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识是个体的视觉元素, 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来表示事物、象征事物, 同时表达出事物、对象等精神内容。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一种警示信息, 使其对此有所反应, 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 涉及的学科多、人员多、工作节奏快、设备器械复杂, 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适应手术室的工作特点, 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确保护理安全, 防止护理缺陷, 自2006年起我科运用标识文化, 有效加强了护理服务过程关键点的控制, 在预防差错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和谐护患关系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室标识管理介绍如下。

1 标识文化管理实施的方法

1.1 引导性标识

包括手术室区域性标识: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更衣室、休息室、护士长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存放室等, 用白底绿字标记。

1.2 导向性标识

(1) 设进手术室的换鞋流程和更衣流程图, 医生及手术人员可以通过流程图进入手术间; (2) 手术间门口放指示牌, 医生可以通过局部指示牌, 得知所实施手术的具体位置, 如第一手术间、第二手术间等。

1.3 禁止性标识

手术室设立必要的禁止标识, 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如在手术室入口处放置“手术室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禁止带入与手术无关的物品”等标识, 使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1.4 警示性标识

提醒医护人员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如“你执行三查七对吗?”、“六步洗手法要诀”、“我们时刻要有慎独精神”等, 这些图片犹如无形的“卫士”, 时时刻刻提醒和监督我们的护理行为, 提高自我监督能力。

1.5 物品、仪器标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重复性, 仪器室、器械室、无菌物品间的物品规范和分类放置, 并在存放柜相应的层架上, 用白底黑字标明物品的名称、数量, 贴上标识, 达到规范统一、醒目的作用。根据仪器设备的大小在相应的墙面用白底绿字标明器械的名称, 做到定点放置, 合理使用。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收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效果

手术室开展标识管理2年来, 工作条理性增强, 因手术室内标识不明确造成的工作忙乱明显减少, 交接班时间缩短,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实施手术室标识管理前与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拿取物品前后取错放错率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标识文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所有仪器设备物品都确定名称和存放位置, 定点摆放整齐, 明确标识取用方便, 不易混淆, 有效防止差错发生, 保证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为手术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2 标识文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实施标识管理后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 拉近了医患距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3 标识文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生满意度

手术室内部建筑结构复杂, 各科室流动人员集中, 手术室的环境需要引导指示、提醒介绍, 以便使手术医生很快熟悉和适应环境, 让手术医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目标, 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手术室标识文化管理, 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搭建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平台, 同时体现了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和关爱, 提高了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在预防差错事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双方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效果。

上一篇:黛力新治疗紧张性头痛39例临床分析下一篇:新形势下医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