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 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 指出“二十来年的散文创作, 随时代生活的变迁, 随着一代一代作者观念的变化, 早已远远超出了‘形散而神不散'那个时代的话语场和欣赏场”, 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 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 (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 ”, 而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

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要将“诗性”作为散文理论建构的核心词, 他认为散文的“诗性”是“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 是建立在事务的本原之上的诗性”“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 是人对社会生活, 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是流荡于万事万物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

高中语文新教材和语文读本的使用, 改变了长期以来语文教材的面目陈旧、文学味不浓的现象, 使文学作品比重在教材中超过60%, 并且新增加一些名家的散文, 如钱钟书、史铁生、史怀泽、冯友兰、李乐薇、汪曾祺、宗白华、韩少华等人的散文, 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互联网的开通, 为学生开启了新的求知窗户;高考散文阅读题又以达18分的赋分值, 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眼光,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问题的解决

阅读是一种技能, 要养成这种能力, 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对话, 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 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2.1 通过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步, 整体阅读。它可以使考生在宏观把握文章的基础上, 增加答题的理性分析成分, 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阅读一篇文章, 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 共几个段落, 文体是什么, 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 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 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 进行认真思考, 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 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 划分出层次, 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第三步, 提取线索。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 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一篇文章, 不管是整篇文章, 还是局部语段, 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正是由于这条线索, 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2.2 把握文中关键语句, 点出“文眼”

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有: (1) 表指代性的词语, 如“此”、“这”、“即”等; (2) 表示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相反”、“与此不同”表语意转换、“更加”、“而且”表示递进;“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并列;“首先”、“其次”等表示承接;“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示因果等等。

“文眼”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围绕着这个焦点, 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 统一起来, 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文眼”既是全文的主旨, 又是行文线索。在散文中, “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包含激情的言词、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散文的“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 但也有规律可循。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句子就是本文的“文眼”, 它开篇点题, 统摄全篇使思念父亲的深情笼罩全文, 映照全篇。

2.3 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朗读在文本语言的品味中作用是很大的, 可学生不愿读、不敢读、不会读, 影响了文本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中的作用。重新审视朗读的作用, 我们能发现朗读具有个性化、仿真性、细致性、思辨性等特点。针对中学生的朗读实际, 朗读应该提出放胆、适宜、反复三个要求, 通过以境促读、以说促读、以听促读等方法或途径放情朗读, 从而深入品味文本,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是美丽的, 语音是美丽的, 出自肺腑的声音, 更有其美丽之处, 有让朗读者和听者感动的地方。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如放声朗读, 一种雄浑豪迈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如果默读, 品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放声朗读, 无疑是深入品味文本语言的重要途径。要大声, 力量要到位, 朗读, 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轻声是品不出什么的, 大声能促使自己尽情投入, 能摒弃自己朗读感悟中的一些障碍, 感悟到一般情况下不能感受到的精妙之处

总而言之,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 高中散文“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当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另外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 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中搜集有关资料, 丰富对作品的理解。选择作品可以按作品按时代, 也可以按作家、题材、风格、文体等分类组合, 由此及彼, 由点到面, 由分到合, 或把握共同特征, 或比较不同特点。”

摘要: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 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品味

参考文献

[1] 杨芳.浅论散文的凝聚点[J].语文学刊, 2009 (16) .[1]杨芳.浅论散文的凝聚点[J].语文学刊, 2009 (16) .

[2] 韦瑜.把握散文情感的教学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 1999 (06) .[2]韦瑜.把握散文情感的教学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 1999 (06) .

[3] 徐焕风.浅谈散文的“文眼”教学[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1 (01) .[3]徐焕风.浅谈散文的“文眼”教学[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1 (01) .

上一篇:大数据下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创新思维下一篇: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