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儿童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儿童舞蹈作为人才目标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运用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目前在儿童幼儿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儿童舞蹈无法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促进儿童全方位的成长。本文将从学习儿童舞蹈的作用入手,分析当代儿童舞蹈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相应的舞蹈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引言

儿童舞蹈具备了丰富的趣味性,调动儿童参与到舞蹈学习当中,并引导儿童运用肢体语言将舞蹈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儿童舞蹈能够推动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帮助儿童发挥自身所存在的潜能,同时也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广大舞蹈教师应当把握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不断探究有效地舞蹈教学策略,借助于多样化的舞蹈表现形式不断熏陶儿童的心灵,从而实现儿童智力的开发。
一、学习儿童舞蹈的作用

(一)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会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通过舞蹈学习,能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儿童本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学习舞蹈能够让儿童拥有新的感知。儿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模仿能力,加强了自身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也增强了儿童的创新性思路。

(二)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在当代,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家备受宠爱,因此在公共场合难免会出现怯场或者是害羞的状态。儿童舞蹈属于多人舞蹈表演,教师可以运用舞蹈的外向特征,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促使儿童拥有活泼的性格。在舞蹈排练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要求舞蹈队形整齐且动作一致,运用这样的舞蹈训练方式,能够增强儿童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行[1]。

(三)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舞蹈能够提升儿童的气质,同时也能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科学的舞蹈训练能够提高儿童自身的协调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成长,同时也能够提高儿童的食欲,增强了儿童的身体素质。
二、儿童舞蹈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过于功利化

当下儿童舞蹈教育逐渐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由于考级教育的实施,儿童舞蹈过于重视测试成绩,所以导致儿童舞蹈教育也无法避免产生功利性的思想。儿童舞蹈教育应当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作为教学目标,而非是为了考级,运用死板的舞蹈教学方法,反复的让儿童去练习舞蹈曲目。长期以往,儿童并不能领会舞蹈艺术的内涵,更别说儿童的艺术涵养。在这种极具功利心的舞蹈教学模式下,不仅约束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儿童创造力以及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家长并未重视儿童的兴趣,很多儿童最初放弃学习舞蹈的原因,就是因为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再加上当下的儿童舞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所以学生十分的反感,甚至还会导致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部分儿童在家长强硬的态度下仍然进行学习,虽然家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无法取得有效地舞蹈学习成效。

(三)舞蹈教材缺乏规范性

当下的舞蹈教学缺乏了统一性,舞蹈教材也是缺乏了规范性的,致使很多舞蹈教学内容过于成人化。目前,儿童舞蹈教材种类非常多,可是很少有能够满足教材能够满足当代儿童舞蹈教学需求。甚至部分内容并不符合儿童当前的年龄阶段进行学习。当前也有很多舞蹈教学市场开始鼓吹各类舞蹈学习,例如说街舞、拉丁舞等,这些舞蹈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训练方式上来看,都并不适合当代儿童这个年龄阶段进行学习。我们也应当正确的看待市场需求,不断需求多样化的舞蹈教学形式对儿童进行教学[2]。

(四)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儿童舞蹈教室自身的舞蹈教学水平非常低,致使儿童舞蹈教学成效并不高。很多舞蹈教室甚至都不是科班出身,并未受到专业化的训练,也没有正规的学习过儿童心理学知识,将自身舞蹈专业理论的不足之处完全暴露了出来。很多儿童舞蹈教师也无法用专业术语对舞蹈动作进行基本的阐述和定位,儿童无法理解舞蹈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降低了儿童舞蹈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对儿童舞蹈教学的限制,约束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也致使儿童的行为受到限制,学生无法在舞蹈课堂中感受到快乐,降低了舞蹈课堂教学成效。
三、儿童舞蹈教学策略

(一)优化舞蹈教学策略

儿童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并未完善,所以很容易会发生变形,儿童是不适宜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时期,想象力也十分的丰富。儿童舞蹈应当根据儿童的生长规律,尽量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内容。儿童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往往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活跃的音乐,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儿童也能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即兴发挥。教师还可以为儿童创设有趣的舞蹈教学情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促使儿童能够更快的掌握到舞蹈学习要点。例如,教师在为儿童讲解动作时,首先应当为儿童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再结合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动作,运用教室生动的描述,便于儿童的理解,也能够让儿童感受到舞蹈学习的乐趣。

舞蹈是由一個又一个的基本动作组合而成,基本动作的熟练程度是能够顺利完成舞蹈学习的前提。因此,舞蹈教室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基本动作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新疆舞时,是要求儿童必须学会踏垫步以及手腕转动这两个最基本的动作。任何一种舞蹈都有着最基本的舞蹈动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当先让学生对舞蹈的基本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运用多媒体为儿童展现优美的舞蹈,也会给儿童带来更多的震撼,增强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二)采用兴趣教学法

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且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精心选择有缺的舞蹈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舞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动作的模仿,慢慢开始熟练舞蹈基本动作。教师可以将舞蹈内容变成故事讲述给儿童听,运用舞蹈教学活动将儿童引入到舞蹈教学之中,将儿童带入到舞蹈教学之中,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儿童参与到舞蹈学习过程中,也保障舞蹈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为了促进儿童舞蹈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运用具有趣味性的舞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了解到舞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生活常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泼水歌》这种具有着趣味性的舞蹈,引导儿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这只舞蹈针对一些胆小且不敢承担错误的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明白道理的同时,也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儿童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当对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不断创新儿童舞蹈教学模式,给予儿童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空间,引导儿童对舞蹈进行探索,增强儿童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运用这种儿童教学方式,推动了儿童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教学契机,运用音乐为儿童展现出一段故事,让儿童进行自由发挥。教师还要引导儿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运用舞蹈动作将其表现出来,运用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能够让儿童的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意义,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奇思妙想,也在感受音乐过程中编出更多新奇的舞蹈动作,培养了儿童的创新能力[3]。

(四)提升儿童舞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儿童舞蹈教育就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定期对舞蹈教学教师进行培训,组织舞蹈教室进行有计划的进修学习,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儿童舞蹈教师对现有的儿童舞蹈教室进行培训,这样能够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运用定期培训的方式,能够帮助舞蹈教室掌握到更多的教学技巧,也能够提升儿童舞蹈教室自身的气质。通过对舞蹈基本动作的分解教学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也为儿童的舞蹈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舞蹈教师也应当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并提升舞蹈鉴赏能力和舞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的自我学习。儿童舞蹈教室应当搜集相关舞蹈教学素材,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指导,儿童舞蹈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儿童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便于舞蹈教教师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儿童舞蹈的教学效果。儿童舞蹈教室还应当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结语

儿童舞蹈教学能够推动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儿童舞蹈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若想要改善当前的教学局面,首先应当从儿童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出发,充分意识到儿童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带领儿童舞蹈教师朝着正确的道路不断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黄婷.浅谈当今少儿舞蹈教学现状和问题[J].作家天地,2020(21):184-185.

[2]任晓璐.少儿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J].长江丛刊,2018(29):30.

[3]生曉琴.少儿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7(17):90.

作者:温卫玲

第2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略读课文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最新出台的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的略读课文能力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本文就小学生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入手,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种卓有成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有效性 策略分析

语文是培养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学科,反观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根到底,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是围绕考试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很好的考试技巧和方法,而在这其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略读课文题的答题技巧,这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该一直秉持的。

一、小学语文与略读课文

1.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会学生正常的听说读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围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展开。考虑到在不过,9年义务制教育体制之下,参加小学学习的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6-12岁之间,还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智商和情商都处发育过程当中,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上述实际情况相结合,老师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更高质量的学习。

2.略读课文

这里提到的略读课文,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而言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倡导学生采用阅读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课文,主要目的有两个。首先,略读课文能够帮助學生节省时间,在全市教学的视野之下,学生需要在同时间段内,学习多门课程,时间相对比较紧张,而针对每一篇语文课文,都要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精细的分析的话,就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略读课文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的时间;其次,略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提升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过程,针对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绿萝课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效率低

当前,小学语文老师讲解一篇标准的语文略读课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左右,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实践教学证明讲解的用处并不大,更严重的是,课堂讲解的拖拉很容易造成学生做题节奏的拖拉,最终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文略读课文成绩的不理想。此外,在略读课文课的课堂上,教师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讲评习题时,常常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殊不知这样做反倒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空间

实际案例往往更能说明问题:在吉林省某省属重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针对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独自讲了两个小时,在课后的走访中,调查者发展,课堂效果其实并不好。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语文老师往往更强调课堂知识的密度,课堂上学生一直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这是我们应该着力避免的。

3.不能兼顾学生全体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表演性质应该为教师所摒弃,教师更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的利益诉求。当前的课堂上,往往是少部分学生回答了大部分问题,普通学生没有在语文略读课文课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成长。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看,当前的这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有所改变。在教学实践中,“老是喜欢好学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情感倾向,但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在实际教学中则应该重视全体学生的利益,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的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也正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和强调的。

三、增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导致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适应小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习惯,不按规律办事。对此,教师应该重视观察学生的需求,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应该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生面前转变姿态,以学生的具体需要为导向,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小狐狸卖空气》一文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摈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泛读,来掌握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略读的正确方法。

具体操作上,教师应该更有平等意识,尝试和学生做朋友。并且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做令学生信服的老师。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植学生略读课文兴趣

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的略读课文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在增强学生略读课文能力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略读课文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启发学生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略读课文方式,并培养学生好的略读课文习惯。由于人性中本身存在的好奇的因素,多数学生其实是具有略读课文的内心需求的,在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帮助学生挖掘略读课文本身存在的乐趣。在错误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发现学生的略读课文兴趣正在不断丧失,由此,启迪学生的略读课文兴趣其实是破解当前学生略读课文成绩不好问题的必由之路。

为解决当前的困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生的略读课文兴趣,应该重视运用鼓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向学生传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事实上,在人教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所提到的素质教育,其实并不是不要成绩,而是要在强调成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之下,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应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题目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前,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课文题目的得分不高,原因并不在于知识储备不够,而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答题的好方法。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应该下大力气,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答题的技巧。

例如:老师在进行这一事件讲解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略读方法和手段的总结和掌握。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和老师讲解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提升考试成绩。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向学生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尤其对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来说,帮助学生在接触语文略读课文题的初始阶段就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宪章.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教育,2013年35期

[2]麦晓梅.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研究[J].教育从业者,2014,(2):175-177

[3]孔立兴.小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小学研究与评估),2012,(3):75-77

作者:甘露莹

第3篇: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词汇掌握量对后期学习英语其他知识点有直接的影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强化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加以强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莘,北京梦坊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英语课程中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掌握,都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英语词汇属于英语的基础学习内容,保证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基石。实践证明,英语词汇掌握好的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就很高,掌握充足的词汇后,学生在阅读英文语句、文章时的理解能力也比较高,因而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加以强化的意义

英语是初中课程的重点学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掌握英语词汇是学生其他英语学习能力得以强化的前提。无论是英语听力、阅读理解,还是英语写作,都对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词汇,那么面对英语词句与文章时,根本无法理解其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即使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等知识也是没有意义的。另外,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也需要学生明确词汇的含义,才能实现对于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不难看出,英语词汇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先提条件,英语词汇的掌握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有效开展英语词汇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实现词汇发音标准、含义正确理解,还要增加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这对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有助益的。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将词汇教学作为重点,词汇教学在英语课程教学的占比非常小,这导致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不牢靠,英语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后期英语学习的困难度增加。不少老师的英语词汇教学都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单词,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词汇的含义也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强硬的记忆,这样学生死记硬背的词汇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得牢靠,但是很快就会忘记。教师不够重视英语词汇教学,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记忆词汇的效果很差。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这是影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2.教师应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不佳。英语词汇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有效性,当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词汇教学整体氛围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词汇的状态也不积极,导致学生自身也不重视词汇学习。初中英语词汇量非常大,教师单纯利用音标让学生学习词汇属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明显不符合新课改要求,对学生词汇掌握的帮助性不大。词汇教学与其他英语知识教学相辅相成,这一点是很多英语教师没有明确的,如果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有错误,那么后续学生对英语语法、语句的掌握理解也会出现偏差,词汇掌握不到位,后面的英语学习很难高效顺利地开展。另外,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还需要加强。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若是创设的词汇学习环境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其学习词汇的自主性也就不会提高。

3.英语词汇量大,记忆难度高。初中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英语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语言,词汇大的情况下就需要学生长期记忆积累,才能掌握更多的詞汇。在记忆英语词汇时,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难度增加,很多学生没有了解英语词汇发音与音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想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这种记忆方法也比较乏味,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是教师需要强化的重点。

三、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目前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英语词汇掌握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对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明确,有针对性采取问题解决措施,才能改善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优化。下面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提高词汇教学重视度,优化教学方法新颖性。首先,教师要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度。教师要明确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学生对英语语法掌握的前提是理解英语词汇的属性,词汇属性不同,在语法中的运用也不同;英语阅读理解也需要学生能够明白每个词汇的含义和词汇组合所表达的含义。诸如此类,英语词汇的掌握就相当于“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后续结构的建设才能实现,英语的综合学习也是如此,有效开展词汇教学才能实现综合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进行强化。词汇教学本身缺乏趣味性,因而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要多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词汇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词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词汇,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一些水果单词时,老师可以准备几个水果或水果卡片,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水果玩点名游戏,赢的有奖励,输的惩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边玩边学习词汇,教学效果更佳。

2.将英语词汇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开展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动态的事物要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在开展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词汇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将语言形式的词汇变成更加立体的形象,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更容易。例如,在学习watermelon(西瓜)这一单词时,单纯地重复记忆单词比较死板,学生过段时间很容易就忘记。教师可以拿一个真实的西瓜到教室,在西瓜上贴上写有watermelon的纸条,或者在一张西瓜图片下面写上watermelon来帮助学生建立单词与含义的连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帮助其加深对词汇的印象。

所有语言都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因而英语词汇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实用的,也能改善英语词汇学习单一乏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词汇教学的工具,在词汇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词汇含义在生活中有何体现。例如,在学习desk(书桌)、pencil(铅笔)、book(书)等词汇时,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事物,直接让学生对照词汇与实物进行记忆;或者在学习bus(公共汽车)、bike(自行车)、way(路,道路)等学生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事物时,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在哪里看到过它们,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词汇含义对应的事物,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词汇记忆和掌握。

3.微课词汇讲解法的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微课词汇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词,对学生词汇掌握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每一个单词的构建组成都具有相应的规律。通过掌握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寻词汇组成的规律,更容易记忆。英语微课词汇讲解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同一个英语单词词汇属性不同的情况下,单词的组成就会存在差异,以单词compete为例,它可以变成名词形式和形容词形式,变成名词时,需要在原本的单词后面加上-tion,而变成形容词时,需要在原本单词后面加上-tive,这就是词汇组成的一种规律:动词变成名词时需要加-tion,动词变成形容词时需要加-tive。换成其他词汇也可以利用這一规律进行记忆。又如,词汇在不同时态的语境中表现形式也会不同,现在进行时的语境中,动词就需要加-ing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综上所述,运用微课词汇讲解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变化的构建规律,对词汇运用能力的掌握有所助益。

4.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所谓思维导图教学法,就是将整体的词汇教学内容进行分化,通过思维导图加以呈现,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词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带领学生将词汇进行分类记忆,明确词汇掌握的重心,并能由词汇的学习,引申到英语其他知识的学习,将词汇学习与其他知识点学习进行关联,实现英语综合学习。

例如,“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动物类词汇,那么思维导图中总领的词汇就是animal(动物)、zoo(动物园),将课本中包含的所有动物单词填充到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将各个动物的单词与图片或实物对照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动物类词汇学习完后,就需要对形容动物的词汇进行掌握,它们与动物类单词相结合以短语的形式呈现,如panda is lazy(熊猫很懒)、the tiger is smart(老虎很聪明)、the elephant is friendly(大象很友好)。最后就是通过词汇、短语的学习,进入英语语句的学习,这一单元的重点语句为“What...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Because...”。可以将学习的词汇与短语带入句式中,既能加深对词汇的记忆,也能更好地掌握语句。

5.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比较常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有效性强化效果良好。情景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把词汇放入一个具体的情节环境中更便于让学生理解。初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阶段,在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将英语词汇与具体形象相对应,学生的词汇印象会更深。情景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能调动学生参与词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英语词汇掌握效果的强化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birthday(生日)这个单词时,就可以创设生日聚会的情景,让学生想想参加过的生日聚会是怎样的,可以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一起总结与生日相关的英语词汇,一起进行小组汇报,这样也可以复习巩固学生以前学习过的英语词汇。还可以提出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birthday present?”(你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是什么?)、“What kind of birthday party would you like?”(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日派对?),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birthday的含义,也学习了词汇在语句中适用于什么样的情景。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地的活跃词汇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词汇教学中,增加了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要对词汇教学重视起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英语课程综合学习的关键。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观察总结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词汇学习反馈情况,合理地调整词汇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词汇学习的教学策略,实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张立清.探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0(44):86.

[2]周莹.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1 (8):32.

[3]宋立旭.浅析“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86):93-94.

[4]王静.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英语, 2020(24):29.

作者: 李莘

第4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多肯定,少批评,注重学生的人格构建

其实,每个人都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从您的嘴里念出来,得到您的表扬。”因此,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地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尤其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有时也可以来点“美丽的谎言”;以此让他们认识自己也可以写好作文,来促进他们写文章的信心。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此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好处。我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心里铆足了劲,下次我还要写出象样的文章来。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本次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文后批语效果要好。

二、多体验,多观察,回归作文本源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多观察生活。

在此,有必要提及新课改的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念和生态伦理观念,主体教育观念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三、多“说”、多“辨”落实“口语”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教学目的的需要出发,多给学生创设“说”与“辩”的机会,可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开展切磋性的“百家争鸣”;也可课前分两种命题,“即席讲演”,课前两分钟一条格言谈心得体会,或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出题,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用手势等适当的辅助手段,教师或学生做点评,还可以在写作训练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可以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读、多写,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的练习。

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午饭晚饭时间都要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提倡多阅读书报,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冲出困境,走向光明!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阶段总结

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品格入手,培养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其中阅读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作文创新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促进了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具体做法:

首先,我们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借助典范的课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精神营养,从阅读中学习好的思想品质,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从阅读中提高文学、文化素养。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中,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水平,积累了写作素材,学习到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写作的技巧。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周利用固定时间阅览,利用班级“图书角”广泛交流阅读,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 再次,注意积累。“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作文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积累,因此,我们提倡并指导学生不仅在阅读中积累,更要在生活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或段落,每天背一首古诗词,每周写一则随笔(字数不限),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并做到读中思写,以读促写。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素材,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把作文教学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进而去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事,小事,悲喜事,尽为我用,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提倡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的生活,提倡写生活中的真情。这一点,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就能够看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影子,聆听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巨大回声。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积累,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丰富多彩。

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

第一、主题方面,指导学生从主题这一角度进行创新,就是要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或者运用逆向思维求异,“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第二、题材方面,题材是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走红”的话题作文内容相关性的要求就为学生选择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它可以让学生灵活地选用自己熟悉并能更好把握的材料进行写作。

第三、语言形式方面,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记叙生动、描写细致贴切,富有文采,创作出神采飞扬的作品。

第四、文体形式方面,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如小说,寓言,童话故事,书信,日记,等等,打破传统限制,别具一格。

二、取得的成绩:

(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个性化作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实施全方位把关,面向全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 (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笔记,写日记,小练笔等,写作能力日渐提高,为更好地进行个性化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在校内外的各项比赛中纷纷获奖。

三、思考与启发: (一)培养兴趣为先导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教师对写得好的夸一夸,对不敢写的拉一拉,对写不好的帮一帮,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渐渐形成写话的兴趣。 (二)重视个性化作文的引领

个性化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也不多,当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因此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使作文个性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设想:

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侧重于作文课堂教学,向作文课堂教学要效益。我们还要让作文向其他学科更好地延伸,让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与艺术学科相融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我们将不断建立完善的作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5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贯穿于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在针对有效教学的究中,我们也发现关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众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主要从中小学和高校的有效教学研究出发,就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一、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 基于教师的角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方法,众学者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

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刘万海、李倩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责任担当是有效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与关键性保障,所以教师要从改变教学认识和教学价值观

1入手,超越当前的功利论责任观,追求生命价值论责任观,从而更好的达成有效教学。除此之外,辛志英,王升等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动力,因此培养建构教师的教学情感尤为重要。教学情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集体的情感等。2在此基础上,赵鑫提出有效教学决策是教师情感与教师理性协调互动的过程,教师掌握并

3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升自身情感修养,是实现决策有效性的根本路径。

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钟启泉等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并且在对课堂进行研究时最重要的就是行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实际上对老师的发4展也是有帮助的。谢利民等学者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并且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最终能使师生

5双方都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和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达成有效教学。

最后,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李蓉春等学者从整体上提出教师要从确立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准备完善的教案,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6氛围,建构多元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出发,以期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除了整体上的策略,我国学者也纷纷提出了一些具有独特视角的具体策略。

洪松舟、卢正芝等学者指出了提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也是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并

7且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掌握好提问的能力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在此基础上,邵怀领从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这五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

8性实施策略,指出在提问时,教师要做到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以及问题少量。颜敏提出了“倾听教育”的观点,认为与学生在课堂建立民主对话原则和合作关系将有利于有效教9学的实施。黄显涵,李子健提出教师反馈策略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课堂文化等诸多要素来选择适当的反

10馈策略以此推动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田澜,张大均指出开展策略教学是促进有效教学的 12 刘万海,李倩.“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15-16). 辛志英,王升.保证主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3 赵鑫.教师有效教学决策的情感基础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J].2012,(5). 4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5 谢利民.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6 李蓉春.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9,(5). 7 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8 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 9 颜敏.“倾听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活动探微[J].中国教育学刊,2011,(2). 10 黄显涵,李子健.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4). 重要途径,具体从策略的选择与科学设计策略教学的方法两方面去实施。其中要求教师重点

1把握激发策略学习的动机、精讲精练这两个具体方法。有学者提出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教学新视角,所谓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创新、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是协助个人获取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效方式。而在教学中应用教师知识管理理论,将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

2面产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二) 基于学生的角度

众学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等。

从学生的自主性角度出发,李子华等学者提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被倡导和推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教学的策略,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此为前提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发展元认知,加强思维训

3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施铁军,王仁甫等学者提出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主要包括课本的研读、自主学习的时间、

4学习活动的空间、问的权利以及学习的体验,把学习主体的权利转交给学生。吕宪军等学者提出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向学生提供背景知识、联系实际、观察、实验、

5操作、质疑、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的角度出发,辛志英,王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是主体教学的落脚点,学生有效参与策略体现在设计有效活动,创

6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除此之外,何善亮等学者认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内在根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出要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比较可

7取的做法是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 基于建构课堂的角度

有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学生、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其中教师如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除了整体上的具体措施、师生课堂交往和课程资源开发,学者们还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教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从整体上看,王洪伟等学者提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实施要点:用好教材资源;了解学情;设计适切目标;改变学习方式;优化“讲练”策略;引导帮助学生;教与学的和

8谐;缩小个体差异;坚持教学反思。吕宪军,王延玲等学者提出了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重过程、形成认知结构、创设联系情境、提供真实学习情境、实施探究学习的9五个方面。

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结合出发,学者就课堂交往、构建生本课堂及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李学红等学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个充满生

10命力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诉求。在此基础上,和学新,陈晖等学者认为有效 12 田澜,张大均.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内涵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那明明,金玉梅.有效教学的新视角:教师知识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3 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4 施铁军,王仁甫.“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有效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4). 5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6 辛志英,王升.保证主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7 何善亮.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5). 8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9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10 李学红.区域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教学交往可以促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进而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的教学交往需要充分认识教学交往的本体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还要不断创设有

1利于交往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何善亮等学者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达成途径是建构生本的课堂,即建构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具体说,首先教师要创建宽松、学生能够掌控的学习环境,其次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触动或唤醒学生,然后要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最后需要实施包容性的、回应式的学习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行为

2上,倾听与对话尤为重要。易良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要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择

3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吴玲等学者提出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要做到兼容兼顾,让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互动共生,

4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精彩。周晓阳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提出建构“自主、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效预设、建构课堂,再生成性地教、实践课堂,然后有效评价、反哺课

5堂,最后教师的专业性要不断提高成长,保障课堂。

最后从课堂的形式及外部资源的角度出发,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策略研究。张延凯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扩展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获得新的动力,提出突破教科书的制约和跨越课堂时空这两个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教学活动的场所和方式来说,希望能够从有限的教学空间拓展到无限的自

6然和社会中去,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赵连根等学者提出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所谓新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是基于课

7程的,是由原来的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学现象。辜伟节等学者提出了课堂

8有效教学评价观点,要求积极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素结构。韩艳梅提出课堂规范同样可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课堂规范包括组织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两者既要有共性的特点也要有个性的特点,并且要因生、因师、因校、因区的不同实际而有不

9同的要求。当然,制定合情合理的规范之后,有效的实行才是规范落地的关键。谢同祥,沈书生等学者提出了有效课堂讨论的教育活动形式,认为有效讨论的开展需要组织者、参与者、前提与条件三个要素充分发挥其角色功能并相互有机协调。讨论开展的好,对有效的课10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虽然关于高校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与呼声日益高涨,众学者也对高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具体策略。

宋秋前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高校有效教学的五个实施策略,简要来说包括确立整体有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五个策略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整体上的要求,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策

11略也都是从这些方面出发的。 12 和学新,陈晖.论有效教学交往的实现机制[J].教育科学研究,2011,(5). 何善亮.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5). 3 易良斌.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4 吴玲.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 5 周晓阳.建构“自主 、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6 张延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7 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8 辜伟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视点及其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9 韩艳梅.追寻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J].上海教育科研,2011,(3). 10 谢同祥,沈书生,牛玉霞,刘强.有效课堂讨论的原理[J]..教育科学,2007,(6). 11 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吴艳茹,闫广芬所做的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的报告中得出了教师教学方法急需提高的结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同进而高度评价。但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到满1意。高校有效教学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基于此,樊泽恒等学者提出绩效技术是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利用这种技术方法,应从树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能力动态绩效分析系统,持续诊断教师“教学能力差距”,形成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模式。还有有学者认为教师角色多样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评价发展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学者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提出了有效教学

3的策略,提出有效教学研究应包括教学、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3个方面的策略。

最后有学者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高校各科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学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中呈现泛化,机械,运用主体单一,

4使用的形式主义而导致效果差等等不合理现象。

12 吴艳茹.闫广芬.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J].课程与教学论研究,2009(3). 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3 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10,(4). 4 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第6篇: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过程及感想

开阳二中教师:杨 青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引起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关系的变化 和重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 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一)研究内容: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

四、主要创新点

(一)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利用生活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 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出可以采用的一第列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结构 的策略、改进师生 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优化评价方法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训练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课前预习、课堂构建、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三)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

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首先,课堂提问不是一种随意迁就而问,不应是无计划的提问,为使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起到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适时设疑,巧妙发问,这样既防治打击后进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发先进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起来充满活力。提问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学生的法宝,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成功而提问,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提问。

第三,问题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可接受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有开放性,问题要层层递进,层层加

课题本身需要创新,能有效地提问问题,可以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会在今后的学生的教学对话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问,并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究课堂的有效提问的方法来跟好的引导孩子们的学习。

第7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

第8篇: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从化市第四中学

邓瀚基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 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物理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2.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3.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希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用教材教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 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物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物理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 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 创造性地“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纵横无度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三、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物理”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 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知识结构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体现了“物理问题生活化”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看图说话”,这里要突出物理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2. 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3. 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在公开课、研究课中,有的教师创设了太多太杂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为地降低思维要求,变成以机器灌人。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四、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是物理探究活动的教学,而物理探究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物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物理”为“物理探究”。学生对物理探究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物理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物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物理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学法指导的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

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现代教学观认为,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由传统的重教轻学转向以学论教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教师要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起。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

3.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物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从物理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物理的思维”的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4. 辩证地认识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针对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状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学习方式是唯一的选择,也绝不意味着反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功能,各有利弊,各司其职,不可偏废。实际上,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会呈现出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探索和接受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状况。教学中,教师应全面、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出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学习,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六、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4. 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总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第9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从我班的数学方面来看,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陶行知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研究表明,基本口算与笔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723以上)。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自己的专业发展。

五、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六、研究内容与操作:

(一)研究内容:

1.对我班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 (1)培养良好数感的有效策略。 (2)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增强实际应用的有效策略。

(4)培养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5)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设计算情境,拓宽计算平台,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二)具体的操作措施

1、对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本年级的计算教学的训练重点。

2、创设计算情景,激发计算情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克服枯燥、被动的心态。 (2)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 (3)增强计算的趣味,培养计算兴趣。

3、运用策略,培养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拓宽训练平台,丰富训练形式。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

八、我认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 (一 ) 心理方面的原因

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许多,这就是我们家长经常所说的:‚明明是会做的计算题,可就是因为‘粗心’给算错了。‛这个‚粗心‛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原因造成的。

1、心理不够重视,感知比较粗略。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我在平日的测试中发现,题目中明明是写着12.8,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1.28,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与此类似的忧郁感知的粗略而导致的错误并不在少数。

2、思维定势的干扰。

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

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1.28+3.5÷7,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5÷7(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一运算顺序)。

3、短时记忆比较弱。

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125×4时,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该向前一位进几,从而导致算错了数。

(二) 知识方面的原因

除了心理方面原因,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导致计算失误的一大原因。

1、口算不熟,计算不准

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而且错误率也是比较小的,但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却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方面,在笔算出现进位或者是退位减的时候,这些薄弱的地方就会体现得尤为明显。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99+8.5=8.5×(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99+8.5),造成失误。再如,3.2×101=3.2×(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如果算理不清楚,形成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上一篇:旅游项目推进实施方案下一篇:名人名言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