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4月20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委”)印发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评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办法》和《细则》的颁布,标志着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工作全面推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论文 篇1:

探析城市环境建设下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

摘要: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已经逐渐意识到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园林绿化不只可以做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谐,还可为人们带来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有效丰富城市的生活。科学有效的完善园林绿化的相关养护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之中园林绿化的整体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稳步发展。该文主要在城市环境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以及养护的技术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技术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Landscaping Nursery Stock Planting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SHEN Mingda LONG Bingyan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Province, 425100 China)

1 園林苗木种植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

1.1 树种选择不科学

每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不同、气候条件也不同,因此导致当地所种植的植物也不尽相同,在展开园林建设的时候,多数地区都会选择那些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苗木,而忽视了苗木的种植以及生长环境,这为苗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带来很多难题。工作人员对园林苗木的栽种相关条件展开详细分析,进而得出:苗木栽种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混乱现象。例如在一些地区,设计师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设计意愿,觉得杨树等树种相对不具有观赏性,所以很少会在园林苗木中看到杨树树种的影子[1]。但是园林设计中的苗木选择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需要景观设计人员展开深入的研究。一些珍稀的苗木,如梅花的观赏效果十分良好,但是该植物苗木在一些不利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下生长会受到影响,甚至很难生存,这会对当地园林苗木绿化带来严重影响。

1.2 盲目增加植树的基本规格

园林绿化苗木进行种植的时候,相关施工单位会盲目提升苗木种植主要规格,导致苗木存活率降低很多,进而浪费了财力以及人力,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2]。

1.3 育苗方式不够科学

园林建设之中苗木种植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和城市的具体情况之间相符合。但是一部分的施工团队在进行苗木种植的时候却忽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真正实现科学孕育苗木,甚至会盲目追求园林绿化率。在展开园林苗木种植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基本需求,依照当地气候条件等选择对应的苗木树种。园林绿化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十分重要,假如没有做到科学展开育苗工作,后期的养护工作就会消耗很多人力和物力,为城市的财政带来更多压力[3]。

2 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技术

2.1 科学选择树苗

在选择园林苗木的时候,要做到从当地的条件出发,综合分析出园林幼苗的根系、灌根比,进而做到减少幼苗的基础维护工作。绿化施工团队要做到严格进行苗种筛选工作,使得园林景观绿化环境保持到更好的状态,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2 种植的时节

育苗需要选择恰当的时节,并且结合景观苗木的基本特征,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进行栽植的苗木,并且做到合理确定种植苗木的季节。另外,施工人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以及种植的基本能力,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4]。

2.3 苗木的科学规划

苗木的规划要做到两点:第一,要保证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第二,要做到科学布置城市中的园林。首先,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结合园林内部整体的景观设计,针对苗木种植以及插苗等工作给予重视,促使苗木之间在生长之后的高度能够趋于一致。其次,需要依照植物自身的生长优势以及生长基本情况,做到突出彩色叶子树种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进而提高城市园林整体的美观性。

2.4 合理设置支撑柱

此类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预防出现苗木倾倒的问题或是风吹倒伏的现象。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树苗周围设置一根到四根的立支柱起到支撑作用,按照树苗的规模科学设置,使得树苗能够维持在垂直生长的状态。选择支撑材料的过程中应将竹竿或是木柱作为主要材料,如果当地区域有大风天气就应埋设水泥进行固定处理。苗木栽植的环节中为预防对树皮造成损伤,应通过草绳或是麻布在立柱结构和树干结构之间相互隔离,采用直接绑扎的方式或者间接加固的方式进行支柱结构的绑扎,对于直接绑扎方法而言需要将树干与立支柱相互之间捆绑,如若支柱在一年之后无法顺利撤出必须重新开展捆绑工作,以免对树木的正常发育造成危害。而间接类型加固方式就是采用粗橡胶皮或是横杆等进行树干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增强绑扎的牢固性。目前在种植支撑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单杆支撑的结构,通过固定竹竿或木棍将其直立状态或是斜立状态埋入土中30 cm厚度,树干和支柱相互之间应该利用直接捆绑或是间接固定的方式处理;其二,双杠固定的结构,采用两根木棍从树干的周围插入土壤,之后利用直接或是间接捆绑的形式对树木和木棍进行固定;其三,采用多杆支撑的结构,使用三根及三根以上的支柱进行支撑处理,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支撑住的环节中应该选择树木栽植以后的时间段操作,结合具体状况因地制宜使用单支撑、双杆支撑或是多杆支撑的结构,完成苗木的栽植工作之后利用水泥进行支柱的固定处理,并且支柱需要沿着主风向顺向设置,达到迎风支撑的目的。

3 城市园林苗木绿化养护技术

3.1 充足的水分

因为苗木生长需要很多水分,所以,城市园林种植苗木的土地应该保持洁净,并且提供充足的水分。工作人员需要在早上或者是傍晚为苗木浇水,还需要在苗木边缘设置排水沟,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

3.2 施肥的管理

园林中的苗木在生长的时候离不开养分的滋润。因此,园林之中的工作人员要通过科学形式对其进行施肥,促进苗木更为茁壮成长。在为苗木进行施肥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苗木在园林中实际生长的相关特点。比如,夏天是苗木生长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这时针对苗木需要加大整体的施肥力度,使得土壤可以一直保持在最佳的供养状态。选择的肥料一定要选择天然、绿色的种类,使得肥料对于苗木本身不会产生任何的威胁,也不会对周围的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将园林之中苗木落下的叶子当作一种天然肥料,但是需要掌握当地天气情况。当阳光比较充足或者土壤十分干燥时,就可以施以一些有助于土壤吸收的肥料[5]。

3.3 除草的控制

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城市园林内部的清理工作,就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成长,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现象,需要工作人员保证园林土壤的疏松性,定期为苗木土壤进行深翻和除草,避免园林内部的杂草与苗木之间进行肥料的争抢,进而促进城市园林苗木健康的成长。

3.4 修剪技术的应用

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之后,生长期间会有一段休眠期,可以在休眠期的阶段进行统一化的修剪处理和整形处理,通常每年开展两次到三次修剪工作。例如:一些苗木在春天的季节开花,可选择在花期之后修剪,结合整体的园林绿化设计内容与整体规划内容、苗木自身的特征等开展外观的修剪工作,将多余和带有病虫害的枝杈剪掉,如果有枝条密集的苗木,在生长旺季就会使得整体外观受到影响,此情况下就应对发芽阶段的枝条进行修剪。另外,在夏季阶段也需结合苗木的情况进行摘心,达到促使花芽分化的目的。

3.5 松土技术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不同苗木在各个生长阶段对土壤的松紧度的要求有所差异,并且苗木生长期间,周围区域的土壤会由于降雨或土质本身因素影响,出现密实度越来越高的现象。不仅会导致透风性降低,还会使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因此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必须要合理使用松土技术。在对苗木周围土壤进行疏松处理后,能够提升透风性,改善空气流通的状态,调节泥土温度。操作期间应严格控制松土的程度,不要出现过深或者过浅的现象。如果松土过浅就不能保证土壤的输送效果,而松土过深会导致苗木的根部受到伤害,因此需要结合苗木的种类、特点、根部深度和对土壤的松紧度要求等,科学使用松土技术,合理明确松土的程度,发挥技术的价值。

3.6 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林业之中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研究,例如:很多的林业病虫害都具有十分强劲的趋光性能,因此灯光的引诱就可以成为一种十分简便而且可靠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而且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利用生物灯光可以对鳞翅目、鞘翅目以及直翅目等多种类型的害虫进行引诱捕杀[6]。此外,还需要针对生物灯光所引诱的害虫展开清点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掌握园林之间病虫害的基本类型以及病虫害的基本密度等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病虫害防治中病虫分析不准确等问题,进而可以为下一步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提高园林对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效率,使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费用以及对于周边的污染都能够有效降低。

3.7 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护相应技术

自然灾害属于影响园林苗木的常见因素,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给予重视,才能够充分保障园林绿化工作。园林之中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天气情况,并创建出利于苗木生长生存的针对性养护计划,如针对高温天气展开遮阳网等相关设施的搭建,达到为苗木降温的基本目的。当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需要搭建温棚为苗木保持温度;遇到雨季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进行排水沟渠的施工;遇到天气比较干旱的时候,工作人员则需要为苗木储水,并且为苗木浇水[7-8]。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城市苗木绿化的施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建设和施工的相关问题,并且利用科学措施解决问题,有效规划当地园林绿化的施工。同时,应该掌握园林绿化的科学施工技术,保证园林苗木种植施工和养护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城市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旋.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居舍,2020(36):107-108.

[2]穆合普力·吐尔逊.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苗木种植及养护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4):79-80.

[3]林浩.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9):159-160.

[4]沈彦彬.探讨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5):51,53.

[5]邢祥银,邢芳.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6):65,67.

[6]申屠雯.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10):169-170.

[7]尤鑫.園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居舍,2020(11):90.

[8]姜文斌.J市Y区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申明达(198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园林工程。

龙冰雁(1974—),女,本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栽培。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4130

作者:申明达 龙冰雁

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论文 篇2: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解读

4月20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委”)印发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评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办法》和《细则》的颁布,标志着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工作全面推行。为更好地贯彻《办法》,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就《办法》及《细则》的要点进行解读,以便各相关部门及读者更好的理解。

一、《办法》、《细则》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是首都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展示首都文明进步形象的重要方面。

奥运会成功举办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首都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要求,同时把“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加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做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办”)依据要求,研究建立了首都城市环境考核评价体系,编制了考评办法,制定了考评实施细则。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

开展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目的是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投入的持续改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在信息化、精细化和社会化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调动区县、部门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办法》规定了考评的主体、主要内容和对象

考评的主体是首都环境建设委,具体工作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实施。

考评主要内容是首都“四大环境”,即: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考评的对象是承担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并通过对区县政府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考评,发现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块”的考评促进“条”的管理,提高环境建设专业队伍服务区县、服务公众的水平。

三、《办法》明确了考评的原则、制度和方式

原则: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区分类,循序渐进。

工作制度:综合检查、年度考评。考评的周期是年度,一年考评一次。

考评方式:采用综合考评(100分)和社会评价(100分)双百分制。其中综合考评的权重为70%,社会评价的权重为30%。通过双百分制考评,对考评对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其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

分层实施:城区、郊区分层实施考核评价,城六区为一个层次,十个远郊区县为一个层次。

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依据《办法》的规定,首都环境委建立考评联系会制度,首都环境建设办负责组织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的实施。具体对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综合检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大气环境、水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城市环境热线统计、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等12个项目进行考评。

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考评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综合检查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季节变化,每年组织1-2次。信息化城市管理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打分,并结合全年主观评价,年终进行汇总计入城市环境建设考评。环境卫生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考核。城市容貌专项考评按季度组织实施。环境秩序包含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和日常执法两项内容。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抽查,年度考评。日常执法实行月考核、季评价、年度汇总。

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是指对城市环境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项目按季节或季度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热线统计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热线反映的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井盖管理、线杆线缆、供热质量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和媒体反映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季度统计,年终打分。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是将志愿者向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12319)反馈的服务信息,计入对考评对象的评价,实行季度统计,年度评价。

五、考评结果及奖惩措施

《办法》规定,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档次,年终根据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结果,提出年度评比表彰的意见。考评的信息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布,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绩效办。同时,《办法》还设置了相应指标,因违纪违法、重大责任事故和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发生将降低成绩档次。

(责任编辑:文雪峰)

作者: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论文 篇3:

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从“新”上下功夫

一、理念更新,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在奥运环境建设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服务保障中,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全区增强“首都意识、首善意识、首创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坚持“人文化、精致化、数字化、国际化”标准,不断强化“精细管理才是有效管理”的城管新理念,促进区域城市管理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方向,政府职能实现了由“作业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西城区各职能部门在深入理解区域环境建设理念的基础上,也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本部门环境建设管理的新理念,促进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如西城环卫中心本着“为民服务、奉献社会、优质诚信”宗旨,提出了“建设新环卫、服务新奥运、实现新发展”理念,基本实现了环卫作业现代化,保洁手段新型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环卫保障服务精细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区城管大队提出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方针,推出了“八个强化”理念,即通过强化责任、和谐、细节意识,强化日常、长效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强化主动作为、礼仪礼貌,增强了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有效破解了一些城管执法瓶颈问题。

二、体制革新,促使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健全完备的体制是做好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为加强奥运环境建设,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促进管理精细化,北京市西城区积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精细化能力和水平。从1998年底组建区城管监察大队,到2000年5月成立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再至2005年底设立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职能有机统一、工作相对分离的“四位一体”格局。

2010年初,西城区把在奥运环境建设和60周年庆典活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处于临时性、战时体制地位的“08环办”转隶形成长效机制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市容委下设办公室,有效促进了城市环境建设体制的顺畅,保证了环境建设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同时,重组区园林绿化管理局和区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区环卫服务作业中心,将园林、环卫等部门与一线作业的单位整合转制,进一步精简了工作机构,提高了作业效率,为园林、环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辖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效能大幅度提升。

三、机制创新,激励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复杂,涉及部门单位多,责任层级多,既有主责单位,又有配合单位。为此,加强各个部门单位的制度建设,保证城市管理工作运行顺畅,责任落实,显得十分重要。几年来,北京市西城区积极发挥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守土有责,既明确责任,区分主次,又密切协调,加强配合。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2006年底,西城区结合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研究建立了城市环境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联合执法、重大和突发问题处理、情况通报、群众评议和责任倒查等“六大机制”,实现了城市环境日常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同时,联合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建立了城市管理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每季一次的联席会,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细化城市运行管理制度与措施,建立健全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统一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此外,全区建立了公安、消防、交通、安监、卫生、食品安全以及武警支队、防化团等部门于一体的“大应急”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与110、119的互联互动,保证了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全区将部门联动、反应灵敏、资源共享、处置迅速。

四、模式创新,保证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从2010年4月份开始,西城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的意见》,决定在全区实行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北京区划调整将原西城与原宣武两区合并后,该模式扩展到全区。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保证了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评比在全市城区评比中连年名列前茅。

“网格化”管理是借用地理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城市市政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实施全程、全天候监督,并有效指挥、处理的一套城市管理监控系统与方式,它解决的是城管监督、指挥方面的问题,仅能有效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是为适应城市从功能组合管理向功能分区管理的变化,根据各自城市的资源分布情况和功能定位,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突出、环境特征鲜明的类型区域,并制定符合其环境要求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考核指标,实现区域功能定位与环境特征要求相匹配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它不仅解决城市环境管理的监控问题,而且解决了各个类型的管理目标、标准、方法问题,解决了环境管理标准“一刀齐”、考核“一刀切”和非重点地区环境建设薄弱问题。积极推进与有效运行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像北京西城这样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具有北京中心城区特色地区的城管工作水平,探索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顺畅、作业高效、监管到位的城市公共环境管理的新模式,促进公共环境管理方式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与精细化水平。如在园林绿化作业中,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局通过施行环境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核定养护管理台账,制定管理标准,按区域组织专项检查,特别是在绿地保洁中坚持与环卫交叉作业,使绿地保洁管控实现了“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无死角”,有效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科技用新,保障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历经七年奥运筹办,西城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和区域形象大幅度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科技的应用发挥了积极而凸显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信息化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上的运用广泛而多元,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促进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飞跃发展。

如北京奥运召开前夕,西城区在城管监督指挥方面,依靠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数据监测与处理中心,以及三辆移动应急指挥车和各专项指挥部,与15个街道分指挥部配备的258、800兆电台建立了“奥运保障指挥平台”,为西城区奥运总指挥部、9个专项指挥部和7个地区指挥部及城管监察大队提供了信息报送、指挥调度、图像监控等多种服务,并在2009年国庆庆典保障工作期间,为区内“联合办公、集体会商、部门联动、现场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2010年10月,西城区又新建成了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大厅,拥有了30块北京地区目前最大的60寸高清DLP数字拼接屏系统。该系统能够将显示技术及设备、投影墙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融为一体,对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进行实时监控、演示和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城市管理和指挥效率。2011年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中,该平台上线了烟花爆竹智能选址子系统,搭载了图像监控和人流量分析体系,在大厅就能即时观察和监控重点地区和人流短时大量集中地区的现场情况,起到了良好的防患于未然作用。

(责任编辑:黄荔)

作者:胡世钦

上一篇:行政监察工作总结下一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