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生事物,代表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具有传统的手工审计不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审计对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当前设备、软件、人员及安全等问题正制约着计算机审计的健康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篇1:

基于计算机审计的质量控制模型分析与探讨

【摘 要】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审计逐渐取代手工审计,带来审计领域的重大变革。而计算机审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去正视计算机审计在质量控制方面所产生的新问题。为了将计算机审计程序规范化,以进一步控制计算机审计的质量,保证审计目标正确、全面的实现,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审计; 质量控制; 控制模型; 审计质量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引入到了各个社会活动领域中,传统的手工审计亦顺应技术的发展转入了计算机审计时代。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崭新的审计方式。在我国,计算机审计投入使用已多年,但是随着审计机关人员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方法出现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现象。在这一现象之下,计算机审计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进行审计质量控制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看,在计算机审计这一专业领域中,对计算机审计制度准则的制定、计算机审计的操作程序的规范、计算机审计综合质量的评价等等,都还处于不断地探索、研究中,尚未有一个定论。

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审计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控化,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便应时而生。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是指为使具体审计项目按已经确定的审计实施方案顺利进行,保证审计目标正确、全面实现而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策略、程序、组织和具体技术与方法等。这一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在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实践和检验中得到了不断完善。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

(一)计算机审计的主要步骤

与传统手工审计相比较,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在变,但根本目的却没变,计算机审计和传统审计一样,其过程可根据实现目标来分成四个阶段:一是接受业务;二是编制审计计划;三是实施审计;四是报告审计结果。在以上四个任务阶段中,实施审计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这一阶段,需要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一系列指标性的评价,并同时对这一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相关的会计数据(或者是信息)进行一些技术性、程式化的测评(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流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基础信息和数据的准备阶段;2.针对计算机审计的目标设定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的审查;3.根据既定的评价体系对初步审查得到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4.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全面、更到位的深入式审查;5.在经过对内部控制的逐步审查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性的测试——符合性;6.在符合性测试通过的情况下还需要对用户补偿这一控制需求命令进行相关的审查和技术实现方面的测试;7.在经过之前6个步骤的基础性的审查和评测之后,计算机审计便踏入实质性的综合测试阶段;8.在最后一个环节,以前期基础审查评测结论和后期的实质性检测结果为最终依托,对整个审计环节作出最终的全面性评价,并汇总所有的数据和结论编写审计报告。

(二)计算机审计的实用特征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成为人们追逐的竞争热点,各类电子信息网站、商务系统、资源平台等如雨后春笋般展现于人们的现实当中,并不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作为社会生活最大承载体的企业,在面对这样一个信息多样化、多变化的社会现状时,为了获取企业的社会生存能力,亦是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充分利用共享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在审计工作中,从手工审计转入计算机审计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之下,不难发现一些新的使用特征,比如:首先是扩散了权限。如果是在非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操作权限一般是集中在一些具体的审计操作员身上的,因此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是集中化、范围化的,而在网络环境下,审计的操作权限不再仅限于操作员,而是面向大众,受众群在不断扩大,多了很多的不可预知性和可控性。其次是变换了重心。通常在非网络环境下,对审计活动中内部控制部分的测试,例如符合性以及实质性测试等才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人员所需要关心的重点所在,系统的内部控制才是关键所在;而在网络环境下,各类信息被集中于网络这个世界中,在信息资源不断被共享的过程中,一些非共享信息资源亦有可能遭遇盗取或者是恶意的篡改等,从而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危险。最后是规范了程序。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随着计算机在企业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同一程序面对不同对象便会出现问题,只有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征,逐步制定出符合企业特质的计算机审计操作程序和模式,才是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环境下企业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三、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

(一)模型原理

计算机审计的质量控制模型主要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审计的流程为主线,按照“控制标准→控制目标、控制点→实现的技术与方法”这一思路,根据计算机审计的质量指标,按照质量控制的层次划分为过程、流程和任务三个层次。而在对基础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审计评测之外,质量控制模型的控制对象还包括对信息系统内部的信息控制,涉及的对象包括控制目标、标准、方法等。

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在运用于实际的审计项目时,审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模型制定出的规范化的标准流程逐步深入顺次完成各阶段的审计任务,以达到最终的审计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根据模型流程在既定目标和方式下完成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地以规范标准来对阶段性的任务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去发现问题并纠正难题,对审计质量进行不间断控制。

(二)模型架构

在进行了审计过程、流程和任务的划分,明确了审计流程和任务,并针对其设定了控制目标、标准之后,就可以制定出审计质量指标,分离出实现目标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质量控制模型框架。

在架构计算机审计质量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将审计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可对其进行逐步细化和分解(图2)。

1.过程:按计算机审计项目进行过程的先后逻辑顺序,可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三大部分: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这是对计算机审计项目最粗略的划分。2.流程:为完成各个过程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审计业务活动。3.任务:各个流程又是通过一系列更细致的审计业务活动来完成的,我们称流程内部的具体审计业务活动为“任务”。

在整个审计项目中,需要点对点、线对线的目标设定和追踪,针对各个任务明确相对应的控制目标,并对各个流程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控制标准,实现对审计质量的分层控制。

1.审前调查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目的性、详尽性;2.数据收集处理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合法性、安全性、有效性、选择性;3.信息系统审计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有效性、选择性、目的性、安全性;4.创建审计中间表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有用性、正确性;5.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目的性、正确性。

(三)模型分析

在对质量控制模型的数据分析中,借助BP-GA算法和一些相关计算公式,如:

n1=log2n

四、结语

(一)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不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计算机审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类审计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亦是不断地在提升。传统审计在很多方面已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审计,比如审计的效率、投放的深度、设施的幅度等。虽然计算机审计在效率和深度等方面比传统审计更为优越,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计算机审计的质量控制。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一是在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审计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还滞留在原始阶段,审计思路还显得比较僵化,不够灵活多变,还只是将计算机作为最原始的处理工具,而不是将其转换为信息的中枢。二是对审计结果的复核还只停留在手工复核阶段,远远偏离了计算机审计在质量控制上的实际轨道,完全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审计的诸多不同之处,比如审计的流程、方法、模式、环境、对象、风险等等。三是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来对计算机审计的各项操作进行规范,信息化环境下所带来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使得在不同企业间各自的设计工作会出现操作流程及SQL语句写法格式不一等现象,操作流程不够标准、规范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一个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去对审计结果的质量水准进行控制和评价,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四是忽略人这一根本要素。能否高质量地去完成计算机审计工作,关键还是看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水平和工作能力,而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辅助技术来讲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但当前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

(二)对质量控制模型的探索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式亦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而计算机审计质量管理作为实现审计目标对数据采集、转换、清理、应用、保存和风险的控制过程,还需要在审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归纳出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对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模型的发展探索,可以着力于以下几点:1.以思路创新为先导,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加强审计质量控制;2.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3.以审计流程为主线,全过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4.以人才培养为宗旨,营造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环境;5.以科学测评为辅弼,引领审计质量更上一层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计算机及相关信息系统不仅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信息化条件下运行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部分。审计信息化已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而审计信息化也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问题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强.信息系统审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陈婉玲.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6(增刊):108-112.

[3] 范立敏.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J].绿色财会,2008(7).

[4] 孙文,谭静.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007(27).

[5] 徐阳.对计算机审计发展若干问题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6).

[6] 刘汝焯.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方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

作者:范天伟

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篇2:

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计算机审计

[摘 要] 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生事物,代表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具有传统的手工审计不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审计对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当前设备、软件、人员及安全等问题正制约着计算机审计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措施:①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②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③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计算机审计人员。

[关键词] 信息环境;计算机审计;传统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0. 007

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生事物,它代表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具有传统的手工审计不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审计对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当前设备、软件、人员及安全等问题正制约着计算机审计的健康发展。笔者从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审计对象电子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工作由以手工处理为主转为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财务软件逐步大型化、网络化。无论是处理工具、存储介质、处理流程、处理方式,还是组织机构以及人员配置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信息环境下,由于电子数据的不可见性,仅用手工审计方式已无法对日益严重的计算机舞弊、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检查,传统的审计工具已很难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

2.审计范围广泛化对审计的影响

要充分评价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工作可能要由原来的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而这些都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与方法的审计工具,以改变现有的审计作业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二、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笔者认为,计算机审计将有以下的发展趋势,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1.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拓展

目前,计算机审计还主要是对电子财务账表进行传统审计,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今后,随着计算机审计的深化,计算机审计不仅要对电子财务账表进行审计,还要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2.从计算机辅助的传统审计走向信息化审计的领域

随着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提高,我国计算机审计将从现在主要开展计算机辅助下的传统审计向信息化审计的领域迈进,成为审计部门一个新的职能。

三、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普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形成有利于审计信息化实施的环境

“计算机审计是当今审计工作的发展潮流,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我们将很快失去审计资格;必须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研究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要提高审计的科技含量,改进审计的方式和手段”。这是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忠告和要求,必须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认识。要使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知识和原理,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

2.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

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那么计算机审计难以长远、深入地发展下去,也难以在审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对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应对现有的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关的审计标准与准则加以研究,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3.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

由于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各领域、各单位实施的程度不同,因此,很多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可能产生的风险认识不足。所以,审计人员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时,一定要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操作人员不予配合,对存在磁性介质中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密、修改、删除、隐匿等,则审计人员很难进行审查,甚至出现“假账真查”现象。

4.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计算机审计的审计队伍

计算机审计的执行者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计算机审计发展和成败的关键。目前审计从业人员有这样的特点,即较年长的同志经验丰富,判断准确,但计算机知识欠缺,而较年轻的审计人员则相反,往往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较快,应用水平较高,但缺乏审计实务经验。所以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取长补短,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复合型计算机审计人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朝晖.谈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电子数据下载[J].山东审计,2002(7).

[2]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计算机审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乔鹏,杨宝刚.会计信息系统审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胡克瑾,等.IT审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郭宗文,张红卫,胡仁昱.计算机审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孙俊英.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8).

[7]范凤香.论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J].生产力研究,2003(1).

作者:王金夯,李 勇

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篇3:

国内外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设计比较与分析

[摘 要]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审计课程。由于该课程交叉多个学科,涵盖内容丰富,学者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导致当前各高校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比国内外主流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选择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比较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16

0 引 言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运用导致审计作业模式发生深刻变化,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交叉财务会计、审计、数据库、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还需要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支持,对教师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从饶艳超 等2008进行的调研结果来看,计算机审计教学水平不高[1]。近几年,审计教育工作者和审计实务人士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审计教学的探索研究,切合中国实践水平的计算机审计教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例如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2]。在参考书方面,有关持续审计、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前沿性书籍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计算机审计教学内容。但要看到,计算机审计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学者对计算机审计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导致教学方案存大较大差异。本文就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进行比较,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计算机审计教学动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案。

1 国内外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介绍

计算机审计涵盖内容较多,按照审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向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和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前者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程序或系统,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更高;后者主要用于电子数据的直接测试,目前在审计实务界已经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我国一般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审计也主要是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相比之下,国外计算机审计教学起步较早,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因此,本文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对理论与实务的侧重,将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分为以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方案和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两大类。

1.1 以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该教学方案在国外主流高校占据重要地位。国外计算机审计的起源较早,美国会计协会(AAA)早在1974年就提出本科生阶段的审计课程中应该包括有关电子数据审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审计人员对相关电子数据审计技术的熟练性要求;计算机环境中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系统生成的记录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数据过程记录[3]。AAA于2003年对11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计算机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计算机辅助工具等,而且电子商务审计、连续审计等与现代IT发展相关的内容出现在教学方案中。

作者有幸拿到中国台湾中正大学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和教材,整个教学方案包含4个部分:计算机审计基础概念,应用审计技术实务,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实务和电脑审计进阶管理[5]。在基础概念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审计相关准则、COSO内部控制准则和COBIT(信息科技的管理、控制和审计准则),着重介绍美国SOX法案,以及该法案与IT、公司治理、COBIT的关系。在第二部分,以国际流行软件ACL为主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术,使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整体认识,并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循环控制两大循环,辅以案例加以介绍。在第三部分,涉及信息安全审计知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软件、资料、资产的控制与审计,通信及电子商务的控制与审计,信息系统运行与软件安全的控制与审计。在第四部分,对企业持续经营与灾难恢复、持续性审计、计算机审计道德准则、计算机审计实务管理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于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以第一、第二部分为主,第三、第四部分作为选修内容;而对于中高层次的研究生和审计实务人员,重点介绍第三、第四部分。

中国台湾中正大学的教学方案代表了国际主流的计算机审计教学设计理念,以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把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在介绍应用技术时辅以销售和采购循环的控制来分析,并配以国际流行的ACL审计软件和计算机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于ACL审计软件的讲解,则专门配套ACL实用手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软件。该教学方案切合计算机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2 以计算机辅助审计实务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与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差异较大的,是国内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当前,支持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具有多种,常见的有数据库、Excel以及审计软件等。按照所介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教学方案和以审计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案。

1.2.1 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教学方案

该设计方案认为掌握数据库知识是现代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和了解审计软件的基础,因此该方案除了讲解基础计算机审计理论外,将教学重点放在以数据库为主的多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实现上。首先,对于数据库的学习,以主流财务软件的数据库表结构为主,重点关注凭证表、总账表、科目表、辅助核算等数据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运用ODBC、数据库导入导出等多种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运用标准SQL语言对这些表进行转换与验证、查询和分析。其次,对于审计软件的学习,在掌握数据库审计方法后,学习审计软件会容易很多,可以重点学习审计软件采集数据后的多样化审计分析和查询,并结合项目管理、疑点管理、底稿管理等功能,让学生了解审计软件所带来的灵活性和易用性。最后,Excel为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工具之一,该教学方案会有专门一章来介绍与审计相关的Excel操作。通过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多种辅助审计技术的优缺点,以更好了解计算机审计原理。但不足在于因涵盖多种实务操作,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分散,如果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对多种审计技术工具的掌握不够透彻,支持该教学方案的教材有陈福军编著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教程》[6]。

1.2.2 以审计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案

该教学方案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以一种或多种审计软件实务技术为主线进行讲解。以陈伟提出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案为例[7],紧扣我国开展的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和特点,介绍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原理,配合审计软件操作实务和实例,从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验证、审计分析等多个步骤全面展开,其中对于审计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包括:数据查询、账表分析、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等,并设计多个上机实验来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该教学方案不强调数据库知识的学习,而是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理论和审计软件操作相结合,弥补了多种审计工具教学方案中理论部分比较分散的不足。但实验部分没有以会计专业学生熟悉的总账、明细账为主,而是认为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都应该统一对待。支持该方案的教材有陈伟编著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作者所介绍的审计软件工具包括国外知名审计软件IDEA和我国政府审计软件AO,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审计软件设计的区别和联系。但不足之处是附录实验中没有附带软件安装,对于想学习这些软件的学生带来一定不便。因此,审计软件的选择对于该方案而言比较重要,否则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案对比分析

无论是以理论为主导的设计方案,还是以实务为主导的设计方案,都强调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但是国际主流的教学方案重点强调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认为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学习要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思想;我国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方案则强调计算机审计步骤的学习,这几个教学方案各具优缺点,本文用表1进行归纳。

3 教学方案选择建议

从上述比较来看,国外教学方案设计以理论为主,国内教学方案侧重审计技术的学习,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案时,应考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多个因素。

(1)从教学对象来看。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向来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弊端,特别是在面临信息化环境时,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审计界的现实情况,在有限的课时内,本文建议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导的教学方案设计。至于是以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为主还是以审计软件为主,则要考虑学校的教学时间和实验室条件。如果面向中高层的审计实务人员,以及具备计算机审计基础的研究生等学生,则应该更加侧重计算机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学习,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审计的实务水平。但在目前,面向中高层的计算机审计教材仍较少,教学内容可以多参考国外主流大学的计算机审计教案。

(2)从教学条件来看,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案必须配备合适的案例。在国外计算机审计的相关论文中,不论是内部控制教学还是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学习,案例教学十分普遍。例如Gelinas等运用普华永道的Alchemy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要求学生完成4份作业来达到教学目的[8];Gelinas et al.基于某一公司的详细背景资料和数据,运用ACL软件以3份作业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软件的学习[9]。因此,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案不能照本宣科,必须配备充分的教学案例,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审计教学比较薄弱之处。以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对实验室软硬件有较高要求。在审计软件配备方面,国际知名的ACL、IDEA等软件虽然设计理念先进,具有较高声誉,但安装价格比较昂贵,资金支持不够的学校难以承受;国内审计软件面向国内财务软件,除AO审计软件由政府审计部门买单外,大多审计软件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对教学实验的支持度比较差,因此缺乏完善的教学实验数据支持。陈波认为审计软件教学的数据要有至少3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才能有利于学生体验比较全面的检查、分析程序等;另外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错报环节,使得学生体验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疑点查找[10]。但从国内现已出版教材和书籍来看,满足这样条件的实验数据仍比较少,这也是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需要继续完善之处。

(3)从对教师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都对教师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老师比以实务为主的教师要求会更高一些。原因在于,计算机审计的实务学习会相对容易,而只有在实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刻理解计算机审计理论精华,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否则,单纯枯燥地讲解计算机审计理论知识,易导致呆板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我国计算机审计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方案会更容易实现,不仅有助于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的学生,也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实践水平。

总之,计算机审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计算机审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实验等多个方面还存在各种的问题和困难,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审计界精英关注该领域,结合不同教学方案的优缺点,调整计算机审计专业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饶艳超,陈建勇,袁也.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10):84-87.

[2]崔应留.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7):81-84.

[3]AAA. Inclusion of EDP in an Undergraduate Auditing Curriculum: Some Possible Approaches[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4, 49(4): 859-864.

[4]AAA. Challenges to Audit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 Survey of Curricula,Course,Content, and Delivery Methods[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03,18(3):241-262.

[5]黄士铭,严纪中.电脑稽核:理论与实务应用[M].台北: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

[6]陈福军.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100-104.

[8]U J Gelinas,D L Schwarzkopf,J C Thibodeau.Introducing Students to the Integrated Audit with “Auditing Alchemy, Inc.”[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8,22(2):151-170.

[9]U J Gelinas,E S Levy,J C Thibodeau. Norwood Office Supplies,Inc.: A Teaching Case to Integrate Computer-Assisted Auditing Techniques into the Auditing Course[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2001,16(4):603-636.

[10]陈波.高校计算机辅助审计本科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10):137-139.

作者:牛艳芳 孙文刚

上一篇:商业局一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教体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