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艺术院校中进行公共课教学改革,首先要对高职艺术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三个“服务于”的改革思路,然后按照这一思路对公共课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关键词:就业;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从就业到职业、再到事业,这是高职艺术生走出校门后,在职场发展的三步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1:

中职羽毛球课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思考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中职羽毛球课教师教学表达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主要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语言艺术(包括教学语言与肢体语言);二是示范艺术(主要包括学生视角、教学辅助技术及正反示范艺术等)。中职体育教育同样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教师认识、研究,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对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积极性作用。

关键词:中职;羽毛球;教学表达艺术;体育教师

一、前言

教学艺术的含义具有时代性。近代以来,人们逐渐从教学的科学性相对立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艺术,认为教学艺术是特定教学价值与特定教学方法的统一 [1]。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教学艺术的共同属性,同是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2]。教学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而教学表达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段实现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展现教学效果 [3]。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4]。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将体育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并明確在三年制的学校中,一至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中职学生一般是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年龄约在15岁左右,是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影响最重要的时期 [5]。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所经历的事物均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是如此,所以中职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培养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与形象,有利于改善与提高教学质量。羽毛球运动具有羽毛球有快、准、狠、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力量和耐力 [6]。羽毛球课程一直是中职综合体育课最受学生喜欢的项目之一。面对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羽毛球教师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水平,特别是表达艺术水平,努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来回应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中职羽毛球课教学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所需场地、设备比较简单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外均可进行,运动量可控性强,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在教学中发现,课堂上除了少数平时或考学之前接触过羽毛球之外,大部分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水平都是要从握拍开始教起的;同时也发现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并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技术灵活运用。另外,从经济上说羽毛球运动也比较经济,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对运动所需器材的准备都不是太困难。

三、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内涵

(一)语言表达艺术

1.教学语言的运用。语言艺术,是一项教学基本功。在体育教学时,讲究语言艺术,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学会动作,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7]。体育课教学中,讲解是通过语言刺激听觉器官,准确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教学讲解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通过良好的发音、明晰的语调、准确的术语、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的讲解,可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在大脑中反映出动作的结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指导自身练习。羽毛球课教学中,讲解时语言必须精炼、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易懂易记的“口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的运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指“在言语行为过程中传递交际信息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非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分支。” [8] 从体态语言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的交际,包括了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以此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解、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9]

中职羽毛球课教学中,辅助性语言合理的运用,使体育教师讲解能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适宜、速度适中、富有情感。手势语可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手势是指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信息,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它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表示方向、情意、象征等含义。例如,在羽毛球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动作完成出色,教师可以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摆出“V”形或者翘起拇指指向学生,表示对学生的祝贺和鼓励。

(二)教学示范艺术

技术动作的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方法,它是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的动作结构、要领和方法。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还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享受。

1.教学示范要考虑学生视角。羽毛球课教学中,为便于学生观察,示范时要注意示范速度以及学生的距离和视角。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示范力求从不同角度、以慢速和正常速度示范,务必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正确的印象。例如,平高球、吊球、杀球等基本技术,采取正面、背面、和侧面以慢速、正常速度示范。个别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和动作技术,宜采用背面示范。例如,羽毛球基本步法结合手法练习时,适宜采用背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老师动作两相对应,如徒手手操,教学宜采用镜面示范。羽毛球课教学示范不论远近,均应以学生看清为准。教师处于以学生为底边的顶腰三角形顶点位置示范。此外,还应考虑阳光等围环境因素,不要让学生面向太阳或干扰物多的环境,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示范要有参照物和辅助手段。正确、熟练的示范动作能让学生一开始既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在羽毛球课技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可以结合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CAI技术)应用于羽毛球课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系统先进的声音与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存储、传输和提取大量图文、声音、影像的教学信息。由于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处理都是数字化的,这就使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高质量的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和特效处理,使真实素材的一体化达到实而完美的程度 [10]。羽毛球任选课传统教学中,有一些技术动作比较细腻,有些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有时需要重复的进行技术动作示范和理论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CAI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11]。

3.注意错误动作示范的选择与表达艺术。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一些主要技术都是由若干环节构成的,每项技术都有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在教学中这些主要环节被称为“关键技术”。如羽毛球正面上手击球,按动作结构划分,包括:准备姿势、移动、选位、迎球、击球,其中击球就是关键技术。对关键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要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和概念;而示范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分辨自身动作的正误,以及两种动作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而避免、纠正错误动作。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正误示范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议

1.中职羽毛球教师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羽毛球技术复杂、变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中职羽毛球课教学是一项技术、技巧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艺术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语言不能只是对知识作一般性介绍和转述,也不能只是对教学难点作一般的解释,而必须将教学语言艺术化,将复杂、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能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

2.中职羽毛球教师需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中职羽毛球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肢体语言表達的技巧和原则,提高教学水平。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一个诙谐、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丰富的非语言因素,会使教师在体育课上表现出众,游刃有余。

3.中职羽毛球教师需掌握,并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技术。挂图、视频、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介的运用,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多媒体素材的生动、直观、精彩的视听效果,能够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应用技术,是体育教师素质体现的必须,同是也形成个人艺术教学风格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2][3]王文生,等.体育教学论 体育方法学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9-132.

[4]王玉扩,赵华恩,李会增.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课程结构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74-81.

[5]陈革新,张宝华.浙江省中职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87-88.

[6]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7-138.

[7]骆秉全.体育课教学艺术问题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4):47-49.

[8]万瑞芳.体态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根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91-94.

[9]李贵芳.谈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6,(14):190-191.

[10]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11-13.

[11]谢冬兴.高校羽毛球课CAI技术教学实验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1-123.(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梁 键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2: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艺术院校中进行公共课教学改革,首先要对高职艺术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三个“服务于”的改革思路,然后按照这一思路对公共课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就业;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

从就业到职业、再到事业,这是高职艺术生走出校门后,在职场发展的三步曲。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就业,就业无法实现,职业的选择和事业的追求就无从谈起。然而,目前高职艺术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麦可斯公司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是高职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86.7%[1],而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也比较低,仅为57%[2]。为什么会出现两低的现象?以及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这些问题不但要求高职艺术院校各专业系进行深入思考并拿出解决方案,同样高职艺术院校公共教学部也应有责任担当。公共教学部必须把就业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导向,这样才能与各专业系形成教育合力,尽量缩短高职艺术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对接差距,确保高职艺术院校的生存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共课教学在艺术生中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恢复其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1 改革的思路

如何在就业导向下进行公共课教学的改革呢?其前提是要分析清楚两低现象出现的原因。原因清楚了,改革思路也就打开了。从岗位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两低现象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高职艺术生在竞聘艺术工作岗位时,其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不达标,甚至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工作能力掌握水平也不达标。

所谓工作能力,又叫岗位工作能力,是指从事某项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对于高职艺术生来讲,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传统艺术职业(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或其他艺术职业(如文管、传媒等)所特殊需要的能力,它主要是由高职艺术院校各专业系来培养的;而基本工作能力是从事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主要是由公共课教学来培养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不但看重高职艺术生的职业工作能力,也普遍希望他们具有较强的基本工作能力,但实际情况令用人单位感到失望。一方面是他们的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不达标,比如2010~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含高职艺术生)基本工作能力距离达标的差距分别为15%、20%和19%。[3]在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普遍不达标的同时,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工作能力掌握水平竟然也不达标,这就导致这部分毕业生最终达不到专业工作的要求,并因此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在毕业半年后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2012届高职高专生(含高职艺术生)中,因“达不到专业工作的要求”而出此下策的学生比例高达19%。[4]总之,对艺术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不到位,是造成两低,尤其是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高职艺术生在竞聘一些常见的或新兴的非艺术工作岗位时(前者如秘书、教师等,后者如速录师、ITAT职业等),缺乏相关的职业工作能力。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高职艺术生选择非艺术工作岗位呢?从表2已知有五项原因。除了第三项可以由高职艺术院校通过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改革和公共教学改革)解决外,其他原因主要是就业大环境使然。于是,相当一部分艺术生无奈地、也是必然地去竞聘非艺术工作岗位;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他们在应聘竞争中往往不能占据优势;而一旦应聘成功,他们所学的艺术技能也就退居次要地位,成了职业中的服务角色。这种现实仅靠高职艺术院校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但高职艺术院校是否也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呢?母校应该关注自己的那些由于缺乏相应职业工作能力,而在应聘非艺术工作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们。不关注他们,就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业率就永远是最低。那么该怎样关注?那就是在整合公共课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使相关学生学会某些常见或新兴非艺术工作岗位必需的初步职业技能,然后通过参加社会考试使他们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最终让他们在求职中获得做选择题的机会。

通过对两低现象出现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理顺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要直接服务于所有工作岗位:致力于培养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需的基本工作能力;第二,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要直接服务于艺术工作岗位,辅助各专业系培养艺术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工作能力,合力提升高职艺术生竞聘艺术工作岗位的优势;第三,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要直接服务于某些常见或新兴的非艺术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改变高职艺术生在不得不竞聘非艺术工作岗位时的劣势。按照三个“服务于”的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对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的四大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核体系、评教体系)进行系统性改革。

2 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程体系是一个由基础课程模块和应用课程模块构成,涵盖多重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它所涵盖的教学目标包括:第一、培养所有工作岗位必需的基本工作能力;第二、辅助培养艺术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工作能力;第三、培养艺术工作者的文化底蕴,为他们的创作和表演提供源泉;第四、培养某些非艺术工作岗位必需的初步职业技能;第五、传授有利于终身职业发展的品格和技能;第六、其他,如提升学历的培训。就业导向决定着我们在构建公共课程体系时应该把第一、二、四个教学目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我们结合以下案例加以说明。如表1。

从表1案例可以看出,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找准出发点。出发点不是向学生传授无法付诸实践的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掌握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出发点不是把文化学科的学科利益看得至高无上,而是把自己学生的就业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出发点不是维护公共课教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是考虑如何与专业教学相配合、相融合,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能。

第二,注重可行性。比如案例中把培养某些非艺术工作岗位必需的初步职业技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这一考虑基本上是建立在现有课程资源和师资基础上的,是可行的;当然要实现这一教学设想,还需超出上述课程体系增设少部分新课程,而这经过科学论证也是可以实现的。如表2。

第三,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必修所有基础课程模块,这是原则性的体现;根据自己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设想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来自由选修应用课程模块,这是灵活性的体现;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程体系是基础课程模块和应用课程模块的有机组合,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3 教学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学体系的改革随之跟上,而教学体系的改革至少涉及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秩序的维护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为了促进就业、加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并应该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大胆的增、删、重组。

增删:与基础课程模块相比,应用课程模块在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加直接和显著。这就要求我们适度删减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应用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比如把基础课程模块的相关教学任务压缩到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除外);与此同时,把应用课程模块的相关教学任务扩展到4个学期,并合理地分配在从大一第二学期到大三第一学期的不同时段。

重组:对不同课程模块中重复出现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不仅可以节省公共课教学资源,还可以使相关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完整进而产生更加显著的能力培养效果。比如“招聘与求职”就是在不同课程模块中重复出现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同课程模块阐述它的立意和角度各有不同,但如果把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系列讲座,就可以使学生对“招聘与求职”产生完整、清晰的认识,甚至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筹划的“招聘与求职”系列讲座包括五讲:招聘与求职心态剖析;中文简历写作;英文简历写作;招聘会求职模拟;博客、职客求职。而这些内容曾经归属于就业指导、成功与个人营销、思想道德修养、职场应用文体写作、职业生涯、基础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等多个课程模块。

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公共课教学模式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于高职艺术生未来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对公共课教学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旧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行灌输式教学,而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行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旧教学模式无视学生文化差异,实行一刀切式的教学,而新教学模式重视高考成绩和入学水平测试成绩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旧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和地点单一,基本上是课堂教学,新教学模式则是开学说课、课堂教学、礼堂讲座、网络平台自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旧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它不适应高职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要求,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锻炼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能力。新教学模式则恰恰相反,比如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使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探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批判性思维、说服他人、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解决复杂问题等一系列基本工作能力。与此同时,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也为锻炼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能力提供了可能,比如“友谊”是基础英语课程模块中的一个教学单元,教师以表达友谊为驱动项目,设计了以下细项供各组学生选择:选择或原创一首表达友谊的英文歌曲并在课堂上表演;选择一部表达友谊的英文电影并为其配音;编创并展示一段表达友谊的舞蹈,用英语简要说明其编创思路;创作一幅主题为友谊的美术作品,用英语对作品进行简要介绍;结合英语幻灯片阐释自己对友谊的看法等等。这些细项分别与音乐表演、播音主持、舞蹈编导、舞蹈表演、绘画、教师等岗位的职业工作能力相对应,对各专业系的学生而言,无疑是要让他们进行一次未来职业的预演。

除了探究式教学,新教学模式还包括分层教学的实行。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领域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最早在2008年实行于基础英语课程模块,目前已经走向成熟。英语教研室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除了教学模式相同外,它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又各有广狭和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入学新生文化水平的差异,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的潜能。

新教学模式还强调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其中应该着重加强的环节是开学说课和网络学习平台。开学说课是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所教课程的活动,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能使学生明确这门课程和未来岗位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网络学习平台虽然只是具体教学过程的补充性环节,但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潜能。

第三,教学秩序的维护。营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能力培养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要想营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改变公共课教学班容量过大的现状,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60人左右;第二,强化教学督查的作用,提高督查的力度和频率,既督查“教”又督查“学”,以督查“学”为主。

4 考核体系的改革

考核体系的改革也应该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的改革同步进行,但考核不是最终目的,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以“考”促“教”,通过考核来发现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领域在培养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能力方面有什么不足和欠缺,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所以,考核体系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以对未来岗位工作能力的考核为核心。这里被列入考核范围的岗位工作能力,主要是指所有岗位都要求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以及某些非艺术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的初步职业技能;当然不排除一些应用课程模块把艺术岗位需要的某项职业工作能力作为主要考核目标,如《歌词写作》、《剧本写作》、《体育保健》等。

那么,最能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考核方式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学期末笔试吗?不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能力考核方式应该包括项目考核(项目完成情况)、职业资格考试等。

在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项目完成情况充分显示了学生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不但应用课程模块把它作为最佳考核方式,就连基础课程模块也越来越多地用到它。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中的某些基础课程模块,如《基础语文》、《基础英语》等,在把期末笔试的权重降低到成绩构成的30%的同时,都把项目考核的权重提高到了成绩构成的30%。而且,在项目考核的过程中,打分是由学生、教师和第三方共同完成的。学生参与打分,这有利于锻炼他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判断和决策等基本工作能力。

考核某些非艺术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的初步职业技能,主要靠职业资格考试,如初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ITAT职业技能考试、速录师资格证考试等。通过了这类考试,有助于提高相关非艺术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的初步职业技能,也增加了在应聘竞争中的砝码。

第二,要注重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高职艺术生实习、实训、演出的机会非常多,正常的公共课教学进程经常会因此而被打断。所以,我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注重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除了项目考核、职业资格考试外,凡是能够测试能力的考核手段都可以为我所用,如口试、比赛、社会实践、课堂互动、上机操作等等;即使是笔试,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基础英语课程模块的期末笔试采取的就是分层考核方式;即使是考核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设想而灵活变动,比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在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举行计算机摸底考试,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免修、免考该基础课程模块的权利,提前进入应用课程模块的学习。

5 评教体系的改革思路

对教师的传统评价标准有“德、能、勤、绩”四项,“绩”体现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德”、“能”、“勤”则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四项评教标准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教体系。然而,随着高职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开展,传统评教体系中的一个字必须由我们重新来思考和定位,那就是“能”——公共课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公共课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公共课教师是否应该具备更强的基本工作能力呢?公共课教学改革把辅助培养艺术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培养某些非艺术工作岗位必需的初步职业技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公共课教师对相关职业到底了解多少,是否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如果有的话)从而成为了“双师”呢?评教体系的改革是整个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最后一环,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但对评教体系的改革必然会进行下去,而且是沿着上述改革思路进行下去,哈佛大学23任校长詹姆斯·柯南特说得好:“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只有教师的质量一代一代地提高了,高职艺术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也就是就业能力才会一届一届地提高,高职艺术院校的荣誉才会一年一年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

[2]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1.

[3]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36( 在该页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整理).

[4]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0(在该页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整理).

作者简介:裴洪彬(1972—),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文化史研究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作者:裴洪彬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3:

中职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刻板的,一些教学训练方法和教学理念同实践脱节,新课改下要创新中职声乐教学模式,逐步构建新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声乐 教学质量 改进策略

声乐也被称为艺术歌唱,指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塑造出鲜明生动和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效果的歌唱艺术。声乐课在中职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新课改下,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动活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老师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当前流行的小组课和以前通行的个别课进行融合。其中的个别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声乐教学采用小组课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进行的个别辅导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指导的,从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2.需要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做到多头并进。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所以,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去多看和多听,信息技术多媒体恰恰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声乐教师应通过播放名家的范唱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歌唱不仅仅是唱出来就可以,它是一门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积做基础的艺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与音乐有关的书籍,通过多读音乐书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到参与和被重视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有飞跃性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1.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歌唱的时候两脚分开,并且距离要达到半尺左右,两腿站直站稳,头部端正,坚决纠正耸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习惯。

2.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严格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运动同平时的呼吸运动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一首歌曲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是靠正确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体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单纯性呼吸练习和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两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经过大量训练,学生的气息才能更加饱满。

3.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混声歌唱和练习。所谓的混声,就是指歌唱或练习时需要使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音,这样声音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及力度,而且还具备了假声的柔和及圆润特点。如果在歌唱或练习的时候能应用混声,就能使声区达到统一,声音就会更加圆润、更加流畅,也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还能使声音有强烈的穿透力。训练学生使用混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换声区的声音统一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哼唱练习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混声,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和感受到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真实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歌唱出来的声音更协调优美。

四、采用准确形象的语言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但要精准,还要形象。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往往会让学生莫名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才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声乐教学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具体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如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中的“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意识,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地“够音高”。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也为学生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使声乐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

社会在进步,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教无定法,有效即可。对于新形势下的中职学生,在教学方面也要遵循先研究学生,定出可行的,符合教学新规律的教学方案,然后再实施教育。尤其对于声乐这门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受心理情绪影响大的专业来讲,研究中职学生的特点、个性、心理的新动向对于声乐的教学实施才能保证有效进行。

作者:安静

上一篇:时效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电力项目工程造价成本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