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知识多媒体课件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数学教学知识多媒体课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知识多媒体课件论文 篇1: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价值加以阐述,以及对多媒体课件的实际应用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应用措施

多媒体课件和小学数学的结合,是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要从多角度考虑分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内容,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就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课件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积极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举措。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提升学习的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积极性;能有助于提高师生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在教学中就要从以下几点加强重视:

其一,多媒体应用强化学生感知能力。数学教学中在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感知,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保障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科学运用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数学知识。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采用退位减法的知识点讲述中,两位数的个位数比一位数小的时候,学生在借位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对此,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动态化的教学内容,如小熊有一堆小木棒,由两捆数量为10的小木棒以及4根零散的木棒组成,而要移动其中8根小木棒组成另外一堆木棒,可将原木棒堆的4根零散的木棒移出后,再解开其中一捆木棒,移出4根木棒,这样就可实现移动8根木棒组成另外一堆。

其二,多媒体应用将知识具体呈现。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地呈现出来,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辅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活跃数学课堂,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在讲述到应用题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如对于两车相遇应用题的讲述中,已经知道两车各自时速以及相遇时间,求两辆汽车相遇地点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模拟展示,把两辆汽车分别放置在模拟道路的两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应用题的题目,从而更快解答出应用题。

其三,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情境。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就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为学生创设动态化的情境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如在分数概念的知识点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利用视频的方式呈现猴子分桃子不均衡的问题。一群猴子在分桃子的时候,桃子数量30个,猴子只有15个,其中有1只猴王分的比较多,一共拿走6个,5只母猴子各吃了3个,剩余的猴子只分到1个,学生对此感到不公平。在这一过程中,将分数概念引入其中,这样学生能在动态的情境中,准确地把握分数概念知识点的重点,方便了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结语

综上,将多媒体课件和小学数学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化学习;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上文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探究,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对实际的教学能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8.

[2]蒋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4):121.

[3]张铁英.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9(6):29.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作者:詹文尚

数学教学知识多媒体课件论文 篇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和应用策略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以多媒体为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竞争,也相应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高科技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有着自身的发育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学会知识。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多媒体教学会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是小学生从无意注意阶段向有意注意阶段的过渡。然而,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公式、概念等知识。结合小学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公式、法则等以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不仅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易于理解接受,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兴趣,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已知学校的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现在因为要举办运动会,把操场长增加25米,宽增加10米,求增加的面积。教师以多媒体操作进行解答时,可以将操场延长部分与原来操场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解答,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给出答案。

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进行连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积累,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要把知识链条化;其次,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短,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积累记忆知识的框架要清晰;第三,小学生的记忆在这一阶段呈复数性,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像复读机一样,这就要求知识的内容鲜活,易于理解记忆。小学数学中概念、公式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数学的成绩,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感染力,把大量的课本信息转化成图形、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记忆对象也就变得清晰,记忆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提供这些感性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都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概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知识的积累和不断迁移就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且具有灵活性与独特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课件与学生互动相融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样会使教学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会使用搜索工具进行网上的自我学习,这样的信息综合利用,能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注意力的规律来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方案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注意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使用课件工具,比如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来突出重点,使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清晰、图形一目了然。其次,在做多媒体课件时,要把其处理成精髓,运用在关键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利用记忆、思维、情感的规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置  既然小学生的记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一记忆特点,使多媒体课件在对知识的分析总结上更加系统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方式,这样就能对知识产生清晰的记忆思路,使之形成结构性记忆。小学生注意集中性较低,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善于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对于数学中的抽象性思维很难理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深入思维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的性质,让学生由形象具体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性极强的图片、动画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的水平  在授课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材制宜。学校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训。具体实施上就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程序,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的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应该用作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做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应用上都应按照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中概念的突出、图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3 结论

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适应小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这样才能听进去,记住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才更容易达到。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00-101.

[2]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2):34-36.

[3]周守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05(2):88-92.

[4]刘娜.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例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178.

作者:刘秀翠 任洪君

数学教学知识多媒体课件论文 篇3:

小学数学课件思想案例分析与行动指南

短短几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已渐渐趋向于普及。多媒体课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行走路线,但诸多问题还潜藏其中(如“多媒体课件形式大于教学内容”等),以至于小学数学教学仍是穿上了新鞋走老路。综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误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构建多媒体课件的思想——设置有数学思想和数学味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引入,有效利用,从而高效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便于在学习中直抵数学认知的精髓。最终,找到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 课件运用误区

【误区1】小学数学学科多媒体“理性应用”=小学语文学科多媒体“感性运用”。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本是理性的东西,而现实中不少课件却更富有感性。如,不少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大多采用故事形式来呈现。这样一来,教师进行下一轮教学时,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这显然与小学语文学科的差不多,可说是一种“画蛇添足”。

【误区2】小学数学学科多媒体课件功能=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多媒体课件功能。

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人机互动,留有空白,启迪学生思维。但现实是,但不少教师将简单的问题也非得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牵强附会。所以,一些数学课就是欣赏电脑动画,真可谓满足了学生视觉,而懒惰了学生思维。

【误区3】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小学综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时,几乎都是使尽了这些功能。一堂数学课上,音乐声不断,精美的图片不断,数学课变成了美术及音乐的欣赏课。这样的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层思维受到严重干扰。

● 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思想,必须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观摩一线课堂,发现小学数学多媒体实践效果并不均衡。下面是对近来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

1.不成熟的践行

这是一节多媒体课件“勤用”的课。

【案例】

《可能性》(人教版第五册第104~105页)。

以多媒体课件游戏“福娃击鼓传花”揭题,而后课件出示6幅画: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②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③三天后下雨;④太阳从西边出来;⑤吃饭时,都用左手拿筷子;⑥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进行“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判断。接着通过抽奖摸彩球,再一次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最后布置多媒体课件作业。

在此截取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上一共有几幅图画?

生:6幅。

师:请看第一幅。地球每天都在转动吗?

生:地球每天一定在转动。

师: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三天后下雨?

生:不一定。

……

师:通过这6幅画,我们总结一下,事物发生有哪几种可能?

生:可能、不可能、一定。

师:请同学们举例,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可能发生的,是一定发生的,是不可能发生的?

【反思】

整个教学所出现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不少于20个,教师几乎是牵着学生对“可能性”表面现象进行观察,数学课差不多成了游戏课、说话课。而且仅演示课件就占了20多分钟,严重地占用了学生数学思考空间。

为什么会如此呢?很显然,上课教师没有数学多媒体课件思想,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设置课件。多媒体课件必须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刻思考,从中发现数学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多媒体才算是有思想的,这样的教学也才算是有效的。

2.基本达标的践行

【案例】

数学广角《有趣的搭配》(人教版第五册第112~114页)。

这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课件设置以兰兰早晨起床穿衣→吃饭→到游乐园的顺序,设置了三个课件,再以此推进进行“有趣搭配”教学。

师:今天是兰兰的生日,爸爸妈妈准备带他到儿童乐园去玩。兰兰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兰兰都有哪些衣服?(出示课件)

生:有T恤衫、牛仔服、喇叭裙、牛仔裙、长裙。

师:你希望兰兰怎样穿呢?

生:牛仔服和长裙搭配。

生:T恤衫和喇叭裙搭配。

师:看来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也不同。如果一件上装只能搭配一条裤子或一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我可以用T恤衫分别配上喇叭裙、牛仔裙、长裙,再用牛仔服分别配上喇叭裙、牛仔裙、长裙。和起来,一共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为什么要用上T恤衫、牛仔服分别搭配呢?

生:分别搭配才会有顺序。

师:有顺序的好处在哪呢?

生:不重复,不遗漏。

师:我们可以先确定上装,用一件上装搭配不同的下装。还有谁的搭配方法和他的不一样?

生:我可以先用喇叭裙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再用牛仔裤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最后用长裙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这样一共也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搭配方法吗?

生:我还可以用连线搭配的方法。(请学生上台用教鞭连一连)

【反思】

教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让学生找到了搭配的方法,而且达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掌握搭配的规律,并让学生知道“有顺序”,才可能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从而引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搭配的问题。同样一个课件,不同层面的挖掘,让学生再用下装去搭配上装,和连线表示,看得出多媒体思想在于能借助于它进行思维接力,保障思考的连续性。同时,也反映了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素养。正如本节课后面两个课件(一是点心搭配,一是3、7、9这三个数密码搭配)的设置,都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时首先考虑的是顺序。由是观之,多媒体课件思想与教师的素养也有密切的联系。

3.较高体现的践行

【案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

这堂课,整个课件设置,分成了三步。

课件一:创设情境。动物村住着许多小动物。小熊住在村东,他有一块长方形萝卜地在村西。小免住在村西,他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萝卜地在村东。他们觉得跑来跑去不方便,于是便商量换地。可当他们看到两块地时,都说自己的面积大,这样交换不公平。于是引出课题,这两块地谁的面积大些呢?该怎样解决他们的问题?

课件二:探究新知。将两块地平移到方格,一是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件三: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再次出示小熊、小免两块地,让同学们根据数据:长方形长250米,宽80米;平行四边形的底250米,高80米,求出两块地的大小,再比较。

【反思】

这一课,多媒体课件设置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层级而不杂乱。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到课件二根据两个不同形状图形探究新知,到最后再次回到解决面积计算的问题上,看得出设计者设计时对教学内容与课件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是为顺应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其将同一课件内容进行再度创新,便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深层,这样,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4.理想的践行

【案例】

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在《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课件的引入更是开放,他整个课堂都围绕一根长20厘米与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不同长方形面积作对比。他这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几乎都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将两根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的面积集中到一个课件平面上,从而让学生理解:“周长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就最大。”

【反思】

多媒体教学思想,第一个层次解决的是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第二个层次是用此解决数学教学问题,而最高层次全在于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学中通过“面临问题”引领“数学思考”,最后“解决数学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多媒体课件是开放的,一切数学活动都包含在多媒体课件思想之中。

● 行动指南

1.把握好多媒体思想产生的过程

(1)思想动向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具有观赏性和适用性。而只有体现数学思想,才不会仅仅体现观赏性或适用性。

(2)思想工作

运用多媒体课件,易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只有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才可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重要作用。

(3)思想解放

当前,青年教师建立多媒体课件思想,优化数学课堂的意愿比较强烈。必须抓住这一契机,让青年教师先成熟起来,从而发挥带动作用。

(4)思想境界

只有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才会自觉体现数学思想,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2.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把好“质”和“量”

(1)把好其质

除了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外,还不能冲淡数学主题,让学生因有多媒体课件而快速掌握所学数学的精髓。

(2)把握其量

整个教学过程≠课件,这是一个“铁律”。实现量的控制,才会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专家告诉我们,几乎多媒体课件的物理污染都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产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太多,太杂乱,也会使人不舒服。在量上作控制,这实是数学多媒体课件的一项学科特性。

3.抓好多媒体课件设计,体现“逻辑严密”特征

R·柯朗在其著作《什么是数学》中提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与直观、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用途和它崇高的价值。”显然,逻辑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也应是小学多媒体课件固有的基本特征,即“数学是最讲道理的”,设计时应严格把握“逻辑严密”这一特征。

4.亟需扭转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态度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者的思想,多反映出其教学理念及态度。如,对求知的态度,对交往的态度,对学科的态度,对学习方式的态度,对自我发展的态度等。也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不要以外部“行为”代替“感受和体验”,必须经历“体验”的过程,而其中,态度便是“方向盘”。构建小学数学多媒体思想,教师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必须端正教师态度。

作者:钟发全 张朝全

上一篇:企业管理岗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移动公司营销经理竞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