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活动探析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基本体操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起到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调节情绪、降低难度、感觉迁移、消除疲劳的作用。因此,在幼儿体操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体操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教学活动探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教学活动探析论文 篇1: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探析

[摘 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坚持“乐园文化”的理念,把“玩得快乐,玩出健康”放在幼儿首要的发展目标,尝试探索体育教学活动新模式,构建“自然、自由、环保、创新”的绿色健康课程体系。通过利用社区环境资源,以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园内有限空间开发“临时运动场”,敢于挑战“狭小空间”,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体育游戏——楼梯游戏和民间游戏,挖掘出更多幼儿参与健康体能运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强健体质。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并建议“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由此可见,幼儿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的主要活动之一,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则是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如何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探索体育教学活动新模式,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绿色健康课程,成为幼儿园近年来探索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为研究案例,探导幼儿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动场地不足,需要通过共享社区环境资源缓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坐落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内,园舍小巧精致,建筑面积3000m2,有着与高校共享资源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该园得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科研、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给予了幼儿园较多的帮扶。每天上午,中大班幼儿(共205人)都能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3个标准篮球场(约1260m2)上开展一小时户外体育游戏,场地资源的共享,使幼儿园运动场地不足的困难得到了暂时性的缓解。

(二)错峰运动,仍然无法满足幼儿运动量

由于空间较狭小,不能满足该幼儿园体育运动的需要。由于社区场地共享有时间限制,而该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较狭小,如10个班级共350名幼儿同时出来户外活动更是拥挤。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该幼儿园先后多次研讨并调整了户外活动的流程,将小班和中、大班户外活动时间错开,实行“错峰运动”,科学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园内空间。尽管如此,由于时间和空间仍存在着局限性,无法满足幼儿每天的运动量,更加无法确保幼儿的运动强度。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想要幼儿“玩得快乐,玩出健康”,这就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根据幼儿的生长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活动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把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挖掘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幼儿园体育运动,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狭小空间最大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地处祖国南方,雨季时有发生,每年春天的梅雨季节大约会持续一个月之久,当遇到这样的恶劣气候幼儿就无法外出锻炼。就此,该幼儿园重点研讨在有限的条件下,挖掘更多幼儿参与健康体能运动的机会,思索利用班级的场地,开辟各种“室内”的游戏空间。于是,“室内体育游戏”风靡起来了,较大程度上弥补了运动场地不足的尴尬局面。老师们在每个班级活动室一角、每个楼层的走廊边,灵活巧妙地投放了方便搭建、便于收纳的小型系列器械,开辟出新的运动场所。班级活动空间的出现,优化了整个运动空间,幼儿便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室内体育游戏”了。如“小飞人”(PVC管拼接的跨栏,练习单脚跨跳)、“奇妙魔毯”(练习单脚、双脚交替跳跃)、“绿林小兵”(练习钻爬)、“打地鼠”(练习躲闪能力)等游戏活动,所需的空间不太大,运动幅度也不算大,完全可以在班级活动室或者走廊、楼梯拐角等范围开展。“室内体育游戏”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的手、眼、脑等部位的协调性得到充分地锻炼,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二)运动材料多样化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喜好,开发體育器材,翻新及改造现有的设备,创新体育游戏新玩法,使运动材料尽可能多样化。例如,游戏“空降小兵”可以利用废旧轮胎搭高,让幼儿从高出往低处跳下,练习身体的平衡能力;游戏“穿越大森林”,将EVA管设置成障碍物——大森林,练习绕着障碍物跑的技能。游戏“门球小将”,将PVC管制做成球门,投放几个藤球,让幼儿练习投球,练习近距离投准的技能。还可以利用木梯直接架在小凳子上做成“小桥”,让幼儿在“小桥”上面行走,以达到训练幼儿平衡能力的目的。

此外,通过举办自制体育器械比赛活动,老师们变废为宝,精心设计及创作出80多种绿色、环保的体育器械,有“踩高跷”“保龄球”“小斗车”“台球”“跳方格”等,丰富、实用的自制玩具和器械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为丰富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户外环境趣味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的体育器械、体育玩具是向全体幼儿开放的,幼儿每天都可以在户外活动中自取玩具、自主游戏。在塑胶场地一旁,摆放着数量充足、款式多样的各种车辆,如自行车、三轮车、踏板车、小推车等。由于该幼儿园一楼户外场地面积较狭小,而怎样才能让户外体育游戏在较狭小的空间里面发挥极致,在游戏环境创设方面,老师们也做足了功课。首先,给整个户外场地划分功能区,将其一分为二。塑胶场地变成“大马路”,草坪则变成“大球场”。大班的老师带领幼儿实地查看了塑胶场地、教学楼过道及后场地,然后给幼儿布置具体任务,要动手创建“马路交通管网”。老师先启发幼儿讨论拟定方案,设计“马路”的标线(如箭头、路标、斑马线等),再引导幼儿用粉笔画斑马线,设计及制作各种交通指示牌、红绿灯,一个幼儿自发的“热闹的大马路”游戏便开始了。马路上穿梭的车辆、斑马线奔走的行人、忙得不亦乐乎的交通警察好不热闹!随着游戏情节的深入发展,老师们又适时添加了警察服装、哨子、小红旗等物品,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自发扮演各种角色,如司机、警察、行人等等。就这样,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得到了完美地融合,幼儿的活动兴趣极其高涨,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体能的发展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新思路,开发新型体育游戏

(一)挖掘有限空间,创新游戏新玩法——“楼梯游戏”

通常,楼梯的功能是用来上下楼的,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很少能想到要利用楼梯的空间,开发幼儿体育游戏。面对楼梯,老师们脑洞大开,为何不能改变一下楼梯的功能,将平时幼儿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在楼梯上开展呢?于是,大班组的老师们遵循着“自主、开放、尊重”的原则,和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先后研发在楼梯空间开展的体育游戏——“楼梯游戏”。

老师们利用楼梯的特殊结构,引领幼儿创新发明了一系列幼儿感兴趣的楼梯游戏。游戏种类多样,如用纸皮做成“纸滑梯”,玩起了在楼梯滑滑梯的游戏。该游戏适合6~8个幼儿玩耍,他们经过协商,3人负责在楼梯一侧用手固定好纸皮,3人轮流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猜拳跳跳乐”游戏适合2人玩耍,规则是通过猜拳,赢着可以双脚往上(下)跳一级楼梯,比赛谁先到达终点。“托盘运小球”游戏旨在锻炼幼儿手、眼、脚协调能力,幼儿双手端着上面放置了小球的托盘从起点走上楼(或下楼),以先到达终点、小球不掉出来的一方为赢。经过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腿步肌肉力量,还能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楼梯游戏”是一种由幼儿自由搭伴、主动探索、自主开放的体育游戏形式,很受幼儿的欢迎,对克服幼儿畏难情绪、增强自信、锻炼身心起到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幼儿合作、勇敢、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以快速提高。

(二)传承民间游戏,在“感悟”民俗文化的同时,锻炼体能

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局限,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易學、易懂,玩具材料的制作也多为绿色、环保的废物材料再利用。幼儿在民间游戏的玩耍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材料的准备和制作、角色的分配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自主完成。

多姿多彩的民间体能游戏,涵盖了丰富的运动内容,有全身协调性的运动,如跳竹竿、跳皮筋、滚铁环等;有锻炼上肢的运动,如打手背、弹球、套圈等;还有锻炼下肢的运动,如踩高跷、踢毽子等;有小团体合作的运动,如老鹰抓小鸡、捉迷藏、抬花轿、赛龙舟等;也有个人运动,如放风筝、打陀螺等。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坚持以“乐园文化”为办园理念,把“玩得快乐,玩出健康”放在幼儿首要的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体育活动新模式,构建“自然、自由、环保、创新”的绿色健康课程,遵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及天性,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科学、完善的学习体系。幼儿园绿色健康课程的开发对城市幼儿园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绿色教育”和“绿色课程”的探索将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幼教人还需继续不懈努力,力争取得更扎实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韩雅静.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育,2017(4).

[作者简介]梁维(1969-),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保教主任、分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 孔文静]

作者:梁维

体育教学活动探析论文 篇2:

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基本体操教学活动中的策略探析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基本体操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起到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调节情绪、降低难度、感觉迁移、消除疲劳的作用。因此,在幼儿体操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体操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育游戏在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幼儿学习基本体操的兴趣,提高兴奋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体育游戏巧妙地把相对单调枯燥的体操动作转化为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帮助调节情绪

幼儿遇到难度较大的体操动作时,往往会表现出畏难的情绪,不自信,害怕失败。丰富的体育游戏,使所有的参与者都有获胜的可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竞争、失败与成功,以及在游戏中倡导团结协作,不计个人得失,这样使幼儿能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从个人走向集体,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3.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系统、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同时,经常改变游戏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活动方式(如,采用竞赛的方法等),提高要求,可以全面地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他们判断时间、空间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记忆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1.遵循科学性原则

我园作为体操特色幼儿园,开展全园性基本体操普及课程。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体操教学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在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动作教学的重难点来合理设计体育游戏。

2.遵循丰富性原则

丰富有趣的体育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素质,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体操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兴趣。

3.遵循指导性原则

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从体育游戏中获得情感以及技巧要领上的体验。

4.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遵循便于教学的原则

我们在创编游戏时,应该在注意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地乱跑,发号施令时就非常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来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在幼儿体操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在热身环节中穿插体育游戏,调动幼儿体操学习的积极性

在幼儿基本体操课程中,经常做的游戏种类有接力游戏、追逐类游戏、传递抛接类和集体竞赛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使幼儿充分进行热身、提高兴奋性。接力游戏主要培养幼儿的奔跑速度,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追逐类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奔跑能力、追捕与躲闪能力,发展幼儿快速起动、快速停止以及应变能力。

2.以体操基本动作为素材,创编体育游戏

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这样既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下腰技术教学,可利用“肚皮顶球”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技术,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快乐中培养意志。教師把幼儿认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可以帮助幼儿感觉迁移,降低学习难度。

3.在整理活动中有效运用体育游戏

幼儿体操教学的结束环节往往是放松整理活动,整理活动的目的是消除疲劳,促进身体尽快恢复,使幼儿机体在心理、生理上得到放松,由兴奋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往常的整理活动中,幼儿往往对整理活动有懈怠的情绪,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放松整理效果不好。此时可采用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如,一小段集体舞蹈“兔子舞”等,也可采取小集体的放松形式,如,两三个人之间互相帮助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或按摩。如“惊弓之鸟”“背背悠”“暗示放松”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而结束基本体操课。

总之,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及能力、意志品质、集体意识、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体操教学中有效渗透体育游戏,使其融入体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丰富体操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保证体操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编辑 王团兰

作者:王燕

体育教学活动探析论文 篇3:

体育教学场的构成与分析

摘 要: 本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研究视角,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构建体育教学场,并对体育教学场构成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体育教学场 概念 构成要素

1.体育教学场的概念

“场”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已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它们的意涵因各学科特点而异,但都强调对事物的研究要从整体出发、从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入手,在变动不居的发展过程中真正把握研究对象的命脉。本研究之所以选用“场”这一概念,因为从“场”的角度可以更准确地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作一整体性的观察。且用它来诠释人会受教学活动的影响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道理通俗易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广泛的社会环境是以其复杂、多变为本色,它是影响人的一个巨大、无形而又是“权威”的终结“裁判所”[1]。相比之下,学校教育以其特有的环境、方式,既定的方针、固有的原则和不断发展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场,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因知识、技能、情感等信息的传递沟通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心理及其行为。

2.体育教学场的构成要素分析

2.1体育教学物理场

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各种物质因素的参与,体育教学是在各种物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体育教学物理场就是体育教学这一活动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物质构成部分——体育场地器材、师生要素和教学内容。

2.1.1场地器材

它是体育教学场基本的物质保证,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开展规模和质量。其次,教学场所的环境空气、温度、光线等生态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用于教师与学生的身心活动,一方面可以引起教师与学生生理上的不同感觉,另一方面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情绪,形成情感反应。此外,器材设施的变化往往决定教学方法的改变。同时,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也有密切关系。在现代教学中,合理的场地、器材资源的配置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欲望有着重要作用。

2.1.2师生要素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要素的参与,教学活动亦如此,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自然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是文化的负荷体,对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直接发生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变量因素。

教育的投资决不仅是物的输入,如果没有相应地体现于人自身的文化资源——合格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输入,社会教育水平将难以得到提高,当前教育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这点。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大学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把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等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高尚思想品德的专门人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其在教育过程中借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手段,主要是教师本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

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其存在的价值就都无法体现出来。因为讲解也罢,多媒体课件或教学仪器设备也罢,都仅仅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形成条件,而能否实现有效学习,体现出教学对人的影响作用效果及影响的程度,关键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因为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之中小学生更强,所以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则更为明显。

2.1.3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3],而教学信息就是表现为知识、技能、情感及其复合体。教学场中信息的传导对师生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学媒体实质上就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及生生之间教学信息相互交流的工具。教学场中知识技能情感的传递交流是凭借一定的教学媒体为中介而进行的。

2.1.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作用于被教育者的影响物,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要素。教学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只要是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内容应该都是可取的。随着人们对体育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扩展,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趋向,体育教学目标中已经出现了“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新领域。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必然引起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否则体育教学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2.2体育教学社会场

2.2.1制度构成因素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活动,它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约束、调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和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评价制度。

2.2.1.1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制度的约束与调节,但是,过多的制度同样也会束缚教师的思想,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墨守成规,缺乏创造性。总之,教学管理制度不能限制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是要通过管理提高效率与质量。

2.2.1.2学生学习管理制度

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学籍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和课堂纪律这几个方面,有效的课堂纪律能有效地塑造良好的课堂心里气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有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杨德广教授曾提出高等学校应改革学生管理体制,建立学生成才机制,以改变“求学生学、要学生学、逼学生学”的非正常现象。

2.2.1.3教学评价制度

完善的评价机构和稳定的评价制度是科学教学评价的前提。周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搞好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教学评价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说得好:“评价绝不是教学过程的附属物,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离开了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学活动就会无内在动因,无法有效地进行。”

2.2.2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一个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丰富多彩、蓬勃有序的体育活动安排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课外体育环境,不仅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可以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陶,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感受,起到“隐性课程”的作用,成为学生课外体育知识、体育学习动力的一重要来源,同时体育社团及体育赛事活动也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大体育教学场的影响力度。

2.3师生心理场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心理场。因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认知活动、技能掌握都离不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维构建、头脑反应、肢体参与。所以,有教学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师生心理场。“心理场”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首先,教师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学生受教师的诸多方面影响,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学”的驱动力,并主动将这种积极的心理动机及心理情绪投射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课堂情绪的影响等,教学中,教学信息的流动是在一定情感的“氛围”中进行的,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生发展,并在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成效。师生心理场无论如何不可以缺少情感这个成分。

3.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场是在体育教学物理场、体育教学社会场、体育教学心理场几个层次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教学形态空间,其中既有物要素,又有人要素;既有有形的制度保证参与,又有无形的体育文化调控;既有宏观心理层次的,又有微观心理层次的。关于体育教学场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仅要着眼于体育教学物理场的完善,还要处理好体育教学场中人要素与物要素之间的关系,人要素与物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关系性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在没有人要素参入之前,作为物要素的课程内容、场地器材设备及教学媒体,仅仅是一种工具设备或信息资源。只有当人要素活动于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教学活动才得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发挥、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整个体育教学场的发展。(2)要完善体育教学各级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校园田径文化氛围,发挥各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大体育教学社会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力,推动体育教学场在整个校园范围内的构建与发展。(3)应重视体育教学心理场的优化,充分发挥、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场的场效应。人类的任何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伴随一定的心理现象活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人要素的积极主动性对如何促进体育教学场创造性的发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萍.“场效应”与听说训练[J].综合天地,2004.7.

[2]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

[3]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4,196.

[4]胡斌武.提高课堂教学场效应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周越,范爱华.教学场效应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2006,6.

论文课题来源:安康学院院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140701。

作者:吕仙利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下一篇:医院实习报告范文