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高中课件

2022-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金蛇狂舞高中课件

2016下广西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2016下广西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时的热烈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与体验,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与乐曲的内涵,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了解“螺蛳结顶”与“对答呼应”民族音乐表现手法的特点与作用,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金蛇狂舞》的音乐情绪,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活动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音乐能表达不同的内容,表现不同的场景。接下播放视频,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场景? 播放《春节序曲》,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春节序曲》表现了春节热闹非凡的氛围,描述了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带领学生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师生总结:热烈、欢腾的情绪,描绘了节日氛围,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

2.介绍聂耳

(1)名字的来历:因为聂耳的耳朵非常灵敏,所以大家都喜欢这样写他的名字,称他为“耳朵先生”,所以他特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聂耳”。

提问:大家对聂耳有什么了解?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聂耳,原名守信。祖籍玉溪,生于昆明。20岁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等。

(2)通过一段影像资料了解聂耳的生平: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著名民乐合奏作品《金蛇狂舞》就是聂耳1934年时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所改编的。

聂耳的生平: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2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 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享年23岁。

3.再次欣赏

聆听乐曲并思考: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 师生总结:多曲由三个乐段反复交替组成。主要由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4.分段聆听 (1)分析第一段

①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 师生总结: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①聆听第二段,思考: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 师生总结: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①聆听第三段,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各指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归纳总结: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三)巩固提高

1.展示乐曲的第三段的乐谱,请学生观察乐谱查找规律。

师生总结:使用了一种旋律写作手法——“螺丝结顶”,将乐曲中的某

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最后达到多曲高潮。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

2.思考:为什么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师生总结: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3.带领学生们哼唱旋律,感受赛龙舟的场面。 5.完整聆听

完整播放乐曲,并播放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观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把《金蛇狂舞》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这个多世界人民节日的欢腾气氛,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五、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

第2篇:金蛇狂舞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不同音乐元素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

3.通过欣赏本课乐曲,使学生了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等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锣、堂鼓、主旋律挂图、“龙舟头饰”、彩旗、“龙舟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发彩旗;并要求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上节课介绍了,聂耳叔叔不但写了许多反映穷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和爱国歌曲,还创作了优秀的民乐合奏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金蛇狂舞》。

三、 新课教学

A、初步完整感受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绪?播放乐曲,生静听生:……

(设计意图:初次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听赏与学习做以铺垫。)

师:说的好!《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展现的正是端午节赛龙舟时欢腾的场面。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现在谁先展示一下!

生:……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证明咱们班同学已经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自己高兴吗?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肯定,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听赏聂耳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听时,请留意曲子的速度,并大胆想象“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什么意思?

播放全曲,课件中出示画面。

生:……

师:对“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 指的是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那么大家认为最能体现热烈气氛的是那两件乐器?

生:……

师:大家音乐感觉非常好啊,老师也认为是这两件乐器。下面我们就用锣和堂鼓做一个经常玩的“对击游戏”好不好?

生:……

师:好,马上找到自己的音源,准备好了吗?

生:……

师:看老师左手拿锣,右手拿椎子!

活动:师生对击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回顾二年级学过的鼓和锣的敲击方法,加深对乐器音色的印象;并通过游戏中的节奏,渗透本课主旋律中“螺丝结顶”、“对答呼应”两种音乐表现手段,为下面教学中的知识点做以铺垫。)

B、分段聆听a第一乐段

师:我们的锣鼓声已经响了起来,在急促热烈的锣鼓声中龙舟比赛开始了,同学们,你们听!

播放第一段音乐,及课件图片

师:好!那位同学讲一下,第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面?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师:第一段中乐曲通过整齐有力的节奏,表现出了一个热烈的比赛开始时的场面。下面同位两个讨论一下,合作为这段音乐设计一个奋力划船的动作。

生:(讨论)

师:准备好了吗,下面来听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生加入动作再次听赏感受。

b、第二乐段

师:好,第一段听赏完毕。我们要随着音乐进入比赛的第二阶段了。这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请欣赏——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课件图片

生:……

师: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生:……

师:对一个是56 56 54 5,另一个是12 12 56 1……像两条船怎样?

生:……在你追我赶

出示主旋律彩页

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我们来跟琴唱一下主旋律。

生随琴跟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吸引住了,再唱一边给我听好不好!左边加了跺脚唱问,右边加了拍手唱答,大家合作来一个“对答呼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旋律的跟唱,完成本课重点及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及感受能力。)

c、第三乐段

师:第二段音乐中运用“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这两种手法,生动的表现出了龙舟赛中你追我赶的场面,可到底谁取得了胜利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第三乐段!

播放第三段音乐,及课件生:……

师: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生:……

师:这里通过明快、流畅的节奏和热情、高涨的曲调使音乐更加热烈了。

尤其是最后25 52 /43 212/44 61 /24 46 /5 - /5 - /66 50 //把整个音乐推向了高潮!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讨论一下设计一个胜利的动作,把它加上去好吗?可以利用身边的小旗。

播放第三段音乐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情绪表现手段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音乐作品及所要表现的情境,提高音乐鉴赏兴趣。启发带动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C、完整体验

师:同学们,聂耳叔叔写的《金蛇狂舞》精彩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此时在此完整复听,旨在将分段赏析的参与表现进行连贯的综合检验,巩固学生对各乐段的听辨反应和全曲完整的体验。)

综合游戏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赛龙舟”游戏。我们分成红、黄两队,那队在划龙舟时最团结,把主旋律唱的整齐流畅,便为胜利。开始活动后,各组先选出小组长把乐器和头饰领走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表现并深化音乐主题)

五、

小结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生:……(自由畅谈)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听赏欢快、热烈的《金蛇狂舞》,共同感受了聂耳叔叔乐观、向上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第3篇:《金蛇狂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

2.使学生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熟悉他的作品,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鼓和锣等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四、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实物,大锣、小锣、钹、鼓、木鱼。 2.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感受身边音乐

1.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导入新课。 2.作曲者介绍。

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重温他的作品,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族合奏曲《金蛇狂舞》。

(二)走近民乐经典 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

2.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 3.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

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 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 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

(三)享受探究乐趣 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

(四)体验成功喜悦

1.再次欣赏《金蛇狂舞》全曲。 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 3.动一动,走一走。

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

第4篇:《金蛇狂舞》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蛇狂舞》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金蛇狂舞》教学反思1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这节音乐欣赏活动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次有益尝试。总的说来,幼儿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较好。

第一个话题是中国节,在这个话题里有一节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活动,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反复钻研教材,多次倾听这首音乐,寻找突破口。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关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幼儿在视、听、动、想紧密结合的欣赏活动中努力获得“音乐耳朵”的能力,让幼儿体会作品内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幼儿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欣赏音乐,因而他们始终渲染在欢腾热烈的情绪之中,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和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

我认为这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

一、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幼儿体验乐曲的情感。

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段《金蛇狂舞》的录像,通过让幼儿欣赏录像中的舞龙敲锣打鼓场景,进一步感受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幼儿很快地从乐曲中听辨出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音响,他们急切地诉说着“锣鼓响了,太热闹了”;“听到这首音乐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从幼儿说话的内容以及他们神态中流露出的表情说明了他们已体验到了乐曲中所表现的热烈的情绪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以动作参与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

在欣赏B段音乐时,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应答,进而用拍手、跺脚的动作代替锣鼓表现音乐。欣赏A段音乐时,引导幼儿回忆舞龙灯的动作,让幼儿用手臂表现。然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随A段音乐在小椅子上用手臂表现舞龙灯。使幼儿借助动作,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表现了对乐曲中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不同理解。最后用“锵锵锵”的欢呼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借助动作参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化解了难点,达到了预设目标。

三、以丰富的联想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形象。

在幼儿初步熟悉了整个乐曲后,我就进一步让幼儿联系自己生活中曾经经历过的热闹欢庆的场面,边听音乐边想象。通过老师的启发,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展开,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想象,他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看到的热闹场面,从一个个丰富形象的动态过程中获得了音乐形象的感受。

四、带领全班幼儿舞龙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我让全体幼儿来参与舞龙表演,在表演中,幼儿都是主角,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伴着音乐,幼儿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教师作为一个指挥者,融入幼儿的活动中,音乐响起,红黄两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随音乐舞动,击鼓敲锣、龙舟飞舞,幼儿神采奕奕激情飞扬,个个都全身心的投入于音乐表演中,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感觉自己的准备有些仓促,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乐曲以朴实活泼的曲调,紧凑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端午佳节比赛龙舟的喜庆场面。那飞速前进的龙舟,带着辉煌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条条金蛇(龙)在水中疾弛狂舞。两岸的人群,你呼我喊;助威的锣鼓,你敲我擂,一派欢腾热烈的景象。

对于民乐低年段接触少,只能初步认识几种简单的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这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在教授二年级第三单元课题三《金蛇狂舞》中,主要还是以欣赏为主,在认识乐曲曲作者聂耳的基础上,听赏《金蛇狂舞》,感受乐曲中都有哪些民族乐器,并鼓励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来,观看民乐合奏《金蛇狂舞》视频,在初听的.基础上,通过视听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印象,感受民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识这是一首单三部曲结构的乐曲并能了解到乐曲欢腾热烈的音乐特点,并出示第三部乐曲简谱,教师视唱,学生聆听,感受乐谱中乐句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乐曲中热闹的场面,并分小组扮演角色演唱不同乐句,在唱唱中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通过本课的教学,虽然有部分学生对于民乐并不是很感兴趣,不容易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义,但是今后我将会更注重欣赏课的教学,多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金蛇狂舞》教学反思4

在本次活动中,我使用的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用了唢呐演奏的音乐,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时,一下子把前奏和正文音乐区分开,给幼儿在为音乐配乐器演奏带来了方便。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用乐器演奏很感兴趣。

这个音乐,我们上一周已经带孩子进行了欣赏,也就是本节活动再带孩子们进行打击乐,故孩子们对音乐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但我在本节活动开始,让孩子欣赏音乐,然后回忆儿歌时,孩子们根本就回忆不起来,孩子们都说:“不知道有什么儿歌”,于是我就和上周实施欣赏活动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原来他们那节欣赏活动中,确实没有涉及到什么儿歌,我发现这两节活动的衔接有问题,故我再开展本节活动时,就没有办法开展第一环节的1和2两个小环节,临时开展活动时就有了一些小的调整,效果仓促孩子们跟不上活动节奏。

音乐的图谱应用的较好,能吸引幼儿观察,能更好的帮助幼儿能看图谱进行演奏,给音乐的配乐器演奏打下了基础。

我以后,再开展这类活动时,特别要和上周的老师做好衔接工作,这样就不会出现,没有办法开展第一环节的1和2两个小环节,孩子的活动效果不佳的现象了。《金蛇狂舞》教学反思5

很多音乐老师都对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感到头疼,尤其是民乐欣赏课。的确,低年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了解较少,音乐积累不丰富,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所有的环节都紧紧扣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核心展开,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导入部分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卖报歌》入手,旨在感受2∕4音乐的节奏特点,从而为听赏部分的节奏教学作好铺垫。由于是学过的曲子,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在复赏全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氛围,我采用了最最直观的方法,播放了姜堰溱潼会船的视频,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是《金蛇狂舞》的创作特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讲多了,显得太枯燥,讲少了,学生又不能理解。于是我干脆不讲,通过猜谜语、做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强化他们参与音乐的意识,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另外,在复赏全曲之后,我提了两个问题:金蛇指的是什么?狂舞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设计的初衷本是想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前一个问题孩子们基本都没有异议,都认为金蛇是指龙舟。后一个问题很多孩子举手发言,然而我仅叫了两个学生回答,在我认为没能答到点子的时候就进行了总结,而没有让其他孩子继续说。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显然当时我过于急躁了,我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让更多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灌输式的学习。《金蛇狂舞》教学反思6

在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时,教师预先设计的“资料库”,存入了与本课欣赏相关的、大量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的操作相关环节。另外,设置有关于本曲的“名曲赏析”“图片资料”“音乐知识”等几个窗口,意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赏听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中有一环节,教师问:“大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赛场上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呢?”这时,学生们借助网上有关此曲的各方面信息,开始解决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从图片资料中观察龙船手的动作、神态来感受,从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龙船手们奋力拼搏的形象;有的同学从音响库中听乐曲旋律的变化,学生点击“名曲赏析”这一窗口,通过仔细赏听,了解到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是通过乐曲中的“螺蛳结顶”的结构来体现的;还有的同学从“音乐知识”这一窗口中查到了与之相关的歌曲创作背景。

同学们在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地去了解作品,关键是要把自已的看法、观点上网公布,并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功能进行多机交互,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最终从动作、神态、旋律特点等几方面体会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像这样的协作学习,使生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了限制,使每位参者的思维与智慧相互碰撞,集思广益,形成自已独特的观点,而不只限于音乐的表现要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以“主人”的地位进行学习、分析、创造,而不局限于效仿他人,从而达到了全面的、正确的、独特的观点。

第5篇:金蛇狂舞教案

《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现的基本情境。

2、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现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认识鼓、钹,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创编歌词表现歌曲的热闹情绪,在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大鼓、钹、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 2 3 4 5 -1 5. 6 3. 5 4 3 2 1 -

(师)同 学 们 好(生)您 好,您 好,老师您 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出示划龙舟图片,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

生:划龙舟的场面、激动、兴奋、快速

2、师:给图片配音乐,请同学们欣赏这两首音乐,帮助老师选择一下,哪首音乐更适合图片的内容,并且告诉我们为什么选择这首音乐。(播放《茉莉花》《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1、准备阶段

(1)《金蛇狂舞》是一首民乐合奏。简单进行民乐介绍

师:“提起民乐,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民族乐器呢?”

生:“有古筝、琵琶、唢呐”

出示课件,选择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让同学们简单了解各自的声音。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么多的民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乐合奏,竖起你的小耳朵,看看你能听出多少种乐器的声音。”

(2)、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这两个问题欣赏全曲。

思考问题:

①在初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过年过节一样。大家知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在我国南方端午节除了吃棕子外最高兴的就是?(赛龙舟)在我们西区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大家都看过龙舟赛吧?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赛龙舟的情景以及你当时的心情。

(5)、个别学生描述,教师补充:乐曲描绘的就是端午节赛龙舟,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

(6)、(展示课件)解释曲名及分析音乐要素。①金蛇——比喻龙舟;②狂舞——比喻龙舟争先恐后的比赛场面;③速度——很快; ④快的速度表现一种什么气氛——热烈;⑤乐曲中用什么乐器体现这种热闹的场面——大鼓和钹。⑥民乐合奏——

(7)、介绍大鼓:一般是很大的鼓放在船头双手握锤敲击击鼓,是用来鼓舞士气统一划船的节奏。

2、分段欣赏

第一段:这首民乐合奏共分为三段,我们先来欣赏第一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第一段:“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场面?” (播放课件)

师:“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段音乐的内容。”

师:“鼓声敲起来拉!比赛开始了。一艘艘龙船驶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3)、欣赏后活动:

① 教师带唱第一段旋律。

② 学生集体为音乐(前部分)创编歌词。

③ 集体演唱歌词部分。“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船冲上前啊,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

④学习击拍鼓点节奏——唱歌词——击拍鼓点节奏——按节奏边做划船的动作边呼喊“嗨哟”

⑤(播放课件)再次欣赏音乐,并随乐活动。

第二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1)表现什么场面?2)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播放课件)

师:大家快加油啊!后面的龙船追上来拉!第二段音乐表现龙船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第三段

(1)先听一下第三段的音乐,然后学生回答有哪些乐器 (2)出示闹新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正月里来闹新春 七六五四三二一,龙灯耍的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来段狮子舞

一二三,来敲锣 三二一,来打鼓 敲锣,打鼓

老师说前半部分,学生说后半部分,然后让学生分组边拍手边喊词。 龙虎两队选出鼓手、锣手、小组比赛。 (3)出示课件5656545,1212561 56545,12561 565 ,121 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老师降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 (4)再一次欣赏音乐,出示课件的歌词,让学生在拍手跟唱。 (5)音乐活动

1、师;“我们分别学习和欣赏了《金蛇狂舞》的三段,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次,请同学们出出主义,怎样表现才能使乐曲更热闹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要发挥集体力量,大家一起用力划(2)进行划船活动和敲击凳子(3)在敲击凳子的时候要得意洋洋,边敲边摇头

3、边欣赏音乐边开展活动:(播放课件)

(五)、小结、下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

第6篇:微课金蛇狂舞

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执教教师:长沙县黄龙小学周兢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材内容:湘艺版新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八课

教学背景:《金蛇狂舞》是一首需要“精听”的经典民族音乐,它旋律激扬,铿锵有力,热情洋溢,锣鼓激昂。其中第二乐段主题音乐运用“对答呼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模拟出龙舟赛上你追我赶、不相上下的紧张场面。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多种聆听欣赏和参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音乐的主题,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及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一、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第二乐段主题所表示的基本情境。

二、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示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感受《金蛇狂舞》主题二上下句对答呼应的形式和螺丝结顶的旋律结构。 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其视听结合。

二、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乐曲情感的认知加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初听《金蛇狂舞》第二乐段主题

这段音乐描写了江南赛龙舟的情景。 说说你听到音乐后的感觉? (比如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速度怎么样?情绪怎么样?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面?)

二、参与表现

有两艘龙船实力相当,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

(一)用体态动作参与听赏

学生分两组,一组模仿“竹笛”,另一组模仿“锣鼓” 感受一应一和的表现形式。

(二)创编歌词

1.出示赛龙舟图片,了解“龙总”

“龙总”能为队员们加油,更重要的是能统一队员们划船的节奏,帮大家齐心协力取得胜利。

师:“龙总”们来为自己的龙舟队取个威风的名字吧! 生一:我们叫神龙队。 生二:我们叫白虎队。

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加油词为你们队加油呢? 生一:神龙神龙抢第一。 生二:白虎白虎向前冲。

2.观察乐谱,了解“螺丝结顶”的旋律结构

师:你们能为整段乐曲设计加油词吗?这段音乐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乐谱一句比一句短,从7个音到5个音、3个音、2个音,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螺丝结顶”。我们设计的加油词也应该与它符合。

2.分组为龙舟队设计加油词,

神龙 神龙 抢第一。 白虎 白虎 向前冲。

神龙 神龙 抢第一。 白虎 白虎 向前冲。

神龙 抢第一。 白虎 向前冲。

抢第 一。 向前冲。

抢第 一。 向前冲。

抢 冲

抢 冲

一, 二, 加, 油, 一, 二, 加, 油, 一, 二, 0加 油

(三)打击乐器参与听赏 学生自主选择鼓、钹为乐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这段音乐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先生创作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中的一段,《金蛇狂舞》旋律激扬,铿锵有力,热情洋溢,锣鼓激昂。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回家完整的听赏这首乐曲。

教学总结: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呈现了江南赛龙舟时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

在今天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重点欣赏B段音乐,B段音乐具有对话式的螺旋结顶结构,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去感受并理解它呢?我先让学生聆听音乐主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这段乐曲上下句的对答呼应、情绪逐层高涨的气氛。然后模拟乐器演奏再次熟悉音乐主题并感受民族打击乐器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接着分组创编歌词充分感受句幅缩减的旋律结构,最后一边用对答的方式唱音乐主题,一边用堂鼓和钹参与表现。课堂上,孩子们和我一起安静的聆听、认真的思考、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想象、个性的创编、紧张的比赛,就像真的进行了一场激烈龙舟赛。这短短的十分钟孩子们一直主动的参与、探索,熟记了音乐还为其进行了填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生本”课堂理念。

但由于授课时间原因,我还没带学生充分体验音乐本体,学生演唱的声音不够美,我的教学语言也不够精炼,希望以后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上一篇:赞美的语言下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动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