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音乐特殊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本科生就业很难。如果高等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增加音乐治疗方向,使本科生多了“音乐治疗”的技能,则在就业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新途径。关键词:音乐学专业音乐治疗实例依据高等师范学院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等音乐特殊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等音乐特殊教育论文 篇1:

高等特殊教育视角下音乐治疗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的探索

摘 要: 鉴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需要,及时构建新型、科学的音乐治疗师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音乐治疗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的依据出发,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原则,探讨了音乐治疗实践教学的构想。

关键词: 高等特殊教育 音乐治疗师资培养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及儿童康复等机构需要具有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治疗能力的综合性实用型专门人才——音乐治疗教师,而且这种人才的能力愈来愈突出地表现在岗位或技术领域中的操作性和适应性上。笔者立足特殊教育学校及用人单位所需,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治疗教师,使其在未来工作中具有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并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干预及研究的能力,构建一种能够突出高教性、师范性、职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依据

音乐治疗人才是在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治疗方向中培养起来的,此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娴熟的音乐技能,还要有运用音乐进行表达和创作音乐的能力,以及将音乐和音乐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经验。因此,加强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使之成为贯穿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是实现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特殊教育事业的现状和需求,要求每个音乐人才具备多元化能力,亦是当今用人单位要求的趋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治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音乐治疗技术、文化素养及音乐治疗“临床”操作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提高、实现理论和技术的对接、整合与转换,因此,当强化实践教学时才能使学生达到培养的目标要求。

其二,实践教学是音乐治疗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音乐理论和音乐治疗基础理论的教学,只是实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培养预期目标的一个部分。而实践教学的贯彻和落实,将直接影响此专业和课程设置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三,实践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学校的声誉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与教学质量分不开。当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及音乐治疗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这就要求在音乐治疗师资培养过程中充分、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顺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职业技术和能力培养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音乐治疗师资培养的教学质量,形成一个科学培养音乐治疗师资实践教学的体系。

二、实践教学的原则

音乐治疗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和工作初期的难适应或难胜任,实践教学就成为提高音乐治疗学生培养质量的首选方法。现今的音乐治疗师资培养,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素质、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掌握。而在今后的特殊音乐教育治疗性音乐活动中,则是以音乐为媒,有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最大限度地帮助残障学生增强心理能力和生活技能。这就要求音乐治疗师资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操作、思想与需求有机地结合,消除学生心中和实际“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疑虑,促进其自我觉察、自我进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和自我体现,学会学习、合作、解决及自我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音乐治疗实践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治疗活动创编、音乐治疗方法及实际运用能力等目的为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的进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结合学生现状及所学专业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教给他们。

由于音乐治疗学生将面对的是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多种问题,即便是一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也会存在不同的内在成因和外部表症,这些特殊性和差异性更凸显出干预过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要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成为教学关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面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新技术”,尽量消解和释放学生开展工作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切实提高学生治疗手段的指向性和适配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干预技术的拓展能力。

实践教学必须抓住音乐治疗干预技术发展的脉搏,提高学生对音乐治疗干预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新的课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校的学习又是阶段性的,要培养学生终身化的学习,因此,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治疗技术的关注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是培养的学生在今后的特殊音乐教育工作中,兼具音乐教师和治疗师双重身份。我们必须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课题的设置,为学生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密切联系实际原则

密切联系实际是在“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上的拓展,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音乐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的实际、学校现有和发展的实际。从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怎样的特殊音乐教育及治疗性音乐技术的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实施音乐治疗干预工作中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从中选择出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急需做的或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既为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又为音乐治疗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

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是指在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觉察实践、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中对特殊需要者的观察实习、音乐治疗专业技术的实习、毕业前综合能力锻炼实践等环节,要安排充裕的实践教学时间。特别是毕业生将主要面对特殊需要人群,开展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仅仅依靠院校内部练习是不够的,更需要尽早走上社会和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符合各用人单位应用型的合格人才。这需要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主动与社会各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机会,以及组建实践基地等形式,促进实践教学稳定的发展,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必须树立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积极开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起以学生自我觉察教学体验为基础,专业教师督导实验为取向,学生毕业前全面实践为重点的音乐治疗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通过此体系的培养,有助于兼具双重教师之职的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掌握与他们在某特殊需要具体领域种专业个性的形成。

三、实践教学的建构

大学之前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向的教与学的形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方式,某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权利,认为只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完成就可以,至于将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不会关心。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则完全不同,特别是高等特殊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生,对各类特殊需要者的接触、了解甚少,甚至完全没有。要完成学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仅有毕业之前的综合实践是不够的,因此,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势在必行。

1.舞台实际唱奏实践

即舞台上的演唱、演奏的表演。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不仅要长时间地奏唱,还要密切关注治疗对象的反应,随时对音乐的奏唱进行再创作。舞台上的唱奏表演通常要求表演者不视谱而背奏唱,背奏唱的目的是要求表演者将注意力从视觉信号中解放出来,全神贯注于音乐展开的听觉之中。这一训练有助于音乐治疗教师通过听觉器官的感受随时再创作音乐,观察被治疗者在音乐刺激中的变化和反应。舞台表演还可促使学生奏唱技术的熟练和过硬,有助于音乐治疗教师在治疗中为特殊需要者提供美好的音乐奏唱技术,提高被治疗者的兴趣和参与度。舞台表演亦可促使学生积累音乐合作的经验。

2.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及了解特殊需要者

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合多重学科于一身,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感受甚远,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降低适应工作的能力。音乐治疗基础理论涉及心理学、医学、行为学等与学生个体经验较远,让学生学习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太大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专业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感性体验,例如音乐对生理的影响:让学生选择放松、舒适的姿势,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自己的脉搏数并记下来,再将听过音乐之后的脉搏数记下来进行比对,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脉搏数发生了变化。这一简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明显地测量到音乐的刺激对生理的影响。教学中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组织学生每周定时定点地联系单位,了解、熟悉特殊需要者,从形式上接触和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关爱和接纳,为巩固专业思想、服务特殊需要者及开展音乐治疗评估、实施干预奠定基础。

3.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职业能力,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如体验式实践教学、角色和演示扮演实践教学、临床实际操作实习及综合实践(毕业前实习)。由于音乐治疗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培养音乐治疗师资时必须使其不断地在课堂或特定场所锻炼他们实际治疗的操作能力,解决自身的心理、情绪或人格方面的问题,在督导过程中获得自身音乐治疗的体验,成为音乐治疗老师。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此实践中个人得以成长。即使学生有较深刻和系统的内心体验,了解音乐治疗自己内心发生变化的过程,在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前提下,再解决他人的问题。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即学生通过扮演治疗对象、治疗师演示音乐治疗的步骤和方法与技术,让学生熟悉音乐治疗过程和熟练音乐治疗技术方法,此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或治疗可随时被叫停。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实践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临床实际操作实习及综合实践,是去特殊教育学校和有特殊需要者的场所,以治疗为目的,实践过程为系统的、不可随时中断的治疗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

因此,把音乐治疗专业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优点在于:(1)有利于培养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或毕业设计阶段就具有上岗能力;(2)有利于特殊音乐教育学生个性的发展;(3)快速适应各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音乐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同时符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规律,是一个相对规范、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之,音乐治疗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为兼具音乐教师和音乐治疗教师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135-136.

[3]曹翎.简论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4]孙保亮,张辉.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92-93.

[5]赵云,刘爱华.新时期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85-86.

此文为南京特殊教育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我国特殊教育中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南特院[2013]54号成果。

作者:胡世红

高等音乐特殊教育论文 篇2:

高师音乐学专业开设音乐治疗方向的思考

摘要: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本科生就业很难。如果高等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增加音乐治疗方向,使本科生多了“音乐治疗”的技能,则在就业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新途径。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 音乐治疗 实例 依据

高等师范学院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在全国扩大招生几年后,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本科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尖锐的矛盾之一。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寻找就业途径,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如果高等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增加音乐治疗方向,使本科生多了“音乐治疗”的技能,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上能发挥作用,则在就业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不失为增加就业的新途径。

一、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由英文Music Therapy翻译过来的,而这一名词是1950年美国国家音乐治疗协会成立时所采用的,至今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音乐治疗学的基础涉及诸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

我们可以把音乐治疗定义为:音乐治疗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患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在治疗中,音乐治疗师与患者建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参考张鸿懿著《音乐治疗学基础》)

二、和音乐治疗有关的实例

1 昏迷男孩被摇滚唤醒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南威尔士阿布拉曼市男孩科雷·乔治在9岁生日那天被一辆汽车撞倒。脑部受伤的他在医院重症护理病房里昏迷了两周,一直没有苏醒。

他的母亲决定为昏迷的儿子播放一盘他最喜欢听的美国“绿日”乐队的摇滚CD,当那盘“绿日”乐队的《美国白痴》CD刚刚播放几分钟,奇迹就出现了:科雷竟然在摇滚乐声中开始摆动手指和脚趾,接着慢慢睁开了他的眼睛。科雷的奇迹苏醒将家人和医生全都惊呆了,家人们狂喜地拥抱在一起。

2 流行音乐治愈瘫痪少年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伍斯特市,7岁的小男孩亚历克斯·哈里斯由于得了少有的“肌肉耗损病”而不得不坐上轮椅,医生告诉他,他以后再也不能走路了。

老来得子的哈里斯的父母,66岁的格雷厄姆和63岁的希拉,在得知儿子再也不能走路后万念俱灰。为了让哈里斯减少痛苦,他们买来了CD让儿子打发时间。当哈里斯第一次听到英国的流行乐队——巴斯特德演奏时,他的脚趾头竟然可以动了。希拉看到这种情况后,每天都让哈里斯听巴斯特德的歌。4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瘫痪的哈里斯不仅能够下地走路。甚至能跳舞了。

3 巴赫和音乐话疗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典音乐大师巴赫曾专为治疗疾病而创作音乐。1740年有一位伯爵派遣了使者向巴赫要求一组作品,以解除心头的烦闷。巴赫创作了三十首大键琴变奏曲。伯爵听了以后大为赞赏,说是这些和谐柔媚的音乐让他心情平静,多年失眠的疾病也霍然而愈。

4 卡雷拉斯和白血病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披露抗白血病史,称“音乐是治疗秘方”。这位歌王接受采访时,破天荒地披露了自己究竟是如何战胜白血病魔的。“每当放疗时,我心中经常默默地唱咏叹调。放疗其实只要半个小时,可这半个小时总像没完没了永不停止似的。这时候我也会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这支曲子我很多年前就听过,一直很喜欢。在我生病期间,音乐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决心”。

三、音乐学专业开设音乐治疗方向的依据

1 社会现实

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加大,所以,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致病的患者增多。特别是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等原因,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产生许多心理疾病。我国目前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4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有特殊方面问题的儿童更多。

调查显示,儿童精神医学专家队伍缺口巨大,中国3.8亿的青少年儿童只有儿童精神病专家150人。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专门的,具有音乐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知识的音乐教师也就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2 不可替代的音乐的作用

哈佛大学高德纳教授说,音乐不仅是人们以它来学习认识这世界的多元智慧之一,更是早已设定好的遗传基因。一出生,每个人天生就拥有深浅不等的音乐潜能,经过后天环境刺激、训练,再配合其他项目潜能,发挥个人优势。达到身心平衡状态,更创造人类音乐艺术文明的精华。

音乐是一种沟通。音乐无国籍、种族、性别、年龄的界限,能拉近人的距离,即使在语言沟通有限的条件下,也能成为最佳沟通方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自我价值的感受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供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音乐体验可从探索、模仿、实验开始,这会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改编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 音乐具有开发右脑(音乐脑)潜能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音乐具有开发右脑潜能,调整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的奇特功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肖教授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曲,一组学习计算机。一组不接受训练。九个月后,他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孩子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孩子的得分平均提高百分之三十五,而另两组孩子则几乎没有提高。

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被称为“语言脑”。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音乐脑”。由于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而“语言脑”的利用率特别高,“音乐脑”的利用率则特别低,从而造成左右脑的功能失调。由于“音乐脑”能使人产生创造力、联想力、直观力、想象力及灵感,因此如果能够设法开发利用“音乐脑”,那将会提高人类的智能。研究者强调说,“音乐脑”在幼儿时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音乐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始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音乐脑”的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儿期如能让孩子经常学音乐、听音乐,就可以大大地开发“音乐脑”,提高孩子的智能。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

4 儿童的“音乐临界期”

有证据表明。婴儿期儿童就已经有了对音乐的注意

和创造音乐的兴趣,许多研究记录了婴儿在6个月时对音乐有集中的注意力。1岁以前,他们尝试与别人进行“音乐对话”,当音乐出现时,他们会有相应的有节奏的、舞蹈般的动作。事实上,孩子们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就会使用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在会说话之前就会唱歌。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观察到试图通过音乐表达的迹象。

儿童在12岁之前处于“音乐临界期”内,因为儿童天性喜欢音乐,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很强,所以,音乐就成为矫正儿童行为、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儿童对音乐的感觉很好,很多治疗手段达不到的目的,音乐能达到。

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心理治疗,一般心理治疗使用语言,是通过改变病人的认知,影响病人的观念和情绪;音乐治疗则相反,它先改变病人的情绪,在情绪好时再去改变认知。

5 音乐教师的音乐治疗作用

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治疗师,有问题的学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患。两者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只不过对有问题的学生来说,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兼有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保健的角色,能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音乐治疗的色彩。

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要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达到的健康目标有两个:

一是解决或减轻对生活或生命具有破坏性的生理疾病,如残疾、损伤、障碍、变态等。如学习障碍,常表现在学业方面,无法专注于学习的任务,而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与学业无关的事上,造成学业成就低落。严重时会出现焦虑或忧郁。再如多动症,这些学生常常造成父母师长的困扰与不谅解,也产生互动上的困扰。音乐治疗通常可以协助他们透过音乐活动表达累积的情绪,进而提升自觉与自尊。学校音乐治疗的真正目的在于校正、减轻、改善学生的疾病或症状,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如果某些疾病或症状是较为严重的,那就必须到医院或找正规的治疗师做治疗。

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和保持较好的健康状态,防止疾病侵害,保持心理健康。例如抑郁症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第一大疾病。这就是说,精神健康在未来将成为比生理健康更为严重的问题。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以音乐为沟通的媒介,与学生建立互动的治疗关系,以期能使有问题的学生在身体与心理上得到改善。再借所建立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能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深切感受到教师关心自己也愿了解自己,逐步建立信心和自信。

6 市场调研

(1)国内外音乐治疗师的培养现状

目前,世界上大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所大学开设了音乐医学或音乐治疗学高等教育,培养了近30000名专业人才。根据美国统计的资料显示。仅美国执业的音乐治疗师就有4000多名。我国音乐治疗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也是第一次将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1988年文化部教育司同意试办音乐治疗专业并批准招收在职音乐治疗专科生,于是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1996年原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专业转至中央音乐学院,并在该院建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学本科生和专门攻读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累计培养音乐治疗专门人才不足300人,这个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国内也没有高师在音乐学专业培养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

(2)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市场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市场需求及需求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的岗位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二是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岗位;三是社区活动中心音乐治疗师岗位;四是敬老院、疗养院康复中心音乐治疗、心理保健的音乐治疗师岗位;五是私人健康保健师和企、事业单位的音乐治疗师岗位等。

四、结论

通过市场需求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特殊教育学校对音乐治疗方向的音乐教师的需求意愿最大:中学需求数量所占比率要远高于小学。说明中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升学压力下,有问题的学生很多;城市学校的需求高于农村学校的需求,但是,农村学校不是没有需求;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远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强,说明经济越发达、文化越集中的地方,竞争压力就越大,也就越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来缓解人们日益紧张的心理压力。

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本科生就业很难。如果高等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增加音乐治疗方向,使本科生多了“音乐治疗”的技能,则在就业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新途径。

作者:崔学宝

高等音乐特殊教育论文 篇3: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逐渐受到重视。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首先阐述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是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从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增强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育价值;培养策略

音樂是借助声音的魅力,引发人的情感共鸣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极具感染力。在大学期间,将音乐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人文素质,也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只有注入情感,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饱满,应抛却音乐本身的空洞,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音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必备利器。当代大学生要熟悉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音乐教育能增强学生对艺术形态美的感知能力,能发展学生对艺术内涵的鉴赏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1]。

1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1 是教育改革的助力器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多样,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育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培养全能人才。综合素质包含知识文化体系、个人道德素养、心理素质。音乐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重要学科,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改革的助力器。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也是课程发展的推动器。音乐教育与人文素养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使其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理解了理论知识,更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前,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不断增强,思政与学科内容的不断融合,音乐教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既继承了中国当代的美育思想,又吸纳了北美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形成了既注重情感教育又关注音乐本体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2]。音乐教育是集哲学与内心情感于一体的方式,在音乐与课程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作用,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阐述。

1.2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剂

大学生要有独立人格、全球视野、终生学习的价值观,要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中有光亮。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新发展,要全面发展自己。大学生倾向于听音乐缓解压力,音乐中包含不同的情感,有宣扬积极乐观情感的,也有低俗的,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音乐的影响力。音乐教育是将大学生情感融入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剂。音乐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并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能让大学生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将音乐中的真情实感与“冰冷”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起到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1.3 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加强针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有不同的诉求,要求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心理素养。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生在观看音乐视频作品、听音乐声音作品时,要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更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坚信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充分感悟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大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参演过程中,要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丰富学识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与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2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

2.1 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能使内心的真善美与现实情感相互融合,注重音、声、情、意并茂,真、善、美融合,将塑造受教育者的音乐美感作为基本追求,培育受教育者的音与情融合、乐与声协调。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美感、音乐技巧、音乐文化与音乐能力外,更要注重音乐中所含的核心价值观、音乐中的文化阐述。要发挥音乐教育以音化人、以乐育人的审美价值,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下,提升受教育者的品位。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于审美价值,要在铸魂育人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挖掘音乐教育的育人资源,阐述育人功能。在以音化人的基础上,激发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将审美元素融入课题、课堂、课业,将审美艺术与能力相结合,内化于受教育者的音乐欣赏,外化于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建设,形成自我实践价值的行为。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过程,优美和谐的旋律直接作用于感官和心灵,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3]。

2.2 音乐教育的载体价值

音乐是课程教育、课堂教育、课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工具,是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教育者必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内外教育的载体问题,凸显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在大学生培育中运用音乐教育的载体作用,将音乐教育的特色元素、具有的内在思想性、外在情感性充分彰显在教育中,发挥音乐教育的载体价值。音乐教育具有两方面突出的载体价值:一是音乐教育将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体现了教育的意义与目的;二是音乐教育是兼具音、乐、育、情的一种内涵式表达,是一种精神形态,能使大学生产生精神共鸣与行为共振,以一种蕴含价值理性的方式被大学生接受、理解。高校音乐教育还可以通过舞台剧、音乐话剧、音乐小品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展示其蕴含的精神。高校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特色精神滋养,实现思想折射价值。音乐教育的载体作用不仅在于可以结合所有课程,也在于可以展现音乐的故事美,是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方法,是创新教育现实的重要途径,是优化现阶段教育的有力策略。

2.3 音乐教育的感化价值

音乐是将内心情感用快乐字符表达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将音乐作品与教学内容相融,将美妙音符与教学方式相汇,实现以音化人、以乐育人、以理树人、以情感人的目标。音乐教育主要注重情感塑造、理性思维的表达,发挥音乐教育的感化价值,疏导大学生拥堵的学习路,感化大学生拥挤的人文情感路。音乐教育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故事情境、感化情境、人物情境与课程结合,创造新的教化作用,对其精神内涵进行填充、丰富。因为音乐内涵理论的强化与情感的号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利用红歌、红色音乐剧、红歌比赛等革命戰歌中的精神内涵,夯实大学生的精神基础,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崇敬与信仰。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传承感化价值,以故事情境之美、信仰情境之固焕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做时代新人,创时代伟业。

3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 扭转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授知识的传统就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应打破陈旧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与价值观相结合,培育人的全面视野、全球格局、全能技巧。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育者只会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灌输于学生的头脑中,并未进行实践。所以要扭转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重视个人的角色发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人文价值、审美水平。基于音乐教育情境,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形成新时代教育模式。

教育者要改变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改革,运用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方法,提升其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是传统教学形式的突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类新颖方式实现教育内容、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的动态化情境展现,如故事情境法、研讨式教学、微视频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接受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音乐鉴赏课、音乐故事汇、音乐文化讲堂,将音乐内蕴的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故事感情等融汇于课程之中,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需要专业素养高、知识丰富的教育者,在任何发展阶段,都要建立起专业的教师队伍。教育者的知识储备是教育环节的基础,教育者的素质高低也关乎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重要策略。高校音乐教育者还要在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4]。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育者创造培训、交流、沟通的机会。只有改变教育者的教学观念、理念,才能推进音乐教育融合。其形式大概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支持教师多方位发展、多课程沟通、跨文化交流;二是鼓励教师创新,开展研讨式、混合式的发展教学;三是运用精神或物质奖励,营造创新示范氛围;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平台,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构建音乐教育课程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体系,是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环节。结合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框架,将音乐教育融入详细的教学计划中。重视音乐教育与人文课程的结合,将音乐教育与历史、哲学结合,如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相对应的历史环节,清晰明了地展现历史的发展脉络。课程设置的长效机制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机制设置方面,要适当提高音乐教育的比重,优化教育中的人文理念、实践环节。制定可实施的方案后,要把握每个阶段的细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有利于课程长效机制的制定与落实。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素养

校园是受教育者时刻置身其中的环境,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能促进学校文化发展。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积极意义,它能起到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素质修养、健全人格的作用,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5]。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硬件,如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英语角交流、多媒体教室等,这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二是软件。首先,高校应组织音乐教育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音乐教育的灵活性、深刻性,同时感受到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搭建音乐交流平台,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参与,以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艺术的喜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最后,课程与音乐教育融合,既可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又可以营造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4 结语

高校音乐文化建设应改变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扭转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改革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新时代技术创新课程模式,创新教育模式,科学地促进高校育人机制的落实。高校音乐教育已经融入课程建设,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音乐教育情境,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高校音乐教育与高校文化结合,能够使校园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营造强烈的精神文化氛围,丰富其文化内涵。高校将教学与音乐教育结合,有利于课程知识点的教授,有利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满春.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培养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21(21):13-15.

[2] 霍乃瑞.音乐教育中实践性与审美性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1(10):60-63.

[3] 刘若颖.音乐教育助力立德树人[N].人民日报,2021-12-27(005).

[4] 齐瑜.新课改下音乐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5):3.

[5] 李浩.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有效管理策略[J].音乐生活,2021(11):74-76.

作者简介:刘伟康(1994—),男,湖北荆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唐忠义(1967—),男,湖北五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刘伟康 唐忠义

上一篇:拼音课堂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