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攻坚简介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村脱贫攻坚简介

脱贫攻坚成果下乡村特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今后发展的重心,其中“助力产业富民,推进扶贫产业向富民乡村产业升级转变”是考察脱贫攻坚成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本研究主题通过对张家口市张北县的特色农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找出张北县特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张北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品牌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字:脱贫攻坚 特色农业 对策

本文主要运用治理与参与式治理的相关理论,从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出发,着眼细节深入研究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参与式治理理论角度分析了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目前的现状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提升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张北县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引领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在缺乏扶贫政策利害关系人参与的情况下,扶贫政策很难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难以得到优化和发展。笔者在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调研发现,2015 年到 2017 年间实施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政府主导了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项目选择、产业发展、利益分配。根据走访调研发现,养殖项目损失率高的原因主要是贫困人口缺乏相应的养殖技能和养殖方法,最终还是归结于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施策不精准。在获取项目收益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获得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收益,甚至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还没有收益的情况下,采取了提前一年收取项目收益的制度政策。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政府包揽了一切,缺乏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利害关系人的参与。

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都是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参与者,政府也在积极引导社会多主体参与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但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角度来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的投入等等必须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同时承担着相应的市场风险。而目前的扶贫资金、资产政策要求,扶贫资金、资产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期间,不得存在减值、损失,这就造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确保扶贫资金、资产安全保值增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丧失主导产业发展的决定权。完全按照政府政策要求引导产业向稳定保值的方向发展,导致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市场活力,从而限制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二)扶贫格局较小导致社会主体参与不足。虽然张北县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强调扶贫工作应发挥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但由于政府即是资源的分配者又是责任的第一承担者,其他社会参与主体的扶贫目标与政府扶贫工作考核内容相距甚远,扶贫力量过于薄弱,导致政府必须主导整个扶贫过程。一方面社会各类扶贫主体对社会扶贫的参与感不强,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兴趣不浓,同时对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认识缺乏了解,忽视了支持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大多是散兵游勇,在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展这样的投资缺乏长远规划和资金支持。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方面也有存在的一些问题。

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则是建立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的缔造者,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贫困户联结的纽带环节。龙头企业的发展和特色农业产业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专业合作社和贫困人口的实际利益。在利益联结机制中,参与者之间没有利益互动的平台。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政府没有建立促进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支持机制,弱化了利益关系,贫困人口作为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发挥不足。特色农业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是蔬菜、水果、猪、牛、羊等基础产业,产业同质化严重,缺乏产品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将资源、产业和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影响了特色农业产业效益,贫困人口收益也大打折扣。农产品的同质化又激发了价格竞争激烈。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中,产业水平低端,扶贫带动不足。

近年来,张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比较粗放,产业基地小型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种植、养护技术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发展不能有效带动产业技术升级。新技术推广较慢,新品种更新慢,同时品种结构与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不适应,造成农产品缺乏竞争力,价格上不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慢,造成了当地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程度普遍不高。

张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過程中还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特色农业品品牌多而杂,缺乏知名度,没有特色农业产业核心品牌竞争力等问题。比如笔者走访的张北县白菜产业园所在的村庄,一个村同样的产业,同样的农作物,因销售主体不同,销售的品牌确很多,同质化问题严重,不能抱团发展,品牌杂、产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力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同时,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当地种植户对合作社抱团发展存在认识不足,更习惯于分散式经营,单打单干,出产的特色农产品大多自己销售。对打造公共品牌认识不够,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化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增值空间不大。

(四)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匮乏。特色农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就要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劳动服务获得经济收入。就笔者在张北县调研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发现,现阶段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对劳动力的素质也有一定要求,由于长期以来贫困人口缺乏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技能严重不足,导致相当部分贫困户劳动力与产业发展不能相适应,无法胜任产业发展的相关劳动工作。

在现有贫困劳动力中,绝大部分贫困劳动力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受技能水平和文化水平低的影响,贫困劳动力在工种选择上也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二、张北县特色农业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政府过度干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张北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大都由政府主导整改过程,从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建设、运营管理,均由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脱贫攻坚期以来,张北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果,已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脱贫质量稳步提升,但是政府主导过度的弊端也显现出来。

在主导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过度干预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政府主导了政策与资源配置,而并非是按照市场需求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利益分配等行为,这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帮扶成效,使得贫困人口获得收益,并且能够确保扶贫资产稳定增值且不流失。另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及要求,并且更方便的做好迎接各级扶贫检查工作,从而全程主导了整个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二)政策制定过程缺乏扶贫对象的参与。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政策制定、产业实施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如果從参与式治理的角度去考察确实存在着政策制定方面扶贫对象参与不够的问题。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者缺乏利害关系人即扶贫对象参与制定政策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充分考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到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非政府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也缺乏足够的调研了解,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大多是政府的“一厢情愿、一人当家”。另一方面是扶贫政策利害关系人(特别是扶贫对象)表达意见的渠道不畅通。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范围有限的政府部门内部运转,而直接参与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的非政府组织、贫困人口处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他们并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具体的政策过程和出台的措施。导致即使对扶贫政策有意见建议,却不知到该如何反馈,或者去哪里反馈,严重缺乏政策制定的参与。

(三)特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张北县农业仍然以传统白菜土豆等传统北方农作物种植为主,生产小农化,不成规模而且产业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在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成熟,生产收益还不高,短时间内还没有广泛受到百姓认可,土地流转数量少,产业发展效益不高,发展和带动作用发挥的并不是很理想。

(四)特色农业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而当前缺乏专业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人才资源短缺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以及“互联网+”的社会市场大环境,过去老一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成为产业发展的绊脚石,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高学历高素质、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和市场观念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张北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部署,科学划分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区域,把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项目数据库,共同研究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和产业振兴项目。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扶贫信贷风险隐患排查,尽早尽快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要积极探索解决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产业项目发展要由政府干预向转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做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要坚持市场运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的实质是用好本地资源优势的经济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律,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要弱化对产业发展的干预,重点加强扶贫组织的领导,畅通贫困人口与经营组织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各界扶贫主体的参与和帮助。

(二)挖掘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张北县主要农业资源,比如白菜、土豆等农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发挥交通便利、产品特色等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要利用张北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和新技术产品加工开发,扩大和深化加工,创新产品技术模式,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做深做长特色农产品产销一条龙,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形成加工产业技术优势,提升加工产业化经营水平。

充分发挥张北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好张北县农业科研机构,发挥好专业农业技术关键作用,加快培育新型农产品品种,同时要根据张北县的自然情况、地理环境和市场经济需求制定特色农产品改良方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一体化种植技术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对农作物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增强张北县本地石榴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继续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巩固和发展现有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品种,大力引进和推广不同成熟度的农产品品种,延长农产品销售期限,积极探索新品种市场认可的不同口味,注重农产品种植区域规划,不断增加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快优良品种革新,不断淘汰老旧品种,提高农产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扩种提质并重,确保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逐年增加新品种种植,彻底改变栽培品种良莠不齐的局面。定期开展农业种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技巧,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增强种植户的致富本领,增加收入。

加大张北县特色农产品及相关产业宣传力度,瞄准国内、国际市场,突出“互联网+”的思维,加强与高端主流媒体的合作,共同参与产业服务建设,积极做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开拓,扩大张北县已有的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农业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和扩大品牌效应。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休闲旅游,加强与国内各景区和各大旅行社的合作,搞好“张北三日游”旅游线路的对接,加快形成大旅游促销体系,努力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新突破。通过申请原产地保护、注册商标等有效的品牌建设措施,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和保护支持体系,提升品牌价值,增加附加值。

(三)加大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坚持本地培养和外地招引并举的人才策略。加大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突破口就是抓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抓紧张北县特色农业产业关联贫困人口的农业技能培训。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要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提高组织劳动职业技能培训频率,根据特色农业产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劳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让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贫困人口尽快掌握适宜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致富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和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中的领导,通过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组织优势、组织魅力招引经济发展人才。提供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优惠扶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正规常态的劳动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农村企业领头羊,为扶贫开发和特色农业产业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依托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条件,一是积极引进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高现有特色产业竞争力,为吸引优秀人才打好基础。三是吸引优秀企业家、大学毕业生、退休干部职工、退伍军人等新型创业人才回国创业,促进地方发展。(此课题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付伟,乡土社会与产业扎根——脱贫攻坚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的社会学研究[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16-24.

[2]赵然芬.加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14(003).

作者简介:魏羽洁(1998年—),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魏羽洁

第2篇:XX村脱贫攻坚情况简介

XX村,位于XX乡(镇)XX部XX公里。有耕地xx亩、林地xx亩,全村农户总数xx户xx人。该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经2017年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确定贫困户xx户xx人,现已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为xx%。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退出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在“两不愁”上,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依托XX地缘优势,引导xx户贫困户发展XX等经济作物,户均年可增收xx余元;依托县里出台的“两贷一补”政策,协助xx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xx万元,用于发展种养殖;发放“以奖代补”xx户xx万元,户均年增收xx元;实行劳务补助推进转移就业,给予xx人培训补助xx元,交通补助xx人xx元,缴纳30元意外保险xx人,促进转移就业xx人、年人均收入xx万元;结合村屯环境整治、日常安全巡逻、公共设施管护等公共服务需求,设置公益岗位xx个,其中贫困人口xx人,户均年增收xx元。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流转土地、产业分红、公益保障等措施,稳定增加收入,实现兜得准、保得住。全村纳入低保贫困户xx户xx人,占贫困人口xx%,按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元/年的保障标准,实行据实差额补助发放;县级产业分红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每人年收益xx元、低保贫困人口每人年收益xx元;租赁xx空地,利用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新建xx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可带动xx户无劳动能力户,户均年增收xx元,持续xx年(没有的可不写)。在“三保障”上,保障教育,全村享受“助、免、贷、改”教育扶贫政策,累计xx人xx万元。保障医疗,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率100%,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电子档案xx人,纳入县级慢病xx人、补贴资金xx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兜底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慈善救助6条保障线,为贫困患者报销医药费xx人(次)xx万元,人均减少支出xx万元。保障住房,累计改造农村危房xx户,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户均减少支出xx万元。

投入xx万元,补齐“三通三有”短板,已全部达标,其中:通宽带,全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上级要求。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100%。通硬化路,利用项目资金,硬化道路xx公里,栽植各类树木xx种xx棵,新安装自来水xx户,自来水入户率100%。有卫生室,维修1处标准化卫生室。有村医,配备xx名村医。有文化活动广场,现有xx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xx处;一整洁,实行保洁常态化管理,村屯环境卫生实现了屋里、院内、院外“三个干净”。

第3篇:老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简介

老庄村精准扶贫工作简介

一、基本情况

全村有2个自然社,现有农业人口95户414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37人,截止2016年底稳定脱贫25户102人,剩余贫困户32户145人,贫困面为35.02%。2017年计划脱贫21户106人,预计贫困发生率下降至9.42%,剩余贫困人口通过政策性兜底保障,实现脱贫。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现状

在建档立卡初,老庄村有砂化通村路7公里,有规模养殖小区1处,种植业以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层次低,农户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村级发展较为缓慢,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

三、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1+17”、市“2+19”、县“2+20”脱贫攻坚方案,全乡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立产业,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机遇抢政策,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于精准扶贫项目措施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通村硬化路7公里,硬化通社路及巷道4.5公里,解决了“行路难”;互联网连接到自然村,解决了“通信难”;建有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一处7间2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1500平方米、体育场等,并安装太阳能路灯18盏;修建花坛2个,面山绿化100亩,栽植各类绿化树种200棵;修建垃圾集中投放点2个,垃圾箱12个,全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抓培训提技能,调整产业促农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马铃薯、养牛、大蒜、核桃、花椒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全村种植马铃薯面积168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08.5亩,贫困户户均2亩;现有养牛户有4户,其中贫困户3户,以贫困户入股养牛大户的形式带动20户贫困家庭年收益达1500元;养猪户3户,其中贫困户2户,规模化养殖大户两个;养鸡户2户均为贫困户。全村劳务输出120人,其中贫困户59人,户均1人,其中长期务工人员为30人,从事零工的22人,2017年计划种植大蒜300亩,栽植核桃树300亩,种植马铃薯300亩。光伏扶贫项目1户,计划培训100人/次,通过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贫困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贫困户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融资促保障,严格兑现政策补助。全村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0户236万元。发放双联、妇联贷款10户46万元,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融资50万元累计发放31万元,2016年为贫困户发放富民产业补贴资金4.064万元,其中为种植业补贴2.964万元,养殖业补贴1.1万元,2017年为贫困户发放马铃薯种植15.19吨,通过多方面的资金融合,有力的保障贫困户发展产业所需资金不足之难题。

(四)抓基层夯基础,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第4篇:宝丰村脱贫攻坚工作简介

张家塬镇宝丰村地处千阳县城以北8公里的山塬结合部,辖7个村民小组,430户1340口人,精准识别贫困户131户426人。全村耕地面积4191亩(其中苹果面积1361亩,核桃面积780亩),2016年人均纯收入7397元。近年来,宝丰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标杆,以“五子”(开方子、换脑子、钱袋子、新路子、好日子)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乘借政策东风,创新经营模式,探索走出了符合本村实际、顺应市场需求、引领群众致富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一、精准谋划开方子。受地理偏远、产业单

一、设施落后、观念守旧等诸多因素制约,宝丰村集体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相对薄弱,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这个目标,在反复调研论证后,立足我县已建成全国矮砧苹果大县和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等优势,提出了“短期项目求效益、长远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探索建立了“党支部谋划+合作社实施+贫困户搭载+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模式,规划从201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施矮砧苹果脱毒自根砧MT—337苗木繁育项目,村集体新建优质苹果园210亩,建成千吨果品气调库和万吨生物菌肥厂,实现产值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实现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远景目标。

二、引导群众换脑子。如何摆脱传统经营方式、顺应市场经济条件、走好合作化发展新路子,前提是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和能人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村上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群众会和村民代表会,对矮砧苹果苗木产业的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广泛宣传,全面解读宣讲了省市县果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兄弟镇村育苗产业发展的典型事例,还在市县财政局带领下,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金台区硖石镇五七村、凤翔县城关镇西街村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引导群众在对比算账中认识土地流转的益处,形成思想共识,从而调动发展苗木产业的热情。在此基础上,由村“两委会”和千阳县盛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完成申报立项和组织实施。该合作社现有注册资金80万元,设理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等机构,落实18名工作人员,会员160人一致支持发展苹果苗木繁育项目。

三、用足用活钱袋子。将省财政厅下拨的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与扶贫开发扶持资金30万元进行整合,共投资230万元实施现代矮砧苹果苗木繁育项目。其中:出资87000元跨地域在王家庄村流转土地120亩,投资124万元购买优质苹果苗木25万株,投资52万元安装田间施肥、滴灌、背苗纤维橡胶棒等设施,并建成30立方水塔1座,安装地边围网1300米、摄像头4个,投资11万元用于购买有机肥料、农药、水费支出等。今年项目实施以来,4至8月份累计支付人工费用25万元。至8月底,共计投入项目资金220万元。在项目建设中,市、县财政部门多次深入项目工地,跟踪检查项目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从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精心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目前,矮砧苹果苗木繁育项目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各种投入、管理措施到位、苗木长势良好,省苗木繁育中心考察后与村专业合作社洽谈,已达成协议,对繁育的苹果苗木全部收购接管,可实现净收入200万元。

四、探索管理新路子。严格遵循项目建设和管理相关规定,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健全项目评审、清产核资、财务管理、工程评估、盈余分配等各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党支部谋划+合作社实施+贫困户搭载+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模式,即由党支部对壮大集体经济作出远景规划,确定主导产业,谋划重点项目,每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合作社在村“两委会”领导下,按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项目,每半月公布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动态,接受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双重监督;村“两委会”将贫困户中因病、因残、因灾和缺少劳力的特殊群体全部以入股的方式搭载到项目上,以产业化项目带动脱贫致富。在短期项目获得经济效益后,村“两委会”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长期性重点项目,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同时,村上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了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明确了项目管理者、实施者和受益者的主体责任,还聘请知名果业专家和专业团队从项目顶层设计、田间生产管理等方面全程指导,聘用7名专业技术人才长期驻村参与大田管理,从而保证了项目质量。

五、创造富民好日子。根据合作社章程,矮砧苹果脱毒自根砧MT—337苗木繁育项目完成后,对苗木销售实现的200万元利润,由股权持有人按项目建设初期资金的投入量进行收益分红。项目建设230万元总投资中,村委会以股金方式投入200万元,受益经营利润的90%作为分红,共180万元。其中160万元继续投入到合作社,用于扩大再生产。20万元由村委会管理,用于孤残救助、贫困学生资助、贫困家庭补助和村级公益事业支出;60户贫困户以股民身份投入股金30万元,受益经营利润的10%作为分红,共20万元,户均分得红利3300元。苗木繁育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庭收入的大幅增长,为贫困农民打好脱贫致富翻身仗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体社员和越来越多的产业搭载群众都可以根据自身入股情况,享受红利分配,逐步过上共同富裕的好日子。

下一步,村上将着眼产业化发展强村富民的总目标,进一步巩固优质苗木繁育、优质苹果栽培这一主导产业,围绕苗木繁育扩园增量、精品果园示范带动、果品销售链条延伸三大重点,计划投资700万元新建300亩优质育苗基地,繁育70万株优质苹果苗木,投资500万元建成千吨果品气调库和万吨生物菌肥厂,投资300万元高标准建设210亩优质苹果示范园,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效益,力争实现集体经济年产值2000万元和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的发展目标。

第5篇: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一:XX村扶贫攻坚汇报材料

XX村扶贫攻坚汇报材料

我村扶贫攻坚工作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村村民主导XX产业发展,可在近几年XX形势下,很多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村民就面临很多困难,帮助他们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总结近年扶贫攻坚工作经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二五村贫困户总体情况

XX村是地处寻乌县城所在地,辖XX个村民小组,有农户XX户XX人,劳动力XX人,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人,占总人口的XX%。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XX为主,产业比较单一。普遍致贫原因为XX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部分从事开店经商及手工业等也因受XX害影响,很多生意基本开销都难维持,群众消费能力逐渐下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何支持下,我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村小组民主评定,村组审核,再次精准识别贫困户。

XX年至今开展专项扶贫以来,我们村的贫困户名单还是XX年评定的,逐年计划内脱贫部分贫困户。但贫困名单没有再做过调整,导致有些贫困户自身努力已脱贫了还在名单中,一些返贫人员跟新增贫困人员

却还没有调整到新的名单中。针对这种现状在,按县里统一部署,XX年开展精准扶贫过程前,必须把贫困户进行再次核查,做到精准定位,分类汇总,让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在这次核查工作中,为了在全村角度更准确的定位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民主选出新增贫困户,再在村民小组长会议上,站在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对比下,将所有贫困户名单进行了逐一情况核对,并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删除,最终评定出我村贫困户XX户,XX人,并做出公示。公示期内无任何异议,顺利完成了我村贫困户精准定位工作。

三、工作目标及规划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

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是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三是抓好培训转移就业扶贫。

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工作,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资金的作用,重点培育壮大扶贫新办企业,加大对农村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动贫困村

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篇二:小坝子村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小坝子村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小坝子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

小坝子村位于尚义县套里庄乡东部,东与张北县大河乡石盖良村接壤,属坝上与坝下交汇地,距离341省道3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村,农户141户,农业人口472人,劳力285人,其中贫困农户119户,贫困人口337人。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4700亩,退耕地1290亩,林地3000亩,草地400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养业为主。

(二)贫困原因

由于历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连年欠收,农民收入不稳;集体历年债务较多,集体经济相对空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投入不足;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经济发展缓慢。

(三)发展潜力

主导产业主要以马铃薯种植、绿壳蛋鸡养殖、肉牛、肉羊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该村有良好的种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种养经验,且草场和耕地面积大,劳动力比较廉价,种养成本相对低。村班子团结务实、有艰苦创业精神,村民积极性高,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

二、脱贫思路

一是重点突出原则。

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贫困程度较深的扶贫对象。

二是公开透明原则。

广泛公开整村推进政策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是部门协调原则。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增强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调动起社会参与整村推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扶贫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

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扶贫资源,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整村推进与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目标任务:

1、巩固温饱成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广大村民特别是扶贫对象有稳定快速增收的渠道。主要内容:一是在正常年景下,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二是有劳动能力扶贫对象实现稳脱贫,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2、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内容:一是村内主要干道全部硬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三是人畜饮水安全有保障。

3、扶贫项目带动效益明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的创业意识被充分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明显加快。主要内容:一是培育至少一个以上有市场、有规模、有特色的种养支柱产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全部接受生产技能培训,至少熟练掌握一项技能或实用技术;三是开展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金试点,资金

运行良好,农民得到实惠。

4、农村面貌显著改观,人口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主要内容:一是全部消除群众居住危房;二是基本实现电视电话“户户通”;三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扶贫对象的家庭子女上学得到扶贫救助;四是加强村级卫生室计生室建设,群众就医、计生服务有保障;五是建有集教育、科普、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民之家”。

5、村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切实增强,村干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主要内容:一是扶持贫困户发展一个增加收入的产业,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XX元以上;二是村级经济要有一个特色突出、形成规模的产业;三是村级领导班子得到加强,后备队伍不断壮大。

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39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2600元;XX年,全村经济收入实现290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2800元;XX年,全村经济收入实现400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3400元;XX年,全村经济收入实现500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3700元。

(二)XX年扶贫攻坚规划

1、主导产业

绿壳蛋鸡养殖:XX年发展绿壳蛋鸡养殖户60户、XX0只,投资100万元。覆盖在村农户70%。

肉羊育肥:XX年发展肉羊育肥户10户、育肥肉羊300只,投资30万元。占在村农户12%。

2、基础设施项目

圈舍修缮:完成30户、1200㎡圈舍建设(修缮),投资40万元。

道路建设:完成小坝子至天城夭村级道路沙石硬化公里,投资15万元。

人畜饮水改造:完成天城夭自然村人畜饮水改造工程,涉及65户、196人,需投资20万元。

周转棚项目:完成10户、10亩春秋棚建设,投资15万元。

3、其他项目

开展扶贫互助社建设:需支持20万元

四、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完成20户、5000只绿壳蛋鸡的入户饲养;700㎡的圈舍正在施工;4000只绿壳蛋鸡、4000只油鸡正在育雏阶段;其他项目完成前期设计、规划,正在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年内全部完成。现在面临的困难是资金到位不够、贫困农户自筹资金难度大,急需各级领导、部门帮扶解决。

篇三: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XX年7月

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乡农业农村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目标:

**乡全乡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现有农业人口922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72人,700户,共有5个贫困村(连云、双榆、施德、龙化)。要实现脱贫攻坚工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到x年底,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底,进行查缺补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路线图为:XX年,全乡减贫668人,1个贫困村脱贫(连云村);XX年,全乡减贫452人,2个(德兴、双榆)贫困村脱贫,到x年全乡减贫452人,2个贫困村脱贫(施德、龙化)。

二、主要途径

一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到户扶贫、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进行扶持。创新互助金使用管理模式,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立足当地资源就地脱贫。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互助资金与金融扶贫政策结合的模式,协调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等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扶贫部门按照基础利率

贴息;在扶持方式上,可以给与每个贫困人口不少于XX元的互助资金扶持,用于直接参与生产,解决基本生产资料不足问题,也可以作为投资资金入股养殖、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对符合县乡主导产业项目的,扶持资金每户可以提高到30000万元。在资金运作上,采取二加二模式,即乡、村加农户、企业,具体可以采取村对农户、乡对农户的模式发放借款,产业发展由农户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村对企业(或合作社),乡对企业(或合作社)的模式发放贷款,有企业(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在产业带动上,以全乡果树、柞蚕等主导产业和油桃、葡萄特色产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通过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实现通过输出劳务扩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增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

二是通过移民扶贫和住房改善安置一批。

对全乡建档立卡中D级危房户实行就地翻建或购置空房政策,补齐短板中的短板。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帮助移民户发展生产项目,与培训等扶贫政策相结合促进移民户就业,确保移民户有业可就,做到“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现建一户、脱贫一户。

三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通过两种方式来脱贫:对患有大病、残疾的贫困人口,将联合实行大病救助、应保尽保;对其他因病致贫的人口,通过医疗救助扶持解决。

四是通过发放学费补助和生活补贴实施教育脱贫一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全乡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扶持解决,对高中、中职、高职、大专以上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由教育局负责,会同扶贫办,建立贫困学生台帐,发放学费补助和生活补贴。要重点做好职业教育培训,让贫困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长,既扶贫,又扶智,还要扶志,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对贫困户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低保政策来兜底。实施低保标准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体制,统一识别,统一确认,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实行低保兜底,彻底打赢不留“锅底”的脱贫攻坚战。

三、存在问题

一是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欠缺,没有达到“四通四有”要求(通安全稳定电、通广播电视信号、通宽带互联网、通乡村客运;有安全饮水,有致富增收产业,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及医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二是脱贫人口素质偏低,经济收入门路狭窄,产业脱贫难度较大。

三是扶贫攻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不够。

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四是扶贫攻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除自然条件恶劣、生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一步,全乡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要着力在精准实施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是严格落实脱贫责任。

乡党委、政府将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

二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要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村屯,对已经确定的贫困人口,再一次进行逐一走访和甄别,了解贫困人口的具体贫困情况和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三是强化带动辐射作用。

积极探索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投入的新路子,以小额贷款和项目贷款为金融支持方式,重点支持5个贫困村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企业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是认真落实扶贫项目。

贫困户有致富项目的,可直接在乡镇扶贫基金会借款;没有致富项目的,可加入农民合作社,脱贫致富;对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抓紧时间落实危房改造计划;对需要进行培训的贫困户,积极组织培训,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脱贫任务走。

第6篇:***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办驻崖坑村帮扶干部共同努力下,崖坑村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狠抓“三率一度”、“产业就业”,突出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和谐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幸福崖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崖坑村位于黄埠镇北部7公处,辖区面积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0亩,山地面积9593亩,7个小组300户1135人,村两委干部3人,28名党员,3个党小组。按照七步法的要求,对照“七个不准”“四个从严”进行精准识别,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83人。全村因缺技术20户76人,占贫困人口的42%;缺劳力8户38人,占贫困人口的21%;因残12户36人,占贫困人口的19%;因病6户20人,占贫困人口的11%;其余因缺资金等3户13人,占7%。低保户31户73人,分散供养五保户3户,其中贫困户26户68人,占总数的93.2%,非贫困户5户5人。截止2018年底,崖坑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83人降至10人,2018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一)贫困户脱贫情况

1.已脱贫情况。通过实施十大扶贫政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照精准退出程序,截止2018年底,45户173人实现脱贫,贫困综合发生率为0.88%。分看,201522户91人实现脱贫,2016年5户13人实现脱贫,2017年5户20人实现脱贫,2018年13户49人实现脱贫。

2.未脱贫情况。截止2018年底,全村有贫困人口4户10人因贫困程度深,劳动力严重不足或完全不具备劳动力的纯兜底户,将于2019、2020年相继脱贫。

(二)贫困村摘帽退出情况

崖坑村贫困村九大退出指标体系均全部达标。

1.贫困发生率。2018年贫困发生率为0.88%,低于2%,比2015年的16%,降低了15.2%。

2.交通方面。全村7个小组均完成一条3-3.5米以上通组水泥硬化公路,95%的村民修通入户路、入户便道。

3.饮水方面。吃水有保障,用水方式主要有山泉水、井水,水质均达标,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2018年,全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4.住房方面。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对居住在土坯房的7户贫困户、非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达到安全标准。

5.用电方面。户户通生活用电,并实现安全用电。

6.通讯方面。村委会所在地已通宽带网络;农户能收看到网络电视。

7.环境建设方面。7个25户以上自然村均有保洁员,全村共配备保洁员22名(含扶贫专岗);7个自然村均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收、运、处正常运转;95%以上农户享有无害化卫生厕所。

8.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成村卫生计生室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75平方米;9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和小舞台。

9.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67093.44元,来源于光伏发电站(15千瓦),受益17093.44元,龙头蔬菜基地分红5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上户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本村49户贫困户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1、落实产业扶贫政策。2017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有27户,共计养殖家禽852羽、养牛10头、养蜂37箱、养鱼4亩、油茶2亩、蔬菜种植4亩、水稻3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58695元;2018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共有18户共计养殖家禽500羽,养牛1头,养蜂10箱,养鱼1亩,特色药材种植2.5亩,蔬菜瓜果种植4亩,油茶低改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400元。刘青蔬菜基地链接贫困户10户,每年带来租金收益17500元,提供贫困户就业1人;强旺油茶基地链接贫困户15户,每年带来收益45000元。

2、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我村有19户20人在生态扶贫专岗就业;2017年有37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享受金额16900元;2018年有39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15900元,进行普惠性培训40人,92人次。

3、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无辍学情况,我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都有保障,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免收教辅资料费、平安保险费、作业本和一套校服费用,我村共有贫困学生43人,18人享有教育扶贫,其中学前教育补助(8人)、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4人)、高中减免学杂费用(2人,1人贫困户)、雨露计划(5人)等政策。

4、电力扶贫。为本村49户贫困户每月减免电费10度,共计5880元。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政策,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险,2017年我村有13人享受健康扶贫,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贫困户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2018年贫困户住院报销44人次,报销比例均超过90%。另150平方米卫生室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并配有村家庭签约医生李鹏英、曾凡铕为贫困户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体检。

6、落实安居扶贫。我村2016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套,2016年已入住。2017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套(已入住),贫困户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九改”5户,砖混房“七改”37户,非贫困户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九改”2户,砖混房改水17户,改厕30户。截止目前,安全住房问题已全面解决。

7、落实兜底扶贫。2017年享受低保35户69人,其中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户29户62人,建档立卡扶贫户的低保人数占低保总人数的90%。2018年享受低保31户73人,其中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户26户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人数占低保总人数的93.1%。

三、项目实施情况

1、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一是卫生室正在扩建,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建筑面积150平方,配有“签约医生”1名;二是投入17.3万元打造全村文化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共计1921平米。

2、交通道路。2017年投入82.6万元对坑尾、安子、岗孜、狮姑坪、李屋、余屋通组路进行了硬化。目前村内主干道全面完成了道路硬化,入户路基本完成。

3、环境卫生。该村2016年1月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共拆除危(旧)土坯房17000余平方米,定期组织八员三工对全村的路道、河道、大屋场杂草进行清除,同时要求八员三工分路段负责,确保全村环境干净整洁。

4、村庄环境整治。2018年共计9个新农村建设点和1个基础项目,共计270万元,目前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正在验收结算。

四、驻村工作队及结对帮扶情况

我们驻村工作队黄埠镇人民政府派出,于2017年11月开始驻村的,按市、县、镇要求,每月除双休日外,吃住全部在村,每月在村20天以上。工作队认真学习有关扶贫政策、工作手册、有关文件,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特别是“十九大”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宣传,争取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走访贫困户,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协助村委会宣传和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解决矛盾纠纷;协助配合村委会做好秀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与村委会打成一片,努力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崖坑村

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绿化、亮化,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的扶贫政策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道德水准明显提升,同时通过扶贫,帮助提高村级便民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巩固提升工作,做到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继续做好后续帮扶工作,防止返贫问题。

2、加大对未脱贫户的帮扶和政策倾斜力度,因户施策,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使他们尽快脱贫。

3、积极向上争资争项,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设施和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

4、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立足本村实际,结合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

5、进一步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规范村八员三工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督促其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全面达到“五净一规范”要求。

6、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选树道德典型,弘扬新风尚。

崖坑村委会

2019年2月12日

第7篇:村某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村 村 x xxxx 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一、村情概况 x 村位于 x 西南部,距 x 政府所在地 x 公里,全村辖 x 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 x 亩,人均 x 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养殖、木材加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植及外出务工。村三委班子健全,党员 x 人。

截至 xxxx 年底,全村已脱贫 x 户 x 人,目前剩余贫困户 x户 x 人,xxxx 年国家政策兜底脱贫。

(一)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x 户 x 人中,因残 x 户 x 人,人数占比 x%。缺技术 x 户 x 人,人数占比 21.6%。缺资金 x 户 1x 人,人数占比 xx%。缺劳力,x户 x 人,人数占比 6.7%。因病 x 户 x 人,人数占比 10%。因学 x户 x5 人,人数占比 8.4%。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的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

1、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2、四项基本公共服务 3、产业类六项,目前产业覆盖率已达到 x%。

4、就业类公益性岗位 x 人,就业覆盖率达 x%。

5、政策措施类 x 项,目前产业与就业叠加覆盖率达到 x%。

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我村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缺资金致贫:实施了两免一贴 x 户 x 贷款共 x 万元。

2、针对缺技术致贫:一是驾照培训 x 户 x 人(x,补贴 xx00元;二是发放雨露计划教育补贴 x 户 x 人(xxxxxx)。

4、针对因残致贫:一是 x 带贫项目,带动本村贫困户 x 户(x 民);每户每年 400 元; 5、针对缺劳力致贫:一是 xx 分红 x 户(x),每户每年分红x 元;二是 x 带贫分红 x 户,每户每年 x 元; 二、村脱贫目标完成情况 (一)贫困发生率降至 0.xx%以下 x 贫困发生率为 x%。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户均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xxxx 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3xx8 元)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二)基础设施建设 1、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 x 有 3 条 5 公里道路实现硬化,路线通至村委会、学校,穿越贫困村村委会所在的居民聚居区域。路面类型为水泥硬化路

面。路面宽度不低于 3.5 米,能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 x 客运班车一天二趟,上下午各一趟通达村里学校、村委会,能够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

3、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 x 村 x 个自然村、x 个生产组群众全部使用自备井水,经水利部门检测,饮用水符合《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水量达到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 30 升,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 xx 分钟,保证户户饮水安全达标。

4、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x 村通动力电率达到 100%,户户通电率达到 100%,全村照明、生产用电能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基本公共服务 1、广播电视户户通 x 村广播电视线路目前已覆盖 10 个自然村。

2、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x 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x 平方米文体广场 1 个、戏台 1 个、3 个宣传栏、1 套文化器材、1 套广播器材、1 套体育设施器材。

3、有标准化卫生室 x 村卫生室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

法(试行)的通知》规定:村卫生室房屋建筑规模 500 平方米,村卫生室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

4、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x 村卫生室有二名村医:x 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

5、基本实现通宽带 x 村实现宽带通达,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 50 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四、工作亮点及提高满意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狠抓党组织建设,我村每月定期开展党员集中学习活动,公益岗位人员由村委集中统一分配管理并参加学习,减轻了村集体公益事务支出负担,村风民情大有改善,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对全村农户实行网格化帮扶联系管理,x 名帮扶人员及村干部 x 人按村所有农户实际居住情况定期入户走访,每个网格区由县 x 一名班子成员加村委包片领导具体负责,形成三级责任无缝联络保障,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人,每户非贫户都有联系人。

(三)提高满意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是联系 x 组织医务人员到我村进行义诊活动,参与人员达到 300 余人次。

二是对口帮扶单位 x 联系爱心企业对我村全体学生捐赠校

服 xx5 套。

xxxx 年我们在稳固 xxxx 年各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带贫成效、多方位谋划种、养殖产业发展,密切与周边 x 以及各个扶贫车间沟通安排务工,提高就业覆盖率。紧抓村集经济试点机遇谋划产业发展,确保每户至少有 2 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好这一场攻坚战,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上一篇:诗歌教学小课题研究下一篇:体育局党组织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