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索和研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摘 要 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与信息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环节与策略,否则,语文教学改革就难以实现。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To Thinking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tegration//Fu Yukun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tegration

Author’s address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广大教师喜爱。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呢?笔者的体会是,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和准备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转变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改革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学改革中去,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

1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信息素质

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为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作为这个平台的主导者,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展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何与语文教学整合,提高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

二是同时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尽量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排除一些常见的“拦路虎”,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获取网上海量知识,了解课外时事、社会百态,洞察缤纷世界。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语文教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素养之外,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比如,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素质,在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掌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现代文学的基本动向和最优秀的案例,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显示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扩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环境。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

众所周知,教材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要想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先备好课。传统的备课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材料,用笔把备课资料写入准备好的“教案本”里,然后再结合“一张嘴+粉笔+黑板”的模式进行授课。这样的备课形式既花费时间,又没有任何特色,其效率和效益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这一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学会使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充教学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

要做到通过网络搜集语文教学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传递语文教学信息,将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模式、观点和最新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寓教于现代化环境之中;通过网络中精典的语文案例,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教育。语文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汇集点,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知识和知识的延伸是必须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因此,网络为教师的备课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3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粉笔+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进行诱导;三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的智能化教学,将悬念、探究、探索、疑问、猜想、假设、讨论、发言等纳入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新时期语文教学。现代语文教学多数是思维化的语文教学,并不是教师自身的自我表现,更需要教师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寓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随机整合,把整合变成随意的、简单的结合。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师要明确整合的概念,理解整合的真正意义,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让教师自己首先融入信息技术中去。

许多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已经基本定型,要适应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可能会有些难度,更不用说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了。因此,会产生简单利用信息技术凑合,以表面形式而没有内容实质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现象。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能只在形式上敷衍,要讲究实际成效。语文教师要合理地根据语文教学教材的需要,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选用合适的信息资料,采用得当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同时语文教师要注意信息量的把握度,信息量不宜过大,要适中,要选择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信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科整合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效果缺乏信心,认为学科整合只是随便应付的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这个崭新的教学模式有耐心和信心,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对这个新教学模式的成效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日积月累,从点点滴滴的成果中体会这种教学模式的乐趣。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崭新领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探索,相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一定能够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光彩。

作者:付玉坤

语文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索和研究。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信息技术如下几方面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一、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各种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不但在视听方面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建构起了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习起来也就轻松有趣多了。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实现整合,就可以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直接引进语文课堂。这种多媒体信息的功能恰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如:唐诗、宋词,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等等,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三、丰富积累、拓展空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资源共享、自主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还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学生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能在语文阅读、写作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整合”不是赶时髦,而是着眼未来的改革;也不是盲目否定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过去语文学科中许多该做却做不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责任编校:扬子)

作者:李玉铁

语文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巧用信息技术灵动语文课堂

摘 要:将语文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语文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巧用信息技术灵动语文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达到教学的可视化。信息技术给予了学生学习语文灵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活动效率。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般情况下,抽象思维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针对小学学生而言,年龄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初期。很大程度上,小学生对色彩鲜明以及直观形象的事物存在好奇心。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运用多媒体色彩艳丽的特点,以恰当的音乐背景以及灵动的动感画面,将学生有效带入符合课文情境的学习环境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充分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以最优状态进行学习。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感受地震强大的危害性。对学生来说,地震既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地震的可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无需过多的言语,从学生们惊讶的表情和欲哭的神态就可以看出,影片已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课文的难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处理语言、符号、图像等方面其呈现出较高的能力,在此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将抽象转变为具体,将静态转变为动态,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化难为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有的课本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无法掌握精髓。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好坏,就是看是否能将教学重点充分突出,是否能够突破教学难点。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也会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需要合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自主学习中难以观察、理解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难为易”。

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由于其属于知识性较强的课文,需要在老师引导下,保证学生理解知识点,将教学重点突破。该课文中涉及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作为本课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人”字形铁路设计的意图,懂得该设计的“巧”处。这就决定了无法从课本静止的画面展开讲解,还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通过设计动画火车以及“人”字形轨道,在课堂上,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火车上坡时,需要改变方向,而这时的车尾变车头,车头变车尾。在大力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导向,使学生对含糊的知识点逐渐认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教学环境,强化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性,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文的难点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巧妙化解。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强化学生说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相当多的想象内容,语言也高度凝炼。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行体会课文的言外之意,将其一一叙述出来,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展现课文描绘的意境,提供给学生说话练习的依据。

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学生需要体会到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和少年周恩来读书目的有何不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挥想象,联想到自己读书的目的,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以及博大胸怀。与此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注释中感受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的思想情感,调动了学习热情,在高昂的兴趣中学生得以锻炼思维、学到知识、开发智力。

四、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

众所周知,朗读就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起到激趣、移情、引起共鸣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会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但是在情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调动上均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迅速入境入情。鉴于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保障课文的语言材料向有感情的声音转变,幫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得到充分展现,使情感快速渗透至学生头脑,帮助学生体味到文章中的情景。此外,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也能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关键词句进行技巧处理,包括变色、闪烁或者放大等,帮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揣摩,充分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由于去过三亚的学生不多,学生对西沙群岛并没有过多的感性理解与认识。鉴于此,需要老师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至”美丽的西沙群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就像一名游客,而老师扮演的就是导游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直观上感受到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看到了海滩上的海龟、贝壳,海底的海参、珊瑚、大龙虾、鱼,海岛上的鸟儿,真切感受到了美丽、富饶,让学生尽情游玩。在此基础上,学生由文字至画面,再回归书本,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深刻理解。

五、信息技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美感”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文将艺术性、文学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美的感受。在多媒体的综合应用下,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凭借色感、形感、声感、动感等方式展现,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形象。比如在教授《迷人的张家界》这一课时,学生从“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中体会到张家界山峰的险峻;从“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中,感受到张家界水的潺潺之意;从“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欧洲多一倍以上”中,体会到张家界自然资源的丰富。让学生感受到张家界就像一幅活的画,赏心悦目。鉴于此,在课文设计过程中,老师需要有效利用导语,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首先就可以用PPT出示几幅张家界黄狮寨、金鞭溪的图画;接着,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融入美妙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张家界的迷人,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在范读有感情的朗读下,展现张家界的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感。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改进,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灵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帮助语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潘南南.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3,(10).

[2]郑素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J].吉林教育,2013,(11).

[3]黄秀曼.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J].快乐阅读,2012,(11).

作者:巫朝明

上一篇:邮政员工企业文化演讲稿下一篇:人生与理想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