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艺术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阅读教学呼唤“慢”的艺术, 需要耐心地等待, 不能急匆匆地一往无前, “来不得半点儿急躁”, 不可揠苗助长, 教学节奏不能太快, 应该充分发挥等待的价值, 以便一步一个脚印, 期待全班学生花开灿烂, 等待课堂教学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1“慢”的价值:一片冰心在玉壶

“慢”, 是一种守望。学生学习功课, 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耐心地守望, 还要适时地锄草、施肥、杀虫。守望学生在获得点滴感悟中逐渐聪明, 在取得点滴成绩中逐渐成长, 在改正点滴错误中逐渐前进。

“慢”, 是一种保护。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 更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学生的自尊心是脆弱的, 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保护。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不佳时, 不妨“慢”点儿, 等一等, 让学生再来一次, 甚至三四次, 学生肯定会进步, “慢”就是宽容学生, 呵护学生。

“慢”, 是一种激励。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 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 能力就有可能发挥80%~90%, 以至更多。所以, 课堂教学中不妨放“慢”一下进度,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针对学情, 适时伸出援手, 加以启发、点拨、引导, 让学生找到自尊, 增强自信和前进的力量。

“慢”, 是一次飞跃。“慢”, 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听、说、读、写、思、练多一个瞬间, 天长日久, 学生的素养会更棒, 认识会更深, 思想会更活, 语言会更美, 能力会更强。“慢”, 让学生读得更充分, 更熟练, 更深情;“慢”, 让学生思有时间, 有广度, 有深度;“慢”, 让学生悟得更准确, 更深刻, 更透切;“慢”, 让学生说得更清楚, 更合理, 更动听;“慢”, 让学生写得更投入, 更逼真, 更优美。“慢”, 就是一次飞跃, 引领学生更上一层楼。

“慢”, 是一份扶持。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眼光视野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面对不一样的学生, 阅读教学必须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对待学优生, 要有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对学待差生, 要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 对症下药, 帮助他们慢慢进步。

“慢”, 是一种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学生, 就要蹲下来看学生, 细心捕捉闪光点, 就要包容学生, 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赏识学生就要用耐心去开导去激发学困生、慢进生的潜能,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产生上进的热望, 加快前进的步伐。

“慢”, 是一种成长。孩子认识事物、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 将外在的事物内化为自身的素养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慢”, 需要等待。教师在“慢”的过程中, 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成长、成熟, 甚至成功。

2“慢”的时机:山重水复疑无路

1) 引入新课之后要“慢”。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设计了一定的问题、情景, 以启发学生思考, 运用已知解决新知。如果学生不能恰当的解答, 需要“慢”, 不必立即奉上答案。要利用好这个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文本。然后,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尽量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获得感悟。这样有利于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 提出问题之后要“慢”。“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有效的课堂提问, 不是急于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 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并形成一致的看法。这样的提问,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之中,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出现错误之后要“慢”。成尚荣学生说过:“教室, 学生犯错的地方。”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是一个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对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要心平气和, 不可讽刺挖苦, 也不宜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教师不妨将错就错, 等待片刻, 让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 找出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 在求异中发展, 在反思中提高。

4) 重难教学之时要“慢”。阅读教学不能只在文本的表面走一遭, 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舍得花时间, 多下“慢”功夫。阅读教学面对一篇文本不能平均用力, 应该分清内容的主次难易,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 应该引领孩子细读慢品, 斟字酌句, 反复思量, 精彩句段熟读成诵, 课文留白处尽情畅想, 关键问题动笔练习。

5) 操作演示之中要“慢”。操作演示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时间, 常常在学生操作演示的过程盯住时间, 如果时间来不及了, 就会马上要求全体学生停下来, “没有完成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把它完成好”。这只是一句哄学生的话, 整节课已经结束, 学习的结论也已经出来, 谁还会花时间去重新动手呢, 那些没有完成的学生只能作为本节课的陪衬罢了。正是如此, 在操作演示过程中要“慢”, 需要等待, 等待全体学生完成任务, 这样才会实现人人平等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快节奏、容量大、流水线、批量出产, 而农业则有季节性、成长有规律, 需要播种、施肥、除草、杀虫, 需要土壤、水分、阳光, 需要耐心地等待, 它是一个“慢”的过程。阅读教学呼唤“慢”的艺术, 需要留足时间和空间, 放“慢”教学进度, 需要“慢”的智慧和艺术——常怀“等待”之念, 常有“等待”之举, 才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不断呈现出迷人的风景, 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上一篇: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探究下一篇:有关油库消防设计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