拔培养工作。加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力度,加快实施以“泉城学者”为重点的系列人才开发工程、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535”人才培养工程、以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653”培训工程,选拔造就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二是加大留学人员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来济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千名留学人员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创业区建设,努力形成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按照“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着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外专家和智力。用足用好引进国外智力国家单列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加强对出国(境)培训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快发展博士后事业。完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考核评估制度,努力提高现有工作站运行质量。积极争取国家人事部的支持,年内争取新建1至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思路,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全面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有序发展水平评价类资格制度,依法推行行政许可类资格制度,加快构建科学、分类、动态,符合实际的职称体系,努力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

(五)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和毕业生就业工作。2012年军转安置任务依然繁重,全国将有6万多名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预计我市将有1000多名军转干部需要安置。要进一步完善“四公开一监督”考试考核安置办法,千方百计挖掘安置潜力,拓宽安置渠道,确保安置任务顺利完成。要严格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各项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坚持标本兼治,继续抓好各项解困政策的落实,确保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毕业生就业关乎民生,关系稳定,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扎实开展好“三支一扶”活动。要实施好“一村(居)一名大学生”工程,畅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健全供需信息预测及制度,加快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促进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六)做大做强人才市场,提升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职能定位,促进其又快又好发展。一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才供求信息、人才就业等公共服务。要积极争取财政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状况。二要强化人才市场化服务。在将传统业务做出特色的同时,将市场服务做成品牌。要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人才派遣、人才猎头、人才测评和人才咨询等新的业务;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采取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零距离服务和客户回访等新的服务手段;要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出台有关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细化岗位责任,提高服务质量;要整合人才市场资源,建立人才市场网络,打造人才市场航母。三要强化人才市场监管。加快人才市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竞争机制,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促进人才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县委上半年工作总下一篇:电器销售企业财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