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1

一、2005年就业形势总体评估: 2005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状况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和工作任务估计要比今年更加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随着并轨工作的开展, 2005年我市并轨失业人员将达到11.8万人。如果加上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2005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将突破18万人。不但再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必然会带来登记失业率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已有历届结转的新成长的劳动力5万人,当年新成长的初高中毕业生预计达到3万人左右,加上扩招毕业后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就业的2万人,2005年将达到10万人。 三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和规模加大。2004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2005年的目标是规模不减,质量提高。就全国而言,目前各地都在实行农村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而全国使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却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还是那么一块市场,谁出得快,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权。从我市情况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起步不是很早,品牌特色不多,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 四是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不宽。随着国有经济的退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但明显减少,而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相当低,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第三产业和社区就业虽然发展较快,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万余个,但与实际需要近30万人就业相比,差距很大。此外,从前几年情况看,用人单位大都招用的是临时工、季节工、很多被招用的人员工作很不稳定,往往是春天上岗,冬季下岗,第二年仍然需要再就业安置,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需要安置就业人员的总量和人数。 二、就业再就业的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指针,以完善社会保障试点为契机,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核心,坚持全市就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个部门及全社会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和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1、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需要,2005年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劳动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明年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精选。即对原有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个别效益不好,没有开发潜力的单位和部门,保证岗位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扩面。就是把再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增加岗位开发的外延和容量。二是建立长春市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体系,就是在保证企业充分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在招工用人之前必须到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所需招用人员原则上必须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对各类企业新招收的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掌握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又有利于搞好用工岗位的匹配。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考核体系。针对前几年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建立两级督查,*检查的双重考核体系。两级督查就是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指标列入市和各县(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工作范围工转为失业职工之前必须向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宣传好失业职工的有关管理办法和办理失业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并统一到就业服务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和档案的手续。就业服务部门在办理失业职工失业登记手续的同时,搞好全方位的配套服务;社会各界要把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注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大力开发和提供社会用工岗位,扩大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安置能力。调动四个积极性,就是调动失业人员自主择业的积极性,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做好失业人员管理和促进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就业服务机构宏观调控和典型示范的积极性、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 5、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工作为统领,以新三化建设为目标,解决好城区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 2005年底,要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措施是以市场职介工作双轨制和“五化”为基础,以承诺服务为手段,通过联动活动,拉动县区,搞活市场,要争取做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半月组织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每月统一参加一次全市联动交流会活动。使全市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都能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三是进一步加强岗位银行和人力资源库建设。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方式,全年岗位银行存储用人信息达到4万个,网上求职登记3万人,通过整合资源,使全市的信息岗位融为一体,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街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开展规范建设和争创双最佳活动,充分发挥街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6、进一步搞好职业介绍工作。实现职介工作的三个转变,由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自己找工作,为职业介绍机构帮助找工作的转变;由过去守门等客为职业介绍机构请他们上门为其开展就业服务的转变;由过去部门单独行动为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联合行动的转变,推动全市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2005年我们要利用全市的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要以开展高层次人力资源职业介绍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拓展人力资源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业务空间,努力开展全市各类人员广范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1)建立人力资源专业网站。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全市现有人力资源求职和招聘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与全国各大专业就业网站连接,建立长春市人力资源专业网站,覆盖全市就业方面的各项业务,开设国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信息动态、时事报道等信息专栏,积极开展网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活动,发挥网络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2)举办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们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将市场办成开展多元化就业服务的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将高校毕业生和招聘中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吸引到市场。努力尝试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及用人单位招聘具体要求,举办各类各具特色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特别是与长春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搞好合作,尽可能多地开发出一些好的、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的我市外企就业岗位。条件成熟时每周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专场招聘会,如IT、医药、广告、专业技术、高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专场招聘会。 (3)内引外连,加强区域人力资源招聘的合作。培训力量、场地和师资,合理布局,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就地就近为原则,实现人力资源和培训资源的有效统一,以培训促输出。 10、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战略。一是继续举办长春市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展示会。向全社会征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创业项目,同时将长春市创业成功的项目收集到一起,通过一段时间,统一制作展示板面,在长春人力资源市场举办“长春市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展示及推介会”,动员下岗失业人员行动起来,走创业促就业之路。二是开展“千名创业成功人士带动万人就业”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千名创业成功者,开发出近万个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评选全市创业促就业再就业明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2

2013年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实现区域优质创业环境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开展好本部门工作,在积极完成年度目标序时进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街道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3年街道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51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实名制录入2517人,完成目标任务102%;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43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9%;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52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8%;小额担保贷款90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43%(其中个贷506万,完成任务117%);百帮新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30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7%;百帮新增吸纳人数23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孵化成功企业数26户,完成目标任务104%;带动就业人数393人,完成目标任务103%;年纳税额278万,完成目标任务113%;技能培训2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创业培训3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92人,完成目标任务10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281人,完成目标任务123%。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高校大学生招聘会为抓手,实现区域就业新途径。以街道劳务公司和社区社保工作站为平台,积极推进街道区域就业再就业工作。3月2日上午,街道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管理学院在苏果超市门前广场联合举办了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免费综合招聘会。本次招聘会由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具体落实,街道社会事务办、司法所、工会和共青团共同参与,用工单位涵盖金融保险、房产建筑、广告传媒、医药卫生、商业零售和物业物流等行业80多家用工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绘图、销售、医护、工程技术、加工等80多个工种30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800多名学生和近千名求职者参加了应聘。已有近100人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此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市、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以引导自主创业为牵引,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服务。积极做好孵化成功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帮扶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扶助他们渡过经营困难期。目前,已为24家个体企业办理了小额贷款;帮助成立了30家非正规就业组织,已带动239人就业;今年内为1313人发放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认证就业援助困难对象377人,积极主动为他们就业再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以争创全国“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基础工作建设。以国家“充分就业社区”认定标准为依据,紧扣省市《考评细则》,全面加强了对社区劳动保障软硬件建设。一是硬件建设添置了办公设施,将街道办事大厅2台老化电脑的进行了更换,保证网络办公正常化;二是指导社区对市充分就业社区争创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补缺补差,街道目前共有8个社区被省人社厅命名省级星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三是针对曙光社区争创部级充分就业社区,街道主动作为分两次组织社保站站长赴蜀山区丁岗社区和经开区方兴社区以及杭州仙林街道武林社区参观学习充分就业社区的先进做法。我街道通过学习结合本地区实际在软硬件上对曙光社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建设,十月底市人社局就业处领导对曙光社区的争创工作进行了参观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下一步将积极对接省人社厅做好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的考核验收;四是加强了协理员队伍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协理员的主观能动性,街道于4月18日19日分两天从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解惑、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以及劳动纠纷监察调解法定程序讲解对就业保障和退管协理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协理员队伍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四)、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截止目前共受理劳动者投诉50起,受理办案23起,现已成功调解了23起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矛盾纠纷,较好地维护了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在辖区范围内构建了较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五)、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规范提升区域企退管理新形象。今年以来,我街道紧紧围绕“四送”主题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区域企退新活力。一是截止目前今年共接收企退人员606人,辖区管理服务企退人员总人数达到9672人;办理死亡申报110人,发放丧葬金154.3万元;两节慰问8859人,发放慰问品52.2万元;办理遗属生活费补贴4人。二是积极组织部署企退军转干部基本信息排查和登记工作,共核查辖区已移交和未移交的人员160人,全部准确核查到位并输入微机电子档。三是接受企退人员调整工资的政策咨询解答132人次,办结工资调整变更30人,办理档案调阅、公证信息取证290人次。四是全面开展企退人员资格养老认证工作,对已接管的8892人进行公告告知,完成8892人的认证工作,完成率98%。五是协助辖区单位办理了6人的老工伤确认及赔付工作。六是积极开展了“春季送健康、夏季送清凉、秋季送祝福、冬季送温暖”活动,今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80人。特别是由街道主办曙光社区承办的“欢度中秋、情系桑榆”大型企退人员文艺汇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影响深远。各项活动开展得到了企退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六)、以养老、医疗保险为中心工作,做到辖区居民应保尽保。今年以来,根据市、区人社局的总要求,组织动员在辖区开展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为确保此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要求社区按照“四个到位”确保做到不漏一人做到应保尽保。今年1—6月重点对城乡居保工作进行攻坚,累计养老参保1892人,60岁以上1035人,60岁以下857人;7月1日至9月20日集中办理城镇居民医疗工作,区域共参保9281人。圆满完成此两项民生工程。

三、存在不足和2014年工作思路。

1、社保所各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在完成实效上还不足。

2、街道与社区的软件资料整理还不规范,有待提升。

2014年的工作方向: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将紧盯部级充分就业社区的考评和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突破口,实行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工作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退管机制管理创新,二是劳动监察保障工作机制创新。一手抓基础工作提升: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就创业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台帐资料,二是着力提升协理员队伍整体素质、巩固发扬“一居一品”特色,力争将街道就业保障工作做成全国品牌。

上一篇:电视频道包装色彩设计论文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