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农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旅游经济战略等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建设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可持续发展观基础上提出的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广泛推广,促进了农业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也是地区内的生态产业转型,对于地区内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生态旅游农业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态旅游农业管理论文 篇1: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目,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二)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我国已动工和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生态农业项目有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生态旅游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束至9Q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座生态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多元。

廊坊乡村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旅游项目以农业旅游为主,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体现了“农、游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廊坊乡村旅游充分结合廊坊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增进与京津冀旅游市场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协作与联系,加快廊坊旅游融人京津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京津廊旅游产业一体化;突出廊坊城市环境、生态优势,突出廊坊市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

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意义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三、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刚

(一)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二)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台一的新型产业。

(三)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四)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五)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四、廊坊乡村旅游发展构想

(一)统筹组织,加强宣传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其主体应是农民。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农民们都不敢尝试,想干的却“不知从哪里干起”、怕这怕那,显然这与广大农民长期固守在农村、市场观念落后有关,也与我们政府服务跟不上有关。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成立乡村旅游领导机构,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要因地制宜,做到有规划有先后,靠近城市的先稿起来,充分挖掘其文化底韵和生态资源,丰富活动内容。科学地确定乡村旅游业的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划分旅游功能分区,搞好旅游项目和景观布局。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与旅行社合作,搞好宣传,提高景点的知名度,使旅游者、建设者和组织者“三得盏”,景点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三)完善础设施条件

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舍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游览。

作者:郑玉舫

生态旅游农业管理论文 篇2: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旅游经济战略等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建设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可持续发展观基础上提出的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广泛推广,促进了农业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也是地区内的生态产业转型,对于地区内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内涵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是一种新型农业旅游经济模式,对于旅游+生态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主要以“观光农业旅游”、“田园农业旅游”以及“绿色旅游”模式为主,其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主要针对现有绿色农业进行旅游改造,将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与地区特色旅游经济进行结合,以农业绿色环境为基础加上科学管理、传统农艺技术文化展示完成旅游产品创建,利用“农业”和“生态”买点,实现游客的吸引,促进地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地区发展的重要策略,其政策工作良好建设不仅是对地区经济的刺激,同时也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地区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大力发展趋势,其最早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实际80年代左右,我国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发展快速,逐渐接受新式发展理念,其中以旅游发展以及生态发展理念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在深圳召开的“农业荔枝节”是我国最早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雏形,为后续我国生态旅游城市创建奠定了基础。在1998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华夏城乡游”主题旅游”活动,并旅游政策工作重点放在农业生态旅游建设中,建立了“围绕农业旅游中心”的旅游发展政策,促进了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截止到1998年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多达100多个,其大部分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1999年开始,我国旅游专家以及纷纷开始对农业生态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各地区农业生态旅游经济也全都发展起来,促进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繁荣。 同时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无形中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实现了融合,对于地区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是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较晚,部分地区对于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还存在误区,导致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建设过程中还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部分地区对于农业生态旅游存在认识误区,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建设内涵不足,最终影响到农业生态旅游建设。一方面,在农业生态旅游建设中,部分地区过于重视景观再加工以及修饰,导致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了农业生态旅游原有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在当前部分地区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过程中,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建设,导致实际的旅游建设中对原本农业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到农业建设效率。

其次,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是一项长远建设工作,对于地区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而言,部分地区政府对于农业生态旅游重视不足,缺乏对地区内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导致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常见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也导致地区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过于单一,影响到地区农业生态建设。

第三,地区内农业生态旅游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缺乏健全,影响到地区内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实际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影响了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规划。

S市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在我国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更有效率,以下是对S市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总结。

S区生态农业简要介绍

S市S区是重点农业开发区,其成立于2000年,并且自身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非常适合开发旅游产业。早在2007年S区就被国家规划为农业旅游示范区。当前,S市与S农业旅游区之间建设有30km城市发展公路,S区总面积达到2250公顷、并且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在S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莲种植产业,林果种植产业以及水产养殖种植产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经济。以下是对S市S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S市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分析

在S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过程中,相关部门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S区生态旅游发展资源进行了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现状进行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挑戰分析等,从而实现对发展的全面分析预测,做好相关建设规划。在S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点分析内容;

1.S区优势分析

发展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才能够保证发展更有效率。以下是利用SWOT分析法对S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分析;1.S区发展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其中位于S市中心区位地带,并且与S市市区建立了30KM城际高速公路,其地理位置优越以及良好的交通系统,对于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有重要的作用。2.S区发展旅游经济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其中包括优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面积达到40%、香莲、水产、林果基地、长度1.7km花观光栈桥、50栋农业观光别墅以及4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都是S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独特资源。

2.S区劣势分析

利用SWOT分析法对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劣势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地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认识程度相对比较低。据相关调查显示,S市内部仅有1/4人口了解S区为农业生态旅游区域,证明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品牌建设不足。2.S市存在资金投入缺陷、民间集资形式缺乏效率,影响到实际的建设工作展开。

3.S区机遇分析

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以及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背景,都促进了S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形成。另外一方面,S市在我国发展地位逐渐提升,并且以及被列为我国农业生态旅游重点市。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制度

当前,在S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发展威胁,同时地区内还未建成完善的旅游发展制度,也对农业生态旅游建设造成了影响。所以,在S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态旅游发展制度进行创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首先建立地区环境保护制度,通过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建立,保证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更有效率,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形成。例如,在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区内的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度建立,规定旅游经济展开中的环境建设工作,保证环境建设工作展开更有效率。

其次,S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规范化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制度,要求地区内的旅游产业建设应该进行提前报备,并且符合相关卫生许可标准,通过规范化的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保证地区内的旅游产业资源能够合理地安排,促进产业高校发展。

促进农业生态旅游新模式形成

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旅游新模式建立,实现地区产品单一问题的解决,促进地区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当前S区进行生态旅游模式创建过程中,可以建立林果观光农业以及鱼塘农业观光农业,以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建立生态旅游新模式,充分发挥S区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保证旅游规划建设更加合理,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完成农业生态旅游资金建设

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资金进行优化建设,保证资金建设合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态旅游建設效果。一方面,在S区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地区政府应该注重相关投入安排,做好自身财政规划,并加强对农业生态旅游的资金投入,完成地区内基础生态旅游资金建设,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在S区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民间资本的建设引入,建立适当的招商引资政策,为地区内的农业生态旅游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本,保证农业发展建设更加有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微微

生态旅游农业管理论文 篇3:

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摘 要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所发展,并在消费需求和一系列技术、政策的支持下逐渐走向融合,衍生出一种新型产业即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协同发展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作出论述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江西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环境,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构建江西省推动农业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江西省;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江西省幅员辽阔、文化多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扎实的农业基础,为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国逐渐确立了“五位一体”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即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融于一体,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西省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拉动省内经济增长。

1 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纵观江西省内各个地区的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实际,由于资源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发展程度。有的地区农业较为发达,而有的地区则旅游业比较发达,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特色资源不同,创设不同的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应该以休闲农业促动生态旅游为主,即以农产品为核心,着力于农产品开发。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打造多个特色乡村,结合当地的休闲和生态优势,对有特色农产品进行专业化经营,在建立本地知名品牌之后再发展生态旅游业。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应该采用生态旅游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弥补农业特色资源不足。该地区可重新包装农田果园、花圃苗田、动物养殖场等,让城市游客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乡村独有的淳朴气息,给予他们纯真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应该打造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大量游客到此地观赏游玩,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游客参与休闲农业消费,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针对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都不明显的地区,可采用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相互促进。例如,可开展生态农业旅游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农村生活中,吃住在农家、下田间干活等,让他们感受快乐;也可组织开展乡村游览活动,修建一些特色农居、土作坊或农事活动地等供游客观赏,使游客了解农业知识和技术,开辟一块游客种植场地,让游客自主进行耕种,在采摘时节请游客收获果实,如此增强游客的直观体验,促使游客到此地重复消费,从而推动本地区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江西省应该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明确优势和劣势,创新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2 江西省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偏中部,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利于动植物的生长,是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作为农业大省,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加之政府的财政支持,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综合开发能力呈现连年上升趋势,省内出现了一批农业名品,如崇仁麻鸡、赣南脐橙、高安肉牛以及南风蜜桔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江西省观光农业更是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除此之外,江西省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西省的建筑古香古色,人文环境极富特色。境内的千古第一村流坑、人间绝境上堡梯田、客家文化标志赣南围屋、婺源的李坑古驿栈等景观都广为人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同时,江西省还拥有着大量的红色资源,包括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永新三湾改编遗址、上饶集中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爱国教育作用和意义。以此为基础,本省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观光农业,逐渐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交通网络,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如三清山田园牧歌、新光生态农庄、南昌凤凰沟度假村等,刺激了民众的农业旅游消费热情,提高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上述提及的这些天然资源和后天条件,都为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是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保障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已具备了联合发展的条件,各地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本省的资源优势,形成全新产业链条。

3 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结合上文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种促进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3.1 重视创新,加强引导

协同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符合国家提出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是创新农业和旅游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为此,江西省政府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达成共识,清楚地了解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将其纳入到政府工作体系当中,明确协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确定其权责范围,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生态农业旅游促发展工作。在生态农业旅游管理工作小组的主导下,各个农业及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其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大行业监管、监察力度,为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进而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江西省还应该在原有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机制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出台更多有效的支持政策,加大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扶植力度。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一套健全的政策体系应该包括资金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以及培育政策。其中,资金、税收、土地等系列政策都属于支持性政策,主要是给予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或企业基础物质支持,刺激他们的开发和创新热情,促使他们将想法付诸于实践。而价格和培育政策则属于引导性政策,主要是对生态农业旅游作出正确的定位和指导,让更多的人接受和消费生态农业旅游,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示范的形式,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逐渐扩大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辐射范围。

3.2 强化管理,保护环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强有力的管理下,才能持续、顺畅地进行下去。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要素,牵扯到农业、旅游、环保等众多部门,因此,强化管理、制定规划对促进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江西省虽已意识到了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加强了相关建设,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产出效率不高。江西省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应该仔细分析各地的特色资源、交通条件、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在经过充足的认证之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构建极富文化内涵和地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保证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各地政府应该深化生态旅游的内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完善的行业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保护现已拥有的农业、旅游资源,明确各方职责和保护范围,实现动态监察和管理。政府应该始终秉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有效整合农业与旅游资源,以资源保护促进旅游发展,从而保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部门则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动态监管机制,着力于景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优化生态农业旅游环境。

3.3 完善服务,培育人才

某种意义上讲,生态农业旅游也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式。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自身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时期,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地区生态农业旅游接待能力,让消费者体验到高品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人到此游玩、消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江西省需要加快对内、对外交通网络铺设速度,与周边省市浙江、湖南、安徽、广东等融会贯通,实现城乡路网无缝对接,增加停车点位,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自驾游需求。为了缓解节假日旅游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倡导人们绿色出行,适度增多公交通勤次数,规范游客通行行为,尽量保证畅顺通行;软件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引导休闲农业主流地区改善通信、水电、食宿、网络等条件,为景区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增加特色生态旅游景点的吸引性。同时,政府还应该联合通信部、旅游部搭建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将地区旅游资源以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及时发布、更新旅游相关信息,包括交通信息、服务信息、优惠信息、人流信息等,帮助消费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攻略,如此增强消费者的愉悦感。另外,人是服务主体,是兴业之本。政府职能部门还应该重视和加强人才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既懂旅游、营销知识又懂农业生产知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生态农业旅游是一个系统消费的过程,其发展需要大批旅游人才、餐饮人才、管理人才做支撑,政府应该引导生态旅游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配备完善的人才,从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服务质量。

3.4 宏观调控,优化资源

在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具有不可推的引导责任,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引导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健康协同发展。目前,江西省根据自身的资源现状,制定并出台了《江西省潘阳湖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森林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保护了本省的生态环境。在江西省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本省要着力于经济生态融合发展, 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转变本省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提高环境质量,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省,这些都为江西省协同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由于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政府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部署,以经济市场为导向,在原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此为前提,政府部门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各地区的特色休闲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并有效地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指引不同区域走特色发展道路,避免资源浪费或重复建设等现象出现,形成完整而且科学的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链条。我省应该转变传统以采摘和观赏为主的生态农业旅游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将时下流行元素融入到生态农业旅游中,不断深化和扩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内涵,打造休闲农庄、采摘园、农家乐、民俗村等特色农业景观。例如上饶市田园牧歌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将红色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和古城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入口服务、民俗风情展示、农艺观览、木屋板块四个生态农业旅游区,独有的景观和人文吸引了全球各地游客到此消费。

4 小结

总之,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西省各地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构筑完整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产业链条,实现两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作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希望以后各界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江西省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实际,提出更多有效建议和意见,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强,冉静,吉莉,何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02).

[2]赵丽宁,欧维新,逄谦.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韩林平.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3(02).

[4]张三丽.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生态旅游之浅见[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01).

作者简介

李渊(1977-),男,陕西省渭南市人。现为九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营销。

樊春梅(1979-),女,湖北省沙洋县人。现为九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5

作者:李渊 樊春梅

上一篇:留任申请书(3篇集合)下一篇:干部申请书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