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娃娃语文教案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娃娃语文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浪娃娃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建字底;读写“应该”等10个词语,会用“应该”写句子。

2、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第四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的学习。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2、3段;字型:懂、建、器。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细读1、2两节,学会用句式“……多得数也数不清”说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启发谈话,引入课文:(4’)

1、你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呢?发电站是怎么发电的呢?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出示课题:31浪娃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8’)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

3、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填空: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提出你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1、2两节:(20’)

1、反复朗读这两节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刚才的疑问。

2、交流:

1)、根据问题,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补充具体:

浪娃娃很多。(多得怎么样?)

浪娃娃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浪娃娃怎样贪玩?)

浪娃娃不应(),应该()。(海妈妈叫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2)、句式训练:海妈妈的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面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多得数也数不清。

3、学习生字:数、整、贪、应、该。

尝试用“应该”说一句话。浪娃娃应该学会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

4、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想妈妈的话怎么读?

5、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浪娃娃怎样贪玩。

三、指导抄写生字:(8’)

1、卡片读生字,并说说注意点。

2、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课前,我利用录象做了课件。上课时,学生看课件说话,能很好的说出浪娃娃的贪玩,理解了第一节内容,并解决了自学时的疑问,为什么说浪娃娃是海妈妈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3、4两节,学会生字:奔、哗、懂、建、推、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5’)

1、开火车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课后题1填空,并纠正。

3、齐读1、2两节。说说浪娃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海妈妈教育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二、学习3节:(10’)

1、出示课件(浅海区波涛汹涌)说说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么做的?

2、自由读一读第三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理解“海岸、奔跑”。

2)、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3)、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自由准备,指名读一读,并齐读。

4)、练习说话:浪娃娃听了海妈妈的话(),非常高兴,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学做好事来啦!”(浪娃娃听了海妈妈什么话,他们怎么高兴?)

5)、结合学习生字“奔、哗”。

三、学习第四节:(10’)

1、出示课件:海边发电站。

2、自由读一读这一节: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看图说说这是上什么机器?(认识发电机、推动)

2)、学习生字:懂、建、推、器

3)、朗读这一节,自由读,齐读

四、朗读全文。(5’)

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五、指导作业:(10’)

1、卡片读生字,说说“懂、建、器”的结构。

2、抄写生字,并评议。

3、自由朗读全文。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根据课后及作业本作业,设计了两次学课文句式说话的练习,边学边说。这样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8’)

1、认读生字、词语。

2、完成扩词练习,作业本题3。

3、看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题2。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

1、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作业本题4。

4、尝试背诵第四节。

5、听写这一节。

6、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

2)、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介绍: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机是用火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三、作业指导:(12’)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例句,说说补充什么?

2)、尝试做,并交流。

2、完成课后题3。

3、用“数也数不清”写一句话。

4、完成课后题4。

板书:

31浪娃娃

应该

贪玩奔去推动机器发电

建造发电站

浪娃娃语文教案篇二:

“叮铃铃……”走进教室,定神一听,陈老师这节课上的是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首先教师导入。

师:“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师:听到大家分享的故事,我看到了你们的坚持,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学习一篇克服困难的文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莫顿・亨特。”

PPT显示:

作者档案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

至此,应该说这堂常态课,可以顺利推进到下一个环节――检查生字词,可就在这时一只小手“不合时宜”地举了起来,老师不得不停下脚步,询问他“有事吗?”

“老师,您这里介绍莫顿・亨特只活到56岁,可是课文中的‘我’当时八岁,第一段说时隔57年,那至少他要活到65岁,岁数不对呀!”

“嗡!”的一下,教室里沸腾了。“对呀,对呀!”此起彼伏。

学生在为自己拥有“火眼金睛”而骄傲的同时,眼神中也透露出渴望,他们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标准”的答案。

说实话这时我也在想,陈老师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在我们的焦急等待中,着实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陈老师说话了,她说:“呃,它这里写错了,我们不管了,影响不大。”

学生安静下来了,跟着老师进入生字词环节。可是这回却轮到我脑袋直“嗡”了……

……

“叮铃铃……”这堂课终于在老师的预设中“圆满”落幕了!

而我的心却久久未能平静下来,那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就像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了我的心湖,虽未能掀起万丈狂澜,却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荡漾着,荡漾着……

教师上课的必要环节就是备课,虽然现在网络发达,我们可以下载一些课件,通过加工修改,变成适合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个过程还是有自己的心血和思考的,若是不根据学情、教情,随便下载一个课件,然后简单机械地点击鼠标,出示问题,那么我们的备课就太简单了,而此时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断片儿、卡带的现象,所谓“险象迭生”。

说实话,笔者也不知道莫顿・亨特究竟活到多少岁。因为再次修订的人教版教材中已经没有这个信息了,说明这个问题真如陈老师所说影响不大,那么这里只要跟学生说“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并不等同于作者本人,有些事情也许是作者经历的,然后这个‘我’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加以塑造出来的形象。”老师为这个“影响不大”的问题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也给学生讲授了一些小说的基本常识。

当然笔者还是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莫顿・亨特(1927―1998)。

自然这堂课,我们并不执着于作者到底活了多久。而是这个小小的问题,漾起的层层涟漪,还有那深藏涟漪下的阵阵波澜:

一、精心备课是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研读文本,吃透文本,否则又怎能授业解惑?不能盲目相信网上的教案和课件,备课不光是备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找寻最适合的方法,一些全国优秀赛课教案未必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根据学情,确定目标,然后再找一些资料加以补充完善。

二、关注细节有必要

即使是作者岁数这样细枝末节的地方,我们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要去翻查资料求证,“细节决定成败”,虽没有成败之说,但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老师的话可信吗?”当然我们老师要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而备课时注意到细节,那么就可以减少犯错的几率。

三、面对生成不头疼

课堂的生成性问题,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总在告诉自己,“不要怕生成,要允许课堂有质疑的声音。”可是真的遇到时,我们做到善待问题了吗?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大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会看到一个别样的他们,因为疑惑有了生成性问题,那便给了老师与学生一次思维碰撞的机会,未必总是火光四射,但至少印象深刻。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光学生在进步,教师在学生的质疑声中也在进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宝贵的教育财富。我们不怕摔跤,教育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疑难杂症”,但是时间和实践总会教给我们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智慧源于课堂,源于学生。

谁说弟子一定不如师,弟子也有贤于师之时,谢谢这些天真的孩子,谢谢他们“不太和谐”的话语,激起我们心中反思的浪花,让我们一直在成长!

上一篇:廉政文化建设探析论文下一篇:区高梁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