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农业统计是一项基础工作, 开展农业统计, 有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基层农村经济动态发展情况和农民生活实际状况, 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我国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攻关期,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开展, 很多农村青壮年逐渐走出农村, 走向城市。土地流传制度的实施, 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发展转型升级。随着农业经营整体不断发生变化, 农产品市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 全社会对农业发展更加关注, 农民对农业发展相关方面的信息也更加关注, 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种形势下, 传统的农业统计工作模式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统计工作的要求, 统计经费保障、统计重视程度以及统计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对农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加快农业统计工作基础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是农业统计部门的新要求。但是由于农业统计覆盖面广、工作范围大, 加上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 加大了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难度。受到利益驱动和政绩观等因素的影响, 将农业统计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上, 对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往往按照上级要求被动开展一些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 形式化严重。

同时, 农业统计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 即使有一部分款项用于农业统计工作, 但在加强农业统计基础建设方面的经费依然不足[1], 导致农业统计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1.2 基层农业统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基层部门在开展农业统计工作过程中, 往往是按照上级组织管理制度要求来进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实施。乡镇农业统计部门没有结合实际, 建立完善的、适合基层统计工作的农业管理制度体系, 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统计工作目标要求、具体安排、流程和标准以及责任分工等方面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 导致制度执行过程流于形式, 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 从而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成效。

1.3 统计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由于对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组织管理不到位, 从而导致统计人员大量流失, 一些有能力的人员纷纷考走, 谋求更高的职业。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往往年龄偏大, 能力和素质相对偏低, 对统计新技术和方法接受程度不高, 不愿意主动创新, 责任心不高;一些新来的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 缺乏经验知识, 从而导致数据分析不到位, 数据报表存在漏报、错报等情况, 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1.4 农业统计手段单一, 信息整合和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虽然国家开展实施统计四大工程, 对新时期农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是在具体实施和推进过程中,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上, 统计信息化进程缓慢, 统计软件应用开发力度不够[2]。

另一方面, 没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优化统计调查方法, 没有对新时期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导致统计时效性滞后。对农业统计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及利用共享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统计数据成果没有得到及时转化和利用, 统计服务指导决策职能发挥不力。

2 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大政策宣传

一方面, 要加强政策宣传, 提高基层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将其全面纳入到基层工作专项规划中进行布置安排。同时立足国情, 加大政策引导, 提高广大农民对统计工作的配合和理解程度, 确保数据填写真实、规范和全面。

另一方面, 要加大资金投入, 编制合理的农业统计预算, 争取更多的经费保障, 重点在统计软件开发、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专项经费投入, 切实保障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有序开展。

2.2 加强统计制度建设, 不断丰富统计方法和模式

要结合乡镇农业统计工作实际, 建立健全农业统计工作制度体系, 明确统计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和标准要求等, 加强责任分工落实和绩效奖惩机制建设, 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 做好新时期农业统计工作, 将其和地方政绩考核全面挂钩, 切实提升基层农业统计部门水平。

同时, 要结合实际, 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攻关, 针对农业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情况, 探索更加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 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构建基层农业统计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 加强部门联动[3], 切实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提高智能化、自动化信息检索和收集统计效率, 提高信息共享利用水平。

2.3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要高度重视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管理, 对统计人员开展各类专业性、多元性、系统性培训,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统计政策知识、统计法律依据、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深入实际加强统计调研, 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演练等统计培训, 引导广大统计人员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探索更加有效的统计工作技巧和方法。提高统计服务质量, 优化薪酬分配机制, 为基层统计人员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从而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将统计资格上岗制和薪酬挂钩, 提高统计人员自我成长意识。加强深度分析, 挖掘统计数据服务价值, 以国家统计四大工程实施为契机, 结合农业统计实际工作, 加快统计成果转化和利用, 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

3 结束语

做好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 只有结合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实际, 在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以及提高人员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入手, 不断努力改进, 才能切实形成整体合力, 推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扎实开展、有力开展。

摘要: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成为当前农业统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是国家农业统计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要素, 只有从源头上不断提高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才能切实推动农业统计数据的应用, 进而为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基础支撑。对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水平的建议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统计,乡镇基层

参考文献

[1] 黄帆云.试论乡镇基层的农业统计工作现状[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15) :164-165.

[2] 赵丽菊.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23) :156.

[3] 齐婧.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7 (18) :17-18.

上一篇:改变,从作业开始——小学语文新课程下作业设计之我见下一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