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舞蹈编导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近年来,舞蹈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升,更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对舞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舞蹈的编导有更高水平的创作能力。因此,目前如何能够使舞蹈效果更好,如何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需要舞蹈编导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第一篇:舞蹈编导论文

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初探

摘要:文献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研究的基础。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作为研究的一种,文献研究是其不可或缺的研究环节。本文借鉴了教育学文献研究的理论成果,从简要论述什么是文献研究出发;分析了舞蹈编导理论的研究现状;探索性论述舞蹈编导理论文献研究的创新性、可行性、重要性以及文献研究在舞蹈编导理论中的运用设想。

关键词:舞蹈编导 理论研究 文献研究

一、什么是文献研究

(一)文献研究的含义

随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各学科都涵盖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当研究者深入某一学科进行理论研究时,首先需要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是指研究者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查阅、分析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明晰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①因此,文献研究是极具生命力的研究方法,同时文献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文献研究的来源

对于文献的定义,孙杰远提出“文献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②即文献不再单指运用文字及图形等符号记录的文字材料,也包括了文物、音频和视频等事实资料。同时,现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大众话语权在现代网络中得到了更好地释放,当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引用如微博文章、空间日志、微信推文等材料时,这些现代网络信息资料也属于文献。

由此可见,任何一项理论研究的文献来源分布广泛,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陈时见提出的分类方式,将文献研究的来源按不同载体划分为机构源、人员源和物体源这三类。机构源是指从事理论研究的行业或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组织及机构,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学院等。人员源主要指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包括教师、图书管理员、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行政人员等。物体源是指一切客观载体,如书籍、舞谱、报刊、论文、录音、光盘和文物等。

(三)文献研究的一般步骤

文獻研究一般可以划分成四个主要步骤。第一,是确定研究问题并做研究设计。笔者认为此阶段是准备阶段,研究者需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使所做的研究设计具有可行性及创新性;第二,研究者需根据研究问题检索并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第三,研究者需阅读检索获取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及剖析,找到真实的、合适的文献,为撰写文献综述做好充足地准备;第四,研究者根据以上所完成的研究工作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文献研究最终的成果表述形式。

(四)文献研究的研究价值

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是每一个理论研究者需要做的一项研究工作,这项工作贯穿理论研究过程的始终。“前期文献研究可以为研究选题提供依据,后期围绕选题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可以更好地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③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工作中,研究者可以全面了解研究现状,继而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在后期文献研究的工作中,研究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理论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论证依据,同时在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文献有详细地了解后,可避免研究者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益。

二、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现状

(一)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现状的具体表现

通过查阅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相关书籍和文章,笔者发现目前我国舞蹈编导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围绕舞蹈编导创作的角度展开的理论研究,这一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了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创作手法及创作过程等方面展开,例如《现代舞舞蹈编导中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结构》《舞蹈编导中的编舞技法分析》和《舞蹈编导创作过程初探》等。

其次,是围绕舞蹈编导教学的角度展开的理论研究,这一研究角度大致包含了以下几种研究课题:关于舞蹈编导学科建设方面、舞蹈编导教学实践应用方面和舞蹈编导能力培养方面等。例如《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人才——全面推进舞蹈编导学学科体系建设》《基于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舞蹈编导教学研究》和《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第三,是将舞蹈编导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的理论研究,其中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包括民族学、信息技术学和戏剧影视学等。例如《泉州婚俗与舞蹈创编》《论LED屏在舞蹈编导中的创新应用》和《跨界的艺术:当电影导演遇到舞蹈编导——欧洲影视舞蹈作品赏析》等。

最后,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舞蹈编导理论进行研究。例如《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和《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等。

(二)文献研究在舞蹈编导理论中的研究现状

笔者发现,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有关舞蹈编导理论方面的文章材料,但这些文章材料仅局限于国内有关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等,部分国外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书籍以及期刊、论文是较难查阅、检索和分类规划。因此,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少有研究者涉及这一课题,但在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中文献研究是应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例如,一篇名为《音乐文献学视角下的音乐舞蹈文献库建设发展思考》的文章提到“我国直到1985年由天津音乐学院徐勇三教授……首次提出了建立‘音乐文献学学科’的倡议,从而引起了我国学者对此学科的关注和研究。”④可见,早在1985年我国音乐学科的理论研究就已经涉及到文献研究的工作。

而舞蹈的文献研究在1993年才首次被李杰明提及,他指出“如果把舞蹈艺术事业比做一艘扬帆远航的彩船,那么负载着她的水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积累,而这种积累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就是文献。”⑤随后,我国舞蹈理论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到文献研究中来。例如,北京舞蹈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舞蹈博物馆,收集和整理了部分舞蹈文献资料,虽然部分研究者或多或少涉及了舞蹈理论研究的文献研究,但其发表的期刊文章中没有一篇关于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中来。

三、舞蹈编导理论文献研究的特点及运用

(一)创新性

笔者通过检索找到与“文献研究”相关的音乐舞蹈学期刊文章共八十一篇,其中包含舞蹈理论研究相关内容的文章仅十一篇。可见文献研究在舞蹈理论研究中已经非常薄弱,再细化到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则更加无人涉及,或是少有研究者涉及且并未发表相关文章。例如,一篇名为《先秦乐舞文献研究》的文章,便是以音乐文献研究为主,有关舞蹈的部分仅以事实论述的形式呈现,且这篇文章的作者所在的学科领域并非音乐与舞蹈学,而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因此,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是具有创新性的,并且值得更多舞蹈界人士的关注。

(二)特殊性

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特殊性源自于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与一些近代产生的学科不同,它是一个古老的艺术,它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便意味着舞蹈文献资料的时间跨度较大,且比较难于收集、整理。胡克霞也曾在文章中指到“舞蹈文献工作进展是缓慢的,可以说,在古代主要表现为文字资料,和遗迹、遗址资料……现在的舞蹈资料比之过去的更加丰富多彩,按内容形式可以分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其中文献资料按艺术生产的规律又分为剧本资料、汇演资料、创作资料、理论研究资料及艺术家资料等,按种类划分又分为民族民间舞蹈资料、古典舞蹈资料、现代舞蹈资料和外国舞蹈资料等。”⑥

由此可见,舞蹈编导理论的研究在时间上不能局限于近现代,而是需要贯通古今;在文献的载体上,不仅要着眼于文字方面的文献资料,更要涉及影像文献、实物文献和口碑文献等。因此,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具有特殊性。

(三)可行性

文献研究相较于其他研究有自身的特点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献研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例如,古人或已故之人的思想和实践是研究者不能直接观察和访问的;同时研究者在没有相应条件的支持下,无法亲自参与到一些国外的理论研究工作中。文献研究则突破了这些局限性,使研究者可以深入一些无法接近或难以接近的理论研究中,这是田野研究无法做到的。

其次,文献研究的可操作性强、经费支出较低。与调查研究相比,文献研究突破了研究情境和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在检索到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之后,研究者可以立即投入到研究工作之中。而且与实验研究相比,文献研究所需的经费少之又少,节省下来的经费可使用到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其它环节中。

最后,文献研究的研究效率在多种研究方法中较高。文献研究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使舞蹈编导理论研究更好地获取了较为成熟的知识。并且文献研究无需特制的设施设备,对于研究者也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文献研究在节省物力和人力的同时获取了较多的资料信息。因此,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具有可行性。

(四)重要性

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是舞蹈编导学科建设与研究的基础。随着我国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研究者对于舞蹈编导理论文献的查阅使用愈来愈多,但目前笔者在国内范围内没有查阅到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因此从学术研究的价值层面来说,结合教育学文献研究的理论成果,研究、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检索方式是学科发展的必要需求。从现实意义层面来说,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并进一步推动我国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全面发展。

同时,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其有利于培养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人才。笔者认为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是一项工程量较为繁重的研究课题,需要有经验的教授和教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完成收集、整理和分析舞蹈编导理论的相关文献。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一步地了辨析,最终通过研究建立自身对于舞蹈编导理论的知识结构,找到感兴趣的舞蹈编导理论研究方向。

(五)文献研究在舞蹈编导理論中的运用

基于以上四个特性,笔者认为在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案例,更好地将文献研究运用到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来。例如,刘忠在音乐文献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探索方式,为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建设理论及方法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刘忠是以地方音乐文献库建设理论的研究为主,且整体研究视角并不关于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但笔者认为刘忠文献研究的实例是值得尊重并借鉴的。

同时,文献研究如果能够在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其带来到的研究价值是可观的。首先,文献研究可以完善舞蹈编导理论体系,使舞蹈编导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具体;其次,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可以丰富舞蹈编导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舞蹈编导学科建设的良性;第三,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可以推动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产生,使舞蹈的总体发展在继承传统舞蹈文化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最后,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促进中外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使我们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可以迅速地了解到各国舞蹈编导理论的发展现状,以此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事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编导理论研究同其他研究一样,在确定研究课题时,研究者需充分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在借鉴先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最终提出新的观点和论述。因此,文献研究通常是舞蹈编导理论研究的基础,是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环节。同时,文献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的舞蹈编导理论研究中需要舞蹈编导理论研究者们对其加以了解和研究。笔者通过借鉴教育学文献研究的理论成果,对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分析和论述,无论从学术研究的价值层面、实践应用价值层面还是现实意义层面,开展舞蹈编导理论的文献研究是立足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这既符合舞蹈编导理论研究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

注释:

①和学新,徐文彬:《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②孙杰远:《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③邵光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④刘忠:《音乐文献学视角下的音乐舞蹈文献库建设发展思考(上)》,《音乐生活》,2017年第4期。

⑤李杰明:《站在舞蹈女神的肩膀上——舞蹈文献学发凡》,《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第63-69页。

⑥胡克霞:《谈传统舞蹈文献资料建设》,《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8期,第17页。

参考文献:

[1]王祎.先秦乐舞文献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年.

[2]王梅.舞蹈文献参考咨询服务刍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2):11-12.

[3]刘秀乡.文献资料对当代舞蹈发展的重要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01):84-86.

作者:王杞娜

第二篇:现代舞蹈编导的必然条件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现代舞蹈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需要始终跟紧时代的潮流。作为舞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舞蹈编导也需要与时俱进,学会创新。现代舞蹈编导是现代舞蹈艺术本身的活力所在,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将现代舞蹈作品推向更加成功的方向。在现代舞蹈编导中,编导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创作灵感上倾向于“新”,现代舞蹈语汇和形象要鲜明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舞蹈编导中的创新和独特。文章对现代舞蹈编导怎样取得新颖独特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舞蹈;编导;新颖独特;必然条件

现代舞蹈是人类优美的肢体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现代舞蹈作品是在舞蹈编导的编导下产生的,一个现代舞蹈作品的优秀与否与现代舞蹈编导有直接的的关系。从这种层面上来说,舞蹈编导是现代舞蹈作品的核心。现代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虽然不受语言和文字等的束缚,但却有与语言和文字同样的功效,能够与观众产生心灵的共振。在《艺术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话:“现代舞蹈不仅需要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严谨的动作规程,还需要有精心的构图设计与鲜明的主题思想,同时还要具备细腻的表情要求与与众不同的气质,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而又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是艺术性舞蹈成功的基础保障。”由此也可以看出,艺术独特性是现代舞蹈作品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这就要求现代舞蹈在编导中要不断进行创新,做到新颖独特。从各种实践来看,现代舞蹈编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创新和新颖独特。

一、现代舞蹈编导怎样取得新颖独特效果

(一)“新”——现代舞蹈编导自身必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现代舞蹈编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舞蹈作品的父母,因此现代舞蹈作品要想在编导中新颖独特,首先取决于舞蹈编导自身的素质。只有舞蹈编导具备完善的现代舞蹈素质,才能创作出更好的现代舞蹈作品,而在舞蹈编导的所有技能中,创新则是必备中的必备,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在现代舞蹈编导中实现新颖独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无论是思想还是审美亦或意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现代舞蹈编导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思维,在对舞台艺术进行发展、提高和创造的同时应该主动跟着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吐故纳新,掌握更多的新东西,取人所未用之内容,舍人已用之内容。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所以现代舞蹈编导必须要学会感悟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舞蹈编导应该做好认真的观察,善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索,将生活中的素材逐渐积累起来,将这些生活素材加以艺术性的提炼和升华,应用于现代舞蹈创作的每一个阶段。另外,还应该在现代舞蹈编导中融入创作者自身的主体意识,从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切入,不仅能够让整个现代舞蹈编导创作过程具有独特的生活审美意识,而且会让舞蹈思维更加别具一格。现代舞蹈编导的新颖独特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除了要做到“阳春白雪”外,还应该做到“下里巴人”,现代舞蹈作品的创新只有兼具了这两重属性,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意和时代特征,使每一个动作都能反映出人民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片段,才能在标新立异的同时给人们以亲切感,使他们感同身受,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赢得人民大众的喜爱。

现代舞蹈编导自身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其现代舞蹈编导思维上。现代舞蹈编导的主题作为每一个舞蹈编导都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必须要鲜明。编导是现代舞蹈动作的组织者,舞蹈肢体动作作为现代舞蹈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舞蹈编导应该着重于现代舞蹈素材的分解和积累,在现代舞蹈动作编导的过程中,将每一个舞蹈动作融入到舞蹈作品主题中,通过运用各种舞蹈手法对生活进行展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代舞蹈作品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舞蹈动作,但仅仅这些也是不够的,应该将各部分的工作都组织和统一起来站在整体上来考虑,才能使现代舞蹈作品更加完美。现代舞蹈作品的成功,并不是只需要依靠舞蹈动作本身就行了,作为舞蹈编导,应该将自己置身在整个舞蹈作品大的主题之下对作品加以创作,同时还应该做到在局外观看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多思考、多积累,善于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温习经典,把握时代潮流,这样才有可能在创作过程中对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有新的发现。

(二)“奇”——在创作灵感上倾向于“奇”

现代舞蹈编导要想新颖独特,就应该具备独特的艺术灵感,舞蹈编导只需要通过现实生活就能获取创作的灵感。对于一些生活中有人已经看见但并未真正发现的感觉和一些大家都已经看见了但是并不曾发现它的美好的事物,舞蹈编导都可以在舞蹈创作中加以利用或者以其为模板进行创作。现代舞蹈编导可以用舞蹈语言对生活中的平常事物适当进行转化,拓展舞蹈创作中的想象力,寻求创新点,用舞蹈特定的语言表现方式推进舞蹈艺术形式,进而实现创新的目的。但是,根据现代舞蹈编导自身创作视角、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和审美追求等的不同,现代舞蹈编导们多发现的舞蹈创新点自然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正是在这些差异之中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现代舞蹈形式与风格,实现现代舞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基于这些差异,舞蹈编导在创作灵感上应该倾向于“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舞蹈编导的新颖独特。

现代舞蹈创作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必须对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充分加以发挥。从某些角度来说,现代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发了太多的现代舞蹈形式和风格,要想完全创新,傲然于其他现代舞蹈创新之上,对很多舞蹈编导来说是较高难度的要求。要做到在创造灵感上称“奇”,需要的还是舞蹈编导的想象了,丰富的想象力是舞蹈编导创作的灵感基础。现代舞蹈是人们强烈情感的一种不用诉诸语言的表达,舞蹈是人们无处安放的情感盛放的方式之一,通过现代舞蹈能够使人们的情感得到进发和升华。舞蹈编导就是那个贯穿舞蹈灵魂与情感的人,正是有了这种特性,舞蹈编导才能在现代舞蹈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现代舞蹈编导的表现中,要想新颖独特,最主要的应该立足于“奇”,这里所说的奇,主要是要求舞蹈编导在表现手法上有奇于别人之处,即对自己特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编导手法加以运用。以张艺谋所创作的歌舞《印象·刘三姐》为例来说,《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在于张艺谋用了别人所不曾想到的东西,虽然从舞蹈名字来看应该以人物为主,但张艺谋却在用漓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本土的歌舞风情从侧面衬托刘三姐,这种表现手法无疑是新奇的,让观众既能陶冶在漓江山水优美的景色中,也能从中感受到刘三姐的品格。现代舞蹈编导想在创作的过程中力求“奇”,是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的,舞蹈编导在有创作灵感的同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创作的作品是哪一种类型,想突出和体现的主要是什么。舞蹈编导创作之“奇”,除了表现在灵感之“奇”外,还需要考虑到音乐和服饰等之“奇”。对舞蹈编导来说,应该牢牢抓住灵感动机,哪怕只是一小点,只有抓住了才有机会对其慢慢地进行丰富。作品新奇通常都能给观众留下和深刻的印象,如果能让观众牢牢记住一个现代舞蹈作品,就说明这是一个成功的现代舞蹈编导。

(三)“特”——现代舞蹈语汇和形象要鲜明有特色

现代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手段,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舞蹈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新颖独特,还应该从语汇、形象等方面人手。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离不开舞蹈语汇,要想对舞蹈主题有很好的体现,必须要很好地对现代舞蹈语汇进行运用,力求现代舞蹈语汇的别致和独特。以21世纪现代舞蹈经典作品的《小溪·江河·大海》为例,《小溪·江河·大海》在画面设计上优美流畅,在队形变化上巧妙灵动,舞蹈语言的独特将观众带进无限的想象中去,使观众在想象中感受、咀嚼和品味这个舞蹈的深刻内涵,这部作品的舞蹈语言就使得其不管是在审美价值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增值。所以,现代舞蹈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善于思索和总结,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舞蹈创作中,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并对其提炼和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队形、画面与语汇,使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达到真正的独特的艺术效果。闻一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舞蹈语言是舞蹈情调最直接和最本质也是最单纯和最充足的表现。”这也说明了现代舞蹈语汇在现代舞蹈艺术生命中的价值和地位。总结来说,现代舞蹈编导必须注意舞蹈语汇的鲜明、独特,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过现代舞蹈语汇使自己的舞蹈作品更加新颖独特,充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感力量。

除此之外,现代舞蹈编导还应该注意舞蹈作品中非词汇、非概念的因素,对舞蹈形象个性化和鲜明性着重强调。现代舞蹈主题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是通过个性鲜明的舞蹈形象来体现的。舞蹈编导在编导的过程中,应该从生活中的动态美人手,这些都可以成为其舞蹈形象创作的源泉。要使现代舞蹈新颖独特,舞蹈编导应该重点探讨舞蹈形象所具备的色彩。舞蹈形象色彩在舞蹈基本风格、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表现的同时,还必须要结合舞蹈的主题,对舞蹈的审美内涵加以体现。在编导的过程中用文学思维、美术思维、音乐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思考,对舞蹈的思维内涵加以丰富。优秀的舞蹈编导应该明白现代舞蹈编导的思维并没有固定模式,始终保持思维方式的活跃,用舞蹈思维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提炼出具有表现力的现代舞蹈形象,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现代舞蹈作品。

二、结语

创新是保持一切艺术经久不衰的本源和核心,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现代舞蹈自然也不例外。现代舞蹈编导中的新颖独特,要求的是对现代舞蹈编导进行创新。当然作为一个现代舞蹈编导虽要做到新颖独特,追求个性,也必须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去对自己的个性进行挖掘,不能够先将自己的个性显现出来,之后再说舞蹈共性。在舞蹈编导之中,在想到一种感觉的时候,不能是突然想加上的,而是在经过一系列铺垫之后才加上的。同样在其舞蹈结构建设中,也不能够杂乱无章,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关系。做舞蹈动作的时候,更不能够全部使用的都是阳性动作,切勿在出动作的时候,就在一个点上进行纠缠。舞蹈动作的编排,也不能只是在同一个动作中进行小脚度变化。最后在舞蹈作品编导中,虽说可以出现即兴动作,但是在做这一动作的时候,必须要对之前的动作进行回忆,以能够确保其动作的连贯性,同时进行一些新的东西尝试。以上本文分别从“新”、“奇”、“特”三方面人手,对现代舞蹈编导中如何创新,做到新颖独特进行了分析,以能够为同行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韵葳

第三篇:如何提升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摘要]近年来,舞蹈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升,更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对舞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舞蹈的编导有更高水平的创作能力。因此,目前如何能够使舞蹈效果更好,如何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需要舞蹈编导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导;创作能力

[

我们知道,舞蹈是一种舞台表现艺术,并且是一种对舞蹈人员自身的舞蹈动力以及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舞蹈编导不仅是一个舞蹈作品的导演,更是一个创作者,编导的创作能力直接关系着这个舞蹈作品的好坏[1]。尤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以往那些舞蹈的表现形式、服装等都不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要求。因此舞蹈编导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文化修养、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舞蹈爱好者,促进舞蹈的发展和进步。

一、做好平时准备

一个舞蹈编导要想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准备,积极从平时生活中吸收各种知识和信息,从而使自己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一)深入日常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舞蹈来说,不同时代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舞蹈编导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生活经验,了解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以及群众的喜好,捕捉那些生活中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人们喜爱的、具有美好意义的舞蹈作品。比如,在舞蹈作品《我等你》中,舞蹈编导就深入观察了现实生活中的军嫂在等待丈夫回家时的真实情绪和想法,以及在丈夫回家之后的情绪变化。并且以此为基础,在舞蹈中将军嫂平时的生活中行为改良之后作为舞蹈动作,不仅使人身临其境,还使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舞蹈中的军嫂情绪变化,感染力极强[2]。

(二)贴近自然,观察自然

除去日常生活的观察,在创作关于自然的舞蹈作品中就需要舞蹈编导在平时贴近自然,观察自然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在大自然中,无论是山河湖泊,还是小桥流水,无论是乌云密布还是晴空万里,无论是自然中的小草、鲜花等植物,还是自然中的动物等都能够给舞蹈编导带来收获,这需要舞蹈编导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这样就能够在观察和感受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比如,我国最著名的孔雀舞舞蹈家杨丽萍,她在创作《雀之灵》这段舞蹈之前,就通过仔细观察孔雀的每一个动作,如孔雀的转身、抖动、走步等这些细微的动作后,再经过自己的精细研究和打磨,最终创作出了这支优秀的舞蹈。

(三)加强学习,提升文化修养

舞蹈编导是创作舞蹈的主导,这就要求舞蹈编导要有好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关于历史和文学的知识。这是因为文学历史是长久以来社会文化的体现,是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环境、发展以及其中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渠道。事实上,各种艺术都是文化和历史的体现,都是相通的。比如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之间已经传承几千年,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等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如四大名著中的曹操、诸葛亮、孙悟空、猪八戒、梁山好汉、贾宝玉、林黛玉等[3]。这些形象深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舞蹈编导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文学形象,感受这些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创作时将这些文化融入到舞蹈中去,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给观众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

二、加强关于舞蹈的编创手法和能力

舞蹈编导要想提升创作能力,除了要做好平时的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自己的创作舞蹈的编创手法以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一)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舞蹈编导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使拥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不能夠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比如,一些表演舞蹈多年,拥有丰富的舞蹈经验的舞蹈演员一开始都会认为自己在离开舞台以后,转到幕后也可以当一名舞蹈编导,可以继续从事与舞蹈相关的职业。但是往往他们会在转到幕后发现,自己拥有的那些舞蹈基础和经验是无法帮助自己创作出一个舞蹈作品的,要不就是编排的舞蹈远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或者舞蹈的要求[4]。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舞蹈演员没有足够的舞蹈编创专业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对于舞蹈编导来说,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使自己能够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创作出完整的舞蹈作品。

(二)强化编舞技法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舞蹈艺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有许多舞蹈作品在以往的基础上增添了更深刻的内涵,有了更高的表现力,但是在这些作品的光芒之下,还存在着大量的劣质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没有章法,观赏性很低,甚至有些作品还充斥着大量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创作这些舞蹈的舞蹈编导不仅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生活积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高超的编舞技法。要想提升自己的编舞技法,舞蹈编导除了在平时要找相关的书籍或者视频来加强学习,还要去参加一些舞蹈编导的学习班或者培训班以及交流会,不断地吸取知识,强化自己的舞蹈编舞技法,逐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创作能力[5]。

(三)使用逆向思维,勇于实践尝试

在目前大多数的编舞技法中,一般都是顺着思维来进行的,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但是却难以创作出那些惊艳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编导应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能够站在一个以往没有过的角度上去看待创作,使用逆向思维,不拘一格进行创作,这样会产生出人意料、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因此,舞蹈编导平时就应该积极地激发和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舞蹈作品能够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鹤立鸡群。另外,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舞蹈编导创作作品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行足够的实践尝试,那将会影响到整个创作。因此,舞蹈编导应该积极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关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

专业理论基础、编舞技法、文化修养都是一个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素养,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但是除去上述的这些素养,还有许多其他方面需要舞蹈编导进行学习和强化。

(一)重视创作灵感

舞蹈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创作灵感。灵感,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创作者在产生灵感的时候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舞蹈创作也不例外。并且,灵感对于舞蹈创作来说,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创作者对编舞过程中的那些人、事物、环境、情绪、感受等方面的探索、分析、创造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些过程灵感也将无从谈起[6]。因此,舞蹈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整个创作过程的分析和探索,使自己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并且要重视灵感,将灵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中,提升舞蹈作品最终的效果。

(二)培养乐感以及沟通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能够帮助烘托舞蹈表演的气氛、带动舞者的节奏、推动舞蹈作品的剧情发展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总而言之,舞蹈不能够离开音乐。因此,在舞蹈的创作中,编导要充分培养自己的乐感,以便自己能够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提升自己对这方面的感知能力,这样在舞蹈创作中就能够很好地结合音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另外,舞蹈编导虽然是舞蹈作品创作的主要创作者,但是还必须和其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和舞蹈演员、助手以及舞台的幕后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这些沟通都能够很好地帮助舞蹈编导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强化艺术个性,提升想象力

首先,艺术个性是指从艺者自身独有的特质,一个艺术从业者成为艺术家的主要标志就是产生了自己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对于舞蹈编导来说,語言方面往往是舞蹈编导能够形成自己艺术个性的最常见的方面。但是,创作出自己的风格不是每一个舞蹈编导都能够做到的,因此,每一个舞蹈编导都应该积极完善自我,找到自己的语言途径,发展自己的创作风格。其次,在舞蹈创作中,想象力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舞蹈编导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能够创作出优秀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延伸。因此,舞蹈编导在创作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创作中,创作出好的作品。

结语

一个舞蹈编导要想提升创作能力,不仅要打下专业理论知识,强化自己的编舞技法,还需要在平时就注意积累生活经验,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细微之处,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舞蹈编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微地探索分析以及感受,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艺术风格,创作出更好、更富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注释:

[1]魏孙璐.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北方音乐,2016(11):179.

[2]赵冰峰.关于提高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7(11):260.

[3]陈琳.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通俗歌曲,2017(03):211.

[4]陈琳.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独特[J].中国文艺家,2017(06):230.

[5]何艳萌.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黄河之声,2017(24):131—132.

[6]甄建文.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综合能力[J].大众文艺,2016(17):178.

作者:黄咏

第四篇:群众舞蹈编导法则与创新探讨

【摘要】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当前社会中,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人们开始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各种文艺活动种类中,群众舞蹈这种文艺活动,以其活动范围和参与对象的广泛性,使人民群众可以较好地参与到文艺活动来,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还可以广交好友,在参与的过程中广泛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值得推广。但是,随着群众舞蹈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群众舞蹈编导法则,同时为了推动它更好的发展,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策略。本文就围绕群众舞蹈编导法则与创新展开了积极探讨,希望可以为群众舞蹈编导的创新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群众舞蹈;编导法则;创新发展

前言

群众舞蹈是我国舞蹈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艺术项目,与人民群众的艺术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群众舞蹈的发展,并积极做好相关方面的舞蹈编导工作,推动群众舞蹈在形式上、主题上、情感上以及舞蹈风格与样式上积极创新,为人民服务,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当然,因为群众舞蹈总体上属于舞蹈范畴,需要遵循舞蹈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编导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编舞原则,推动其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而且,为了使人民群众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该项舞蹈艺术活动中来,对舞蹈的创新十分重要,可以说,创新是其发展中不断注入嶄新动力的源泉。由此可见,在积极对群众舞蹈展开编导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原则的遵守,还要做好相关创新实践,从而更好地推动其深入发展下去,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于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群众舞蹈概述

(一)群众舞蹈概念

所谓的群众舞蹈,其实就是与群众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一种舞蹈表现,它取材于人民生活实际,又积极融入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情感点,是对人民生活实际的一种很好的反映途径。通过群众舞蹈的实施,人民可以充分享受自己的艺术精神文化生活,参与艺术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群众舞蹈的特点

群众舞蹈来源于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群众舞蹈与人民现实生活是几乎没有什么距离感的。得益于此,群众舞蹈在场地上选择上并无太大要求,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是它最好的表现舞台,广泛的活动范围成为它的一个特点。同时,在参与对象上,它们也没有太大要求,全民都可以参与,只要有热情,再稍加培训,人们随时可以享受舞蹈参与的趣味性与刺激性,所以广泛的参与对象也是它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

二、群众舞蹈编导发展现状

群众舞蹈在形式、审美以及表现效果上可以更加迎合人民群众的艺术精神文化需求,是人民大众非常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因此,舞蹈界十分重视对群众舞蹈的实践发展,并积极取材于人民实际生活,按照一定的编导法则,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不断提升其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再好的事物一成不变总有碰到发展“瓶颈”的那一天,群众舞蹈编导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为了更好地注入发展新动力,在遵循一定编导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群众舞蹈编导法则

(一)斟酌选好编舞选题

选题是整个舞蹈的核心表现,深刻贯穿于整个舞蹈表现的方方面面。在对群众舞蹈进行编导实践的时候,我们对于编舞的选题务必要进行认真斟酌。在确定舞蹈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群众性”,我们可以留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从中提取出经典核心的成分,这个最终提取并确定的选题要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符合时代发展主流趋势,具有先进的推动作用。

(二)合理运用附加修饰

附加修饰是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舞蹈的表达效果影响深远。而群众舞蹈作为舞蹈类型中的一个具体分支,为了更好地突出舞蹈艺术效果和提升群众观看效果,诸如服装、场景以及各种道具之类附加修饰品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重视并加以合理利用,使这些附加修饰更好地服务整个群众舞蹈整体的呈现效果,提高整体编舞质量,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使整个舞蹈在形式和内容上可以更加吸引人。

(三)配乐要紧扣舞蹈主题

舞蹈和音乐是一对重要的搭档,失去了配乐的舞蹈,观之索然无味;失去了舞蹈表达的配乐,闻之难以深入灵魂。当舞蹈和配乐完美配合的时候,这个舞蹈便可以称之完美了。虽然极致的群众舞蹈十分难求,但是我们仍要有不懈追求的精神。为了更好地配合群众舞蹈主题的表达,在编舞时配乐一定要与主题相扣,根据舞蹈内容、情感等重要内容合理安排节奏踩点。在视觉表现与听觉的双重配合之下,争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构思,充分发挥即兴舞蹈作用

构思对于整个编舞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编舞原则上,我们要整体布局好一个构思,也不能全依靠这个构思,因为有时候人们下意识的行为也是发自心底的对于编舞的情感认知,因此,在编舞时我们也要发挥好即兴舞蹈的作用,同时也要巧妙运用好舞蹈构思,对整个编舞进行完善,从而有效推动群众舞蹈编舞质量的提升。

四、群众舞蹈编导创新

(一)舞蹈题材群众性

题材是舞蹈的核心内容,事关整个舞蹈的编导安排。对于群众舞蹈而言,我们在对其作出相应的创新尝试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从舞蹈选题下手,对舞蹈题材进行斟酌选取,在确保题材新颖的同时还要确保题材的群众性。即该舞蹈的题材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体,具有雅俗共赏的效应。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创新而忽视了群众舞蹈中的重点因素——“群众性”所在。因此,创新实践我们可以从提升舞蹈题材的群众性着手,从而提升人们的广泛参与性,这对于各种创新实践措施的实施也具有积极的反推动作用。

(二)舞蹈形象亲和性

一个完整的舞蹈的编导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舞蹈形象便是舞蹈的基础组成部分。群众舞蹈编导上的创新,对于舞蹈形象的创新尝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具体的创新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追求舞蹈形象上的标新立异,而忽略了群众的一般审美规律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逐步推动舞蹈在形象选择上的亲和化发展。为了提高舞蹈形象上的亲和性,我们应该注意捕捉日常生活中人们淳朴自然的行为表现,将之很好地融合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从而更好地唤醒人民的情感积累,争取推动舞蹈与观众情感爆发的统一进展。

(三)舞蹈情感平民性

舞蹈之所以可以收获自己的受众,是因为观众们在情感中的某一点上与舞蹈中蕴含着的情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在群众舞蹈创新上,为了有效提升创新成效,提高整体舞蹈的质量水平和人民的喜爱,相关负责人员在对这类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从情感上对舞蹈情感中的平民性进行提升,积极从民众的基层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取材并升华,在确保舞蹈艺术价值和艺术内涵的前提下,将平民性积极地融入其中,争取在参与上、情感上更好地唤醒群众的赞同感和共鸣感。

(四)舞蹈风格和样式地域性、通俗性

群众舞蹈虽然很接地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如果形式单一或者内容单调,也可能会使人民觉得兴味索然,因此,有效提升该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是创新实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那么,我们又如何有效提升多样性呢?我们可以从舞蹈的风格和样式着手,考虑到不同地域以及人民对于通俗艺术形式的喜爱,我们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实际环境出发,充分总结其中的地域特色,以通俗易懂的表现样式把舞蹈表现出来,在给人民强烈的观赏冲击感的同时,保证了群众舞蹈编导向前发展。

五、结束语

群众舞蹈取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艺术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当前人民的业余生活安排整体情况来看,群众舞蹈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群众舞蹈的实践发展支持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因为该舞蹈类型在参与对象广泛性特点的影响下,人们在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有效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广交好友,广泛交际,因此,我们应该对群众舞蹈编导的发展给予足够重视,积极遵守一定的舞蹈编导法则,同时还应该从舞蹈的题材、形象、情感和风格以及样式上,站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为其发展不断注入崭新的发展动力,保持其在编导实践上的灵活性、新颖性,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艺术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君艳.论舞蹈编导在群众艺术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8(5):125-126.

[2]张严.新时期群众舞蹈编导工作的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6):315.

[3]陆会莲.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与创新[J].大眾文艺,2017(3):28.

[4]王静.群众艺术中的舞蹈编导法则分析[J].大众文艺,2016(12):23.

作者简介:谭蕾蕾(1983-),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文化馆员,初级,研究方向:群众舞蹈。

作者:谭蕾蕾

第五篇:关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分析

摘要:舞蹈是一种对美的表现形式,是对形体艺术的完美诠释,舞蹈编导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文章着重分析编导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舞蹈 编导 素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空前的提高,进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迫切,所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类重要追求目标。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娱乐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有很大的作用。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如今随着民族艺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舞蹈艺术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人们对舞蹈表演艺术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对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

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舞蹈编导一定的创作能力,当然只是单单的想象创作也是不行的,无论是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还是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生活中的观察力和阅历,都是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该具体的素质,舞蹈是一种对美的表现形式,不单单是通过动作展示在视觉层次的美,而是对整体艺术的整体的完美诠释,单单只是舞蹈动作的话,那么即使再优美、再华丽,这个舞蹈表演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内心和思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让观众提高到精神层面的享受,真正达到陶冶情躁、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所以能否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很关键,本文就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做出相关分析。

一、舞蹈编导要有高水平的编舞技法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舞蹈编导可以说就是引领艺术的群体。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来完成舞台表演的,所以对舞蹈演员的动作技术要求相当高。舞蹈编导作为舞蹈动作的编排者,高水平的编舞技术是必须具备的。舞蹈演员只是通过多年的表演经验来进行编舞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编舞不单单只是靠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掌握比较系统的编舞技法,对舞蹈中的各个舞蹈动作元素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不论是进行音乐编舞、即兴编舞、独舞编舞、双人编舞还是群舞编舞,对舞蹈编导来说都能够轻松驾驭。同时,随着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舞蹈编导也要对编舞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需要。

二、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我们生活中,音乐和舞蹈二者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对声音和旋律的一种艺术表现,舞蹈是通过动作来呈现出美,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某些角度上来讲,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相互融合的,舞蹈也可以说是对音乐更高层次的表现。所以一个舞蹈编导不仅要有很强的编排舞蹈动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以便为自己的舞蹈作品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其实,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就是一个优秀舞蹈编导的基本专业修养,音乐不仅赋予舞蹈表演动听的旋律,而且舞蹈编导也可以通过音乐找到创作舞蹈作品的灵感。一个舞蹈编导的音乐方面的修养与舞蹈表演的编排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舞蹈编导音乐方面的修养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创作水平。

如果说一个舞蹈编导在音乐修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例如舞蹈编导没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感,无法正确掌握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节拍以音乐的和声等等,这样舞蹈编导就没有办法对音乐的实际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那么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也就变得非常困难。舞蹈作品的创作室离不开音乐的,舞蹈表演的整个创作过程一定要有音乐旋律的配合才能完成,舞蹈编导只有结合对音乐充分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全面掌握,才能创作出能够与之完美结合的舞蹈作品。所以,一个音乐创作者可以对舞蹈要对音乐运用自如。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舞蹈编导很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表演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舞蹈表演来源于生活,同时舞蹈又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那么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就需要具体丰富的生活阅历,也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结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舞蹈编导一定要对生活进行观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到舞蹈作品的舞蹈形象,这也是舞蹈编导对舞蹈表演进行选材的重要方式。另外,舞蹈编导如果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他还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一个高水平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编导的生活沉淀和时间累积,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让舞蹈编导赋予舞蹈表演以真实的情感。

四、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简单来看,舞蹈和文学之间好像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似乎它们不应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也不会存在什么交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舞蹈的表达方向和文学的表达方向可以说是一样的。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欣赏,舞蹈同样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而且舞蹈和文学都有意境表达的基本要求,都需要有诗情画意的烘托。

舞蹈不同于文学的地方就是舞蹈不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达的,但舞蹈和文学有着一样的感受,而且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舞蹈作品都是取源于一些文学著作。例如《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其实都改编自童话故事,还有伟大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已被改编为舞台剧,而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广泛流传。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表现方式,不单单是舞蹈动作的展示,同时也需要意境来烘托,所以舞蹈很大程度上是取材于文学的,需要一定的思维和丰富的文学方面的想象能力。

文学素养是舞蹈编导的必备素养,所以舞蹈编导需要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研究,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意境构思能力,把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的东西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可以让整个舞蹈表演充满意境,可以更深层次的表达美。通过文学意境对完成舞蹈形象的构想非常有利,比较典型的舞蹈例子有《荷花舞》、《春蚕》,都烘托出各自的舞蹈表演意境,这些都取材于文学意境,并且取得了特别好的艺术效果。

不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构思方式、作品内容的情节设计、刻画作品人物的手法以及描写细节的方式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式运用到舞蹈的编排当中,使整个舞蹈表演烘托出意境,更近一步完成对艺术的阐释。通过文学艺术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文学艺术对于舞蹈编导来讲就是一个用之不尽的舞蹈题材宝藏,而且舞蹈表演也是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表达。

五、舞蹈编导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来讲,敏锐的观察力是创作舞蹈作品的一个很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舞蹈编导通过对生活的阅历,培养自己发现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对社会中的一些能够深刻反映生活的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对自己所处的丰富世界浑然不知。

从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中不难看出,舞蹈作品的取材有很多种,舞蹈编导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同样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其实来源于生活的舞蹈作品是现代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通过现实生活来进行舞蹈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需要到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再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舞蹈的创作素材激发舞蹈的创作灵感,并完成对舞蹈作品的完整诠释,通过舞蹈作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当然,舞蹈编导敏锐的的洞察力也是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沉淀的,这样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才能更深刻,也更准确。

六、舞蹈编导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话题一直都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再舞蹈编导素养的问题,创新此时又显得重要起来。创新是每个舞蹈编导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随时都面临着过时、被淘汰的局面,所以要想让自己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会掉队,也就是不断的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新颖的东西,让自己的作品凸显出来,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要求。

例如近年获奖的无惧《中国妈妈》,就充分体现了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尤其是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素材方面,与之前的一些表现母爱的作品不同的是:《中国妈妈》的舞蹈编导把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和伟大的母爱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爱和大恨的对比构思,更进一步表达出母爱的伟大。

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对题材有切身的感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论是舞蹈表演的表现方式方面还是舞蹈艺术的特征,对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专业的编导能力创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要有自己要诠释给大家的精神文化内容。舞蹈艺术取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作为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一定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己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的思维,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以便为大家创造出更高艺术的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姜玲玲,张续.浅析舞蹈编导的基本素养[J].音乐大观,2012,(08).

[2]刘小雷.试论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及其培养[J].大众文艺,2013,(13).

作者:罗玲

上一篇:舞蹈作品赏析论文下一篇:外科医生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