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价值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阐述百色市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及其鲜明民族特色,针对近年百色田东县将本区域传统体育活动引进校园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应提高活动针对性、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组织编写教材、以观摩和参与的形式促进提升、以赛促学等教学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活动价值体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价值体育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体育活动困境与对策探究

摘 要:3-6岁是幼儿身体动作、运动能力、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敏感期,良好的体育活动基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保障。立足幼儿体育活动价值,剖析当前幼儿体育活动面临的问题,探究其解决对策。研究认为:幼儿体育活动针对幼儿的成长价值表现在生理学、心理学与社会学价值三方面;其临着幼儿园资金投入与政策执行力度、幼儿园体育师资、幼儿体育课程等多重困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体育课程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认识自我、感知事物、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有助于幼儿智力、精神品质与社会性的发展。全国幼儿体质呈逐年下降、体弱多病、体型肥胖、功能性失衡等趋势发展,[1]幼儿体质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与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设性意见,使之既能挖掘出幼儿体育活动价值,又能丰富该领域研究内容。

1 幼儿体育活动价值

幼儿体育活动价值影响到个体一生成长,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维持日常生活、为专门动作打下基础等方面,表现为幼儿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三方面,包涵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交际功能、娱乐功能。

1.1 生理学价值

幼儿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功能。3-6岁是人体基本动作发展的敏感期,维持幼儿日常活动与未来进行专门运动奠定基础的时期。该时期幼儿新陈代谢旺盛、肌肉与骨骼生长显著,运动系统不发达、肌肉张力与耐力差、易疲劳,关节活动度大、智力思维细胞基本完成等生理特征,表现为幼儿肢体生长发育严重滞后于智力发展,然而如何将滞后发育中的肢体与神经系统参与的触压觉、前庭觉、本体觉等信息结合起来呢?其生理学价值主要在于感觉统合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的增强。

1.1.1 感覺统合系统

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肢体生长发育与神经系统机能调节的过程。幼儿身体活动是由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传导的一系列生理学过程,它决定着触压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发展程度。触压觉是皮肤接受机械刺激是产生的感觉,幼儿身体活动中触压觉与视觉、本体感觉相结合来感知外界物的大小、形态、硬度及空间位置等。幼儿身体活动以运动作为载体,经视觉传递至神经中枢传达指令幼儿通过变换身体位置、肌肉用力程度、改变身体形态等途径,积极参与实现幼儿触压觉、前庭觉与本体觉协调发展。

1.1.2 运动系统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人体运动功能、维持身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幼儿骨骼坚固性差、易变性,肌肉与骨骼生长显著、运动系统欠发达,关节活动度大等特征,因此幼儿经常性进行适宜锻炼可促进骨密度增厚与软骨组织的增值与分裂,有助于骨小梁的重新排列坚固骨骼并促进骨骼的纵向生长。骨连结与骨骼肌将人体所有骨骼连结起来通过杠杆原理实现人的正常活动,骨连结即关节,幼儿关节活动度大、牢固性差,适度参与体育活动对关节局部进行针对性练习可有效增加关节稳定性,减少关节损伤。如:脱臼。骨骼肌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动力,与骨连结一同发挥运动系统功能。骨骼肌发育表现在体型、体格等方面,幼儿骨骼肌嫩且薄、力量弱,对骨骼的塑造与保护能力差,经常性地参与体育活动可有效增加肌肉力量,加强骨骼肌的保护功能。

1.1.3 心血管系统

幼儿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式管道系统,承担着能量与氧的输送任务,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幼儿心血管系统呈新陈代谢旺盛、心肌张力与耐力差、每博输出量少、心动频率快等特征。幼儿坚持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增强幼儿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储备能力增加心脏每博输出量,减少安静心动频率,有效提高幼儿机体载氧能力。

1.1.4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承担着气体交换与分泌物排泄的任务。幼儿呼吸系统具有管道狭窄、血管丰富、粘膜柔嫩、呼吸肌张力差、呼吸浅而快、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特征。幼儿经常性的户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增加幼儿肺通气量与肺活量,保证了呼吸道粘膜得到有效刺激,降低感染率。

1.2 心理学价值

幼儿体育活动心理学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功能。3-6岁幼儿天生好动、天性好玩、好奇心强、擅于模仿;以无意注意为主导,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直接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与动作,是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的敏感期。幼儿体育活动以固定动作为基础、身体姿态变化为途径、掌握动作为目的多维度的满足幼儿天生好动、天性好玩、擅于模仿的心理学特征;该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信心与智力启发,促进其形成活泼开朗、勇敢拼搏、敢于挑战与团队协作的品格。

1.3 社会学价值

幼儿体育活动社会学价值主要表现为交际功能与娱乐功能。幼儿初期大脑皮层兴奋强于抑制,幼儿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情感易外露、易冲动、易受周围事物影响,表现为与社会人脱节的一面。然而,幼儿体育活动是遵守规则、角色扮演、协作配合才能实现的过程,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更是一种娱乐方式,其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团结协作体现了幼儿体育活动的社会学价值。

2 幼儿体育活动面临的困境

立足于社会创造与生产,幼儿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国家,良好的体质与健康基础是将人口资源转化人力资源的前提,是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与财富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幼儿健康教育中体育活动课程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资金投入与政策执行力度

据文献表明,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基本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体制。[1]幼儿教育仍以家庭自支方式完成,国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相对缺乏的幼儿教育经费,让幼儿园有限场地设施未得到改善,幼儿体育活动完成效果欠佳。文件指出:幼兒教育“健康”是第一位,其余次之;但幼儿体育活动中却因安全隐患、设施有限等因素对《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执行力度不够,本末倒置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2 教育观念

自古“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被过早注重智育发展,幼儿教育首位的“健康”领域被排挤到了智育、美育之后,过度强调智育与美育的发展助长了幼儿教育重文化、轻体力等教育观的延续,一定程度阻碍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发展。

2.3 幼儿体育师资与能力

当前幼儿园教师女多、男少,比例严重失衡;女性“喜静厌动”以“阴柔为美”缺乏对体育活动的整体认识;表现为:幼儿体育活动价值认识不足、运动与健康素养缺乏、缺乏科学系统的幼儿体育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幼儿体育活动课程漏洞百出。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归纳为:重智力,轻体力;要求多,练习少;场地小,器材少;求安全,无负荷;组织长,练习短;重形式,轻体质;缚束多,自由少;旧的多,新的少;主观多,客观少;灌输多,创造少等现状,缺乏幼儿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幼儿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不足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以全面发展幼儿。[2]不同类别幼儿体育活动器械发展幼儿身心有差异,大型器材练习功能强大、集体参与度高、身体活动度广,对感知觉与神经系统调节更强,可有效提升幼儿之间凝聚力;小型器材对幼儿某一器官功能发展更具有针对性,但达不到发展体能、增加体质、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阻碍幼儿期体能的发展。当前幼儿园有限的资金投入与场地设施导致小型器材居多,大型器材相对较少,幼儿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有待加强等现状。

2.5 幼儿期体能发展问题

1996年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指出: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幼儿体能与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向幼儿提供体育健康知识、注重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3]由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体育”与“健康”两个概念模糊化,淡化了“健康”与“体能”、“体质”之间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幼儿体育活动多以基本动作、幼儿体操、户外活动等方式试图增强“幼儿体质”。被“健康”模糊化的“体能”与“体质”阻碍了幼儿期体能的发展,表现为幼儿体育活动课程与幼儿期体能发展结合不够。

2.6 幼儿体育与学前教育从属问题

我国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从属于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导向,而当前幼儿体质发展趋势欠佳。幼儿体育活动仍从属于学前教育健康领域?或是纳入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立足体育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成为争议性问题。

3 幼儿园体育活动发展对策

3.1 着力幼儿体育活动价值的实证研究

当前幼儿体育活动价值研究局限于思辨性研究,缺乏研究深度与广度,更缺乏其價值说服力。通过实证研究来改变社会、家长、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价值观再认识,让健康真正回归幼儿教育“首位”。

3.2 直面幼儿体育活动发展困境

当前幼儿体育活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力、财力、政策三个方面。拟从幼儿体育教师专职化、增加幼儿体育设施投入比例、切实贯彻文件精神三方面入手;通过定向培养方式,调整男、女师资结构比例,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幼儿园立足自身环境特点,自主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资源即可解决幼儿体育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3.3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教师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幼儿体育教育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幼儿体育活动课程漏洞百出。因此,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地方幼教专家共同开发幼儿园体育活动校本教材;建构年轻化、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幼儿体育活动困境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http://www.edu.en/yiwujiaoyu -1074/20081217/t20081217一347935.shtml.

[2] 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1996:1.

[3]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D.HongKong:1996:65.

[4] 全国教育委員会.幼儿园工作规程[S].1996.

[5] 中国网.时间:2005 年06 月10 日.文章来源:国家体 育总局.

[6] 童森森,唐迅,任伟.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5).

[7] 郑品.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8] http://chinajyb.cn/gnxw/201011/t20101119_ 400583.html. 中国教育报,2010-11-19(4).

[9] 陈碧.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教学探索, 2007(7-8).

[10] 韦凌云.目前幼儿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 教育研究,2002(5).

[11] 刘美奋.山东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 体育学院学报,2009(5):83-86.

[12] 谢晨艳.北京市朝阳区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及发展建 议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

[13] 张莹.幼儿期体能练习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2011.6.

作者:石作政 王鑫鹏

活动价值体育教育论文 篇2:

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探索

【摘 要】本文阐述百色市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及其鲜明民族特色,针对近年百色田东县将本区域传统体育活动引进校园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应提高活动针对性、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组织编写教材、以观摩和参与的形式促进提升、以赛促学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区域 传统 体育活动 校园

近年来,随着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活动的持续推进,校园成为区域传统体育活动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以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为例,田东县世居民族有汉族、壮族、瑶族等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壮族传统体育活动资源丰富且独特,如打扁担、打陀螺、抛绣球、划龙船、抢花炮、背箩投(绣)球、舞龙舞狮、板鞋竞技,以及融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的瑶族金锣舞等。在这样浓郁的传统体育氛围里,田东县积极寻求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途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田东县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存在问题分析

田东县从2012年开始提出“艺体教育”进校园活动,把区域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一并带进校园。县直各学校、各乡镇学校结合本土特色,在学校体育课堂和校园文体活动中开展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有力推进了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步伐。但是,田东县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尚未形成整体规划和长远规划

田东县目前开展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仍是局部的、零散的、自发的或是任务性的活动,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更没有长远规划。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依托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全县中小学生艺术(体)展演活动;二是在传统节日“三月三”期间,由各学校组织开展本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三是通过配合和参加县里的重大节庆活动开展相关传统体育活动,如参加百色田东芒果文化月活动的晚会展演、配合县运动会的展示等。因为缺乏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保障,许多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多是临时性的。

(二)师资缺乏成为发展瓶颈

由于学校与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脱节比较久,缺乏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数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采取的是以学校教师教学为主、传承人指导技艺为辅的形式。一方面,学校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传统体育活动的内涵和掌握体育技艺,还需要经过扎实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实现。另一方面,需要求助于相关传承人来指导活动开展,但传承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学理论的培训,不掌握学校教学规律,也没有教学经验,无法胜任教师的工作。

(三)校本教材极为缺乏

现阶段区域体育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配套体育教材的问题,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章可循。因此,有的教师只能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有的则向民间艺人请教,有的凭借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未能构建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区域传统体育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

二、推进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对策

(一)提高活动针对性

区域传统体育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应以认知教育为主,重在传播和普及推广。少年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决定了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以简单的说教与强制式的灌输来进行,而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如田东县鼓励初中和小学应用区域传统体育项目来开展大课间活动,作登乡梅林小学选用瑶族金锣,平马镇甲逢小学(现为第九小学)选用打扁担、竹竿舞等项目。在“三月三”活动中,各小学都选用了板鞋、背筐投(绣)球、跳竹竿等项目,让学生共同参与,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从而实现了学生对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初步了解,进而在民族体育活动中感悟文化真谛和民族情感。

区域传统体育活动对高中学生的推广则应以感性认知为主,侧重于对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在知识及技艺的传授过程中,更倾向于实践,将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训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传统体育活动历史及文化意义并作为技能来掌握。主要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专门的区域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并设置术科期末考评项目,以检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在学校的社团中开设区域传统体育项目,通过体育老师及邀请项目传承人不定期到学校共同开展活动,以扩大影响力;三是结合学校每年的主题活动,如迎新晚会、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开展区域传统体育项目的展演和展示,把这类活动建设为学校中的“全民运动”“群众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技能,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传播传统美德、传承民族文化。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领悟程度和文化自觉意识极大地影响校园推广的实施效果。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区域传统体育教学课题研究和师资培训,包括组织在岗体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或脱产学习,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联合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共同策划组织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推进全县区域传统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师资保障,有效推动区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深入开展。

同时,统筹本地师资力量,推广“青蓝工程”等以老带新结对共进的方式,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引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传承优秀教学经验,提高各学校教师开展区域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能力。鼓励民间传承人积极参与校园教学,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学校为传承人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学习,使他们掌握基础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辅助学校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着力组织编写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重要载体,关系着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能否全面、持续开展。应推动县文体局等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根据各层次教育实践的需要,共同组织编写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各种教材和相关读本。如借鉴田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模式,平马镇四平小学根据四平村长期以来都有师公戏演出队伍的这一优势,由青少年活動中心组织师资力量与四平村民间艺人共同编写相关的师公戏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制和应用,为师公戏活动在四平小学持续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教材编写要着眼于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特性,体现实践性,与县融媒体等相关部门横向合作,采用多媒体视频和数字化课件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展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习动力。

(四)以体验和观摩的形式促进提升

由于区域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种活态文化,只有将切身感受与课堂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学生以体验的形式领悟区域传统文化。因此,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应积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结合,将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区域传统体育活动文化通过动态展示或者体验性的活动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体验、参观中更直观地了解课堂知识,真切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在田东县各乡镇开展“一镇(乡)一节”活动中,可以有目的性地组织学生观摩与参与。端午节,在平马镇合恒村的那恒码头会有村民自发组织的龙舟比赛;在义圩镇的七里采调节,会有打陀螺项目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区域传统体育活动“活”的体验方式。还可以组织师生以电视、网络等形式收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相关节目,促进师生对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认识。

(五)以赛促学

体育比赛具有激励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和互助性等特点,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此,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区域传统体育活动比赛,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如田东县实验高中在体育课中开设抛绣球和板鞋等区域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课程,课上体育教师讲解项目演变的过程以及活动的文化意义等,并教授相关技术要领;课外把这些项目列入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固定项目,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田东县实验高中的学生对抛绣球和板鞋等区域传统体育活动有着较大的学习兴趣。县级青少年运动会也可以固定设置相应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抛绣球、打陀螺等,促使各学校在校园内开展相应的项目教学。通过比赛检验教学效果,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区域传统体育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不断增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能交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发掘优秀教师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区域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应常态化开展的教育工作,它对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向心力、促进文化自觉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区域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研究,探索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的有效实施途径,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亟须引起各方关注。

【参考文献】

[1]孙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人民日報,2021-02-18.

[2]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崔洪伟.传统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9.

[4]王锴,马宏俊.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张 峻(1976— ),男,壮族,广西田东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民族体育教育、高中体育教学等。

(责编 施 木)

作者:张峻

活动价值体育教育论文 篇3:

针对大学生开设体适能课程必要性的研究

摘要:我国改革几十年来,经济水平有了大副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而有了大副度的提升。但也随之而出现了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水准却呈现出日益下滑的走势,虽然有很多大学把体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但他们修完后又基本恢复到了以前的情况。这足够反映出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状况与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怎样缩短这段距离,就是我们作为大学体育老师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了。为此,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开设体适能课程很有必要的,能十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教育;体育教育;体适能;体质水平一、关于体适能的概述

1、体适能的定义

体适能这一专业词汇是属于外来词,源于美国科学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港台运动生理学研究者翻译而来的。从广义上来说,体适能指的是人体本身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它是描述人体健康状况的概念。以前,人们所说的身体健康与否是仅仅是说身体有没有疾病而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要承受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且多,也正因为此,人的心理和所承受的压力都被纳入了人体健康的概念。健康概念的含盖而也随之而扩大,现代健康包括了人心理的、身体的以及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体适能,就是专指人身体健康状况的。

2、体适能课程内容的重点

体适能课程是体育教育课程中的具有很强应用性的一门课程。近十年来,体适能观念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并且很多大学都将设置为一门集健康、体育和医学于一起的专修课程,其中它包含了健康素质体适能、运动技能素质体适能和新陈代谢体适能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实践。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就体现在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体适能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依据体适能的相关要求和自身需要而制定出自己科学的健身计划。

3、体适能课程的基本观念

这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检测和评定身体机能素质去促进大学生健康素质体适能的提升。其重点教学过程就是:检测、评定、确立锻炼目标、实施锻炼计划,最后再检测和确立锻炼目标,开始新一轮的教育过程。利用这种周而复始的行进过程,提升大学生认识身体活动价值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把握好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身体活动的实践水平。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体适能课程,大致归纳出了它的几个特征。a、这门课程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在课外的身体活动的指导,能有效促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获得科学的恰当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b、它属于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健身课程。在该课程的实施当中,不但重视要培养大学生健康与适应的相关技术和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自信感以及积极参与运动所产生价值观。c、这门课程的内容含盖了个人确立健身目标以及对锻炼目标完成后所产生的荣誉的评定制度。也就是说大学生将自身的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后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奖励,重视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d、这门课程的内容对不同能力和不同年龄都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教材的编排和活动的设计都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指导者完成的,这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健康体适能的组成要素和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体适能课程在国际上实施状况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就专门开发了关于学生健康体适能教育的教学内容,该内容适用于5—25周岁的人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设计了选测和必测内容,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指标,它主要是利用测试去促进体适能的教育行为。在美国,将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从公共卫生的层面去对待大学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认为能有效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重心是增加大学生身体活动的量,重视培养大学生身体活动的习惯,促进他们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不有许多国家都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的观念。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美国、英国等等国家,其中日本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我国大学体育设置体适能课程的重要作用

1、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体育教学在理论部分的重心是运动原理、营养、保健、裁判方法以及体育赏析等知识,几乎没有或很少涉及到健康评定、检测评价、能量损耗和营养、身体组成与控制体重、运动处方等板块的内容。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大学生会独自制定出与自身相适合的运动处方,使大学生的主体功能和老师的主导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要是大学生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那他肯定就不能主动自愿且也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且与自己的需求相适应的运动处方。所以,给现代大学生开设体适能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是非常必要的。

2、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和体育终身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很大程度上大学生是被动学习,且对他们学得怎么样几乎没有检查和反馈机制,更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然而体适能课程却加强了大学生的体育实践内容,强调大学生一边学习体育基本理论,一边还要对自我开展自我学习评价以及联系自身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锻炼计划。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理论教育,能有效地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另外还要促使他们形成在健身活动中有效管理自我的能力。因此,体适能课程主张的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更加完善的,对大学生学会科学的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是有重大作用的。

3、有利于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更一进推进和开展

体适能,这一外来概念的引入和推广,对大学生能在追寻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对自身产生的效果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地去理解运动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能够更合理更科学地去处理这些问题,更能使其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自己能主动地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老师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地去安排教学内容,幾乎也不考虑教学的对象,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其中。而在体适能课程评价中,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所授内容是否与学生相适合,所以,在这门课程评价当中,大学生有权去评价老师,这将有效地促进老师去进行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等方面的自我提高。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还能更加有效的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有利于大学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体适能理念是构建在适量运动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学生的原来的基础记录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一个人要是具有很好的体能,他就能完成大负荷的运动,而要是他没有很好的体能,那不管他有多么努力,完全都有可能不能完成大负荷运动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对大学生都用相同的标准去评定的话,将对那些体能不好的学生的打击是相当大的,甚至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学体育老师要通过客观且科学的评价去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身健康体育和社会健康体育的热情。

总之:对体适能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是当今世界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一个热点,其基本理念日益受到广大人们所欢迎。大学体育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大学体育老师必须要承担起推广终身体育的重任,这将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进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部)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体适能理念的陕西省大学生健康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GH12325。

参考文献

[1]罗平等.美国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概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2]王一民.中国成人健身困惑者应借鉴日本运动指南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3]张春华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

作者:党辉

上一篇:行长述职报告下一篇:计生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