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心理教案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忆心理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记忆心理教案

基于心理词典理论的英语词汇记忆

【摘要】心理词典,又称内部词汇,指的是词汇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和组织。心理词典相关的研究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词是如何在大脑中组织、呈现以及提取的。本文结合心理词典理论知识,介绍了中国大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试图从心理词典的角度去思考词汇教学与记忆,把心理词典的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学习,以便有效的促进二语词汇的掌握。通过更进一步的对词汇记忆策略的探讨,帮助学生找到扩大词汇量、建立大容量的心理词典的方法,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者词汇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心理词典 记忆 词汇建构策略

一、引言

词汇量影响着学生表达和理解,词汇的记忆策略错误会导致词汇使用的诸多问题,如英语口语和写作中存在词义模糊,高频词使用过度,低频词较少使用等问题。中国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缺乏方法,从高中到大学词汇量在急剧增加,但增加的词汇量不是系统规则的,且是借助汉语意思记忆的,因此在使用中很难掌控的。学生经常抱怨记过的、写过的词很快遗忘;即使记了一些词,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因此,对词汇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怎样提高词汇量和使用词汇对于英语学习者是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为英语学习者提出学习词汇的新视角,即从心理词典理论出发探讨建构心理词典,及怎样将心理词典相关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心理词汇的记忆与建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二语词汇学习和使用能力。

二、心理词典

(一)心理词典的含义

心理词典是存储在大脑中的词汇知识的心理呈现形式,是长时记忆中词汇知识的组织形式,包括词的读音、拼写、与其它词的关系等特征[1]。 心理词汇包括两部分: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或者消极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及产生性词汇 (productive vocabulary)或者积极词汇 ( active vocabulary)。前者是指,这些词汇出现在语境中时,学习者读到或者听到这些词时就能够理解它们。后者指的是学习者可以理解这些词汇,知道正确的读音,而且能够将这些词汇应用于口语或书面表达。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接受性词汇和产生性词汇都是心理术语,因为接受与产生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是涉及到学习者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认知方式。

(二)心理词典的模型

桂诗春指出, 心理词典跟纸质词典不同:纸质词典是按照字母顺序安排词汇,而心理词典是根据语义关联来储存词汇 [7]。纸质词典是静态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是有限的。而心理词典是动态的,发展的,包含更详细的信息如文化信息。心理词典是根据词的使用频率来组织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提取。心理词典的组织结构主要是语义网,包括分级网络和激活扩散网络。分级网络是由Collins & Quillian 提出。他们认为与单词相似的概念在一个范畴和共有关系网络中以不同的节点的方式存在。[2]例如:“鱼”和“动物”,它们是不同层次的节点。这些节点在相互连接的网络中连接着关系。不同的概念节点有不同的层次。代表“动物”的节点层次比代表“鱼”的节点要高。这个模型主要是关于范畴和原型关系。范畴关系或者分类关系是用来处理词与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共有关系指的是某些共同特征可以存在于网络中的不同的层面。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记忆中词汇是通过范畴储存的。激活扩散网络是由Collins 和 Loftus 提出。[3]它同分级网络有一定的相似性。节点代表了概念,同相关的概念相联系。节点间连接线的长短代表了两个概念之前联系的紧密程度。线越短,程度就越强。激活扩散网络的结构并不是严格地分层的,而是更有辐射力,就像一个大的电网,一旦一个概念被激活,电流就会发散出去连接其它概念。

三、建构英语心理词典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量是英语精通程度的一个基本要素。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子,就像给一座建筑打基础,词汇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的体现。实际应用中,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首先是词。心理词典理论表明心理词汇习得的内部规则,对于第二语言词汇的教学和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指导词汇学习与教学走向一个更合理化和系统化的道路。根据心理词典理论,正确的输入方法可以帮助词汇有效地输入。McClelland指出语义在单词的提取速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词典的激活扩散模型理论,内部词汇基于语义的相似性能够组织概念网络结构。[4]因此,如果我们根据语义相似性来组织概念和单词的输入就会帮助提高单词的学习和使用效率。总之,心理词汇建构对于词汇学習和语言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理解其重要性并能将有用的理论付诸实践,就能在扩大心理词汇中取得大的进步,为后来的英语学习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

四、中国大学生词汇学习的一般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观察,以及组织学生对英语学习及词汇学习的问卷调查中得出的结果。调查对象从大学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四个班中学生中随意抽取。词汇学习基本的特征总结如下:

(一)传统的单词教学模式

老师读单词,然后学生重复。老师会纠正学生的发音、音调,然后针对单词常用的搭配给学生一些普遍的例子。机械的将例子写在黑板上,学生跟着抄在笔记本上。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作用是一个通用词典,学生是机械的记录器。虽然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单词信息,但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为他们在词典中也可以查到。大多数老师重视怎么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但是忽视了单词掌握的质量问题。他们使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比如:谐音法、拆分法、图像法,这些方法都是教学生把单词通过汉语意思联系起来,没有任何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人借助单词书、词典记忆单词,这种脱离语境和背景知识的记单词方式,使记住的单词很难用于自由交流且容易忘记。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词汇僵化现象严重

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采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学习,所以他们使用的单词是通过汉语意思翻译过来的,英语表达基本都是翻译着讲的。学习者单词学习停留在学习的瓶颈阶段,不能再突破,就进入了学习词汇的僵化阶段。大部分的研究者用外部因素解释僵化现象,其实这是一个内在心理的过程,是由学生内在的心理机制造成的。[6]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将英语词汇、概念、汉语意思交织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很难直接通过概念提取英语词汇,使用不顺畅造成词汇僵化。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教师善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提高表达的正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同阶段出现的僵化现象。因此,学生需要新的词汇学习方式。

五、建构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的途径

心理词典及心理语言学知识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很多启示:单词学习并不仅仅是去解释和记忆一些词条,而是要把心理词典的知识整合到记忆当中。建构心理词典比传统意义上的记单词意义大得多,可以保证学生有效的记忆单词,而且有效的绕开母语的障碍使用单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词汇建构方法。

(一)加强语音学习

心理词典形位层面的知识包括发音和拼写,这意味着发音和拼写信息对于词汇通达都很重要。词汇的理解和输出跟发音和拼写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在交流中也是不可少的。教词汇不能只注重拼写而忽视了听和说。一个人有两个心理词典:一个是视觉心理词典,一个是听觉心理词典[8],不仅是意义和拼写词库。学生对于发音的概念很模糊,导致他们听和说的水平都很低。加强发音教学首先要正确的读对单词,包括它的重音。而且要组织关于单词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学生对读音有清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相似读音的词放在一起训练, 如:dog-bog , disciple-discipline, simple-sample。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的记住读音。语音同词的意义是相联系的,这表明语音的重要性,正确的拼读可以使我们单词记忆更加容易。

(二)重组心理词汇

为了让词汇通达更合理更有效率, 我们可以改进心理词典的结构,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重建二语词汇的知识。要重组心理词典,我们可以从两个途径开始:一方面,用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给词分类,把独立的词放进语义场中,根据语义场给他们所学的词打标签。另一方面是在词与概念之间建立复杂的联系。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第二语言的输入不像他们的母语那样丰富,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按范畴重组心理词典,同时建立词与概念的直接联系,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加速词汇的扩充。

(三)英汉对等翻译与克服僵化现象

要快速的扩充词汇及概念,一种方法是通过单词、句子、段落的对等翻译可以有效的将英语单词、短语与它们的概念和汉语意思联系起来,达到快速的英语和汉语的概念共享。概念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语义是双语形式转换的中介[8]。英语词汇学习初期和中期都可以借助适度双语快速转换达到一个概念扩充与词汇增加的目的。但是,必须注意克服英汉概念的混淆、模糊,及过多借助母语造成的“僵化现象”。

在词汇扩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母语体系的存在,获得大量的词汇,只需要跟母语对等翻译意思连接起来或者是直接通过词的定义来记忆,这符合人类心理认知过程的习得的经济原则,会产生单词激增现象。然而这种词的记忆是一般记忆或者是偶发记忆,存在心理词典以外的地方,不能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自动提取出来。虽然母语的干扰会导致僵化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母语和早期对译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语义同第二语言的直接联系。

第二种方法是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众多研究者认为语境可以极大的提高单词的习得和记忆。要了解带有特定文化概念的语义必须使用语境,也就是说学习者通过语境创造或理解词的意思。有的词的汉语翻译意思和它实际的语言意义有很大的区别,如“propaganda”和“宣传”,通过词汇表很难了解它的全部内涵,二者不能完全对等。 “Propaganda”在西方有贬义带着“说教”或“煽动”的含义。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两个语言之间的文化区别,把词汇的意义放进交流情景或者语境中,指明源语言与翻译对等词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加强两种语言的概念结构的对比研究。

(四)大脑视觉化形象记忆

根据双重编码(dual code)理论,如果一个词通过语音和图像同时编码,提取其中一个编码的几率比只有一种编码要高。[5]让信息视觉化,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在记忆一个单词时,我们可以在图片的帮助下记忆。在记一些表达情感的词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者是在大脑中想象高兴、悲伤、微笑、哭泣、生气、惊讶等图像。图片能更形象的传达词汇的概念。词汇在心理词典中是以关联网络的形式存储的。词汇之间在语义、形式、语音以及视觉化相互有关联。比如,在记住一个国家的名字,七大洲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用视觉化的方法来搜索这些地名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图像,然后来回忆整个词汇。以后,这个词的再现就容易多了。

(五)多通道输入

高频词汇比低频词汇更容易通达,语义相关的词比语义无关的词的识别速度要快。在学习英语单词时, 我们应该用多通道输入的方式加强词汇信息的输入,扩充词汇知识。“听”是很好的增加词频的方法。在听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进行听写填空,有意识地让常用的词进入心理词典,一旦在提取这些词的时候,它们能产生较强的激活效应,甚至可以达到自动化提取。学习者还需要多读英文报纸、文章、原版书籍,合理重复能提高单词使用频率。单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多种通道和途径复习出现的单词,加强单词的使用频率,这样单词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有利于单词的提取和激活。

六、总论

心理词典研究主要解释了心理词汇在大脑中的组织、词汇存储、词汇通达以及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心理词典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启迪。因此,作者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探讨了英语词汇教学或学习的策略,并提出有助于学习者习得词汇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讨论了几个建构和扩充心理词典的方法,但是方法因人而异、因词而异。随着心理词汇的扩充,词汇学习、使用会变得越来越有效率。結合心理词典理论、心理词汇扩充特点,建立词汇的概念结构,防止词汇僵化,建立第二语言的语义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就能让词汇知识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词汇学习总的目标就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建构一个有效率的合理的内部词汇库或心理词典,像汉语一样,建立词汇概念网络,提高语言输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David W. Carroll.2000. 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Collins, A, M, & Quillian, M, R. 1969.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8, 240-247.

[3]Collins, A, M, & Loftus, E, F. 1975. 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 [J]. Psychological Review, 82,407-428.

[4]McClelland J L, Rumelhart D E. An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Context Effects in Letter Perception: Part 1, an Account of Basic Findings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81, 88:375- 407.

[5]Paivio, A .1965.

[6]陳淑芳.从二语词汇习得的心理表征与发展看词汇僵化现象的成因[J].湘潭大学学报,2004,(3).

[7]桂诗春.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8]李荣保. 双语语义表征及其通达机制[M]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李明海(1976.3-),男,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

作者:李明海

第2篇:中学历史教学的心理品质及记忆能力培养

【摘 要】矫正中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发展人”的关键,把握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殊规律性,以培养兴趣,激发兴趣为重点,在传授正确的方法和科学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记忆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心理品质;能力培养

教育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工程,学校是最复杂的工厂。任何一点教育上的失误,其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工厂是残品和次品,都是有价可估的,而学生的教育,成功与否,却是无法计算的。黄金有价,人才无价。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未来成才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时期,是思维、情感、意志逐渐形成、发展、走向成熟,情感与理智、理智与现实、独立性与信赖性,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等各种心理矛盾交错,易构成心理障碍,尤其是中学后进生常见的心理如下:

第一、自卑心理。这是后进生为得到尊重多次受挫而产生的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

第二、恐惧心理。因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家长责备、同学挖苦、讽刺,后进生以恐学、恐考、恐校;

第三、侥幸心理。由于“小聪明”或别的原因,后进生每次未被发现,于是他们又存在着侥幸心理;

第四、逆反心理。他们常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有意找麻烦,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嫌弃他;

第五、后进生往往学习不肯用功,思想不求上进,“玩”字当头,“混”字领先;

第六、傲慢心理。明知后进却毫无羞愧,相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故意“神气十足”,但其内心却是空虚无聊。对上属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正确而强烈的矫正,必然导致差生面积增大,差生心理负担过重。具体矫正正如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不是一日就能获得的,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爱心是关键,用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独有的优势,帮助建立其自信心,是招展自卑感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耐心细致、启发诱导是帮助越过心理障碍的阶梯,历史独有优势是告诉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启迪人们正确的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未来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心理历史学的理论方法,中学历史课学习方法与素质训练,应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加以探索和研究,历史课,尤其是要探讨以往人们的心理精神行为的关系,并对由此产生的历史现象作出解释。而在解释过程中又对现实和未来人们心理精神因素与行为关系指明方向,因此,要想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所需的优秀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其加以培养。高智商者不一定能够勤,感情商数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中学生这一发展智商,走向智高群体而言,与其说是智力的竞争,倒不如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发展人”的关键之所在和魅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在人才成功中的权重指数变得越来越大,完善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适应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这些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要素。

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记忆历史的能力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学科能力,又是学科能力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项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可见历史学科记忆任务是何等的繁重!它需要记忆的数量之多,难度之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相比的,无疑居于各科的首位。历史的记忆能力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方法到“小窍门”,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殊规律性,以“培养兴趣,激发兴趣,精讲精练”为重点,营造愉快、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在科学探究式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科学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记忆方法(理解、兴趣记忆),而后者从某种意义是说是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课堂讨论方式以其平等争明的氛围既易于学生接受真理,也易于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兴趣,激发兴趣,使理解记忆、兴趣记忆自然而然的上新台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历史基本线索是历史的内在联系,线索的交织品,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的脉搏。因此,我们要抓住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在再认和再现上下功夫。理解记忆、兴趣记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哲人曾说过:“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的记忆它,只有记忆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它”。只有会学,才能好学,才能产生兴趣记忆,只有好学,才能勤学、乐学。因此,一位历史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将如履薄冰之感,只有如此感觉,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

除上述两种记忆外,教师可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记忆规律,采用交替记忆、尝试复现记忆、趣味游戏记忆、图表图卡记忆、形象记忆、自测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数字记忆等。但总的一点必须抓住历史纵横交织点,理清线索,加以科学记忆的指导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优良、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解决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教育问题。

作者:李新春

第3篇: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

【摘要】认知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主要用于研究人的记忆、感知能力、注意力、知识量、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替传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导学生译员一边听讲者所讲的外语,一边记笔记,等讲者讲话完毕,学生译员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所听的信息。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尤为重要,在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采用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译员进行短时记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本文将简析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认知心理 交替传译教学 学生译员 短时记忆训练 影响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因为它影响到学习和行为的认知过程。在认知心理学范畴内,所谓的“认知”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行为,它涵盖了所有与获取知识和经验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认识、理解和推论),这些过程不同于情感或者意愿的体验。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融合认知心理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译员提升学习效率和英语专业技能。本文将简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内涵和交替传译教学内容,论述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并从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译员的英语感知能力,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使用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认知心理学的内涵

认知(cognitive)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行为,它涵盖了所有与获取知识和经验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认识、理解和推论),这些过程不同于情感或者意愿的体验。自古以来,有不少哲学家都在反复讨论认知的本质及人类头脑与外在事实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心理学家普遍开始重视认知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由此诞生。认知心理学在英文中写作cognitive psychology,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这个领域是从格式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特指信息处理研究,所谓的“信息处理”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记录、组织、检索、显示和传输的过程)的进展当中发展出来的。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有许多相同的研究课题,曾经有专家还将前者划分为后者的一个分支。当代认知理论有两大研究途径,第一种体现在发展取向方面,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作(皮罗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即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自然时间表,其中,他考察了4个阶段,分别是0到2岁处于感觉运动阶段,2到7岁处于前运算或者符号运算阶段,7到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2对到成年处于形式运动阶段,每个阶段,人的认知能力和运用符号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衍生而来的,主要关注的是“表象思维”以及对世界的心智模型(基模)建构;第二种则体现在信息处理取向方面,认为人类心智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目前,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反应研究法、计算机模拟类比法和口语记录法。其中,反应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对某种事物的瞬间反应;计算机模拟类比法是对计算机模拟法和类比法的统称,所谓的计算机模拟法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是否和计算机编程相似,类比法是将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认知进行对比与分析;口语记录法主要是让人类听一段语言(通常是外语),边听边记笔记,听完以后用自己的语音复述所听到的信息。

二、交替传译教学内容

交替传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导学生译员一边听讲者所讲的英语,一边记笔记,等讲者讲话完毕,学生译员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所听的信息。所听的外语听力通常在5到10分钟之内,学生译员可以采用快速记录法、缩写法和同声传译的方式来记录所听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翻译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

三、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

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尤为重要,学生译员在倾听英语听力时,通常会在认知习惯的驱动下,本能的翻译和速记所听的内容,快速记录英文,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短时记忆力。

其次,学生译员所听的英文一般都在5到10分钟之内,这会促使他们用快速记录法、缩写法和同声传译的方式来速记听到的内容,快速记录法通常是指速记重要信息,缩写法一般是对重点单词的缩写,同声传译是在听英文的同时进行翻译,并根据汉语意思,用自己的语音来进行英语翻译,复述原文。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学生译员将会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和稳定的短时记忆力,其中的语音能力包括扎实的母语和外语功底,学生译员不仅会要求自己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词法、句法、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有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懂得做交替传译时措辞应得当,表达必须准确、流畅。

另外,学生译员在不断的交替传译训练活动中将会逐步具备敏锐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出众的记忆,高度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四、使用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整合认知心理学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译员在词汇、听力、语法、英语发音、母语功底等方面的基础,逐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英语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译员的适应能力为学生译员播放有价值的听力内容,提前指导学生译员提取听力信息,做好交替传译工作的技巧,例如在让学生译员倾听短文《A noble gift》(崇高的礼物)这篇短文之前,为学生列举重点单词和短语:noble(高尚的,崇高的,壮丽的);copper(铜);monument(纪念碑);support(支持,支撑); statue(雕像;framework(框架,构架);liberty(自由);transport(运输); present(礼物); site(场地);sculptor(雕刻家);pedestal(底座);actual(真实的,实际的)。接着,让学生译员快速记忆这些重点单词,指导学生译员注意倾听单词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译员在做交替传译工作时的难度。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听力,让学生译员边听边记所听的内容,听力播放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译员翻译这篇短文的汉语意思,再让学生译员用英语复述所听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译员展示英语原文和关键句型,例如:One of the most famous monuments in the world,the Statue of Liberty,was presen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y the people of France.The great statue ,which was designed by the sculptor Auguste Bartholdi,took ten years to complete.(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念碑之一的自由女神雕像是在19世纪由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的,这座由雕刻家奥古斯特.巴索尔地设计的巨大雕像是花费了十年时间所完成的),并让学生译员将原文和自己复述的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定期复习,不断加强自身的短时记忆能力。

其次,教师在做完初步训练以后可以进一步提升交替传译教学的难度,进入第二个教学阶段,不再为学生译员一一列举重点单词,为学生译员播放三遍听力原文,让学生译员自行做笔记,等播放完听力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复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

等学生译员的短时记忆和听力、翻译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以后,教师可以进入第三个教学阶段,即让学生译员只听一遍听力,紧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英语语言来准确无误地描述所听到的内容,指导学生译员在做口语翻译时口齿须清晰、语调应自然、措辞必须得当,告诉学生译员在进行交替传译工作时反应须敏捷,学会抓关键词,做好短时记忆,增强瞬间反应能力,努力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谦和、风度文雅,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严肃谨慎,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丰富的英语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母语功底。

2.培养学生译员的英语感知能力。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活动中,学生译员经常会听到到发音相似或者相同的单词(像feast和fist,rise和rize或者rose),也会遇到有一词多意现象(例如present可以表示动词赠送,授予,呈现;表示;提出等,也可以表示名词礼物、赠品等;在做形容词时,还可以表示现在的,目前的和出席的),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译员良好的英语感知能力,科学使用认知心理,先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译员播放没有字幕的英语听力视频,让学生译员从视觉感官上来推测单词的含义,快速记录所听到的内容。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译员速记包含多个意思的单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英语阅读量,指导学生译员坚持练习听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短时记忆能力和英语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短时记忆训练和长时间的记忆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译员牢记所听到的信息和所学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不同的词义,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3.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在倾听英语的同时迅速记录第一反应(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翻译),掌握英文以及翻译的缩写技巧,尽量在聆听英文的过程中减少记笔记的时间,尝试用大脑速记所听的内容。听完听力以后,及时回忆所听到的信息,并立即用英语进行复试和翻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主要用于研究人的记忆、感知能力、注意力、知识量、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采用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译员进行短时记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借助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时,应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2]姚斌,周娜.交替传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理解等式”对交替传译教学的启示[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3]康志锋.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02).

[4]杜领利.英语专业交替传译教学中记忆训练的认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3(09).

作者:梁雅虹

第4篇:心理记忆教案

心理选修课:记忆的秘密

主题:遵循记忆规律,增强记忆力

课程目的:

1、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记忆的一些诀窍。

2、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选用一些记忆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课程形式:

讲述、小组讨论、游戏实践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来提高记忆力。

2、难点:让学生懂得遵循记忆规律能增强记忆力。

课程准备;

有关的材料制成幻灯片或用PPT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一个人聪明与否,与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它是智力的一种基本要素。记忆力除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增强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忆的秘密"

(板书:记忆的秘密)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力情况;

在研究怎样增强自己记忆力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一定很想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如何。请看我出示的幻灯片。

这张纸上有三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任选一行,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

(1)出示纸张(用实物投影仪)

73 49 64 83 41 27 62 29 38 93 74 97

57 29 32 47 94 86 14 67 75 28 79 24

36 45 73 29 87 28 43 62 75 59 93 67

(2)让学生读1分钟

(3)让学生默写

(4)教师统计。重视记住8个数字以上的学生,为请他们介绍记忆方法作准备。

(5)教师归纳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记忆的基本规律。(板书)

(1)记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A、有限性:短时间内的记忆量为7±2组块(chunk)。

实验:给学生读数字串(从5-10位逐次增加),每读完一个数字串,教师让学生马上复述,看学生最多能复述几位(九位左右)。

(组块为短时间内记忆的单位,可以是一个单词、数字(串)、句子等,与个体对记忆材料熟悉程度有关。)

B、无限性:人脑主要是有140亿个左右的人脑细胞构成,在人的一生中最多只用了10%左右

的人脑细胞,期于的均在"沉睡"中,有待开发。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3)新近和首尾效应

记忆材料中最初记忆的材料(排首)和最后记忆的材料(就近)的回忆比较容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材料最易忘掉。

讨论: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记忆力。

(1)记忆的新才材料及时复习可以较少遗忘。

(2)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小时为宜)

(3)"打乱"记忆顺序可以减少遗忘。

4、影响记忆的因素。

(让学生根据经验总结)

(1)时间

(2)材料的难度

(3)内容的相似性(越相似,干扰越大)

(4)三种抑制:前摄抑制(前面材料对后面材料的抑制);倒摄(后面材料对前面材料的干扰);双重(中间材料受干扰最大)。

讨论:如何避免遗忘

(1)避免内容相似的材料一起记忆。

如:

不应:古文 外语 历史 政治 地理

应: 语文 数学 历史 物理 英语

(2)有难度的材料的排列顺序应合理安排

容易 难 较难

较难 容易 难

学生练习:192781 54 马 38 鸡 1997 枪 大楼 草地 奶牛 池塘 狗树 电脑 饭店(限时两分钟)

5、小结。

(1)学习新内容,短时间的间隔复习有助于记忆。

"应该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不要等遗忘以后在重新去记忆。"(乌申斯基)

(2)避免难度、内容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记忆。

(3)把握自己 每天最佳的记忆时间。

(睡觉前,早晨,上午9:00或下午2:00,具体因人而异)。

请记住记忆的十要诀:

背诵--记忆的根本 应用--记忆的动力

卡片--记忆的仓库 联想--记忆的捷径

理解--记忆的基础 简化--记忆的助手

整理--记忆的措施 趣味--记忆的媒介

6、课后作业:

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背诵、去记忆。在实践过程中熟练应用记忆规律。

第5篇:心理课教案 记忆,你也可以

记忆,你也可以的

广州市培英中学外国语学校 心理科 陈贻承

活动设计:

记忆是智力基本要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昨天上课听懂的东西,今天就不记得了?英语单词背了十来遍都还记不住?为什么有些同学临时抱佛脚非常有效„„这些问题都和记忆有关。

众所周知,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训练出来的。很多学生记忆力不好,并不是他(她)不够努力,很有可能就是没有遵循记忆的规律,不懂得记忆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找到规律,并遵循其规律,并掌握应用一些记忆的技巧,完全可以提高记忆力的。

辅导对象分析:初一学生

知识技能:学生了解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但对记忆的规律并不是很清楚。 学习能力:学生能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但遇到记忆困难时,还是有一些束手无策,只能硬着头皮死记硬背。

课堂表现:学生活泼好动,基本上能独立思考问题,对于活动性和思考型课程表现出相当的兴趣。

辅导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记忆的常见规律,学习并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用这些记忆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记忆的常见规律;通过交流、活动体验以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实践,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学生在记忆力方面的一些必要指导,可以减小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提高记忆力,进而建立愉快的学习体验,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辅导重点:

掌握四条记忆规律和一些记忆方法。 辅导难点:

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运用记忆规律、方法和技巧提高记忆力。

辅导方式:

讲述 讨论 游戏

辅导准备: 幻灯片课件;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呈现一幅内容丰富的画10秒钟,然后让学生回答与这幅画相关的几个问题。

1、最上面中间的男士在干什么?

2、右下角的妇女,她的雨伞的手柄是弯向左边还是右边?

3、右边中间的那个小男孩在做什么?

(通过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导入正题做准备。) 由此导出本节课的主题:记忆。

二、记忆的重要性(3分钟)

提问:

1、记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记忆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记忆方面的问题呢?(

1、给学生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

2、为后面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寻找案例;

3、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内容的积极性。)

3、记忆力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可不可以提高? 通过一个实验的报告,让学生认识到记忆完全是可以训练出来,然后点题:记忆,你也可以的。

三、记忆的规律(10分钟)(这部分内容可以灵活处理)

游戏:老师呈现一组数字20秒钟,学生凭记忆把刚呈现的数字按顺序写出来。(可适当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测试)。比如:362121198302085638。

(通过现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记忆过程,寻找记忆规律,加深学生对记忆的认识。)

(这组数字的例子很有深意。第一它反映了学生现在遇到的记忆难题。就是任务很重,一下子要记住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很多还是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第二这组数字其实是一个身份证号码,它是有意义的,你掌握了规律,是可以很快记住。这点和学习也是相通的。)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从学生刚记忆的数字发现大家能记住的数字都是最开始的那几个和最后呈现的几个。这就是记忆的一个规律,叫做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和最近呈现的材料比较容易记住,而中间的比较难记住。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规律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启发?比如在复习的时候,应把重点的复习安排在前面或最后面。

2、记忆的广度有限

引导学生从刚记忆数字的数量来思考。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记住的数字数量都很有限。这是记忆的另一个规律:短时间内能记住的东西是很有限的。这个规律告诉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呢?比如尽量把长的资料分成一段一段来记,最后再串起来一起记。比如在记忆英语单词时,一天的量不要太多;长的单词分开几段来记,如congratulation(祝贺,贺词)。(还可请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3、有意义的知识容易记住

再次呈现那组数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的18位数字是有一定意义的。前六位代表你办理身份证时户口所在地,紧接着的八位是你出生的日期,再接着的三位是给在同一地区、同一日期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男的为奇数,女的为偶数。最后一位是根据一定公式算出来的数字(略)。根据这个规律,你能记住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吗?爸爸妈妈的呢?(让学生体验记忆的成就感)

这又是一个记忆的规律,那就是理解的东西容易记住。比如在记忆文言文以及数理化公式时,最好是理解记忆。

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

记忆除了有刚才这么规律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学生知道的就少讲)

1、分类记忆法

请同学们拿出第三周数学小测的试卷。为什么有的同学很快就找到了?因为平时他们有整理,根据学科的不同,考试时间的先后,分门别类放在文件夹中,所以找起来很快。这就是分类记忆法。

比如学习英语时,有一些词组很相似:

Give away泄露(秘密) get away离开,逃脱 Give in让步,投降 get in到达,进入等 Give out公布,发表等 get out出去,离开等 再比如:

猫和老鼠:有一个rat(老鼠),非常地fat(肥胖),跳进了vat(缸),偷吃了salt(盐),变成了bat(蝙蝠),气坏了cat(猫),咬破了hat(帽子),当成了mat(垫子)。(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和学生互动一下,不过本人觉得毕竟不是很专业,最好不要太深入)

3、场景记忆法和想象记忆法

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叫做《读心神探》,里面有介绍一种记忆方法,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里面有讲到一种叫做记忆宫殿的方法。大概说的是我们可以把我们要记忆的东西放在一个想象的宫殿中,宫殿里有很多房间,通过你的想象把要记忆的知识变成有意思的故事或图片放在相应的房间里。

询问学生的观后感以及在学习上如何应用?

老师可以举例子:比如说我们要记住历史的朝代,我们可以把每个朝代放在回宿舍的路上„„

4、知识的应用有助于记忆

大家喜欢唱英文歌吗?歌词你都能记清楚吗?如果没有音乐背景,只是让你记忆歌词,情况可能会是怎样的?很多人觉得记忆很辛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心中觉得记得东西没有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要记得。如果我们能把我们说要记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记忆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让大家去估测学校的旗杆有多高?比如记忆英语单词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报纸,和老外交流等形式。

5、兴趣有助于记忆(如果时间不够,可不讲。)

很多同学都觉得记忆是一件很累、很无趣的事情,自然记忆效果也不好。其实记忆也可以很有趣。

“咬尾巴”游戏:游戏玩法。举例:eye——》eat——》tea——》„„原则:不能重复,要注明词性和词义。两分钟之内看谁写得最多。(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

五、 记忆的遗忘规律(3分钟) 请开始上台的同学回忆刚开始呈现的那组数字。结合学生情况讲一下遗忘。 遗忘是记忆中的常见现象,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同学们也不要太责怪自己。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遗忘得少一些。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针对遗忘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进程先快后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同学明明已经记住的东西,很容易就忘记了。了解了遗忘的规律,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方法可以减少遗忘呢?(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多说一些)老师补充:一下课,不要急着出教室,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老师刚讲的内容;或在睡觉前大概回想一下当天所学内容,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保持记忆量。

六、小结(2分钟)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学习了很多关于记忆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对你有帮助?(与三到四个学生互动)。

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课“记忆”教案

记忆

初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

2、 了解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辨析记忆的差别:

3、 介绍教授有效记忆的简单知识与技能,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二、教学设想

1、在学生自身对记忆的理解基础上,明确记忆概念,探讨学生在学习记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探究如何有效记忆的方法;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部分 正式授课之前,和学生先做一个小小的记忆测验的游戏。

发放给学生一张词汇表,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准备好笔,现在看一遍下面的表,设法记住全部的词汇。看完就关闭该表,在1到20的数字后面,按照它们出现的次序写出这些词。给自己大约5分钟,然后对照表进行核对。

词汇表内容:

树电灯开关凳子汽车

手套枪色子溜冰鞋

猫保龄球球门蛋

女巫戒指薪水糖果

杂志投票亭高尔夫香烟

现在盖上表,按照次序写下这些词语。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_6._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

9.__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12.________

13.________14.________15._______16.________

17.________18.________19._______20.________

核对词汇表,在对的答案边打个☆记号,记住,你写的必须与书上的词汇表的顺序相同,要是你香烟放在表的第一行,就算你记对了也不算数。

算出写对的数目,把总数写在纸的最上方教师可统计记忆的数量和百分比,并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

1、 提问什么是记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了解学生想法和观点;

2、 阐述近现代心理学中对记忆的定义,并提出回忆与遗忘的概念;

3、 提问大家是怎么记忆的?阐述古人记忆的观点

4、 介绍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编码

5、影响记忆、遗忘进程的因素

6、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

7、记忆术系统,如何有效记忆。

8、记忆小故事

四、总结与回顾

总结课堂关键内容,加深学生印象!鼓励积极学生记忆。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教案(记忆)

走进记忆王国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有效记忆的方法。

素质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记忆的规律;识记方法。

难点: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 【理论基础】

记忆

1、概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的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2、 过程

2.1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2.2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2.3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3、种类

按内容: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 2.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 按保存时间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 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准备】

(一)引入

1、机械记忆力的小测试:

呈现一组数字,给学生看1分钟,随后写出: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评断标准:12 超优秀,8~9 优秀,4~7良好,<4 一般

2、集中注意时的记忆力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在上面这些数字里,圈出任意连续的15个数字,比如0到14,2到16等等 评断标准:40秒~60秒优秀,60秒~90秒良好,90秒~180秒一般

知道了自己记忆力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想怎么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或者该怎么提高,那么,什么是记忆呢?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也就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记忆。

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发明和创造。——伏尔泰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惊人的记忆潜力,只要他有志学习,勤于锻炼,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他就一定能提高记忆力。

(二)记忆过程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生活所必需的。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三)识记窍门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记忆要与操作结合起来。

(四)识记方法

组块记忆法 口诀法 归类记忆法 数形挂钩法 联想连锁记忆法 ……

第8篇:走进记忆的王国——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记忆的王国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忆讲究方法,掌握记忆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记忆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体验巧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宝盒 活动对象:

小学四级学生

活动方法:

以4-6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老师就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好运对对碰。在这四个盒子(有宝贝的盒子做一个小小的标志,看看学生是否能发现)里只有一个盒子里有宝贝,请四名同学上台各选一个,看看谁的运气好。

啊!这个同学的运气真不错,来咱们握个手,老师也沾沾好运,同时,老师需要你合作,我要将另一个宝贝装入这个盒子,然后交换一下位置,看谁能找到,再请一名同学上台。

师:祝贺你,我来采访你一下:你是如何一下子就找到的? 生:

师:看来,刚才有的同学们在游戏中仔细观察,认真记住装宝贝的盒子,所以才有了收获。谢谢这两位同学。

同学们,下面老师再和大家来做一个考验记忆能力的游戏,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活动一:

出示课件:你能在30秒的时间内记住他们吗?”(计时30秒) 37070219741029394X 谁想起来展示一下你超强的记忆力? 你是怎样记住的?

噢,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那有没有全部记住的?为什么记不住? 生:时间太短了!

师:看来有的同学在记忆时运用了一定的方法,我们发现要想在一定的时间记住一样东西,除了要集中精力仔细观察、认真动脑以外,还要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那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哪些好的记忆方法呢?

二、走进记忆王国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记忆的魔法,同学们想学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记忆的王国》,(师板书)去探索学习记忆的好方法。

当然在走入记忆王国之前,希望同学们在下面体验活动中能做到“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小组里团结合作,相互支持鼓励、回答问题时积极思考,大胆分享,当然每一位同学做到认真倾听。(手势)”能不能做到?

(课件展示)呀!记忆王国里国王设置了三道关卡,有记忆河、记忆林、记忆山,你只有闯关成功才能获得“记忆宝典”。有没有信心去闯关,嗯!真棒!我们先自己加油!我真棒!我真棒!

注意:要想闯关成功可要先认真听清规则:

1.每个小组上台抽到闯关卡,首先看清闯关卡的内容要求,小组积极思考合作完成闯关内容,同时选出1-2名组员展示你们的智慧。

2.小组在完成记忆内容时可以想出多种方法,在展示时想到几种方法就会得到几张智慧卡,同时,如果能总结出你们记忆的方法,那就会得到2张智慧卡。 3.每个小组在展示完毕,如果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汇报展示,这样你们小组就会额外得到一张智慧卡。

4.为了公平公正,老师说闯关开始,小组才能行动。 5.小组长有秩序的上台领取闯关卡。 好,我们就闯关开始。时间3分钟。 好,时间到,现在我们先来到“记忆河”,看看这里的过关内容。守护“记忆河”的精灵说:“要想过我这关,要记住每个数字对应的身体部位,然后我说数字,你们找到相应的身体部位。”(课件)

哪两个各小组抽到这一关,好现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智慧。(老师积极回应,并发放智慧卡) 师:那么同学们,在这一关,你们能总结一下,你们运用什么样方法吗? 学生说:(教师引导最后得出总结,把记忆方法写到黑板上) 好这两组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

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这可是你们额外得到智慧型的机会哦!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记忆林。

请听题——在记忆林中有9种事物图片,请小组合作,探讨快速记住这些事物的方法,记忆时,可以打乱顺序。(出示课件)

哪两个各小组抽到这一关,好现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智慧。(老师积极回应,并发放智慧卡) 师:那么同学们,在这一关,你们能总结一下,你们运用什么样方法吗? 学生说:(教师引导最后得出总结,把记忆方法写到黑板上) 好这两组同学表现得一样出色。 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三、接下来,我们再来到记忆山。 守护记忆山的精灵说:“我这一关,只给你们几个词语,自己探寻一种好的方法进行记忆,看谁得方法好,谁就能过关”。

(出示课件)

哪两个各小组抽到这一关,好现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智慧。(老师积极回应,并发放智慧卡) 师:那么同学们,在这一关,你们能总结一下,你们运用什么样方法吗? 学生说:(教师引导最后得出总结,把记忆方法写到黑板上) 好这两组同学表现得非常的棒。 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同学们,我们在记忆王国探秘中,你们闯关成功,找到了不少记忆的方法,它们分别是——找规律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现在老师想看看咱们同学掌握的怎么样?会不会应用这些方法,敢不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同学们真棒!一起说!我真棒!

出示课件1:

独坐敬亭山 长城 女娲补天 忆江南 珍珠泉 夸父逐日 游山西村 桂林山水 普罗米修斯 看看同学们说得对不对!

古诗: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游山西村 景点: 长城 珍珠泉 桂林山水 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出示课件2:

一字千金 叶公好龙 神采飞扬 金枝玉叶 龙马精神 扬眉吐气 出示课件2: 第一组:

小狗 棍子 猫 自行车 山脚 白云 第二组:

大树 箱子 老鼠 大米 猫 帽子 活动二:发散思维

1. 孩子们,除了这些,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哪些好的记忆方法? 学生说: 教师出示:

1、组块记忆法:

37070219741029394X 370702(前6位省市区)19741029(中间八位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394X (后四位顺序码和校验码)回家试试记一下家里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谐音记忆法

马克思的诞辰日:1818年5月5日

巧记:马克思把资本家一巴掌一巴掌打得呜呜地哭。

3、顺口溜法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课堂延伸: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和体验,我们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让我们从方法中获得许多的乐趣。但是记忆也有苦恼的时候。

我们看看下面小雨遇到了什么苦恼呢? 活动一:

《怎样才能记得牢》

遗忘规律对我们的启示: 1.复习要及时。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开始时,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长些。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活动体验,我们发现记忆是一项大本领,记忆方法很神奇!同样的记忆材料,有多种记忆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记忆的能力不断增强,也会学会了越来越多的科学记忆方法,这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记忆任务,更好的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带给我们更多的震撼!古往今来,古人们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惊人的记忆能力:古罗马德凯撒大帝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名字,亚里士多德几乎能把所有看过的书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同学们,相信在今后学习成长过程中,你们也会成为记忆高手,展示出你们的智慧和能力来。

第9篇:记忆心理学读书心得

《记忆心理学》观后感

关于记忆问题世界各国专家已经讨论已久,出现了各种学说和观点。最早把心理学与人类记忆的相关规律作为实验的是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他对心理学和记忆相关的研究给后人提供了基础。继他之后Titchener采用内省法研究了记忆的表象,后象了和意向类型,探讨了倒摄抑制,联想干扰,和中介联想等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下,通过将机器系统和生命系统加以类比,认知心理学出现了。通过不断地发展,近几年记忆研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元记忆,自传体记忆,内隐记忆,错误记忆等。

随着不断的发展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进入,发现了头部关于记忆的主要组成。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起到了长时记忆和储存的重要性。颞叶外侧的新皮质也对记忆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个。通过各种实验,颞叶的损伤可使人失去长时记忆的能力。

在科学家揭开人类记忆之谜时,元记忆纳入了记忆心理学的范畴之中。所谓元记忆是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通过本书能够使人认识到记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记忆容量有多大,为什么会产生遗忘,什么样的材料容易记住,如何能将学会的东西记住更长久,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等记忆。 在记忆的种类中认识到人类的记忆方式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四大类。按照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储能过程还有时间的长短分别有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的记忆心理学研究领域我们能够看到,无意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高达9倍,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须的重复次数的影响,材料愈多,所用的时间越长。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的越来越少。在各项研究的的过程中科学家通过曲线描述了遗忘的过程。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曲线逐渐变慢。通过该曲线发现了长时记忆中保持的和持续的时间,长时记忆中信息保留的时间为数十年。因此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的恢复到原来水平。从这写相关的实验和比较当中发现了如何把已经记忆的内容提取出来,当回忆不起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去寻找线索。例如情绪可以起到记忆的影响,通过令人高兴和令人恶伤比较发现,当人高兴时回忆起更多事情,相反则很少。一般来说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利于记忆,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导致异常生动、详细、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记忆。另外,当要记忆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没有多少联系时,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最大。

最后再谈谈我对怎样提高记忆的方法。记忆和遗忘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学会组织信息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其中几种记忆方法比较实用和便于学习。 地点法(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提取线索。不过所采用的位置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场所。延一条路线走,把所要识记的和这条路线上一个确定的位置联系起来,建立生动的表象,要回忆时,所需要做的就是走一遍这条路线。一般来说地点和要记得东西联系起来时,想象越夸张、越离奇,形象越鲜明,回忆的效果越好。

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的记忆方法是韵律去记忆内容,又意识的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总体来说还有很多不同的记忆方法,关于记忆心里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所面对的问题,记忆是人们最好的利用大脑,合理的安排大脑的过程。通过对本书的了解和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人无时不在往大脑里补充有意识、无意识的各种信息。

郑州市102中学高三年级组

孙 莹 2013年2月

上一篇:有了中国实现中国梦下一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